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52集) |
|
学生:岁次乙未年中元祭祖专刊。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仁者: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刘余莉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师道」。 在《论语》的开篇就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学」字做为整部《论语》的领起,可谓意味深远,说明学是安身立命、经世致用的关键。古人所学乃圣贤之道,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不尊师则无法超凡入圣,修齐治平亦沦於空谈。故《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师、敬学对於明德、传道、治国、平天下皆至关重要。 一、尊师与明德 纵观当今之世界,无论贫富贵贱,大多身心不安。究其原因,实为不学圣贤教诲、迷失本性所致。 《礼记》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华严经》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可见,古人所学者,道也;目的是明明德,亦即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伟大的教育家佛陀告诉我们,人的烦恼及痛苦源於人对自身及所处环境的错误认识。因为迷惑才会造业,因为造业而感痛苦。如果人能够建立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正确认知,就能随缘妙用、心想事成。通过学习圣贤教诲,可以破迷开悟,最终离苦得乐。唯有成佛(觉悟的人)才能离究竟苦,得究竟乐。 一代国学大家方东美教授曾教导上净下空老和尚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正是老和尚对老师深信不疑,从此学习并践行佛陀教诲,用自己一生的学佛经历验证了方老师的话真实不虚。如今老和尚虽已近九旬高龄,仍然坚持每天讲经不辍,圆满具足了世间人所希求的财富自在、身体健康、聪明智慧、法喜充满,让每一位有缘亲近的人都能对佛陀教育生起信心。 《说文解字》谓:学,觉也,效也。后觉习效先觉之所为也。可见,师,先觉者也;弟子,后觉者也。弟子拜师,以求觉悟也。而觉悟是自性本具,必从真诚恭敬心中求得,故世尊告诫阿难,师与弟子当两俱真诚,师当如师,弟子当如弟子。《六方礼经》:「谓弟子事师,当有五事:一当敬难之,二当念其恩,三所教随之,四思念不厌,五当从后称誉之。」《长阿含经》曰:「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给侍所须,二礼敬供养,三尊重戴仰,四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从师闻法善持不忘。」供养师父生活所需、见面恭敬顶礼师父、服侍师父饮食起居等等,都是尊师的体现。但是,尊师最重要的就是依教奉行,正如《无量寿经》云:「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具体而言,就是「老实、听话、真干」,用「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去学习、落实老师的教诲。如今,我们看到尊师的好榜样刘素云老师,刘老师认真落实师父上人的教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在佛法的修学上踏踏实实、悟入甚深,寻常言语间都流露出清净智慧,是真佛弟子的楷模。 如果弟子幸遇明师,却不知尊师念恩,则难得师道之真谛。即使师父乃孔子、释迦再世,亦无助於弟子自性明德之开发。印祖曰:「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个利益是明心见性的大利益。上净下空老和尚极力赞叹的贤公老和尚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贤公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传戒师父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去。贤公对师父有绝对的诚敬心,一生奉行师父的这句教诲,念佛九十二年不中断,达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境界。贤公老和尚虽然智慧圆满,但是因为师父曾告诫他要韬光养晦,「知道了,不要乱说,不能说」,贤公老和尚就埋首田间,躬耕陇亩,一生以苦力劳动惠利大众,与众生和光同尘,持戒吃苦,直至往生。贤公老和尚用九十二年的时间,为我们诠释了尊师的真义! 二、尊师与传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道,即圣贤相传之道。孔子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佛陀也说自己没有在古佛所说之外增加一字。师道其所以尊严,是因为真正的明师皆不标榜自己,而只是为往圣继绝学,传承古圣先贤道脉的传道者。这种无我的精神,正是为师者所以光载千秋、万众敬仰之原因。 中国传统社会重义轻利,医生和老师这两种职业最受世人尊敬。因为医生救人身命,不言财利;老师成就慧命,使人明道。古人云:「千金不卖道。」古代的老师不用学问谋利,如遇清寒而又真心向道的学生,不仅不收供养,还要补贴学生。正是为师者「谋道不谋食」的品质,倍受社会尊重。 在中国古代,对师道的尊重是通过礼加以保证。《礼记.曲礼》曰:「男子二十,冠而字。」男子在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从称谓方面讲,此时亲友会赠予一字,自此以后,亲友都要称其字表示尊重。即便入朝为官,天子也要称其字而不称名。可以一生称名的只有两种人:一是生养自己身命的父母,二是长养自己慧命的老师。可见古人对於老师是何等尊重! 古人入私塾读书,要先行拜师礼。而行礼者不仅是学生,连学生的父母都要向老师行跪拜礼。上净下空老和尚曾讲述自己拜师的经历,当时父亲带领他,先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神位」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之后老师入座於夫子牌位前,接受父子二人三跪九叩首的最敬礼。如果是一个家族礼请老师教育子弟,就由家中最尊长者代表族人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中国古代家道谨严,长幼尊卑秩序分明。试想,身为一家之尊的家长是怀著何等恭敬之心,才会向老师行如此大礼?而这种仪式,又会在孩子的心中烙下怎样深刻的「尊师重道」之印记? 古人言「师徒如父子」。事实上,老师对好学生的重视甚至超过对儿女,因为老师念念令正法久住,而好学生正可担负起传承道统的责任。上净下空老和尚当年旅居台湾,生活清苦,但一心向道。而做为当时一代名家的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皆不求物质上的供养,无一例外的对他尽心栽培,都是因为看到他对老师的恭敬心和学道的真诚心。当时的老和尚虽然年纪尚轻,但已襟怀天下,心系众生,关心的不是个人之名闻利养,而是如何找到方法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化解冲突,解民众於倒悬。正是老和尚承传圣贤之道以济世安民的使命感,使自己得到老师的格外器重。果然,他奉行章嘉大师的教诲,一生学释迦佛、走释迦路,以讲经说法做为自己的本业,把佛教带回到佛陀教育的正路;他从李老师手中接过《无量寿经》,不负师恩,通过不断讲习,把它弘遍全球,普利群蒙。老和尚在弘扬大经的道路上,虽然历尽千辛万苦,屡遭诽谤中伤,但却初衷不改,丝毫未曾动摇弘扬正法的决心,就是因为他对老师有坚定的信心,念念不曾忘记老师的嘱托。「舍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可以说,正因为老和尚对恩师及本师释迦牟尼佛具足至诚恭敬之心,才使得他在求法的道上孜孜不倦,在弘法的路上矢志不渝! 古人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所谓人师,乃德行才识并皆卓越者,可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必在朝在位。在人类历史中,出现了不计其数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等,但是真正的人师却如珍如瑞。因为他们无论在诚意正心的修养上,还是在平治天下的智慧上,都堪为学人表率,足为后世取法。正是他们表里如一的为人演说圣贤之道,才令无数人重拾对圣贤教诲的信心,使圣贤文化薪火不灭、代代承传!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圣贤之道有赖於行道之师而光大。孟子尊孔子,「虽未得为孔子之徒也」,却「私淑诸人」以求其教诲,学为「亚圣」而超於孔子门生。其原因只为「至诚」二字。所谓「至诚如神」,唯有至诚之心,才能感通天地之道,感通夫子之教。可见,对老师的尊重即是对圣贤之道的尊重,更是传承圣贤学问所必需。 三、尊师与治国 《论语》中记载,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说:「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同理,如果君主希望百姓尊师重道,就必须自己率先垂范。古代圣王都明白上行下效的道理,因此「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氏春秋》) 汉明帝就是一位尊师的典范。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明帝为太子时,曾向桓荣学习《尚书》,在他做皇帝后,仍以学生身分自居。汉明帝造访太常府时,以师生之礼与桓荣相见,并设几杖,召集百官和桓荣的弟子数百人一起向桓荣行弟子礼,并由他亲自执礼,带头听受老师讲学。老师每有不适,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而专门负责皇帝膳食和医疗的官员都络绎不绝的去服侍桓荣。明帝还亲自到老师家询问病情,进入老师所居住的街巷就下车步行,手捧经书走到老师跟前,轻抚老师,垂泪哭泣。他还送与老师床具、衣物等用品,让老师更舒适的休养,久久不忍离去。从此以后,文武官员来探病,再不敢到门口才下车,而且都在桓荣床前下拜。桓荣去世,汉明帝亲自改换丧服送葬,并把老师安葬在尊贵的位置。可能正是由於汉明帝如此尊师重道,才感得佛法於明帝永平十年正式传入中国。 而唐太宗之所以在隋末战乱后短期内就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天下太平、万国来朝,与他尊师重道并赐予皇子、诸王们学习《群书治要》密不可分。清朝「康干盛世」的缔造,更与康熙、雍正、干隆三代皇帝设立了礼请儒释道大德为国师、坚持讲经教学的制度相关。反之,唐朝之所以衰於唐玄宗,清朝之所以亡於慈禧太后,都是因为圣教的废弛、对师道的轻忽。 天子之所以应尊师重道,因为天子的职责是践行圣道,而老师的职责是传承圣道。天子唯有从师而学,才能修德明道,进而平治天下。纵观中国千年历史的兴衰,可以发现:凡是尊师重道的时期,都是政治清明,乃至盛世出现的时期;凡是轻师贱道的时期,都是王朝走向衰败和灭亡的转折点。正如《荀子.大略》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在古代,「天下之命悬於天子」,能否尽早为太子选择明师教导,决定著国家的安危。这说明,国家是否有真正的后继人才,主要取决於是否有好老师的教导。所谓「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淮南子》中记载,孔子「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如今,在上净下空老和尚的学生中,有一丝不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刘素云老师;有把《弟子规》的教学带到千家万户、引领无数人走向幸福人生的蔡礼旭老师;有运用中华文化建设和谐企业,从而创下「中国式管理」模式的企业家典范胡小林老师、吴念博董事长;有放下优厚待遇、为弘扬正法废寝忘食的陈大惠老师;有改邪归正,通过兴办「道德讲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谢奕辉老师;更有众多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分布在各行各业,默默身体力行著圣贤教诲,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主体,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尊师与平天下 「非圣人者无法」,由於西方人本主义的泛滥,东方疏离了孔孟、释迦,西方宣布上帝死了。结果,人们抛弃了伦理道德的标准,变得唯我独尊、为所欲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盛行,贪瞋痴慢疑等负面思想蚕食著人之本性,人与人、团体与团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核武器的发明,更使世界成为全球核战争的潜在战场,整个人类都处在巨大威胁之下而惶惶不安。 在国际社会,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探讨世界和平问题,但多年来莫衷一是,甚至对此丧失了信心。而深谙儒释道精神的上净下空老和尚以超群的眼光,洞察到未来世界人类和平的出路所在:唯有国家与国家、政党与政党、族群与族群、宗教与宗教,能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世界和平才可以实现。而在四种关系当中,应从宗教团结开始努力,如果宗教能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则会影响族群、政党,进而影响国家。 宗教团结靠什么落实?靠振兴师道。如果每个宗教都能效法创教先圣的行谊,宣讲创教本师的教诲,使宗教回归到教育的本来面目,就是对耶稣、佛陀、穆罕默德乃至一切圣人真正的尊重。佛陀教导人以平等心礼敬一切人、事、物,倡导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上帝教导人凡事谦虚、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真主安拉教导人们:只有一种道德规范,就是源於忘我、行善的博爱法则。这些教诲均以仁慈博爱为核心,说明各个宗教的本质精神是相通的。上净下空老和尚先后在新加坡、澳洲团结各大宗教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宗教是可以团结的。 如今,在发挥宗教的作用方面,习主席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准,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必须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引导宗教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如何坚持宗教教育的中国化方向?在汉语的解释中,「宗教」的意思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坚持中国化方向就是要让宗教回归圣贤教育的本质。如何提高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就是要引导宗教徒落实宗教经典中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因为德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为何要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因为如果宗教不能回归教育,不能讲清楚宗教典籍,就很容易变成迷信,被极端组织所利用,进而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发挥宗教界人士的作用?就是鼓励宗教界人士讲解自己所学的经典,教化人民。如何引导宗教?就是让宗教回归教育、互相学习、彼此团结,唯有如此,宗教才能为现代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做出真实的贡献。 人类如何在未来世界中生存和延续?这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把人类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中国,早在二十世纪七〇年代,他就指出:「能够真正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的,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孔孟学说的核心是仁义忠恕,大乘佛法的核心是真诚慈悲,而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都必须靠师道的恢复,才能承传并发扬光大。如今,愈来愈多的志士仁人达成共识,「庄敬日强,安肆日偷」,人类要想延续,就必须对自以为是、恣意妄为的价值观痛加反思,并重振师道尊严,以谦卑的心态仰承古圣先贤的智慧,如此方可真正实现二十一世纪的和平与发展。 师道,背后承载的是千年万世的圣贤智慧。尊师,就是尊重古圣先贤、列祖列宗。就佛法而言,尊重师道,就是尊重当人自性。唯有尊师重道,我们才能回归纯净纯善的本性,把扭曲的人性导归正途,才能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存,化解当今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冲突,把世界带向一个安定和平的未来。重振师道,无疑乃当今之要务;师道之隆,必然为天下之福祉! 以上是惭愧弟子刘余莉恭敬整理的「岁次乙未年中元祭祖专刊」文稿,如有不妥之处,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评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 老法师:我们听了刘老师的报告,深深的感触到,这篇报告非常有价值。传统文化能不能复兴,能不能起作用,她给我们说出来了,关键就在师道能不能受到普遍的尊重。我记得六十四年前,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方老师就告诉我,现在的学校(六十四年前的学校),普遍的,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先生不像先生是客气话,学生不像学生是老实话、是真话。先生为什么不像先生?先生不好好的教了。为什么不认真去教学?因为学生不想学,教了是白教,没用处。这个话如果当年他不说出来,我们没想到,果然是真的。而且往后的这些年,不但在中国,好像全球化了,跟著科学一样进步,全球化。 我在国外的时间多,国外的学校尊师重道的问题比中国还严重。我也跟学校有缘分,也在学校上了几堂课。老教授们就告诉我,他说法师,你去讲课不要超过十五分钟。我说为什么?十五分钟之后,学生心就不在了,心不在焉。我不相信,进了课堂果然如此。十分钟之后,你就看他注意力不在教室了,在窗外。所以我们深深想到方老师的话,这怎么教?学生为什么去念大学?为了文凭,将来在社会上好找一份好工作,目的在此地。上大学,不必再竞争了,所以他学习的心理变了。小学、中学认真学习,为了考学校,小学考中学,中学考大学,大学则不需要了。对老师真的不尊重,中国还比较少见,老师在讲堂上课,学生坐在椅子上,两个腿翘在桌子上在听课,这常有的。那种态度你看到心里真难过,老师这个课怎么能讲得下去?我走进教室看了这个样子,看了二、三次以后,我再不进教室了。我倒非常乐意跟教授们举行座谈会,这我很欢喜的,大家提出一些问题,我们来研究讨论,真欢喜。 所以师道怎么复兴?这个事情真难。为什么?尊师重道是父母教的。什么时候教?小孩还不会说话就教。首先是教他孝顺父母。他的父母,父母还在,就是祖父母,做儿女对父母有没有尽到孝?所以教孝不是言语说的,是从小做给孩子看的。孩子还不会说话、还不会走路,他睁开眼睛会看,他的耳朵会听,已经在观摩,已经在学习,看到爸爸妈妈对他的爸爸妈妈那么样尊重,他就学会了。你会拜爸爸妈妈,小孩就会拜你,他学会了。身教,不是言教,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对老师这点尊重,实在讲,这一生当中真的得利益,要不然遇到老师他不会教我,这从小学的。我们家乡也沾了一点光,桐城派的,明清两代,讲到学术大家都提桐城派,我们住在桐城派范围之内。桐城派是什么?桐城、庐江、舒城,这三个县,都是小县分,县城距离大概就是五十华里,不足三十公里,所以很近。这个地区读书的风气很盛,乡下很多私塾。我们从小第一次上私塾,大概就是五、六岁,六岁的样子,行拜师礼,就是这个概念让我们一生不能磨灭。私塾设立在祠堂,是我亲戚的一个祠堂,我们自己家的祠堂在城里面,我们住在乡下,是我姑妈他们家的祠堂。 拜老师那一天,父亲送我去上学,带了供养老师的礼物。这一天有新的学生上学,所以老的学生,学生程度不整齐的,年龄不一样的,大的有十五、六岁,小的还有比我更小的。老师把香案设好了,当中,礼堂里面供奉的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这几个字我都认识了,当初父亲教的,都认识。老师站在右边,同学两边排了个小队。我父亲带著我,他在前面,我在后面,向孔老夫子的神位(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礼节。这在抗战之前。拜完之后,我父亲请老师上座,老师的位子倚在夫子牌位的下面,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然后再向同学行个见面礼。这个给我印象太深刻了,一生懂得尊师。不是我的老师,听说这个人是教书的,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在学校教学的,我们对他那个恭敬心就生起来。无论他是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听到是从事教育,都格外尊重。这么学来的,这样教会的。 现在没有了。现在这个社会,家长对老师没有恭敬心,所以师生关系没有了。从前师生,师徒如父子。你看家长这样恭敬,把儿女交给你,老师要不认真教,怎么对得起人家父母?如果是大家族,私塾是自己办的,儿孙满堂,这个就是家族学校,谁代表家族行拜师礼?大概都是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年岁太大了,行动不方便,由曾祖父母来代表,曾祖父母也七、八十岁了,这么隆重。所以老师要尽责任,要尽不到责任,怎么对得起人家家族?家族是永远关心你。所以老师把学生看得第一重要,自己儿女没出息没关系,只要把学生教好了,学生对待他的儿女(对待老师的儿女)像亲兄弟一样,一生要照顾,报老师的恩,他的儿女有缺乏、有困难的时候一定尽全心全力帮助。所以他做老师的人心安,将来自己的儿女有人照顾,有学生照顾,学生的家族都会照顾,他全心全力用在教学上。不但是言教,他要身教,他要做出来给我们看,学生才能体会到。如果你教学生做,自己没有做到,学生不相信。 现在这样的老师找不到了,师道没有了,师没有了。师为什么没有了?学生没有了。学生怎么没有了?学生的家长没有了,家长不懂得尊师重道。甚至於有些家长,有地位、有财富的,对老师很轻慢,老师为什么要教?还不为了生活,不得已,他能认真教你吗?认真教你,要是你小孩做错事情,处分了,回头还来告状,还要求学校把你辞职,你说这个老师怎么教法?这个是社会严重问题,这是国家的事情,国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主管教育的这些官员没有注意到。建立一个国家,建立一个政权,什么最重要?教育最重要,「教学为先」。真的,在中国每个朝代,从上古,你去看历史,一直到满清,都是把教学摆在第一,也就是说政权建立了、稳固了,怎样把人民教好,社会才会安定,天下才会太平。今天社会为什么这么动乱?没有教,你怎么能怪人?没教。 这篇文章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你要是好好去读,你会感觉到非常重要。只要把这桩事情做好,这社会上许许多多问题自然就化解了,不需要操心,这叫从根本下手。我们要懂得,我们要重视。我们了解环境,今天学生家长不重视,甚至家长根本瞧不起,既然送来了,我们还是要非常认真教导他,我们是为国家、是为民族、是为世界和平,不去计较这小节。他的父母已经成年了,不好教了。我们以前跟李老师,李老师告诉过我,四十岁以上的对他都要尊重,他有过失不要批评,给他留面子,不要叫他难堪,尊重他,让他慢慢自己去想,想通了,他会忏悔,他会改过;你要去批评他,你要去教训他,他不服,他不能接受,他感觉到没面子,这就结冤仇了,就错了。老师那么大的年岁,八、九十岁,你看,四十以下的,还是小孩,儿孙辈,可以说说,四十以上的不可以,他提醒我们。我们看他老人家一生,确实他是这么做法,一举一动、起心动念都是教育。好,我们看底下第二篇。 学生:岁次乙未年中元祭祖专刊。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仁者: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吴军继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说文解字》的六书与八德」。 中国文字的「八德」有两种讲法,一种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种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我们把重复的四个字去掉,把它合到一起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一共是十二个字。我们今天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讲八德,追溯到文字的源头来寻求答案。 文字学在古代叫做「小学」。跟「小学」对应的就是「大学」,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是古代大学要学习的内容。文字学在古代称为小学。《三字经》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学习的次第:「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学习传统文化有先后的次第,是一步一步来的,学习最初的课程就是以小学为开始,小学就是文字学;学完小学以后,再来学习儒家的基本经典,四书。所以文字学是学习传统文化重要的基础课程。(图一:黄帝史官仓颉创造文字,被尊之为圣人。据《淮南子》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壹、中国文字的「六书」 中国文字已经有四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且是唯一一种没有被历史淘汰的文字。中国文字它为什么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像古印度的文字、古巴比伦的文字都已经不再被使用了,但是中国文字从四千六百年前一直到现在仍然被使用,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文字有一套科学的系统,称之为「六书」。把所有的中国文字归纳到一起,有六大类,其中四大类是中国文字创造的方法,另外两类是中国文字运用的方法,把两个合在一起一共有六种,称之为「六书」。正因为有六书的科学体系存在,中国文字虽然经历了几千年,仍然有著很旺盛的生命力。(图二: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作《说文解字》,首立部首排列法,以六书解释汉字形、音、义,释字时先列小篆,并释字本义,是文字学的奠基之作。) 中国文字创造的方法一共有四种。第一种「象形」,象形就是按照物体的形状把它画出来的这种造字方法。比方说太阳是圆的,就按照它的形状,画一个圆圆的太阳,这个字就是「日」:(甲骨文)、(金文),表示太阳的意思;「月」:(甲骨文)、(金文),它圆的时候少,缺的时候多,所以就画一个缺的月亮,中间这一竖表示月亮上面的阴影,这是按照它的形状画的;「鸟」:(甲骨文)、(金文),我们就画一只鸟,这个字就是鸟;「鱼」:(甲骨文)、(金文),我们就画一条鱼,这就是一条鱼。这种按照物体的形状画出来的造字方法,就是象形。 当然,大自然当中的事物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有形状的,比方说有一些抽象的概念,没有形状可以画,所以就不能用象形这种方法来造字。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发明了第二种造字方法,「指事」,指事就是用抽象的符号来创造文字,这些抽象的概念用抽象的符号把它表达出来。比方「上」、「下」,这些都是空间的概念,它没有形状,用抽象的符号如何去造文字?首先画一个长长的线条代表一个物体,再画一个线条在它的上面,代表另外一个物体。这个字是两个抽象的线条组成的,我们一看就是一个物体放在另外一个物体的上面,这个字就代表「上」:(甲骨文)、(金文)。同样的道理,还是一个长长的线条,把上面那个线条放到下面来,就是另外一个字「下」:(甲骨文)、(金文)。上、下,这些是抽象的概念,它没有形状,所以就用抽象的符号来表达它,这种造字方法就是指事字。由象形跟指事造出来的文字称为「文」,它是中国最初、最早的文字,而且都是独体的。 后来随著社会的发展,由象形跟指事造出来的文字已经不够用了,所以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发明另外两种造字的方法,「会意」跟「形声」字。会意,根据字面的意思,它是把两个字放到一起,产生一个新的字,体会它所产生的意思。举例而言,「苗」:(《说文》小篆),苗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上面是「艹」,下面是「田」,把它们合起来是什么意思?田里面长的草,当然它不是那种野草,应该是禾苗,它的意思就是禾苗的「苗」,这就是会意字。第四种造字方法叫「形声」,也是把两个字放到一起,不过它跟会意有些不同,它的一部分表达的是事物的类型,它的另外一部分表达这个字的读音。举例而言,桐树的「桐」:(《说文》小篆),它左边是「木」,说明它跟树木有关系,表达其类型;右边是「同」字,注明这个字的读音,所以这个字读作同。所以,一边代表一个事物的类型,一边注明这个字的读音,这种造字方法就是形声字。由会意跟形声造出来的称为「字」,不能称为「文」,而且都是合体的。中国文字是先有文,然后才有字,文跟字其实是有区别的。 中国文字从四千六百年前创造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字形也发生了几个阶段的变化。第一个阶段,刚开始创造的时候称为「古文」,再后来是「大篆」,接著是「小篆」,接著是「隶书」,然后是「楷书」。中国文字的字形从古文演变到大篆,再演变到小篆,这个过程字形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造字的原理流传了下来。最关键的是从小篆到隶书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国文字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从隶书已经不能清楚的看到造字的原理。这个过程很重要、很关键。(图三:从汉字的起源看文字从小篆到隶书的隶变过程。) 如果我们要追溯中国文字的源头,就要通过小篆才能够看得到。后来的楷书跟隶书的结构差不多,通过楷书也不能够说解文字原来的意思。今天介绍八德十二个字,我们就通过小篆来介绍。 贰、中国文字的「八德」 第一、「孝」。孝,《说文解字》说「善事父母者」,这叫孝。很善於侍奉父母,这个行为叫孝。我们侍奉父母,具体一点就是能够关心到父母的生活方面、精神方面,包括父母心里面要达到的心愿,我们都能够帮他完成。而且在父母犯错的时候,我们能够规劝、劝谏,这都是具体的行孝,这个行为叫孝。从字形上来看,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个「老」,下面是一个「子」,从字形看就是一个孩子背著年老的母亲。从字形上看,这就是侍奉父母很具体的意思。(图四:印光大师德育启蒙「孝亲」。) 第二、「弟」。这几个笔划就像一个绳子缠绕在一个物体上的形状。拿绳子缠物体的时候,缠一圈、二圈、三圈,缠绕的圈自然而然就出现了次序,先后的次第引申为兄弟姊妹之间先后的天然的秩序。《弟子规》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所以长幼之间先后的次序是天然的秩序,这就叫弟。因为兄弟之间相处,也要用心去爱护、去恭敬,所以后来的弟又加了竖心旁,而成为「悌」。 第三、「忠」。《说文解字》:「敬也,尽心曰忠。」做一件事情能够尽心尽力,就叫忠。尽心尽力做一件事,那对这件事情也会有恭敬的态度,所以是敬也。这是一个形声字,下面是「心」,因为做事尽心尽力,所以跟心有关系;上面这部分是「中」,是它的读音。宋朝范仲淹先生,他每天都会反省自己,我领今天一天的俸禄,我做的事情有没有对得起国家对我的信任?范仲淹先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图五:宋朝宰相范仲淹先生,一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忠臣的典范。) 第四、「信」,人言为信。说话算话,遵守诺言,称之为信。信字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言语的「言」,把它放到一起体会它的意思,就是人讲出来的话一定要守诚信。尤其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人,对待小孩子一定要说话算话,不能够违背诺言。 第五、「礼」。《说文解字》:「礼者,履也。」履就是鞋,我们穿的鞋子称为履。因为鞋子是脚所依赖行走的工具,礼是人所依赖的行为准则,我们不能离开礼,不能违背礼。守规矩就是守礼,它是我们行为的一个规范、依赖。所以,拿履(鞋子)来做为比喻。字形上,左边是一个「示」,示在中国文字里面都跟祭祀有关系,例如祈、祷、祝、福,这些以「示」做为偏旁的字都跟祭祀有关系;右边这个字是祭祀时摆在桌子上的一种器皿,把这两种意思合起来看,礼字就是祭祀的意思。中国的礼非常多,但是最重要的是祭礼,「礼」字本身表示祭祀,就是用祭礼来涵盖所有的礼,把最重要的表示出来。 第六、「义」,是会意字,上面是「羊」,下面是「我」。义的本义是什么?是威仪的意思,有威仪。一个人的言语行为很得体,这个人很有威仪。古代把义字表威仪,从小篆的字形来分析,上面是一个「羊」,羊代表的就是美和善的意思。既然「羊」是美,下面「我」,我的言语行为很美很善,这就是有威仪,所以义本来的意思是威仪。八德的义是道义的义,在古代,礼义廉耻的义是另外一个字,「谊」。谊,「人所宜也」,人应该尽的本分称为谊,就是今天讲的道义的义。例如: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各尽自己的本分叫义。君是领导人,臣是下属,对待下属能够慈爱,这是领导人应尽的本分;下属对待领导人应该尽忠。不同的角色应该尽的本分叫义,谊也,这是道义的义。更具体的解释,义就是合情、合理、合法。 第七、「廉」。廉,《说文》:「仄也」。什么是仄?这是古代建筑上面的一部分。古代建宫殿、建房子,不是直接在平地上面建,它要先用石头、建材先建一个底座,再在这个高高的底座上面建房子。像故宫里面的建筑,上面是先有一个底座,然后再在上面建宫殿。(图六:北京天坛(上)、北京故宫太和殿(下)的建筑底座。)廉是哪一部分?廉就是底座上面的边,称为廉。而且这个底座在古代,根据身分的不同,高度是不一样的,天子的底座高九尺,诸侯高七尺,大夫高五尺,士人是三尺高。根据身分的不同,底座的高度都是有规定的。这个底座的角,也是一种比喻,这个边,边角又平又直,它是端端正正的,代表人品很端正,而且不歪斜,他的人格不歪斜,很端正;它的棱角很突出,代表一个人很讲究原则。所以一个人能够品德端正、不歪曲,面对诱惑不起贪心又坚守自己的原则,这就叫廉。我们经常组的词就是清廉、廉洁,为官者能够不占用公家的财产,这叫清廉。像周邦道老先生就是一个很廉洁的人,他是一名政府官员,公家给他配备了汽车和电话,周老先生他有自己私人的事情从来不用公家配的电话,他都会到街上去打公共电话;私人的事情不用公家的车,都是出去搭公车,他这种廉洁的作风确实是令人非常的感动、敬佩。(图七:雪庐老人(中)与周宣德老居士(右一)、周邦道先生(左一)及大学毕业学生合影。) 廉字上面不是广大的「广」,而是「广」(音演),广代表房屋、宫殿。廉字上面是「广」,代表它跟宫殿有关系;下面是「兼」,注明了这个字的读音,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形声字。 第八、「耻」,「辱也」,就是耻辱的意思,这也是形声字。一个「耳」和一个「心」组成耻,体会一下它的意思,当一个人听到自己过失的时候,他的心就会生起羞愧感,这就是耻。 第九、「仁」,也是会意字,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二」,我们体会这个字就是两个人的意思,一个人是自己、一个人是别人。它是一个通象,不是具体的指两个人,而是代表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别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处处为人著想,这就是仁。 第十、「爱」,爱的小篆跟它的楷书有些不同。这是一个形声字,上面的部分读作「艾」,是这个字的注音,它的字义是念念为人著想的意思;下面这个部分「夊」,念虽,就像两条腿走路,有行走的意思,行走引申为行为。把爱字两部分合起来体会它的意思,是处处为人著想,把处处为人著想变成自己的行为,落实为实际的行动,这就是爱的本义,它跟仁的意思相同。(图八:净空老教授「真诚爱心」金石与「爱」字墨宝。) 第十一、「和」,「相应也」。什么叫相应?两个人的思想观念一致,这叫相应,所以就能够和睦相处。包括团体,如果每一位团体的成员思想观念一致,这个团体就是一个和谐的团体。和是形声字,从字形上看,左边是「口」,它跟口有关系,为什么?两个人的思想见解完全相同,就不会发生争吵,所以口是和的,这是它的形;右边是禾苗的「禾」,这是读音,所以和是形声字。 第十二、「平」,「语平舒也」,跟人讨论问题、讲话的时候,言语平和舒缓,这是《说文》平字的意思。从字形来看,它是会意字,是由「亏」和「八」两个字组成,亏楷书写成「于」。我们呼出来的气很平缓,就是于的意思。它和八放在一起,八的本义不是一个数字,它指的是分开的意思,它像把东西分成两半,把它分开这样一个形状。我们呼出来的气,把它均匀的分开,分开到每一个字,每一个字的声音、音高都相同,每一个字的节奏都相同,这种说话的状态就是语气很平和。所以平字,最初只是言语平和舒缓,后来引申为行为、其他的方面平静、平和,这都是后来引申出来的意思。它的本义是指言语平和舒缓。(图九:「和平」要从化解自己内心的对立、矛盾开始做起。) 以上通过文字的造字原理,将十二德目做简单的介绍。这十二个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我们按照这十二个字去学习、去修养自己,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幸福美满。 以上是惭愧弟子吴军继恭敬整理的「岁次乙未年中元祭祖专刊」文稿,如有不妥之处,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评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吴军继顶礼敬呈。 老法师:吴军继同学的报告,对今年我们祭祖法会是很好的贡献,帮助大家,这是实质上帮助大家,我们怎样对祖先。如果我们能把这十二个字常常放在心里,常常想到,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都能够落实,那这个祭祀就有真实的价值了。老祖宗并不希望我们给他磕头礼拜,真正是希望我们能做一个圆满道德的子孙,这才是祖先所要求的。所以这篇文章很好,希望下一次能把它解释更深刻一些,让社会大众都能够得到利益。这篇东西好,这接引初机,很难得。后面还有一篇。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慈悲,诸位法师、大德同修慈悲。弟子山东海岛金山寺开祥,今天报告的主题是「净土法门是末法最后九千年唯一得度的法门」。 佛祖非常慈悲,怕后世的子孙不会选择法门,佛当年在世就为我们选择好了,佛在《大集经》上讲,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现在正值末法,那就是净土成就。我们应当遵从佛的教诲,依教奉行,才能成就。佛法好比是药,众生有病需要吃药,要对症下药;不对症,病不但不会好,还会起副作用。而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无不得度。佛法的根本法轮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末后普贤菩萨为说十大愿王,普令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未满十声,即见化佛授手,接引往生。 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高超一切禅教律。学其他法门,好比是蚊子上於高山,而念佛往生如风帆扬於顺水。因为学其他法门都要靠自力断惑证真,方得了生脱死;而净土法门是无量法门中的一个特别法门,具足惑业者可以带业往生。一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哪怕是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不但出离六道轮回,也出了十法界,进入到一真法界。观音、势至是同学,每天可以手拉手、肩并肩听阿弥陀佛讲经,所以古德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在极乐世界一生圆满菩提。这样的便宜在世间到哪里去找? 但净土法门最不易使人起信,称难信之法。如果明了「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哪有不信的道理!西方极乐是净土,是我们自己真心所现的,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所现的,自性所现的刹土、所现的如来,我们哪有不能亲近的道理!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所以一定要相信我有往生之分,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信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有阿弥陀佛,发愿接引十方有缘众生。什么叫有缘?就是能信,能发愿,念阿弥陀佛往生的人,就是有缘,就肯定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分。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就是要信娑婆世界是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交煎,苦不堪言。信极乐世界是乐,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乐无能喻。极乐之乐,身体是莲花化生,长生不死,而且是咸同一类,无差别相,全部都是男身,绝无女形。不闻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居住的环境则是黄金为地,七宝为池,行树参天,楼阁住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凡所用具,皆是化现。不像我们这个世界,都是由人为造作而成。极乐世界导师阿弥陀佛相好光明,无量无边,一睹慈容即证无生法忍。而且观音势至,清净海会,各舒净光,同宣妙音。故虽具缚凡夫,通身业力,若能信愿真切,即蒙佛慈摄受,一得往生,则烦恼恶业彻底消灭,功德智慧究竟现前。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娑婆世界,愿速往生极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或大声念,或小声念,或金刚持,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念渐息,佛念渐纯。 若想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别无他法,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头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从无始以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不知要经历多少劫数。纵出地狱,复堕饿鬼,腹大如鼓,咽细如针,长劫饥饿,喉中火燃,不闻浆水之名,难得暂时之饱。从饿鬼出,复为畜生,或供人骑乘,或充人庖厨。纵得为人,愚痴无知,以造业为德能,以修善为桎梏,未经几年,又复堕落,经尘点劫,轮回六道。虽欲出离,未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当下成办。所以张善和、张钟馗临终地狱相现前,念佛数声即亲见佛来接引往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见贤思齐,当仁不让,岂能因循苟且,以致一错而成永错乎?有血性汉子,断断不肯生作行尸走肉,死与草木同腐,当奋起努力,直下承当,披甲精进,老老实实念这句佛号,「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称为万德洪名,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现举一例,以显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云南保山城内有一个叫郑慧洪的人,以经商为业。民国十一年,以书信的方式向印祖求受皈依。印祖顺便给慧洪寄了一些书,慧洪因此劝父母吃素念佛。其父是一位隐士,博学多才,初专攻《易经》,次又研究丹经,受其子影响,又开始学佛研究禅宗,后专修净业,与其夫人同求皈依。民国二十二年,慧洪由四川回云南,道经苏州,住报国寺数日。次年春,慧洪死,其母心疼儿子,服毒,结跏趺坐,合掌念佛而逝。逝后面貌,光华和悦,凡见闻者,莫不赞叹。由是而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然众生虽具不可思议之心力,不以佛力法力加持,也不能得其受用。由蒙佛力法力加持,使众生心力完全显现,所以毒不能毒其身,现奇特相。以无知无识的老阿婆服毒,能现如此不可思议之相,可知净土法门之利益,实为甚难稀有。 以上是弟子开祥粗浅心得,不妥之处,恳请师父上人批评指正。弟子开祥至诚顶礼。 老法师:开祥师的报告,特别是末后举的这个例子,郑慧洪居士的例子,能启发我们的信心,勉励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今天这个社会,要跟民国初年来比,差距很大。民国二十二年的时候,我们还是小孩,我是民国十六年生的,还只几岁,不满十岁,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人心还很厚道,社会上恶人少、善人多,很少听说恶人做恶事。现在变了,什么原因?这都是传统教育疏忽了,才造成今天的现象。 今天,科技物质文明虽然很进步,可是人生活得痛苦,决定比不上过去的人。过去,像民国二十年,还是战前,中日战争之前,一般无论是城市、乡村,都还能安居乐业,人心很淳厚,想自己肯定会联想到别人,想自家会想到邻居。现在没有了,现在全是人本主义。人本,给我感觉的就是自私自利,有自己、没有别人。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细心观察现在人,老人、大人、小孩,他想的什么、他说的是什么、他做的是什么,我们就会真正明了社会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个社会还会有前途吗?我在过去,有人问我,这个社会还会有和平吗?我们的日子到底是怎么过的?真的,是在这个世间天天时时刻刻在受煎熬,真是世尊所谓的娑婆世界。娑婆的意思就是堪忍,还能忍受得住;换句话说,是一般常人不能忍受的,我们今天在这忍受。不忍受有什么法子? 我们感到最大的欣慰,就是在这个时代遇到佛法,真的是得救了。遇到其他宗教,能不能得救?同样能得救。我这六十多年的修学,我深深感触到,所有宗教是平等的,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们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当中,做种种不同的示现。细心观察他们留下来的经典,不是大彻大悟说不出来。而且说出来的,大同小异,都可以用来做互相的注解。所以经典要深入,中国古人教给我们深入经藏,其他宗教也一样,都要深入,深入你就会觉悟、就会开悟,就会把这个事情摆平了。什么是真理?仁爱是真理。参透之后,你就是用神爱世人的心,爱社会、爱众生;上帝爱世人,真主的仁慈,佛的慈悲,一个意思,你真能做到。如果说是,我是真的、你们是假的,我比你们殊胜、你们不如我,这是没通,连自己的教义也没搞清楚,才会有这些错误的概念,会产生错误的言论、错误的行为,那就造恶业了。恶业的果报不是天堂,恶业的果报不是神圣教出来的,都是我们错会了经论的意思,才造成这些误会,所以要深入经藏。要把这些经义讲清楚、讲透彻,宗教里面的圣贤跟诸佛菩萨完全相同。 众生的苦难从哪里来的?迷失了自性,把一切诸法的真相看错了,没有看到真相。都看到真相了,真相是平等的,佛讲得多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平等的。所以宗教是平等的,无论信哪个教都值得尊重,都非常可爱,都能够离苦得乐。只是这些大彻大悟的圣哲,他们说法善巧,契机契理,在那个时代、那种社会、那样的对象,说法跟现在不一样了。真正了解经义,他就能通权达变,晓得两千年前是怎么说的,两千年之后今天这个社会我们应该怎么讲法。 这一篇报告,提供我们最殊胜的利益就是把净宗介绍给我们,文字虽然不多,讲得很清楚。净宗确实易行难信,因为它太容易了,所以大家不敢相信,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真有,一点都不假。所说的都是佛在经上讲的,五逆十恶,坏事干尽的人,一念回头,对极乐世界不怀疑,对阿弥陀佛不怀疑,真正有信心,真正想往生,临终一句十句佛号都能往生。虽然是下下品往生,生到极乐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就叫人难信了。阿惟越致菩萨是菩萨里面的高级菩萨,不是初级的,是法身菩萨。一生到极乐世界,怎么会变成阿惟越致?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加持,才有这个成就。这就想到阿弥陀佛对众生的恩德多大,无量无边。 黄念祖老居士的《净修捷要报恩谈》,愈想报,愈感觉得难报,要怎样去报?自己真信真愿求生净土,全心全力劝导众生。众生不信,不要紧,自己往生的时候做出瑞相来给他看,我给你做证明,他就相信了。海贤老和尚的往生,坚定多少人的信心、愿心,他表演给你看,不是假的。佛度有缘人,我们每天在学习经教,目的是让大家阿赖耶里面落谢种子,净土的种子;有这个种子,不定遇到什么缘,这个种子起现行了,它就管用。像看到一个人往生,你亲眼看到的,你有这个种子,你就会发心,我亲眼看见的,就真干了,万缘放下,一心专念,坚定的信心决定不会动摇。这个世间太苦了,你看我们现在这一生所感受的,一个十年不如上一个十年,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愈往后愈苦,这怎么办?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离苦得乐?往生极乐世界真正离苦得乐,这个不是假的。首先,我们对这个世界不能留恋,要生出离心。真有这个机会,真有这个极乐世界,那我们就真干,我们决定不错过这一次的机会,这就对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摘自: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一五二集) 2015/7/7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