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24集) |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五十五页,倒数第四行,科题「净心」,分两小段,第一段「总标」,经文只有两句: 【於无量劫。积植德行。】 经文虽然只有两句,内容非常丰富。『无量劫』,我们看到了,无量劫做什么?积德、种福,植是种植。可见得德是多么重要!我们看念老注解,「本品初段明庄严净土。此下三段表严净自心」。严是庄严,净是清净。为什么?下面说,「盖心土不二,心净则佛土净也」,道理说出来了。一直到近代,量子力学家发现微中子的存在,才告诉我们物质现象,国土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从哪来的?从心生的。心净则佛土净,求生净土的人首先要求清净心。这个修持的目标就在经题上,本经的经题,前面一段是讲果报,「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是果;因是什么?因是「清净平等觉」,修清净平等觉就感得大乘无量寿庄严,经题因果具足。所以修净宗的同学要晓得修什么,这个不能不知道。 念佛求生净土还争执,我遇到一个同学,传个信息给我,他们那个地方念佛堂,有人主张念四字,有人主张念六字,争论几乎到吵架了,这能往生吗?自己不能往生,叫别人也不能往生。所以古时候的念佛堂多,祖师大德知道,各人根性不相同,愿意念四字的有念四字的念佛堂,你到那边去,愿意念六字的有念六字的念佛堂,不冲突,把你们分开;有人喜欢大声念的,有人喜欢小声念的,喜欢大声有念大声的念佛堂,喜欢小声有念小声的念佛堂,应有俱有,让你不生烦恼。诸佛菩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好! 我们在经教里头也常常提醒同学,我们学佛为什么不能证果?学了一辈子,初果都没有证到,什么原因?五种见惑都没有放下,不但没有放下,连减轻都没做到。五种见惑头一个是身见,第二个是边见,边见就是对立,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万物统统对立,这个心要没放下,念这一辈子都得不到须陀洹,在大乘初信你没有分,你是佛法门外汉,没入门。初信,好像是小学一年级,大乘;初果是小乘最低的位次,都拿不到,还谈什么?阿弥陀佛知道我们的状况,特别开这个法门,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但是临终还放不下,还在争论,还在吵架,这个人决定不能往生。为什么?你往生去了之后,你会把极乐世界搅和得一塌糊涂,极乐世界秩序都被你破坏了,你能去吗?所以佛不来接引你。一定要把身见、边见放下;见取跟戒取是成见,自以为是,这要放下;再就是所有错误的看法统统放下,你才能证得初果,大乘才得到一个初信位的菩萨。位次是最低,但是很可贵,这个位次得到就不会退转。有这个位次就是圣人,小圣,小小圣,他不会退到凡夫位,所以叫位不退,三不退里的第一个,位不退,很可贵。拿到这个地位的人,念佛往生是决定得生的,没有一个不往生。 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信愿具足,往生的条件就成立。念佛不论多少,论功夫,功夫是什么?把烦恼念掉了。我们心里面烦恼一起现行,马上就是阿弥陀佛,把烦恼控制住,慢慢烦恼不生了,这是功夫。烦恼要真正控制住,不生烦恼,证得初果的位子,你往生到极乐世界是插班去的,你不是在同居土,你是在方便土,方便土也是三辈九品。四土都讲功夫,这个不能不知道。所以该放下的,古大德教我们,身心世界(身就是身见,心就是思惑),这是见惑,心是贪瞋痴慢疑,要放下身心世界。外面周边的环境不再接受干扰,它有干扰我们可以不接受,这样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就向上提升。 下面念老给我们解释,『於无量劫,积植德行』,「是此下三段之总标」。「劫者」,表极长很难比喻的时间,无量劫。「无量劫者,表劫数又无量,此乃无量之极长之时」,这讲时间。「故其时间,无法称说,不可计量」,计是计算,数字太大了,没法子计算,没有法子来度量。「以表修行久远。」说哪些人?不是说别人,正是说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无量劫中,生生世世都在修行,修到今天连初果也没证得。好在遇到佛法能生欢喜心,能不毁谤,能接受,这一点点善根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多生多劫修成的;没有多生多劫,佛菩萨来劝他,他也不肯相信。我们一接触就能相信,不是偶然的。 「行者」,行是行为,「身口意之造作」,这叫行。「德行者,所成之善谓为德」,就把它称作德;「能成之道」,我们叫它做行。「故德行指功德与行业」,行是造作,造作的结果称为业,业有净业、有染业,染业里面有善业、有恶业。我们就知道了,所谓净业,善恶二边都放下了,这才是清净。净业那是德行、功德,无量无边,我们看到诸佛菩萨生生世世累积德行。德行者,所成之善谓为德,能成之道谓为行。「故德行指功德与行业,又指具足功德之行,即戒定慧三无漏学与六度」,德行。我们在这里要问问我们,我们在日常当中有没有抓住戒定慧?有没有念念不忘六度?这是标准,如果我们这一天没有这个标准,这一天白过了,空过了。 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布施,教我入门从三种布施下手,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六度里头第一度。没有能力,没有能力要有心,要有这个愿,遇到缘随分随力,圆满功德。布施钱,不是一定要布施多少才叫功德,不是的,你有布施的心,你身上只有一块钱,这一块钱拿去布施,圆满功德。为什么?你只有这么多,全部拿出来了。富贵人家布施一千万,他财产太多,一千万算不了什么,他那个布施不圆满,不是百分之百。我们这一块钱布施,功德比他大,为什么?我们是圆满的,他不圆满。这就知道,圆满功德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财布施的果报得财富,法布施的果报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的果报得健康长寿,要修!真正修,清净心就现前。能放,布施实在讲就是放下,肯放下,清净心就现前,再提升平等心现前,再向上提升就是觉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把我们自性里所有的障碍统统放下。戒定慧叫三无漏学。我们净宗同学在三十年前,那个时候我住在美国,美国净宗学会成立,我们提出戒律,持戒念佛。戒律哪几种?五科,五个科目,很简单,第一个是净业三福,第二个是六和敬,第三个是戒定慧三学,第四个六度,第五个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不要多,就这五个,我们把这五样做好就是具足戒。这五样能帮助我们得三昧,能帮助我们开悟,能帮助我们行菩萨道。不用复杂,我们有能力做得到的,轻而易举可以做得到的,就够了。 下面念老举《会疏》这四句话,《会疏》里说「行谓行业」,行是行为,行为所造作的因果都叫业。「三业所作」,身口意,起心动念,意业;言语,口业;身体造作叫身业,这叫三业所作。从早到晚,连睡觉还作梦,作梦也是在造业。为什么?我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念佛功夫得力就不会作梦。每天作梦是在测验自己,如果作梦还作恶梦就不好了。学佛的人首先第一步的功夫,有梦,没有恶梦;功夫再进一步,梦没有了,得清净心。这些都是在勘验自己的功夫。底下说,「德谓福德,行之所感」,行善得福报。「又非朝夕所得,故云积植」。果报没有那么快,所以要积,植像种树一样,一定要到它因缘具足,则开花结果。「积者积累,如点滴所聚。植者培植」,好像我们种树,「育苗成林」。「经时久远,不可计称,故云无量劫也。」菩萨们,他们经历很长很长的时间,我们无法去思量,也没有办法说得清楚,长时间,生生世世,无量劫来都在修行。 断烦恼不容易,生生世世累积的功德还伏不住烦恼,恶的念头、不善的言语、不善的行为有时候还造。我们也很想能把不善的行为控制住,用什么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信愿持名。念佛的功夫还压不住,是我们的功夫不得力,烦恼习气比我们念佛的功夫多,我们伏不了它。我们努力,不要去想烦恼,想阿弥陀佛,这就能帮很大的忙。天天想佛,时时刻刻想佛,念念念佛,不出声音,心里面念佛,很管用。为什么?我要把烦恼念掉,要把习气念掉,把清净心念出来,好!清净心念出来就等於小乘阿罗汉,大乘七信位的菩萨。方便土里面三辈九品我们就很清楚了,真正念到清净心,大乘的七信位。三辈九品不就很清楚的看出来了吗?九信、十信,上上品往生,方便土。初信位也不在凡圣土,上去了,方便土的下下品往生;二信位,方便土的下品中生;三信位,下品上生。你看这位次,很清楚就出来了,这就叫功夫的浅深。 我们再看下面第二段,「别显」。它分三段,第一个是「自利行」。自利行里头又有三小段,第一个「离欲念佛」。念佛人最重要的是离欲,离欲是功夫。欲是什么?欲望。我们看经文: 【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念老注解得很详细,我们看注,『不起贪瞋痴欲诸想』,「想者,对缘生心曰想」。缘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环境,环境里头有物质环境、有人事环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人、有恶人,物质环境里头有顺境、有逆境,面对著这些环境起心动念这叫想。不起心、不动念,面对环境不起心、不动念,那功夫到家了,那是什么人?那是佛。佛对缘不起心、不动念,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是智慧,他不糊涂,他看得非常清楚。凡夫迷失了自性,所以对缘生心,这叫想。你看「想」,中国这个字会意,心上有了相,这是想。想一个人,他这个人的相现前,别人看不到,自己心里很清楚;想一桩事,事现前。一切万物,想什么它现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佛不生心,菩萨生心,生心他能控得住,这就比我们高明。他怎么控住?他不分别、不执著,比我们高。我们起心动念,马上分别执著就起来,同时起作用,这就变成凡夫。阿罗汉比我们强一点,阿罗汉有分别,没有执著。执著叫见思烦恼,最严重的;分别叫尘沙烦恼,比执著轻。尘沙是比喻多,一看到就分别,一听到就分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接触,分别就起来,比喻作尘沙。菩萨所断的,佛所断的,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是生心,就是起心动念。 我们用念佛的方法修功德。功德是什么?功是功夫,德是不起心不动念。圆满的大德,佛所证的。佛最低的(佛有高低),禅宗说得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什么是佛?明心见性就成佛。明心见性有四十二个等级,换句话说,佛就有四十二个级别,你是哪一个级别的佛。真佛,不是假佛,为什么?他们不用妄心,他们完全用真心。菩萨还用妄心,用得正,不会用错了。凡夫用妄心用得邪,邪是什么?烦恼、习气。菩萨用得正,他完全用佛的标准,就是佛家的戒律。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戒律都相应,这就用得正,这就是在积功;清净心现前,那就是德,他真得到了。得到清净心证阿罗汉果,得到平等心证菩萨果报,觉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成佛了。 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在那个地方等待,等待什么?无明习气断干净。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断,你要有方法就起心动念,那就堕落了。就是不要去理它,随它去。每天做自己的功课,自己的功课就是供佛,供佛是修福,念佛是修定,听经是修慧,在实报土。到哪里去听?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人,个个神通广大,跟阿弥陀佛一样,能化无量无边身,每天都到十方世界去拜佛,拜佛的时候就供佛、闻法,福慧双修,那个福报大。我们这边今天连一个好老师都找不到。到极乐世界十方诸佛刹土,你说到就到了,没有距离。化身去供佛闻法,跟真身没有两样,得真实受用。真身呢?真身在阿弥陀佛讲堂没动,化身去了。不但能供佛、听经,而且能度化众生,十方世界都有有缘人,你要是看到有缘人,有缘人来求帮助,你也会分身去帮助他。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现身说法没有考虑的,众生有感你自然有应,妙不可言。到极乐世界全都做到了,都兑现了,所以极乐世界不能不去。 下面举个例子,「如於境执取男女等种种差别之相,谓之想,能取境界差别故」。下面,「贪想、瞋想、痴欲想是三恶想」,这都是恶念,不好的念头。下面,「如《郁迦罗越问经》,谓菩萨行布施时,以离欲想、修慈想、无痴想对治三恶想」。这佛教人,离欲,离贪欲;修慈,离瞋恚,修慈悲心想;无痴是对治痴欲想。我们今天用的方法比它这个简单,效果更大,我们用什么方法?阿弥陀佛,心是阿弥陀佛,口念的阿弥陀佛,身行的阿弥陀佛,完全依照三经一论,三经一论就是阿弥陀佛,依照阿弥陀佛的教诲,这个好!「菩萨舍所施物,生离欲想」。身心世界统统要放下,到什么时候圆满?欲的念头,欲望没有了,布施功德就圆满,还有欲望不行,这个要知道。我们现在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想见阿弥陀佛,行不行?行,修净土宗的行,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方法,修别的其他法门就不行,这就是难易之分。净土宗准许带业,其他八万四千法门没听说带业的。净宗把修行成佛证果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你到极乐世界,你还是凡夫;到极乐世界成佛之后,那是第二个阶段。其他八万四千法门没有第二个阶段,只有一段,没有二段,难!难易我们要搞清楚。所以菩萨(这都是平常我们要学的、要做的)舍所施物,生离欲想,真的舍得。「於求者与乐因缘」,接受布施的,让他生欢喜心,「故瞋恨心薄」,这叫修慈想。「以此布施功德,回向无上道,则痴心薄」,不痴了,点点滴滴的功德都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今法藏大士不起三恶想,离诸烦恼。」他修布施,离贪瞋痴。离欲,这第一句。 第二句,『不著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六根所缘的,眼缘的是色,耳缘的是声,鼻缘的是香,舌缘的是味,身缘的是触,意缘的是法。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这桩事情,就是修不著。「不著者,不贪著也。色等,六尘也。一、色尘,一切形色,如青黄赤白及种种形象」。这都是眼见的对象,眼根所缘的对象叫色尘,我们叫物质对象,这些形相都是的。「二、声尘,一切音声,乐声与噪声等等」,统统是耳根缘的对象。「三、香尘,鼻之所辨别者,芬香与恶臭」,鼻所缘的。「四、味尘,舌之所辨者,饮食之种种美劣之味。五、触尘,身之所辨者,例如细滑粗涩、寒热温和等等。六、法尘」,是意根所缘的,「谓意根对前五尘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又此六尘中,如男女之美容」,眼见的;耳闻的,「丝竹歌咏之乐音」,音乐;「栴檀与男女身香」,鼻所闻的;「饮食肴膳种种美味」,舌根所缘的;「上妙衣服与男女身分柔软细滑之触觉」,身所缘的,「皆令众生贪著其事,不得出离」。这提出严重的警告,你六根对六尘境界起贪瞋痴,起这些念头,这就是为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原因就在此地。 轮回苦,尤其我们这一代,你们年轻这一代比我就更苦。我的童年虽然生在战乱,那时候社会安定,社会好,人与人之间都懂得关怀,中国传统的文化还没有丢干净,我们还沾了一点边,至少可以说,三十岁以前,我们还过个正常人的生活。现在的人麻烦,把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丢得干干净净,连影子都没有了,你说人多苦。虽然物质生活比从前提升,交通便捷,精神生活苦!父子没有亲,没有亲爱,小孩长大自己走了,不管父母,以为正常。外国人是这样的,学外国,外国十六岁离家出走,就别找他了。早年我在加州,有一个也是学佛的同修,他的儿子十八岁离家出走,他到警察局去报案,人家问他多大年岁?十八岁。十六岁走了就别找他。美国认为十六岁就自己可以照顾自己,不必家里照顾。父子没有亲,五伦没有。五常,仁义礼智信,现在的人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五个字全没有,这五个字好像与他不相干。我这个年龄这一代,三十岁之前还有,是不如从前,但是还有,还常常听到。现在听不到,没人讲;看不到,没人做。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提倡祭祖?提倡祭祖,目的就是宣扬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悌忠信,就是伦常道德,让大家看一下,提醒一下。一年三次,不能再多,多了人家讨厌,少了记不住,办这个活动用意在此地。 我们再看下文,「今法藏菩萨」,他老人家为我们现身说法,「内无恶想」,没有恶念,没有贪瞋痴的念头,「即离惑因」,迷惑颠倒的因他没有。「不著六尘,是离惑缘」。因离开了,缘离开了,当然就不会有贪瞋痴慢的果,没有这个。「内因既离」,憬兴法师说的,「外缘斯止,故云不著色等」。「由於无三恶想,乃离惑业之因。六尘为缘,不著六尘,复离起惑之缘」。这真修行,修行在哪里修?就在这上修,这叫功夫。念佛人无比方便殊胜就一句佛号,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起心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把那个念头打掉了。所以佛号要念念相续,好处在什么地方?不造恶业,善业也不造。善恶都离,往生容易,往生的时候真的统统放下。念佛人为什么最后往生去不了,原因都在此地,他六根在六尘上留恋,舍不得离开。阿弥陀佛不等你,看你念头不专他走了。所以念佛,有人追顶念佛,什么意思?就这个意思。追顶是一句接一句,不放松。甚至於黄念祖老居士往生,也表演给我们看,他往生前六个月(半年),每天念十四万声佛号,一句接著一句,一句接著一句,就是这个样子做给我们看。三业清净,全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信愿具足,念佛功夫是这么恳切。要照经上所说的,他往生的品位就很高,肯定是在实报土,绝对不是同居土、方便土,不是的。六个月的功夫,就能把自己品位提到上上乘。 憬兴说得好,内因既离,外缘斯止,故云不著色等。由於无三恶想,乃离惑业之因。六尘为缘,不著六尘,复离起惑之缘。「憬兴师明其因果,谓内离惑业之因,故能止外惑业之缘,内外皆离矣。」为什么他能离?他知道这个世间是假的,不是真的。今天的科学家,特别是量子力学家,他们的研究报告我们看了,对我们修行人有很大的帮助。科学证明了,宇宙之间所有物质现象都是如梦如幻,没有一样是真的,全是从高频率波动产生的幻相。佛在《般若经》里面讲得很多,般若讲了二十二年,时时刻刻提醒我们。《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纲要,中国人喜欢读这一卷,用这个帮助我们观照,让我们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执著是对的,执著就错了。不执著不是拒绝,可以受用,不要放在心上,就是不执著。不放在心上,不近人情,人家说你怪怪的,你学佛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不能六亲不认,学佛要把孝悌忠信做出来,给世间人做榜样。内里面呢?心里头是阿弥陀佛。外面是演戏,做给别人看的,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断恶修善,这都是功德。 再看下面这一段,『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这是古人讲的一念单提,我们只要这一念,这一念好,专念阿弥陀佛。我们看念老注解,「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这一句是从《宋译》里面节录下来的。「但者,唯也,独也。此二句与前二句,应一气读下」。前面两句是万缘放下,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这是「万缘放下」;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这是「一念单提」,我们只要保住这一念,「此正净业之纲宗」。 「《华严经》明,十地菩萨,地地不离念佛。」《华严经》修到登地,菩萨最后一个阶段,十地圆满就成佛,他们在最高阶层修成佛之道,修什么法门?统统是念佛。念佛如果不好,念佛如果有问题,到达最后、最高层,他为什么要修这个法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地地是从初地到十地,这十个位次,每一个位次的菩萨统统修念佛法门,给我们做见证。菩萨地位当中,十地菩萨位次最高,下面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叫三贤,登地叫十圣。三贤还有修其他法门,八万四千法门,登地就放下了,一向专念。念哪一尊佛?我不说大家心里都明了,统统念阿弥陀佛。怎么知道?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不念阿弥陀佛他念哪个佛?这不就清楚了吗? 「本经《大教缘起品》云:去来现在,佛佛相念。」这说得更清楚了,过去佛、未来佛、现在佛,这四个字是讲三世诸佛;佛佛相念,每一尊佛都念佛,阿弥陀佛念十方佛,十方佛念阿弥陀佛。「又《观佛三昧经》云:尔时会中即有十方诸大菩萨,其数无量,各说本缘,皆依念佛得。」念佛得什么?成佛。这都是经上的经文。十方诸大菩萨无量无边,大家都说的是你怎么成佛的?你修什么法门成佛的?最后都说出来,统统是念佛。成佛必定要通过十地,十地既然地地都念佛,哪有不念佛的道理?前面讲十地菩萨念佛是告诉我们,菩萨成佛最后一个阶段修什么;这个地方这一段话是为我们做证明,每一尊菩萨都说出成佛的本缘是依念佛得到的。 「又佛告阿难:汝今善持」,持就是持名,「慎勿忘失」,不能把这个事情忘掉。什么事?念佛,佛号。「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皆说如是念佛三昧」。释迦牟尼佛来给我们做证明,「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成佛,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在梵文称之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翻作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一切种智。本师释迦牟尼佛来给我们做证明,不但世尊一个人,贤劫千佛(这是我们眼前的,娑婆世界的,这一个大劫当中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弥勒来成佛是第五),这一千尊佛修行证果,从初发心,都是因念佛三昧故,得一切种智。贤劫千佛怎么成佛的?念佛成佛。「是故弥陀亦如释尊及十方如来,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证无上菩提,故但乐忆念诸佛也。」这个乐是喜欢、乐好,喜欢忆念诸佛。诸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名号可以翻作诸佛。「阿弥陀佛」这句话是梵语,要是把它完全翻成中国字不是不能翻,尊重不翻。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那我们想想,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无量觉就成佛,成佛就证得无量觉。无量觉就是此地讲的一切种智,无上菩提,菩提是觉,就是无量觉。所以这段话非常重要,世尊在此地亲自为我们作证,证无上菩提,故但乐忆念诸佛也。 下面,「所修善根,指诸佛所修之功德」。怎么修的?「忆念佛德」。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成就极乐世界的报土。报土的由来我们要知道。他是参访,我们现在讲研究考察,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取长舍短,一切诸佛刹土里头好的统统采取,不好的不要。所以造成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界超过一切诸佛刹土,因为它是集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真善美慧之大成,没有能超过极乐世界的。忆念佛德,这是阿弥陀佛的成就。「感恩图报」,我们用什么方法感恩?用什么方法报恩?信愿持名,往生净土,就是报阿弥陀佛的恩。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第十八愿里头说的,没功夫,一生作恶,五逆十恶,没有念过佛,是不信佛,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这时候害怕、恐惧了,遇到善友劝他信有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发愿求生净土,去极乐世界的条件具足了。再念个十声,甚至於一声,一声怎么?他就断气,没有念到十声他就咽气了,都能往生,阿弥陀佛来接引他。生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确实有四土三辈九品,阶级不一样,可是怎么样?它平等待遇。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极乐世界独创。待遇平等就是说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跟实报土往生的法身菩萨智慧平等、道力平等、神通平等,一切受用统统平等。这个地方不去,你还想到哪里去?想去就要全力以赴,我们把这个世间彻底放下,阿弥陀佛说现在我就带你去,马上就走,没有考虑的。你还有没有什么罣碍?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真能去得了。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有这个念头,真去得了,佛到时候真来接引,我们一点都不怀疑。怀疑,他不来了;我们把他靠定了,决定没有怀疑。 所修善根,指诸佛所修的功德。「忆念佛德,感恩图报,思欲齐等,是名忆佛」。经里面讲的这个,非常重要的开示,不要多,这几句记得就行了,放在心上。怀念阿弥陀佛的功德,感恩他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接引我们这些造作恶业的众生,我们也能有机会往生不退成佛。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跟法身菩萨智慧、神通、道力平等。 我们知道「念佛最胜」,这一句要记住,所以《华严》十地菩萨,地地都念阿弥陀佛。「今欲齐等,故亦当持名念佛。名具万德,总摄一切善根」。我们还要修什么?无论修习什么善根,都比不上这一句佛号。为什么?这一句佛号总摄一切善根,一句佛号,所有一切善根统统具足,一样没漏。这一句佛号,所有一切诸佛的名号都在其中,一个都没漏。乃至於菩萨名号,菩萨名号是修德,佛的名号是果德,圆满的修德、圆满的果德也在这一句阿弥陀佛,念这个一切都念到了。 众生根性不相同,烦恼习气都很重,有人喜欢念四字佛号,有人喜欢念六字佛号。我知道,中国古代的净宗道场很多,为什么要那么多?适合每个人的缘分。喜欢念四个字的,那一边的念佛堂专念四个字的;喜欢念六个字的,那一边的念佛堂专念六个字的;喜欢大声念的,那个地方念声音大;喜欢小声默念的,另外一个念佛堂,他们在那里用功。好,都能成就,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我听说现在一个念佛堂里面来了几个习惯不相同的在吵闹,甚至於打架,这不是佛弟子,这是魔弟子,为什么?来破坏净宗的,让大家都不能往生,这个错了。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修任何法门都赞叹,为什么?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所有法门是佛说的,你要不相信、你要反对,不适合你的意思,你要把它改变,那你是对佛菩萨的反对,对佛菩萨的不满,要佛菩萨跟著你,随从你的意思,哪有这个道理! 莲池大师在世,《竹窗随笔》上有这么一段,他老人家自己记载的,这不是假话。有人问他,你老人家念佛怎么念法?他说他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你劝别人怎么念法,教别人?我教别人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人家问他,这有什么不一样?他就说,我这一生决定求生净土,所以「南无」两个字省掉。「南无」是皈依、是恭敬、是礼拜,这客气话不要说了,四个字就行。我劝别人念佛,他未必肯往生,他要不肯往生加「南无」好,皈依阿弥陀佛、归命阿弥陀佛、礼敬阿弥陀佛,加上这个好,跟阿弥陀佛结个好缘,来生后世遇到缘就能往生。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只要肯念就好。这一生决心想往生,真的愈简单愈好,四个字就比六个字好,六个字多了两个字。大道至简! 这个法门易行难信,真难相信。记住,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宗在内,身见没有放下,边见没有放下,是很严重的障碍。还有成见,自以为是,人跟我的意思不和的时候我要排斥他,这不可以的。处处跟人对立,我念四个字的,别人念六个字的,我就要跟他对立,我就反对他,这行吗?不能往生。为什么不能往生?人家修得好好的,心修到清净平等觉,你跟他一闹一烦,把他的功夫全打垮了。阿弥陀佛接引往生,你是要把众生统统留到六道轮回,不让他去,是不是这个意思?这不是佛法。真正是佛弟子,对佛所说的无量法门都要恭敬、礼拜、供养。每一个法门都对某一种根机,他都得益,你怎么可以把它废掉?这些都是对於教理不通达所造成的。这就说起来,学习经教,听经重要,让你了解事实真相,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够随顺佛陀教诲,这真正佛弟子。已经有成就的要谦虚,不能用轻慢,那是错误的。 佛教之衰不是衰在今天,往上去推至少两百年了。前面一百年疏忽了,不重视了,慈禧太后带的头,带得不好,自称老佛爷,把佛菩萨、圣贤放在两边,轻慢。过去历代的帝王,特别是清朝,都是佛门弟子,对佛菩萨都恭敬,只有这个老佛爷不恭敬。清朝亡国之后,中国的社会动乱,一直到八年抗战终了,佛教,政府没有管,没人管,自生自灭。还有一些真正修行人,讲经的法师,我还遇到几个,这些人现在都不在了,确实后继无人,怎么办?佛教需要的继承人条件不高,只要老实、听话、真干;基本的戒条能够守好,那就是三皈、五戒、十善、沙弥律仪;大家在一起,一个道场的,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够了。把这个都能够落实,都能做到,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就是一个现代标准的佛门弟子。 五戒就是中国儒家讲的五常,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YIN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跟儒家的根本戒仁义礼智信完全相同。中国人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大乘佛法的根基。所以我们学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下面是「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你看多好,儒释道的三个根,在这上扎根,这三样东西要把它念熟,要记住。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要遵守佛菩萨、圣贤的教诲,不犯过错,这就叫持戒。老实、听话、真干,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会成就。掌握住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贪多,一门,做专家,不做通家。一门容易得三昧,容易开悟,彻悟很难,大悟有可能,小悟准有分,小悟也就很管用了。 贪瞋痴慢疑一定要断,决定不能够傲慢,不能够跟人家争强、争胜,这个不可以。傲慢,连儒家都忌讳。孔子都说,人有傲慢的习气,其他的就不必说了,说的话好,「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学佛、学道更不能够有傲慢心,不能有嫉妒心,不能有贪心,不能有瞋恚。净宗尤其殊胜,我学佛学了三十多年才接受,所以经上讲难信之法,我的体会比别人深。我是《华严》、《法华》、《楞严》这些大经大论明白这个道理,晚年归心净土。我觉得这个我有把握,其他的法门,虽然学了几十年没把握,念佛法门靠得住。这个地方这几句话要记住,「持名念佛,名具万德,总摄一切善根。故知老实持念,实暗摄忆佛功德也。」多好,多难得! 「又《安乐集》曰:或有三昧,但能除贪,不能除瞋痴;或有三昧,但能除瞋,不能除痴贪;或有三昧,但能除痴,不能除贪瞋;或有三昧,但能除现在障,不能除过去、未来一切诸障」。这些话都是告诉我们,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有大乘,有小乘,有显教,有密教。他老人家在世,一生确实是办学校,而且次第分明。先办小学,接引初机,就是小乘。小乘办多久?十二年,讲阿含。十二年之后,再提升办中学,讲方等,八年。比我们现在学习时间长,现在小学六年,中学三年;佛的小学十二年,中学八年。然后提升到大学,般若,二十二年;最后八年,法华、涅盘。《涅盘经》是遗教,遗嘱,那就法华为主。法华八年,那是研究所,讲成佛的道理,讲成佛的方法。道理讲清楚了,方法还是念佛。《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我们表演,彻始彻终就是一句佛号,导归极乐,普贤菩萨带头的;《法华经》,龙女八岁成佛,都是念佛,这是我们要觉悟。念佛三昧,不可思议!你看他最后说的这个,「若能常修念佛三昧,无论现在、过去、未来,一切诸障悉皆除也。」阿公阿婆老实念佛,得此三昧。我们看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榜样,他示现的身分,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农民出身,一生做农事,活到一百一十二岁,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师父教给他的,一句佛号念到底,一直念下去,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他老人家听话,真听话,真干,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给念佛的佛弟子做出最佳榜样,给净宗法门的同学,真正想一生当中求生净土,做出绝妙的榜样。 所以我劝同学,一部书,《无量寿经》会集本。有很多人批评、攻击这个本子,说这个本子是伪造的、是假的,不准念。非常感恩宏琳法师,十几年来编了一本书,《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我这里也有一本,这本书详细辨别,把这桩事情澄清了。会集不是夏莲居第一个人,历代会集的人很多。佛经最初传到中国来就是会集本,第一部《四十二章经》,字字句句都是佛说的,但是是在一切经里头节录下来的,编成一个小册子,佛教刚刚到中国来,便利於我们学习,那就是会集。会集最大的忌讳,是不能改变经文原来的字,这是忌讳的,不是不能会集。改动字的有,有这个情形,这是被批评的。夏老用十年时间会集这个本子,每一个字都有出处,是哪一部经上的字,一个字都没有敢改动,全是原文;换句话说,这个会集本是真经,字字句句是佛说的。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用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来注解这部经。你看,他每一句、每一段都注明出处,从哪里来的,交代得很清楚,不是他自己的意思,是佛菩萨的意思、祖师大德的意思,正知正见。我们这二十多年来,学习这部经没错,这个路子没走错,我们要继续一直学下去,一生不改变方向,一部经、一部注解、一句佛号念到底。经注帮助我们破疑生信,我们对这个法门、对这个经跟注解生起坚定的信心,再不会被动摇,完全明白了,然后好好念佛。海贤老和尚的话说,「成佛是大事,其他都是假的。」好!我们在这一会当中决定有成就,取到往生的把握,得到往生的条件,知道自己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往生真的成佛。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