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91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91集)


 下载DOC文档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八十六页,从倒数第二行看起,第二十四愿「莲华化生愿」,请看经文:

  【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於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第二十四莲花化生愿。生我国者,皆於七宝池莲花中化生」。「本经第四十品」,这还在后面,将来我们会学到,四十品里头有这么一段经文,「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断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皆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这是本经第四十品里头一段经文。这个里面我们要注意到的,往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你所得到的无比殊胜功德,这都列清楚了,身相、光明、智慧、功德跟阿惟越致菩萨没有两样。这是真的,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亦如是,没有说下下品在外,没讲,在这里我们看到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

  我们再看下面,念老引用《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一段话,跟这个意思相同。「西方安乐世界」,安乐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有佛,阿弥陀佛。「若有四众」,这个四众就是出家的男众女众,在家男众女众,这叫四众,都是佛的弟子。「能正受持彼佛名号」,这就是信愿持名,真正相信,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一心专念,就这个意思。「以此功德,临欲终时」,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这里关键一句话就是在这里,令其得见。念佛人临命终时,一定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边还有很多声闻菩萨来接引你。见到之后呢?「见已」,就是见到了,「寻生庆悦」,立刻生起欢喜心,「倍增功德」,见到的时候心里生欢喜,心生感恩的心,得佛力加持,功德倍增。「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这个缘无比殊胜,莲花化生,从此以后永远离开胎胞,秽欲之形是我们这边出生的身相,「纯处鲜妙宝莲华中」,鲜是新鲜,微妙,七宝莲花,「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莲花化生,花开见佛,只要花开见佛就具足神通,称大神通,不是一般声闻、缘觉、菩萨的神通,这个神通跟法身大士没有两样。光明赫奕是显赫的意思。上面举的这两经,「同表往生极乐之人,皆於莲花中自然化生」。举经来作证,不仅是《无量寿经》上有说,《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上也有这段文,肯定是真的,绝不是假的。这就是阿弥陀佛第二十四愿「莲花化生愿」的感应、证明。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曰:六趣众生」,六趣就是六道,「则中阴之身自求父母。往生善士,则一弹指顷,莲华化生」。往生的善士,就是这一位念佛往生的人,他是一弹指,说明速度快,莲花化生。六道众生在六道里面,没有出六道,中阴身去找他的父母。这父母什么?跟他有缘。什么缘?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不是这四种缘,他不会去找他做父母,也就是说不会投胎到他家去,凡是投胎到他家去,一定跟父母有这四种缘。如果是报恩的,这个小孩就是孝子贤孙,很听话,很孝顺。如果是报怨的话,那就很麻烦,将来长大会把家庭闹得不和,甚至於家破人亡,他来报仇的。讨债、还债的,那就看谁欠谁的,如果父母欠他的,欠他不多,他很快就走了;如果欠他很多,那还的时间就长了。如果是父母欠他的,这是供养他,他讨完他就走了,所谓是夭折,他并不是真的夭折,他缘没有了。学佛的人要把这四种缘转变成法缘,我们都是同参道友,个个都能成就,这就好,总得要把它转过来。

  莲花,我们看下文,「是莲华者,乃卸凡壳之玄宫,安慧命之神宅。」在莲花里面,他不是胎生的。在我们这个世界所看到,出生四种现象: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他都不是的,极乐世界非常特殊,莲花化生,这个莲花就是我们转凡成圣的处所,玄妙的宫殿。转凡成圣,用法相宗的话来说就是转八识成四智。在什么时候转?在莲花里面转的。莲花开花的时间有长短不一样,修持得好的,品位高的,到极乐世界就花开了,真快!修持功夫差一等的,有在七宝池里面,隔几天花开,也有隔几个月花开,也有隔几年花开,不一样,完全是自己修行的功夫。修行的功夫,确实不是修行的时间有长短,是修行功力、功夫。这个功夫就是我们的信心、愿心跟持名。持名用真诚心、清净心,恳切的心,恭敬,这个就快。能不能往生,蕅益大师说得很好,完全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那是我们持名功夫的深浅。所以佛号要用真诚心去念,用清净平等心去念,用恭敬心去念,这功夫就深。到极乐世界,往生见佛,时间大幅度的缩短了,快!这是我们要懂得争取的。下面它还有一句,安慧命的神宅,这两句意思相同。

  底下是念老给我们的开示,「意为」,这个意思说,「六趣中一切众生」,六道轮回里头,「命终之后,中阴身现,於此身中,依自身宿业因缘,往求世间父母。投身母腹粪秽之处,结成浊染罪业之体」,就是我们这个身体,得的这个身体。这是说我们这个世间六道凡夫,跟极乐世界往生的人比一比,比不上。「何如往生之善士」,这些善人,「临终蒙佛接引」,他们临命终时有佛来迎接他。佛一定来迎接,佛要不来迎接,你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所以一定来迎接。时间一弹指,「一弹指间,化生莲花之中」,这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安乐国就是极乐世界。这个莲花,实实在在是行人了脱生死罪孽之身的「玄幽宫殿(是比喻),安养当人慧命之神妙舍宅」。这刚才说过了,是我们转凡成圣、转八识成四智之所在。一般人修其他的法门,转识成智要靠自己的力量,真不容易。念佛人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就是这一愿,一弹指之间,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莲花一开人就出现,就见佛了。见佛之后,身相、智慧、神通、功德,好像跟阿弥陀佛差不多,超过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这种殊胜到哪里去找?为我们显示出净宗无比的殊胜。上面这几句话,「深表弥陀大愿悲心至极」,慈悲到极处,「妙德难思」。

  又引《大日经疏》第十五卷:「如世人以莲华为吉祥清净,能悦可众心」,世间人爱莲花,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今秘藏中」,《大日经》是密宗主要的大经,就像净土宗的《无量寿经》一样,主要的经典,里头也有,「亦以大悲胎藏妙法莲华为最深秘吉祥,一切加持法门之身坐此华台也。可见极乐九品之莲,正显大日如来密意,举体皆是最胜秘密吉祥。」这个秘密实际上是深密,佛法里头没有秘密,秘密总是不能告诉别人的、说不出的,佛法没有秘密,所谓秘密是它的理事太深,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叫深密,是这个意思。到什么时候才能理解?无始无明烦恼断了,你就明白了,依然是其义自见。我们这个世间平常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小悟。小悟上面有大悟,大悟上面有彻悟,极乐世界是彻悟。大悟对於这个深密吉祥可以受用,还是搞不清楚,必须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完全明白了,才知道最胜秘密吉祥。往生的人虽然还没有搞清楚,但是他受用到了,得其受用。

  我们再看下面第十四章,二十五愿,「天人礼敬愿」,请看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凡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礼敬,能得到天人礼敬,那就不是普通人,天人都尊敬你。天人尊敬什么人?尊敬有道德,世间孝子贤孙他尊敬,尊敬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有慈悲心,能帮助苦难众生的这种人,天人恭敬。念佛的人天人恭敬,修净土的人天人更恭敬,为什么?你这一生有机会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这真的是大事。海贤老和尚常说:「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的都是假的。」不但不是大事,全是假的,假的别放在心上,这比什么都重要,一定要把阿弥陀佛常常放在心上。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章」,第十三章,一共有三愿,下面「闻名得福」,还有「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本章三愿皆表闻名功德」,这当中显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一般人不知道阿弥陀佛这名号功德,所以他没有尊重心,见到佛像、听到名号他完全不能放在心上,甚至於还以为这些是迷信、是骗人的,生这种念头有罪业。这些不需要解释,大家都能想到。天人恭敬,你们怎么可以误会?「从若闻我名,下至诸根无缺,是第二十六闻名得福愿。再下为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本章三愿皆表闻名功德」。

  「上第十八愿十念必生,乃往生之正因,四十八愿之核心」。四十八愿哪一愿最重要?第十八愿,第十八愿确实是往生正因。他怎么往生的?信、愿,念佛。念多少?十念。十念有种种说法,前面统统学习过了。特别是临终十念,一生没有念佛,临命终时遇到善友劝他,念了十声佛号,真相信有极乐世界,真相信有阿弥陀佛,佛都来接引他,太殊胜了。我们非常难得,上个月潮汕地区谢总的父亲往生,就是十念,他父亲一生没念过佛。他这几年做的好事,积的善德,我们相信加持老人。在最后临终两个小时,他告诉我的,最后两个小时他很著急,劝他爸爸,跟他爸爸讲:西方真有极乐世界,你相不相信?他爸爸点头。又告诉他: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你能信吗?他爸爸点头。最后他劝他爸爸:我念阿弥陀佛,你跟著我念,我们两个一起念。就念了两个钟头,往生了。一生当中最后在这个关头的时候信愿持名,就往生了。瑞相稀有,让他的家人亲戚朋友看到,个个信心倍长,大家不再怀疑了,亲眼看到的。三天之后入殓,全身柔软,比活的时候还软。见到这个瑞相的有几千人,这几千人统统种了善根,不可思议。

  这里念老告诉我们,十八愿的十念必生是往生正因,四十八愿的核心。「第十九与第二十两愿,乃第十八之开广」,扩张了。「第二十一愿,专指具有宿恶之众生,若能悔过(忏悔),发菩提心,一心专念」,也能往生,不会再堕恶道。「第二十三愿则专指妇女,闻名净信,发菩提心,求生净土,则命终转男,往生极乐」,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以上皆因闻名发心,得生净土,是为得益中之上者」,得利益里头最好的、上等的。这一章天人礼敬愿,「则显其下者。盖众生根器不一,故闻名之信乐发心亦不一,或因大心未坚,或因信愿不深,或以持念不专」,在念佛的时候常常有妄想,常常有杂念进去,「是以未能全契弥陀十念必生等大愿,故当世未能了脱生死,仅能获福於现在及来生,故获利未能如前之数愿也。」你看这一愿显示的,虽然是闻名,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也以清净心修菩萨行,得的是诸天世人莫不致敬,人天福报,这是得利益之小的,前面是得利益之大的。

  「第二十五愿,修菩萨行」,菩萨行是「六度万行,是乃广修众善者。本经三辈往生,皆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底下这两句话重要,非常重要,「盖发心乃诸善中王」,你修善,什么样的善最大,什么样的善最殊胜?发愿求生净土。这个愿是无比殊胜,为什么?成佛去了。极乐世界你能不能往生,全靠信愿之有无。信要是愈深、愈坚定,生到极乐世界就愈殊胜。抓住这一句佛号,分秒必争,品位就高了。「发心乃诸善中王,持名是万行之首」,你看这两句话多重要。「缺此往生正因,虽行众善,则广而不专,博而未精,未契弥陀本愿,难於今生现证,故唯受人天礼敬而已。」这里头没有说往生,你得人天礼敬,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不错了,都是信愿不真、信愿不专,才会有这个现象。这个现象的人多,念佛稍稍有功夫,很容易得人天礼敬。记住,单靠这个不能往生。

  我们再看二十六愿,「闻名得福」。你看这「天人礼敬」、「闻名得福」,都是念佛人不能往生。二十六愿的经文: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

  这就是相貌也端正、也庄严,但是又到人间来了,没有失人身;或者修的福报更大,到天上去了,欲界天,这都不难去。注解里头,「《大论》曰:生刹利为有势力」,刹利是皇族,这有大势力;「生婆罗门家为有智慧;生居士家」,这就是富贵人家,他到这些地方去,「故能利益众生」。实在讲,念佛人绝大多数都得这个果报,所以真正往生极乐世界的不多。於是我们就明白了,在这个世界做大官的、发大财的、有聪明智慧的,在社会上有地位、受人尊敬,这些人他们是什么因?念佛功夫不到位。过去李老师常常给我们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三、五个而已。那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得这个,得这些福报,人天福报。如果不是念佛,要得人天福报,人天当中得大富大贵,做帝王、做将相,今天讲做大企业家,拥有亿万财富,都是念佛人,都是佛门弟子,得这样殊胜的果报,不是没有原因来的,富贵是果报,果必有因。

  我们再看,老居士又引《会疏》里头一段,「生下贱家,受世轻慢,利济不广。是故闻名得福,来生皆生尊贵之家也。又诸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不缺,具足。《会疏》里头这个话说得好,还有不少人生下贱家,贫穷下贱,世间人瞧不起、轻慢,这是什么?利济不广,积的善不多。我们都能看到,我们同参道友当中你细心观察,有很多人喜欢做善事,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做好事,利益众生,这种人来生生尊贵家。还有很小气,只图自己享受,不愿意照顾别人,来生得人身生下贱家。经不能不熟读,不熟读不了解这些事实真相。学佛的人都懂得,不能说不懂因果报应,都懂。虽然懂,懂得不够深、不够透彻,所以在行持上依然念念都想到自己的利益。自己有的富贵不肯施舍给人,这就错了。不知道修福,不知道积德,出不了轮回,那就一世不如一世了。这一生得人身,来生可能人身都得不到,纵然得到,贫穷下贱。这些因果都在我们面前,我们随时随处都看到。看了怎么样?看了不懂,没有感觉。经书念得多的人,他看到就有感触,他看到果就想到因,看到因他也就看到果,修因知果。

  人应当要积善修福,人天尊敬。不怕吃亏上当,吃亏上当也不放在心上,没有怨恨,这就是修福(就是积福),总要搞清楚、搞明白。真搞明白的菩萨,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的关系是一体,一体能不照顾吗?修福,我做的这个好事是利益众生的,利益的众生愈多,福报就愈大;利益众生的时间愈长,你享福就愈久。大富大贵之因,都在能帮助苦难众生。帮助什么?帮助他破迷开悟,这第一福,这真有智慧。真有智慧的人不迷惑,不会造孽,不会造罪。人就怕糊涂,就怕迷惑颠倒,以为眼前得一点便宜是福报,错了,不应该得的你得到就是罪业。应该得到的也要节俭,希望把多余的帮助苦难的人民,这就对了。不但要救济人的身命,最重要是救济人的慧命,帮助人开智慧。用什么方法?教学。教学,虽然现在生活比较苦一点,来世福报大,你帮助别人破迷开悟。如果是讲经,那福报就更大了,经是佛菩萨传下来的,讲经等於佛菩萨说法利生。听的人多,真听懂了,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样的人多了,社会也会安定,世界也会和平,这个功德有多大!今天就算是吃一点苦头也欢喜。古圣先贤给我们做榜样,孔老夫子不富有,物质生活勉强应付;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离开家庭,去做一个苦行僧,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我们中国人讲乞丐,他过这样的生活。为什么?修来生究竟的大福报。我们看孔子、看佛陀,你就看出来了,那是我们断恶修福的好榜样,我们要想得到真正的福慧要向他们学习。

  下面第二十七愿,这一章最后的一愿。

  【常修殊胜梵行。】

  不但修梵行,修殊胜。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每一章里头最后的总结,如果法藏比丘要没有做到,这一愿不圆满,他就不成佛。他现在在极乐世界成佛已经十劫,换句话说,四十八愿愿愿他都做到,他都圆满了。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梵者」,这是印度古时候的语言文字,称为梵文,梵这个意思是清净的意思。「梵行,清净无欲之行」。这个欲是欲望,欲望膨胀就是贪心,贪无止境,这个人他的心行跟三恶道里的鬼道相应,鬼最贪;贪里头要再加上瞋恨,就到地狱去了。所以清净无欲之行。「断YIN欲诸天,皆名为梵天。如梵天断YIN欲之行,曰梵行。」我们就知道,佛给我们说三界,六道里头有三界,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男女的YIN欲没有断都在欲界,出不了欲界。YIN欲断了不在欲界,他生到哪里去?他到色界天去了。色界有四禅十八层天,这些人都没有男女之欲,都断了。无论是男子、女人,只要把YIN欲断了,都会生这个天。这个天高,初禅三天,二禅也是有三层天,三禅三天,四禅很特殊,四禅有九天,除了平常三天之外,还有个外道天,另外还有小乘在此地修行,就是三果阿那含,在这个地方修行,它有五层天,叫五不还天。这些圣者,小乘圣人,他们不会再到人间,就在这个地方修行,向上提升,有根利的,直接就出六道轮回;根钝一点的,他还要通过四空天,他要到四空天,从四空天再超越。佛在经典里头跟我们讲得很清楚。

  梵行是清净行,男女之欲没有了,对世间财、名、食、睡,这些欲望统统没有了。释迦牟尼佛在世为我们表演,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他继承父亲的王位,他做国王去了。他十九岁出家,王位继承权舍弃了,不贪名;不贪利养,荣华富贵的生活不要了,去当苦行僧。所以你看,财、色、名、食、睡统统放下,放下七情五欲,做个苦行僧,这是修梵行。三十岁,在三十岁之前他有十二年,就是十九岁到三十岁这十二年,他把印度所有的宗教都学过,所有的学派他也学过,学了之后感到这种学问不究竟,不能解决六道轮回的问题,确实所有宗教学派没有出六道轮回,这就不究竟,放弃了,不学了。这个放弃叫放下所知障。佛讲两种障碍:烦恼、所知,这两种东西障碍我们自性,让我们自己不能明心见性;要明心见性,这两样东西要放下。他给我们做示范,十九岁放下烦恼障,三十岁放下所知障。所知障很难放下,放下所知障,他在菩提树下入定,就开悟了。开悟之后他就教学,从事於教学的生涯,教了一辈子,七十九岁过世,所谓「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是世尊的一世,做榜样来给我们看。

  他开悟了,这就是佛法教学重在开悟,不重记问之学。你听讲经、学经教,记得很多,也讲得天花乱坠,不行,这是什么?这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中国古圣先贤也重视这个问题,孔子在《论语》里头有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为人老师?要开悟。所以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开悟。中国古时候教学,老师只督促学生读,读遍数,一天要念多少遍。读上一千遍当然会背了,问题就是你念的这个东西懂不懂?你懂多少,讲给我听听。不是老师讲给学生听,是学生讲给老师听,老师听了点头欢喜,给他印证,这开悟了。小悟人人都有,常常都有;大悟也有,大悟就可以做人师,就可以讲经教学。讲经教学的标准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像佛一样,佛是在禅定当中大彻大悟。一生讲那么多经论,他跟谁学的?没人教,都是其义自见。自见有没有底限?给诸位说没有,无量智慧,没有边际,无论什么人问他,无论问什么问题,他都能给你解答,他都能教你。智慧从哪来的?是自性本有的。惠能大师说得好,他开悟了,他第三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所以自性里头本来就具足的,具足是一丝毫没有欠缺,圆满的智慧。而且佛告诉我们,这种圆满智慧、圆满德行、圆满的相好,一切圆满,是每个人都有的,人人平等的。所以佛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为什么现在不是佛?就是烦恼习气把你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障碍住了,透不出来,现在学一点东西都学得似是而非。佛家教学要求智慧,不求知识。有智慧自然有知识,有知识没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知识解决问题,带了一大堆后遗症,永远都搞不清楚。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念老引用《法华经》,嘉祥大师的疏,他说「有人言通取一切戒为梵行,别名断YIN为梵行」。这是嘉祥《法华经疏》里头所说的,梵行有这两个意思,持戒是梵行,也有人说特别专门指断YIN是梵行,持戒没有断YIN不算梵行。「故《大品》曰:YIN欲障生梵天,何况菩提!」这句话重要。YIN欲没断,你生欲界天,你去不了色界天,色界叫梵天。欲不断只能在欲界,欲界六层天里头没有断YIN欲,YIN欲断了就生梵天,色界天,再上去无色界天。六道里头最上面的两层,色界、无色界你都没有分,何况菩提?菩提是成佛,那怎么能够?「以上皆以离欲为梵行」,这个是佛门里头,特别是小乘,他们所说的。

  可是还有更深的意思,「但另有深义」,比前面意思深,「以证涅盘之万行为梵行」,这就高了。「如《法华嘉祥疏》曰:梵行之相者,梵名涅盘,即根本法轮大涅盘也。行即万行,到大涅盘也。」这个意思深了,这个梵行是指谁?成佛。佛以前,法身菩萨是梵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圆教初住以上,生实报庄严土,这是梵行,大乘的;小乘,大梵天就是梵行,差别很大。大梵天没有离六道,圆初住菩萨是生实报庄严土,不是同居土、方便土,不是,是实报土,这个意思高了。所以说是根本法轮大涅盘也。菩萨行就是六度万行,六度是六大纲领,每一个纲领里头细行都是没有边际的。大乘经上告诉我们,十善业道是善恶的根本,十善业展开来就是菩萨所修的八万四千细行(就是善行),八万四千细行把它归纳起来就是十善业。在小乘,这十善业展开三千威仪,阿罗汉证得的,三千威仪,浓缩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通大小乘,根!我们念佛人抓住这个根就行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跟十善相应,不能违背十善。违背十善就是十恶,十恶到哪里去?十恶到三途地狱去了,这不能不知道。为什么会上升,为什么会下堕,关键都在十善。本经佛教给我们,十善从哪里修起?口业修起,跟一般经上讲的不一样,一般经上都是身、口、意。本经的排列,在第八品里头我们会读到,第一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它是口、身、意这样排法,用意很深。为什么?口业最容易造,最容易犯的,把它摆在第一。像这些排列的顺序先后,都有很深的意思,我们不能轻易看过。所以这个另有深义是要证大涅盘。

  《法华嘉祥疏》里头说,「梵行之相者,梵名涅盘,即根本法轮大涅盘也」。这是根本法轮大般涅盘,圆教初住以上证得,证得这个果位生实报土。不是修净土的人都到华藏世界去了,就是《华严经》,《华严》讲的华藏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到那边去了。行就是万行,修这个到大涅盘,十善圆满就是万行圆满,也就是大乘菩萨的大般涅盘。又《大日经疏》第十七卷,这是密教的,密宗,这里头说「梵谓涅盘」,跟大乘经讲的没有两样。「梵行谓修梵行者名」,修梵行的人称为梵行。「具大涅盘名为梵」,具是具有,具有大涅盘,这才称为梵。由此可证,密宗里头有大乘,大小乘都有。「上二经疏,皆谓到大涅盘之行,为梵行。是则梵行之深义,不局限於持戒与断YIN而已」,它的意思比这深,持戒与断YIN这是小乘。「今愿文曰殊胜梵行」,这殊胜两个字意思可深了,念老在此地给我们解释说,殊胜梵行「应兼此二义」,大小乘所说的统统包括其中。

  「盖断除YIN欲,礼佛念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即趣向大涅盘根本法轮之妙行也」。这个跟大乘经上讲的相应,这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也是修净土的人应该要知道的。我们每天礼佛念佛,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观经》上讲的(这是净土宗的经典)至诚心,真诚到极处,真心,这是菩提心之体。有体有用,用里面有自受用、有他受用,就自受用来讲,深心;他受用,慈悲心、大悲心,《观经》上讲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是慈悲的表现。我们修积的功德不完全自己享受,希望供养大家,一切众生都能享受到,这个心量大。我每天发心念佛,回向给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好!愿一切众生都能够遇到净土法门,都能信愿持名,同生极乐国,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趣向大般涅盘根本法轮的妙行,这个妙行就是一向专念。蕅益大师说得最简单,信、愿、持名。信愿持名,信愿就是发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跟本经完全相同。

  「一闻佛名,即具如是功德,足证佛号,名具万德」。前面三愿都是讲名号功德,这是足以证明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具足万德。万不是数字,不是一万二万,不是的,万代表圆满,圆满就是无量无边的大德。「又闻名功德,微妙难思」。听这句佛号,功德也是无量无边。念佛的人很多,不知道名号功德的殊胜太多了。他不知道,他念佛名,功德有,就不大,为什么?它跟他的心不相应。心行要相应,自己要真正知道。所以经不可不读,不读经不知道。经要多读,要念得很熟,你把经念通了,你全明白了,那你念阿弥陀佛,声声功德不可思议,念念功德不可思议,真的是微妙难思。「如《尊胜陀罗尼经》曰:诸飞鸟畜生含灵之类」,这句是说畜生道,畜生种类也非常多,「闻此陀罗尼一经於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这个意思是说,这些动物听到佛的名号,只要它听一遍进去,真听清楚了,它来生就可以离开畜生身到人道来,这功德多大。我们住在农村,农村有院子,有树木、有花草,我们还有一块地种了菜,菜园里面树上放佛号,放小的念佛机,里面是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让这些有缘众生听。它真听到就得这个殊胜利益,它离开畜生身到人道来,到人道来跟佛有缘,将来长大都是佛门弟子。

  「又《涅盘经》曰:是大涅盘经亦复如是,若有众生一经耳者,却后七劫不堕恶道。」你看这个功德多大,《大涅盘经》是大乘经,《涅盘经》如是,所有的大乘经亦如是。我们现在用念佛机,把名号、把经文统统灌在这个机器里面,让它从早到晚不断在那里播放,附近所有众生都听到,我们有这种心,这是度众生。度这些众生比人好度,人有怀疑,不肯相信,这些众生他欢喜,他愿意听。「一经於耳,尚具上述功德。何况经耳之后,兼能信受」。这个听了,他有没有信、有没有接受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他听了就有这么大的功德。如果听了他相信,他接受了,那个功德更大,「其功更胜」。「一般经中闻字」,经典一翻开第一句「如是我闻」,这个闻字,「不是但闻」,不是只是听到,意思里头有信有受。大乘教里头,这闻字里头有信解行证,包含这些境界。「是故闻名之人,今生纵不即能往生」,这一生当中往生他做不到,「来世亦必常修殊胜梵行也。」殊胜梵行里头,无比殊胜的梵行就是信愿持名,也就是说他很有可能闻到净土法门。为什么?这个缘是修净土的人跟他结的,特别是如果我们叫他闻的佛号是阿弥陀佛,直接就是把殊胜的梵行缘跟他种了、跟他结了。

  下面第十五章,从二十八愿起,「国无不善愿」,经文: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从右章第二十八至第三十八愿」,这有十一愿,二十八到三十八,「为摄彼土众生愿」,这是讲极乐世界的,极乐世界的众生,「表极乐国中众生之功德受用」。这一章里头有四愿,「国中无不善名,是第二十八国无不善愿。住於定聚以上,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犹如漏尽比丘以上,是第三十乐如漏尽愿。最后,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这是第三十一愿。这些统统讲极乐世界,为我们说明往生到极乐世界有哪些好处,帮助我们生起求生净土的心,这很重要。我们求往生,生到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很多初学的人一定要问。这十一愿完全讲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头一个告诉我们,国没有不善的名,连名都没有,不善的事当然更没有。

  我们先跟我们对比一下,我们今天居住的这个地球,这个地球上不善的名太多了,说不完;不善的事太多了,让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众生受苦受难。这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好?看到这个果,我们得想到因,因是什么?极乐世界这么好,因就是阿弥陀佛天天为大家讲经说法,小本《弥陀经》上所说的「今现在说法」,教好的。人是教得好的。我们这个地球上,今天谁在教?做父母的不教了;中国古时候做父母的教,现在不教了。学校也不教了,政府也不教了,什么人在教?电视在教,网路在教,媒体在教。教什么?都教杀盗YIN妄。杀盗YIN妄这四个字都不好,都是不善的名。我们地球现在不善的名、不善的事不知道有多少,值得忧虑。现在这种不善是年年在加深,年年在扩展,那十年之后,这地球像什么样子?不敢想!十年很快就来了。

  汤恩比博士,在二战之后他想到了,他是个先知先觉,我们是后知后觉,他就想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太快,速度太快了,人类有能力消灭地球,有能力把人类在地球上所创造的文明把它消灭干干净净,那是什么?核武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要爆发是核武,核武没有胜负,是人类愚蠢到极处,集体自杀,同归於尽,是这样的情形。他天天在想,我估计至少想了五年,最后的五年,八十岁到八十五岁,他八十五岁过世,天天在想,如何能让第三次世界大战不要爆发。他是一个研究世界文化史的人,他将世界的文化,自古以来分为二十多种,有很多都不在了,都灭亡了。他最佩服的是东亚文化,东亚文化实际上就是指的中国,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东亚文化还有三个卫星文化,就是附带的,这三个就是韩国、日本、越南。我们知道,这三个国家跟中国往来,在历史上记载,战国时候就有了。战国是孟子在世的时代,他们跟中国的关系两千多年,历史悠久。他们本身没有文化,完全在中国学过去的。所以汤恩比的话没错,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卫星文化,他说这三个国家要跟中国联合在一起,在全世界推动文化,将来中国文化会统合全世界。说得好!

  在当时,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是一九七O年代,中国这个地区还在文化大革命当中,所以一般人根本就不相信他的话,说他年岁太大,老糊涂了,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来?没有人相信。他的回答说:你们应该记住,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它有一天到走不通的时候,回去找老祖宗,它就世界第一。我们现在看到了,可惜他过世了,他是一九七五年过世的,八十五岁,如果他能活到今天,看到我们习主席,我相信他会非常欢喜。总算是看到这个世界盛世的曙光,那就是习主席把中国传统文化找回来了!找回来,那就是汤恩比所说的,它就第一,不但能救中国,它能救全世界。它用什么救?用中国传统文化救全世界,具体的法宝就是《群书治要》。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也做了一个试探,将《群书治要》编一个简单的本子《36O》,翻成英文,在联合国分送给每个国家大使代表,没有一个人反对,个个都欢喜,这就是好兆头。如果能够我们把全书都翻圆满,用《36O》这个方法来流通,全部我估计大概六册到八册就翻完,再翻成世界上每个国家地区不同的文字语言,让全世界人都来学习,这就是《群书治要》统合全球。目标就是中国人念念不忘的、所希求的大同之治,世界大同!用这部书,用这个智慧、理念、方法统合全世界,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就是中国人讲的平天下。平天下,天下就是诸国,地球上所有的国家,平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汤恩比的愿望就达到了,好事!

  我们再看念老后面这几句开示,「闻名之人,今生纵然不能往生,来世必定常修殊胜梵行」,我们可以断定,这句话就是讲的信愿持名。

  下面这一章讲到「国无不善愿」。「住於定聚以上,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犹如漏尽比丘以上,是第三十乐如漏尽愿。最后,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是第三十一不贪计身愿」。

  「第二十八,国无不善愿。极乐国中尚无不善之名,何况有不善之实」,实就是事。「龙树大士曰:彼尊佛刹无恶名,亦无女人恶道怖」,恶道是指三恶道,饿鬼、地狱、畜生,怖是恐怖,没有女人、没有三恶道这种恐怖,「乃至无有诸趣恶知识」,这个诸趣恶知识是说恶人。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恶知识太多了,善知识太少了,都是邪知邪见,种种不善的念头。邪知邪见、邪说邪行充满社会,非常恐怖,极乐世界没有。「又《往生论》云:净土果报,离二种讥嫌过,应知」,应该要知道。「一者体。二者名。体有三种: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诸根不具人」。极乐世界没有这三种,「名离体讥嫌。名亦有三种,非但无三体,乃至不闻二乘、女人、诸根不具」,连名都听不到,没人想到,也没有人说,好像到极乐世界,人都把这三样忘得干干净净,好像这三种都不存在,这叫「离名讥嫌」。「上论中所谓之讥嫌名,即愿文中之不善名。又《疏钞》曰:由耳之所闻,唯是诸佛如来万德洪名,菩萨、声闻及诸天善人种种嘉号,曾无三恶名字历耳根故」,三恶道的名听不到。「耳中不闻恶名,故曰无不善名。」名就是名字,没有不善的名字,没有不善的名称,当然更不可能有这些不善的现象、事实,没有这个。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一集)  2015/3/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191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彻悟禅师讲无量寿经    

传喜法师讲无量寿经    

纯祥法师讲无量寿经    

大安法师讲无量寿经    

德森法师讲无量寿经    

定弘法师讲无量寿经    

法然上人讲无量寿经    

佛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宏琳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净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因法师讲无量寿经    

开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宽运法师讲无量寿经    

仁清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道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显法师讲无量寿经    

信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讲无量寿经    

智随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慧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霖法师讲无量寿经    

自了法师讲无量寿经    

宗舜法师讲无量寿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