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严上人:恭敬奉养勤精进 |
|
我们人就是因为后天的生活,生态不同,所以使人心散乱了。不过,也是有心想要如何来供养。入佛塔、寺院,看到佛像,他虽然心散乱,却也是要表态他的供养,所以『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这么简单,只要生起了恭敬心,轻轻举个手,双手合掌,点个头,这样也是供养。 有的人觉得:『我不是佛教徒,我去见你们的师父,若要我和你们一样顶礼,我不行喔!因为宗教信仰不同。』但是,一起来了,大家在顶礼,他站在那里也不由自己合掌、低头行礼。看到人家这么虔诚,他也有随喜的心。只要有这念心,这样的虔诚态度,也算是供养。 『以此供养像』,就是在佛像前,或者在僧伽的面前,这样的合掌、低头,这都算是供养。因为他内心有尊敬,所以『渐见无量佛』。 看看,『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举手的动作,或者举足动步,或者开口动舌,皆是由心动念。他的心若没有动念,你要他合掌是不可能。因为他的心动念了,大家在顶礼时,看到佛像,虽然他认为自己不是佛教徒,站在旁边,却也不由自己合掌了。 就像我年轻时自己在修行,经常到山上捡柴或拖竹子,会经过佳民村。山上有好几间教堂,有长老教会、有基督教、有天主教。从那里经过,我也会站在教堂前面,向教堂点个头,表示恭敬。既然是有宗教的教主,那就是他有德行,值得我们尊重。即使只是一个十字架,这既然是一个宗教信徒所尊重的,我们也要尊重,这都是从心起的恭敬。 ⊙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举手动作、举足动步、开口动舌无不皆是由心动念,乃至低头虔诚礼敬。相从心生,外表礼敬,举手低头动作,即是内心虔诚表敬供养;承此善因缘,即得渐见无量佛。 所以『相从心生』,我们的形态,这个相,那是相从我们的心生。有的人在顶礼,不是只有合掌,要五体投地礼拜。还有一种是真正的五体投地,整个身体都拜下去,这在藏传的佛教,在喜马拉雅山那个地方,有的人一辈子就是只绕那个山,就是这样五体投地在礼拜。这也是从心生的虔诚。或者像我们是跪拜,这样在礼佛,这也是从心生,这个相就表达出来。 所以说,『相由心生』,外表的礼拜,不论是我们的动作一切,都是内心虔诚所表达出来的供养,这都叫做供养,这就是善因缘。我们既然要学佛,我们要恭敬礼拜,这也是在培养善的因缘,这个因缘要不断培养,种好因、得好缘。你动一念初心,要敬重佛法,所以你就是要礼拜、念诵佛的经典。所以前面也说过,诵经要念出声,很美妙的韵律,将每一句偈文念出来,这是虔诚。这是我们的初发心,藉文字、藉声音来表态我们的恭敬。 所以,『内心诚意表敬供养』,我们的虔诚,表态我们的敬心来供养,这全都是成佛之因。因为你一心向佛,而我们要学佛,所以我们用虔诚的恭敬、礼拜、歌诵,这全都是善因,成佛之因。也是造成这分的缘,我们能有这样的环境,让我们礼拜,让我们赞诵经文,这全都是善因缘。若能够这样,就『渐见无量佛』了。 ⊙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敬心奉养,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理心、怜惜之情、爱护的意思,即心是佛。 所以,『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这是我们的敬心奉养,我们用心来供养。供养的是敬心,『奉』就是恭敬的意思,不是说:『给你。』就把它丢过去;不是。东西要给人家,我们要捧高高的,这是表示尊重的形态。 看看我们慈济人,那分『感恩、尊重、爱』,五个字在行动中都同时表达出来。那分的大爱无国界,不分种族,哪个地方有灾难,人间菩萨对众生还是恭敬。『你将来同样会成佛,现在受苦难,我就在这个时候,藉这个因缘来供养。』抱着这种心,所以给他东西时,要弯腰、鞠躬、捧高高,这表示布施是一种供养。 所以说,这个『敬心奉养』。对长辈,也是『奉养』。我们侍奉长辈,就是要用虔诚的心奉养,不是说:『帮你准备好了,你自己去吃。』同样是在养父母,但是这样的态度,这有在『奉养』吗?不敬!若是养其他的动物,『快来,快来,很好吃。』还摸一摸牠的头,甚至抱到身上。但是对父母,竟然说:『准备好了,你自己去吃。』这就只是养而已,没有恭敬。不敬,跟养动物有什么差别呢? 所以对父母,或者对师长,都要用恭敬心。对平辈也一样,布施出去都是用恭敬心,何况对我们周围的同修者,也要恭敬心。对我们的长辈者,更要奉养。这个『奉』字,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就是很恭敬的心去付出,这叫做『敬心奉养』。 我们对长辈、对师长,要敬心奉养。以前的人当学徒,必须帮师傅做事,三年四个月,帮忙打扫家里、烧茶水等等,杂事很多。以前的人要学师傅的功夫,就要去亲近、奉事,何况我们要求佛法,要成长我们的慧命呢?我们希望道理能够入心,所以就要用这种恭敬、亲近、奉事,这分态度。 若是对晚辈,我们也要有同理心;或是在救济、帮助他人,我们也要有同理心,要有尊重心。这种同理心、怜惜的情,这一分心就叫做『爱护』。 看看我们慈济人,看到老人就赶紧去搀扶,这是我们在帮助的人;不只是搀扶,还要帮他洗濯、清扫房子等等,这就是同理心。虽然我们是帮助他的,看到这样的环境,将心比心,所以会帮他清扫得很干净。用这个同理心,我们来怜悯、疼惜他,这就是爱护。你爱他、你保护他,这念爱护的心,即心即佛。 我们若能常常用这念心,对上奉事,对下有同理之心,有怜惜之心。同体大悲,就是同理心——他的感受、我的感受,合而为一体。我们要怎么样的生活,我们想要怎么样的感觉,对方就是同样要这样的生活、要这样的感觉,他与我们一样。 他的痛苦,我们也要有这分心,与他一样,『这种的环境苦不堪』,他无力去整理,我有力,我要将环境整理到我所要的干净程度,这样来给他。这都叫做同理心,这叫做怜惜之情。用这分爱来保护众生,那就是佛的心,佛心是大慈悲心。 各位菩萨,学佛本来就是为众生而付出,所以我们必定要有这分用爱、用敬之心,这对大地众生与佛平等的这个道理就会合了。这个心会合,佛、众生都平等,这就是道理。这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就是道理,我们本性的道理——佛与众生平等,我们如何去付出,这样就对了。 所以,『发心如初,成佛有余』,我们要顾好这念心,『好修行勤供养,乐福田勤精进』,这都是我们心中所表达出来的所有形象,所以大家时时要多用心。 来源: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证严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