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23集) |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五十四页,我们从第五行看起: 「望西设问曰」,这是假设的问题,是教学一种方式。「既是修因感果之土」,我们在经上看到的,阿弥陀佛在无量劫前面,他是个国王,出家了,初出家的时候叫法藏比丘,以后开悟了称他作法藏菩萨,这有始,有始应该就有终。所以「宁容得言」,怎么能,容也是容许的意思,怎么能可以说「非因非果,凝然常耶」,有因有果,这是一个问题。「复自答曰」,然后望西师自问自答。「修因感果,是始觉智」,修因感果。「无为凝然,则本觉理,始觉究竟,无非本觉」,始觉跟究竟觉统统是本觉。所以从体上讲能讲得通。这还是前面所说的这三种常,建立常然,这三种:本性常、不断常、相续常,说这三桩事情。相上有,有这三桩事情,性上没有,体上没有。我们还用比喻说,在我们电视屏幕上说,没有,三种都没有;在画面上说,有,画面没有离开屏幕,屏幕是真心,画面是妄心。这个要搞清楚,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这个对於修行人关系非常大。《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不包括实报土,为什么?实报土不能说它是虚妄,它是常住,它是没有间断的,自性没有生灭。 中国人实在是很了不起的一个族群,历代圣贤多,他们不说出来,细心去观察你会认识的,世世代代都有。你看,连来佛寺的海贤法师都是一个,他在世,谁看出来,谁认识他?他自己不说,别人说他也不承认,真的不是假的。我听说汤恩比,汤恩比自己说了,如果真有轮回,他希望来生做中国人,他要到中国来投胎。他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认识中国文明的伟大。比我们强,我们生在中国不认识中国。他们生在外国,他出生在伦敦,英国人,对於中国历史了如指掌。所以这三种常,前面我们学过了。本性常住,我们学佛要能记住。六祖惠能大师中国人,他《坛经》上讲得很透彻,《坛经》非常精简,不罗嗦,分量不多,讲绝了。开悟的时候五句话,什么是真心,什么是自性,什么是本性,讲得很清楚、很透彻。本性是中国人讲的,大乘经上多半讲自性,佛讲自性,自性就是本性。 在中国童蒙教科书里,《三字经》头一句话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这一句话,不是佛经来到之后才有的,佛经没有传到中国来之前,咱们中国古人就讲本性本善。佛经来到中国证明,证明中国古圣先贤说得没错。释迦牟尼佛开悟说出来的,中国老祖宗里面很多都是开悟了的,我相信他们的境界、他们的地位跟释迦牟尼佛是平等的。中国人不称佛,称为圣人,圣人就是佛,贤人就是菩萨,君子相当在小乘境界,从初果到四果。本性什么样子?能大师用了二十个字五句话讲清楚了。大乘教终极的目标就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是什么?第一个,回归自性的清净,「本自清净」,没有染污。我们现在看自己严重的染污,染污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染污,不清净。这是什么?这习性,不是本性。习性不是真的,你要认清楚,你把它放下,本性就现前。本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它不生不灭,所以它是自性常。这是真的,真心人人都有。我们的妄心是依真心起来的,没有真心,哪来的妄心?妄心怎么来的?真心上有迷惑就变成妄心。但是这个迷不是全迷,真的是局部迷,不是全迷。要是全迷的话,诸佛菩萨就会受到干扰。不是全迷,我迷,对我有干扰;你不迷,对你没有干扰。它是一桩事情,也可以作两桩事情来看。 学佛怎么个学法?我对於老师章嘉大师很佩服,这么复杂的问题,他只两句话就给我解答了。我年轻刚刚接触到佛法,方老师介绍的,给我讲了个单元,佛经哲学,哲学概论最后的一个单元讲到佛经,哲学里头叫高等哲学,我们才知道有这么回事情。原先是真天大的误会,把佛教看成迷信,认为它是宗教,从来就没有念头去碰一碰它。我这样认识的,知道这个东西好。老师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这一辈子感恩,要不是老师教导我,我搞清楚、搞明白了,那我这一生活得很辛苦,哪有这么快乐?这一生环境是很清苦,法喜充满!老师讲的话在我身上兑现了,人生最高的享受。 当年我出家的时候,没有人原谅我,都说我学佛迷得太深了,怎么去做和尚去了?实际上大家不知道和尚两个字的意思,和尚是最高的,世间法里头最高的,不知道,不晓得这两个字的意思。这两个字是梵文,意思是什么?亲教师,亲自指导我的老师才称和尚,跟法师不一样。像我们学校,学校很多班级、很多老师,直接教我的才称和尚,不是直接教我的一般称法师,有差别的。和尚不能随便称的。主持教化的人称和尚,在一个寺院里,寺院是学校,和尚是校长,只有他一个人称和尚,别人不能称,他主持教育,教育政策掌握在他手上。阿闍黎是教授,是执行教学的。寺院里面三个纲领执事,跟现在大学一样,维那,训导长,管训导的;监院,总务长,你看现在大学不是这样吗?有教务,教务是首座,管教学的,管秩序的,训导的,管总务的,组织完全相同,只是名称不一样,佛教里头是用印度的名称,它是学校。所以讲经教学、研究讨论,就是学习之后的心得分享。学生上台做报告,同学们都参加,老师最后做印证,这是课堂的作业,这是佛陀教育的正业。我们讲不务正业,正业是什么?正业就是教学,讲经、教学、分享。现在这三个都没有了,正业没有了,现在是经忏佛事变成正业了。 经忏佛事到底从哪里来的?怎么这么厉害,把佛陀的正业取而代之?我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个问题。那时有一个老和尚,也对我很爱护,对我们年轻人很照顾,提拔,给我们机会,道安法师。这个老法师慈悲,没有嫉妒心,很难得,没有好高骛远,脚踏实地,老老实实,搞佛陀教育。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他告诉我,他说这桩事情的兴起,应该是在唐明皇。唐明皇大家都知道,为了宠爱杨贵妃,几乎把江山都丢掉。安禄山造反,势力很大,幸亏郭子仪这班将军把这个叛变平反了。平定之后,明皇也很惭愧,也很慈悲,那个时候是中国佛教最兴旺的时候,所以他就在每一个战场建一个寺院,就像忠烈祠一样的性质,建个寺院超度死难的军民,都叫做开元寺。大陆上开元寺很多,就是开元年间建的,唐明皇建的,像现在的忠烈祠一样,建了很多个,这个带头了。 皇上这一带头,民间老人过世,也请和尚来主法,来超度。在那个时候是副业,附带的。一般常人他也想不到,国家提倡了,那些大富长者,做大官的、发大财的这些人,他们请法师,做一个小型的超度法会。这么来的,应该是这样形成。他说在以前很少,大规模的一年一、二次,不是平常都有的。这个流传到现在,到明清,特别是清朝末年,超度的愈来愈多。人民也慢慢富起来了,他没有钱他做不起佛事,要花钱的,佛事不是义务的。现在一般寺院出家人靠这个生活,主要收入。为什么不讲经?讲经没有人供养,讲经是要贴钱的,经忏佛事是赚钱的。所以经忏佛事在今天变成主流,变成正业了,讲经说法就变成副业了。现在连副业已经没有了,看不到了。如何恢复正业,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讲经在佛学院,还有大学,大学里头有排经典做课程,多半在哲学系,都把它当作一种学术来研究。 所以真心、妄心你要不把它搞清楚,怎么个修法?生活用妄心,工作用妄心,待人接物统统都用妄心,结果你念经、讲学、教学还是妄心,原地踏步没动,还是搞六道轮回,没有办法出离。所以真妄首先搞清楚,然后我们就懂得真正修行纲领是什么。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修学纲领就是四个字「看破放下」,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又倒过头来帮助你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互相帮助,愈看得透愈放得多。学经教不能放下,不能把所学的变成生活、变成工作、变成处事待人接物,那是世间学问,对你修行的功夫一丝毫的帮助都没有。学了要管用。大乘教里头总的指导原则,就是《观经》里面讲的净业三福。佛说得很清楚,这个三条「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所有这些声闻、缘觉、菩萨修行,都不离这个纲领,最高指导原则。 所以,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我是选了五科,这五科就是戒律,我们必须遵守的。第一个就是三福。三福不但净土宗,任何宗派都要学,头一个「孝养父母」,第二个「奉事师长」。孝养父母,孝,奉事师长是敬,孝亲敬师这是大根大本,世出世法都离不开它。你不孝、不敬,那怎么行?那我们就知道,孝敬是真心,妄心里头没有孝敬,孝敬在真心。我们的摄影棚、我们的讲堂都供奉老师的遗像,为什么?提倡孝敬,孝亲尊师,让大家来看看我们还没有忘掉。我两次访问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小乘佛教,每个教室里面有佛龛。像我现在供的这个佛龛,斯里兰卡全国,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教室里头有一个角落有佛龛,供佛。没有供父母,没有供老师,应当把父母、老师也供上去。凡是到那个地方观光旅游的一定去看寺庙,看到每个讲堂都有,就会感动人。一、二个讲堂不行,每个讲堂都有,大家就知道你对这桩事情这么重视。根,根没有了还搞什么?接著第三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 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叫三福,三种福,这个福是世出世间真实的福报,从这么修的。孝亲尊师是大福报。对一切众生不能杀害,不能去伤害它,修十善业。十善业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两舌)、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得很好听,目的是骗他)、不恶口(恶口是说话难听,让人听了生烦恼,要和颜爱语),这是身、口;意,起心动念没有贪心,没有瞋恚心,不愚痴,贪瞋痴,不贪、不瞋、不痴,一共十条,很简单。这是佛门的根本戒。戒律很多,甚至於成立一个宗派,也无非是把十善业扩大了细说而已,这十善是纲领。在小乘细说,三千威仪,三千条展开,大乘展开八万四千,这不就是总纲领吗!我们不专学这一宗,好像大学里的一个学系,但是无论在哪个法门里头,必须要学习的,就抓住纲领就行了。这是根本的根本,没有这个根,上面全是假的。像盖房子,这是地基、基础,一百层的高楼基础要不坚固,盖不上去,会倒下来的。 第二福是从第一福上去,这是最底下一层,这第二层。第二层,「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个具足众戒是指的三皈五戒。再沙弥律仪,在家出家都可以学,它有十条戒,有二十四门威仪,威仪是规矩,我们中国人讲规矩。要守规矩,这些规矩好的,让别人跟你接触生欢喜心,对你赞叹。这就是小乘戒。 第三条是大乘,大乘有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跟我们净土宗完全相应,底下这两句「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大乘经很多,你只选择一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为什么?它是修定,用这个方法修定。为什么要修定?自性本定。就是真心是不动的,从来没有动摇过的,真心是本定。所以,只要是定,跟真心就相应。妄心不定,前念灭后念生,这个念我们讲念头,念头是妄心,不是真心,因为念头是动的,不是静的,刹那生灭。真心是不生不灭。劝进行者这一句,是我们自己得到佛法的利益,要帮助别人,要劝勉别人。劝勉别人是无条件的,只要他肯学,他欢喜学,就要全心全力帮助他、成就他,让佛法有传人,世世代代传下去,佛法要靠这些人发扬光大。所以劝进行者,劝进,行者就是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这种人不能舍弃,要全心全力照顾他、成就他。这是净业三福。你看总共十一句,十句是对自己的,最后一句是教别人,自己成就了要教别人。 释迦牟尼佛开悟,一生教学,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佛弟子要记住释迦牟尼佛一桩了不起的行法,那就是佛门永远不跟别人作对、对立,他把这个摆在戒律里面第二条。第一条是无我,一定要认清楚这个肉身不是我,你才能入门。你看小乘初果须陀洹,须陀洹是破了五种见惑,五种见惑头一个就是身见,他明白了,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像衣服,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身体不是我,是我所。「我」,大乘教讲得好,我不生不灭,我就是真性,我就是法界。这个身怎么是我?真认识清楚了,你就不会为了这个身去造业。众生不知道,误会了,把身当作我,为了养这个身,造无量无边罪业。这些业有善业、有恶业。善业也不好,为什么?善业你生天,天有生死,比人的寿命长,比人的福报大,但是他寿命到了之后,还是要堕落,还是要搞轮回,不究竟。所以真搞清楚了,对天不留恋、不向往,我们才会有真正的成就。天只比人好一点,实在讲好不了多少,不要常常羡慕天,要羡慕极乐世界,这是无比殊胜庄严。一切大乘经,一切诸佛如来,一切法身菩萨,所说一切经教,都出不了这部经。这部经是大乘佛法的总纲领,分量不多,包罗圆满,都包罗在这里头。这一经通,当然一切经就通了。这些年来我们不断的提倡,现在认识这部经的人多了,以前没人知道,好事。 由三福,由小乘的,提升到小乘,三皈五戒、沙弥律仪,一直到小乘出家在家戒,都包含在这里面。大乘最后这一条。这三条是整个佛法的根本,学佛人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在这上下功夫。人与人相处,我们没有我见,好!你的思惟大公无私,起心动念都是想到整个人类的幸福,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的幸福,只想这个,好!心量就大了,我没有了。边见,边见是对立,对立没有了,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坛经》上所说的,末后「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个自性是我的自性,是我们自己自性。自性是共同的,只有一个自性,像大海水一样,佛经的比喻,把大海比作自性,把水泡(海里头起的水泡)比作个人。水泡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没有离开大海,起泡的时候好像有自己;那个泡一裂掉了,回归大海,大海才是自己,真正的自己。水泡是临时,是自己所变的,错认了,那叫妄心。这个比喻得好,我们能体会到,会有一个概念。 见取见、戒取见,这两个合起来,中国人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他认为他是对,正确的,不容易跟人在一起,成见太深,不能随缘,这个是错误的。真心里头没有成见,真心没有身见、没有成见、没有边见,就是没有对立。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练到至少要像海贤老和尚那样,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老和尚眼睛当中,天下都是好人。毁谤他的,好人;侮辱他的,好人;陷害他的,好人,没有一样不好。没有感觉得我很委屈,对这个世界一切法里头没有怨恨,没有怀疑,不生烦恼。老和尚一生没有跟人红过脸,没有说哪一天你看到他发过脾气,没有。你见到他的时候都是和颜悦色,很快乐。这个要学,真的要学,你的法缘才好,人缘好,每个人都愿意跟你往来。到底谁占了便宜?自己。顺境里面不生贪恋,逆境里头没有瞋恚,真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错误了,把它修正过来,标准就是戒律。 中国古圣先贤也有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伦常八德,五伦、五常。特别是五常,主要的标准,仁义礼智信。仁是什么?爱人,仁慈博爱。你要爱人,爱人你就不会怨恨人。那些障碍我们,毁谤的、陷害的、找麻烦的,要原谅他。为什么?他无知,他没有受过圣贤教育。他要跟我们一样受这个教育,就不会。所以他迷了,迷了,做错事要原谅。他有果报,他的事情,我不能多加一点罪给他,这个不可以。何必?清净心里头一无所得,为什么把这个事情看得那么重?放下好,放下,快乐,放下就圆满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方老师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特别是最高这两个字。不是真修的人他享受不到,他过的生活很苦恼,真正明白之后,确实法喜充满,世间这些喜欢的、讨厌的,在他若无其事,真正你把它看清楚,放下了。 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放下,初步学的时候就是戒律,戒律就帮助我们放下,把它养成习惯,跟自性一样,自自然然不会犯错,这就好。照顾别人,我们有的,别人没有,他需要比我还需要得切,我要先让他,先帮助他,先满足他,我还能过得去,以后慢慢再来。特别是财物,他迫切需要,我也需要,但是他需要比我急,我先帮助他,我们自己过几年慢慢来,不放在心上。佛告诉我们,老师也告诉我们,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能攒积,攒积是死水,不流通。财,中国老祖宗说叫通货,它要流通,出去多,进来多,不能只进来不出去,变成死水,死水会造成灾难,讲得非常有道理。人,财从哪里来的?布施来的。我们命里头没有财,老师嘱咐我们,学佛,自己没有财没关系,苦行僧,能成就。弘法利生离不了财,怎么办?布施。没有财,要有布施的心,不能没有布施的心。遇到缘随分随力,圆满功德,我身上只有一块钱,一块钱全布施了,圆满功德。不在乎多少,在乎你用心。财,财施,财愈来愈多,愈多愈施,不要留,不要为自己,自己适可而止,这就对了。法布施的果报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的果报得健康长寿。无畏布施最常见的就是素食。你看素食,不跟一切众生结冤仇了。吃众生肉这是杀生,一般人不能接受,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再不干了。 我从接受佛法半年,我就开始吃素。那时候还在工作,机关里头还不错,因为吃素的人还有好几个,有一桌,有一桌人吃素,我们就到那一桌去了。所以好,素食不杀生。再有机会放生,放生是无畏布施,这是举一个例子,令一切众生离开恐怖、离开困扰、离开危险,这都是属於无畏布施,果报长寿。我们年轻的时候福很薄,相貌不是很好,一看就晓得短命,没福。我们跟李老师在台中,我们那个经学班里面,有十几个学生,差不多三分之一都是命很薄的。老师有一次告诉我们,命薄不怕,要培福。什么福最大?讲经教学这个福最大。为什么?三种布施具足。讲经要身体,要体力,这叫内财布施;我们没有收学费,没有收供养,内财布施。内财布施的财比外财还要足,还要殊胜。你讲的是经教,劝人为善,法布施,法布施长智慧。人能够修福修慧,破迷开悟,许多困难他就能突破,这属於无畏布施。所以,一个讲经,三种布施都具足。所以他劝我们这些没福的人、没寿的人,发心出来讲经。老师慈悲,他懂得,他真帮助我们。我们只要明了,真正接受、肯干,寿命真的转过来了。现在财用不缺,帮助别人的多。 我们所帮助的,教育,佛陀教育,宗教教育,这一方面,我们总尽心尽力成就它。兴建道场,我不赞成,我听印光老法师的话。印祖告诉我们,在我们末法时期,建道场小规模的,住众不要超过二十个人。他说得好,为什么?道场小,人少开销少,有几个(三、五个)护法,有福报的护法就够了,你的心定下来了,清净心现前才能修道。如果道场大,开销大,你不做经忏佛事,不做法会,收入从哪来?有钱有势的信徒,紧紧的把他抓住,操多少心,让他得欢喜心,他来护持你。心不在道上,清净平等觉五个字全没有了,变成世间法了,这就错了。所以出家,出家人以无事为高尚。如果要管那么多事情,在家就好了,何必出家呢? 我出家曾经遇到一个和尚,我受戒的时候是我的尊证和尚,台湾基隆大觉寺的方丈。这个老和尚建了个大庙,有福报,收的徒弟全是退伍军人,而且这个道场是完全男众。我在他那里去住了一个月,那段时间,他这个道场上上下下将近一百人,退伍军人难搞,习气很重,每天都有吵架的,都有找老和尚来评理的。老和尚见了一个,「你没错,你好」,那个来的人,「你也好」,很有趣味,老和尚修忍辱波罗蜜。老和尚是现身说法,身行言教,把这么多人摆平。那一年他是找我去讲经,我四十五岁,讲《楞严经》,夏安居的时候,我好像只讲了一个多月,就生病了。那一年很多算命的都告诉我,四十五岁是关口,过不去。我这个人一生很少生病,头一次碰到病魔,我知道寿命到了,所以我也不找医生,也不吃药,我的一个观念,医生能医病,不能医命,我是寿命到了。 所以找一个地方静养,养了一个月,身体慢慢复原了。生病的一个月当中,我吃稀饭、吃酱菜,尽量油水统统都减少,念佛求往生,寿命到了。念了一个月,好了。我们同学出家的,同戒三个人,命运相同,我们三个还同年,都过不了四十五岁。那一年三月,法融法师走了,第一个;五月,明演法师走了,第二个;我是七月得的病,第三个,所以我很清楚。病好了,到第二年,有一天在善导寺,遇到甘珠活佛,他也是章嘉大师的学生,大我十几岁,碰到我,很欢喜告诉我,来,坐旁边,咱们好久没见面了,告诉我,你的命转过来了。他说以前我们在背后都说你。我说说我什么?说你人很聪明,可惜没有福报又短命。我说这个,这个不必背后,当著我面我能接受,我自己很清楚。他说你现在转过来了。那个时候我讲经十二年。他说你这个十几年讲经,把你的命运完全改了,不但长寿,而且福报很大。那我们是姑妄听之。 福报是清福,没有道场,一生不要道场。到香港,有个小地方,小房子,是这边的信徒供养的。何泽霖老居士,他往生了,往生之后嘱咐他的夫人,这个地方要送给我,供养我,让我在香港常住。我去看了之后很欢喜,很小,大概只能住五、六个人。五、六个人很好,释迦牟尼佛最初转法轮,在鹿野苑五比丘,有五个人在一起,将来五个人都能往生,那就是正法道场,圆满道场。同修不要太多,太多意见多,真正志同道合没意见,没有想法,没有看法,想法、看法都是一句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就正确。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多帮助别人,劝进行者。团结佛教的事业,团结宗教的事业是好事,这些事情来找我,我都会尽心尽力帮助。我们希望将来真正能做到世界宗教是一家。宗教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慈博爱,宗教的任务就是化解冲突,促进社会永续的安定和谐,这好事情,宗教做出真正的、正面的这些利益众生的事情,这就对了。所以,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佛菩萨安排。这一生走的道路,统统都是佛菩萨安排,我自己没想到。佛菩萨这样安排了,我们有这个机缘就做,没有这个机缘就不做,绝不去找这个机会,找这个机会是攀缘。攀缘,自己动了心,是妄想。真正佛菩萨有感应,他给我们铺的这个路,正大光明,我们不费心思,安安稳稳的依教奉行就好。 所以基本的戒定慧,我们完全明白了。修定用什么?用《无量寿经》修定,就是读经。读经不想意思,有时候自然会想起,自然想起来好,不要理它,还是老老实实念下去,那个念头马上就消失掉了。为什么?读经是修定。真正有悟处的时候,那是开智慧了。智慧有小悟、有大悟。小悟常常有,一个星期有一、二次很好,天天有那就最好了,那距离大悟就不远了。一个星期有一、二次就很难得,你不断在向上升,不断在进步,这是好事情。 我们再看望西师自己答的,答得好。始觉智,无为凝然,则本觉理,始觉究竟。这一句就是本觉,始觉就是本觉,我们中国人讲的本善。《大学》里面讲的至善、明德、亲民、止於至善,至善是本觉。始觉合本觉,始觉就是本觉,本觉迷了,现在回头又觉悟了,还是本觉。无非本觉,后面这句话说得好,始本是一,不要在这里去分别,不要执著就好。下面他举《释大衍论》一句话来给我们做证明,「若得始觉,还同本觉」。始觉那个觉就是本觉,本觉没有生灭,本觉就是大乘经上讲的自性,我们中国老祖宗讲的本性,是一桩事情,哲学里面所讲的万有的本体,也是讲的它。「谈能证曰」,谈到能证时候说:「虽似有始,至所证时,始本不二,本有常住」。始觉,始,在始这个字里头,他还是不觉,到所证的时候真正觉悟,真正觉悟才知道,始觉跟本觉是一不是二,本有常住。始觉就是本觉,本觉就是能觉。 望西末后这几句话要著眼。谈,谈就是说,至就是到。「在有说有证之日,虽似有始」,好像是有始,开始了。「当到家时」,到家就是你证得的时候,「言语道断,一切不二,本有常住。以上皆引申望西之说」。念老这几句话说得好,把它说白了。我们现在在迷,我们在修学,特别是念经,念上几百遍、念上几千遍,觉悟了,这个觉悟的时候好像是有始有本,真正觉的时候,始本是一不是二。这个时候怎么样?念头没有了,觉跟不觉的念头全没有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自性本定,自性起作用,智慧。不觉,迷,是妄心,就是念头,念头起作用生烦恼;觉心起作用生智慧,不生烦恼,这是它的差别。 下面,「复据密部」,引用密宗的讲法。念老显密圆融,他们那个时候法缘比我们殊胜,密宗确实还有几位大德住世。李老师也遇到,也学过,学过禅、学过密、学过教,最后归净土,净土宗是跟印光大师学的。我们所亲近的这些大德,无论在家出家,通宗通教,显密圆融,这个缘分非常难得。《密严经》里面说,《大乘密严经》,「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佛已超过彼,这个彼底下有注解,《密严经疏》里头有。又说:「密严佛土超诸佛国,如无为性不同微尘,此密严中诸佛菩萨,并余国土来此会者,皆如涅盘」,都证得大般涅盘。上面这是《密严经》里面的话。 下面这有注解了,「《密严经疏》云:如无为者,密严土者,即是诸佛他受用土。於法性土,以悲愿力建立故」。这句话还是不好懂。如无为法这句重要。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环境是有为法,有为什么意思?有生有灭,是有为法。如无为法,它不生不灭,它有没有相?有,密严净土就是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的。为什么它没有生灭?它没有通过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我们用真心、妄心讲好懂,它完全是真心现的。真心所现,在显教里面就是极乐世界,就是佛的实报庄严土,在密宗里面称为密严土,是一不是二,名称不一样,境界是相同。密严土里头,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土,跟无为法相应,它没有生灭,也就是说,它没有起心动念,当然更没有分别执著。我们在大乘这么多年,这个概念有了,不生不灭。 西方净土有没有菩萨?有,四十一位菩萨住在极乐世界实报土。这四十一位就是《华严经》上说的,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加上十地,四十;再加上等觉,四十一。这四十一个位次居报土,这个报土是无为,无为就是它没有生灭,人没有生灭,万物都没有生灭。花永远那么新鲜,永远是在开放,没有花开花谢,只有开,没有看到谢,而且开是永远开。还随众生的心,我喜欢,它就都开了,我不喜欢、不要,它就没有了,那个不是生灭,是随我们自己的念头。为什么?全是自己念头变现出来的。这个念头里面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就叫无为。如果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我们这个世间,那就有为。《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是真的,「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教我们看我们现在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不一样。极乐世界不但实报土是无为,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也是无为,这就不可思议。十方诸佛刹土,实报庄严土如无为法是对的,方便土是十法界,同居土是六道轮回,跟我们这个世界一样,是有为,不是无为。所以这极乐世界就特殊了,它全是无为,全是自性所现,没有妄心。 那我们要把妄心放下,完全用真心,太难了!说得很容易,做不到。我们眼见色,你能不能见色的时候同时不起心不动念?如果是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你是用佛眼所见的,佛眼没有起心动念,你就成佛了。菩萨都做不到,菩萨起心动念,他的本事是不分别、不执著,比我们高。菩萨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阿罗汉分别有,执著没有,阿罗汉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他能超越六道轮回,不能超越十法界。我们凡夫这四个具足,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有,见色有、闻声有、鼻闻香有、舌尝味有,统统都有,这叫什么?六道凡夫。 真看破了才放下,放下就证得了;看破没证得,没放下。所以看破之后知道事实真相,承认了、不怀疑了,就要真干。真干是什么?不把它放在心上,就这么一句话。我感谢章嘉大师,一辈子不会忘记他,他教给我的,看破之后明白了就要放下,就证果了。不放下不行,不放下还是凡夫。从哪里放?先放下执著,於什么都不执著。现在阿弥陀佛来,来看到我,「来,我带你去往生」,马上就走了,快快乐乐,欢欢喜喜。不能说「我这里还有事情没处理好,那个人我还要去跟他见一面,打个招呼」,没有这个念头,真放下了。放下之后就有本事,为什么?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就有阿弥陀佛那种分身的本领,我们可以分无量身,再到这个世界来,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办好的,再来处理。这是正确的,为什么?来去自由了。现在不行,去去不了,去了之后回不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马上可以回来,回来什么?应以什么身度这就用什么身,神通广大,智慧无边,这个机会可不能丢!所以要想到,阿弥陀佛这个时候来了,我怎么办?手忙脚乱不行,去不了,阿弥陀佛走了。一丝毫留恋都没有,真放下了。什么时候?时时刻刻都是放下的。别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佛号,就是西方净土。想,想极乐世界,经上所说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念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全不要想。不要想能办事。办事不要靠思想,思想是烦恼,是妄心。用什么?用真心,真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事情来了自然就看清楚,自然就能处理,而且处理得非常妙。 所以《密严经疏》里头好,如无为者,这一句是关键,要特别注意。密严土者,即是诸佛他受用土。诸佛有没有自受用土?没有。他不需要,他是法身,法身是他的受用土。法身没有相,一片光明,大乘教里头说的大光明藏就是法身,形容法身。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妄是依它起的,它要是没有了,妄连边际都找不到,妄依真起。所以它在哪里?它在妄中,妄中有真,真中有妄,互相不妨碍。真不妨碍妄,妄也不妨碍真,为什么?真不可得,妄也不可得。真是觉悟的,妄是迷惑的。妄心没有智慧,真心有智慧。真心有德能,妄心虽然没有智慧,也有德能,德能小,限於六道轮回,善的得三善道,恶的罪业三恶道,他迷,他不觉,真苦! 密严土,大日如来,密宗,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怎么建立的?於法性土上悲愿力建立的,大慈大悲。给谁建立的?给菩萨建立的,给阿罗汉建立的,没有一个建立是为自己,都是为他。诸佛他受用土,建立实报庄严土是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虽然破了无明,虽然是大彻大悟,还有习气没断。习气有没有方法断?没有方法。那有方法你又起心动念了,他不起心动念,他哪来的方法,怎么断法?时间长了,自然没有了。所以经上举酒瓶做比喻,酒瓶里头盛的是酒,把酒倒干净了,擦得干干净净,确实没有酒了,闻闻还有味道,那叫习气,那个没办法断。把瓶盖打开放在那里,放个半年、放个一年,自然就没有了。所以实报土的作用,就是帮助这些菩萨,四十一位明心见性的菩萨,他的习气没断,这个地方帮助他们断习气,他受用,而不是自受用。所以有这些菩萨来了,就要现这个土,让这些菩萨在这个地方修行,是这么一回事情。 所以「此净土如法性土」,就是实报土很像法性土,法性土没相,这个有相。但是它离过,「离无常过」,这个无常就是生灭,它不生不灭,只能说它有隐现。有这些菩萨在,需要这个地方修行,它就现;没有这些菩萨在,它就没有了,它土也没有了,它有隐现,它不是生灭。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是确实有生有灭,动物,有情众生,有生老病死,花草树木有生住异灭,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没有一样不是生灭法,叫无常。实报庄严土真常,它没有生灭,它永远不变,人无量寿,花草树木也无量寿,山河大地没有成住坏空,只有隐现,没有生灭。隐现跟生灭不一样。所以说「如无为性」。 「又云:今此密严藏,但於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故非微尘成。」成就的,它是如来藏心所现。如来藏心,真心的别名,什么意思?如来是法身,是自性,自性就在这里头,那个心就是真心,不是阿赖耶藏在里头。那妄心里面是什么?妄心里面所藏的是无明,无明就是愚痴,什么也不知道,是这么个性质。妄心跟真心咱们搞清楚,妄心里面充满了烦恼,烦恼的反面是德行。初学的人,染净是混合在一起的,尽量往清净心这边靠拢,慢慢的远离迷惑颠倒,这就对了。具体用什么方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有这个功能,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今天选择的,用念佛的法门,这个方法很容易修,成就特别高,我们能够把它做到。但是先决的条件,还是要把大概状况搞清楚,你才会相信,你要不相信就没法子了。这个法门易行难信,是真的,不是假的。 黄念祖老居士,最近有他最后的一本书印出来了《净修捷要报恩谈》,不是他写的,他讲的。不是正式讲经,大概有五、六个亲近他的,很熟的,在他家里讲的,像聊天一样,拿著经本,非常自在,讲得真好。他这个里面好几次提到我。我在年轻的时候,接触佛法三十多年,我才相信净土,所以经上讲难信之法,我有很深刻的体会。最早的时候,忏云法师介绍给我,那时候我没出家,本来对净土很轻视。忏云法师,我在他茅蓬里住了半年,他叫我看《弥陀经》三个注解,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这是《弥陀经》三个权威的注解,我把它看完了。另外叫我看《印光大师文钞》,我读了之后,对净土恭敬,不反对了,但是没有意思想学。以后跟李老师,我在李老师那里住了十年,老师至少提醒有五、六次,劝我专修净土,我都没有接受,年轻喜欢大经大论。 我相信净土,完全态度转过来了,讲《华严》,讲到善财五十三参,恍然大悟,原来它就是修华严最近的一条道路。我们要到华藏世界,走近路就是走净土。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是华藏,就是密严。原来如此,那我就赶紧找近路了,不找弯路了,不再走冤枉路了,这才回头了,果然没错。早年我还劝不少年轻人,你们要想把《无量寿经》讲好,先读《华严》,然后就会讲得很好。《华严经》讲得细,吃大菜;这殊胜,冰淇淋,点心,轻而易举,通!《无量寿》跟《华严》是一不是二。所以我就找最简单的,分量非常适中。《弥陀经》太简单了,做早晚课诵可以。要帮助众生信解行证,这个时候,《华严》太大了,细讲,我要讲一遍,估计是两万个小时,谁有时间听?所以我们转过头来,讲中本《华严》,这是中本《华严》。 底下说,这个后头有一句,极乐世界、密严、华藏都是如来藏心之所现,故非微尘成就的。微尘成,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合相。一是什么?微尘,全部都是微尘组成的。这一段老居士有补充,「依上经疏,极乐乃如来妙心之所现」,如来藏心就是妙心,「法性妙土之所成」。不是八识的相分,不是阿赖耶的境界相,「非如其它世界乃微尘聚集之一合相」,《金刚经》上说的一合相。「微尘者,非指尘埃」,不是说尘埃,「乃组成物质小而又小之粒子」,佛经上叫微尘。「前」,从前,科学家所知道的,电子是最小的。「今已发现更有小於电子者」,暂时给它取个名字叫「夸克」。现在科学家,又知道夸克不是最小的,那么小而又小的,实在讲不可穷尽。括弧这一段是老居士后加的,补充补进来的,「自一九八O年后,科学家发现微中子」,这是最小的,再分就没有了,不能分了。微中子「在空间所占之区域,只等於一个电子一百亿分之一」,这么小,一百亿个微中子把它合在一起,它的体积等於一个电子。这个微中子弥漫在太空,到处都是。「微中子能穿透十亿公里厚之铝板或钢板,如穿薄雾。」它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么大的速度。「如是小而又小之粒子」,就是佛经上讲的微尘。「今经谓」,这个经上讲,「极乐与密严,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这个粒子的相分,现相,就是物质现象,这就是物质现象。 物质现象从哪里来?从念头产生的。确实,这些科学家把微中子打破了,打破之后没有了,空了。跟佛经上讲的一样,佛经叫它做极微色,色就是物质,物质里头最微细的,最小的,它不能分了,它再一分就没有了,所以也叫做邻虚尘,跟虚空做隔壁,它一分就没有了。没有,看见什么?看见是念头波动的现象。科学家才恍然大悟,原来物质的真相,是念头在高频率波动之下产生的幻相,实际上根本没有。所以,普朗克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老师),他专研究这个东西,他的研究报告里头就向世界宣布,这个世间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假相,跟佛经上所说的,物质是梦幻泡影,绝对不是真的。就像我们看电视,画面不是真的,我们看从前的电影,银幕上所投射去的影像,不是真的。过去的电影,我这里还有,它是动画组成的,动画组成的,一秒钟多少张?镜头打开放一张,画面上完整,关起来再换第二张,一秒钟二十四张。一秒钟二十四张,就把我们的眼睛欺骗了,认为是真有。那电视比电影进步多了,电视,以前黑白电视,早年间的,年岁大的人记得,一秒钟多少张?五十张。现在彩色电视一秒钟一百张,假的。一秒钟一百个画面,我们人是这样的,那就一秒钟已经有一百个我,哪一个是我?假的,不是真的。这是我们用科学做比喻。 实际上,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波动的频率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单位是兆。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灭,我们怎么会知道这是假的?相续相,前个相没有了,后面马上就来了,不是真的相续。我们看小部分,看这个小环境,好像前一秒跟后一秒没有两样,但是你要看整个地球、看整个太空,那变化太大了,它所现的相是整个太空,是全体的,不是局部的。所以真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真的一合相,这个一就是中微子,科学家说的,佛经上讲的极微之微,微细到不能再微,或者叫邻虚尘,跟虚空做邻居了,它再一分就没有了。科学,特别是量子力学出现之后,把阿赖耶的三细相慢慢的揭穿了,这是宇宙的奥秘,物质现象被揭穿了。 现在第二个,念头。现在年轻的科学家,研究念力的很多,我们在书店里看到很多书籍,都是研究念力的,念力就是我们叫念头,思想。一切法从心想生,那心想从哪来的?心想也不是真的,佛在经上有,从业相生出来的。业是什么?业就是波动现象。我们讲造业,极其微细的念头是从无明,是从完全无知,无知波动里头生的现象。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由智慧产生的现象,它不是无知。我们这个世界它是无知,贪瞋痴,就是痴,从痴这个念头波动现象产生的,产生的念头,念头产生的物质现象。那个念头从哪来?那个念头,佛经上讲一念不觉,把自性变成阿赖耶,就是真心变成妄心,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是假的,不是真的。没有原因,如果有原因就是有真的,有因就有果,它没有。只要你不要去理会它,你不要去想它,想它,它就存在,你不想它,它就不存在。所以,功夫就是要修定,定到极处了,一念不生,恍然大悟。这种恍然大悟是人人都有分,不是说佛独有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分。只要你把妄念放下,真相就现前。佛教的教学没有别的,帮助我们回归自性,帮助我们回归常寂光。回归到自性,我们有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道力、无量相好,一切具足。绝不是在外头,外面什么都没有,所以佛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末后这一句我们把它念下去,不是粒子所成的,「举体是如来妙心,是当人自性。故不生不灭,无衰无变,凝然常住,如无为性」。我们今天就学到此地。跟无为性是一不是二,完全是法身菩萨境界,距离无上菩提常寂光,就差一步了。好,我们今天学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