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悟道法师:《五戒相经笺要》第三讲 |
|
《五戒相经笺要》 (第三讲 悟道法师) 片头字幕:[言持戒,且先守佛两句略戒,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两句包罗一切戒法,了无有遗。此系如来戒经中语,文昌帝君引而用之《阴骘文》。此两句,泛泛然视之,似无奇特,若在举心动念处检点,能全守无犯,其人已深入圣贤之域矣。凡起心动念,不许萌一念之不善,则诸戒均可圆持。律,不独指粗迹而已,若不主敬存诚,即为犯律。而因果又为律中钢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瞒因昧果,皆为违律。念佛之人,举心动念,常与佛合,则律、教、禅、净一道齐行矣。] 第三集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请放掌。 我们今天继续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弘一大师演讲录律学大意》这篇文章,上一集我们大家学习到持五戒,讲到受持五戒这一段。大师给我们讲,五戒并不一定一次完全受,可以斟酌我们现前可以做到的,看受哪几条,比如我们在五戒中可以做到一条或者二条,或者更多,三条,四条,都可以随自己的情况来受,不一定一次全部五条戒一次统统受。 上一集我们读到文章里面,大师给我们建议的,大师讲杀生跟妄语这两条戒有大小不同,大就是重大,小就是比较轻微的。比如杀生,你是比较不会去杀人,我们学了佛,在家出家四众弟子,也有很多人都吃了长素,一般人的杀生,吃众生肉我们也不会去犯,但是在生活当中有意无意伤害到这些微小动物,如蚂蚁昆虫这类的,可能就很难避免。妄语也有大妄语和小妄语,经上讲,大妄语就是自己如没有证果,刻意骗人说自己证果,或现在有很多人讲自己是什么佛,什么菩萨,为了贪求名闻利养,造了妄语,这是属于大妄语。举出一个例子,当然这个大妄语相关的还有很多,我们一般听经明理的佛弟子一般不会犯重大的妄语。但是口业含盖的很广,而且口业是最容易造的,生活当中,一些小妄语很难避免,这些小过失有意无意犯了口业,也很难避免。因此大师给我们讲,杀生、妄语大小不同,但是要持到很清净,也相当不容易。所以大师给我们建议可以先受不邪YIN不饮酒,他说这两条对我们现前来讲比较容易。大师是民国初年的人,那个时候社会风气要是跟现在比较,又是180度的差别,在现在这么开放的世界,实在讲这两条戒,也跟着有相当的困难。不像当时,社会还相当保守,现在是完全开放的社会,我们一定要知道他讲这话的时代,知道这个历史、地理,当时的社会情况,如果延伸出去,包括其他国家地区,各地方的风俗民情都有不同。当时在我们中国地区还算是相当保守,特别在乡下。因此大师当时提出,不邪YIN不饮酒这两条比较容易守,先受这两条。但我们到了今天读到大师这篇文章,再看看现在的社会,和当时完全不一样,我们要再重新去思考。 最后大师给我们讲,他说盗戒是最难持,特别强调偷盗戒这条戒是最难。如果对不偷盗这条戒的戒相,没有十分的明了,他劝我们不要[率而去受],也就是不要轻易去受,[可以稍缓],可以慢一点。等到你把不偷盗的戒相完全通达明了,知道怎么受持再去受。上一次我们学习到这个地方。 从这里我们理解到,成为一代的祖师大德,讲话做事都很务实,不夸张。他要求很实在、很实际的,能做得到我们就去受,做不到就不要受,这个态度是正确的。这也如同我们净空老教授以前常常在讲席当中提到,章嘉大师给他讲有关持戒这桩事情,大师跟他讲,学一条就去持一条,学二条持两条,和弘一大师讲的完全一样。因此对于戒,我们要发心去学习,才知道五条戒我们能做到几条,能做到的先受,还做不到的暂时不要受,等到我们真能做到了再受。这是大师给我们的开示。从这个地方来讲,五戒不一定完全受,可以分开受。可以选择的,你现在做到哪一条,先受哪一条。 如果很多人在一起受戒,这就有困难,所以下面大师再给我们补充说明,这时给我们讲。 [现今受五戒无法个别受,都集体受,俟受戒后,自己再斟酌取舍未为不可。于自己所不能奉持数条,可以在引礼师前或俗人前舍去,这样办法十分妥当。倘有人怀疑,于此大众混杂扰乱之时,心中不能专一注想,或恐犹未得戒者,不妨请其它善知识再重复授一次]。 这段话是讲到[现今],这是弘一大师那个时候,在道场,戒场受戒,也没办法个别来受。因为个别受才有办法适合每一个人,有的人五条戒都受,可以在一起集体来受,有的人只能受四条,有的能受三条,有的人受二条,有的受一条,有选择性的。可能同样能受一条戒,但是受戒的戒法也不一样,比如说能受一条的,有的人先受不邪YIN这条戒,有的人先受不杀生这条戒,同样是一条戒,但是戒的性质不一样,那就不能一起受,就要分开,一个一个受。在佛陀时代不但受戒,三皈依都是个别受,三皈依没有很多人一起受,是一个一个受。只有在一个情况下可以集体受,就是有灾难的时候,我们一般讲[非常时期],没有时间没有办法,只好大家一起受,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三皈依可以一起受,如果在平常是要个别受。但是现前我们这个时代也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人少,交通也不便,所以求三皈依的人一次也不会不多。不像我们现在交通方便,整个地球都变地球村,飞机坐个一天半天,地球绕了半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因此来参加这些话动的人就多,因为交通比过去方便太多。所以每一次道场办皈依,人数都非常多,在过去我们的经验,每一次大法会圆满,少说也有几十个人皈依,多则一两百,有的道场办的活动大,人就更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时间一个一个去受。 像净老教授,九五年在新加坡《无量寿经》讲圆满,已经是晚上十点,当时在场的听众有两百多人发心皈依,经讲完再回向已经十点多。过去取皈依的法名,都是一个一个取,每一个人法号不一样。当时不要说个别皈依,就是个别起法号恐怕都要到天亮去了。因此净老教授就临时想到《无量寿经》后面,佛给大家讲的这段开示,也等于是授记,现在念阿弥陀佛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将来到十方世界做佛,统统都叫妙音如来,佛号都叫妙音如来。所以忽然想到经上讲这句话,又想到过去北京黄念祖老居士,也曾经说过,他说皈依的法名可以用同一个,于是就采用妙音。所以当时《无量寿经》讲圆满,给大家皈依,也等于代替佛给大家授记。大家有缘听到净宗第一经,发愿念佛求生净土,将来成佛都叫妙音如来,所以现在净宗道场,我们净老教授给大家皈使用方法,皈依证印的法号都一样,都叫妙音,这也是应付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情况,三皈,五戒都是个别的。如果在一个大活动,大法会,集体来求受三皈五式,当然没有时间一个一个受,现在是时间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受五戒,那就大家一起受,反正你做得到做不到就一次全受。过去我在家的时候大概三十年前,我大哥拉我去受五戒,我说现在还不行,他硬把我拉去,也是一次全部受完整的五戒,这是讲集体的,都是集体受。 有的人集体受了五戒,有的戒还做不到,怎么办。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一个方法,[俟受戒后,自己再斟酌取舍],就是你五戒都受完之后,自己再斟酌,哪条你做得到,你就先受这条;还做不到,这条戒先舍掉,舍戒[未尝不可],大师给我们讲,这样也未尝不可,也是可以的。[于自己所不能奉持数条,可以在引礼师前或俗人前舍去],舍戒,你对于自己不能奉持的几条戒,比如不偷盗很细,我们没有把握,你可以在引领师前面讲:[我受了五戒,这条戒我目前还没有把握能做到,这条戒先舍,以后能做到再来受]。你受戒出了戒场,要再去找引领师,恐怕不好找,引礼师是在戒场给你引礼的,比如做司仪的,或者敲引磬的,这都是引礼,不过也不一定在戒场的引礼师,其它道场有出家众也可以,就在一个出家人面前,你对他讲,只要他听得懂你的意思就可以。你跟他讲完之后,这条戒就舍了。找不到出家人怎么办?俗人前也可以,俗人就是一般人,一般人的标准,就是他听的明白你讲话意思,这样就可以。不能去找一个神智不清楚的、植物人,老人痴呆症,神经不正常,你不能找那样的人,要找一个正常的,你跟他讲话,你讲的意思他能听明白,跟他讲,你这个戒舍了。[这样办法十分妥当],大师给我们讲,这个办法很妥当,也很方便。 [倘有人怀疑,于此大众混杂扰乱之时,心中不能专一注想,或恐犹未得戒者],是讲集体受戒会有这种情况,特别在一个大法会圆满,人越多就越乱,如果秩序处理不好,可能就会扰乱我们心的专注。我们专心去注想受戒这桩事情会受到干扰,就是人多,没有秩序,乱哄哄的,戒师在讲三皈五戒,他也没有专心在听,或者听了也听不明白,听不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可能是受个仪式,他并没有得戒。因为大众混杂,心中不能专一注想,恐怕没有得到戒。这是讲如果有人怀疑,在当时集体受的情况可能没有得戒,;因为在大众混杂扰乱的时候,[心中不能专一注想],恐怕没有得到戒,在这种情况有这样的疑惑,不妨再请其它的善知识,再重复的受一次,你可以再到其他的道场,或者另外有受五戒的,你可以请他再重复授一次。这也是补充的做法。我们再看下面这段。 [万不可轻视三皈五戒,老实说,菩萨戒不容易得的,沙弥戒及比丘戒是不能得的,不论在家出家,所希望者唯有三皈五戒。我们能得三皈五戒就很好了,因受持五戒,来生定可为人,既能持五戒,再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临终时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段话我们要特别注意,[万不可轻视三皈五戒],[万]是千万,千万不可以轻视三皈五戒。大师番段话是当时在泉州一个寺院道场,举办出家三坛大戒,所以对象都是对出家人讲的。现在包括我们在家人,出家人,都不可以轻视三皈五戒,一般我们好像觉得三皈五戒好像没有什么,大师在此地老实跟我们说明,[菩萨戒不容易得],你要得到菩萨戒戒体是不容易得到。[沙弥戒和比丘戒是不能得的]。菩萨戒不容易,[不容易]是比较困难,但还是有希望得菩萨戒。讲到沙弥戒比丘戒,大师给我们讲{不能得的],就是你得不到的,这桩事情后面大师还会讲到,我们留在下面再讲。这是告诉我们,无论出家在家二众,我们现在所希望能够去落实的,唯有三皈五戒,这句话讲佛门四众弟子在家二众出家二众,我们现在所希望去落实的,唯有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我们看《修华严奥旨望尽还源观》这篇开示里面,也有讲到三皈五戒,提到三皈五戒,我们看《中峰国师传》,他在家还没有出家时,就受五戒,因此不但在家学佛的弟子,包括我们出家的佛弟子,对三皈五戒,都要很重视。所以往往我们一出家,不知道从三皈五戒学习,最少也要先学个沙弥戒,进一步再比丘戒,最后再来学菩萨戒,我们现在出家人的观念大部分者是这样,这个看法也非常普遍,原因我们现前这代,出家在家四众弟子,对于戒律学方面这些常识理解不够,没有深入、进一步去理解。 我们看近代中国佛门大家公认的律宗大德弘一大师,他一生对戒学下很深功夫,因此他给我们讲的话都有根据,都是很实在,很务实的,我们应当要深信不疑,所以我们不管在家出家,能够得三皈五戒就很好了。[因为受持五戒来生定可为人],你五戒持好,来生得人身就没问题。[既能持五戒],你能够受持五戒,[再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临命终的时候,一定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几句话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持戒念佛]。持三皈五戒,念阿弥陀佛,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往生是最稳当的。如果不持戒,念佛比较没有把握,不能说一定不能往生,但是比较没有把握,如果能持戒念佛,这是决定有把握,因此古来祖师大德、佛在经上不断给我们劝导,就是以戒为师,老实念佛。我们两方面都不能疏忽,这生才有决定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希望。希望我们同学,大家在这上面共同来勉励,我们接着看下一段。 [就我自己而论,对于菩萨戒,是有名无实,沙弥,比丘戒决定未得。即以五戒而言,亦不敢说完全,只可谓为[出家多分优婆塞]而已,这是实话。所以我盼望诸位要注意三皈五戒]。 这是弘一大师就自己情况来讲,因为大师也是跟一般人一样,出了家去受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受了戒,大师讲,[对菩萨戒是有名无实],有受菩萨戒的名义,但是没有实质的;沙弥戒和比丘戒是决定没有得到。[即以五戒而言],就是以五戒来讲,大师也[不敢说完全。只可谓出家多分优婆塞而已],他不敢说[出家优婆塞];在明朝末年清朝初年,藕益大师两位得意弟子诚时法师,性旦法师自称[出家优婆塞],因为藕益大师一生,到最后他的戒只能做到[菩萨戒沙弥],他得到菩萨戒,在声闻戒来讲做到沙弥戒,从比丘戒退到沙弥戒,所以他叫[菩萨戒沙弥],他的学生看到老师这样的称呼,想想自己修行没有办法超过老师,所以这两位弟子自称[出家优婆塞]。出了家,实际上在戒律方面只能做到五戒的出家人。到弘一大师他又更谦虚,出家优婆塞他都不敢称,他只说[出家多分优婆塞]。多分优婆塞,五戒当中受三条、四条就叫多分,五戒你受一条、两条叫少分,五条戒全部都受叫满分。多分,我们根椐前面大师演讲的话来看,他说偷盗这条戒他没有把握,也就是说不杀生、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他确实可以做到,但是不偷盗,他自己说没把握,所以他在这里讲他自己只可以说是出家多分优婆塞,他能够持四条戒,[这是实话],给我们讲,这是实实在在的话,[所以我盼望诸位要注意三皈五戒]。 我们读到这段文对三皈五戒要重新去认识,我们过去在道场,也常常给人家受三皈五戒,我们没有进一步深入去理解,怎么落实三皈五戒,大概在佛前举行个仪式也就完事了,后续的在生活当中怎么去持五戒是完全不知道。我们净老教授给人家传授的也是三皈五戒,所以皈依证前面是三皈依,后面就是五戒。这都是根据弘一大师的,弘一大师根据佛陀给当年在世给人家受皈依传五戒的仪式,仪式很简单。但是受了皈戒,后面怎么去受持,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受了,后面不能去持,那也落空。 下面这段给我们讲受戒时候,在什么时候得到戒体。 [当受五戒,应知于前说三皈正得戒体,最宜注意。后说五戒戒相为附属之文,不是在此时得戒。又须请师先为说明五戒之广狭,例如不饮酒一戒,不惟不饮此地酒店之酒,凡虚空法界之酒皆不饮。余戒准此,所以受戒功德普遍法界,实非人所能思议]。 这段给我们讲,当我们受五戒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得戒体。我们应该要知道,在受五戒前面,给你说三皈依这个时候[正得戒体],得戒体是在给你授三皈依时候得到的,所以在受三皈依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最需要注意。[注意]就是你的心要专注,不能想其他的事情,专注听三皈依。我们在道场也常常给我家授三皈五戒,三皈依受完,然后礼佛三拜,再受五戒,那个时候讲五戒戒相,那是附属之物,不是那个时候得戒的,而是在受三皈时候得戒的。[又须请师先为说明五戒之广狭],这一点最重要,必须请法师为大家说明五戒的[广狭],广是广泛,狭是比较狭小的,这些戒相要明了。[戒相]就是这条戒的事相,在生活当中你要怎么去持戒,要先说明,这就非常重要。过去很多人受了戒,戒场回来,不晓得怎么持,产生很多困扰,很多疑惑。问题就是没有请法师先给他说明五戒戒相,意义的广狭,先明了再去受。因此受了戒也不晓得怎么持戒,到底自己是持戒还是犯戒也搞不懂,也不清楚,这样受了戒也得不到戒律的真实功德利益。因此这次为什么在佛陀教育网路学院特别开这个课程,主要也是这个原因。因为我们净老教授为人授三皈五戒,净老教授讲的《三皈传授》已流通很久很广,但是五戒这部分比较缺乏,所以我们这次跟诸位同学,大家一起来学习藕益大师的《五戒相经笺要》,主要目的也是在此地。《五戒相经》我们来学习一遍,也可以提供给已经受过五戒,还有将来要受五戒这些同修,大家可以参考。 下面大师举出一个例子说明五戒广狭,就是它广泛的意义跟狭小的意义,讲得也是非常浅显,但是义理是深广无际,[例如不饮酒一戒],他举出不饮酒这条戒,[不唯不饮此地酒店之酒]当时大师这个开示是在福建泉州讲的,不但不能喝泉州的酒,泉州以外地区酒店卖的酒也不能喝,说明你持酒这条戒,他与世间法律有一些不同,它没有受时间或地区性限制,换一句话说是超越时空,我们世间有一些法律有时间性的,也有地区性的。比如说,过去我常常听人家讲,在一个国家地区,比如说在香港这个地区,政府有明令规定不准赌博,赌博是犯法的,被抓到要受处罚。有一些人喜欢赌,他们就租一条船,从香港出发,轮船开到公海,什么人都管不到(公海不属于哪一个国家)大家就在船上大赌一番,然后船再开回来,他也就没犯法。这就说明它有一个地区范围,在这个地区不可以做,超过这个地区的范围他做了,法律就管不着,他就不算犯法。这象我们每个国家法律一样,在这个地区犯了罪,跑到其它国家地区,在那个国家地区,只要你不出事情,他不一定会抓你。但是佛法方面的解释就不一样,所以特别说明,它没有地区性限制,不但这个地方做的酒不能喝,其它地方的酒也不能喝;不但其它地方,整个地球的酒都不能喝;不但整个地球的酒不能喝,尽虚空遍法界所有星球的酒,都不能喝,所以[凡虚空法界之酒皆不饮],这就是无量无边,[余戒准此],其余的戒以此类推,跟这个一样。 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五戒超越时间空间,它不会因为时间空间的不同有所改变,它超越时空。时间过去三千年、三万年,三百万年,无量劫以前,现在,未来,无量劫以后都一样,在时间,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时代,在空间,不管你在哪个世界都一样。超越时空。因此下面这段话给我们讲,[所以受戒功德普遍法界,实非人所能思议],因为它超越时空,所以受戒的功德是普遍整个法界,实在不是我们人的想像,我们人的常识能够去思议,在大乘经上常讲[不可思议],因此我们受戒有这么殊胜的功德,我们要认真努力来学习。 下面是要给我们讲八戒,[八戒--具云八关斋戒]。讲到八戒这两个字,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是八关斋戒,一般没有学佛,社会上的人士,我们中国人大概就会想到西游记那个猪八戒。八戒是八条戒,八戒的基础也是从三皈五戒所提升的。我们要知道所有一切的戒律,从三皈,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都是从三皈五戒这个基础所提升、所发展的,没有三皈五戒的基础,实在讲后面的戒也学不好,因此大师在前面才特别给我们强调[不可轻视三皈五戒],我们在《妄尽还源观》这个文章里面,也看到了三皈五戒,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你看到讲到《华严经》的境界,讲到一生成佛,还这么重视三皈五戒,换句话说我们这生要成佛,如果你不从三皈五戒做起,你就成不了佛。在经文里,佛给我们讲到,我们特别留意这桩事情。八关斋戒是五戒的提升,[八戒具云八关斋戒],[关者禁闭非逸,关闭一切非善事]。这是给我们解释[关]这个字的意思,[关]是禁止,[闭],好像我们关门,门关起来了,关闭一些不好的,所以[关闭一切非善事],非善事就是不是好事,不是好事就是非善事。[斋是清的意思,绝诸一切杂想事],这是斋的意思,[斋是清的意思],也就是清净的意思,断绝我们心里有杂事,心里乱想这些事情,就符合斋的精神。[八关斋戒本有九条],八关斋戒本来有九条,戒的名相有九条,八条戒一条斋,[因其中第七条包含两条故,合计为八条,前五与五戒同]。你看八关斋戒前面五条与五戒要同,我们沙弥十戒前五条也是与五戒相同,[唯五戒不邪YIN,斋期则为不YIN],在家五戒则讲到不邪YIN,但是受斋这个期间就改为不YIN,[后三条是另加的],后面三条是另外再加进去的,所以称为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后面大师还有再给我们做了一些说明,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先跟大家学习到此地,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