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达吉堪布:为别人着想是最大的利己 |
|
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如果始终想着自己,别人不一定看得上你,但若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大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所以,一个人若想自己得利益,就要先为别人着想。 倘若没有做好人,想成佛是不可能的。 当然,每个人对“好人”的定义不相同:有人认为脾气好、性格好、做事勤快,就是人格贤善;有人认为长得漂亮,就具有人格魅力;有人认为心比较软,就是人格很好;有人认为个性坚强,肯定是好人…… 一、“言行恒时随顺友” 言行举止经常随顺他人,对上者恭敬,对中者和睦,对下者关爱,跟谁都合得来,不会动辄横眉怒目,处处与人作对,不论到哪个团体都搅得鸡犬不宁。 当然,随顺他人,也不是没有原则的。别人生贪心你也随顺,生嗔心你也随顺,不是这个意思。随顺并不等于一味地投其所好,而是对如理如法的行为,才应当去随顺。 人与人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任何团体都会有许多矛盾,但人格好的话,跟谁接触都十分融洽,而不是别人说上去、自己偏要下去,别人说做稀饭、自己偏要吃干饭,什么都要特立独行。就像藏地有个比喻说:“一百头牦牛上山的时候,嘎巴牛(牦牛中的败类)非要往下跑。”这种说法还是很形象的。人格不好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惹是生非,就算坐车去往某地,一路上也会跟好多人吵架。这样的的人离开之后,大家觉得很舒服,好像去除了眼翳一样,得吃顿饭庆祝庆祝。 不过,人格的好坏,在表面上也看不出来。有些人言行举止很不错,但接触一段时间后,大失所望;有些人刚开始似乎比较顽劣,结果越接触越觉得他好,很让人信任。所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确实说得在理。 二、“秉性正直” 不管说话还是做事,心都要正直,不包庇自方、嗔怪他方,而是以客观事实为准,不偏袒任何一个人。 有些人性格非常直,看不惯马上说出来,想什么就说什么,认为这就叫做“正直”。其实不然,这只是把心里想的,从嘴里吐出来而已。所谓的正直,是以良心作证,遇到事情时既不偏向自己,也不偏向他人,无论对方高低贵贱,是高官抑或乞丐,只要符合客观事实,就当仁不让地站在那一边. 这样的人如黄金般难得。众所周知,包公斩驸马就是正直的典型。包公为了伸张正义,宁愿触怒皇室,哪怕丢掉乌纱帽,也不违背正理公意。海瑞亦是这样,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了正义宁可罢官。而有些人并非如此,说起话来天花乱坠,但私底下完全不是这回事。现在狡猾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们一定要学会正直,若能做到这一点,别人冤枉误解也好、诽谤诋毁也罢,自己都问心无愧,始终会像纯金一样发出真实善良的光,不被任何黑暗所覆盖。 三、“心善良” 假如能做到随顺别人、为人正直,但心肠狠毒的话,人格也好不到哪儿去。现在有些人,话讲得头头是道,可背后却包藏害人之心,那做什么都徒劳无益。因为心是一切之根本,宗嘎巴大师也说:“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心善的话,一切都是光明的;心恶的话,只能赴往黑暗了。 这三点做人的道理非常重要! 上师还进一步说,倘若你想利益自己,利他是最好的诀窍。作为凡夫俗子,完全不考虑自己是不可能的,但考虑自己的过程中,若是损害其他很多人,自己的事业也不会成功。 有一次乘飞机,我旁边坐了个年轻人,看起来很有才华。他是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平时不信佛教,但我们聊起来还是有共同语言。他说:“应该做好人、多帮人。实际上,任何企业若想成功,一定要帮助周围的人,这样才有生存空间。就如我一味地顾着自己,别人也是很聪明的,谁都能感觉得到,最后我也不会有什么成果。”他讲得挺有道理。确实,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如果始终想着自己,别人不一定看得上你。但若尽心尽力帮助别人,大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所以,一个人若想自己得利益,就要先为别人着想。 上师也曾开玩笑说:“我通过多年的生活经验发现,如今很多人不会做人,每天自私自利只想自己,这不一定就能得偿所愿。比如,有的年轻人喜欢某个人,就把对方束缚得死死的,拼命地占为己有,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有的人喜欢对方,就全心全意地支持他、帮助他,对方毕竟也是人,最后会接受这种心意的。” 只可惜,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索达吉堪布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