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38集) |
|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德,阿弥陀佛。 弟子开西今天向大家汇报学习海贤老和尚的一点粗浅感受。师父说,听经看经不要著文字相、言说相、心缘相,如果停留在我在学海贤老和尚,这里有我、有海贤老和尚,这还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如再进一步,我就是海贤老和尚,海贤老和尚就是我,我与海贤老和尚是一体,自他不二,如《中峰三时系念》曰:「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与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相不一样,自性无二无别,这样就能全部接收到海贤老和尚的一切,感受到他老人家的慈悲、柔和、心量、忍辱、清净、平等……一念就全部都得到了,当下即得老人家的加持,这样的心学就会很快契入。海贤老和尚说他是回极乐世界,我们现在是求生极乐世界,我们真正能融进去,不也是回极乐世界了吗?阿弥陀佛的加持,诸佛菩萨的加持,海贤老和尚的加持,即是自性的起用。关键在於自己有没有信心。真正相信诸佛与我是一体,虚空法界与我是一体,海贤老和尚与我是一体,有了真信才有切愿,才能真正放下世间的五欲六尘,发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那个求往生的心才是真心,才能进入圣贤的队伍。 以上是愚钝弟子笨拙的一点心得。由於自己根性钝劣,智慧不开,业障深重,没有真正力行落实下来,浮於表面,一直也不敢、也没信心汇报心得,所以非常惭愧。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不吝赐教,望众慈悲。阿弥陀佛。不肖弟子开西跪呈师父及诸位法师大德。 敬祝师父上人六时吉祥,法体安康,长久住世,广度众生。 老法师:我们听了开西的报告,想到古人常常告诉我们,学佛,破戒不怕,就怕破见,也就是见解错误了,那完全就脱离佛法,你这篇文章是破见。海贤老和尚是很高的层次,高到什么程度?理一心不乱,明心见性。你把《起信论》上讲的这个话,不著言说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缘相,你全解错了。你是真的不著,那就恭喜你,为什么?你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一切经在你面前你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跟惠能大师一样,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如果我们不能,我还是凡夫,你著不著相?著了,文字相、言说相、心缘相统统都著了,著了是凡夫。凡夫学佛得有层次的,像念书一样,你得从小学一年级念起,你慢慢来。这个完全不著相是什么人?法身菩萨,《华严经》圆教初住以上,十信菩萨还没做到。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对谁讲的?是对十法界佛、菩萨讲的,主要是对佛讲的,菩萨是旁听的。佛如果听懂了,这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他要把这三种相放下,他就脱离十法界,他往生到一真法界去了,就是实报土去了,是对这种人讲的。在《华严》是五十一个阶级,它从十信算起的,这是第十信的菩萨,才给他讲这个,第九信还谈不到,他还没能放下。到第十信的时候,劝他放下,他真的放下,他一放下马上就提升,就十法界不见了。我怎么知道你没放下?因为你还在人间,你没有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才是阿罗汉。阿罗汉,这个文字相、言说相、心缘相他统统都有,他都齐全的。所以这个一定要知道,不能讲错了,不能想错了。 我们从哪里修?还是要从《弟子规》,从《感应篇》,从《十善业》,从三皈五戒十善,从这里认真修,这很踏实。这是什么?先做个好人,能保人身,不会堕三恶道,这是佛弟子里面刚开始的。等我们到了九信位的时候,你再来学这些东西,管用。因为你已经契入这个境界,就差那么一点你没有办法证得,放下就证得了。所以这个话是对什么人说的?你看看《大乘起信论》,大乘是菩萨,不是对小乘说的,不是对罗汉说的,不是对辟支佛说的,是对大乘菩萨说的。大乘菩萨把这三个相放下,他就真的是大乘菩萨。如果不放下,他不是真的菩萨,套天台大师的话来说,他是相似菩萨,不是分证菩萨。如果这一放下,他从相似菩萨就马上提升到分证菩萨。为什么叫分证?菩萨阶级很多,刚刚放下的时候是初住,往上面去还有四十个阶级,他得慢慢的,那在放习气。事上是放下了,习气不好断,习气断干净要到等觉菩萨,才把这些习气(无明习气)放下,就真的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等觉菩萨还有上,上面还有一级,到妙觉的时候这就无上了,他才能到这个等级。我们学佛最可贵的是知道自己在哪一个阶段,向上的我们知道了,尽量努力去模仿,为什么?这样可以把我们修学的时间缩短。那要是抓到净土的话,这一生很可能成就。很可能,不是保证的,完全靠自己是不是真放下,真放下就真往生。念佛人不能往生,对这个世间有留恋、有牵挂。 学经教学一门,我们一心求往生,当然最好的是依靠《无量寿经》,我们现在用的会集本,读经就读这一部。读到什么时候?读到开悟,其义自见。自见也要心里明了,小悟也是自见,大悟也是自见,彻悟也是自见,不能得少为足。你契入境界之后,你天天都有悟处,真的是法喜充满。要一直努力下去,积小悟成大悟。不要有积的念头,自然的,顺水推舟,完全是自然的,小悟是自然的,大悟也是自然的,大彻大悟还是自然的。就是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把这个世界,大乘教讲诸法实相,诸法就是整个宇宙,整个宇宙里的现象,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经上讲得很多,我们都懂,你也会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会讲,但是你是不是真的看到所有相都是虚妄?没有,你还执著,人家骂你,你会生气;别人赞叹你,你会笑。这就不行,受外界影响了。真正看到诸法实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打你不会生气,赞叹你不会欢喜,那是入境界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没入境界的,就还受境界影响,听到、看到、接触到了,你会有反应。没有反应是什么?没有反应是智慧,是定功、是智慧。定功、智慧一定也要达到自然而然,那就真好了,没有丝毫勉强。丝毫勉强都不是真的定,都不是真的慧。真实智慧也是实相。 这个很好,只要自己认真努力,像老和尚那种慈悲、柔和、心量、忍辱、清净、平等,应当学,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样,就是它把理事讲清楚、讲明白了。真正明了,就像老和尚一样,决定没有自赞毁他。贤公老和尚一生没有,就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好!没有一个人不喜欢他,没有人不尊重他,也应当学的。首先要养自己,养什么?养平等心,清净平等心,要养这个。觉,觉是大彻大悟,清净平等是通大彻大悟这条路,你想大彻大悟先要求得清净平等。清净,小乘人的禅定;平等,菩萨的禅定。跟人相处学什么?学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要落实欢喜帮助别人,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我们要把他放在第一位,先帮助他解决,自己慢慢再来。我们这么多年来,在国外跟宗教、跟不同的族群相处,我们都是用这个方法,很有耐心,一年、二年、三年,我们在图文巴做了十三年,大家现在信任了,知道我们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只要求别人,是要求自己,自己做到了,感动他们,他们也跟我们一样来学习,好!开西的报告我们就说到此地,我们看下面黄警官的。 学生:尊敬慈悲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同修大德,大家好。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题目:「人生必有所长,要在韬晦涵养,日新又新,然后可以成德。」 《太上感应篇汇编》:「不彰人短,不炫己长」中经文,「人生必有所长,要在韬晦涵养,日新又新,然后可以成德。」人生必有所长,每个人必定有他的长处,长处要怎么办?要韬光养晦,在涵养上下功夫,使自己的德行日新又新,然后才可以成就自己道业。韬晦涵养要从哪里下手?要从谦虚下手。《群书治要》里面讲,「谦以养德,故《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易经》说,有一个东西非常珍贵,你只要持有它,大的话可以守住天下,中的话可以守住一个国家,小的话可以保护你这一身,那个东西是什么?就是谦虚。《群书治要》里面又讲,「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它说江海为什么能成为山谷河川汇集的地方?因为它处在低下的位置。所以君子要虚怀若谷、谦冲自下,德行才能够日益增长。 这里我们就来报告,如何韬晦涵养?尤其我们修行人更加需要,我来恭引《印光大师文钞》,印祖所提到的这一个人,我们以前在讲座里面也有提过,就是显荫法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善知识是我们的老师,任何示现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显荫法师,一九O二年到一九二五年,只活二十三岁(有另说二十四岁往生),他是近代的僧人,江苏省崇明县人,他用功勤读,学业优异。他十七岁的时候,礼浙江宁波观宗寺谛闲老法师出家,在五磊山受具足戒,观宗学社受业,习天台教观。当时谛闲老法师创办的观宗学社,类似佛学院,在当时很有名。谛闲老法师跟东北的倓虚老法师,在近代的天台宗体系,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者。站著三天往生的锅漏匠菩萨就是谛闲老法师的学生。 显荫法师二十岁的时候,担任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编辑部的主任,然后他专志修习密宗。他一九二三年东渡日本,入日本高野山大学,从金山穆韶阿闍黎学密法。一九二五年春,学成归国,到宁波见谛闲老法师,谛老令其闭关用功。老法师都很有智慧,他知道这个弟子的长处在哪里,毛病在哪里,所以教他闭关。但是显荫法师没有听进去。 印光大师与谛闲老法师相交甚笃,显荫法师做为谛公器重的弟子,自然会由於师父的关系认识印光大师。印祖做为修持经验极为丰富的一代祖师,对显荫法师的早逝,从修持的角度进行了更深入的评析,做为给学佛青年的前车之鉴。印祖在《文钞续编卷上.复游有维居士书》中做了系统的开示:「十年前,谛闲法师有一徒弟,名显荫,人极聪明,十七八岁出家。但气量太小,一点屈不肯受。初次讲小座毕,拜其师,其师并未说他讲得不好,但云音声太小,由此一语便生病。而谛公之人,一味令彼心常欢喜,故傲性日增月盛。后由日本学密宗,彼所发挥密宗之文字,通寄上海居士林登林刊。其自高位置,已是唯有我高。后回国,至观宗看其师。谛公云:汝声名很大,惜未真实用功,当闭三年关,用用功方好。彼一闻此语,如刀割心,即日便病。次日带病往上海居士林,年余而死。死后不久,光到上海太平寺,林员朱石僧来,问其死时景象。言糊糊涂涂,佛也不会念,咒也不会念。此乃显密圆通,自觉世无与俦之大法师,以不自量,仗宿慧根,作二十二三岁短命而死之糊涂鬼,岂不大可哀哉!设使显荫能不自高,谦卑自牧,中国学者,未能或超出其上者。光愍显荫以因此而死,为汝作前车之鉴。」 印光大师还专门写一篇文章给他,在《复显荫法师书》里面有这一段,他说,「接手书,不胜欣慰,座下宿根深厚聪明过人」,印祖赞叹他的根机非常利。「不几年,於宗、於教、於密悉已通达」,他说你没用几年,对於禅宗、教下、密宗都已经通达。「恨光老矣,不能学座下之所得」,可惜我老了,不能在你座下修学。你看印祖是这样的谦卑。「唯望座下从兹真修实证,则台、密二宗当大振兴矣」。印祖说,我希望你能够真修实证,天台宗跟密宗就可以大大复兴了。「但现在年纪尚轻,急宜韬晦力修,待其涵养功深,出而弘法,则其利溥矣」。但是你现在年纪尚轻,你要韬晦力修,就是《汇编》讲的「韬晦涵养」,等到你涵养到一个相当功夫的时候,如果出来弘法,利益就大得不得了。「聪明有涵养则成法器」,你天资聪明、天生利根,如果你的修持涵养能够加深,那么可以成为佛门的法器(弘法人才)。「无涵养,或所行所言有於己於法不相应而不自知者」,如果没有涵养,你所做所说於你自己、於法不相应,而自己没有发现的话。他说,「此光区区愚诚也」,这是我印光小小的诚心来供养你。 「了道师已来,勿念。春风易於入人,祈保重调摄,当勿药有喜矣。」显荫法师与印光大师的通信,大约在他从日本学成回国之初,虽然见不到显荫法师的原信,但根据资料介绍,他在日本因用功过勤,已身染疾病,他在给印祖的信中应提到自己生病的事情。因此,印祖在回信中一方面劝其韬晦力修,对治其聪明而缺涵养的毛病,另一方面叮嘱,「春风易於入人,祈保重调摄,当勿药有喜矣」。《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第八期按编者说:「显荫法师为自修起见,现已决定闭关若干年云。」这证明显荫法师接受了印祖的开示并打算闭关,但未能实行就病故了。印祖指出:「显荫之死,亦以只知求胜求名,不知息心静养。闻病中日常谈说,不静养,故得此果。」 印光大师另外有一封《复恒惭法师书》,里面也提到显荫法师,那时候显荫法师已经往生了,大师在哀痛怜惜之余,他把重点讲出来,这个重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包括在家跟出家。印光大师怎么说?「显荫天资甚高,显密诸宗皆得其要领」。他说他的天资非常的高,通宗通教,乃至於密宗都能够抓到那个要领。「但以志尚浮夸」,可是他的习气非常的重,浮夸就是喜欢表现、喜欢名望。「不务真修」,他没有真修。「死时显密之益不得力」,他死的时候,显教跟密教统统帮不上忙,得不到利益,也就是说没有功夫。「念佛之事向未理会」,他念佛的功夫都没有,也不能够体会。「亦不得力」,也没有功夫,也就是说没有功夫成片。「虽有多人为彼助念,而自己已糊里糊涂,不省人事」,应该是显荫法师当时昏迷了,才说是糊里糊涂,不省人事。「此可为年轻之聪明人一大警策」,这个可以做为年轻又聪明的人的一个警策。「良由显荫天资虽高,气量过小」,他心胸不够宽大。「无韬晦涵养之真修」,他没有韬晦涵养的真功夫。「有矜张夸露之躁性」,躁性就是很浮动,他没有定功,坐不住,定不下来。 印光大师在这封信里面又指出,一般人都「不能接受认真长时间念佛之辛苦」。有很多人就这样说:「哎呀,在那边呆一天、二天,打佛七太辛苦了!」《印光大师年谱》上怎么说?「其实此本非苦」,念佛不苦!「以一向不惯,故以为苦」,因为你不习惯,所以以为苦。「然此苦乃出苦之苦」,你能够忍受这个苦,才能离开三界轮回的苦。出苦之苦是什么?你要离苦得乐,现在烦恼很重,现在人生不如意,病苦,有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等八苦。你怎么离开这个苦(出苦)?必须觉悟,要知道轮回才是大苦,眼前这个是花报,这个是你看得到、现在感受得到的苦,将来还要在三界轮回,你这个苦受完,还有下一个苦在等你。为什么有人觉得念佛是苦?因为还没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生死心不够切,不了解苦、空、无常、无我,不了解《大般若经》里面讲的「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无所有」,不悟《金刚经》里面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还没有觉悟「命终弃捐,莫谁随者」、「无常根本,蒙冥抵突」,等到无常来的时候,身体也没有了,修行的机会也没有了,所有的钱财都带不走,房子、妻眷都带不走,到那个时候要后悔都来不及了,那才是大苦。所以印祖说:「若不能忍受此苦,则将来之苦,盖有说不能尽者。」 印祖针对显荫法师自觉显密圆通,何谓圆通?印祖说:「藏通别圆四教,乃如来随众生根机,说相契之法,有此等义,故智者依义而立此名目。」众生根机浅深不同,佛陀应机说相契之法,故有方便五乘佛法。古德云:「说法不契机,等於闲言语。」世间法是人天乘,出世间法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至法华会上《法华经.方便品》曰:「於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无上道是一乘道,对谁说?对菩萨说的,不是对别人说的。对别人说,他不懂,对别人说什么?说方便法。方便法是什么?二乘、三乘。《法华经》上说得好,「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印祖《复黄智海居士书》说:「藏教,为小乘根性,说经律论之三藏,故名藏教。大乘亦有三藏,此单指小乘说耳。通教,乃大乘初门,以根机不同,钝根则通前藏教,利根则通后别圆,故名通教。别者,各别,此教独菩萨法,所有教、理、智、断、行、位、因、果,一一各别,未能如圆教之圆融互摄,故名别教。圆者,圆满、圆融,以法法圆融,法法圆具,故名圆教。此教为最上佛法,乃佛以自己所证所悟之理,与一切大根菩萨所说者,当看《教观纲宗》,自知其义」;「末世众生,根机浅薄,欲於教义禅宗,得真利益,甚难甚难。唯净土法门,方可依怙。」从以上这段印祖开示,显示印祖通达天台教理。印光大师选择净土念佛法门为归绝不是偶然的,这是他深刻观察了中国当时社会环境、僧伽实际情况,同时又熟谙佛教诸宗门派传承、特点,以二十年披阅藏经心得,认定念佛一法可以适合其当世弘传需要,是从畅佛本怀的意旨出发,自利利他,度己度众的最终之道。 《复黄智海居士书》又提到说:「试观显荫之死,远不如愚夫愚妇。而显荫之所知,非愚夫愚妇所能企及;而愚夫愚妇之所得,又非显荫所能企及。」显荫法师的死远不如愚夫愚妇,也许他的佛学知见不错,他所知道的可能愚夫愚妇说不出来;但是愚夫愚妇所真修的功夫,又不是显荫法师所能跟得上的。为什么会这样?印祖说:「正光所谓性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停凝」。性水澄清,我们自性本自清净,本来是清净澄澈的,但是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由分别而昏动,住相生心,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有能见相、所见相就有六粗了,就识波奔涌了。我们烦恼虽然这么多、这么重,但是因佛号以停凝,因为这句佛号(六字洪名)而停止。「故致上智不如下愚,弄巧翻成大拙也」,所以修持到后来显荫法师反而不如愚夫愚妇。印光大师用显荫法师跟愚夫愚妇做对比。这一段我们特别引用显荫法师的公案,还有印祖的开示,来阐述韬晦涵养要怎么去做,那么各位就清楚了。 印祖看了显荫法师之死,在《复黄智海居士书》恳切垂慈,「愿居士专志净业,勿歆羡於宗通说通,庶可於了生脱死,不成画饼」。他举周德广居士为例,「周德广,二月初二,念佛坐逝,无悲恋之情,有悦豫之色,当必直入莲邦,为弥陀弟子矣」。显示周居士自在往生,心不贪恋,意不颠倒,临终正念分明。又说周居士往生前舍财布施,「去年病中,发愿以所积万金作善举,因以七千元交光,三千四百元,印大士颂一万部,一千六百元印不可录,二千元印新排之增广文钞,余三千元,作别种善举。其子四人,俱不甚丰裕,而能以亲所积者,为亲作功德,不肯自己受用,亦可谓难行能行矣」。可见病人往生前,其子女依《地藏经.利益存亡品第七》,「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悉得解脱」,故功德亡者分分己获。 印祖以显荫之死与周德广居士往生西方做比较,印祖又说:「祈专志净宗,勿被密宗现身成佛之语所动。现身成佛,乃理性,非事实。若认做事实,则西藏东洋之佛,不胜其多。且勿说平民,即班禅之心行作为,佛气尚无,况说成佛乎?」「显荫自命得密宗正传,谓佛法东流中国,唯弘法大师教理圆妙。历斥中国各宗祖师,皆不及弘法大师之正传。而死时竟成一业识茫茫,无本可据之人。其已现身成佛矣,何又结果如是也。祈洞詧(音察)是幸。」刚提到显荫之死,远不如愚夫愚妇,可见今生我们能遇到念佛法门,又能遇到明师、师父上人,好像大海中盲龟遇到有一圆孔漂流浮木,真是稀有难逢。 老法师说:「我们修行最重要的修什么?清净心。佛法归结到最后是觉、正、净三个门。觉门,性宗修的,禅宗修的,要上上根人才得力,不是上上根人,不能入门。」什么叫性宗?有空宗跟有宗,性宗就是空宗,讲般若的,讲自性的。有宗就是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性宗,他是修觉门。觉正净,皈依佛,就是皈依觉;皈依法,就是皈依正;皈依僧,就是皈依净。皈依佛,觉而不迷,就是皈依觉门,境界很高。如果根器不是很高的人,是没办法修觉门的。皈依法,就是皈依正,正而不邪。皈依僧,皈依净,清净不染。这叫皈依觉、正、净三个门。 老法师说:「要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中下根性的人一生做不到。所以走觉门固然是快,决定是少数人。在中国历史上,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会下得度的人最多,也只有四十三个人。诸位想想,接受六祖能大师教诲的有多少人?我们概略估计一下,几十万人决定是有的。几十万人当中,只有四十三个人开悟,少数,不是上上根,决定做不到。六祖以前,从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一生只得一个人(慧可大师),所以单传。六祖以后,这些祖师大德会下开慧,三个、五个,从来没有超过十个人,三、五个就很多了。所以觉门虽然好,很难走。」 老法师说:「正门也不容易,正门是研究教理,渐修。觉门是顿修、顿超。禅宗以外的,全是属於教下,天台、贤首、三论、法相、唯识都是属於教下,典籍太多了。就跟读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逐渐逐渐向上提升,中下根性的人走这个路是方便,但是耗费时日太久了。时间长了,相对的障碍就多了,人事上的障碍,环境上的障碍,总是在所不免,所以进得少退得多,成就也相当艰难。我们在史传里面都看到的,没有恒心,没有毅力,不能真正做克己的功夫,都不能成就。所以教下的路非常遥远,也不是容易学的。」 老法师说:「第三个是净门,净是修清净心。从这个门,在大乘佛法里有两个宗派,净土宗走这个门,密宗也走这个门,都是修清净心。修清净心的人,如果常常夹杂著是非长短,你的心怎么能够得清净?」现在手机、电脑都很普遍,污染得非常严重,你不听,他都传给你看、传给你听,你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拒绝!老法师说,「我不用手机,也不看电视」,就是拒绝污染,你的清净心才容易成就。老法师说,「常常听是非,常常说是非,口业就造得重」,因为你会传播是非。「不但心不清净,将来造的果报也很难想像,佛经里面讲拔舌地狱,拔舌地狱是口业的果报。」像有些所谓电视名嘴,每天造口业,甚至谤国君,或毁谤他人,将来统统要到拔舌地狱去。老法师说:「你所造的业,对别人、对社会如果有大伤害,不只拔舌地狱,可能由拔舌地狱就转到无间地狱去了。」 本文古德圣贤告诉我们如何养德,如何藉修德显性德?只有四个字,「韬晦涵养」。藉由显荫法师之示现,印祖用一生闭关普陀三十年彻悟智慧,融佛法经论奥旨而凝炼成短短一言数词,自肺腑中泻出金言,语重心长告诉显荫法师:「急宜韬晦力修,待其涵养功深,出而弘法,则其利溥矣。」显荫法师算是根性不差,自称通宗通教,临终尚且昏迷,一句佛号也念不出来。我们呢?只能说根器陋劣。因此必须依印祖教诲,《复周群铮居士书二》,要放下「好高务胜之念头」,一般人「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须知了生死,愚夫愚妇则易,以其心无异见故也。若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妇工夫,则亦易。否则通宗通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妇之能带业往生。净土法门,以往生为主,随缘随分,专精其志,佛决定不欺人。否则求升反坠,乃自悞(同误)耳,非佛咎也。」显荫法师之死及周德广居士往生瑞相,不是很明显警惕、学习榜样吗?你还不信吗? 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至此,祈请师父上人教诲,若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法师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老法师:黄居士这一篇的报告非常重要,显荫法师是好例子。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头,像显荫法师这样的人很多,他的才干不见得能赶上显荫法师。显荫法师的毛病习气太多太多了,我们常常都看到。所以他用印光大师的教诲提醒我们。印光大师一生谦虚,自谦而尊人,跟海贤老和尚一样,这是大德,这才是真正的高僧。我们自己没开悟,要自以为是、贡高我慢,还喜欢批评别人,其他不多说了,就有这么几桩,我们细心去思惟、去观察,他将来是什么结果?往生极乐世界没指望,三途确实有分,这不可怕吗?年轻人,说老实话,他没想到,才狂妄。年老的人应该有所觉悟,虽觉悟,还是放不下。放下谈何容易?名利放不下,财物放不下,在家情执放不下,出家道场放不下,徒子徒孙放不下,还是麻烦。这些东西要不彻底放下,这句佛号不得力。佛号不得力,他疑心就生起来了,问他能不能往生?他也说老实话,说没有把握。这是老一辈的法师,我向他们请教。忏云法师,这我最早亲近的,我就曾经问过他,他是念佛的,就修净土宗,我问他往生极乐世界有没有把握?他也很老实告诉我,没有把握。人都有习气,我们在旁边观察,习气不容易放下。断恶修善他知道,忏云法师在台湾也算是持戒的法师,习气重。我跟他半年,他介绍我到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我非常感激他,这也是他做了一桩功德,要没有这个缘,我不认识李老师。所以我们这一生有这么一点小成就,他有分,我们一生是感恩戴德,永远不会忘记。 所以谦虚,忍辱。为什么他不能忍?放不下就不能忍。所以《金刚经》说得好,「一切法得成於忍」。这个一切法包括世间法跟佛法,你要成就你一定要忍,你不忍你不能成就。为什么?不忍,心是乱的;忍,能忍,心是定的。所以六波罗蜜,布施是修福积德,能把你的福德保持著就靠忍辱波罗蜜。我们在此地看到显荫法师,他最严重的习气,不能忍,别人对他一句批评的话,他都要生病,这么严重。一般人心里不高兴,好几天不高兴,还没到生病的程度。由此可知,他是丝毫委屈都不能忍受,这就是他短命的原因。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他的特长的地方是博闻强记,他有这个长处,喜欢接受,去学习,他记忆力很强,理解力也不错,这个显出他特殊的优秀。傲慢,不懂得谦虚,不知道恭敬,一切法从孝敬而生的,我们就知道,在家里也瞧不起父母,在学校也瞧不起老师,出家对老师未必能恭敬,看看老师样样他还不如我,记得没有我的多,讲没有我讲得清楚。这不是好事。我们读到之后要常常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人的命运,人有命运,但是命运不是一定的,可以改变的。我觉得现在这个世界人的命运全部都改变了,都不是他自己的命运。改,有往善的改,有往恶的改。人不能不立志,显荫没有志,只是好高骛远。如果他有志来中兴佛法,因为他那个时代佛法已经衰了,明显的衰了,但是还有一些高僧在世,像印光大师、谛闲法师这些大德还在世间,居士里头也有不少真正有成就的、有修行的,甚至於有证果的。这是真正可惜,我们今天想亲近高明的人,没有了;他有,而且有机会去亲近,自己没有能把习气改去。传统文化跟大乘佛法,我觉得根都是相同的,就是净业三福头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从孝养父母学孝道,从奉事师长学恭敬。黄居士在此地也是总结了两句话,恭敬就是孝敬,没有孝敬,德行没有根,没有根禁不起财色名利的诱惑,遇到了这个关就过不去。显荫的脾气太大了,火太旺了,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他一生气就要病几天,这个很可怕。所以这篇报告我劝同学们要多念几次,要把它记在心上。 我们学佛,无论年龄大小,都要把目标放在极乐世界,还没有走之前,在这个世界要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我们做好样子给众生看,这就是弘法利生。这是搞真的,不是搞假的。我做给你看,我往生的时候也像海贤老和尚一样,自在往生。你发这个愿,佛菩萨决定帮助你。为什么?因为你不是为个人,我做好样子不是炫耀自己,是给大家做证明,往生是真的,念佛是真好,不为我自己。要有自己的话,我还好名,要留个名给后面,这个就靠不住。不为自己,给佛法做影响众。在这个世间,这个世界乱到极处了,我们如果有缘分帮一点小忙,尽心尽力去做,名闻利养别沾。我们用这种方式跟远方同学天天在一起学习,很好,这些年来很有效果。换句话说,别搞道场,搞道场很麻烦,要管人、要管事、要管钱,都是造孽。天天就想到如何来维持道场的运作,就是要有人力、要有财力,这两样东西在心上,对於我们功夫成片就会造成障碍。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他一生什么都不管,没有道场,这多自在。我们要能体会得到。体会到之后,要学习才得受用;体会到了,没有学到,还是没用处。体会到了,还要真干,这条路真是智慧的道路,大智慧,大福德。 今天有个同学,北方来的,来告诉我,他们有一块好像有上千亩的地(土地),想造一个儒释道的道场。我说儒释道太少了,只有三家,我建议他,如果你们真要建,建一个多元文化中心。多元文化,什么宗教都包了,也就是全世界所有宗教的活动中心,我们都要学。既然能称得上是宗教,一定有它的戒律,有它的规矩,有它的学说,有它的智慧、德能,我们都应该学。真正落实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个世界冲突才能化解,和平才能实现,我们从这上去努力。你真正发心不为自己,干这桩事情,建设要很大的费用,你不要操心,佛菩萨、老祖宗会送来,只要不为自己。夹杂自己名闻利养在里头就不灵了,那要搞成功是你的福报。福报未必是好事,福享多了,不免有意无意造作罪业,这个罪业会把你带到三途去。所以不是好事。 我这么多年来想了多少次,不能有道场,搭个蒙古包,一个蒙古包可以住三年没问题,三年之后我再换个新的。我以前是这个念头,简单。吃饭确实可以托钵,现在不要托钵,有人供养。如果我们住在这个村子,这村子有几十家,一天到一家去托一次钵,一个来回二、三个月,二、三个月他才供养我一次,皆大欢喜,他欢喜,我也欢喜。这是我们做得到的。我们报佛恩,我们报众生恩,就用这种方式来学习就好。现在愈来愈方便,手机可以收看卫星电视,可以收看网路,真的太方便了,二十四小时都不中断。这个方法多好,多省事。有同修们乐意支持,这就放心了,一心一意专求西方净土,比什么都重要。像印祖所说的宗门教下,宗门,我们不是那个天才,那是上上根人,我们不是;教下,要费很长的时间,我从那里走过来的。我学教,学了三十多年,讲《华严经》看到五十三参,这才警觉到净土,看到文殊、普贤发愿求生净土成就的,善财童子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始终不离念佛。我们今天又看到净土这么好的资料,前人所没见过的,我们遇到了,无比的幸运,这一生这个路要把它抓稳,有把握往生。只要肯发心,蕅益大师说得好,真信切愿,一向专念,没有一个不往生。纵然生到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愿重要!善导大师提五个愿重要的,我要把这一愿加上,六个重要的,让我们非常非常仰慕,我到极乐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萨。好,我们看下面还有一篇。 学生:学习心得报告,主题:「道德讲堂 同济世界 人类福祉」。 半个月前,师父上人受邀访问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行程期间,新加坡当地拥有百余年历史颇负盛名的中医诊所「同济医院」,盛情邀请师父上人参观访问并致辞。师父为同济医院挥毫落纸,题写了「同济世界」四个大字。在致辞中,师父对在场的嘉宾们说:「这次到达马来西亚当天,交通部长的两位秘书告诉我,十年前在马六甲就认识我了,并非常感慨的告诉我,现在的人心跟十年前相比大幅衰落。」师父又讲到,「现在人心病了,病得非常严重……不但要医身,还要医心。医心怎么落实?就是最近三年出现的道德讲堂。」今天报告的内容正是缘起於此。 再过两天就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古人把寒食节和清明节比作母子关系,意思是没有寒食节就没有清明节。中国的一切传统习俗都是祖先以超人的智慧,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对后人进行的意义深远的教学,其目的就是藉此揭示出「至极的真理、宇宙万物的本体、一切现象的本质、自然而然的因果和不可改变的定律」。所谓「象外之趣、弦外之音」,万事万物都是自然定律的体现,还不是定律本身,但都是依循这种自然定律发生、发展和运行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只有透过表面事物的现象,才能得到其内在精髓,道家称之为得道,佛家称之为见性。以起源於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寒食节为例,当时禁火的习俗是监督大家将一切旧火全部熄灭,以表示过去的一年已经全部结束,要保证全民改用新火,使人间的火与天上的火一致,使人事与天象合一,启发人们要顺应自然。古人从不设想去征服自然,因为他们明白要想成事,必须尊重这种天人合一的至理。这才是寒食节的弦外之音,讲的就是道。 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顺应民意,为了给世人这种追贤思孝的「寒食节野祭」正名,特敕令将「寒食节上墓」编入五礼之中的第一项吉礼中,使其永为恒式。自此,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清明节依其时令而言,如《岁时百问》中所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俗语云:「一年之计在於春」,清明节正是善根增长的好时节。清字表示拔除恶习,洗濯宿垢,名为清洁,这是因;明字表示自明其德,这是果,也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显明这种人人本有的圆满性德,进而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改良整个社会风气,此谓清明二字的因果含义,重在讲德。「寒食通清明」,这个合二为一的重要祭祀节日,其韵外之致是启示人们回归道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只有代代延续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这个民族才能充满希望和未来。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间,清明过后就是阳春三月,人常言:「奼紫嫣红总是春」,这是春天气息最浓郁的时节。古人有「见微知著、见盛观衰」的忧患意识,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刚刚沉浸在最美丽的春景中,就警觉到这种美好短暂而易逝。这是从事物的内部著眼,发现促使事物走向反面发展的因素,是智者的远见卓识。 「见盛观衰」的思想直接指向「变」的问题。变是一种客观现象,特别是当历史发展出现转折点,社会面临种种弊端的时候,怎样正确有效的应对,是摆在当政者和人民面前一个共同的问题。《周易.系辞下》曰:「变则通,通则久。」要针对弊端的根源,进行彻底的根治和改变。改变的准则就是《史记》中总结的「使民不倦」、「使民宜之」的思想,当人民真正受益、安定和适应这种变革,就会拥护这种思想并使之传承延续。近观十年,全世界范围可以说是经济之花一枝独秀,在物欲极度饱和的世界波冲击下,国人的道德底限也彻底瓦解,价值体系全面崩溃,民族自信心衰微至极。在精神信仰荒芜的窘境面前,我们必须深入反思、慎重抉择、更新改变、觉醒践行,自爱自救。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道德的纲纪,我们如果不能经常仰望前贤,汲取宝贵的精神养分,那么流失的将是祖先用至高之德为我们保存了千秋万代的蓝天、绿地、清水,这些我们得以安身立命的、宝贵的自然资源。 一个有序的法治社会其显著特点就是「教学为先」,《周礼》称这种教学、教化为「教治」,因此法治的基础是教治。古人又提出:「教治,谓修德学道也。」教化的两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德和学道,也就是修养德行和明白宇宙万物的自然定律。这其中修德又排在学道的前面,可见德治是教治的大根大本。修德是和天下、抚万民、度四方、化灾难、转衰微、积昌盛的首要。近现代以来,人类因贪婪无知所犯下的所有罪孽,引发的一切灾祸,必须用古人开出的这一剂「修德补过」的良方才能化解。 两百年间,道德的极速沦丧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明显的就是气候灾害。气候问题已经从单纯的环境问题演变成了威胁国家安全和人类安全的重大发展问题。今年三月二十三日是第五十五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局长在气象日致辞中明确提出:「近百年全球气候显著变暖,高温和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未来气候灾害风险更趋严重,并将深刻的影响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他更深刻的指出:「高度重视气候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既是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途径……更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基本保障。『天人合一』是我们祖辈在长期与自然交往过程中总结出的一种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需要继续发扬光大并世代传承。面对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增强气候安全观念……」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很欣慰国家的最高领导层有承传祖先经验、成果的睿智。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以至於达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景象,这一系列过程都是要以修德为根本大计,从而彻底认识自然定律的过程。 回顾历史的种种瞬间,各种灾变给我们的重创足以证明,违背天理伦常所要付出的代价有多么惨痛。二OO四年印度洋发生逾九级强震,引发最高可达十七点四米的巨浪,总计死亡二十二点六万人,成为人类历史上有记录的、最致命海啸灾难。二O一四年印度洋沿岸各地举行仪式纪念海啸十周年,当年受灾最严重的亚齐省省长说:「对亚齐来说,没有比这更惨痛的教训了,好像亡者的灵魂还与我们同在。」亚齐省曾长期陷於武装冲突,但此次海啸过后,各方共同努力达成了和平协议。印尼副总统称,纪念仪式让他不禁落泪,但他对当初达成的和平协定感到欣慰,和平协定证明,人们在逆境中反而可能同心协力、化解分歧。印尼副总统的这番话点明了灾难对人类起到的反思作用。 「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这个生生之德更深层次的意义是生生不息、和谐有序。当人类自己不能尊崇上天施予之德,反而掠夺争抢,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和谐,感召而来的自然是痛失所爱。大地的胸怀承载万物,人类不能效法大地承载之恩,厚实和顺、互相包容,反而冲突对立,感召而来的也就是家园被颠覆摧毁。「逆境反而可能同心协力、化解分歧」,这句话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灾难也是上天给予我们反思改过的机会。 科技发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面对海啸这样的灾难,人类显得如此不堪一击。过去十年中,国际社会著手建立了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二十八个国家共同参与,耗资超过四亿美金。包括九台深海海啸探测仪、一百零一台近海海平面测量仪和一百四十八台宽频带地震计。如此庞大的投入,人们对其有效性及维护性仍然存在深深的顾虑。医学和科学之上是哲学,哲学之上是宗教教育所开化显示的自然定律,当医学、科学、哲学都束手无策时,比如面对气候灾变的危害,只有回归到自然定律里面,才能明其因而知其果。 很多人会认为海啸离我们很远,灾难的记忆也已经是过去式,不需要杞人忧天。思想家赫尔岑说过,「充分的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进。」世界各国都在斥巨资全面增强灾害风险管理,习主席也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德育的缺失与信仰的丧失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的悲哀,更是为全世界人民敲响警钟。虽然这些是灾难的根源,但在这根源的背后,还有一个加速道德体系瓦解的元凶,那就是大众传媒。 过去曾有教育官员请教著名哲学家方东美老教授,如何复兴中华文化?方老教授凝思五分钟后,答覆了三桩事情,「电视台关闭,广播电台关闭,报纸、杂志停刊」。官员们听到都摇头,说做不到。方老教授说:「你们想复兴中华文化,这些东西天天在破坏中华文化,你要不把破坏中华文化这些东西连根拔除,还能谈复兴吗?」方老教授这番话是六十四年前所说的,当时的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也只是刚刚起步,前去拜访的教育官员即使绞尽脑汁也不会预料到,这些传播媒介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整个世界的负面影响会如此恶劣。假如时光可以穿梭,让他们俯瞰今日之世界,想必他们也会毅然决定听从老教授的指点而行事。老教授一生以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为教学的主旨,晚年皈依佛门,可以说是一位「怀济世之略,经纶天下之心」的智者。 一如古人,「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不可否认,大众传媒有其固有的政治导向、经济导向和对普通大众的价值导向。但是社会的良性运作要依靠德治、教治和法治,失去了伦理道德教育和自然因果教育这两块奠基石,法治的监督、制裁作用显然是亡羊补牢的。传播学创始人之一施拉姆认为:「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在教什么。」这句话堪称经典,也耐人寻味,电视或任何传播媒介本身都有正面的社会意义,但是当人类的利欲心已经掩盖了仁爱心,大众传媒的经济性格就会凸显,导引社会一律向金钱和欲望看齐。 虽然近年来各界人士亦都大声疾呼,大众传媒应当积极肩负起其社会责任,但是只有少数人意识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向导作用,其最初的理论指导是来源於西方的自由主义理论。经济上展开自由竞争,思想上要求言论和出版自由,在这样的氛围下,大众媒体的社会责任终究只能是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字面意思上的改动而已,无法从根本上发挥应有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以求得自身发展,一定程度上新闻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媒体主导了公众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然后又进一步迎合这种价值观和消费需求,简直是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美国广播电视体制在其兴起的早期就确定了较为彻底的「新闻出版自由体制和商业性竞争为主的方向」。当全球范围的大众传媒追随这种自由体制和商业竞争模式后,全世界人民几乎都生活在一片欲望的火海里。佛经上讲的「热恼」,为剧苦所逼,身热心恼,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 让我们重温一下传播学创始人之一施拉姆的话:「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在教什么。」再思考一下方东美老教授建议关闭所有公众媒体的智谋远略。我们深信,一个社会只有和谐统一,拥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持续发展。而六十四年前的大众媒体就已经开始传播西方的自由主义和竞争主义,这种自由和竞争通过各种传媒,每天在教育、转化著世道人心,「言论自由」导致各执一词,不能统一,「商业竞争」导致互不相让,不能和谐。一个不能和谐统一的社会,其最大的忧患就是人民没有幸福可言,灾害威胁日益频繁。这才是电视、网络教坏了人们的根本原因,它所倡导的有悖於千秋万代、祖祖相传、繁衍生息的中华民族和谐统一的思想。可以说,现代大众传媒的运行模式已经成了贪瞋痴慢的滋生床,成为了人类幸福和福祉的杀手。 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联合国大会在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宣布每年三月二十日为「国际幸福日」。大会确认:「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世目标和愿望,具有现实意义,在公共政策目标中,对此予以承认具有重要意义。」幸福和福祉本来是平凡而又平常的,人人都可以拥有的,自然本来具足的。我们的祖先也是淌下勤劳的汗水,收获了无数幸福的果实,留存了宝贵的福祉给后世。而站在科技巅峰的我们却离幸福愈来愈远。幸福是一种满足感,不但具有可持续性,还可以推己及人,由一个人的幸福深化为利乐全人类的大事。福祉是人类生存依靠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是幸福的基础条件。但幸福和福祉都和我们渐行渐远。 在第二个国际幸福日时,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强调:「幸福的含义因人而异,但我们可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幸福意味著努力结束冲突、贫穷和其他不幸的境况。」而我们人类有许许多多的同胞正生活在这种种不幸的境况之中。今年是第三个国际幸福日,潘基文秘书长说:「追求幸福乃严肃之事,追求全人类的幸福乃是联合国的主要目标之一。」他希望人类和这个星球均能享有可持续发展之福,免遭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影响。圣马利诺邮政发行了一套两枚「国际幸福日」邮票,不同肤色儿童快乐的笑脸,成为贴在信封上的幸福小使者。但现实世界里,还有很多儿童在忍饥挨饿,不知幸福的滋味。 既然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世目标和愿望,而现代大众传媒的运行模式,已经成了人类幸福和福祉的杀手。那么,全世界各国政府都有责任和义务,停止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不良内容,使得大众传媒回归到教育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上。如果世界各地的传统与新兴媒体都能宣传道德教育,那么修德补过的实际行动,真的可以挽救人类因自作自受而面临的灭顶之灾。通往真理的道路上只有一扇门,但那绝对不是言论自由,而是道德。学道而明心得见真实,修德以立命是乃至理,由此方能大开真理之门。言论自由不是通往真理,而是走向地狱,因为它从产生的起点上就背叛了人性本具的仁爱与和平。 五千年中华文明从未有过危言耸听的自由主义理论,老祖宗以德为本,兴邦治国,同和天下,德泽万民。现代大众传媒是自由主义理论的产物,真正带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形成了快餐文化。人们无法拒绝和过滤这过多的资讯,於是就陷入了看不见、摸不著的焦虑之中,影响了正常的判断力,不再相信自己,也难以相信别人。不自觉的攀比形成了恶性竞争,为了抬高自己的价值而不顾人伦道德、宗教信仰去任意诋毁他人,这种心灵的污点不及时加以调整和洗涤,一旦爆发就只有毁灭。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屋建瓴的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论断,既明确了当代教育的根本使命,又进一步丰富了培养人才的深刻内涵。「立德树人」是我国从古至今教育所共同遵循的理念。国家最高领导层的这项决议是真正的仁政,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在当代更好的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永不褪色的思想价值观,就需要人民的觉悟。做为普通的公民,我们虽然没有能力直接改变和制约媒体的宣导内容,但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就是从自身做起,用实践证明道德教育是当代所必须的,不但能净化人心、化解冲突,更能为世界带来永续的安定和平。 去年,末学有幸参加了一次为期七天的道德讲堂培训。百闻不如一见,七天真的能使人变好吗?究竟是什么原因能有这么显著的效果?在前往学习之前,我的心中对道德讲堂没有任何概念。一位前辈告诉末学:「学习时先清空自己,以一张白纸(的心态)去学。如果先存一个目的,就只能看到片面,不客观了。」前辈还叮嘱:「白纸就是全心全意去领受,不存成见,是完全的诚意,是真心。」听了前辈的话,回想自己这三十几年的人生道路,什么时候最像一张白纸?就是刚刚上小学的时候,那时的自己简单、纯净,对老师的恭敬心就像小草仰望天空。於是翻箱倒柜找出了当年的照片,那恭敬二字彷佛赫然写在脸上一般。虽然自己无法变成毫无瑕疵的白纸,但是愿意以至恭敬的心参加道德讲堂的学习,如同初见启蒙老师。 道德讲堂的开办完全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才得以成长发展的,免收任何食宿和学费,完全义务教学。没有任何老师现场授课,除课程辅导员以外,均采取光碟教学,避免名闻利养,而且光碟内容完全经过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经验、效果、成绩都归於国家。课程内容通俗易懂,都是爱家爱国、孝敬之道、为人之本。对於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在一个清净之处,放下手机和电子通讯设备的一切干扰,与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经历不同的人汇聚一堂,薰习如何做一个好人,升华生命的价值,这就像跑累了的孩子们栖息在自家院子里的大树下乘凉一样,自然而又恬淡,这就是道德讲堂散发出的家的感觉。记得报到当晚第一餐饭结束后,剩菜桶几乎被残汤剩饭挤满了。这些残羹就像我们身上的毛病习气,自己不愿意承认,但它确实给周围的人和社会造成了负担,污染了他人以及自然环境的清净。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日学而不察」间,在学员们的心田里暗暗的起了化学反应,那就是当辅导员播放关於家庭伦理、孝道慈爱的影片时,无论何种身分、年龄、性别、职业的人几乎没有不为之动容的,面巾纸是观影时的必备,浸湿的都是所有成年人对於慈亲忏悔的眼泪。第二天的剩饭桶里面,残羹明显的减少了,就像是胡乱涂鸦的一张纸,渐渐擦去了一些痕迹,显露出了一点本白色。七天当中,自己几乎每晚都深深思考,难以入眠。其实光碟播放的内容虽然感人肺腑,但绝不是什么新鲜、稀奇之作,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天,让这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放下身价,反省自己做人的根本?首要的因素就是「良知人人本具」,因此「人是可以教得好的」。明朝著名思想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而如何致那本有的良知就是最为艰难和关键的。致就是在事上磨炼,在实际行动中把握住良知的根本。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理论与修行的统一,也就是道德讲堂所实现了的,将人人本有的良知推导显露出来,落实在生活中得以受用。 为什么这千百年来「致良知」这一兼知兼行的大难题,能在道德讲堂短短七天的时间就被突破?这就是道德讲堂成就的第二个因素,找对了突破口。血浓於水,孝道亲情是人伦纲常的轴心,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坚毅的走过来,就是始终没有离开孝亲这个轴心。亲亲是人性的原生点,没有慈爱亲情,人又从何而来?谁能逃出十月怀胎的慈爱和日夜呵护的养育之恩而来到这个世界、成长於这个世界?避开亲情就不可能有道德教育和社会秩序。社会之所以能正而不邪,必须一路皆从人性的原点亲情出发,以纲纪人伦,规范行为,和谐社会,达到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至高境界。曾几何时,大众媒体所导向的内容是来自於西方的现代意识形态下,把某种公共需要当作衡量道德的至上准绳,废弃亲情而大谈公德,纯属谬论!亲情是将一对一的幸福传递给他人,一传十,十传百,伸延到整个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因此没有任何一种幸福是可以抛开亲情而孤立存在的,因为这是正常的人伦,只要是人,皆不能超出这个纲纪。西方社会和其公众媒体倡导的跨越亲情而建立社会公德,是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基础衍生出来的理论,不但不能带来社会的和谐,还会严重扭曲人性和人格。 道德讲堂的成就,因其抓住了「孝道亲情」这一关键突破口,像春天的阳光融化冰雪一样,消融了所有人的傲慢与自私。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学员,都会被人性本具的亲爱之情导引,回归到自爱的轨道上。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很多,身在苦中不觉苦的人却很少,摆脱痛苦是个比获得幸福难度更大的命题。痛苦是自我怀疑、自恨、与人对立的结果,只有自爱才可以转化怨怼,解脱痛苦,从而「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修德而济世」。这就是师父上人题字的「同济世界」的含义。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幸福既非无聊琐事,也非奢侈之求,而是人类大家庭每一成员都抱有的一种深深向往。」在道德讲堂的教学成果中我们看到了希望,道德讲堂唤醒了麻木的良知,培育了幸福的沃土,保障了人类的福祉。生态文明是靠人心缔造的,一个人人都有幸福感的社会,它所依靠的福祉也将是千秋万代的。借用一个比喻来说明道德讲堂的作用,天秤的一端是中华传统文化全部思想内容,另一端是道德讲堂,那么这两端一定是平衡的。因为道德讲堂真正践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且确实落实在生活中了,还有什么功德能超过於此? 国际幸福日,这份幸福决议的起草人巴亚提曾表示:「当今世界利益纷争、弱肉强食,战火和硝烟从未平息过;在这个发展与博弈并存的时代,平安、和谐、幸福应该是人类共有的追求。全世界人民必须团结起来,杜绝战争,消除贫困,美化地球,共同实现世界幸福,这一全人类最伟大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全世界人民的幸福同频共振,道德讲堂已经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中国梦可以同济世界,铸造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带给人类永恒的、无限的福祉。修德补过,老实念佛,以此功德,回向祭祀祖先,祈愿六道冤亲、法界有情同出苦轮,共登觉岸,光寿无量。 惭愧弟子上官恭敬报告完毕,敬请尊敬的师父上人斧正,亦请十方大德同修不吝赐教。阿弥陀佛! 老法师:上官这一篇报告,无论是在理还是在事,都说得很周到,确实能帮助我们解决当前社会问题。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而又不能不解决,从哪里做起?从道德讲堂。谢总道德讲堂做了三年,今年是第四年,他真做,决定没有名利夹杂在里头,所以来参加学习的完全免费,也不接受任何人赞助,你送钱给他他不要。他自己做了一个小企业,以他这个企业的收入来做这个事情,他说我这个企业每个月赚得少人数就减少一点,赚得多人数就增加几个。从最初的五、六十个人,三年了,最初有五、六十个人,这三年之后到现在有三百多人;换句话说,他的生意做得不错,收入可以能够养三百人。一个月办两次,就是十五天,提供十五天的这些衣食住行,他全包了,所以很难得。谢总告诉我,他说现在生意愈做愈好,上天保佑,大概到今年年底,他可以能扩充到八百人到一千人。 教学完全用光碟,不用老师,地方政府的书记、市长对他这些光碟统统都看过,审查过。在前两个月,政府在他这个道德讲堂门口挂了一个牌子,潮安地区家庭道德教育基地,政府承认、肯定了。现在这个道德讲堂是政府办的,是党办的,用他们的名义;实际上还是谢总主持,还是谢总一个人供养,也不需要花政府的钱,做得真难得。写这篇文章的人她去参加过,去参加了七天,学习了,她看到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全世界最有力的一个证明,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神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让一个恶人七天之内变成好人,让一个贪官七天之内变成廉洁,不敢再贪污了,对国家、对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我在澳洲,我澳洲净宗学院派了二十多个人在那边接受训练,台湾台南极乐寺也派了二十多个人,受训完了之后回去如法炮制,我们用他同样的教材,用他同样教学的方法,试验著来办这个道德讲堂,都办得很成功。 我从这个经验就想到,二十年之后可能大学里头没教授了,为什么?教授的水平都下降了,我们的文化人才一代不如一代。以后教学怎么办?全用光碟,把过去这些老教授的著作统统做成光碟、有声书,用这个来学习,等於集体来学习,只要一个助教就行了,助教带领我们。助教容易培养,助教把光碟自己先看上三十遍、五十遍,他就有能力做助教了,这种人才好培养。一个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不容易培养,要很长时间。这个很短的时间就能收到效果。除这个方法,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将来光碟教学是很时髦的,变成非常兴旺的一种方法,我们带头做了,我相信别的国家也会做。这个政府很放心,光碟全部通过审查,对人心、对社会有不利的就可以把它删掉。这个光碟应该大量流通、普遍流通。 这一份报告文字我预先看过,我看了之后,我告诉写文章的同学,我说这个写得好,应该在这一次我们清明祭祖法会里头分送给大众,也放在我们学习班里面做一次学习,让我们的网路也能够播出去,希望大家都看到,很好的一篇文章。好,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开西法师、黄柏霖居士、上官居士 (第一三八集) 2015/4/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138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