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净慧法师:优婆塞戒经浅释 |
|
讲佛法要离开文字相,法不依文字。没有证悟的人讲不出三藏十二部的真相,怎么讲都是文字般若。世人追逐名相,追逐文字的华丽,这和证悟是两回事。 是佛法都听一听,听完之后用思维加以筛选。众生的业报千差万别,但今生就这一条做的不好,其它做的都很好。那就主要改这一条,其它的不要思维。不要把佛对众生说的这些或者法师所讲的都往自己身上对号,人不一定都圆满。无量劫来的修行,可能有一个地方谬误或两个地方不足,没有关系,就解决当下这一个或两个地方就行,其它的是说给其它众生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心内求法】不要拿别的法师讲过的什么理论当标尺,用这把标尺衡量这个,衡量那个,那位法师解脱了,学会他的理论也能解脱吗。这样的人多愚啊! 【知见障】拿着一句话钻牛角尖,不知道佛法圆融无碍;佛经可没说拿着哪句话就能得解脱。 持戒修行比翼鸟,破戒修行单翅飞。空守戒律不修行,还是原地没有动。……不管出家人、在家人,守持戒律都是值得赞叹的。但是如同一个害怕犯错误的小学生,心里就想着不违犯纪律,却忘了学习,还是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还要修行。 坚持斋戒,小心自己的过失;不管多细小的过失都不去犯;这样才是身体力行地去尊师重教,才是修行人,才能得法解脱。 什么保护修行人?戒律。没有戒,内魔没守住,外魔破不了。降伏不了内魔,外魔一击就败。心里想饮酒,那里一招呼饮酒,肯定乐颠地去;心里想打麻将,那边一招呼就走。一个修行人,要做恶事的时候,心里有两个声音,一个说“去做”,另一个说“不要去做”。凡夫认为做“恶事”是天经地义的;“恶事”指的是食肉、饮酒、找小姐,即世俗人眼里的“好事”;内心还有个声音催促快去,都是不知不觉做了不守戒的事,种下业因。明白因果的人才知害怕,宁可自己被杀也不能作犯戒的事。戒与法的关系,戒是保护依法修行的。 身是法器戒是船,掌舵无漏奔彼岸。离戒无师空往来,法体戒行自庄严。 破戒,就是修行人自毁菩提。……破戒之人,没人度,谁也不救。而且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堕阿鼻地狱。不是说的重,戒律和诸法实相就是如此,谁也改变不了这个法则。 破戒之人不遇大善知识,不深加忏悔,不立即改掉,贤劫都不得度;有缘得度时还从往昔修的这个起点开始,没有超越。 在家人如果修密、修禅的,破戒了,特别是重戒,破一个,那就走不了,要受业报,还在六道里转,或果不清净。 自己的业自己了,自己不努力修道,想让佛度脱、让佛替担业障是不可能的;不求自度就是贪,为佛菩萨呵斥。 见到谁是善知识,就去攀缘、纠缠,是为贪著,而且会破坏菩萨度人的环境;这种人不得度,为戒律所不允许。 贪善也为贪,有些人求善法,求不到心就生嗔。心量自狭的人难求圣果。贪求善境界,心有贪念都是小乘人的心魔所致,心魔无始劫来与人同行,魔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心魔是自己内在的魔,顺逆二境来的时候,击败人的心智,让人心智散乱,明白转糊涂。遇到自己心魔的时候,败者多胜者少。胜者就是出离,败者就是六道众生。 自心的魔蕴被破掉;心内无魔,外界的魔就魔不了;即所谓:魔蕴已破,魔军自败。 身不该做的事不做;口不该说的话不说;意不该想的念不起。如果不该想的想了,就有因果。有善念就有善因果;有恶念就有恶因果。戒条就像高压线,不可越雷池半步。世俗的事把握一个度,过一点儿就为失,有业报相随。善事无度,恶事有度,有底线。对受三皈依的人说戒,对不受三皈依的人不说戒。但平常人听了有预防作用,可以避免造业。 发菩提心的人,如果在定中知道,有生天享福报的,立即向佛发愿,自我去掉天业。可不生天,还要继续修行,还要生为人,见天福如毒蛇猛兽。这样的人才是真正修戒、修定、修慧,善业结集,才能得法解脱。 离种种妄想而无种种妄想;离自心而不离自性。性本圆融,心还不真实。以世间有为相,修世间有为法,而证出世间智慧。 普度众生为己度,不为佛度为己忙。众生父母我为子,累劫养育恩绵长。环境空间诸众生,相依互存共兴亡。无明业感万千像,一体同悲人不详。 钱少时,先给贫穷。去寺庙礼佛,宁可进庙不烧香,也要把兜里仅有的钱舍给庙外那些乞讨的人,先施悲田,后种福田,这是菩萨行人。可是一般人不这样,有一块钱先去供养三宝种福田,舍一得万报,种悲田见不到回报。菩萨行人不求回报,才去种悲田。所以说“先种悲田,后种福田”,这是菩萨行人做的。我们有钱,一定别吝啬,对于那些残疾人,受苦受难的人,一定要给他们,让他们心生希望,“还是信佛的人心善啊,我做了这么多坏事,感召此报,他们还这么对待我。世上好人多,还是信佛的人好。”让这样的人对佛法僧三宝生起恭敬心,要比自己种福田的功德要大,要大百千万倍。菩萨行人做得到,小乘人做不到,其他人更做不到。有钱送当官的、管事儿的,就不供养三宝,更何况贫穷、下贱之人。瞧都瞧不起他,能把钱给他?见过一些恶人,要是遇到出家人跟他化点缘,宁可把馒头扔给桌子下面的狗吃也不给出家人吃。 要是遇到一个穷人、一个富人,要先跟穷人打交道,后跟富人打交道。做一切事的顺序,都是先对穷人,后对富人。让穷人心生欢喜,富人不因为没先跟他打招呼而不快,而穷人容易生起这种自卑心。富人对谁是否先跟他打招呼觉得无所谓,就算轻慢他了,改日一说,淡淡一笑就过去;穷人要是被有意忽视,后打招呼了,他可能耿耿于怀,终生不忘。菩萨行人绝不让任何人心生不快,更不应让任何人对任何做的不圆满的事耿耿于怀。乐赞他人的好处,说佛涅槃的乐处。如果有技术和手艺,要教穷人学,让穷人得一技之长,让他有饭吃。穷人学了技艺,会心生欢喜;别自私自利,教他并不是贪图他的供养,而是让他得到利益,让他去养他的父母。身口意业,所造诸善,终不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利益他人,共为佛事。不是暂时这样,而要一生都这样,恒为他人,这才是实义菩萨,真菩萨。出家菩萨为实义菩萨是不为难;在家菩萨实是为难。在家修菩萨道的人都是逆世之人,都是逆着来的;所以,难行难做。 佛道是证得的,不是求得的。说白了,只管去修六度万行就可以,不用成天总想着“我得成佛呀”,“我哪天能成佛呀”,“我快点成佛吧”,这都不行。求六波罗蜜果就是贪著,不是实义菩萨。什么事利益众生就做什么事,菩萨知生死过幻,让众生脱离各种苦难,就是实义菩萨。菩萨所行不求恩报。如果受了他人恩报,还要加倍回报他人。一切众生,常求自利;菩萨所行,常求利他。人自利利他,即一旦成为菩萨,利他就是自利,只为利他。虽然在利他过程中,有很多烦恼,要吃很多苦头,还要把“怨”当“亲”想,平等利益。这是实义菩萨的不可思议。 佛说,菩萨苦行的时候,首先是自己有诚心,不为苦而苦。干点活是为自己修道,为众生得道,为同修能安心修道创造条件,做点累活实在是太幸福了,我吃点苦,同修都能成道,这点苦吃的太值得了,太应该了;这里真是我修菩萨道的好地方,再也没有比这里更好更适合的地方了。有的人呢,受点苦、挨点累,心念就转,“我可不在这庙待了。”这一转,就不是实义菩萨了,是假名菩萨。暂时可以逃离,不能生生世世逃离,而且新去的地方可能远比这艰苦百倍、千倍。还不如把无量劫要受的苦,都拿到今天受,那是修行人的福报啊。越是设置障碍的人,越是助道的善知识;越是设置困难的地方,越是成道的好地方。实义菩萨能行得到,不是实义菩萨做不到。 佛说,我往昔修菩萨道的时候,就是从外道那里受苦行法,至心奉行,心不退转。每天只吃一粒生米或其它谷物;住的地方多有荆棘;路上有牛粪、牛尿等也要行走;天气酷热时在阳光下暴晒;寒冬腊月时受冻;偶尔有点像样的食物时,与人分享,都不退转。现在的寺庙能有这么苦吗,肯定没有;在家人有这么苦吗,更没有。跟佛比一比,我们这些自诩信佛的人,相差太远了。我们太享福了,福烧的,都不愿意发菩提心了。 如果这个世界正处饥饿,就要立大愿,变成大鱼,让众生果腹,离开饥饿苦。菩萨为化解众生苦难,宁堕畜生身。而让食鱼身的众生有机会去修道、念道,不再作恶。如果在瘟疫的时候,就要立大愿,化作药草,让这些有病的人,吃到这种药,离开病痛苦。菩萨受如是苦,心不退转,这就是实义菩萨。 不管出家、在家,怕吃苦就是菩提路上的拦路虎。如果发菩提心的人,怕吃苦,单有苦在等着。哪里魔王最盛,哪里是发菩提心人修道的道场,无量劫来的业报都赶到今天了,实在太好了。……有的学佛人,宁为病重父母舍弃自己寿命而让父母长寿;也有些人,别说舍寿,花钱给父母治病都不能,为他人舍身命财就更不可能。这样的人能成菩萨道吗?发菩提心的人是,只要为学佛修道,他人的一切苦、一切罪业我都替承担,病苦由我来受,让他人去往生。佛这么做能成佛,我们不这么做就不能成佛。说“我暂时先不这么做,以后再这么做。行不行?”那暂时成佛的就与我无缘,成佛的时间就得往后推迟。为什么成佛得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而且难以超越,就是其心不坚、心不转物。佛于往昔为正法故,割身为灯三千六百盏,在那个时候,具足烦恼,身实觉痛。但是,为了度脱众生,让众生心坚固,心不后悔也不退转。这是佛往昔修行时见到同修晚上没有灯,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给大众点灯。这是什么精神啊!为众生修行不惜自身身命的精神!我们做到了吗?别说让人割肉,花点钱供养他人都舍不得;为他人做点善事,舍点利益都不愿做;为他人牺牲点时间,不愿做;他的时间做什么了,忙于世间五欲乐呢。 菩萨行人生生世世不舍菩萨道,在这个世界上信仰佛其心坚固,不是今天信明天不信。信仰法,不是今天信就修,明天不信就间断。菩萨行人遇到多大难处,其心坚固,不退转,能度化众生,不为众生所化度。 不让烦恼烦自己,也不把烦恼转嫁给他人。心里经常摄持自己去精进,不去贪图安逸,常修忍辱,无辱可忍。以涅槃乐为乐,以涅槃果为果,持戒去精进。愿为众生驱使,只要是为佛法,让我干什么都行,有求必应。 我曾发愿,只要真心修行,哪怕只有一人请法,我都给讲法;十人求法,我为十人讲法;百人求法,我为百人讲法。我不为一人少而不讲法;也不为百人多而乐讲法。这是菩萨行人的一个愿力问题,为他人受苦而不后悔。 见有退菩提心的人,得心生怜悯并言语安慰,使之重新生起坚固修行的道心。行菩萨道的人必须这么做,不让任何人生烦恼,不求任何果报。不要想“我慈悲谁了,给我个慈悲果报吧”。这都没用,这个名相是假的,我们这个身体几十年之后都烟消云散了,要这些名相有什么用呢。对于怨你、恨你、误解你、对你求全责备的人,我们要想他们有他们的道理呀,我有我的过失和不圆满处,这样一想就全都理解了。 如人初发菩提心,魔就让吃点苦头,而要救度的人又愚痴,还打你、骂你、辱你、欺你、恨你、怨你,发菩提心的人就会转道,不能进行。而佛智行具足,无有障碍,以苦为乐,以苦为良师益友。所以,能够把烦恼转掉。遇着障碍就转的人,小乘根基。说自己是菩萨,是大乘如何如何,那都是吹嘘,自吹自擂。声闻缘觉其行有边,其心量有边,即自了汉;其身有边,有神通但不能到达其它佛国土;度人有边,报身尽而度众生数尽。佛心量无边,十方国土任由往来;度众生无边;功德无边,过去现在未来圆通;时空无边,无处不现身;法无边,一毛端可现十方刹等。佛能用一念破坏掉智障和解脱障,佛无烦恼。所以,没有烦恼障和身障、智障。通俗一点说,小乘人有想不开的地方,想不明白的地方,有知见障和法障。佛的智慧已经到达彼岸无极限的程度,佛的一念可比喻一盏灯,立刻可破满屋的黑暗。解脱障可以说是法障,即障碍解脱的宇宙法则。因法则、果法则、因果律法则。佛具足智因、智果,可化无量亿因,可化无量亿果。所以,圆融无碍。而声闻缘觉做不到。 佛说,诸外道调伏众生时,或打骂、或用刑具折磨众生使之调伏;菩萨要调伏众生,不打、不骂、不用任何刑具折磨,不用迷药控制,而是用柔软语、真实语让其高高兴兴地接受。这是区别,一定要注意。又打又骂又用酷刑的,包括用粗俗之语侮辱的,一定是外道或邪魔鬼祟。菩萨如果遇到盲癃喑哑、愚痴或者边地这些恶众生的时候,挨打受骂,心不疲倦,行不退转。菩萨有四种不可思议;一是所爱重物能施于人;二是虽然替众生受苦具足烦恼,能忍诸恶事;三是离坏之众,就是说坏人堆里找不着他,就算为度坏人,与之同行,坏事肯定也找不着他;在坏人堆里,能劝坏人从善;四是虽然临终见到一些恶境界,不惊不怖,能说法转之;如“我欠你的,成佛之后一定回来度你。你等着我。你要是不能等,宁可我不往生,也要让你先报复痛快。”而不是“我都要往生了,你还来恼害我,看我成佛或成菩萨时,非让你堕地狱不可。”这可不行,这样成不了菩萨道;行菩萨道的人慈悲心是非常大的。还有三种事不可思议,一是开始给的时候,心生欢喜;二是给的时候,不求果报;三是给了以后,不生悔恨。凡是这么做的人,这个人就是行菩萨道。出家菩萨这么做不为难;在家菩萨这么做太难了,有多恶因缘缠绕。 如有的人静坐,为了自己能成佛,也为了他人能成佛,坚持坐住。腿很疼,它不还没折断吗?有的人静坐,腿一疼,马上就退,“哎呀,念四字洪名轻巧啊,还不用静坐。念佛号就可成,何必这么难受呢。”佛为了众生心不退转,其心坚固,这才是菩萨功德的不可思议。佛往昔曾为了一只鸽子,弃舍自身肉。当时一只老鹰要吃这只鸽子,鸽子飞到佛处寻求庇护,佛将鸽子保护起来,鹰追过来说,“天理设置如此,这类众生就是以它为食的。把它保护起来,我们这类饿了怎么办呢?”佛对鹰说,吃我的肉吧。为一只鸽子可以舍弃身肉,而且不后悔,我们能做到吗?为了世间的一切众生,让他们得到解脱、得到庄严,一切都可以舍弃。他们没有智慧,没有正知见,要用菩萨的智慧化度他们,前提是自己先具足菩萨智慧。 什么是实义菩萨呢?最起码往这一坐,心里知道我今天在这静坐是自利又是利他,有这种心态就宽阔,苦一点我也坐的下去。假名菩萨是坐了一会儿,“我这腿疼啊,还是出去度众生吧,给众生讲法去吧”,说一些以文解义的不是自己证悟之语的“法”。真实的菩萨不是这样,打坐时腿再疼再麻我也挺住,我要自利,才能利他,我要想成为真菩萨,必须先修禅定,证禅、证定、证空,破除这些无明烦恼,才能做到真正的自利。为自己还做不到这一点,为他人能做到吗?为自己能做到的时候,还不忘他人,还要为佛承担事业,这样心量就广,这样才能吃苦耐劳,进入实义菩萨。 为众生受苦之时,其心不动。菩萨行人都是默默承担一切苦难,而不让人知道。见众生作多恶,行少善,只对善业念念于心,尽管少,将来为这小小的善念或善缘都来度;做那些恶事,等有可度之日,必替承担,让其出离,这才是修菩萨行的人。 佛说,出家人修慈悲不难,在家人修慈悲难;因为在家人多恶因缘缠绕。如不想饮酒打牌等,多有人找。在家人若不修慈悲,等于没有得到优婆塞戒。 说受了清净戒,不修慈悲,受戒也等于没得戒,戒在身上没有作用。只有修慈悲心的人,不受戒也具足戒。 而出家人容易修五度,缺布施。就是说出家人修布施难,六度万行其它那五度都好修,唯独布施不容易圆满。 在家人则能自食其力修布施,供养三宝,救济穷人,行弘法利生的法布施也能做到。 这就是在家人修行又比出家人容易的地方。但是布施恰恰是六度万行之首;所以,出家人往往多少世出家而不容易出离,而在家人一旦发菩提心,出离的就快,是珍贵的火中金莲。 出家人布施难,修道相对就慢。慢在哪里,因为没有布施的功德,没有种福田、种悲田的能力,向前行就相对困难。所以,有智慧的出家人一定要学会布施。自己有钱布施给身边同修,或是给庙外的残疾人种悲田,不要用于自己买高档袈裟穿等。 听闻《优婆塞戒经》,要知道这部经解决自己什么事了;自己身上有破戒的地方没有;自己怎么去持戒等。不去思维的会想,我一点不如法也没有,一点也没破戒等。这种人既不自利,也不利他。思维解义之人还有两种,一是如法住;二是不如法住。思维以后要解义,解义以后戒行处处如法;如法思维,如法言行,如法行住坐卧。不解义的人听完戒经跟没听没两样,戒是戒,我是我。 有的人只读一四句偈,能得法解脱。六祖慧能大师,不就听了一遍《金刚经》就得法解脱吗?世界上就有具这种善根的人,不是没有,而且不仅一位,还有多少没露世的,不被人知道而已。就是因为功德不一样,愿力不一样。一切众生心不同,而心不同,功德、因缘就不同。在《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中,佛说祖祖联芳,一佛授手,千佛授手;一菩萨护佑,十方诸菩萨护佑。没有这个功德,就没有祖祖联芳因缘。 佛说,如果修行人不能一心观察到生死无常带来的痛苦,观察不到证果圣人的涅槃安乐与法喜。这样的人无论去行惠施、持戒、多闻,也不能得法解脱。能观察到这些的是什么人,是得禅定之人。为什么去静坐?静坐才能入定境,有定境的人必然观到自己过去生的苦,观到证果圣人的安乐,即身肉体也得到法喜。这样的人,虽然少施、少戒、少闻,也能得法解脱。 有的人文化程度不高,很平凡,却是证果的圣人。有人自认长的比他强,口才比他好,文化程度比他高,受了具足戒比他高贵,怎么修的不如他呢!比了一大堆没用的,就是不比心功德。观察不到,前者那位看似平凡,多少世出家修行,与佛有善因缘。表面上一比起了疑惑心而不得解脱,又会经受多少苦难,才能回头醒悟。今生知道回头还不算晚,今生都不知道更是可怜悯者。 身在三界,身在浊世,心无障碍,法中无我,这就是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有四件事永不忘失:一是不贪财物;二是不惜身命;三是修行忍辱;四是怜悯众生。这是修行的种子,也可称为佛的种子。 为了让菩提种增长,还要做好五件事:一是自信一定成佛;二是身受苦而心不后悔;三是精进不退;四是救度众生出离苦海;五是赞叹三宝微妙功德。同时,时刻不放松自己所修的六度万行。 在世间常以八法行事:一法,亲近善友;二法,心坚难坏;三法,难行能行;四法,怜悯众生;五法,见他得利,心生欢喜;六法,赞叹他人功德;七法,自修六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声闻缘觉不究竟;八法,常说生死无常。无常有七种;是名无常;形无常;性无常;事无常;因无常;造作无常;色无常。 佛说,如恒河水,有兔、马、象三种兽都想过河,兔子浮水而过,站不到底;马是半站底儿过河,想站底不实;而象过河,脚能站底。兔子和马比喻声闻缘觉,只能断烦恼,无世间诸漏;但自身习气之根不断,最大的习气是自我完善,独修其身;即自修自利、不能利他的习惯力还在。佛能拔除一切烦恼习气之根,广度众生,积无量功德;所以,象比喻菩萨,既能过河;又能站底。 佛说,人的疑惑有两种;一是烦恼疑;二是无记疑。烦恼疑是思维产生的疑惑,小乘人可以通过修定、空,将烦恼疑惑去掉;无记疑是烦恼疑的根,不通过思维反应出来,八万四千大劫定力消失后,因缘再会时,还会产生烦恼疑。如同说冬天大葱根枯叶黄心不死一样。无记疑要通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破除,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就是要拔这个无明之根。 佛说,声闻人厌于多闻,因为得少为足的习气在。如《妙法莲华经》中,五千比丘离席,不发菩提心。现在厌于多闻的人也有,出家、在家都有。一听说有人讲法,就说“我现在都不渴了,还让我喝水。”典型的“贡高我慢”。能得度吗?能得解脱吗?不用问,肯定不得解脱;没有谦下心。 儒家都知道谦下,“三人同行,必有吾师”;如儿子要给父母叩头,表示对父母的尊敬和报恩,同时也表示自己谦下和顺而成就孝道。声闻缘觉之人压抑思维,就像石头压草,观到十二因缘就为极限,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愿发菩提心,不知报佛恩而成就佛道。石头压草,草仍然生出来而烦恼不断。闻众生苦,而思维上无法救度;只有菩萨闻众生苦而不厌,能够救度。 佛往昔在宝顶佛所满第一大阿僧祇劫,燃灯佛所满第二大阿僧祇劫,迦叶佛所满第三大阿僧祇劫。往昔释迦牟尼佛是这样修行过来的,我们能不能例外?修行的时候,以次第修行,有时超越,有时也退转。所以,时间不必确定。就是三大阿僧祇劫不是等靠时间,只能是精进修行,才能证得;等不来果位,靠不来果位。为什么有超越、有退转;超越的菩萨,一舍天福,二发大愿,三最上法供养。退转的菩萨,为品位前菩萨,一心退,二行退;但退转不退道。 调伏可分两种,一是自己调伏,不需要他人调伏,自己就能自觉调伏其心,这种人最好、也最有智慧;二是,自己不能调伏,只能由他人来调伏,离开他人就不行,这就是离不开师。这样人离开师就很难修成,因为不能找到自己过失,不能调伏自己。调伏的方法还有二种,一是施调;二是咒调。施调就是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加以调伏,如缺医少药的,就布施给药,然后再去说服他。咒调中的咒属于佛教密语,经常持咒就不放逸了,就如YIN欲重的人要诵持楞严咒;容易召魔的人诵持大悲咒;容易害怕的人诵持大明咒,这都是咒调,不是用咒去控制。用这些方法还要掌握时间,一是喜时;二是苦时。一个人高兴时怎么说他都不生嗔;他要是正烦恼时,如去呵斥,肯定雪上加霜,起不到应有作用和效果。 正法时有两种方便,一是善知世事,什么事都明白,现在事、过去事,知识广泛,然后把佛法贯通于其中,把佛法藏起来说,听的人感兴趣、愿意听,而且受到法益;二是为其驱使,就是先帮他做事,然后为其说法。如果是一去就说,我教教你;对方一听就反感,就会心烦,世人多贡高我慢。要知道这两种方便,再这样去做就容易自利利他。为了利他,要学习外道典籍,还要学习十二部经典;都学会后,再去弘法度人,解除众生烦恼;赞叹善友功德,指出恶友之过,赞叹布施的功德,呵斥贪吝过失,赞叹寂静的功德,赞法行德。 在家人要多修受施二法。“受”为接受佛法教化,接受善知识的教化。“施”为多行财法布施。出家人要修诵教两法,多闻经典;能教诲前来请法的人。菩萨兼有四法,即受、施、诵、教,才为自利利他。自己不修行,怎么教化众生修行;自己不能持戒,怎么能教他人持戒;自己不能布施,怎么能教他人布施;自己不精进,怎么能教他人精进;自己没有禅定,怎么能跟他人讲禅;出家人必须修禅定,为什么现在的出家人说“一句佛号就能得度”,因为自己没修禅定,教不出来他人禅定;自己就不具足智慧,没有般若,怎么能教他人产生般若;菩萨教化要修六度万行,一定自己先行做到;然后再教化他人去六度万行,缺一不可。现在修行净土法门的人最多,可知道修行净土法门真谛的人却很少。有人会不服气,会说末法时代,净土法门最简单,最直接,最稳当,一本经书,一句佛号就能带业往生。告诉诸位,那是方便说,不是真谛。净土法门的真谛是,往生佛净土,是佛清净愿力与自念功德力的统一,只有世间净土成就,才有出世间净土往生。世间的净土是,身口意持戒的清净行是净,都摄六根不放逸的清净心是土。否则,佛的清净愿力不及破戒的污浊力,念功德力不及恶行的业力。众生善根有上中下三种,菩萨的善根也有上中下三种;下根菩萨能化下根众生;中根菩萨能化中根众生和下根众生;上根菩萨能化上中下三根众生。出家菩萨自利利他是不为难,在家菩萨自利利他实在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善生向佛请法说,菩萨具足几法才能自利利他呢? 佛说,要具足八法才能自利利他;一是寿命长远,即长寿;二是具上妙色,即容颜庄重;三是身居大力,即有势力;四是具好种性,即豪门贵族;五是多饶财宝,即大富贵;六是具男子身;七是言语辩了,即能辩明法理;八是无大众畏,即面对大众心不畏惧。 求长寿,为众生赞叹放生不杀;求身体好,长相庄重,为人就要常生欢喜,让众生见了欢喜;求生于大种性之家,就是有个体面的出身,不是贫穷下贱人的子女,为人就要持戒、诵经、坐禅;菩萨才有财富,今生的财富多,有正财都是以往受戒了;有正当职业的固定收入就是有正财了,不用为天天吃饱饭而发愁等。也有大财富贵的菩萨行人,但是少数,不都一样。如移居美国的杨洪居士就是行菩萨道的人;我没见过他,但在定中,观察到这个人是行菩萨道的人,而且非常有钱;求得男身,就要依法调伏众生;求语辩了,就要经常讲法,语言了义,让众生都能听明白,受法教化;求无大众畏,就要明出世间诸法实相。 若闻讥讽能忍;若闻赞叹反生忏悔;若行道时欢喜自庆,不生骄慢;能调伏恶人;转破坏团结的人和合;扬他人善事,隐他人过失;听到他人秘事,不乱说话,出家、在家一样,不要说人过失,不说他人的隐私;不为世事而作咒誓;遇到怨枉不要起毒誓诅咒;要生善心,少恩去加倍报答;遇到恶口辱骂的人,要生怜悯心;对要杀我、打我、怨我、少恩于己等人,要生悲心;行于善法中,怨亲平等。亲近有苦难的怨亲时,要先说明有怨的人;以善报之、以乐报之;见有偷己时,不要惊动,以免惶恐;对众生如父母想,宁伤身命也不虚言相欺;对烦恼如怨贼想,于善法如至亲想,于外道法如食腊味想;虽久与恶人同在一起,不生亲善心;虽与善人不能在一起,心里也觉得很亲近;不因为父母、师长做过恶事而不敬心供养;自己贫困又有穷人来求助时,不应有厌烦心;虽不亲近恶人,而心常应怜悯;凶恶的人来加害于己,不思报复,还要以德报怨;自受乐不轻他人苦,见他人受苦而心不生喜;身口意业清净,就是用法开化众生;能以己身受苦让他人受乐而为之,如为己身受乐让他人受苦而不为之;有什么世间技艺,要传授他人,使之有生存技能,而不让技艺绝世;对于亲友要说因果,不让作恶;说无常,共行善法。 菩萨行人要对世间文学、科技、医药、法律等知晓。要是什么也不懂,说话就离谱。如是做买卖的,就会说生意上的话,大学教授度不了,农民度不了,锅炉工也度不了。如是学者,就知道书本上的事,从政的或其他人就度不了。世间的事儿要什么都懂一些,才能和各种人打交道,进而善巧方便度化,才能说法无碍。 修行要具足五法能庄严无上菩提;一是信心;二是悲心;三是勇健心;四是读诵世论,不生疲倦;五是学诸世业,亦不厌之。佛法是用世间有为法破众生有为法,菩萨行人学习世论是用究竟的觉悟破颠倒的迷顽。学诸事业是随顺世间,示现对世间的事干啥像啥,如是大夫,医术就得精湛,给人治病,手到病除,同行也佩服,被治疗的众生也佩服,再说佛法有人信受。出家人在庙里,做饭得像个做饭的,敲磬像个敲磬的。如果什么也不会,干什么不像什么,若去弘法没人能信服!自身没有慧德庄严,不能让众生得福德庄严。有修行功德的人,修行中有七种表现;一是自知罪过,觉察自己过失;二是不说他人过失;三是能欢喜的瞻慰病人,谁有病了,经常过去探视;四是乐施贫人;五是怀有菩提心,把好心放在前,说话办事都从佛心出发;六是心不放逸,不贪图安逸;七是一切时中,常修六度万行。还有七种表现;一是乐化怨仇,怨仇宜解不宜结;不管是什么人,做的对不对,不要老揪住不放,得罪一次,永远也不化解;二是化时不厌,在化解怨仇上,今天化度不了明天再来;明天化度不了还有后天,心不生厌悔;三是要让成熟解脱,度一个争取成功一个,让他成熟,别半途而废;四是要把佛法与世语世事联系起来,加深对佛法的理解;五是能忍世间一切恶事;六是永远不说让人不喜欢听的事,世俗之事和佛法都如此,否则会因此而诽谤三宝;七是对于破戒之人,心要生哀悯而不是同情,不要他恨亦恨,他爱亦爱,他哭亦哭,这样做是愚人。 我知道一位在家人,皈依受戒后,见一盲人想过河又不敢过,又值秋冬季节,便过去将盲人背过河;自己家里也处于半饥饿中,又将饥饿几日的盲人请回家吃饱后再送回去;这样行施既没有去想有什么果报,又没有想求什么恩报,仅凭一颗纯朴善良之菩萨心。 在家人也好、出家人也好,都要经常忏悔自己的业障。在不注意的时候,肯定有做的不圆满、有缺陷的事,要常修忏悔法。相信因果,自己修善,自己心情好;做事有一点点过失,也不要原谅自己。知恩图报,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法求财,得财后如法供养他人。要说柔软语,见人先打招呼问候,说话都不要伤人,少说或不说有是非而无意义的话。也就是要处处在在,心里想的、口里说的、身体做的都自然符合戒律。这样以柔软心、忏悔心、离嗔心行持戒的人,是能达到持戒无极限的人。 见怨修慈,见苦修悲,见愁修喜,见吝修舍;喜欢禅行,常于定中,禅悦为食,对自心散乱生忏悔;喜欢善化众生,不但自己乐修禅定,还告诉他人修行禅定。这样以禅悦心、清净心、喜舍心行持禅定的人,是能达到禅定无极限的人。 对父母经常供养孝顺,使父母感到儿女信佛好。如果自己修行比他人强不生骄傲心,见他人或仇人受苦生怜悯心,能帮的帮一把,让他知道还是信佛的人好,受到感化,而改恶向善。这样以智慧心、谦下心、正觉心行持般若的人,为能达到般若无极限的人。 在世间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让周围的人一见,这个人谈吐不俗;衣着得体,为人心善,再得知是信佛的,就不敢小视佛法。如果情况相反,做什么都不行,唯唯诺诺,缺乏信心,这个不行,那个不敢;周围的人会说,信佛人就这样啊,给佛抹黑。信佛人不是凡事争第一,而是做什么事都要让他人佩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不为他人摆样子,也不为他人说精进与不精进而心情起伏。自己去精进,同时劝告他人也去精进。丈夫劝妻子精进,跟着一起念佛吧;告诉孩子烧香去、上供果、念一念佛等,这都属于精进;不是说些理论,摆一摆花架子,练一练嘴上功夫就是精进。总之,精进离懈怠,修善离恶法。 静坐像静坐的,坐如钟,这样坐心静,不容易散乱。念佛像念佛的,绵绵密密不间断,无杂染。静坐与念佛的关系,是相互促进,静坐可让念佛心清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法要讲正知、正见,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得证道果,发菩提心。要明白地让众生知道,必须放下狂痴之心,空说佛理不能往生净土,空送助念不能往生净土,真持戒修行发菩提心,才能往生净土。说佛理只种善根,助念只了业缘;都是往生净土的助因,不是直因。 有慧无福是空慧,有福无慧是轮回。……有福德才有因缘修慧德,有慧德又有因缘修福德;遇境转无明,行进离烦恼。人身有二障,福德具足可破除烦恼障,慧德具足可破智障;烦恼障可白话为内有六根需求,外有六尘相对,六入中有八苦相随;智障可白话为知见障,是人思维意识的局限性。依法教化众生,让众生自我破除诸障,知宇宙人生真相。 经常想到众生苦,让众生得乐;经常有念佛心、念法心、念僧心。心里有这个基础,见到这个事,自然就会这么做。……不在任何地方失仪让自己或他人心生后悔,而让他人生疑惑心。 众生还有七种贡高我慢;慢我;慢他;慢佛;慢法;慢僧;慢世俗;慢外道。如果有人,见众生有诸过失,发现了以后,不马上纠正,先随其意然后说法,使之调伏,这样说法是菩萨。如果不顺其意,便为说法,是智慧不足的下品菩萨。 戒从外得,忍从内修;无戒能忍诸恶为善,有戒替众生无量世忍诸恶为忍辱。所以,有人说离戒无忍,离智无定;离定无慧,离慧无禅;离戒无进,离进无戒;离施无进,离进无施;施即精进,精进即施;戒即精进,精进即戒;慧即是定,定即是慧等,都不是那么回事。如有人说戒就是忍,忍就是戒,这样说笼统;戒是按规定去做,忍是承受,二者是两回事;三昧是修戒定慧的统一体,有戒才生定,有定才有三昧,有三昧才有智慧。 同样修行,有的成佛了,有的还在那多闻呢;佛与阿难一起修行,一位现在成佛了,一位在千劫多闻呢。智慧并非是看书看来的,那是文字般若,不能代替戒定慧;知道了经书三藏十二部不等于有智慧,不能代替戒定慧。 说六度无极限,是布施时离贪,不贪名、不贪功德等;是布施时难舍能舍,凡夫最难舍的是身、命、财;修行最难舍的是清净的时间;是布施时生善心而有求必应,达到求者满意;是布施时心不散乱而有差别想,平等施善;是布施时不为在生与死这个过程中得到快乐,而是舍世间快乐得出世间法乐。 行六度无极限,是布施时内修功德,外不求好名;是布施时不去分别是不是福田,不选择什么时间或节日,应随时宜而供养;是持戒时小罪而不作,重戒而无犯;是忍辱时恶人割身忍而不嗔,反生怜悯心;是精进时念佛专一不间断,清修不休息;是禅定时得三昧乐,乐无时日;是智慧时心能转境,物外闲人,无为无著。总之,行六度要无所畏,不能像小学生怕老师批评,只知守纪律,把学习都忘了。应该是依教奉行,如法对待一切事物。学净土的修行人,一句六字洪名,静坐好了,照样得金刚三昧,也照样能往生。 行施有五种情况:一是有乞讨的;二是他有需要时;三是欢喜给施;四是供养给施;五是报恩给施;这布施名正言顺,也得正果为庄严菩提道;这样布施是人的五蕴作用给施,不是感情上单一的意根给施。 感情上的给施是礼尚往来,是世间报。用身体、寿命、享乐布施的得余果报,如正常报酬外的红包。 布施果报有三种:一是胜财果,布施的财物清净,人间常居富贵;二是胜田果,供养的人是一果罗汉至菩萨与诸佛,得生天福;三是施主胜果,施戒施法多闻、施智慧转烦恼而修行,得功德果。 佛说,布施时有四种障碍;一是贪吝心,自用而舍不得;二是违心,不愿意给;三是自轻心,觉得财物小或少,给不出手而不施;四是回报心,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修行二种方法可以破坏上述障碍;一是修无我;二是修无常。修无我的人,知道一切物品谁用都是用,迟早也属他人;修无常的人知道,一切物品不真常,迟早也得坏,宁被用坏,也不放坏。 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衣食住行所用一切财物都是有业力的,俗活说“人死还要臭块地呢”,怎么说无果报呢!没有修善行布施,也照样有恶事相随,贫穷、身体不好,修道修不成,不得解脱,这也是一做一受。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因缘也相继不断,如世间此人做业,他人受;如倒车时没注意把人撞死了,虽然事出有因,受报的人却牵连很多。被误撞死的人,前世也误伤众生性命,今生业果成熟也受报。布施不同,所感的果也不同;如小偷准备作案时,把钳子、刀、绳子等施给小偷,这也是布施,和他的业果是一样的,没做但也要受这种果报;再如儿子替父母上庙做供养,父母没去,也等于父母做供养了,就这个道理,这是善恶间杂的一做一受。 佛给大众提个问题,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穷最贫困?一般人想不到怎么回答。答案是这个人连身体都混没了,为最穷最贫困。有没有没有身体的?有!一些鬼类,如横死不得超生的人就没有身体。这个世上只要是人,就不能说最穷,有两只手,就能学一技之长,创造财富,自食其力;只要是有身体的人,就不能说穷,现在的残疾人多数都自食其力,不接受他人的供养。有人骂人了,身体却挨了一脚,是思维惹的祸。过去斩犯人,都先砍脑袋。因为坏主意都是脑袋想的,身体做恶业,是有连带性的。所以,布施的功德和不善的业报都是相辅相成的,用财物可做善,也可以做恶。有智慧的人,自食其力,剩有盈余就要修布施,供养父母、师长,供养三宝、贫穷之人,捐款救灾等。 供养有名的大师,可能不是菩萨;供养一位小沙弥或一个山沟里普通修行人,有可能就是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经常化乞婆相乞食;所以,不要去分别。种福田生欢喜心,不生果报功德心;生怜悯心,不生骄慢之心。而且这么布施了,周围的人也都跟着学;就是你对父母尽孝,你的儿女也会孝顺;你对婆婆尽孝了,你的儿媳妇也会孝顺;不用求,求也求不来,是所积功德感召来的。如果布施于人有求想,就像种子不实一样,果报不究竟。人要真实行布施,特别是持戒行布施功德大,可得无量果报;供养现世佛或住世菩萨的果报,更是无量无边。如果疑心供养,没有亲近诸佛菩萨的功德,见面也失之交臂。 我们要用一句话把人说乐了,千万别用一句话把人说恼了;有人说那是当头棒喝,要问自己具备那个功德吗;一句良言三冬暖,一句恶语六月寒,身有苦、心里头烦着呢;众生有缺点过失,不具备大功德,千万别棒喝,一说他心生不快,是有因果的。 如果有人不供养父母,见妻女或亲友受苦也不管,只顾自己享乐。虽然也拿钱布施,这种人是恶人,是假名布施,不得善果。修布施的人,首先要赡养老人,虽不能让妻女跟着享福,至少不让他们跟着遭罪。 布施钱财,用于购买纸张,印刷经典,功德就大,是将财布施转为法布施。不见得亲自讲经,才是法布施,帮助能讲经的人弘法,也是参与法布施了,为功德最大。怎么是功德大,众生闻法后能断除嗔恨,以是因缘于无量世中,众生都得福,能不得大福报吗。所以,法布施世人难值难遇,遇到这等好事时,切莫错过。用身命财为代价去翻译经典,也是法布施,是法施的一种。真正的法施是当众生闻法后发心去修道,那才是发挥了法布施的作用,无量众生因此而受益。这些众生未来世有福报的时候,法布施的人就是国王;他们如果都是国王的时候,法布施的人就是天王;他们都是天王的时候,法布施的人就该成佛了。 如果布施出家人后,要请师父开示;如果是穷人,要请教他怎么落到这一步,有什么困难,和他沟通;听到开示或他人的落魄经历,自己也想想应注意什么。人们只注意听成功者怎么成功的,不知他人怎么失败的,而这恰恰是最宝贵的,他是以身命财为代价换来的,要比成功者告诉的更珍贵。人不知退,何能知进;人若不知怎么失败的,就有重蹈覆辙的危险,人要学会接受反面财富。要问一个刚从监狱出来的劳改犯,是怎么进去的?“哎呀,我就是脾气不好”等,从反面会激励修道成道。 出家人没钱时好修道,有钱就想买手机、电脑、汽车等,越想越没止境,这就身心不自在。施主若能这样观察,当知是人能真布施,布施是真无极限。布施是一切成道的基础,因为有福德,才能有智慧,有智慧更激励去积福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布施这一条上没有止境。 佛说,如果道路不平,有小石块,应该帮忙捡一捡,平整平整。有粪便或其它不洁的垃圾,帮收拾走,让所有经过的人都心感欢喜,不生烦恼。如果这条路上很危险,要贴个警示;或者用绳索、木棍等拦上。只要遇到了,关于路桥等出现各种问题、状况,能帮得上忙都要帮修整好。见到年幼、羸弱或者年长者有困难,应主动上前帮忙。有人不敢走夜路,或者对黑夜有恐惧等,言语两句,帮他化解恐惧,都属于布施。有老年人问路时,多辛苦点,带老年人过去,别像有的人似的,一有人问路,伸手就要钱,不给钱不告诉他。人就要从自己的言行做起,举手之劳的善事要经常去做。我跟诸位讲一句,信佛人无小事,是事就是因,其因必结果。别以为有人问路是小事。这一事上,动一恶念,就有业报相随。在戒律上讲,就犯戒了。遇到远行很疲劳的人,应该解除他的疲劳;遇到曝尸荒野的人,要报官或帮着收殓,但要找几个人一起做,免得引人误会。再给亡人家属捎个信儿,能做的都做到。遇有乞者到家行乞,施舍衣食后,再打盆水让他洗洗脸,洗洗脚。留他在这住宿,而且还要把好床让给他睡等。 有佛像等于佛住世,正法常有;末法时代佛的正法还住世。正法住世就是谁修谁成道,法没增没减;末法在众生的心里,一句佛号,不用静坐省劲呀,不依正法精神去修行,成不了道。佛法不因为佛肉身住世和不住世而有增减,是众生的心有差别;现在人的心多是少付出,求大果报;现在人的心多是妄想纷飞,眼花缭乱。要想成功,必须依正法住世精神修行,才能成就;否则,以末法心态去修行,谁也修不成。 佛肉身不住世,佛像在等于佛化身在;佛经在等于法在;佛在、法在等于僧在,就应皈依。什么样为僧?不只是出家人穿袈裟为僧,那只是名为僧;何谓真僧?成佛、成菩萨为法界真僧,罗汉、辟支佛为三界真僧,出家人是世间僧。今生没修出去的出家人,还是僧吗?有的作恶生到畜生道去,还是僧吗?出家人一定要知道,现在能有机会出家,是名为僧,要百倍珍惜。在家人要知道,今生虽现在家相,有可能多少生、多少世为僧修行。在家人修行,不要轻视自己,动不动就说自己“没有大善根,没有大因缘”。皈依的是僧性,僧性是三宝常住,皈依的不是哪个人,人只能引领与佛法僧结缘。在家人可不可以收弟子?出家人带一个弟子容易,带一百个也不为难;在家人带一个弟子实是为难。在家人可以收弟子,在家人收弟子,原则上不收净土弟子,只能收承传佛大秘密藏的载法者;否则,不会轻易带弟子。这样的人,他带十人修行能成就九人或十人。如果他带十人,没有一人成就,他就不是真正承载佛家业之人,就不是菩萨行人。有特殊因缘的人,才可能收少数净土弟子。 有人说,佛肉身灭度后,皈依佛的人还是皈依佛吗?是皈依佛。是皈依过去诸佛无学之法,是皈依未来世僧。由于承载佛法,通过修行以后会成为真僧;即自性佛、自性法。所以,称皈依未来自性僧。三皈依以后,勤种福田,会得到福报,和佛住世时的三皈依是一样的。末法时代,佛肉身不住世,做三皈依,依法行道,一样可以成功。 佛说,佛虽入涅槃,犹如在世。只是人们肉眼见不到佛的法性身、化身。只有修行人入定能观察到释迦牟尼佛还住世。当静坐到一定程度时,身体无限膨胀,瞬间和宇宙同体,才明白原来佛法这么妙,原来佛的法性身这么庞大,我的心量能和佛的法性身融为一体。定中才能知道,佛和菩萨来给摩顶、来无言说法教化。这个时候修道才知道真修行,才容易有修行成就。佛的化身无时无刻不在这个世界,时时刻刻在身边,特别是出家人。出家人身边时刻都有菩萨监督,起一恶念都会被记录在案。以为出家了,脑袋里这么想、那么想,没人知道吧,伽蓝菩萨时时记录着呢。在家人受过三皈依以后,也有护法,也有神明给记录,要时刻警示自己,有戒律在,有护法在。佛涅槃后与佛住世时一样,无论什么人,如果能说三皈依,名优婆塞,名优婆夷。一切诸佛虽皈依法,法由佛说,不得显现。佛不说,法也存在,佛法本来不需言说。一个人可以理悟,但不要变理悟为理障,拿着这个理,专门去研究文字般若。佛法恰恰没在语言文字上,通过修持一个法门,一门深入,才知道,佛法是说一句都多余,起一个念都多余。原来佛法这么圆融无碍,一点文字相没有,知道这个境界才知真正的佛法。所以,才说佛法显现,说一说是表示表示;但事实上,真正的法不是这样有文字、有言说。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让人先皈依佛,净其身口意业,离开怖畏、苦恼,依法修行,能够得到智慧,最后才得到解脱,得到三业寂静。 佛说,提婆达多造了很多业因,堕入地狱,不是他出生的生日时辰不好而得报,而是他出生以后造了很多恶业而得报。郁头兰弗邪见因缘,未来要堕大地狱,他是外道的头领。 如果师是外道法师,跟他学的人要堕地狱;如果师是圣人,可以引领人超凡入圣。所以,拜师一定要慎之又慎。 佛说,一切善法都是从愿心而来,我们信佛修行是为成佛,离苦得乐,有这种愿心。善法也是,想成佛,依法修行,才能得证菩提,获得解脱。在家人如没有这种愿心,永远也不能出家修道。 现在有的人把出家称职业,社会越发展,人越向外奢求,只有人静下心来时,才向内求。出家不是一种职业,是人天之师道;出家不能成为谋生手段,不能依佛吃饭、依佛穿衣。 我们的世界都是业力感召,不是哪个外道所居天或哪位神造的,都是人自作业感召这样的身体。我们人这一道,有因有果,修因再结果,这就是轮回。做善离开人道,生天、证圣;不做善,也脱离人道,堕入三途。 是人就应该从修四谛法开始,修苦集灭道,再用修辟支佛的方法修菩萨道。行菩萨道的人,最初的方式方法是从修辟支佛法苦行开始的。有人说,现在看不见修辟支佛的人了;那些住茅棚或闭关的不就是修辟支佛的吗?方法都这一个,但发心不一样,愿力不一样,得的佛法也不一样。 佛说,如果有人真受持三皈斋戒之后,哪怕只受持一日一夜,过后又失去了,那么受持的一日一夜也不空过。因为有这一日一夜的开始,将来就有成熟的那一天。就像过去八万大劫之前念了一声南无佛,等佛出世时,他一修就能证果位。如是清净皈依受斋戒的人,除了五重罪以外,恶业悉皆消灭。五重罪指杀父弑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玷污僧尼,侵毁常住。受三皈斋戒不能消除这样罪业,这些罪业必须发大忏悔心,求受戒律,清净修行,广修供养,还要放生,开水陆法会等,才可消除。不然的话,必受果报。 佛说,如果有两个人犯罪,一个人坚持要做,另一人说皈依佛了就不该去做,两人罪业有轻有重;前者重,后者轻;轻罪可消,重罪消不掉。将来弥勒佛出世的时候,那个世界为清平世界,那时的人非常享福,与那时比,我们此时就是遭罪。如果在遭罪的时候,能受持一日一夜的三皈斋戒,等于清平世界百年。因为所处环境恶劣,很难坚持,良知易泯灭于困苦无奈时;要是在好地方,天天享福,发心不一样。穷人兜里就十块钱,让他全供养,很难;有一万块钱的人,供养一百块钱,不难。三皈斋戒不容易得,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如能至心去修、去行,是为精进。所以,精进一日一夜,就可以超越将来弥勒佛降世后清平世界的百年。 现在受戒,能破过去生的恶业;修行、忏悔才能抵消。不是受完戒,过去业就随之消除了;必须忏悔,而且依法修行。 修行是用静坐念佛或修六度万行产生的功德坏掉罪业,如须弥山那么高的罪业,一须臾就破坏掉了。戒律有锐不可挡的强大势力,如朝日破晨霜。相反,有两个人共同犯罪,一个是受戒之人;另一是不受戒之人。那么不受戒者犯罪轻,受戒者犯罪重。如同世间人犯法,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如果不知道,会从轻审判。如果累劫持戒修行,可以把过去的业障消掉。可是受戒后,还去犯戒,那就罪加一等。 罪有两种,一是性重,心里有欲望,有预谋的去杀人,就是要去杀谁有目标计划;二是遮重,不是出于本意,比如倒车时,没见到横穿马路的人,将之撞死,这个罪就轻一些,不是故意;可是,肇事司机驾车逃跑了,这样的罪就重。出家人吃的水果蔬菜等里面,也有无数众生,这也属开遮,不是故意杀害。可是仍然有杀业,虽然没亲自杀,也有业报。 所以,食君一粒米,重如须弥山;这里属于遮重。那里有人的身命和动物的身命相随。修道、做法事,功德要回向给这些众生。要不怎么说光吃素食,不修道也不能出离三界呢。牛羊天天吃草,为什么它们不能出离啊?坐禅如树木,那树木怎么不能出离三界啊?就是这个道理。要知道,受戒以后,修行才是主要的。 一个人一生做很多恶事,病危时受三皈五戒,至心守持,受完戒就死了,这种人虽然死了,以后生将远离一切恶业和不善业。这是戒的加持,说明受三皈五戒的重要。 活人可以受三皈五戒,特殊的鬼类,要想度它,也可以给它做皈依,但是它的业,十分要代它承担一、二,最多不超三。替它担业,可能病几天,或者精神疲倦一段儿,或者遇到不善的事,如有人来骂几句,侮辱几句等,是承担它业报的结果。 受戒的人,不管受多少条,都是世戒,没得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是从修行得来。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能得第一义谛,坏业如须弥山。 佛说,未来世人可以受戒,今天世人也可以受戒。过去世受戒与现在、未来世受戒,所得果报正等。不因时间区别,而有不同,没有早晚之别,戒律是平等的。 持戒的人,对可杀不可杀的众生,都不杀。可杀和不可杀的众生是无量无边的,不持戒的果报是怨怨相报。但是出家人和受戒的人,明知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也不报仇了。虽说为报仇,杀他天经地义,但是受戒了,不杀了。不持戒的人,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受戒的人要有平常心,受戒是为解脱而受戒,不是骄傲的资本或者是得富贵的资本。 佛说,有五善法围绕,让持戒功德常得增长;一是慈;二是悲;三是喜;四是忍;五是信。破除邪见,破除以往,有正见,戒体清净,根本清净,身口意清净,才能离恶常观。于诸戒中,唯有爱欲难断;又有饮酒,破坏忏悔心,对三恶道不生畏惧。 佛说,如果在家人能常出入寺庙、僧房,常亲近比丘,请法师讲法,就是在家人到庙上见到出家人,主动请法,谦虚的听一听,这样能让出家人生欢喜心,增加修行的信心、坚固心、清净心,还是出家好。能让出家人这样想,是在培自己的德,得到的果报是不可思议。否则,挑出家人的过失,听这位法师讲的如何,这是没有尊重心。这种人奉行的是外道法,心不能坚固持戒。证悟不同的法师,讲不同的法,度不同的人;不对根基的,也不要求其长短。 如果有人心里总想恶事,还想解脱,那怎么办呢?首先断杀盗YIN,断贪嗔痴,用慈悲喜舍来对治;然后静坐,转化身体去掉习气,达到做人圆满了,才能谈上恭敬三宝,出离三界。修行五戒十善人生天,没说往生极乐世界;五戒十善都做不到,就想往生极乐世界,那就是贪著,贪著圣人的功德;恐怕还要到三恶道里转一遭。 如果发菩提心,求无上佛道,就要从当下开始,从自己开始,这就是戒。离开当下、离开自己,哪来的戒?戒谁去?守持戒就从现在开始,才有福田,以这样的因缘才证入初地、平等地、慈地、悲地等,这是真正的守戒。 如果每天都愁眉苦脸,周围人见着都跟着难受,见人就说烦恼,见人就诉苦,这都是污戒。持净戒的人,应该是无所求,经常处在高兴的状态,如法去修行,这才是清净持戒。 受戒之后对自己放逸、懒惰、不静坐、好睡觉、邪知邪见、看他人不顺眼、看谁强谁弱、恃强凌弱等,这都是污戒;还有的人,怕贫穷、恐怖、失财、畏惧劳作,对戒生疑惑,这是污戒。不管是出家、在家,心有这些习气都为污戒。 自己一个人走时这样,十个人走时也这样;受供养时不要高兴,受苦时也不应该烦恼,这样如法,为清净戒。 在世俗中有这种情况,说不杀生,可偏偏这果树或稻田就生虫子了,怎么办?喷农药,就破戒。在这种情况下就是非戒,为了保住庄稼,让庄稼丰收,让虫子退,还得不破戒,就得如法去做;提前预防,提前诵经回向。 如果有人受少戒而不求大戒,只守戒,怕犯戒什么也不去做,也不知怜悯众生,这样人在戒的利益上得到的很少。如果得戒以后,精勤修行三昧,勤行精进,乐于多闻,戒功德就在增长。这样精进修行的人,才能证菩提果。光守着戒,不修行不能成佛。受戒后,只上早课晚课,就以为在修行,是修行不具足。因为没有自利利他,没去怜悯众生。静坐念佛是自利,怜悯众生是利他。所以,守戒不是目的,修行才是目的。一切修行人应具足受持菩萨戒,为求大戒,得大戒益。 众生迷时佛是魔,众生悟时魔是佛。就是说魔、佛受各自心境所转。事实上,魔王多是菩萨示现,各自任务不同。 盗自家财物,为嗔。比如子女偷父母的,丈夫背着妻子把钱挥霍了,或给情人等。现在家庭,有的日子过的稍好一点,丈夫就背着妻子攒小金库,这都属于犯戒。甚至妻子不让抽烟,丈夫背着抽,还把理应买酱油的钱拿去买烟,也属于自劫家财。 邪YIN有三种,就算是合法夫妻,在路边、死尸边、伽蓝内都不可结合,更何况非法男女。 妄语也有三种;一是财贪;二是自己享受快乐;三是解仇、解恨,图一时口快。第三种最容易犯,有的说,没有的现编也要说;中伤对自己不利的人、得罪过自己的人等。还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如陷害过自己的人病危,去见他时,说“怎么还不死”之类的话。相反,应宽恕他,起怜悯心。 两舌就是有的说,没有的也说;一是从财上说;二是为整人说;三是破坏他人团结说,他人说,也跟着说,就是从犯。 恶口有三种;一是为钱;二是对怨家;三是生气时说他人过失,或者见到他人过失,对他人的过失加以张扬。 无义语也有三种;一是高兴、歌唱、喧哗的时候;二是为超过他人歌唱、喧哗的时侯;三是为增加邪见,逗笑话。不管是从哪个方面而生,都不离贪嗔痴。 贪嗔痴的根源在于邪见,由于没有正思维。修行十善以后,一世中得三种解脱,贪嗔痴就得用戒定慧来对治。十善业修完就破十不善业。十不善业决定堕地狱果报,哪一种不善业都可以让人堕地狱。不要小看嘴上造业,以为“我就两舌了,至于那么严重吗。”后果不堪设想,由于人的两舌,会闹出人命!由于人的两舌,僧团合和被破坏了呢!骂一个出家人,都有地狱之罪等着呢;拿出家人开玩笑,举例子说事,都有堕地狱的果报相随;在家人尤其要注意。 解脱的人看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天人还和地狱人一样,为不得究竟,唯有发菩提心远离三界烦恼,才是究竟。劝他人要有善巧方便,对没皈依三宝、信都不信、闻所未闻的人,这么一讲,会把他吓跑的。只有有修为的人或是有大乘根基的人,以及初发心菩萨、声闻缘觉等有果位的人跟他说,他才不会吓跑;而且,至心信受。 佛说,当下这一念最重要,杀盗YIN妄酒诸恶业都离不开当下这一念。这一念是罪恶的根本,一定要降伏其心。平常心在哪里,当下一念是。 佛说,物品是一种,初发心不一样,得果报也不一样。当初佛去乞食,施主先答应供养佛,一转身看见饿狗,就给饿狗了。佛赞叹这人是大施主,因为他救命、救急,心善纯净供养无选择,同样是种福田,得福无量。 如果不能用修善把业缘解开,将于无量劫中流转生死,就是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享尽天福还要回三恶道受苦。所以,修行善法的同时,必修忏悔法。画画的人,胸有成竹才能画出来,想画的最好,心里之竹就是最好。 什么人容易舍戒呢?没有修为的人;修禅的人,离欲界的时候也容易舍戒。只有得无漏戒或者得无作戒的时候才不舍戒,是人处处在在摄持其心,心不放逸,心被定力所摄持。四果罗汉、辟支佛能做到,新发意菩萨和菩萨能做到,也是摄根戒或禁戒。否则,都不敢说一点戒不犯。因为有漏;所以,一个起心动念都可能舍戒。戒能治一切不善之法,戒就是一道非常窄的关口,通往极乐世界的唯一出口。虽然这个关口上,往西走有恶法缠绕,或有很多不如意的事儿和烦恼,但只要想往西走,还必须过这个关口。守持戒,过得去;破、舍戒,过不去。因为,守戒之人福德大,破戒就有漏,福德随漏而走。所以,修行人必须持戒,按照这个标准去行做。否则,就与极乐世界相距无穷远。 有的人受了具足菩萨戒,就说自己是菩萨;其实只得世间戒,是名受戒。出家人千万别认为自己受戒之后就是菩萨,就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这个是沙弥,那个是白衣等等。能观察出这个白衣是什么人吗?如观不到,看不准,就不要轻视他;最后能不能往生,就可能与这位在家人有关系。有的在家人生生世世出家,乘愿再来现在家相,是极乐世界的使者,往生时就与他有关系。戒律里有这条,不能轻慢白衣。特别是见到在家人讲法时,绝不可轻慢。如果轻蔑地说一句“不就是白衣讲法吗。”说时候没费劲,说的很轻松,今生断善缘,有可能今生去不了极乐世界,就坏在这一句话上,业报不可思议。 禅定是瞬间静寂的灵感;这种灵感是入定和入睡的区别;入睡是意不知不觉,入定是心了了不动,一念不起。久修禅定的人,才能于定中得三昧,在三昧中才能观诸法实相,诸法空性,宇宙人生真相等。声闻缘觉只能观三界之内诸法,而不能观出世间诸法。只有菩萨行人才能观世间与出世间诸法。有些法师讲法,讲到出世间法只能靠经书或猜着讲;因为,没有观到十方诸佛世界实相;所以,只能讲些有想有相的法。修行禅定的人,善行心无休息,一切言行如法行作,具足正念思维,断诸放逸懒散,经常省言少语,既少睡眠又少饮食,多是过午不食或一日一食,少睡少食是自然得而不是勉强为;身心清净,亲善友而远恶交。对世间诸事物、诸是非无有乐趣,知时间宝贵,知佛法宝贵,知自戒法体宝贵,知念起念落是善又无善相,知世法有为多过。 六度是相互融会贯通的,不能分开,只修一个不行。把佛经当中某一句话拿出来,说我就修这一句话,也不行。佛法是圆融无碍的,要知道圆融,再一门深入,才能修成。 ——末学整理自净慧法师《优婆塞戒经浅释》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