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发了菩提心的人,是严厉的对境--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索达吉堪布所有开示



 索达吉堪布:发了菩提心的人,是严厉的对境


 下载DOC文档  



  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是真正的殊胜福田。为什么呢?如果我们对他供养、恭敬、起信,功德是相当大的;反过来说,如果对他生嗔恨心、毁谤,或是骂他、打他,过失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说,他是一个殊胜的对境,也是特别严厉的对境。这是科判的解释。

  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

  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

  若人生净信,得果较前胜。

  对一切众生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完全成了一切众生的大施主。国外常有人说“我是哪个仁波切的施主”,甚至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也说自己叫杨小姐,个子特别小也自称是大施主。当然,没有一个杨小姐,不然的话,她可能不高兴,我就随便编一个名字。其实,发了菩提心的人,就算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也是真正的大施主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发心能给天边无际的众生赐予无上安乐,由于心里有这种布施的力量,所以他的愿逐渐逐渐会实现的。

  在这样大施主或者大佛子面前,有些人因为业力深重,或者自己的烦恼没有对治,而对他生起了恶心,就会如有关佛经中讲,此人一定会堕入地狱,且堕地狱的时间也相当长。

  是什么样的恶心呢?比如,有个人已经发了菩提心,但我心怀恶念,有时候想“我狠狠地打他一顿”,或者故意无因毁谤他,或者用自己的身口意三门害他,或者口里没说什么,身体也没做什么,只不过心里想害他、杀他,如果生起这些恶念,即使只有短短的一刹那[1],也会堕入地狱长达一个大劫。如果对他生起一个弹指间的恶念,一弹指有六十四个刹那,那么,我就要堕入地狱六十四大劫。当然,根据这种罪恶的层次不同,堕入的地狱也各不相同。

  有人心里嘀咕:“会不会这样啊?”决定是会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是非常严厉的对境!我们世间也是这样,一个国家的主席或总统是全国人民的怙主,如果有人想害他、打他,会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肯定是会的。别人打我,法律不一定对他怎么样,但假如打的是一个总统,肯定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同样的道理,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如果对他生起恶念,确实会在那么长的时间中呆在地狱里面。《俱舍论》里有讲大劫、中劫、小劫,这里的时间单位应该是“大劫”。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有些道友可能特别害怕:我们身边这么多人,很多都是发了菩提心[2]的佛子(在座的人当中,或是这次参加菩提学会的佛友,应该说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在知道了菩提心的功德后都会发起菩提心的),这样的话,我今后怎么办呢?我对他们经常生恶念、生邪见,可能在地狱中永远也不能解脱了……

  确实也是,因果甚深难测,我们世间人谁都判定不了,谁也不敢说“你不会堕地狱”。通过这个颂词,我们一方面知道了这个罪恶的轻重,今后自己会注意,就像有智慧的人知道了偷黄金会在监狱里受多少年的苦,他就不敢偷黄金,我们明白了这个利害关系,行为上就一定会注意。另一方面,释迦牟尼佛在《诸法无生经》中也说了:所谓的业障,是指对菩萨的毁谤。平时有些佛教徒常说:“上师,我业障非常深重……”如果你对发了菩提心的人经常毁谤,那确实是业障深重。当然,是否发了菩提心,我们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一个人穿得再不好、长得再难看、行为再疯疯癫癫,但也可能已经发了世俗菩提心,这种菩提心在没有遇到违品而舍弃之前,一直都会在他的相续中存在。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对他生恶念,即使生了恶念,也尽量在没有过夜之前忏悔、互相说话,如果这个实在做不到,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也可以遣除破密宗誓言和菩萨戒的很多罪业。

  所以,我们早上起来的时候,最好先念二十一遍百字明。原来我说5:55分起床,结果发现根本来不及,现在已提前到5:30。我起来后念一些百字明,然后磕头、洗脸、喝一点水、做点别的事情,这样才会有时间。我们无始以来造的恶业特别多,尤其是佛友之间生不起信心、无缘无故起恶念的情况非常多,即使别人没对你做什么坏事,但由于业力现前,自己就是看不惯他。前段时间我也遇到一个人,他一看到我就特别生气,生气的原因我不知道,我既没有骂过他、也没有说过他,但他确实看到我就有气。如果是这样,自己还是要好好忏悔,尤其是对金刚上师生恶念、生邪见,《时轮金刚本续》中说:“密乘弟子对金刚上师生多少刹那之恶心,必定会堕多少个大劫的无间地狱。”《事师五十颂》的讲义也引用过一些教证:若对上师起恶念,有多少个刹那,就会在多少个劫中于恶趣受苦。所以,在一些严厉的对境面前,如果生起了恶念,就会有这种报应,我们平时如果不小心生起恶念,马上要励力地忏悔。

  有些人可能想:“不管怎么忏悔,不起恶念是很困难的,在发了菩提心的人面前,我经常会有这种恶心,而且时间也特别长,我肯定是没救了!”对于这种想法,寂天菩萨在下面讲了:我们对严厉的对境生恶念有严重的果报,但如果对他生信心、生清净的欢喜心,这个功德完全超越了前者的果报。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可能会稍得安慰。

  什么叫“生净信”呢?就是觉得他很好、是个好人,或者对他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生起信心:“虽然他有时候很坏,但坏的时间不长,大多数的时间我对他还是有信心、有欢喜心,觉得这个人真的很了不起!”若能这样想,这个功德已经超越了恶心的果报。比如说,我对菩萨生一刹那的恶念,本来已经造了在地狱里一大劫不能解脱的因,但过了一会儿,哦,我刚才生气不太好,平时我应该对他印象好一点、生清净心也要多一点,这样的话,我对他如果生了一分钟的恶念,然后又生了一分钟的信心,这个信心的功德完全超越了恶念的过失,而且是千百万倍地超越了。

  如果懂得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我们平时就会特别注意取舍因果。在取舍的时候,首先要明白做这件事情的过失和功德,如果对过失不了解,就会常犯这个毛病;如果对功德不了解,始终得不到这方面的欢喜心、安乐心。所以,大家在严厉的对境,尤其是发了菩提心的人面前,自己的行为等各方面一定要如理如法,这是极为重要的!

  讲义中是这样说的:

  〖假设任何众生对这样慷慨博施的施主菩萨生起恶心,那么他生起了多少刹那的恶念,就要在这么多劫中沉陷地狱。〗平时若对别人生嗔恨心、嫉妒心,尤其是害他的心非常不好,应当尽量忏悔,制止自己的这种恶念。此处的对境主要指发了世俗菩提心的菩萨,《学集论》里还说:“不仅是发了世俗菩提心的菩萨,就算没有发菩提心但属于大乘种性的众生,哪怕是转生于旁生,也值得我们保护。”当然,我们没有天眼通,不知道哪个牦牛具有大乘种性、哪个人具有大乘种性……外面没有皈依佛门的人那么多,在人山人海像蚂蚁窝一样的人群中,每一个人似乎都在寻觅钱财、地位,尽管表面上看不出来,但这里面肯定有很多人是大乘种性。在他们的面前,我们也不能生起恶念,否则过失也是非常大的,虽然他们没有真正成为大乘佛子,但由于属于大乘种性,也值得我们尊重、尊敬。

  [1]〖《寂静定幻经》云:“文殊,菩萨对菩萨生嗔轻侮,则等同此心之劫中住于地狱而披盔甲。〗一个发了世俗菩提心的人,如果对另一个发了世俗菩提心的人生起嗔恨心,那么在多少个刹那生嗔心,就会于那么多个刹那住在地狱当中,然后这个人又重新发心,披上精进的盔甲。

  此经的后面,引用了金刚宝的比喻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金刚宝坚硬无比,任何金属都不能摧毁,只有自己能摧毁自己,同样的道理,发了世俗菩提心的人,任何因缘都不能令其堕入恶趣,只有对发了菩提心的对境生嗔恨心或是毁谤,才会堕落。因此,一般来讲,我们如果造了五无间罪或其他恶业,只要相续中有菩提心,不一定会堕落;虽然相续中有菩提心,但若对另一个菩萨生嗔恨心,后来又没有好好地忏悔,则有可能堕恶趣。这方面应该注意,佛经中的意思就是这样的。

  〖相反,如果任何众生对具有菩提心的菩萨生起清净的信心,那么它的果报已经远远胜过恶心的果报。〗平时金刚道友之间吵架、生恶心,一个月中最多有一两次,但如果相互生信心的次数比较多,果报就远远胜过了前者。不过,有些人虽然生气一两次,但由于性格上的差别,一不高兴就很长时间缓不过来,一直都是闷闷不乐;有些人生气时特别生气,过一会儿就没有了,自己照样很快乐,别人也觉得他生气不要紧。以前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父亲经常生气,但一会儿就没有了;母亲恰恰相反,一般不容易生气,一生气就两三天不说话。所以,我们这些孩子特别害怕母亲生气,心想父亲生气不要紧,一会儿就好了,脾气像春天的天气一样变来变去,但母亲千万不能生气,一生气的话,整个家好几天都没有一个气氛,特别压抑!

  所以,我们对发菩提心的人,如果生起嗔恨心,最好要将这个生恶念的时间减短。即使对方真的做错了,自己暂时缓不过来,也尽量不要拖很长时间,互相都要说话,应该打个招呼,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外面的很多情况不是这样,有一件事情大家不高兴,永远就会怀恨在心,这对大乘菩萨的精神来讲,是有点相违。

  〖《趋入定不定手印经》中云:“文殊,设若十方所有世间界诸众生之眼被挖出,〗这是一个假设句,不可能世间所有众生的眼睛被人挖出来。〖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慈心令彼等众生之目复明。〗假设真有这种情况,又有人以慈心让这些众生的眼睛全部恢复,这个功德大不大?肯定大。不要说所有的众生,就算请一两个医生做白内障手术,自己也觉得作了好多功德,别人也认为你真是个大菩萨,使三十多人都看见色法了。但是〖文殊,若有其他善男子善女人以信心目视信解大乘之菩萨,则所生福德已胜前者无量倍。”〗一个人发了菩提心,我们若以信心或清净心的目光来看他,这个功德已经远远超过了令众生眼目复明的功德。

  所以,若以大乘行者为对境,积累资粮也好,对他生信心也好,这个功德是相当大的,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还引用了一些公案,说明甚至对一位菩萨生起贪欲心,也能获得三十三天的果报。在周围的人群当中,我们根本不知道哪些是菩萨、哪些不是菩萨,就像《华严经》中所说,善财童子依止的善知识当中,也有屠夫等行为不太如法的人,因此我们不能一看见行为不如法的人,就认为这个肯定不是菩萨,然后就侮辱他、说他,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法华经》里面也讲:观世音菩萨显现三十二种化现时,也会显现成鬼王、将军等等。所以诸佛菩萨在世间的幻变,有些是旁生的形象,有些是穷人的形象,有些是残疾人的形象,如果我们在街上看见一些没有手脚的人,也应该把他当作佛和菩萨来对待,就像《迦叶请问经》中所说,对所有的众生作佛陀想、本师想。如果能这样,我们就不会妄造恶业,《入菩萨行论》中经常强调,我们对待众生时,即便是自己的目光,也应该和蔼慈爱。所以,大家在没有特殊密意的时候,平常看待任何一个众生,都应该以一种慈爱的心情、慈爱的神态,这样自己也不造恶业。

  然而,有些人一看到上师、活佛,就认为这肯定是佛菩萨,一定要恭敬他,然后拜一拜、拜一拜……但是对其他的众生,则完全不屑一顾。还有些人对有地位、有财富的人非常恭敬,接电话的态度也完全不同:对上等人用上等的方式,中等人用中等的方式,下面的人若打来电话,就简单的“嗯!可以!好!再见!”有时候连“再见”也不说,“好,好,好”,马上就挂机了。因此,我们在行为上一定要注意,将所有的众生视为佛菩萨来对待,这是极为重要的。

  《趋入定不定手印经》的这个教证,后面还有:假如将世间上关在监狱里的众生全部释放出来,并让他们获得转轮王的果位,这个功德是相当大的。但若对菩萨生起信心、以慈悲的目光来看待,这个功德完全超越了前者……

  我们有时候可能会在发了菩提心的道友面前发脾气、生邪见、生恶念,即使不是道友,我们看见其他一些众生时,也看不出来他们到底有谁发了菩提心。有的人认为:“这个人肯定不是菩萨,没有发过菩提心,因为他还没有皈依呢。”其实这也不一定,如果他前世就已经皈依过,也发了大乘菩提心,今生虽然没有成熟,但他早已经是大乘菩萨了。为什么呢?按照小乘的观点,人死的时候,别解脱戒体就失坏了,但大乘的菩萨戒并不是这样,只要发了菩提心,如果没有遇到失坏的因,下辈子即使成了一个不信佛教的人,相续中的菩萨戒体还是存在的;下辈子即使变成一头牦牛,相续中的菩萨戒体仍然不变。所以,我们对旁生、对任何一个众生,都应该作菩萨想。

  有些人以前吃过海鲜和一些其它的众生,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前世发过菩提心的,如果有的话,你把一个菩萨活生生地吞下去了,这个过失有多大啊!真的,对发心菩萨生一个恶念都有这么大的过失,那把它一口吞下去,并且吞了很多次,吃了很多很多的菩萨,这个过失怎么样?这不是开玩笑啊,你们还是应该想一想!

  你们以前吃过多少众生,这个里面有没有菩萨?能完全断定没有吗?从因明的逻辑推理来讲,我是不敢断定的!如果说服务员端上来的一大盘螺蛳,这里面绝对不会有具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菩萨,我是举不出教证、理证的。假如无法证明这一点,那我们造的业真是非常可怕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重新做人,怎么做呢?看到任何一个众生,第一个不杀害他,第二个尽量对他不生恶心,以这种誓愿的摄持,乃至生生世世,我们的行为都会如理如法的。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索达吉堪布讲经典、咒语、文集

索达吉堪布讲地藏经     

索达吉堪布讲法华经     

索达吉堪布讲公案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萨埵心咒     

索达吉堪布讲俱舍论     

索达吉堪布讲六字大明咒     

索达吉堪布讲普贤行愿     

索达吉堪布讲入行论     

索达吉堪布讲心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