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虚法师:全仗佛力和全仗业力--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大虚法师所有开示



 大虚法师:全仗佛力和全仗业力


 下载DOC文档  



  看经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佛陀讲完净业三福,铺垫完毕后,他就对阿难和韦提希夫人说了,“谛听!谛听!”,你们要好好地用心听、要听清楚了,而且,还要正确地思维其中的法义,“善思念之”。 “如来今者”,如来是佛陀的自称,如来今天要为未来世的一切众生,为那些被贪嗔烦恼所害,想要解脱,但又不得解脱的众生,宣说无上的清净业道。

  注意这里,佛陀在这里再次明确表明了,这部《观经》是为我们这些烦恼众生、业障众生特意宣说的。这个修法能度一切众生,其因缘之殊胜,利益之深广,旷劫难闻,所以佛陀才会赞叹韦提希夫人说,善哉韦提希,你问的这个问题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问得实在是太好、太痛快了!因为她这一问,不但韦提希夫人自己得度,未来世的所有众生,包括我们统统沾光,将来还不晓得有多少人将因此而得度,所以佛陀才说“快问此事”,这一问的确是太痛快、太畅快了,畅佛本怀。

  所以佛陀在下面,很快地,紧接着就叮嘱了一句,「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一般来讲,这种叮嘱往往只会出现在一部经典的结尾,但现在佛陀的心情却好像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他提醒说,阿难啊,你要好好地受持本经,你要为各种各样的众生,广泛地、正确地宣说你今天听到的佛陀的教言。这么急切,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佛陀的悲心,看出本经的重要性,像这种半路叮嘱是很少见的。

  「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这段话里有几个重点,我们先把这个经文大致通解一遍,再把重点提出来讲。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如来今天将要教给韦提希夫人,和未来世的一切众生,一个观想西方极乐世界的观想念佛法门。凡是修习这个法门的人,他们都将得到无上佛力的加持,因为这个缘故,他们才可以在当下,亲眼看见那个清净无比的实相世界、极乐世界。那就像是一个人,手拿一副明镜,自己照见自己那么清楚。众生在佛力的加持下,心如明镜,这时他们就会像对镜照影那样的,自己看见自己的本来面目,看见净土的真相。看见这个清净国土之后,那种种无法想像的伟大境界,那种种极妙极乐的庄严胜景,那种心境相合的状态,就会让众生在一见之下,立刻心生大欢喜,心开意解,“应时即得无生法忍”,当下就会证得永不退转的无生法忍,也就是传说中的阿鞞跋致,大菩萨的境界。

  这里面有几个重点,一个是“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这句话再一次明白显示了净土法门“全仗佛力”的根本要义。有很多人可能以为,我们这部《观经》,本经的十六观法门是所谓的自力修法,但实际上我们看本经的经文就可以知道,这个观点并不正确。因为如果没有佛力的摄受和加持,我们凡夫众生是不可能修成这个十六观的,我们自己根本想不来。凭我们那颗散乱的心,凭我们那个颠倒的境界,如果没有佛力的加持,我们根本就见不到净土,更不要说往生净土了,所以很多人可能就是在这里错会了,他们以为十六观法门是自力的修法。其实十六观如果修成的话,这个自我和自力的幻相执著就会破除了,因此这个自力的说法并不严谨,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个误解一起,修行者就会觉得十六观法门很难修了,或者说,就会把十六观法门搞得很难修,这种错解很可惜。这个伟大的观想法门之所以到后来日渐没落,越来越少有人修,我想主要原因大概就在这里。

  此外,关于“全仗佛力”,大家不要胡思乱想,不要曲解了。曾有居士提问,他们问我,师父,既然往生是“全仗佛力”,那我还修行干嘛?那我是不是可以什么都不用做,等着就行了?所以你们看,这种聪明人都有!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出的是提问者的一个“偷心”,偷心不死,所以不是正问!那些真正了解“全仗佛力”,真正了解这四个字含义的人,是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的,这个问题,说实话有点儿傻,但傻问题有时候也是好问题,所以我们还是要在这里正面地回答一下,以帮助某些人断除疑网。

  首先,我们说净土法门,修行者想要往生净土,想要达到那个究竟解脱的境界,他所依仗的力量到底是不是全部来自于佛力呢?还是说,部份自力,加部份佛力?像有的人就认为,往生解脱,自己的努力或自己的修行成绩很重要,他把这个看得太重。但净土宗则认为,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的修行功夫怎样,不管你的功德有多大或多小,跟佛陀摄受众生往生西方的那股力量相比起来,这些差异统统微不足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导致我们往生净土的力量,并不是来自于我们,而是来自于弥陀,完全来自于弥陀,了解吗?

  我们往生与否,你能不能往生,跟你的功夫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你的功夫境界只跟你往生以后的品位高下有关,而跟往生无关。所以,这里面实际上隐含了一个很纠缠不清的,所谓自力和佛力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展开来讲的话,大概有那么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是:你出一些力,佛陀也出一些力,这两股力量加起来,你才可以到达那个极乐世界、西方净土。也就是说,单凭你自己的力量,是不足以到达那个实相境界的,你必须要依靠佛陀的助力,才有可能往生净土。或者反过来说也行,仅仅有佛陀的助力是不够的,你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修行到一定的程度,否则你不可能往生!从古到今,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有很多,这是一种认为双方都要出力的观点。

  但是这里面就产生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双方各自,该出多少力好呢?这个分配比例到底是怎样的呢?假定一半一半,也就是说各自出五分力,你出五分,佛陀也出五分,加起来就能让你往生净土。但是,这里面又会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人的能力、根器各有差异,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像有的人力量不到五分,只得四分、三分或一分,甚至一分也没有,那这些人是不是就无法到达那个解脱的境界了?难道佛陀会因为他们修行不够就不接引他们吗?如果凡是不到五分力的,就不能往生净土,那么很显然,这个并不是佛陀的本意,这个并不符合佛陀的大愿,佛陀的大愿正是要救度那些没有能力自度的众生,所以这种双方都要出力的观点是不合经意,不能成立的,大家要注意。

  第二种可能性是:佛陀并没有规定你必须出多少力,总之你只要尽力就行了。不管你是尽了五分力,还是四分力,甚至一分力,乃至你一分也不够,只得半分力,那么剩下的力量佛陀都会补给你。换言之,不同众生彼此之间的差异,并不是问题,只要你尽了力,剩下的就会由佛陀全部补足。

  那么问题又来了,假如有人不尽力、或者没办法尽力,那怎么办?这种人还能往生吗?这就是第二种可能性的问题。大家要知道一点,我们一个人如果要在某件事情上真的尽力,说实话那其实是很难的。有哪个人自从他踏上净土之路,自打修行开始,直到临命终前,他都能时时刻刻全力以赴的?你能吗?你能时时刻刻用尽全力,念佛求生吗?不能!所以在我们的一生当中,真正全力、尽力修持的时刻,严格来讲并不算多,有很多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尽力,我们那颗散乱的心也根本没办法尽力,这就是凡夫啊,这就是众生,这就是我们。佛陀其实老早就把我们的缺点和弱点看得很清楚了,他知道我们就算想要尽力,但往往也做不到。这样一来,那些没有尽力、无法尽力的人,如果他们也想往生净土,那么他们能不能得往生呢?如果不能,那就不是佛陀的本怀,不符合佛陀的慈悲,所以这第二种可能性也是很有问题的,不能成立。

  因此,只有最后一种可能性,只有第三种可能性才是最正确、最符合弥陀本怀的,那就是:不管你有没有尽力,只要你真的相信弥陀的救度,并且真的愿意求生,那么佛陀就会毫不犹豫地接引你往生净土。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到达,或者说,我们到达那个伟大境界所需要的力量,全部都是来自于佛陀,这就叫做“全仗佛力”!你所需要做的,仅仅是真诚地生起信愿之心,伸出你的手,如此而已。如果你不想伸手,或者犹犹豫豫,那么佛陀是不会勉強你的,因为你有自由意志,如果你不想求生净土,你还想轮回,那佛陀绝对会尊重你的选择,佛陀是不会把你强行绑架到净土去的,没有这种好事。所以真信切愿,真诚地伸出你的手,让佛陀抓住,你在净土修行中最需要注意、最需要保证的仅仅是这个,那表示你绝对的相信并愿意接受佛陀的无条件救度,明白吗?对往生这件事来说,如果你一定要说什么自力的话,那么以信愿之心伸出你的手,这个可能就是自力了,这是唯一的“自力”,这是往生的绝对必要条件,你的功夫如何、你的禅定如何并不是往生的绝对必要条件,信愿才是!

  但是,要达到这样的信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对净土、对“全仗佛力”的这个义理达到坚定深刻的信愿和信解,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净土法门,尤其是持名念佛一法,虽然这个法门号称是易行道,但就是因为它太易行、太易证了,所以它同时又是难信难解之道,“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这是佛陀说的。在理论上,我们要生起信愿之心,似乎只是一念间的事,好像很容易,我们就算原来不信佛、不信净土的,在听闻过师父的开示,或看过祖师大德的开示后,我们就信了,而且也会发愿求生,这个信愿之心的生起咋一看好像并不太难,要“解”可能难一些,要理解可能难一些,但信愿似乎并不太难,对吧?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的吗?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的心有多少分多少秒是放在想佛、念佛,放在信愿上的?我们每天信愿念佛的时间比例是多少?百分之十,还是百分之五?两个小时,还是几个小时?我们每天打妄想、忙七忙八的时间恐怕要比念佛的时间多多了,对不对我们如果跳回前面讲的“潜意识的选择”那一段,那大家可能就会明白了。我们以为自己有信愿,有信有愿,念佛求生,但实际上我们每一天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所思所想已经证明了,我们的信只是假信而已,我们的愿只是假愿!我们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做出选择,我们更多的、选择的是贪嗔痴慢和妄想分别,我们选择的是继续留在娑婆世界,而非念兹在兹、求生净土。所以我们的信愿只是很表层的、很肤浅的一种假象,就像风中的一点小火苗,境界一来,业风一吹,“噗”就没了,经不起考验。因此我们的信愿严格来讲并不是真的,我们绝大多数人对净土并没有真信切愿,至于“至心信乐”那就更不用说了,那个境界还要更难、更微妙些,所以佛陀才讲净土是“易往而无人”,这句话还记得吗?这是佛陀在《无量寿经》里讲的,净土其实很容易去,全仗佛力,信愿必生,十念乃至一念而已,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容易的事吗?但这么容易的事,这么好的事,却偏偏没几个人能去、想去,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信愿”这两个字上。

  如果没有真信切愿,没有至心信乐,那么,我们凭什么蒙佛接引、十念必生啊?我们凭什么身无病苦、预知时至啊?我们凭什么临终现瑞、自在往生啊?因此,如果修行者没有真正的信愿,那么这一切很自然地,很有可能就都不会发生了。所以,如果我们看到某某居士或者某某师父往生的时候,那个状况并不自在,并不痛快,而且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瑞相,那大家就要晓得了,这种情况往往只说明了一点,往往只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位往生者的信愿很有可能并不真切,要不就是他还有别的什么心愿未了,要不就是他还有别的什么大愿,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这就给我们一个警惕了,这是一个警惕,明白吗?我们之所以在前面强调,大家要尽量地多念佛,多修福,正行助行缺一不可,之所以这样强调,其中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念佛修福可以很有效地巩固、强化我们的信愿之心,我们可以在念佛修福的过程中,依仗佛陀和一句佛号的无上加持力,把假信变成真信,把假愿变成真愿,彻底扭转潜意识的选择,这个基础保证之后,再谈其它就很容易了。那么,这样的一种行持,这样的一种表现,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全仗佛力”!

  全身心地投入弥陀愿海,老老实实地,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念佛、去修福,坚定信愿,用自己的生命去现证、实证净土,这种行持才是真正的“全仗佛力”!这才是“全仗佛力”的修行者该有的一种表现,那些真正了解“全仗佛力”含义的人,他们自然而然就会这样去做,而且一定是很欢喜、很轻松地去做。越是真信切愿的人,其实越会老实念佛,越会多多念佛、欢喜念佛,而不是说,哦,既然都“全仗佛力”了,那我就啥都不怕、啥都不修了,我照常杀盗YIN妄,或者在家睡大觉、傻等就好,不是这样理解的,如果你这么想的话,那就说明你想歪了,你已经被自己给骗了,是你自己曲解了“全仗佛力”的含义。你照常杀盗YIN妄、照常贪嗔痴慢的时候,你是在“全仗佛力”吗?你那时依仗的其实还是自我自力的妄心,你是在“全仗业力”,对不对?如果这是“全仗佛力”的话,那佛陀就没有必要多此一举,说什么净业三福和念佛法门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如果我们是上述这种情况的话,那就要赶紧回头,赶紧忏悔,同时还要坚信一点,那就是——即使我们曾经犯过各种各样的错误,即使如此,佛陀也不会舍弃我们!即使我们是这样的颠颠倒倒、进进退退,佛陀也不会舍弃、嫌弃我们!这个见地要确立下来,因为有这样的信心、信念,所以我们才会以感恩之心来欢喜念佛,所以我们才会生起大惭愧心!

  但是这里面很危险的是,有的修行者会对这个“全仗佛力”的含义有所曲解,他会故意往歪了解,或者压根儿半信不信的,那么他求生净土的这个信心和愿望,到头来很有可能就会走偏,不是变成假信假愿,就是变成无信无愿。这样一来,生死关头,这位同志不可避免地就要面临严峻考验了。有真信切愿的人,尚且会碰到种种考验,没有真信切愿的人,那生死关头就更会碰到考验了,而且往往是痛苦的考验,不但在家人如此,出家人其实也是如此,一样的。

  像台湾的法藏法师就讲过这么一件事,他说曾经有一位很有名的讲经的法师,带着几个比丘去给另外一个比丘临终助念,可是他本人并不怎么相信净土,也不相信助念,那么助念到一半的时候,据说那位比丘的临终相貌并不太好看,所以那位法师当场就跟身边的人说了,他张嘴就说: “你们看,这样子念佛怎么可能往生嘛?”得!这下子那些助念的人,所有的人就都退心了,他们不明白道理啊,很多人甚至从此不再念佛,你们看这个罪过大吧?在这位法师的教团里本来有一些学生很喜欢念佛的,但是因为这位法师他是提倡禅修的,他一再说不要在那里死死地念佛,唉,这种半桶水晃荡,所以弄得那些学生平常既不敢念佛,也不好意思念佛,好像念佛变成了一件很愚痴的事。那么,这位禅修功夫深湛、著作等身、貌似开悟的大德,最后走得怎么样呢?据我所知,他走得很不自在,不但病苦缠身,开刀又开刀的,而且他的禅定功夫也并没有让他在临终的时候保持清醒,他照样和凡夫一样,是在昏沉中拖泥带水走的,那个状态很不理想。所以,即使是出家人,如果你没有信愿,如果你轻视甚至是扭曲念佛法门,那么你就不会得到这个法门的无上大利,像什么身无病苦、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等等,这些大利你就得不到了。

  现在有很多修行人犯的就是这个毛病,平时奢谈自力,不仗佛力,甚至轻视佛力,结果到了才知道自己的功夫根本不牢靠,这时他又没有信愿,自力靠不上,佛力也靠不上。惑业未尽,“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没有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这是印光大师说的,这样“自力佛力,两皆无靠,欲出轮回,其可得乎?”这样的人想要出轮回、了生死啊,恐怕会很难很难!

  但是反过来,如果修行者对“全仗佛力”、对佛力加持有正确的了解,对往生净土有坚定的信愿,那么这个时候往往就会出现奇迹了,这时你会亲身体验到奇迹。像台湾,还是台湾,在台湾的彰化就发生过那么一件事,有一个老阿婆往生了,这个老阿婆生前并没有信佛念佛,更没有皈依,她死后八小时之内也没有任何人为她念过佛,而且她已经死了八天了,在冰柜里冰了八天,全身已经发硬发黑了,这样一个老阿婆。她的家人后来请了助念团去给她助念,大家就拼命地念佛,拼命地祈求阿弥陀佛地摄受和加持,加持这个老阿婆,结果最后怎样?这位老阿婆最后从冰柜里抬出来的时候,准备送去火化的时候,大家发现,她的身体居然是发红的,很柔软,而且嘴角微笑,嘴角还带笑,她原来多难看啊,在冰柜里早就冻得发硬发黑了,但是当大家把她抬起来的时候,她的身体居然柔软得像水一样的,软绵绵的,好像一放手就会流到地上去。这种情况,如果不是佛力的加持,如果不是“全仗佛力”,你怎么解释?

  这位老阿婆可以说是中阴得度的,她甚至可能已经堕落恶道了,但是因为助念团的助念因缘,他们以至诚之心感通了佛力的加持,同时也感通了老阿婆的神识,让她生起了信愿之心,这个信愿之心一生起,她就蒙佛接引得度往生了,所以她的身体才会出现那种瑞相。阿弥陀佛曾经在四十八愿的第三十三愿中说:“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明白了吧?老阿婆的遗体之所以能变得那么柔软,实际上跟阿弥陀佛的这一个大愿很有关系,这就是佛力加持的证明,给世人的一个证明!希望大家能了解。

  这是早几年台湾的一个例子,再早一些还有一个例子,这是倓虚老法师说的一个例子。没人鼓掌,怪了?(众鼓掌)呵呵,师父化缘掌声。老法师当年认识这么一个居士,叫做郑锡宾居士,这位郑居士是山东即墨人,青岛即墨,山东的菩萨,他原来是经商的,但是当他阅读佛经、学佛以后,因为知道念佛能够往生净土,所以他很干脆地就把家里的事情全部交了出去,交给了弟弟去处理,自己就什么都不管了,从此一门心思地研究佛法,专心念佛,同时他还发了一个大愿,发愿终身不娶,这个事情可不容易,呵呵,你们已经晚了。那么,由于这位郑居士的发心很真切,行持很专一,所以他后来就开了大智慧了,他可以给人讲经,他每年都要到青岛旁边的平度县去给那儿的善友、莲友们讲几次经,讲念佛的好处。郑居士也曾礼请倓虚老法师去平度讲过一次经。就这样子,到了一九三九年的春天,郑居士又经过青岛去平度讲经,结果过了两个多礼拜,有从平度来的居士到青岛,到青岛湛山寺对老法师说,老法师你知道吗,郑居士已经往生了!老法师听了觉得很愕然,就说,十几天前郑居士还经过这里呢,那时他还好好的,为什么这么快就走了呢?老法师就问,他是怎么走的啊?

  来人就说了,郑居士在平度讲完《阿弥陀经》后,留下几个朋友吃饭,饭后郑居士就要朋友帮他租间房子,说要走了。朋友就问,你要走了还租房子干嘛?郑居士就说,我要往生了,我怕死在别人家里犯忌讳不是?没想到他的朋友就说,不怕,我们那么好的朋友,别说你是要往生净土,就算你真的是卧床不起,死在我家里那也没什么,又何必另外去找什么房子呢,现在我们这里有这么多信佛念佛的人,如果你真有把握往生的话,那你就做个好榜样,让我们这一方念佛的人都看看。就这样,这个好朋友就在自己的家里给郑居士收拾了一间屋子。而郑居士呢,也很利落,他和好朋友们简单交代了几句,就在铺位上面向西方,盘腿坐好,然后说,给诸位告假了,我现在要走了,我们同事信佛一场,请诸位念佛送我一程吧。他的朋友在旁边就说,你临终前不说几句偈子,给我们做个纪念吗?郑居士说,不用了,你们看到我这个样子,来去自如,你们就照我这个样子去念佛,这个就是最好的纪念!说完这句话,大家就一起念佛送他,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结果不到一刻钟,快得很,郑居士就面带微笑,笑咪咪地坐着往生了。从此以后,在平度县一代,人人都知道念佛的好处,有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才开始信佛学佛的。

  我们前面讲,郑居士他不是还有一个弟弟吗?这个弟弟本来看他哥哥抛家弃业,专门去念佛,心里很不理解,也很不高兴,虽然他后来经过哥哥的一再劝说,他也勉强有点儿信佛了,但是心里始终恳切不起来。但是这一回他亲眼看见哥哥念佛往生,预知时至,这样的生死自在,这个弟弟的念头就转了,他这才晓得哥哥要比他有智慧得多,他这才晓得念佛法门绝对不是骗人的,所以他也开始一心一意地专精念佛起来,就这样过了三年,三年以后,这个弟弟居然也是预知时至,很自在地就走了。三年,也才三年而已!不过这个弟弟临走的时候,据说稍微显了那么一点病相,不如他哥哥走得那么痛快。

  以上这几个故事,都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案例,这三个案例,三种状态,一个是没有信愿的状态,一个是亡羊补牢的状态,一个是真信切愿,真正全仗佛力的状态,三种状态,三种结果!如果让你们选择的话,这三个里面,你们愿意选哪个?你们会选哪个?傻瓜都会选,对不对?所以,诸位聪明人,你们自己要想清楚了。讲到这里,这个关于“全仗佛力”的问题,以及信愿和行持的问题,我们就算是交代完毕了,其它的就不多说了。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本段经文的第二个重点,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重点。

  无生法忍 阿鞞跋致

  这段经文的第二个重点就是这句话,“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这句话暗示了净土所指向的,其实就是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而且,要看见这个真相,修行者必须要做到心如明镜才行,这样才能光含万象,朗照一切,这句话里隐隐包含了这个意思,大家要留意。

  下面是第三个重点,这个重点也非常的重要,这个重点就是这一句“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这句话是讲修行本经的念佛法门可以达到的一个大成就——无生法忍。但是这个无生法忍到底是什么境界呢?这个词我们经常听到,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境界呢?如果按照天台宗的教理,按照台宗的教理来讲,菩萨只要修行到初住初地,就已经可以算是证得无生法忍了,不过这个还只是相似的无生法忍。真正的无生法忍,严格来讲,比如按照《仁王经》的说法,那个境界标准就很高很高了,那个境界至少要七地以上的大菩萨才能证得。七地菩萨所证入的还只是无生法忍的下品,那是最低的,八地好一些,八地是中品,九地以上才是上品。这三个位次的菩萨,他们证入的,可以说是一个很伟大的境界,学佛学到这种程度,那基本上是不会再退转了,尤其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萨,那是绝对不会再退转了,所以达到这个境界的菩萨道行者往往又被称为“阿鞞跋致”——著名的阿鞞跋致。

  阿鞞跋致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思是不退转。这个不退转是指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和念不退,层层递进。一般来讲,这个位不退是指修行者“断见思惑”,破除我执我相后,这个人已入圣流,他已经算是圣人了,再也不会退堕为凡夫,这个超凡的地位相当于《金刚经》上讲的四果阿罗汉,他永远不会再退失了,所以叫做位不退。

  那么行不退呢,行不退是指修行者“断尘沙惑”,像尘沙一样多、一样微细的这些无明疑惑,这是惑业。“断尘沙惑”,破除法执后,永不退转于救度一切众生的菩萨之行,他永远都不会再退堕为小乘行者,所以叫做行不退,一种行持上的不退。

  而念不退呢,念不退是指修行者“破无明惑”,也就是破除十二品、按照经典上讲的微细无明,破除这十二品微细无明后,那“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啊,这时的修行者,定慧圆满,万行具足,他已经达到永不退转于中道正念,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境界,所谓“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念念回归自性法海,形容的就是这一类修行者。换句话说,这时的修行者,他已经真正地、彻底地见到了一切法不生不灭的真相,所以他于无上佛果那是决定成就,念念都不会再退转了,这就叫做念不退,这是更微妙、更广大的一种“内在”成就。

  这样三不退统统具足,就叫做“阿鞞跋致”,《阿弥陀经》上讲的“阿鞞跋致”,这个阿鞞跋致的境界才是真正的、究竟圆满的无生法忍。

  像这样了不起的大成就,换了别的修法,很可能需要漫长无比的三大阿僧祈劫,要历劫苦修才能证得。但现在我们却只要一生,我们只要仰仗佛力,好好修行本经所讲的十六观法门,一旦修成,那么就能在一生之中,圆满成就这个三不退的无生法忍,成就无上的阿鞞跋致境界。而且,就算我们不修观想,或观想没有修成,那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还可以念佛啊,只要我们信愿具足,老实念佛,那么往生净土就是决定无疑的事,这点是可以肯定的!而净土一旦往生,那事情就很奇妙了,因为即使是最差的五逆十恶,即使是那些下下品往生的众生,即使是他们,也可以在净土、在佛力的加持下,速疾圆满福慧资粮,速疾圆成无生法忍,速疾圆证三不退,因此《阿弥陀经》里才会讲:“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所以,仅仅从这一点你们就可以知道了,这个法门有多了不起,有多难得!

  在《无量寿经》里,其实也提到过这点,比如四十八愿里的第四十七愿,佛陀说:“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他方国土已经证入空性的诸大菩萨,这些菩萨指的应该是七地以下的菩萨,这些菩萨只要一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字,由于弥陀愿力的强大加持,那么他们当下、即刻、立刻就会证得阿鞞跋致的不退转位。这些他方国土的诸菩萨众,他们就算是不求生西方极乐,他们也能在自己的刹土得到阿鞞跋致。而如果他们能发愿求生的话,那就更不得了,那他们得到的就不仅仅是不退转了,而是快速达到一生补处的等觉菩萨位,现前圆满普贤十大愿王,疾成佛道。

  这是讲菩萨,菩萨如此,那我们凡夫呢?凡夫其实也是如此,毫无例外,不过凡夫必须要等到往生净土后,才能在佛力的加持下成为阿鞞跋致,乃至一生成佛。比如第十一愿就讲: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这是法界本尊阿弥陀佛给我们十方众生的一个永恒承诺。这一愿里讲的“定聚”,其实指的就是无生法忍,“正定聚”,一种永不退转的境界,也就是阿鞞跋致。修行者至少要破一品无明以后,才有资格进入到这样的正定聚,一般来讲这是很难的,但是,对那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来说,这件事就是小事了,就是小菜一碟。因为不管什么根器的众生,他们只要念佛,他们只要能往生,哪怕你是恶人往生,哪怕你是披毛戴角的畜生,只要你一往生,在佛力的加持下,最后统统都能达到这个永不退转的大乘正定聚,成为无生法忍的阿鞞跋致,乃至,最终达到“必至灭度”的大乘佛果境界,获得究竟涅槃。这个状态有点像海纳百川,不管是什么水,湖水河水,不管什么水,一旦流入大海,那最后就只得一个味道,只有一个整体了,对不对?这时的你仍然存在,生命仍然存在,但不再有局限,不再感到渺小分离,所以这个净土法门,那真的就是至圆至顿的,真是不可思议,祖师大德的评价真是一点都没错!

  这个法门之所以能这样,这个法门之所以能有这样速疾圆满的成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阿弥陀佛的无尽慈悲、无尽大愿,说到底,还是因为“全仗佛力”的缘故,否则就凭我们凡夫众生,就凭我们那个颠倒样,想要在一生之中得到无生法忍?哼哼,那只不过是一个大妄想罢了。因此,“全仗佛力”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我们净土法门最最关键的一个核心要点,我们的信愿,我们的往生,我们的一切成就,统统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所以大家平常念佛的时候最好能把它牢牢记住,不要忘了,不能有片刻稍离。

  关于这个无生法忍,我还有一个小问题要跟大家明确一下,在《无量寿经》里,在四十八愿的第三十四愿里,佛陀说:“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有些法师在解释这一愿里的无生法忍和本经所讲的无生法忍的时候,说它们只是喜忍、信忍,只是十信位菩萨的“十信中忍”,因为善导大师就是这么讲的,所以他们也跟着这么说。但是我觉得他们这个说法,包括善导大师在这一点上的阐释,我觉得是有一些问题的,我觉得他们在理解上,这些大德在理解上可能出现了某种偏差。像这些法师,尤其是善导大师,那都是我很尊敬、很尊重的大德,但是具体到这一点法义的时候,关于无生法忍,我觉得,那可能就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了。

  其实,善导大师在《观经》的这段经文里,他对无生法忍的解释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是他老人家的这个解释一旦生搬硬套放到《无量寿经》,放到四十八愿里,那就出问题了。比如,像前面第三十四愿里讲的这个无生法忍,有些大德就认为,这个无生法忍和《观经》本段所讲的无生法忍一样,那只是“十信中忍”,不过是“十信中忍”—— 这个观点,我认为是不对的。我认为佛陀在《无量寿经》里讲的其实就是最究竟、最圆满的,那是只有八地以上的大菩萨才能彻证的无生法忍。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以阿弥陀佛的慈悲,以阿弥陀佛愿力的弘大,他不可能加持众生只达到“十信忍”的程度就停止了,所以佛陀在四十八愿里讲的无生法忍一定是指最究竟、最圆满的阿鞞跋致境界,他老人家一定是以这个作为最高标准的,否则阿弥陀佛发的愿就不能叫做“大愿”了。不过话说回来,佛陀其实也很清楚,虽然佛力的加持都是平等的、一样的,但是因为我们众生的根器不一,信解不同,所以他们在证入无生法忍的时候,那个先后快慢还是有所差别的。

  我们仔细看看这个第三十四愿就知道了,佛陀在发愿的时候,说的是“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这个意思是说,只要听闻我名字的众生,“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随着他们或信或不信,或深信或浅信,这个“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金刚种子,或迟或早,总有一天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谓“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佛陀以此名号因缘,最终会引导一切众生得证圆满究竟的无生法忍、阿鞞跋致,并获得种种精深奥妙的总持陀罗尼,这个是阿弥陀佛的大愿。

  所以大家注意这句话里,佛陀讲的是“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他用的词是“不得”,而不是“即得”。即得的话,那是指当下立刻就得,这个不是菩萨、不是大根器的人,那是不可能做得到的;而“不得”呢,这个词就很灵活了,不得的意思,是指有可能即刻得,也有可能晚点得,比如往生以后才得,甚至下一辈子或千生万劫以后才得,这个就要看众生的信解和信愿的有无深浅了。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无生法忍、诸深总持的无上境界,那是肯定会得到的,迟早的事,所以这一愿里佛陀用的词是“不得”,他并没有把这个时间说死。了解这个,你才知道古德翻译经典的时候,那个遣词用句真的是非常精准的,一点都不马虎,一个字都不错。

  这一大愿、第三十四愿彰显的,其实是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和名号功德的深远广大,无远弗届!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的众生,一切众生,他们只要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在弹指之间,顿然接上大乘佛法的大善因缘,以此作为成佛的种子,进而获证无上不可思议的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这个妙因妙果实在是太殊胜、太了不起了!这句名号所代表的如来果地境界,重于泰山,不可妄测!一句阿弥陀佛重于泰山!所以我们不要把这个因果给理解浅了,不要把无生法忍给理解浅了。

  因此之故,如我说者,即是正解,千古不易!

  这是讲到无生法忍顺便一聊,现在我们回到经文。

  无上异方便 落日第一观

  「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这时佛陀告诉韦提希夫人说,你是凡夫,心想羸劣,没有佛菩萨的天眼,所以不能看到无限广大的世界——我们凡夫其实都是这样的,大家都一样的,我们个个心思散乱,妄念纷飞,而且心量狭小,智慧封闭,这叫做“心想羸劣”。我们只看得到地球或自己身边这一点点空间,我们把这个叫做“现实”,而不叫做“狭隘”。即使是大阿罗汉,他们心量、智慧和眼界虽然比我们都要高明,但是和佛菩萨一比那就差得很远了。佛菩萨的心量之广大,智慧之深广,那真不是小乘行者和凡夫能想象的,他们能够很轻松地看到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世界,乃至更远更远的诸佛刹土,无限维度的大千世界,他们统统都能看得到,而且看得清清楚楚。

  像我们,我们虽然目前暂时还看不到这些,但是我们现在有一点好处,那是比一般凡夫、甚至比一般阿罗汉都要强上很多的,那就是我们对净土、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和愿望,我们有求生净土的坚定信愿,这点好处是阿罗汉都比不了的,一般人那就更不用说了。我们佛教是最重因果,最讲因果的,像我们的这个信心和愿力,尤其是对持名念佛的信心和愿力,那绝对不是这一生第一次听到这个特別法门,就能随便发起的,听清楚哦,那一定是过去生、无数世以前,按照《无量寿经》的讲法,只有那些宿世以来曾经亲眼见过诸佛、供养过诸佛的人,才会这样莫名其妙地相信和欢喜这个法门。换言之,我们以前,很久以前就曾经亲近过佛陀,种下过种子,只不过我们在轮回中早就把这个事情给忘掉了,直到现在、直到今生我们才又碰到这个法门,起了现行,种子终于发芽,因缘终于成熟了,所以我们才会开始信佛念佛,开始求生净土。那像大家平常,你们有些人不是老喜欢讲什么善根福德因缘吗?那像这个就是大善根福德因缘啊!能信心欢喜,能念佛求生,这个就是天上天下、最大的大善根福德因缘!所以我们目前虽然还是凡夫,但也不要妄自菲薄就是这样。

  那么,以我们凡夫的水平,现在还见不到净土的真容,那怎么办?这个大家不用担心,佛陀有大慈悲和大智慧,他老人家有一个非常殊胜的、无比特别的方便法门,“异方便”,可以让一切生死凡夫都能亲身体验、眼见为实,亲眼看见他们原来根本就看不见的极乐净土、庄严世界。这个特异的方便法门,就是本经在下面将要开演的十六观法门,观想念佛、观像念佛、以及持名念佛这几个法门,这是广义的、宽泛的讲。

  那决定的、真实的讲呢?真实的讲,异方便中还有一个异方便,捷径中其实还有一个捷径!我们如果把净土三经摆在一起同参就会知道了,我们会很明显地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讲的:“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这句话真是一点没说错,完全正确。所以,这个无上的“异方便”,真实的讲,应该指的是、特指的是持名念佛法门,更多的指的是持名念佛法门,而不是别的。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很明显的,不过我们这里暂时先不讲太多,我们等后面讲到下三品往生的时候再来给大家做个详细介绍,到时你们就会明白了。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里要注意一个细节,韦提希夫人,她在听佛陀讲法的时候,发现佛陀字里行间经常提到末法众生,这个心量和慈悲就给她很大的启发了,所以她现在再请法就学乖了,她不再围绕自己,她不再那么狭隘,她已经学会了为我们、为一切众生请法,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种心量的拓展对修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从小我的分别执著,从对自我的关注中抽离出来,进而去关注一个更为广大的世界,去关注那些更为广大的众生的痛苦,这就是慈悲心和菩提心生起的基础,所以这里提醒大家特别注意。

  韦提希夫人对佛陀说,她说世尊啊,我今天可以仰承佛陀神力的加持,亲眼看见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但是假如您示现灭度后,那么多众生,包括末后世的一切众生,他们在这个浊恶败坏的世界里,随业流转,常行不善,而且这个世界里,三界六道,还充满了各种各样无法逃避的痛苦,像什么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这些苦我们就不具体解释了,大家都是苦过来的,其中滋味自己晓得,你们有谁想要具体了解的话,可以去看《无量寿经》里讲的五痛、五恶、五烧,那里面佛陀讲得最清楚——那么,这些被众苦逼迫的众生,那种种生理上、心理上的障碍,再加上恶劣环境的障碍,这些众生,他们见不到您,见不到佛,得不到佛的直接加被,那么,他们要怎样才能亲眼看见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呢?

  换言之,他们要如何才能得生西方极乐净土?他们要如何才能得到究竟解脱?这个是韦提希夫人代我们发出的一个祈请,一个大大的祈请。

  下面就是佛陀的回答,「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佛陀对韦提希夫人说,你以及所有想要求生净土的众生,应该把那颗散乱的、向外驰求的心收摄回来,专心一意地系念观想一个地方,那就是西方极乐的清净佛土,因此佛陀才说“系念一处,想于西方”。我们那颗心不是爱到处攀缘吗?那就不妨只攀緣一个地方;我们那颗心不是爱打妄想吗?那就不妨只想一个地方,这样用起功来轻车熟路,会比较容易上手,所以这是最好、最妙的方便法门之一,很直接,就地那么一转而已。所以这一句经文提纲契领,非常重要,这是本经观想、观像和持名念佛的修行总纲,贯穿净土法门,贯穿全经,这里提醒大家格外留意!

  那么,从这个地方开始,我们就算是正式地、真正地进入内在修行了,我们准备开始在心地上用功,我们准备开始依仗佛力,发挥心灵的创造力,深入内在宇宙,去探索其中的无限奥秘。因此,诸位菩萨,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这趟旅行可比之前的什么天道三界游要精彩多了,这是超三界游。这一路上风景绝伦,因缘殊胜,难值难遇,那些不信佛的人,他们如果想要参加的话,我一般最少要收一万亿美金一个!(众笑)至于你们嘛,看在那么熟的份上,每人每天念个一万声佛号就行了,这就算是交了旅费了,明白吗?每人每天一万声佛号,不算多吧?所以不许赖账!

  在正式开始之前,有几个细节、要点需要跟大家补充一下。首先大家要先明确一个见地,明确一个信心,那就是:即使我们做不到本经所讲的“专心系念”,即使我们不能得定,不能得一心,但我们只要信愿具足,听清楚,我们只要信愿具足,只要我们求往生的信愿是真实不虚的,只要我们相信这句佛号的力量,那么我们必然能够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这件事情是绝对无疑的!换句话说,我们对佛陀的慈悲和力量,我们对佛号的功德要有绝对的信心!这个见地和信心要先明确下来,这样没有后顾之忧,我们就可以以一种很轻松的心态来进入本经了,我们能够“专心系念”修成十六观最好,修不成我们的往生也不会有问题。这样子进退自如,没有负担,十六观反而比较容易成就。

  其次,我们在正式作观前,最好能找一个安静、透气、不受打扰的房间,在东方铺设床座,在西方安置三圣像,然后什么香花净水、瓜果香烛,有条件的都要摆上,要如法供养,要尽量的庄严,然后澡浴清净,最好能洗个澡,要把身体洗干净了,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烧上好香,礼佛三拜之后,这时修行者要先行忏悔,要跪在佛像前忏悔,忏悔我们这一生乃至无始以来造作的所有身口意罪障,什么十恶、五逆、四重、谤法阐提,等等罪障,我们统统都要很恳切的忏悔,要深生惭愧,彻骨自责!这个善导大师的经验之谈。有人修忏悔修得好的,经常会痛哭失声,或者全身大汗,也有的会见到一些瑞相,比如光明啊、佛菩萨啊什么的,这个往往都是好事,不执著就是好事,这是业障减轻或业障清净的一个标志。这种忏悔在每次修法前,修行者都必须要用心去做,平常只要一想起,如果能在心里立刻一念忏悔,乃至念念忏悔,那就最好不过,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这种人是属于上根利器,是利根行人。

  这样忏悔完毕后,修行者就可以上座了,上座的时候要全身放松,身体要坐直,这个屁股下面、臀部下面要垫高,舌头要轻轻地抵住上颚,舌抵上颚,双眼最好能闭上,而两腿用双盘或单盘都可以,两手可以结三昧定印——这些我以前都和你们讲过的,这些手印、这些姿势——也可以结弥陀印或上品上生印,都可以,你们自己选择,一旦选定,就不要在修法过程中随便换来换去了,否则会扰乱心念,影响观想的效果。

  这个时候,修行者坐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发菩提心!这个要切记,上座后第一件事就是发菩提心,要很至诚地,以恭敬之心诵念“四弘誓愿”,诵三遍,然后再向阿弥陀佛和十方诸佛祈求加被!了解吗?从始至终,修行者都要牢记“全仗佛力”的修法宗旨,这个祈祷词可以这样说:

  弟子某某,今者承佛威德神力,意欲进修净土十六观之无上法门,以期当生现证净土,亲见弥陀,得入念佛三昧,普为一切众生做大津梁!以是之故,特恳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法界本尊阿弥陀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

  慈悲垂佑,加被弟子,令弟子业障消除,智慧明了,修法成就,一切如意是盼!

  这个词有点长,不要紧,反正到时候看光碟,你们就可以把它抄下来。然后“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子念十声佛号,大概十声以上就可以了,然后再正式进入观想。

  「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当起想念。」这个观想功夫该怎么做呢?佛陀就自问自答说,一切众生,尤其是人道的众生,只要你不是天生的盲人,只要你有眼睛,那么理所当然,你一定看过落日对吧?,一般人都看过夕阳,看过日落西山的景象,所以佛陀就教我们先以夕阳、以落日来作为观想的对象,初步收摄身心。这同时还是一个暗示,佛陀借着观想落日光明的相似境界,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将要去往的那个西方极乐世界,其实和太阳有一点很类似的地方,那就是光明,净土实际上是一片大光明藏,那是一个光明灿烂的世界,一切都是由自性心光化现和创造出来的,这就是第一观含藏的一个深意。

  这里顺便说明一点,这段经文里讲的西方,那个方向,应该是指春天和秋天时候的西方,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那个时候的西方才是正西,夏天和冬天的西方就不是正西了。

  所以,「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为日想,名曰初观。」这是一个前方便的修习方法,我们在正式修观前,可以先去实际的观察落日,这个时候或坐或立都可以,正对西方,眼睛要盯着落日看。太阳快要落山前是发红光的,光线不强,不刺眼,这个时候可以睁着眼睛看,看一会儿,就可以闭上眼睛想想,如果想不出来,再睁开眼睛看,看了再想,闭上眼睛想。天天抽一个小时去观察夕阳,要这样的用功,直到你闭眼开眼,都可以很清楚地看见落日为止,这是方便中的方便。

  然后我们再回到房间、回到静室,面向西方打坐,打坐的时候,房间里是没有太阳的,我们应该先闭上眼睛,不要想别的,要专心、聚精会神地去想象我们印象中的那个夕阳,要把心安住在这个境界上,“令心坚住,专想不移”,我们要一心一意地观想,在这个位置,就在我们的眉间眼前,有一个像鼓那么大的太阳,悬在空中。这样慢慢地观想清楚后,我们就要睁开眼睛了,这时我们的身体会很放松、很舒服,心会很安定,呼吸也会非常的微细,心息相依,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在这个没有落日的房间里,当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如果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一个太阳悬在眼前,发出柔和的光芒,那就说明我们修对了。

  这个境界要闭眼开眼都能看到才行,乃至我们出了房间,在平常做事的时候,我们只要随时一提,就能在眼前看到一个小太阳,甚至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在眼前看到一个太阳。那个温暖的光芒通过这里、通过眉间灌注、沐浴我们的全身,身体这时候是透亮的,知道吗?在我们的内在觉照里,身体这时就像琉璃一样,是晶莹透亮的,到处都充满了光芒,内外好像要融化了一样,那种感受很不可思议,非常舒服,这就叫做初得“三昧定乐”,这是一种三昧禅定的快乐,语言很难形容,你们到时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就晓得了。不过这个时候千万要记得一点,不能起贪著,不能起贪心,否则就糟糕了,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若起贪心,心水即动”,心水一动,那个清净了然的境界就会消失了,这是真的,所以修行者在面对境界的时候,要随时保持一种冷静的、空性的观照,不能起丝毫的贪著,后面那十几观在原则上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个要点大家要记住了。

  如果说,修行者在保持这个日观境界的同时,还能够正常的说话、思考和做事,互不干扰,两不妨碍,如果能达到这个地步,那么这个日观的修行就算是大功告成、功德圆满了。在净土十六观里,这个“落日第一观”的修法应该说是最容易的一个,难度严格来讲并不算太高,这是最基础的一观,所以这个基础你修得越扎实、越巩固越好,不妨多修几次,把境界稳定下来。这样修成以后,修行者定心初凝,定力初具,这颗心已经听招呼了,那么下面那些很复杂的观想境界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次第进修了。这里我还要多余提醒一句,这个修法的顺序,最好不要乱来,不要跳着修,我们应该依照佛陀的教导,一步一步地按照顺序来,这样做是最稳妥的,而且这样做也比较容易有成就,这是讲到日想初观顺便一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观,从这一观开始,这个观想境界就变得很复杂、很不可思议了。这实际上是一个门槛,修行者想要轻松越过这个门槛,唯一的办法就是向佛陀祈求,祈求佛力加庇,这是最好、最快、最稳当的办法,“全仗佛力”,还记得吧?不要忘了。

  二观三观 粗见极乐

  大家先看经文,「次作水想,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见水已,当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不可具见。」呵呵,很复杂、很难想像,对吧?这里说一句,如果你们实在不想修这个法门的话,那也没什么太大关系,那大家来听经的时候就要换一个思维,换一个角度了,可能这一段经文就已经把大家吓退了。你们可以把这次听经闻法当成一次旅行,明白吗?你们可以尽量展开想象力的翅膀,随意飞翔,因为佛陀现在说的这些不可思议、万德庄严的境界,基本上就是极乐净土、弥陀报土的真实情况,当然,由于语言文字的局限,那个真正的净土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但是你们大可以敞开心怀来听听看,就当是旅行好了。

  我们可以透过佛陀的文字描述,对净土略窥一斑,我们可以看看生命的真实境界,看看心灵的创造力到底可以达到何等伟大的程度!而且,佛陀在下面的经文里,对净土法门的究竟义理,他老人家讲得是最透彻的,他有一个很清楚的开示,所以这部经典大家最好能耐住性子听下去。即使我们不修这个观想法门,但多明了一些净土的境界和义理,对我们持名念佛的修行那都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这对增上我们的信愿会有很大帮助,所以大家要沉下心来,要放松了来听。

  佛陀在这里说,这个日想初观成就以后,接下来就要作“水想”。修行者要在之前落日光明的基础上,凭空想象,念头一动,祈佛加庇,这样就可以把光明化为一大片净水了,而且这个水还是澄净清澈、宁静不动的,不是那种哗啦哗啦的流水,不是你们家水龙头的那种水,也不是起伏不停的波浪。这就要求我们的心要非常静定才行,“无分散意”,否则你在境界中可以观察得到的,你只要心念乱动,心念一动,那个意念光明所形成的水立刻就会跟着动了。这里其实也有一个取巧的方法,现在网上不是有很多那种大海的风景图片吗?我们可以去找那种蔚蓝蔚蓝的、映着阳光,非常漂亮的的海水图片来观看,最好能找那种碧到发蓝,蓝到发碧,然后清澈见底的图片,多看几遍,每次上座前都可以多看几遍,加深印象,然后再观想,这样就比较容易修成了,所以脑子要灵活。

  这样观想成就后,“既见水已”,修行者清清楚楚地,开眼闭眼都能看见这个静止不动的湛蓝净水,这个时候念头就要转了,“当起冰想”,要把这一大片净水都凝定下来,要把它想象成尽量广大的一个冰湖或冰海,湛蓝晶莹,光明剔透,内外映彻。这时要很快的转念,“见冰映彻,作琉璃想”,要把这个冰想象成更加纯净、更加坚硬、更加坚实的琉璃体,琉璃是什么东西?琉璃是一种宝物,翻译成我们中国话就做叫青色宝,这个青色是什么色?其实就是万里晴空的颜色再深一些,那也是澄清大海的颜色,我们一般都把它叫做碧蓝色,所以琉璃的颜色就是这个。

  那么,这个冰转琉璃的观想成就以后,西方极乐世界的土地,那个琉璃地我们就可以初步见到了,这时自然就会有大光明从琉璃地中放射出来,从“内”到“外”,映彻一切,消融一切。修行者的身心这时也会有一个变化,他会觉得自己的身心已经融入这片琉璃地中,光明映照,不分彼此,他的外呼吸会变得似有似无的,甚至彻底断绝,但是他不会觉得气闷,他反而会觉得很舒服,这种境界在第一观的时候可能也会出现,但是没有第二观那么明显和持久。像这种微妙觉受,其实在禅修中都是很有讲究的,不过大家要注意,这种身心觉受上的变化,并不是净土法门关注的重点,修行者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观想的境界上,除此之外的一切并不重要,一切都不要去理会,更不要起贪著。

  这个时候,这个清净光明的琉璃地已经观想成就,那我们就要继续深入了,我们要观想在这个琉璃地的下面,有一个坚硬无比的,由无漏金刚和庄严七宝构成的巨大金幢,这个金幢其总体是黄金的颜色,七宝是指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等等,《弥陀经》上有讲。这个圆柱八楞形的金幢托举着琉璃地,共有八个面向,对应八方,它是八角形的,“一一方面,百宝所成”,这里每一个面向浮现的,就不仅仅是七宝了,而是百宝,各有一百种宝贝分别点缀、装饰着这个巨大金幢的四面八方。这些宝贝都是非常漂亮的宝珠,它们一一向外放射光明,每一个宝珠至少有一千道光明,光明还罢了,它们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每一道光明都有八万四千种颜色,绚丽多彩,美妙得不行。

  这些光明和颜色组成的伟大景象映照着极乐世界的琉璃地,其庄严灿烂的程度,“如亿千日,不可具见”,佛陀也没有办法说得很清楚,所以他老人家只好打了一个比方,不过等这个比方打完,我们也就傻眼了。因为我们从小到大、从生到死,这辈子也只见过一个太阳,那亿千个、上亿个太阳是什么景象啊?我们完全无法想象,你能想象得了吗?想象不了,所以叫做“不可具见”。这里的观想,修行者必须要祈求佛力的加庇,否则单凭我们的能力,单凭我们凡夫的那点狭隘心量,我们到死恐怕都观想不起来!

  这个极乐世界的不可思议境界,按照《无量寿经》的说法,即使是我们往生以后,成了大菩萨,那也是“不可具见”的,因为阿弥陀佛曾经在因地发愿说:“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这是第二十七愿,这句话的意思,简单讲,就是我这个极乐世界啊,佛陀讲,一切的一切,统统都是不可具见的,其清净庄严的程度,其光明美丽的景象,那殊胜微妙的一切,根本就是无法称量、无法测度的,你就算再有神通、再有天眼也不行!

  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很浅显的道理,需要大家自己去想明白了,需要你们自己去想明白,这个净土的境界是如此殊胜,如此难得,拥有这么多不可思议境界的极乐净土,那该是怎样美好的一个世界啊!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庄严,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个地球,如果这样一个世界你都不愿去,你还想留在这个无常痛苦的地球继续打混,你又不是菩萨,你又没有菩萨的境界功夫,你敢这样做,那我只能说:你脑袋被门板夹到了!(众笑)你简直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嘛,如果你是这样的选择,那你受苦就是注定的了,说得不好听,你痛苦是活该的!你烦恼是活该的!因为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自己放不下,阿拉有什么办法?佛菩萨都拿你没办法,我就更没有办法啦,所以这个责任你要自己承担!这个滋味你要自己享受!

  像这个问题其实是很简单的,但偏偏有很多人就是想不清楚,所以师父才要在这里多余提醒。那么,这个问题讲完,我们现在要把观想的心,从琉璃地下转到琉璃地上了,地下观想完毕,我们现在要接着观想琉璃地上面的庄严。

  「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悬处虚空,成光明台。」这时我们要继续观想,极乐世界以琉璃为体的整个大地上,纵横交错着一条一条的黄金道路,黄金铺就的道路,远远看去,就像是在琉璃地上摆放了一条一条的金色长绳。而且,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在这个琉璃地上,并不仅仅只有单一的黄金道,在极乐世界的大地上,其实还有各种各样的、由多种宝物辗转合成的无数条道路,这些道路互相照耀,互相显发,光光色色各不相同,但是颜色搭配得都恰到好处,整个规划看起来既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同时又显得很有秩序,秩序井然,丝毫不乱,这就很高明了,这个设计很高明。

  在这些道路的两旁,还各有一条很明显的分界线,这个分界是用七宝庄严出来的。这些七宝都会放光,每一种宝贝放射出来的光芒都有五百种颜色——彩光,这些光芒映射到虚空里,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从地面上看,往上看,这里的每一道光芒,道道都是五彩缤纷的,艳丽如花,那么多的花,连名字都叫不出来,所以佛陀才会说“其光如华”。这些光“悬处虚空”,在广大的虚空背景上,看上去很有点儿似星似月的样子,星星点点的,布满虚空,其实这些光要比真正的星月之光漂亮多了,佛陀在这里没办法,他只能用比喻。那么,这些似星似月又似花的七宝光明,最后在天空中组成了无数个灿烂庄严的大光明台,用光明成就的宝台,这个台有点儿类似于地基,因为在这些光明台上,还有很多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

  佛陀说,有「楼阁千万,百宝合成,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是为水想,名第二观。」这些光明台上,佛陀说,还遍布着成千上万的楼阁,其数无量,它们都是由各种宝贝和合而成的,不是由木头,不是由水泥;在每个光明台的两边,还漂浮着数之不尽的很华丽的幢幡,上百亿华丽庄严的幢幡,那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对不对?此外还有无量的乐器,各种各样的乐器漂浮四周。像这些,什么楼阁、幢幡、乐器等等,统统都是由百宝光明和合而成的,万物在这里交相辉映,溢彩流光,那个庄严壮丽的景象是我们平常人做梦都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修行者第一次要从“静观”转变成“动观”,我们要观想有八种清风,有代表八正道的八种清风从光明中出,吹拂鼓动各种乐器,于是在极乐世界的这个无限“空间”里,立刻就流淌、回响起了种种无比美妙的清净乐音,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听得到。这个大概就是我们常讲的天籁了,不须要人工去演奏的,而是自然发声,极乐世界因此充满了难以形容的勃勃生机。

  这些音乐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们会令人开悟,破迷开悟,明白吗?我们人世间的音乐,它们在娱乐众生的同时,往往只会令人沉迷,什么情呀爱的,痛啊恨的,听了一万首都是这些,我们人间的这些歌曲音乐,这些听多了不得癌症就不错了,它们不会让人开悟。但是净土的音乐就不同了,净土的音乐在好听之余,还能直达修行者的灵魂深处,让他清心凝神,生起“苦、空、无常、无我”的洞察和明悟,从而觉照一切法,了然无挂碍。这就是水想,由水而起修的一个观想,是为净土第二观。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时,恒忆此事。」这个第二观从水到冰,从冰到琉璃,从琉璃到七宝金幢,再到琉璃地上的种种庄严,光明楼阁、华幢乐器、清风鼓乐等等,这些景象修行者都要仔细地按照次序“一一观之”,要懂得祈求佛力的加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观想得非常清楚、非常明了,然后闭目开目,都要保持这个境界,“不令散失”,如此,才可以算是观想成功了。而且,修行者除了吃饭的时间,“唯除食时”,因为吃饭的时候你必须要观想供佛和施食,所以不能作净土观,除此之外的其它时间,即使是睡觉,即使是上厕所,修行者也必须“恒忆此事”,不能有片刻忘怀,这是佛陀明确提出的一个要求,对修行的一个要求。

  「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地。」能这样观想、这样做到的话,就叫做“粗见极乐国地”,这还只是比较粗糙的一种见,不是真实的、详细的见,但是能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已经让人很羡慕了。

  「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是为地想,名第三观。」进一步,修行者如果能够在观想的过程中,证得三昧大定,证得观想三昧,那么他就能够在定中,清清楚楚地看见真正的极乐国土,“了了分明”,一切细节都可以看得非常真切,这时的修行者体验到的境界,那种身临其境、一体不二、任运自然的奇妙觉受是很难形容的,没有办法用语言来描述,佛陀讲“不可具说”,明白吗?如果非要说上一说的话,那我们也只能引用古德的一首偈子,引用一首偈子来说,当年古印度的天亲菩萨曾经写过一首赞叹净土的偈子,他说: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他的意思是说,极乐世界的那个庄严之相啊,远远超越了三界人天的境界,那是无法想象的真空妙有之相,要说究竟的话,它究竟如虚空,不生不灭,要说广大的话,它广大无边际,无限无涯。所以,这个境界不是一般人、不是我们凡夫靠想能想明白的,不能妄测,你必须要依照佛陀的教导,老老实实地去实证,然后你才会明白。否则,如果你自以为是地认为它是神话、是假的,从而简单的否定它,哼哼,那你就死了,那是你的损失,是你没福报,活该你轮回!

  那么,按照前面所讲,实证到这个境界的修行者,他所成就的,就叫做极乐世界的“地想”,这就是净土第三观。这一观和第二观——粗見极乐国地,这两者,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佛陀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他说,这就好比学箭,刚开始的时候,箭手需要非常专心地集中注意力,集中精神,这样才能射中目标,熟练之后呢,只要拿起弓箭,稍一瞄准,就能射中目标了,都不用太刻意。到后来功夫更进一层,这个时候即使完全不刻意,不瞄准,也可以随心所欲,箭箭中的,这个当然要比原来厉害多了。原来还需要注意,还需要用力、用功,到后来,习惯成自然以后,就不必注意,不必刻意了,这时自然就能百发百中,任运成就。

  所以,这个观想三昧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它和粗见极乐国地的境界差别就在这里,开始的时候,修行者必须要刻意集中精神,除了吃饭时间以外,其它时间都必须把这个心力集中起來,放在观想上,但是得了三昧以后就不需要那样了。这时的修行者,自然而然地,念念任运,他随时随地都能很轻松地观想到净土,随时随地都能很清晰地“看见”净土,并且他所见到的净土,绝对是真实成就的弥陀报土,不是幻觉,不是想象。这完全是在佛力的加持下才能迅速契入的境界,修行者的全力以赴,感通了最大程度的佛力加持,所以他才可以比较容易地成就这个三昧,得到这样的大自在。

  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达到这个程度的修行者,他解脱生死,往生极乐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了,他决定可以得到这个无上大利,所以佛陀在下面紧接着就强调了一句。

  半桶水的几个小问题

  「佛告阿难:汝持佛语,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说是观地法。若观是地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净国,心得无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佛陀再次叮嘱阿难说,你要好好受持我说的话,你要为未来世的一切众生,尤其是那些想要解脱、想要离苦得乐的众生,你要为他们好好地解说这个观地法门。(至于那些不想脱苦的众生,那就不必多说了,因为说了也没用。)那么,那些真心想要解脱,然后努力用功成就这个法门的人,他们在证得三昧,见到净土实相的当下,弹指之间就能灭除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八十亿劫的业障就像梦幻泡影一样的,可以一时顿除!这些人,“舍身他世,必生净国”,这一辈子寿命结束后,他们必定能够往生极乐国土,这是决定无疑的。修行者自己对这一点会非常清楚,他心里会非常清楚,因为这个信心是从实证来的,所以他不会有丝毫的怀疑,这就叫做“心得无疑”,又叫做“疑根永断”,对净土、对净土法门、对往生这件事情疑根永断,这也是我们很心向往之的一种状态。

  像这样,依照佛经所说,从第一观到水观,再到地观,这样一层层的修学下去,然后如法证得三昧境界的,这就叫做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如果你所观想的境界,和经文描写的明显不同,明显不相符合,那就说明你八成观错了,这就叫做邪观,你应该马上把它舍弃掉,重新再来。你所观想的,必须要印证经典,必须要依照经典来,否则你邪观观得再好,那也不能往生,那样用功只是在浪费时间罢了,所以这点大家要清楚。

  讲到这里打个闲岔,我们前面讲,佛陀要求阿难、其实也是要求我们,要为未来世的一切众生,“欲脱苦者,说是观地法”,那么大家就要知道了,这个观地法、这个净土法门不是随便对谁都可以说的,我们要看人来。比如我们好心劝人家念佛:“你要相信净土法门啊!要念佛,要求生极乐。”我们说是说了,对方也听了,但听了和不听其实是一样的,你叫他相信,有的人他根本就不会相信,他只是在口头上敷衍而已,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人有很多哦,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浪费唇舌,这不是什么不慈悲,而是没有办法,因缘如此,没有办法。善导大师说,按照佛经的讲法,佛经上讲得很严重,这种人,“闻说净土法门,闻如不闻,见如不见”,那么你就要晓得了,这种人往往都是从三恶道里面刚刚出来的,或刚出来不久,这一生他虽然得了人身,但是因为业障深重,所以他对净土法门生不起信心,这是因缘的问题,因缘不到,不可强求。

  因此我们劝人念佛的时候要懂得观机,要懂得观察众生的根机,只要碰到这种情况,那最好就不要多说了,最好能三缄其口,弘法的心要理智,不要劝人不成,反遭疑谤,那个因果就很重了。现在这个社会什么人都有,有很多人表面上甚至也在念佛,知道吧?他念佛念给你看,表面上看来他很尊敬佛教,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他实际上心里根本就不信佛,他根本就不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这种人最了不得!假借念佛別有企图,像这些实际上就是业障,这是很重的业障。但是,反过来说,假如有人一听到净土法门,一听到极乐世界,他就“悲欣交集”、“身毛为竖”,身上的汗毛都会竖起来,然后莫名其妙地起大信心,那么你就要晓得了,“当知此人过去曾修此法”,这个人过去生肯定修持过这个法门,宿有善根,所以“今得重闻,即生欢喜”。这样的人,如果他能够好好“正念修行”的话,那么他今生绝对能够往生净土,“必得生也”,这是丝毫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讲的。

  那么,我们现在就要回过头来观察一下自己了,我们可以自己仔细看看,看看我们到底属于哪一类众生?如果我们是属于第二类众生的话,那恭喜你,我们可以自己恭喜一下自己,我们这里(指心)会觉得很安慰。我们听到净土法门能够信心欢喜,那说明我们还不算太差,我们比那种刚从地狱里爬上来的人要稍微好一些,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注意巩固这个难得的信心和欢喜心,要多念佛。

  有一个问题我们要大致讲一下,像现在佛教界有几种论调,我个人觉得很危险,这几种论调很容易误导那些信心不坚定,对净土法门半信半不信、一知半解的人。这几种说法,一种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太遥远了,我们应该提倡人间净土,要建立人间净土,这个才是最现实的。另一种则说,净土是当下的,当下即是,所以不用念佛,不用求生,你只要悟道,娑婆即是净土!哦,口气很大!此外还有另一种说法,他们说,你们念佛的,统统都求生西方了,那这个世界上那么多苦难的众生,谁来度他们呢,你们只顾自己求生,是不是太自私了?所以他们说,我们应当发愿生生世世到这个世界上来,我们要救度众生!这个话咋一听好像很有道理,很慈悲,对吧?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法,统统都是半桶水的说法,统统都是都是似是而非的,不客气地说——屁话!狗屁不通,大家千万不要上当。

  我来告诉你们为什么,像第一种说法,什么建立人间净土,人间净土怎么建立啊?在这个虚妄无常、颠倒分别的娑婆世界里,你怎么建立净土啊?净土是真如不二的清净自性的大圆满显现,它是超越一切时空想象的,所以在这个虚妄的时空架构内,你怎么建立净土啊?连这个都不懂,我看这些人建立秽土还差不多!那真是很狂妄的话,还人间净土!前辈大德提出“人间净土”这个理念其实是有其特殊用意的,那是在特殊时空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方便说法,如果你执著这个理念,以此为真,并且以这个理念来否定净土法门,否定求生,那你就是在谤佛谤法了!明白吗?这个因果很严重,所以真懂这个法门的人,你要真有智慧啊,那就绝对不会这样胡说乱说了。

  至于第二种说法,净土是当下的,当下即是,没错!这个话没错的,只要悟道,娑婆即是净土,那也没错!但那也要你真证到、真悟道了才行,否则你想当然的胡说八道,那就是不负责任的戏论了!比如说,你说当下即是,对吧?那我问你,什么叫做“当下即是”啊?真正地证到“当下即是”的那些大成就者,他们所体验到的那种生命状态、时空状态是什么样的啊?如果你答不出来,那最好就不要人云亦云地瞎起哄。历史上,那些真正悟道、真正千辛万苦证到“当下即是”的大成就者,那些祖师大德,我们看记载就知道了,他们悟道以后,只会更加地赞叹净土,赞叹念佛,没有一个例外的,因为他们已经非常清楚地实证到,净土这个境界是那么的难得、那么的了不起,所以他们只会更加积极地鼓励众生信愿念佛,正念求生,而非相反!

  除了那些在特殊情况下,针对特殊的上根利器,为了帮助他们破执,某些禅宗祖师可能会故意作一些特别的开示,比如“念佛一声,罚洗禅堂三日”,“佛之一字,我不喜闻”——像这些特殊的开示,这些不是狂妄,这些只是祖师大德对机而作的霹雳手段,特殊手段,我们不能死在祖师的句下,以为祖师是在否定净土、否定念佛,那误解就大了。如果你那样认为的话,那你实际上就是在活埋祖师,明白吗?你就是在活埋祖师!所以我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搞错了!

  那么,最后一种说法,这种说法严格来讲不是什么慈悲,而是糊涂,是自不量力!你想发愿生生世世度众生,很好,但是你有那个能力、你有那个水平吗?如果你没有那个能力功夫,那说这种话就是空话了,就是奢谈!而且,我们念佛之人,我们之所以发愿求生净土,其中一个最大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救度众生!只有求生净土以后,修行者才能常随佛学,才能速疾圆满无量方便行门,只有在净土证得不退转地以后,我们才有资格像佛菩萨那样的,以无上道力,生生世世乘愿再来,来到这个世界上,自在如意地救度每一个众生,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发愿了,而是行动!所以,对求生净土的修行者来说,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自私不自私的问题,这样想、这样讲的人说明他并不了解净土,他们所谓的慈悲其实也并不是真正的慈悲。

  这种没有自知之明的慈悲、假慈悲很麻烦,它并不是出于空性的解脱智,并不是出于对真相的洞察,它更多的只是“爱见大悲”——爱见大悲,还记得吗?我们在讲《维摩诘经》的时候讲过的,看来大家又还给我了。有这种爱见大悲的人,他看上去对人对物好像会显得很慈悲、很有爱心,但实际上那只是一种执著而已,一种很微细的放舍不下的心理。这种出于贪爱执著的眷恋、眷顾心理,会很隐秘的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障碍真正的解脱!关于这方面,我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现代的故事。

  在四川的德阳市有那么两个老居士、老两口,他们原来都是市政府的公务员,老太太姓王,老头子姓什么我忘了,他们大概是在八十年代末进入的佛门。老两口退休后,他们的这个信仰才开始从地下转向公开,他们每天坚持念佛、拜佛、早晚打坐,从不间断。就连上街买菜的时候,这个王老太太都在默默地念佛。老两口去公园散步,也不怎么说闲话,不像某些老两口,光斗嘴,两个人都在心里边各自念佛。为了不影响修行,他们尽量地减少人际交往,少攀缘,不走亲戚,甚至不串门,不说张家长李家短,要说就说佛法,劝人念佛。在物质生活方面,他们力求简单、省事、节俭、惜福,不和人攀比,而且坚持吃长素,儿女们给老两口祝寿,那个宴席上全是素菜,一家人吃得其乐融融的。那么在他们的影响下,两个女儿也开始学佛了,还有一个满脑子科学观念的儿子也开始看佛教书籍,深受影响。老两口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基本上不谈什么家庭琐事,也从来不回忆那些过去的人我是非、恩恩怨怨,这点很重要!他们更多的是在谈佛法,互相交流一下学佛的心得。

  有一天,这个王老太太突然就对老头子说:“昨天晚上我打坐念佛的时候,看见了阿弥陀佛,全身金光闪闪的,阿弥陀佛很和善地问我,你想不想往生到极乐世界啊?我说,当然想啦。阿弥陀佛说,那现在就去好不好?那我有点儿迟疑不决了,我心想,小女儿还没有成家,我怎么放心得下呢?但又不好意思说出口,正在犹豫间,阿弥陀佛笑了笑,忽然就不见了。哦,我那个时候心里好后悔呀!当时为什么不马上一口答应,马上就去呢?”这个王老太太的心理,大家要注意,这个就是我们绝大多数居士都有的共同心理,放不下这、放不下那的,看上去很有爱心,很负责任,但实际上只是挂碍执著而已,没有真正的当机立断的智慧,因小失大,这点大家要自己好好反省反省。

  王老太太的这个老伴、老头子听到这件事后,老人家就开始沉思了,他想了好一会儿,才说,佛菩萨叫我们看破一切、万缘放下,这句话说起来简单,要做到可真难!他说,人生在世,五欲六尘,各种感情纠缠啊,理不清、剪不断,要让这颗心不打妄想,老实念佛,没有严格的自我要求和长期训练,没有一丝不苟的作风,确实很难。这个老头子就对老太太说,你这回的经历,增加了我往生的信心,只要信愿坚定,认真念佛,和佛菩萨心灵相通,那么西方三圣一定会接我们去极乐世界。你这次没有去成,也给我敲了警钟,在思想深处放不下一切,儿女亲情斩不断,总是担心这个,挂念那个的,临终四大分解的时候,身心痛苦,神智不清,到时一句佛号提不起来,不能正念相继,那搞不好就会错失往生的良机了,哦,那才是后悔莫及呢!”这个老人家很有智慧。那么,从这件事情以后,老两口就更加精进了,他们通知儿女尽量少来看望,少打电话,打电话的时间定在每个月的一号中午十一点到一点,特殊情况例外,所以你们看看。

  就这样,三个月后,三个月后的一天上午,老太太从市场买菜回来,嗯?喊门没人开,她只好放下菜篮子,自己掏钥匙开门。进门一看,客厅、饭厅里都没有人,厨房、卫生间里也没有人。这个老头子的卧室,这个门虚掩着,老太太就推开一看,发现老头子正背对着门,面向西边的窗户直挺挺地站着,床头柜上的念佛机正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放着佛号。老太太就想,这个老头子是不是听佛号、念佛,听得太入神、念得太入神了,那么大声喊门都听不见!于是老太太就走过去,她就看见这个老头子双手合什站在窗前,眼睛微闭着,好像睡着了一样的。老太太就喊:“喂!老头子,择菜啰!”老头子不搭理,照样合掌站着,脸上一点反应都没有。老太太有点疑惑,就推推他的背,纹丝不动,再推推,还是不动。老太太就有点儿慌了,就伸出手掌贴近他的鼻孔,嗯?怎么没有一点出气的感觉呢?没有呼吸,摸他的手腕,咦,怎么摸不着脉搏?再掰开他的眼皮一看,眼珠定定的,一点光都没有,没有光了,没有神采。哦,老太太紧张得啊,心都快要跳出来了,老太太就想,“难道他……”点点点点,不敢想,一时间惶恐着急得啊,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等老太太回过神来,四下一看,她才发现,在这个床头柜的念佛机下面压着一张纸,老人家就双手颤抖啊,拿起那张纸一看,正是老头子熟悉的笔迹,上面写到:“师兄老伴:我先走一步了,在极乐世界等你。一周前我就见到阿弥陀佛,知道自己要往生了,心里非常高兴,但是不敢告诉你。你我夫妻近五十年,一同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值得庆幸的是,临近退休时终于接触了佛法,全身心地投入念佛法门,这一辈子没有白活。我往生后,不要慌乱,不要动我的身体,让念佛机继续开着,你也跟着念佛,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吃饭时就吃饭,等明天早晨再打电话通知儿女。遗体送到寺院火化,骨灰就撒到寺后的树林里,不要买什么骨灰盒,四大皆空。你要抓紧念佛,一心念佛,切记,切记!”这是老头子的遗书。老太太看完后,再看看落款的日子,原来昨天就已经写好了,老太太就嘀咕了:“怪不得昨晚他洗了个澡,这个老家伙硬是稳得住,把我瞒得一丝不露。”看了老头子的遗嘱,老太太的心里才踏实了,所以她就按照老伴的吩咐该干嘛干嘛,把后事给办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发生在四川,其中值得我们思考、反省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希望大家听完这个故事后,尤其是老居士,希望你们能把念佛的心态扭转过来,把错解丢掉,把挂碍去除,把情执放下,万事以求生为第一,万愿以净土为至愿,了解吗?这样你们往生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像那个老头子、像那个老菩萨那样的,站着往生,这样师父的故事才没有白讲了。

  觉得这个要求太高了是吗?有人心里想,呵呵,其实一点也不高,人家随随便便一个普通的老头子都能做到的事,你们怎么就做不到呢?还有你们这些年轻的居士,你们时间大把,怎么就做不到呢?对不对?当然能做到,你们要对佛力有信心,对自己有志气才行,对佛力要有信心,对自己要有志气!明白吗?不要忘了。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大虚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大虚法师讲楞严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