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性法师:自在与牵挂 |
|
近日,读禅诗。 慧开禅师诗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法演禅师诗曰:洞里无云别有天,桃花如锦柳如烟,仙家不解论冬夏,石烂松枯不记年。 呀,好自在!真的,好羡慕。 有人会奇怪:你也不是身着僧装,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行,云山飘飘,自由自在吗? 是啊,可是…… 因为,教会要运转,寺院要修建,我们的修证、教育、文化、慈善要推进…… 曾经,也因此拟从高僧传中探寻出历代高僧解决自在与牵挂相纠缠的智慧。由于悟性不够,多不得要领。 你看,高僧们,有躲进深山,不出一山一溪的。也有高僧,时常在都市人群打滚的。他们之间,到底!谁更高些? 刚才,重读药山禅师与两位弟子及一侍者的对话,似有所悟。 药山见庭中之树一荣一枯,便问弟子道吾:那两棵树,荣的好,还是枯的好? 道吾回答:荣的好。 他又问弟子云岩:那两棵树,荣的好,还是枯的好? 云岩答:枯的好。 他再问高姓侍者:那两棵树,荣的好,还是枯的好? 侍者答:枯者由他枯,荣者由他荣。 对呀,何必在意自己尚在荣中或枯中呢?随他荣随他枯去吧。因为,荣枯自有因缘。况且,这荣,也许就是自在;这枯,也许就是牵挂。或许,正相反。 关键是,荣要自然的荣,枯要自然的枯。 在禅宗,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第二种,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第三种,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这第一种,是凡夫心态;这第二种,介于凡圣之间;这第三种,已是圣人境界了。 同理:对凡夫而言,牵挂就是牵挂,而且这牵挂还是有染不纯净的凡夫牵挂;对凡圣之间者而言,牵挂已非凡夫的牵挂,而是一种动力,尽管这动力还是有染不纯净的;对圣者而言,牵挂还是牵挂,但更非凡夫的牵挂了,那已是一种纯净无染的大慈大悲大愿大行。 据此,我想,我们对自在与牵挂的纠缠或者说矛盾的解决,应在境界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方法上谋出路。应在圆融的辩证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机械的选择上谋出路。 作为凡夫的我们,虽然无法置身第三种境界,但我们可以争取在第二种里,千万别还身陷于第一种啊。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本性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