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56集) |
|
老法师:好,今天我们「祭祖专刊」有三篇文稿,是聂振弢教授、胡小林居士,还有一篇是徐醒民老师的,内容是雪庐老人诗弘孝道,很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乙未中元祭祖文注。聂振弢教授。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乙未中元之祭。 时维公元二O一五年,岁次乙未,中元佳节,娑婆世界一四天下南瞻部洲人道子孙众等,齐聚香江,备诸珍馐,净洁坛场,端肃身心,恭敬致祭中华民族暨世界各族万姓祖先。叩诚敬禀曰: 【自盘古开天地,八千岁而至今。】 【仰皇天之临照,凭后土而生根。】 盘古:我国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首先创世的人。太初天地混沌像一个鸡蛋,盘古就生在这个「鸡蛋」里。经过一万八千岁,盘古破了混沌,轻清的阳气上升为天,每天增高一丈;重浊的阴气下沉为地,每天增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又经一万八千岁,天极高,地极深,盘古又高又大,於是就有了天皇、地皇、人皇这「三皇」(见《太平御览》卷二引《三五历纪》)。又有民间传说讲太初天地混沌不开,盘古爷这个中国创世纪的人物一斧头劈了下去,天地就分开了。 【有女娲之母祖,抟黄土而为人。】 【此生民之本源,唯依母之妊身。】 女娲:《太平御览》引《风俗通》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下还没有人,女娲「抟黄土作人」,就是把黄泥捏成人。女娲被称为生育中华民族的始祖。 【尊后母之名字,其吾姓之所因。】 【自三皇至五帝,各有姓之别分。】 【迨三代至春秋,遗廿二之姓云。】 【妫姒子姬风己,嬴姞祁芈曹任。】 【董姜偃归熊曼,并隗漆与允妘。】 【此远古之所姓,为母系之遗存。】 【继父权之日隆,而有氏之所分。】 【或封国或邦家,或父祖之名文。】 【各归宗而认祖,判血缘之疏亲。】 【严血脉之统绪,明人间之大伦。】 【知同姓之不蕃,结异姓而通婚。】 【普天下之姓氏,皆亲戚而连心。】 姓氏:姓氏古时有别,姓起於女系,氏起於男系。在母系制时代,根据母亲名字或居处,子孙以之为姓。顾炎武《日知录》考证,至春秋时代,还存留二十二姓:妫(guī,音规)、姒(sì,音四)、子、姬、风、己、嬴、姞(jí,音吉)、祁、芈(mǐ,音米)、曹、任、董、姜、偃、归、熊、曼、隗(wěi,音伟)、漆、允、妘(yún,音云)。氏为父权制形成之后,因封国、封邑,或因父祖官职、名字、諡号为氏。到汉朝,姓氏混一,没有区别。 同姓不蕃:《国语.晋语四》:「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种生理遗传现象,规定有血缘关系的男女两方不能通婚。 【秉姓氏之纲维,昭孝道於兆民。】 【首孝悌而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宅敦厚而责己,贵和敬以睦邻。】 【此博大之文明,其影响至远深。】 【俾东亚之仿效,令西欧之望尘。】 【斯姓氏之文化,如万花之缤纷。】 【以教学为先导,训世代之子孙。】 【遂英杰之代出,推中华之巨轮。】 孝道:中国地处内陆,幅员辽阔,土地肥美,以农耕为业,世代传承,因而形成了农业家庭乡村文化与伦理上的孝文化。对父母的孝,对国家的忠,对朋友的信,形成了社会人群的和谐关系,给世界人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教学为先:《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文化以教学为先导的理念,使中华民族代有圣贤。创建儒家的孔子、孟子,创建道家的老子、庄子,成为人们心中的大圣大贤,儒、道两个学派也成为中华文化大厦的栋梁。 【何幸天降孔子,万古长夜始晨。】 【删述六艺经典,春风浩荡无垠。】 【倡仁义行忠恕,参天地质鬼神。】 【绘大同之蓝图,乐普天之生民。】 【仰止万代师表,千古至圣至尊。】 天降孔子:朱熹夫子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见《朱子语类》卷九二)孔子整理编纂上古三代文献,成《诗》、《书》、《乐》、《易》、《礼》、《春秋》,时称「六艺」或「六经」,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孔子描绘的「大同」蓝图也成了中华民族向往的理想世界(见《礼记.礼运》)。 【继之天生孟子,光大孔子斯文。】 【磊磊中华丈夫,不屈不移不YIN。】 【君子存乎三乐,浩然正气凌云。】 【千古义利之辨,亚圣首唱其音。】 【仁政发乎心性,王道肇乎推恩。】 【大哉孔孟之道,中华文化本根。】 中华丈夫:孟子说:「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为大丈夫。」(见《孟子.滕文公》)又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见《孟子.公孙丑》)孟子的大丈夫精神、养气功夫和他提出的仁政王道、义利之辨、心性之说都具有很高的普世价值。 【老子经乎道德,五千玄妙之文。】 【循乎道法自然,倡乎反璞归真。】 【慈俭不争三宝,箴言永世足珍。】 【危乎上善若水,天地美奂美轮。】 老子三宝: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见《老子》第六十七章)即对天地万物应存大慈大悲之心,不要过分作为,不使生态失衡,环境破坏,资源浪费,这便是大治。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慷慨奉献,不求回报,是人生价值观的最高境界。 美奂美轮:《礼记.檀弓》:「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意谓宽阔高大,光明焕然。 【庄周继之老子,大启道家之门。】 【逍遥游乎天宇,唯求自由至真。】 【忘却物我之界,德充内在精神。】 【无心任其自化,生死终始无论。】 【安然无为而治,是应帝王光昀。】 逍遥游乎天宇:庄子思想精华尽在《庄子》内七篇中,《逍遥游》为随心所欲,求真自由;《齐物论》为泯灭是非,求真平等;《养生主》为顺其自然,重在卫生;《人间世》为随变所适,不荷其累,论处世之道;《德充符》为德充於内,应物於外;《大宗师》为天地之大,万物之富,莫不以无心为宗为师;《应帝王》为忘形骸,外生死,无终始,任自化,行不言之教,以无为而治天下。 光昀(yún,音匀):光亮普照。 【儒道华夏脊吕,引领吾族人文。】 【战乱五六百年,春秋战国至秦。】 【大汉应天而立,终灭战火纷纭。】 【高皇下马歇兵,休养生息民人。】 【清明文景之治,汉武贯朽粟陈。】 【罢黜百家之说,表彰儒学独尊。】 【三纲五常为则,定我中华乾坤。】 脊吕:脊椎骨,比喻儒、道学说为华夏文化之脊梁骨。 战乱:周平王东迁洛阳(前七七O年)至秦二世受降(前二O九年),前后近六百年,春秋战国至秦,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乱。 高皇下马:刘邦接受陆贾建议,下马治天下,使民休养生息(见《汉书.陆贾传》)。七十年至汉武帝,钱谷丰饶,史称「粟陈贯朽」(《汉书.贾捐之传》原作「粟红贯朽」)。於是,汉武帝做了两件事,一是开辟丝绸之路,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三纲五常,影响至为深远。 【英主光武刘秀,中兴汉室更新。】 【明帝迎佛西来,光耀大汉之门。】 【儒释道学融会,钟毓精英拔群。】 光武中兴: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刘秀起兵南阳,消灭新莽,建立汉朝,都洛阳,史称光武中兴。 明帝迎佛:《四十二章经.序》记载,汉明帝夜梦金人,於是传旨,命大臣蔡愔、秦景等十二人前往天竺国寻求佛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 【中原硕学许慎,五经无双绝伦。】 【撰著说文解字,尽收篆书古文。】 【定义六书之论,造字法理详陈。】 【盖世文字大典,昭然通古鉴今。】 【千年历史无断,万里疆土无分。】 【神乎睹形见义,汉字卓立巨勋。】 【炎汉四百余载,飞龙在天翔云。】 【汉文汉典汉学,立极上下古今。】 许慎:许慎,字叔重,时称「五经无双许叔重」,著《说文解字》,以汉字偏旁建五百四十部,收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篆字,古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字。是我国第一部文字学经典之作。许慎为汉字构造法理的六书作出定义:「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见《说文解字.叙》) 【继之李氏大唐,一代明君直臣。】 【编纂群书治要,盛世巍巍昆仑。】 明君直臣:魏徵与唐太宗庭争不已,唐太宗退朝回宫,自言自语:找机会杀了这个田舍翁。长孙皇后问太宗要杀何人,太宗回答:魏徵当庭辱我。皇后立即回寝宫换上礼服来向太宗施大礼祝贺:「有明君方有直臣,魏徵直言敢谏,圣上岂非明君?社稷有幸,苍生有幸。」太宗怒气立消。魏徵逝世后,太宗沉痛的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明君、直臣、贤皇后共同铸成了大唐盛世,成为历史佳话。(见《资治通鉴.唐纪》) 群书治要:魏徵及虞世南、褚亮等在贞观初年受命辑录秦汉有关著作,成《群书治要》,为世代治国宝典。 【大海不捐细流,泰山不弃微尘。】 【博大盛唐气象,昂扬盛唐精神。】 【儒道蓬勃再兴,佛学光大弥新。】 【西行取经玄奘,东渡弘法鉴真。】 【玄奘十万里程,无畏艰险苦辛。】 【十年大乘精研,天竺云雷万钧。】 【戒日王等钦慕,争相谒见上宾。】 【曲女城会论辩,僧众七千余人。】 【印度十八国王,顶礼膜拜敬忱。】 【賫返经像舍利,安民护国宝珍。】 【太宗延师辅政,无限仰赖景钦。】 【辞以阐扬佛法,终生弘道缁门。】 【译经六百余部,大业前无古人。】 西行玄奘:玄奘十三岁出家,六二九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六四五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六百五十七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一百一十个国家,及传闻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曲女城会:印度拘摩罗王和戒日王偕同玄奘来到曲女城,召集各国僧侣召开辩论大会。五印度十八国国王全都列席,三千多名大小乘高僧、两千多位婆罗门等教徒,以及一千多位的那烂陀寺寺僧,全都参与盛会。这就是佛教史上著名的「曲女城辩论大会」。玄奘受请为论主,称扬大乘佛教。连续十八天,无人敢与其辩论。依照印度的通例,戒日王礼请玄奘乘象出巡,将大会盛事宣告於众。这是有史以来,中国人在国际上享有的最高光荣。 【鉴真学融五明,普救疾苦病贫。】 【五番东渡未果,笃志不退初心。】 【双目失其光明,悲愿历劫弥贞。】 【六渡终至东瀛,毕生传法日本。】 【太后天皇受戒,封号传灯师尊。】 【构建唐招提寺,日本佛刹领军。】 【留下国医秘方,日称汉医圣人。】 鉴真:唐天宝元年(七四二年),鉴真决心东渡,五次未果,双目失明,不失初心。七五四年,第六次东渡成功,在日本建唐招提寺,终生传教,被称为日本律宗之祖。又留下中医秘方,被称为汉医圣人。 五明:五明为五门学科,概括了当时所有的知识体系。所谓五明为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 【皇皇儒释道学,三足中华鼎樽。】 【赵宋学术大兴,巍然屹立巅峰。】 【三苏欧阳司马,比肩卓尔文宗。】 【心性义理之学,杲杲巨曜当空。】 【五子导夫先路,朱子集其大成。】 【大学中庸论孟,四书先乎五经。】 【明德亲民至善,格致修齐治平。】 【要乎经国治世,必乎身体力行。】 三苏欧阳司马:欧阳修为北宋文坛领袖;苏轼号东坡,为文学史上一代大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司马光为史学大家,编纂《资治通鉴》,盛传於世。 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把儒家义理之学推上一个巅峰,成就至巨,影响深远,称为北宋五子。 朱子:南宋朱熹集理学大成,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作为入门之书,以修齐治平倡导经世致用,对后世影响极深。 【至清又现康干,惊天鸿制巨型。】 【辑纂经史子集,四库全书总成。】 【五千年之典籍,庶乎尽收其中。】 【金玉曷比精美,海岳曷比沉雄。】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三百六十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三千八百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三千五百多种书,七万九千卷,三万六千册,约八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七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於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至今是世界各国无可比拟的、最丰厚的文化宝藏。 【中华民族万姓,共创灿烂文明。】 【惜乎百年失措,几毁千载传承。】 【纲常伦理道德,自弃自唾殆空。】 【人心迷乎利欲,浇薄乱乎世风。】 【斯文殆乎扫地,蒙昧不知典经。】 【伟哉中华民族,其间必有精英。】 【邓公挥手振臂,力致本正源清。】 【卅年改革开放,红日东方再升。】 【集我万姓智慧,再筑文化长城。】 【共圆中国之梦,伟大民族复兴。】 【中国传统文化,日月经纬西东。】 【慷慨分享人类,携手并进大同。】 【秋日朗朗,情溢香江。】 【万众肃立,敬致烝尝。】 【列宗列祖,佑我家邦。】 【为祈为祷,伏惟尚飨。】 老法师:聂老这篇祭文写得非常好,这个里面他补了一些注解,典故的出处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听说这次的祭典可能有八千人参加,这篇文章还要做详细注解,让现在的中学生都能看得懂,以这个为水平,能看得懂。我相信能够帮助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特别是历史的传承,在香港特别缺乏这一方面。英国人过去统治,不读中国历史,所以香港对中国历史是一片空白。 这篇东西好,藉祭祖的机会提倡孝道,把这篇文章等於说讲一遍。听众,以中学程度,初中程度能听得懂,就可以普及。这篇文章也可以放在我们网路卫星上大量流通,也可以印成小册子,做成光碟。哪一位跟聂老联系一下,希望聂老自己来讲,时间不要太长,不超过一个小时,给大家做参考资料。 下面是胡小林老师的,也是「祭祖专刊」的文章。 学生:岁次乙未中元祭祖专刊。「孝是孩子的护身符——胡小林老师的孝亲故事」。 当今时代,人们在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洪流中,逐渐迷失自我,忘失孝敬之德本。却有一位仁者,在父子有亲、亲爱精诚的力行中,启发本性「爱」的光辉,他就是北京汇通汇利公司董事长胡小林先生。 前言:孝是孩子的护身符 二O一五年六月二十日,端午三天假期的最后一天,胡老师陪母亲去了颐和园。老人家除了听力有些下降外,身体非常健康,自己行动没有问题,每周还有游泳、跳舞的活动。但是因为颐和园太大了,胡老师怕母亲太累,所以特别带了个轮椅给她老人家。(图一:胡小林老师陪母亲去颐和园。) 游玩一天回到家中,胡老师在自己的微信上上传了这张照片,并写道:今天跟妈妈一起去颐和园。信息发出后,几位朋友或留言、或致意,胡老师禁不住心生感慨。这也让胡老师回忆起,去年在医院陪护舅舅的那段时光。在那几个月的时间里,胡老师每周去医院二、三次,为舅舅读诵《地藏经》,并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胡老师还记得,在这其间,也就是二O一四年十二月九日,他也发过一条微信,微信的内容如下: 「照片上的老人是我的舅舅(图二:胡小林老师的舅舅), 他今年九十九岁了,住在医院。老人家每天晚上九点休息,此时我在他的隔壁房间挂起阿弥陀佛像,点燃一支香,慢慢的三跪佛后,恭诵《地藏经》一部。 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我知道这是舅舅老人家一生为之勤苦不懈的本愿。」 当时微信发出后,也得到了朋友们的留言及致意。想到这里,胡老师不由得又在微信上留言: 「因为孝敬父母,所以不敢作恶,怕给父母蒙羞。 因为孝敬父母,所以乐於修善,愿为父母增光。 因为不敢作恶,乐於修善,所以只种善因,不播恶种。 所以只得善果,不遭恶运。 所以孝敬父母是孩子的护身符!」 「祭祖专刊」编者按:在胡老师赐稿后,老师的舅舅就在本月十五日逝世,胡老师就在微信上写道: 「常惭愧弟子胡小林,得蒙诸佛菩萨慈悲加持,有幸学习佛法,粗浅了解人命无常,当趁早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不意今日中午,我最敬爱的舅舅万里委员长於北京辞世。弟子胡小林在此至诚稽首,恳请全球净宗同修广运慈心,一起为老人家念佛回向,愿老人家早日往生西方净土,莲登九品。深恩厚泽,小林感戴不忘。 常惭愧弟子胡小林拜上 二O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身为一名高干子弟,多年以来,胡小林老师是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落实孝道的呢?让我们共同来聆听胡老师难能可贵、蔚为感人的孝亲故事吧! 一、排查点心 善体亲心 二O一O年起胡老师的父亲身体状况愈来愈差,他的眼睛处於失明状态,走路行动不便,手术后罹患老年狂躁症状,特别的沮丧,觉得生活没有希望。於是胡老师推掉所有的应酬,每天上午都回家陪伴父亲。 为人子女应该如何来尽孝呢?《了凡四训.积善之方》说:「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因此孝顺父母,要从「爱敬存心」著手,真正做到柔声下气、谦卑恭敬,才能够恪尽孝道。 父亲喜欢吃点心,胡老师亲自去购买北京的「稻香村」,面对七十多种美味可口的点心,老人家到底爱吃哪一种?他拿出读研究生和管理企业的本领,用本子登记造册,为爸爸排查点心,自己先尝,还拿手机拍下来。每次买四种,各二两,若不爱吃,再换四种。最后找到父亲最爱吃的四种枣泥点心,软硬大小甜酸合适。只要看到柜子点心缺了,就再买二两,父亲吃著特别的高兴。「孝心就在这大海捞针里体现出来,所谓难能可贵,正是因为不容易,所以才可贵。」这是胡小林的肺腑之言。 二、腐乳反哺 千里运盆 父亲爱吃豆腐乳,但是他眼睛几乎失明,根本都夹不起来,这种痛苦的感受让胡老师难过得流泪。於是他就用筷子,将豆腐乳一口一口的夹到父亲的嘴里。连父亲的剩饭剩菜都一手包办。 为了帮父亲做按摩,他买了按摩的书,找准穴位,认认真真的亲自做按摩。先擦上松节油,再用手肘和大拇指来推,甚至推得连手都抽筋了,老人家觉得舒服极了。 父亲长期便秘,有时候坐在卫生间里就睡著了,甚至摔倒了。於是胡老师就搬一张板凳,陪爸爸坐在卫生间里聊天,听爸爸讲述往日的温馨故事,每每令他感动的流泪。 胡小林兄妹二人小时候洗澡都是用铝盆,北京的冬天很冷,铝盆散热特别快,很容易感冒。爸爸想到南方有木盆,有一次到上海出差,就给孩子买了一个红色的大木盆,直径一米,特别的沉。回来的路上,爸爸将木盆放在火车硬卧的床铺上,自己就在旁边坐了一夜,二十四小时才到达北京。然后他把大木盆拴在自行车上,走了十公里才回到家。 多年之后,谈起这段往事,父亲说者无心,儿子听者有意,那天晚上他彻夜难眠。如果不是回到家里,听爸爸讲述过去的故事,自己怎么知道父母对儿女的爱有多深! 爸爸还讲了一个更感人的故事。文革时期爸爸在陕西离家十里地的地方住牛棚,家里只有两斤米。当时胡小林才十一岁,上五年级,他买了条鱼,托邻居大妈做好,焖好米饭,蹬著自行车走了十里地,给爸爸送饭。虽然鱼汤洒得到处都是,但是爸爸拿著这锅饭就流泪了:「孩子,真难为你了!」 时隔多年,回首往事,胡老师反思道:「为什么十一岁的孩子能做到,五十五岁的胡小林却做不到?」正是由於「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自己今日的自私自利,是被金钱和物欲染污了。 三、婉言劝谏 父蒙感化 父亲因病脾气不好,母亲很希望儿子能劝劝他,但是一开始由於方法不正确,愈劝愈僵。他反省到,是因为自己心中缺少「爱」,才无法达到劝化的效果。 於是胡老师想到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和美国《科学》杂志所刊载的两篇文章。文章中说,有一位母亲清晨为孩子喂奶之后,孩子就死亡了。医院检查时发现孩子是死於奶水中毒,并追踪发现母亲在喂奶前刚刚和丈夫吵过架。 第二个案例是美国科学家所做的实验,他将生气的人呼出来的空气收集起来,冻结成冰,再融化成水,通过蒸发提高水的浓度,呈粉色液体。将此液体打入小白鼠体内,半小时后白鼠抽搐死亡,证明了水是有毒的。 於是胡老师就以此劝谏父亲,纵使他生活起居有节、注意饮食和运动,但是只要一发脾气,就会功亏一篑。因此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样儿女才有更多机会行孝道。「您为自己也不能发脾气啊!」胡老师设身处地的开导劝化感动了爸爸,想不到他一个月就把脾气改过来了!他的孝行使爸爸觉得生活有了希望:「我每天最大的盼头就是盼你回来,只要一想到你要回来,再大的烦恼我都无所谓。」 胡老师说:「孝养父母的过程,就是洗涤自己那颗肮脏心的过程,是焕发自己的爱的过程。心善、心爱、念头好,依报随著正报转,自然而然公司就好、家庭就好、学业就好、身体就好。所以孝道的圆满是大圆满。」 四、婉言劝谏 消除分别 在父亲晚年生病时,由於腰不好,很需要按摩,胡老师每天都回家为父亲按摩。可是八十岁的母亲总是很心疼儿子,因为她是山东人,重男轻女,对儿子格外疼爱。每次母亲一回家,见到儿子在为丈夫按摩,都要数落丈夫,还埋怨儿子太执著。 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父母是恩田,儿女对父母尽孝,日后才会有福。但是母亲不明白这个道理,《弟子规》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正是儿子进行规劝的好时机。於是胡老师对母亲说:「您希不希望儿子有福?佛说,福要从福田中种出来。什么叫福田?佛说,福报有三种田,恩田、悲田和敬田,所有的福都是由此种出来。父母是恩田,穷人、病人是悲田,师长是敬田。我回家为爸爸按摩、看护、擦屎擦尿,这是在种福,种福才会有福。」母亲听后若有所思。 他接著说:「妈您看,《三字经》说,『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天地是不是能化育万物、长出庄稼?为何人能够跟天地相比?就是因为人有心田,心田播撒善的种子,就长出善果;播撒恶的种子,就长出恶果。中国传统文化教导我们,孝敬父母是儿子以后有好报的最好的种子!」 接著他又举出父亲孝敬外婆的例子。当外婆去世的时候,母亲最感安慰的就是丈夫能够力行孝道。父亲对外婆特别好,当时他工资并不高,但每次回家都不空手,买水果、买瓜子、买花生…。而母亲也始终支持他对岳母尽孝,未曾阻拦。 於是胡老师对母亲直言进谏说:「为什么我现在孝敬爸爸,您就拦著我?您深挖思想根源,不就是因为胡小林是您的吗?不就是因为爸爸不是您的吗?妈妈,这就是自私自利。量大福才大,量小有福都用不了。」此时母亲才恍然大悟。通过胡老师对母亲讲理、劝谏,使得她对於这件事情就能够认同了。 五、布施财产 遗爱人间 父亲是一位非常节俭的人,有一天当胡老师为父亲换秋裤时,看到老人家秋裤上,有数不清的补丁,一个方块一个方块,一直到膝盖处,就像渔网一样,裤脚跟裤腰松紧带全都毛了。小阿姨说:「姨夫每次穿这条裤子,大脚趾头不是从这个洞伸出来,就是从那个洞伸出来。」胡老师忍不住泪流满面,他对小阿姨说:「这条裤子给我留好了,洗干净。这是我胡小林的传家宝,我要世世代代的传下去,我要告诉我们家的后代,他的爷爷是一个多么节约的人!」 父亲生性节俭,存有五十万元存款,是一生的积蓄。老人家爱孙子,希望能将这五十万元分给三位孙子,这原本是当爷爷的一颗善良之心,也是人之常情。可是胡老师知道,这笔钱如果能用来印制经典善书,才有真实的利益。因此他想尽办法劝谏父亲,最初他的态度比较傲慢:「这叫愚痴,孙子们都不需要钱!」当时父亲尚未认同佛法,因此完全不能够接受。 胡老师自我反省,《弟子规》说:「善相劝,德皆建」,其中的「善」字是说劝人要有技巧,要会劝。你真心爱他,真为他好,这才是善劝。於是他在回家行孝的过程中,给予父亲真实而温暖的关爱:为他按摩、带他看病、帮助他上厕所等等。慢慢的,父亲就开始能听进儿子的建言了。 几个月后,有一天父子俩聊天,父亲说:「儿子,你真辛苦。」因为当时,他每天回家为父亲从头到脚按摩、推背、捏肩膀,做得尽心尽力,总是出了一身汗。父亲心疼儿子,感动的说:「儿子,你真的变了。我这一生,最幸福的就是这最后的几个月。」於是他劝勉父亲:「如果天下的父母,都能够有一个孝顺的儿子,爱爸爸、照顾爸爸,那得多开心!」父亲说:「对,那要教育,要倡导。」胡老师说:「爸爸,您的三个孙子都不缺钱。现在社会上最缺的是教育。您的钱如果拿去印圣贤教育的书籍、光盘,人们受教育之后都回家去照顾父母,是不是好事?」父亲说:「那天下的父母会多幸福,我们太需要儿女的照顾了!儿子,这五十万元我交给你,这是我一生的积蓄,我愿意拿出来印《弟子规》。现在天下最缺的就是这分孝心,这个钱花对了。」 由此胡老师深深感受到,要如何劝勉父母回头?要孝感天地!诚如《了凡四训》所言,当别人不能够接受我们的意见,都是缘於自己「德未修,感未至也」,是自己的德行修养不够所导致的。若是真正身体力行,没有不感化人的道理。 父亲过世后,胡老师立刻取出存摺,把钱投入法宝制作之中。这也得到母亲的全力支持,希望制作圣贤教育资料,劝导更多人回头。胡老师用至诚至真的孝心,为孝敬父亲、养老送终这件人生的大事,划上了圆满的句点。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为根本。诚如《群书治要.孝经》所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从文字上来看,「孝」是会意字,是由「老」和「子」所组成,代表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因此,孝是人伦至德,孝是万善之本,诚愿天下的为人子女者,都能够见贤思齐,努力行孝,进而将父子有亲之爱,扩大到邻里乡党,乃至天下国家,从而达到「凡是人,皆须爱」的至善境界。 老法师:胡小林的孝亲故事非常感动人,这是他中年的时候遇到佛法,看到《弟子规》,把一生过去的习气、毛病,认真的改过来。公司的管理,放弃以前这些观念跟方法,完全用《弟子规》来管理公司。给员工说明,凡是《弟子规》上所说的都是对的,不必问我,我都赞成;凡是与《弟子规》相违背的都是错的,我做也是错的。所以他的改革成功了。过去的时候对公司很操心,以后公司,他告诉我,每天上班大概一个多小时就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时间都在学传统文化,都在读佛经。 他的口才很好,领悟力很强,讲经教学非常得到听众的欢喜、尊重,没有人不喜欢听他讲经教学。所以每次到这边来看我,我也不放过他,让他在摄影棚里头录几片光碟留下来。所以,我们这里有他讲经教学光碟流通。 这个根从哪里来的?从孝道来的。孝是中国文化的根,敬是中国文化的本,孝敬两个字他完全落实了。以孝敬的心态,不但对长辈,对朋友、对家人,乃至於对客户,几乎是像《弟子规》上所说,「凡是人,皆须爱」。他的事业意想不到的成功,不管了,反而人人都能尽责。员工对他佩服敬仰,尊重他,他对待员工非常厚道,照顾无微不至,员工把他当作大家长,这个事业做成功了。 我们都希望企业能学佛,能学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古圣先贤所传的这套方法、智慧,这里头有伦理、有道德,带到企业管理里面去。中国传统文化慢慢的传遍全国,传遍全世界,这不仅仅是中国梦,是今天全世界人的梦想,希望我们同学认真努力。这篇东西非常有价值,很感动人。 学生:岁次乙未中元祭祖专刊。「子不教,人心坏了;家不齐,社会乱了,怎么办? 」 中国古语有云:「子不教,人心坏了;家不齐,社会乱了。」我们当前所处的世界形势,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混乱:社会道德沦丧、国际冲突升级、恐怖事件频仍,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难加剧。有识之士皆深虑之。细思乱象之根源,乃因「人心坏了」!当务之急,乃是如何谋求有效之端正人心之道,才能令世界化解危机,恢复和谐,长治久安。 一、人心不善是社会动乱之根源 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中国著名的贤哲孟子前往魏国,魏国国君梁惠王问孟子:「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也将是有方法利益我的国家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谈利?我只有仁义而已啊!大王说,怎样有利於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於我的家族?一般士庶人说,怎样有利於我自己?上上下下都在争夺利益,这个国家就很危险了。」 依照孟子的意思,仁义是我们本有的良知良能,会带来社会的和睦安定,所以仁义才是真正的利益;反之,如果大家不顾仁义,只求自私自利,社会就会混乱,国家就会危险。孟子这段话,正是当今世界的真实写照。(图一:邹国亚圣公孟子像(右)。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二、东西方圣哲皆指归因果报应 自古以来,东西方的圣哲都指出,人的邪心与恶行会招感外界环境的灾难。「精神控制物质」这种因果关系已被近代量子力学家所证实。 基督教的《圣经》云:「那行不义的,必受不义的报应。」(歌罗西书三:廿五)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说:「凡你们所遭遇的灾难,都是由於你们所作的罪恶。」(章节:四二:三十) 中国儒家的《左传》曰:「人弃常则妖兴。」「常」指「仁义礼智信」五常德,「妖」指邪恶之风。《尚书.伊训》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佛家云:「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贪婪招感水灾,瞋恨招感火灾,愚痴招感风灾,傲慢招感地震,怀疑招感山崩地陷,自私对立招感对立冲突,人心邪恶招感疾病瘟疫。」 可见,东西方的圣哲异口同音的教导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人类为追求利欲而不顾一切的为所欲为时,天灾人祸便会现前。若欲人心归善,化解世界危机,惟有重振伦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图二:净空老教授墨宝《伊斯兰圣训》。) 三、宗教教育是化解世界危机之必须 宗教是世界和谐的关键,教育是宗教振兴的生机。今天要复兴宗教、净化人心,第一要务就是宗教必须回归其教育的本来面目。各大宗教的圣贤,皆力行教学一法。耶稣教学三年,孔子教学五年,穆罕默德教学二十七年,佛陀教学四十九年,实为典范。 净空老教授一生效法佛陀,讲经教学至今已有五十余年,於此深具信念。虽八十七高龄,仍不敢懈怠,每日讲经教学四小时,全球网路直播,对劝化人心收效显著。肯定此「宗教教学」一法,确实能化解危机,促进和谐,是故:「安身立命,教学为先。创业齐家,教学为先。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义之邦,教学为先。稳定和谐,教学为先。国丰民安,教学为先。太平盛世,教学为先。长治久安,教学为先。宗教天国,教学为先。极乐世界,教学为先。」 由此可知,社会若要真正达到安定、和谐、兴旺,须从教育下手。中国《礼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宗教祈祷只是治标,不是治本;治本是提倡教育,转变人心,使人人都能够「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我们要认真努力的落实宗教教育,使其发扬光大,每个宗教长年不断的讲经教学,对化解灾难、促进和谐会有很大帮助。(图三:净空老教授「教学为先」墨宝。) 四、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社会的理念与经验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讲的是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等对待、和睦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和成果。因此,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言,「欲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而孔孟学说讲「仁义忠恕」,大乘佛法讲「真诚慈悲」。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只有中国能一直保持著基本长治久安的大一统局面,此端赖中华传统文化所教导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之圣贤教诲。(图四:孔孟学说讲「仁义忠恕」,大乘佛法讲「真诚慈悲」。) 人类传统文化的遗产没有国界限制,属於全世界人类所共有。中华文化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这些指导与教诲不但在古代有用,在现代同样非常有效,将来亦是。它是超越时空的真理。我们过去在中国安徽庐江汤池所做的实验,充分证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净化人心的神奇效果。因此,我们坚信,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对於确保世界长治久安具有决定性的帮助。 五、三千二百年前的文武之治 中国历史记载,三千二百年前周朝初叶,文王及其子武王以方圆百里的西伯小国,以仁德治国,为各国做示范,而令当时八百诸侯国归服。各国一致推奉武王为天子,周家统领中国八百年。 文王在世时,有一次虞、芮两个邻国为一领土争执不决,於是两国国君共入西伯谒见文王,求其评判曲直。二君刚入西伯境内,便发现人民皆互相礼让,顿感羞惭,谓「吾相争,周人所耻」,遂还而相让。足见文王的仁义礼智信的教化已深入民心,对邻国皆有潜移默化之功。(图五:周文王是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圣主。) 六、中国清朝文化治国的成功经验 自古以来,中国圣贤都教人心怀天下,所以中国人民少有狭隘的国家、种族观念,而天下、大公的观念较强。纵观历史,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国,清朝满族人入主中国,皆能为中国人接受,而且在文化上能融为一体。试问:满清入关时,军队仅二十万人,而能统治过千万人口的广大中国近三百年,且有康干盛世出现,其因何在?清朝皇帝善能安抚中国百姓,尊重中国文化,且自己带头深入学习。 前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皆深谙中国儒释道学说,且能力行不怠,宫廷中每日延请大德老师,为皇帝及文武百官讲解儒释道经典,因此得到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及广大群众之心悦诚服。《四库全书》中《日讲四书解义》等书,即展现了清朝康干时期的宫廷讲学的盛况。(图六:《日讲四书解义》书影(上)。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四库全书》中的《日讲大学解义》书影(下)。) 七、现代汤池和谐示范镇试点的启示 二ΟΟ五年十一月,净空老教授曾於家乡中国安徽省庐江县汤池小镇,建立庐江文化教育中心,以儒家教材《弟子规》为核心,协助政府推广全民伦理道德教育。最初由三十七位老师,用三个月的时间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尔后组成师资教学队伍,下乡入户为村民讲课,身体力行孝悌仁爱。短短数月间使得社会风气大为好转,证明「人性本善」,「人民是很好教的」;证明传统圣哲教育於当今社会仍然行之有效。(图七:汤池和谐示范镇的实验(组图)。) 二ΟΟ六年十月,承蒙泰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推荐,由「世界佛教学人组织」与净宗学院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承办三天教学汇报展览。展示了多元宗教和谐,及汤池和谐示范镇《弟子规》教学成果,深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长暨各国大使与和平工作者的肯定。证明了「宗教是可以团结的」、「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 八、治世安民之宝典——《群书治要》 唐太宗在位期间,最大的成就是编了一部匡正挽救社会的治国宝典,《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西元五九九年至六四九年)於贞观初年下令编辑。太宗令谏官魏徵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 《群书治要》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太宗喜其广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释卷。对编辑此书的大臣魏徵等人说:「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卿等力也。」由是而知,贞观之治的太平盛况,此书贡献大矣!诚为从政者必读之宝典。(图八:唐太宗与大唐朝治国宝典《群书治要》。) 古圣先贤之文化教育,的确能为全世界带来永恒之安定和平。最极关键者,即学习者本身,必须真正认识传统文化,断疑启信。圣贤传统文化实为一切众生自性流露,超越时空,亘古弥新。学习关键,端在「诚敬」二字。若对古圣先贤之教育毫无诚敬,纵遍览群籍,亦难获实益。即使连博学大智的圣者孔子,面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都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充分表达出内心的诚敬之情。因此他的成就极高,被尊为至圣先师,堪为万世师表,这正是我们学习诚敬的好榜样。 过去孙中山先生於三民主义讲演中(民族主义第四讲)曾云,「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质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来两百多年的事。讲到政治哲学的真谛,欧洲人还要求之於中国。诸君都知道世界上学问最好的是德国,但是现在德国研究学问的人,还要研究中国的哲学,甚至於研究印度的佛理,去补救他们科学之偏。」《群书治要》正是中国政治哲学的精粹,既能作为世界各国领袖的重要施政参考,也能补救现代科学之偏。(图九: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讲到政治哲学的真谛,欧洲人还要求之於中国。」) 中国老祖宗留传至今的治国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效,均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累积的宝藏结晶。《群书治要》至珍至贵,尤其对於现代世界,其意义与价值更是非凡!果能世界各国、各党、各级领导共同学习,深解落实,则和谐社会、大同之治的世界指日可待。 为方便现代人阅读,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的蔡礼旭老师出版了《群书治要36O》(三百六十句节要,并且翻成英文)。中国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期也出版了《白话译注》和《古注集解》,可作参考。 九、掌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工具 中华传统文化宝贵的财富都完整的保存在《四库全书》当中。学习中华文化最理想的方法是直接阅读《四库全书》,这就必须学习中国的文言文和正体字。文言文是中国老祖先的伟大发明,与西方拉丁语系不同,中文的文言和语言是分开的,如此,当语言随著时代不同而改变时,文言可以一直保持不变,所以数千年之后的子孙仍然可以读懂古人的文章,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中国的文字本身就是智慧的符号,是人类的宝贵遗产。可惜,自从上世纪初开始,中国人开始改用白话文,五十年代之后开始改用简体字,新一代青年几乎看不懂文言文,不认识正体字,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将因此被封埋,实在令人痛心疾首。因此,我们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够将中国文言文和正体字,以及《四库全书》、《四库荟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加以保护,更希望贵组织能够大力推广全球人民学习中国文言文和中华传统文化。 学习中国文言文其实并不困难,净空老教授曾经在美国和英国见到学习中国汉学的学生,他们都是用三年的时间,就能够读懂中国的文言文。学会文言文就是得到《四库全书》的钥匙,能够随心所欲的汲取中国五千年的宝贵智慧与经验,取来为自己所用,这是多么丰富的财富!学通中国文化,能使人成为智者、能人、圣贤,有能力为世界的长治久安做出伟大的贡献。(图十:汉字、文言文是开启《四库全书》宝库的钥匙。) 老法师:专刊上有这篇文章,这是开吉法师整理的,主要的宗旨是提醒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以及发愿来学习,让这个文化能够永远长存在世间。我们疏忽了,外国确实有一些学者们对中国文化非常敬佩,也把它看作世界文化的宝藏。说到深入,没有办法跟中国历代这些专家学者相比,这个原因,在这篇文章我们能看到。中国古圣先贤,或者说中国的读书人,过去的读书人,方老师常讲,两百年前,读书人对於中国的典籍、古圣先贤有非常高的尊敬心,有真诚心。真诚、恭敬才能够契入圣贤的境界,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外国人不管怎么学,诚敬心有一定的界限,比不上中国古人。我们要今天接著古人再把传统文化复兴,真诚跟恭敬就是不能缺少的条件。 真诚恭敬从哪里学?古时候好,从小就教了。真诚从孝里头出来的,孝养父母,恭敬从尊重老师那里得来的。所以孝亲尊师。中国人古时候,不要说多,我能够记忆得到的,民国初年,虽然进入民国了,民国二十年前,我就记得很清楚了,读书人没有不尊敬孔子的,没有不尊重老师的。父母对於老师,儿女的老师,非常尊重,这我们亲眼看到的,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所以老师教学,对学生非常认真、非常爱护。我们是年岁没赶上,大我十岁的赶上了,还受了一点传统教育影响,我是接到边缘,两年就离开了,这个影响很深很深。好,我们现在看底下还有一篇,都是「祭祖专刊」上的。 学生:岁次乙未中元祭祖专刊。「雪庐老人诗弘孝道」 吾师雪庐老人,乘愿来台,居台中市,建莲社,以及联体机构。兼弘内典儒经,指归净土持名念佛,事功多不胜数。兹谨就其弘扬孝道,略举其事,以缅思焉。 师游芦花峪,见芦花,忆孝子闵子骞,作五律一首曰:「故园东郭外,闵子旧佳城。乔木他年泪,芦花今日情。胶庠迂孝友,宇宙尚纵横。莫决齐川水,遥涵海月明。」师自注:「济东门曰齐川。再作七绝一首,题芦花峪摄影曰:芦花如雪亦如绵,回首乡关礼昔贤。怜我把看无限意,驰魂不得入齐烟。」 师敍作此诗曰:「旅台游芦花峪触忆齐州闵子墓识感。时在民国七十三年岁次第二甲子晴和月中浣。」 《韩诗外传》以及《说苑》等记载,闵子后母偏爱己生之二子,寒冬时,衣以厚暖之棉衣,而衣闵子之衣,则以芦花冒充棉衣。后为闵父发觉,决意逐出闵子后母。闵子向父求情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闵父感而取消原意。闵子后母亦深为感动,待闵子如己出。 师见芦花即忆闵子者,闵子之孝出於天性。天性如如,不可得见,得见芦花,则可见之矣。故此两首诗,即是教人明心见性。非寻常诗文可比也。 《雪庐诗集》中,弘教之作甚多,不必多举。即此两首,足以举一反三。可供好学之士,发明心性之道。 民国一百又四年岁次乙未仲夏月中浣弟子徐醒民拜敍。(图一:雪庐老人《复徐醒民居士书》。)(图二:徐醒民老师为「岁次乙未中元祭祖专刊」撰稿《雪庐老人诗弘孝道》。) 老法师:徐老师提供这一次「祭祖专刊」的李老师的两首诗,都是提倡孝道,跟我们祭祀有关,非常感动人。传统文化从哪里开始?中华文化是从祭祖开始的,我们现在还走回头的老路,从纪念祖先。人要知道纪念祖先就会孝顺父母,能孝顺父母就会忠於国家,古圣先贤的教诲慢慢的就可以能够复兴,落实到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家和万事兴,家和了社会就安定了,国家就会兴旺。世界国与国之间、族与族之间,包括宗教与宗教之间,都能够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共存共荣。这是中国梦,这是我们所期望的。 所以,有同学问我,我们祭祖这个活动,一年三次是不是太多了?我说不多,一年当中三百六十天,三次提醒才会有效果,三次的效果比两次一定殊胜很多。所以我们决定办三次,年年办下去,慢慢让大家醒悟过来,孝道重要!希望提倡到全世界,都让人能懂得孝道,让他看到。这个典礼的活动,今年我们加强电视的报导,希望多有一些镜头,我们做成光碟流通,让大家多看看,这种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了,这个祭祖的典礼。我们用这分恭敬心,期望祖宗保佑,三宝加持,让这个活动启发人心向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