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93集) |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九十四页,从第五行看起,第五行当中「二者」,从这看起:
「二者,《会疏》曰:定聚者,具云」,具云是具足,定聚把正字省略掉了,要是完全说出来,是「正定聚」,也可以说是「不退转」,「便是菩萨阿鞞跋致」。我们接著往下看,「云何名正定?」为什么叫正定?「凡一切众生,虽根性万殊」,千差万别,「以类聚之」,把它分类,分类「不出三种」,就是不出这个三大类。「以必堕六趣为邪定」,换句话说,他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样的人就叫邪定。「以升沉随缘为不定」,升是超越六道,沉是沉没六趣,这是遇缘不同。关系很重要,如果过去生中有善根,这一生遇到佛法,这个缘殊胜,但是佛法有大有小(大小乘)、有显有密、有宗门有教下,遇缘也不同。遇到的缘一定要与自己过去生中所修学的相应,过去生中学教,那么遇到经论他就很有兴趣,他可以接著向上提升;如果他遇到禅、遇到密,他就不相应,往往遇到之后不久就退心。这种情形我们看得很多,实在讲就在身边,比比皆是,这叫不定。
缘当中,我们相信,过去生中修净土的人多,净土跟娑婆世界缘非常深,可以说没有不信净土的。但是修净土层次不一样,如果功夫不深的,这一生遇到之后,很可能退转。如果遇到其他的缘,可能他就改变,改变方向、改变道路了,这个他就变成邪定,就不叫正定。如果再遇到净宗,他欢喜,他能理解,他会发愿求生净土;如果一生志愿坚定,不为外境所转,这个人决定得生,他就是正定聚。所以,祖师大德把它分成三大类,最早也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有这三大类,这三大类把所有一切根性全都包括尽了。「以定至菩提」,反正正定是指这一生一定会成就,这一生要不能成就、不能往生都不算是正定。往生极乐世界,无论是什么品位都叫正定,从上上品到下下品都属於正定聚,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佛的同学一定要牢牢记住,要时时刻刻有警觉性,人身难得,真难得,决定不是假的。世尊过去曾经举过三种比喻,这个比喻也是恰到好处,绝不过分。「盲龟浮木」、「须弥穿针」,这佛常讲的,多难。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一次得人身、闻佛法,还非常幸运遇到净土,遇到净土,你还遇到夏莲居的会集本,你还遇到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你还遇到海贤和尚的表法。真的,三转法轮里头,示转、劝转、作证转你统统遇到了,不能不求往生,求往生的心要恳切。到这来,其他的都别放在心上,一心一意就求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这个念头分分秒秒都不能失掉,我再不走冤枉路了。要知道这一生往生,缘也是不容易。
世尊大乘经上常说,每个往生的人,包括下下品,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确实就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一句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多善根、多福德多到什么程度,佛给我们说清楚了,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遇到缘供养诸佛如来。这一生遇到净宗,诸佛如来威神加持,让你能信、能愿,欢喜持名,求生净土。於是我们能体会到,善根、福德、因缘是多生多劫修积来的,这一生如果我们掌握住,决定得生净土。再不为外面环境所动摇,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包括其他宗教或者是其他的法门,我们都不再动摇,一句佛号念到底。这是第二。
下面还有第三,这都是讲三聚,有不同的讲法。「三者,据《起信论》」,《大乘起信论》里所说的,「十信以前之凡夫,不信因果,为邪定」。十信以前,换句话说,以十信做标准,不容易,十信不简单。初信位,初信位的菩萨跟小乘初果断证的功夫相等,那就是小乘初果断八十八品见惑。八十八品分为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断尽了,在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萨,在小乘是初果须陀洹,他不是凡夫。十信以前,也就是初果以前,还没有证到初果的,没有证到初信的,他不相信因果,这是邪定。跟前面说的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决定还继续搞六道轮回,这属於邪定。正定,他决定出三界,出离六道轮回,出离十法界,那是正定。
我们再往下去看,「十住以上为正定,十信之人为不定」。《起信论》跟前面说的有点不一样。十住以前那就是十信位,十信位不定,他还有进进退退,从初信到十信。有吗?有。你看看阿罗汉,有退转,阿罗汉向上提升修菩萨道,回小向大,可是其中有不少提不上去,退转了;还算不错,退到罗汉的地位。小乘有进有退,十信也是有进有退,这是不定位。十住以上就不一样了,初住菩萨,这是圆教,华严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生实报庄严土,这是正定。《起信论》这个比前面讲得深。生到实报庄严土,他在实报土不断向上提升,向著萨婆若海,萨婆若海是比喻,萨婆若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圆满的智慧,如来所证的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无量无边,用大海来形容它,一切种智之海,这个是正定。《起信论》的说法说得好。末后这一句,「此乃实教大乘之说」,这是真实的大乘,《起信论》。
「本经第廿二品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这是《唐译》的。括弧里头我们能够看到黄念老的用心,把每一句经文里头都指出来是属於哪个本子,五种原译本里面这是《唐译》的,你可以去对照,一个字也没有改动。所以,我们从念老为我们协助,指示得这么清楚,肯定这个会集本是真经,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的,会集不是伪造,会集没有加自己的意思改动一个字,这是许许多多会集本都比不上的,这会集得好,你找不出它的漏洞,找不出它的缺点。夏老会集这部经一共用了十年时间,三年定稿,修改了十次才成为定本。我们这一代的众生有福,能够见到这样完美的会集本,将世尊一生多次宣讲编成一本,我们省心省事,遇到这个本子无比的幸运。这个本子确确实实将极乐世界给我们做了详尽的介绍,让我们对这个法门生起信心,坚固了愿心,信愿持名,决定得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已经往生的,当生的是现在还没生,当来一定会往生的,这叫当生。「皆悉住於正定之聚」,这个话等於说给我们做证明,帮助我们坚定信愿,就像诸佛给菩萨授记一样的,这授记的话。你看,「决定证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菩提,无上菩提就是一切种智,自性里面本具圆满的般若智慧,不是从外来的,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决定可以证得。「是明」,这是说明,「得生彼土,便入正定之聚,必证大涅盘果」。这本《无量寿经》我们可以看作修行证果的保证书,不但它引导我们,它保证我们成就,到哪里去找这个法门!法门无量,确实有很多法门不错,引导你、提升你,但是没有保证的话;唯独这部经上有保证的话,决定证得,必定证得。
「故善导大师曰:不断烦恼得涅盘,斯示安乐自然德。」这什么原因?是自性本有的,自性本来如是。《观经》上佛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自然的、本来的,只要我们肯放下,只要能把非自然的统统放下。八识五十一心所不是自然的,十一个色法也不是自然的,二十四个不相应还不是自然的,为什么?有为法。你看《百法明门论》,前面九十四法有为法,有为法就不是自然的,有生有灭。后面虽然有六个无为法,其中五个是相似无为,不是真无为。真无为就最后一个,真如无为,那是自然的,那是不生不灭的。隐现自在,它隐,什么都没有,自性清净心一法不立;它现,现十法界依正庄严。隐不能说它无,现不能说它有;如果有有、有无,是相对的,自性里头找不到相对的。自性里头不但没有这些东西,连名字都没有,这个诸位要知道。知道了,你才肯放下。我们现在执持名号,为什么?完全放下难,我们这一生做不到。那我们就要跟著阿弥陀佛,念他的名号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再一切放下,回归自性,自自然然,一点都不费力气。
到极乐世界,大彻大悟,他真的彻悟。你看我们这个世间讲彻悟,彻悟还有四十一个等级,圆教初住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可是上面还有二住、三住到十住,十住上面有十行,十行上面有十回向,十回向上面有十地,十地上面有等觉、有妙觉。自性清净心里有没有这些东西?没有。这些东西从哪来的?从无始无明习气变出来的,无始无明初住就断了,习气没断。我们从这个修行层次上来看,大乘七信位的菩萨,他断的见思烦恼跟小乘阿罗汉相同,见思烦恼断了。但是他有习气,见思烦恼习气没断,所以,证得阿罗汉果他修什么?断习气。习气断掉,他就提升了,他升到辟支佛,辟支佛不但见思烦恼断了,习气也断了。
就断证功夫来说,阿罗汉等於大乘十信里面的第七信位,七信。七信位的菩萨把见思烦恼习气断了,就升到第八信,八信相当小乘的辟支佛。辟支佛断什么?见思烦恼断尽了,要断尘沙烦恼,尘沙惑。八信位的菩萨,也就是小乘的辟支佛,把尘沙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是分别,说明他不分别了,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分别这个念头断掉了,他升级了。小乘就是回小向大,大乘权教菩萨,天台的别教他们就到十住去了,圆教,他还没有离开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在这个位次断尘沙的习气。尘沙习气断干净,再断无始无明;无始无明断了,他就成佛。这个佛,天台大师称之为分证即佛,是真佛不是假佛。
天台讲六即,六种佛。六种佛,从本性讲起,从本性讲起你本来是佛,这叫理即佛,从理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到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容易成就?就是因为你本来是佛,所以阿弥陀佛才能帮上忙;你本来不是佛,他帮不上忙。所以一定要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众生包括动物、植物、矿物,本来是佛,是一体。我们迷了,迷失了自性,变成六道凡夫。要慢慢再去修,修什么?把这些障碍去掉,如是而已。佛是修来的?不是,你本来是佛。去掉这些迷,见思是严重烦恼,把它去掉;尘沙也是重要的烦恼习气,也把它放下;最后放下无始无明烦恼。无始无明是什么?起心动念;尘沙是分别,见思是执著。用功夫怎么用法,自己一定要懂。
六根在六尘上真用功,真用功就是不要再执著、不要再分别、不要再起心动念。你看,不执著你就证阿罗汉,不分别你就成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是圆教初住菩萨,你就成佛了。所以,修行就是在六根接触六尘这个地方。我们用什么功?一句阿弥陀佛。念念阿弥陀佛,叫我们起心动念不起来,那就成功了,那就是法身大士;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是菩萨,权教菩萨,也就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是这个位次;如果我们有,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执著,那就是阿罗汉,就是小乘,大乘就是十信的菩萨。这叫真修。六根在六尘境界上,还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那就是六道凡夫,这就是前面讲的邪定聚。
如果我们真正做到,执著放下了,分别也放下了,直接锻炼的是用什么功夫?不起心、不动念,正定聚,这懂得修。为什么要念佛?就是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打掉,不让你有这些东西。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用久了,这个作用就愈来愈大。愈来愈大就变成什么?就变成神通,从肉眼就修成天眼,从天眼修成法眼、修成慧眼、修成佛眼。法眼是阿罗汉,也有人说法眼是菩萨,慧眼是阿罗汉,这都没有关系,不重要,怎么说法经上都能找得到,这都是中间的层次,有上有下。一般我们讲用《金刚经》五眼圆明,我们举这一个例子。眼在色相上修行,耳在音声上修行,鼻在香味上修行,舌在尝味,身在接触,意在起心动念、妄想杂念,统统用这一句阿弥陀佛,这净宗妙绝了!就用这一句佛号,把这些障碍扫除得干干净净,我们的本来面目就现前了,本来面目是佛,不是凡夫。
唐朝六祖惠能大师做到了,现代的来佛寺的海贤老和尚做到了,他真做到。你细心看他的光碟,你能把光碟看上一百遍、两百遍、三百遍,我相信你就相信我的话,他真的是大彻大悟。他也露了一点痕迹,不常露,没人知道,他说「我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知道就是大彻大悟。他没有读过经,他不认识字,跟惠能大师一样,你把《华严经》念给他听,他就会讲给你听。他一生没做这个事情,为什么?老师教给他的。传戒公老和尚给他剃度的时候告诉他,就教他一句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明白了,将来有一天大彻大悟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
惠能大师开悟了,也有障缘,到猎人队去躲了十五年,十五年之后缘成熟了,可以说了。老和尚缘没成熟,在这个年代,你说,人家不相信。经念给你听,你也能讲给大家听,他不会说你是成佛,他不相信这个,他会用种种方法来猜想。所以不要说,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法最好了。希望每个人,纵然证得了,也不要乱说。你说你开悟了,你能讲《华严》,谁肯相信?今天什么人来给你证明你没有讲错?找不到证明的人。能大师开悟了,五祖给他做证明,他才是第六代祖。贤公老和尚在今天这个世界,无论哪个宗派里头没有开悟的人,没人给他做证明,那就不能说,说了就很麻烦。
他听话,他真干,只是表法做个佛门弟子的榜样、净宗弥陀弟子的榜样,这他做到了,真有大智慧、大福报。走的时候那么自在、那么潇洒,很多人看到了,宿有善根福德的会生起仰慕之心,相信了,增长自己的信愿;还有不少根本不相信的,看到他也不相信。古时候看到的人很多相信,现在看到的人不相信,为什么?没有科学证据。他亲眼看到的都不相信,还要讲科学证据,这就难了,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善根、福德、因缘比过去要差很大一截。
难信之法,在这个时代比过去更难相信,但是这个法门是决定真实,决定不假。我们感恩莲公会集,感恩黄念老的集注,不容易,注这部书用了八十三种经论,还有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我们读这个注解,等於读了一百九十三种典籍资料,内容非常丰富。末法时期真正修净土、真正学大乘,在这部经、注入门就够了。经要背诵,注要熟悉,能够把这部经念上三千遍,就能背诵,把这个注解能够从头到尾看三十遍,你就能讲解,你不会讲错。需不需要去学习?不需要,自己在家里就行了。现在我们看到一个好例子,刘素云居士,她就这么干法,在家居士,《无量寿经》专家。她这十年就在这一部经、就在这一部注解上下功夫的,给我们做了榜样。这个榜样意义非常深,为什么?中国佛教在现前断层了,没有了,靠谁承传?靠这些人,像刘素云这样的人,她带头。
学华严的,也要能背诵《华严经》,这个要从小,十几岁学习是最好,记忆力最强的时候,能够把八十卷《华严》背下来,再有能力的话,把《四十华严》也背下来。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李长者的《合论》,能看上二、三十遍,华严宗的祖师出来了,传《华严》的出来了。不是佛教大学,佛教大学没用处,学一些佛教知识,没根没柢。学法华的也用这个方法,看天台大师的注解《法华文句》。无论学哪一部经论,学法相的、学法性宗的、三论宗的,都用这种方法,你喜欢哪一部,主修一部。像《金刚经》,不长,主修一部;注解,江味农居士的注解最好,他也是集大成,《金刚经》自古以来的注解,他参透了,他的《讲义》是集注。学《般若心经》的,周止庵。人家都是一部书上用了四十年的功夫,专搞一门,成为专家。我年轻的时候学《金刚经》,就是学江味农居士的《讲义》;学《心经》,学周止庵的注解。
这就是无师自通,多读,古人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千遍,自见就是开悟,自己明白了。为什么?一千遍下去,心定了,定能开慧,慧能通经,这个经就贯通了。要走这个路子,找老师找不到了,这一定要知道。依我这个方法,十年你决定成就,十年之后,你出来讲这个大经,会有人来给你做证明。完全求感应,感应道交。我们真干就是感,佛菩萨来应,不定从哪里冒出高人,来为我们印证。
本经第二十二品,这是经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於正定之聚,决定证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明得生彼土,便入正定之聚,必证大涅盘果。所以善导大师讲,「不断烦恼得涅盘,斯示安乐自然德」,这说的自然德。下面又举《安乐集》里面的文字,《安乐集》说:「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起心立德,修诸行业,佛愿力故,即便往生。」这几句话句句都重要。首先信佛,真信,决定不生疑惑,这个信才管用,真信才会有真的愿。这个世界修行太难了,非常辛苦,我学了六十四年,到今天。对佛菩萨感恩,得佛菩萨的加持,得佛菩萨的照顾,我们的方向把得很稳,没有偏、没有邪,遇到净土之后,才有决定的信心。
没有遇到净土,虽然这些大经大论,哪一个法门都必须要断烦恼、证菩提,烦恼能断得了吗?没法子断,现在诱惑的力量太强,能够一年比一年轻一点就很不错了。烦恼轻,智慧就增长,非常明显。智慧从哪里来?不是从经典记诵来的,是从清净心来的,一分清净得一分智慧,十分清净得十分智慧。所以,心里头不能放别的东西,最好把自己日常生活都不要放在心上,随缘,吃什么都好,穿什么都好,没有要求,没有选择。这样什么?不操这个心,只念阿弥陀佛。生智慧从哪里看?从答问上看,从早到晚常常遇到人有问题向你请教,问题预先没有让你知道,他说出来你能解答,解答他听了很满意,这就是智慧现前。社会上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问的问题不一样。一样的问题,那就是社会太乱,地球上的灾难太多了,每天听新闻报告,大家都很担心,这是共同问题;个人问题就很复杂了。所以自自然然能解答,真帮助人能解决问题。
《安乐集》上这几句话,不出信、愿、行。信佛因缘,是信;愿生净土,是发愿;起心立德,修诸行业,这是行。起什么心?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净宗过去大德所依的,是《观无量寿佛经》跟《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里面说直心、深心、大悲心,《观经》里面给我们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经论合起来,意思就很清楚了。《起信论》讲的直心,《观经》上讲的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起信论》叫直心,真诚到极处,这是起心立德。用真心对谁?对一切众生,我们日常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待人接物都用真心。别怕,别人用妄心对我、来欺骗我,我用真诚心对他,好像我们吃亏太大了?一点都不大,他们搞六道轮回,出不去;我们这一生出去了,再不搞六道轮回,你要不要用真心?你用真心,出离六道;你用妄心,继续搞六道。所以,你一点亏都没吃,你占的便宜可大了。
真心表现在外面,简单的说就是戒律,五戒十善,真心。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四科我们把它归纳起来就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从早到晚,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决定与这十二个字相应,这就是真心;与这十二个字相违背,妄心。不孝不悌、不忠不义,这样的人念佛去不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带业往生,带旧业不带新业,你天天还在造这个业,这带不去。过去所造的业能带去,这个过去从哪里分?从你有缘遇到净宗,把净宗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相信,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从这个时候起。记住,起心立德,这个德是功德,无量无边的功德就在生活当中。一切行业,行是正在造,业是造过以后这结果,结业,是德,行是德,业也是德。以前的行错了,结的业是恶业,邪行,恶业;现在修正行,善业;再提升就是净业,净行,净业,这是正定聚。
下面接著我们看,「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聚」,这得佛力加持。只要你肯发心,就刚才讲的发菩提心,用真心,真诚心待人。深心是什么?古大德解释好善好德,这就是深心;深心,自受用。念佛是最好的深心,我心里没有别的念头,只有阿弥陀佛,只想极乐世界,不想别的地方。天天想,总有一天想到了;天天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现前,这功德圆满。「正定聚者,即是阿鞞跋致不退位也」。所以愿,第二十愿我们念过,第二十愿就是讲到,往生到极乐世界,无论什么品位,从上品上生到下品下生,统统都得阿惟越致菩萨,圆满证得三种不退。位不退,阿罗汉就证到了;行不退,菩萨证得的;念不退,法身菩萨证得的。这叫圆满证得三不退。在这个世界,不要说行、说念,位都保不住。
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得人身,来生还能得人身吗?世尊给我们做比喻,这一生是人身,失掉人身之后,来生再得人身的机会像盲龟浮木、须弥穿针,你说多难。须弥山上吊一根线,山下放一根绣花针,这个线一掉下去,就正好穿到绣花针里面去。这个机会太渺茫了,你问任何一个人都摇头,都不可能,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得人身多难。得人身,要修十善业道,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能得人身。用妄心,咱们中国古人讲的,人抛弃了五常,来生得不到人身,别的道去了,人天没分。人天没分,下面四道:阿修罗、饿鬼、地狱、畜生,就到那边去了,你说多可怕。这些都是事实真相,一点都不假,你能相信,那是你有福报、你有智慧;你没有智慧、没有福报,你不相信。没有高度的警觉心,虽然知道,还是免不了犯过失,没有认真去念佛,没有认真求生净土,往生净土是个问号。
下面这个括弧里头说,「又善导大师依愿言及《唐译》经文,谓此愿」,此愿就是第二十九愿,「亦具现生不退之密义」。这一愿是给我们讲不退,住正定聚。住,心里面只住阿弥陀佛就是正定聚,正定当中的正定,不偏不邪。正定聚是什么意思?等於是法身菩萨,念念归向萨婆若海,就是念念向著无上菩提,他怎么会不成就?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要明了的。所以善导大师说得好,这个里头有现生,现在不退,有这个密义在里头。往生到极乐世界不退,现在就不退,为什么?你决定得生,这个机缘多难得。「文中若当生则指求生之人,亦入正定聚。是为不共之说」,到后面二十二品,念公还有详细的开示。
我们看下面,第三十愿,乐如漏尽比丘。这都是极乐世界真实的状况,释迦牟尼佛预先告诉我们,让我们生起向往之心。我们看经文:
【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
『漏尽比丘』是阿罗汉。「漏」是烦恼,这个地方所指的,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尽了,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所受的快乐,我们人间、天上都比不上,天有二十八层天,不能跟阿罗汉相比。我们看注解,第三十愿,『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是为乐如漏尽愿」,这把科题标出来了。「热恼」是烦恼,「为剧苦所逼,身热心恼,故名热恼」,人在有怨恨或者贡高我慢都有这个现象。发脾气,发火,所以脾气发的时候脸都红的,身上都变热,恼怒。剧苦所逼,热恼。永离热恼,现前就能得到,谁能得到?念佛的人能得到。念佛的人,二六时中就是一句佛号,念念相续,佛号不中断。功夫得力的人,看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看山河大地就是极乐世界,他「心得清凉」,清凉自在,这是现在得到的。永远离开热恼了,热恼是瞋恚、贪婪、愚痴,贪瞋痴慢,热恼。为什么他能永离?他知道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所以他肯放下,他欢喜放下。一般人为什么放不下?他当真,他以为是真的,那就放不下。真正知道它是假的,你就不当真,於一切境缘当中没有得失。遇到了、得到了没有欢喜心,没有贪恋的心,失去了、丢掉了没有瞋恚,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心上就是阿弥陀佛,这就对了。
阿弥陀佛比什么都重要,海贤老和尚有一句话,那个话我们要记住,他老人家曾经说过:「阿弥陀佛就是我老和尚的根!」这句话重要,他有根,我们都没根。有根,正定聚;没有根,不定聚。他真的有根,一切时一切处他没有丢失,生活,穿衣吃饭没丢失,工作没丢失,待人接物也没丢失。待人接物在他的感受当中,就彷佛在极乐世界,看到一切众生诸上善人,都是弥陀、观音,法喜充满。所以老和尚一生没有发过脾气,没有跟人家争高论低,没有,处处谦让。真能放下,为什么?极乐世界他看到了,阿弥陀佛也见过面了,极乐世界真好,和这里完全不一样,所以这个世界他全放下了。还留在这个世间,不是他的意思,因为他自己说过,他求老佛爷(就是阿弥陀佛)好几次,不是一次,求阿弥陀佛带他到极乐世界去。他说老佛爷不肯,老佛爷说他修得不错,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表表法,给大家做个好榜样。我们观看老和尚,真的没话说。
我们在应该三十年前,我在美国,念老嘱咐我,在美国各个地方成立净宗学会,当时美国跟加拿大有三十多个学会。我们的学会跟古时候的莲社完全相同,只是换个名称,净宗学会。我们的学会完全是独立的,没有隶属关系,各个都独立,行政独立、财务独立、人事独立。只有学习这个法门我们是共同的,我们都依照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以后依照念老的集注,我们在各地方讲经也是以这个为主。所以这个世界上净宗学会还不少,估计大概有两百所左右,各个都独立。我有时候到国外,也接受他们接待,跟他们在一起讨论修学的方法,鼓励大家真信、真愿,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同修们都能接受,这好事情。做人,这些年来劝导大家学海贤老和尚,这个光碟海外送得很多,《永思集》也流通很广,希望大家认真的学习。
最好像此地所说的,现在就住正定聚,不走弯路,不偏不邪。跟著夏莲公、跟著黄念老走不会有错,这两位大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最后都归净土,这不会错的。贤公老和尚为我们作证转,证明真有极乐世界,他见过,不止一次,真有阿弥陀佛,信愿持名,决定得生净土。老和尚给我们做证明,我们走的这个路子正知正见,是正法,没走错路。他老人家最后为我们表法,看到《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看到这本书。我们自然就想到,阿弥陀佛一定是跟他约定,什么时候你见到这本书,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你往生。所以他见到这本书,欢喜那个样子过去没见过,无比的欢喜,拿到这个书,穿袍搭衣,要求别人给他照相。这个举动老和尚过去没有过的,从来没有主动要求人给他照相,主动要求就这么一次。三天之后佛就接引他往生了。给我们做证明,我们依这个经本、学这个法门没错,决定是正确的。他给我们作证,等於阿弥陀佛亲自给我们作证。
《无量寿经》上点点滴滴他做到了。我们过去,早年,在美国成立第一个净宗学会,这个学会现在还在,还是一位老会长杨一华,没换会长。我写了一个缘起,提倡我们行门五个科目,第一个「净业三福」,是我们最高的指导原则。三福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佛弟子在一起要做到,六个和,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再「三学」,戒定慧三学,依戒得定,因定开慧。下面第四个,「六度」,六波罗蜜,菩萨行门归纳这六大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般若)。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五门,老和尚统统做到,一条都不缺,真难得,所以他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我们全世界净宗学会,行门这五个科目,我们期望每个人都要能做到。老和尚给我们做榜样,他全做到,真难得。
我们再往下看,「《法华经.信解品》曰: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诸热恼」。这三苦是大乘经上常说的苦苦、坏苦、行苦,所以这个世间只有苦没有乐。苦苦,欲界这三种全有,后面这个苦是名词,前面这个它是属於哪一类,苦苦这一类。苦苦是我们常讲的生、老、病、死,八苦,再加上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八种都是苦苦。欲界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色界天,色界天是修四种禅定往生的,色界天没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为什么?他还有寿命,寿命比我们长,再长有到的一天,寿命到了他就感觉苦了;他有行苦,行苦是生灭不住,这叫行,一个念头接著一个念头,它不停。行苦的反面就是不生不灭,行苦就是生灭法,六道是生灭法。色界天人有坏苦、有行苦。最高的无色界,无色界身体都没有了,他不要身体,真的像老子所说的,「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他说没有身多好。真的,无色界没有身,它有四层天。没有身就没有坏苦,所以他苦苦、坏苦没有,他只有行苦。行苦是他有寿命,寿命到了,他到那个顶头上,他不能再往上去,怎么办?他就会堕下来。六道轮回,这三苦。
三苦里面这才讲到热恼,热恼到极处那就是地狱。我们要知道,佛没有妄语,佛不会吓唬我们,佛说的话真话,佛是真语者,佛是如语者,如就是完全跟事实相同,没有夸张也没有隐瞒。我们要相信,相信佛语的人有福报、有智慧,不能不相信。佛经上讲地狱讲得很详细,有因有果,它是散在很多经典里面,不是集中说的,附带说的。说得多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将佛陀在经论里面讲到地狱这些经文,统统抄录下来,一共是从二十五部经论,抄成这么厚一本,我们把它印出来,题目题了一个「诸经」,二十五种经论,《诸经佛说地狱集要》,也印了不少流通。这个东西,学佛的人有时间应该可以看看,看了之后会产生什么?畏地狱苦,对经上讲这个热恼你才有一点概念,否则的话没有概念。真可怕,为什么受这个罪?不应该。
所以佛要我们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真心不造罪,真心不造恶。真心是什么心?我们这个经题上有,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真心,也就是菩提心。我们用这个心来生活,就自在了,用这个心工作、待人接物那就是积功累德。妄心有善有恶,但是都有果报,善心感得三善道的报,恶心感得三恶道的果报,出不了六道轮回,用真心就超越了。一定要相信佛语,我们永离热恼,心得清凉,就是清净心。
「今极乐国中」,这三经一论都讲到,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永离热恼」。「清凉,清净凉爽,正与热恼相反」。这到极乐世界普遍你能感受到的,那个地方清凉自在。《大智度论》二十二卷论文里头说:「人大热闷,得入清凉池中,冷然清了,无复热恼。」清凉池,极乐世界到处都是,何况极乐世界人根本就没有热恼的现象,为什么?极乐世界人都用真心,没有用妄心的。为什么知道用真心?不用真心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你看我们这个经里头,第二十四、二十五品就说了,「三辈往生」、「往生正因」,无论是哪一辈,上中下三辈,统统要做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上上品要发菩提心,下下品也要发菩提心,这就说明菩提心的重要。蕅益大师说得更好,能不能往生全在发心,发心关系你能不能往生;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深浅,念佛功夫深的品位高,念佛功夫差的品位浅。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这些经文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要常常放在心上,时时刻刻要想到,就不会被这个世界五欲六尘诱惑,不会受它们干扰、影响,我们菩提道往生极乐世界一帆风顺。
这些重要的经文常常提出来观想,看破这个世界,弥勒菩萨讲得多好,这个世界是假的,整个宇宙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到底怎么回事?他说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一弹指。这什么意思?我们再深入一点说,现在我们用秒做单位,一秒钟能弹几次?有人能弹七次。三百二十兆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钟;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的存在,它存在时间多久?只存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换句话说,我们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论是境界、无论是六根,六根六尘没有例外,统统都是在阿赖耶识里头,阿赖耶识的波动现象,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这个波动当中产生的幻相。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懂得佛经里头所讲的不生不灭,你不能说它生,它没有了,你也不能说它灭,它后头又冒了一个。前念灭了后念生,一个接一个。是不是相续的?不是,相续是完全相同,它不相同,念念都不相同,差别很大。
全是假相,没有一样是真的,《金刚经》说得多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有为就是有生有灭的,凡是有生有灭的这种现象都是假的,「梦幻泡影」。我们能常作如是观,你就放下了,为什么?一样也得不到。包括我们身体,身体也是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这么高频率当中产生的幻相。也就是说,一秒钟我们的身体变化了多少次?前念灭后念生,二千二百四十兆次。这是事实真相,被现代科学家肯定了。你要当真,那就叫迷惑颠倒,那就叫六道凡夫。你要是觉悟,觉悟之后什么?不再放在心上了,随它去吧!遇到净宗,妙!你真是太幸运了,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极乐世界是不生不灭,真的不生不灭,那个不生不灭意思跟我们这里不一样,我们这是生灭太快了,你找不到生灭,而极乐世界根本没有生灭。为什么?它没有阿赖耶,它没有妄心,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自性,自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自性是永恒的、是真的。我们今天就学到此地。
资料恭摘: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三集) 2015/3/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193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