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1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1集


 下载DOC文档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二十三页:

  疏【又前是性德,今是修德。前是自性清净,今是离垢清净。乃至性净障尽等,互融不二,如教中说。】

  这一段是这一科当中的总结,交代得很清楚。『前』是指序文第一段「明性」,明性是讲『性德』,这一段是第二段「赞经」,赞经是讲『修德』。明性一段里面,文的确相当深,讲的是『自性清净』,句句话都是称性而谈。赞经这一段是讲「修德」,性德虽然是本具,如果没有修德,我们的性德不能现前,性德一定要靠修德才能现前,「性修不二」。要懂这个道理,决定不可以执理废事,或者执事废理。由此可知,念佛人不能不懂教义,不能不懂教理。「自性清净心」是教理,也就是教体,一定要明了,然后才能真正断惑证真。

  演【又前是下,是总结两节。性德、修德,出天台教。】

  这段文是总结前面两节经文,第一节是「明性」,第二节是「赞经」。第一节说的是教理,它贯通所有的经论,不但佛门经论都是从性德里面流露出来,乃至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可以说是尽法界无有一法不是从性德里面变现出来的。所以《华严》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第一节非常的重要。

  众生虽然本具性德,如果没有修德,性德始终被无明、烦恼缠缚,而不能够现前。像我们现在一样,我们哪一个人不具足性德?从性德上来说,《华严》、《圆觉》里面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没错,确实是本来佛!天台大师六即佛里面所说的「理即佛」,都是从性德上说的。虽然我们本性与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可是我们现前这个境界是苦不堪言。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迷失了性德。佛菩萨是悟此性德,可见得性德没有两样,只有迷悟不同。迷了就是六道凡夫,觉悟了就是诸佛菩萨。

  我们现在已经迷了,要怎样破迷开悟?这就要讲『修德』。在修德里面,莲池大师在此地特别讲「赞经」,换句话说,我们要想修行,经典与我们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凭藉什么修?依靠什么?经典就是唯一的依靠。经典真能靠得住吗?我们免不了要发生怀疑,第一节稍有一些体会,这个疑问就可以解决。经典是佛从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换句话说,我们依经典就是依性德。修德依性德起修,怎么能够说是不可以恢复性德?这就是文字的脉络,说完性德之后,立刻接著说修德,道理在此地。

  世尊垂寂的时候,教后来的弟子「四依法」,第一条是「依法不依人」。诸位要晓得,法是性德、是圆满的,如来证到究竟极果,从圆满果德当中流露出来的。为什么不能依人?人修得再好,性德未能全彰。等觉菩萨还有一分无明未破,他所证的性德没圆满,道理是在此地。「出天台教」,性、修这两个名词,最初是天台大师所建立。

  演【自性清净,离垢清净,出起信论。】

  『自性清净,离垢清净』,出自《起信论》,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的两句话,其实就是性德跟修德。从本性上说,「自性清净」,本来不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这才是真正的清净。「自性清净」,就是天台家讲的性德;「离垢清净」,这与天台家所讲的修德相同。「垢」是指烦恼,见思、尘沙、无明,它能够染污本性。这个染污不是真正的染污,如果本性会被别的东西染污,就不叫做真性;这个是相似,不是真染污。好比阴天,太阳没出来,太阳到哪里去了?被云遮盖住。诸位想想,云能够遮盖太阳吗?不能遮盖,太阳太大太大了。不能遮盖,好像是遮盖了。遮盖什么?遮盖我们自己的眼睛,我们看不到太阳。有了这个障碍,我们自性清净就不能现前。若要自性清净现前,一定要离烦恼;不离烦恼,自性清净永远不能现前。自性清净现前,就叫佛、就叫菩萨;不能现前,而被烦恼障碍住,就叫凡夫。这是千经万论、无量法门里面所说的原理原则,决定不能变更的。

  演【性净障尽,出圆觉经。】

  『性净障尽』,这句是出自《圆觉经》。以上三句,是从三种不同经论上为我们引证的。举出这三种不同的经论,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千经万论无不如是说,这就叫做佛法;如果违背这个原理原则,就不是佛法。与这个原理原则相应,叫做学佛;不与这个原理原则相应,叫做外道。所以我们自己必得要检点自己的心行,有没有与这个原理相应?我们天天修行,修的时候有没有德?修德,这个德是性德,修的是性德。性德是什么?「自性清净」,「性净障尽」。

  我们每天在这里修行,是不是烦恼一天一天减轻?烦恼一天一天少了,这个心在境界里面果然一天一天清净,这就叫修德,你这个修就有了得,得什么?就是性德。烦恼分分减,性德就分分透。如果我们每天用功修行,烦恼不见得减少,性德没透出来,虽然修,没有德,白修了!虽修,拿不出成绩。诸位如果明白这个原理,无论你是念佛、参禅、持咒、诵经、礼拜,方法、手段无量无边,都不离这个原则,不管用什么手段,总是要断烦恼,要证自性清净心。自性清净就是大菩提心,要证大菩提。

  演【互融一句,总顶上三种。互融不二者,谓全性起修,全修即性,性外无修,修外无性也。】

  『互融不二』,这才是真正入门。在执持名号修念佛法门的人来说,这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事一心,性与修没圆融,还是二,性德不是修德,修德不是性德;功夫成片以及事一心不乱都没有圆融,圆融是理一心不乱。他为什么不能圆融?《疏钞》里面,明性和赞经这两段的意思,他不能够明了通达。这么说来,我们念佛人不能不研究经。其他经我们可以不研究,《阿弥陀经》不能不研究,而且要深入、透彻的了解它,透彻了解无过於这部《疏钞演义》。

  我们今天一展开《疏钞》,得《演义》,这里面博大精深我们才能够体会得到。如果没有这部《演义》,《疏钞》还是太深了,这里面许许多多微妙的义理我们还是看不出来。得《演义》,才是真正畅莲池大师的本怀,也是畅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之本怀。这个注子确实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真正如开经偈所说「百千万劫难遭遇」。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到人身,也遇到了佛法,不但遇到,而且真正难得遇到了《疏钞演义》,那么在这一生当中,如果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太辜负自己了。得这部《疏钞》,不但往生,稍用一点力可以上品上生,为什么?你所有的疑障都破除了。疑障破除,这一生得理一心不乱上品上生是决定可能的,那就是真正契入「性修不二」,达到这个境界。

  『全性』是性德,『起修』是修德;『全修』是修德,『即性』是性德,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性外无修,修外无性』,这在前面我们讲性德、修德,把这个意思已经透出来了,那就是心现识变,心识都是性德的作用。如果依《大方广经》所讲的体相用,性德是体,唯心所现是相,唯识所变是作用。体相用是一,互融不二,说体一定包括相用,说相一定包括体用,一而三,三而一,才真正契入「性外无修,修外无性」。这个时候,就是大经常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个离,不是说把外面的相离掉。诸位要记住,外面的相是性德的实相,你怎么能离得开?离的是我们心里面的虚妄相,离这个。

  诸位如果读过《唯识论》,这个话就好讲,也容易懂。唯识里面给我们说明,心心所都有四分,八个心王各有四分,五十一个心所法也有四分,有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我们离一切相,离的是心心所的相分,不是离外面的境界相。可是诸位要知道,这心心所的相分是第七识以下的。因为八识的相分是亲相分,八识的相分是性德的相分,这个没法子离,唯识家称之为「本质相」,这就是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离是离虚妄相,七转识以及五十一个心所里面的相分,这是虚妄相,那不是真的。离这一切相,即一切法,那个即一切法,就是一切法的本质相见到了,诸法实相见到了,是这个意思。到这个时候,才能真正悟入性修不二、万法一如。

  演【又旧云:性净障尽,互融不二者。】

  『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就是自性清净;『障』就是二障,烦恼障、所知障,也就是见思、尘沙、无明,障也尽了。这个时候,不但理事圆融,又如《华严经》上说「事事圆融」,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互融不二。

  演【以全性起修时,破全性之无明,断全性之生死,终日本体,终日工夫,性净即障尽也。】

  这是究竟即佛的境界。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断,障没有断干净,性没有全净;要到「性净障尽」才是我们学佛目标圆满达到,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而不是正等正觉,这是理一心功夫达到极处。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就是理一心不乱。同样是证得理一心,功夫浅深差别很大,从圆教初住到等觉菩萨都叫做理一心。大师在此地给我们提示这个原则,换句话说,帮助我们在一生当中,成就理一心不乱,成就无上菩提,那就是障要尽,性圆满的清净。

  这一句佛号,最要紧的就是提起这个认知:要觉悟!这一觉,烦恼就没有了,无明也没有了。无明跟烦恼从哪里来的?不觉心动而有无明。从无明如果继续再迷,愈迷愈深才出三细相,出六粗相。我们在境界里愈迷愈深,这一句阿弥陀佛提醒我们觉悟,觉而不迷。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翻成中文是「皈依无量觉」。这一句佛号,不但与西方导师阿弥陀佛心心相印,那是取得他力必要的条件(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更重要的是自力,自力就是念念唤醒自性觉。觉了,性就净;觉了,障就断了。

  如何叫这句阿弥陀佛念在口里是声声自性觉?古人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什么?无明、烦恼。我们今天暂且不谈无明,那个相太细了,我们连见思都没断,怎能谈断无明?功夫是循序渐进的,先伏见思,得功夫成片;再断见思,得事一心不乱;最后再破无明,成就理一心不乱。这一生当中可以做到的,可是你要会念。不会念的人,虽然一天到晚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压不住烦恼。烦恼是迷,他这个佛号不觉,他这个佛号还是迷,迷不能破迷,悟才能破迷。他就是一天十万声佛号,不能破迷,这样念法不能往生。

  什么是迷?心里起心动念就迷了。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无论起的是善念或是恶念,一起念就是无明、就是迷;因为自性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没有念头。一有念头,马上要觉悟,立刻「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一起念头,自己晓得迷了,南无阿弥陀佛,我又觉了,一觉,妄念就没有了。所以初步用功夫,一起念,马上用「阿弥陀佛」代替它。因为你起了个念,是迷、是烦恼,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悟、是觉,把烦恼立刻伏住,这念的方法就得法。

  用这一句佛号取代一切妄念,所有分别、执著、妄想统统用这一句佛号把它换掉,这一句佛号就能伏住分别、执著、妄想。真正能伏半年,你的功夫就成片。伏三年,事一心不乱决定可以得到,你已经证得念佛三昧,这就是真正功夫。这个理论就是这一段文所讲的。修德是从性德建立的,更何况性修不二!这个方法就是「全性起修」,为什么?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性德的名称,就是性德的名号,我们念这一句名号,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那就是修德的全体。全性是南无阿弥陀佛,全修也是南无阿弥陀佛,诸位一定要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

  《心经》到最后把般若归结起来,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我最怕诸位一听到这个咒,马上就学密去了,那你一定误会了,路子走岔了。咒,梵语叫陀罗尼,意思是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我特别提醒大家,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是不是陀罗尼?这一句是不是总一切法、持一切义?一点都没错。比《般若心经》还要高明,《般若心经》是大神咒,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无上大神咒,是无上无等等咒,你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你是修无上密乘,不要再去搞别的密宗了。

  有这样的认知,我们在一生当中,功夫快的人,三年可以得念佛三昧,相当於禅定;五年、十年就可以证得理一心不乱,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就可以分破无明。如果你会用的话,《弥陀经疏钞演义》这些理论、方法、境界你都会了,完全能够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把这一部《弥陀经疏钞演义》变成自己的生活,那就是全性起修,全破无明。你在一生当中,那是实报庄严土里面的上品上生。一生圆满菩提,这在理论上讲不是不可能的。事上讲行不行?行!事上讲也讲得通。问题就是你对於教义是不是真的了解?是不是彻底了解?是不是都能把你所了解的变成自己的生活?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不是!这才叫「全性起修」,这才叫『终日本体,终日工夫』。这句阿弥陀佛,开始是伏烦恼、断烦恼,终极的目的是清净心现前。观照、功夫一定要会交互运用,这个进展就快速。底下这一句谈到交互。

  演【以全修即性时,虽破无明,破无所破。虽断生死,断无所断。终日工夫,终日本体,障尽即性净也。】

  这两句一合起来,就是功夫交互的运用。我们得要把这个话说清楚,如何交互法?不要被这些文字搞迷惑了。第一层的意思,佛号的功夫是在起心动念的时候马上把它伏住,立刻把它换掉。第二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就是清净心,以清净的眼见外面清净色。我们是以眼识,见的是色尘,为什么?眼识不清净。眼识何以不清净?眼识里头有四分,有眼识的见分、眼识的相分,所以它不清净。离一切相,我们以清净眼见清净色,以清净耳闻清净声,这是教给你如何用清净心见外面清净的境界,这就是第二层的意思。

  如果我这个说法,你还是搞不清楚,那么你最简单记住一个原则:待人接物用真诚,决不欺骗,决不虚假。别人欺骗我们,我们待人还是要真诚,为什么?他在迷,他不晓得修德,我们是已经觉悟,我们要全性起修,全修即性。全性是什么?真诚的心就是全性。对待一切人、一切境界,真心是清净心、平等心。如果你在境界里有分别,这个心不清净;如果你在境界里面不平等,这个心不清净。清净心的相一定是平等的、一定是无分别的。你能够懂得这个原理,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一年到头在境界里就练这个就行了。用这个方法帮助你念这一句佛号,佛号是提起你的觉心,用一句佛号又帮助你如是用心,用真心。真正能这样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就,正是古德所谓「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落空,这个原理是性净就障尽。我再举个比喻,比得最粗的,「性净」就是真性、真诚,「障」就是业障、罪业。我们不是天天讲要消业障吗?用真诚的心,业障就消除;业障消除,真心就显,就这么回事情。

  你想真正消业障,要用真心待人接物。别人用假心对我,我还用真心待人。别人要增加罪业,我这个罪业也不能减少,好像我的罪业减少了,对不起那些天天增加罪业的人,这不叫颠倒,什么叫颠倒!所以觉悟的人就像佛菩萨一样,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度化众生,世间人以什么样的眼光对佛菩萨?佛菩萨难道也跟世间人一样吗?那不但不能度众生,一定都被众生度去了。所以一定要觉悟,决定不能跟一般人一样的见解,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那么再问,这些人他以恶心待我、以恶意待我、以一切恶行加诸於我,我怎么办?给诸位说,正因为一切众生有恶心、恶意、恶行加诸於你,你以真诚心对待他,你无始劫以来的业障统统消除了。如果没有这些恶人、恶事,你的业障怎能消除?你的真心从哪里显示得出来?修行无过於历事炼心,在境界、事相里面炼你的清净心,炼什么?炼我以真心待人,就炼这个,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念佛。

  真心待人处世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南无阿弥陀佛是无量觉,样样都要觉、事事都要觉、时时要觉、处处要觉,觉而不迷,这就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是一句口号,要把这个口号变作事实、变作我们的心理、变作我们的行为,这个佛号才是性修不二、才是理事圆融,名是事,境界是理,这叫真念佛人。诸位想想,我们过去这个佛号是不是这样念的?如果与这些理事不相应,难怪念了这么多年,连个消息都没有。能够如理如法去念,哪有不得消息?得到消息之后,自己信心具足,往生西方决定有把握,毫无怀疑,这个时候前途呈现一片光明,一天到晚法喜充满。这种果报从哪里来的?性修不二得来的。

  序文第二大段「赞经」,这一段是总赞,下面一段是别赞。序文第一段「明性」是讲教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那些经,所依据的原理,他是依什么说的,凭什么而说的,就是第一段的五句文,教理。总赞是讲教义。会听经的人听教理,因为教理听懂了,一切经就贯通,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这是最上等的人。没有这个功夫怎么办?不得已而求其次,这就是教义。教义虽然不及教理,但是能够通一类的经,能够通一大部分,也了不起,通於一宗或者通於好几宗。

  经文从开头一直讲到这一段,都是说原理原则,教理、教义。这两段经文,很像《华严经》所讲的,「一佛法轮海,一切佛法轮海」,那就是前面讲的明性;「一佛修多罗,一切佛修多罗」,那就是总赞里头所说的。所以一切经确实是互相贯通的,一部经的意思明白了,你再去看看一切经,都不出这个原理原则,统统都能够会通。我们再看下面别赞,别赞就是著重於这部经。

  【二、别赞】

  下面有四小科,四小段:

  【初先出说经所以,二统论净土功德,三特示持名为要,四广显持名所被(ㄆ一)。】

  序【故我世尊,乍说三乘,终归一实,等颁珍赐,更锡殊恩。】

  这几句说明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讲经说法。

  演【故我世尊乍说三乘者,故字,承上妙用来。】

  『故』这个字是承前启后。

  演【我者,亲之之辞。】

  这个字随顺世间法而说的,佛法无我,决定没有我见、我执,这是不得已随顺世间言辞来说。对众生来讲,因为众生是有情,有情众生,这个说法特别有一种亲切之感。『我世尊』,我们的世尊,我们的佛,亲切之辞。

  演【乍说三乘,指华严之后,法华之前,四十年所说之法。】

  「乍说」是暂时说,是权说,不是真实说。「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华严之后,法华之前,佛讲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般若二十二年,四十年所说之法,这就是三乘法。《华严》是一乘法,《法华》也是一乘法,「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这才是世尊出世度生的本怀、本意。为什么说三乘?众生迷得太深,说一乘法我们不能接受,世尊这才用一些善巧方便法来诱导,逐渐把我们的程度、境界向上提升,要提升到一乘的境界才算是达到他度生本怀、教化众生的目标。譬如,老师想叫学生成就圆满的智慧,得到最高的博士学位,没法子叫这小孩一下就念博士班,不得已才设小学、中学、大学,这三乘都是方便法,帮助他提升境界,最后拿到博士学位才算是教学的目标达到。佛对众生就像这样的方式。

  演【终归一实者。】

  『实』就是真实,可见得三乘都是权、方便门,是权巧方便的,不是真实。所以古大德判经,判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论,判作圆教一乘只有两部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别教一乘是《梵网经》,所以一乘经总共只有三部。诸位不要因此而认为《弥陀经》不是一乘经,须知《弥陀经》是一乘经典的尖端,古人虽没说,可是一乘经上有。《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是会到《阿弥陀经》。换句话说,《阿弥陀经》是一乘经的最高峰,你自己要认识!古人说话非常含蓄,不像我们现在说得这么粗显。《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率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足见《阿弥陀经》是最上一乘法,是一乘经的最高峰。

  演【指法华经,此经荡化城之执教。】

  此地讲终归一实,这是指佛末后所讲的《法华经》。『执教』就是所知障,佛讲经讲什么理他就执著这个理,讲什么法门他就执著这个法门。

  演【解草庵之滞情,开方便之权门,示真实之妙理故。】

  《法华经》称之为「开权显实」,到这个时候才说真实话,过去四十年所讲的都是方便法。为什么从前不讲真实?以前程度不够,没有定力、没有智慧,纵然佛说了,他不能相信,说了等於没说。到这个时候有四十年的修养,相当的定功,相当的智慧,佛说这个我们可以相信,可以能够接受,这才开权显实,讲真的。

  演【等颁珍赐者,如诸子出宅,等赐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校等。】

  这是《法华经》里面的比喻。『等』是平等,『珍』是珍宝。『庄』是庄严,『校』是校饰、装饰。这是说明佛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对待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差别。我们今天修学佛法,在佛法里所得到的,无论解与行或者证,有种种差别不一样,这是我们自己接受有差别,不是佛的教学给我们的有差别。我们这个心愈真诚愈清净,所获得的功德愈殊胜。你还是用分别心,还有执著,还有人我是非,你所获得的当然有限。

  演【更锡殊恩者,殊恩言异常之恩,因上有如是至妙之用,故於一代时教中复出此经也。】

  「殊」是特殊,「恩」是恩德。『更锡殊恩』就是指的本经。这是明显的说出,《阿弥陀经》在《华严》、《法华》之上。《华严》、《法华》是「等颁珍赐」,《阿弥陀经》是「更锡殊恩」到了无以复加,赞经把这个经捧到尖端,再没有超越的。诸位要记住,这决不是莲池大师与古德法师「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你要是用这种态度看大师这个疏注,那就错了,无上的珍宝你当面错过!

  这个注解流通得很广,看的人很多,几个人看到能真正受到感动,一心一意去念佛?为什么不能感动?当面错过!如果真正觉悟到,看出佛祖这种苦口婆心,没有不受感动的,而将世缘放下,一切经论、一切法门统统放下,专修这个法门。为什么?这个法门是无上法门,第一法门,在《华严》、《法华》之上,能帮助你一生证得无上菩提;只有这个法门,除这个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达不到。这算你真正认识,看清楚了。这部经花四年时间把它讲一遍,值得!用四年功夫听这部经,不长!今天时间到了。

资料恭摘: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21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本源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敏法师讲阿弥陀经    

纯祥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法然上人讲阿弥陀经    

法悟法师讲阿弥陀经    

佛慈法师讲阿弥陀经    

HT法师讲阿弥陀经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经    

会性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净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静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律法师讲阿弥陀经    

戒法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界法师讲阿弥陀经    

窥基大师讲阿弥陀经    

莲池大师讲阿弥陀经    

隆莲法师讲阿弥陀经    

梦参老和尚讲阿弥陀经    

蕅益大师讲阿弥陀经    

善导大师讲阿弥陀经    

悟显法师讲阿弥陀经    

信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星云法师讲阿弥陀经    

宣化上人讲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随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者大师讲阿弥陀经    

宗舜法师讲阿弥陀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