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86集) |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九十二页,倒数第四行,「别显」。前面学到: 【受用种种。一切丰足。】 念老在注解里提醒我们,「以福德无量,故感得受用种种,一切丰足」。这句话很重要,因为一切丰足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怎样才能够获得?修福积德就能得到。如果不是修福积德,用种种手段所得到的都是造罪业,罪业的果报都在三途,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是人间,希望富贵就要积功累德。今天接著看下面,「别显」,第一小段「随意自在」。请看经文: 【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悉皆如念。】 『念』是心想,这些自在就是受用,无不是心想事成。我们在现前日常生活当中,注重这个「念」字,修因。什么是最好的念头?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最好的念头,没有比这个念头更好了。所以一切念头都应该放下,单提这一念,不要让这一念中断、丢失了。口里不念没关系,心里面这个念头相续,这个重要。口里念累了,可以不出声音,心在念,尽可能的让这个念头不间断,那我们的果报就跟经上所说的完全相同,真的是『随意所须,悉皆如念』。经文分成四段,第二段讲「食自在」。「以下从饮食、衣服、住所三方面,明其受用具足」。第二段讲饮食,「食自在」,请看经文: 【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极乐世界,我们大家都知道,那个地方所受用的身相跟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不一样。我们这个地球,乃至六道轮回,再往上推是十法界,十法界里面一切万事万物从哪里来的?大乘经教《华严经》里面,佛告诉我们,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心生的,心是真心,真心所生所现;阿赖耶是妄心,妄心所变。这个说法很不好懂,我们用电视屏幕,大家就好懂了。现在科学技术发达,电视几乎家家都有。打开屏幕,是一片光明,什么也没有。这是打开屏幕,让我们看到一片光明,这个光明就像是极乐世界的常寂光一样,这是什么?法身。法身没相,没有物质现象,没有念头现象,也没有波动现象,统统没有,一片光明,净宗称它作常寂光土。常是不生不灭,这叫常,有生灭就无常。极乐世界一切不生不灭,我们这个世界(十法界里面)是无常,十法界里头有生有灭。常寂光是常,常是不生不灭;寂是清净无为,没有现象;光是一片光明,它的相就是光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确实像我们打开屏幕这个样子。屏幕打开了,我们第二个会按一个频道,频道按下去之后从屏幕上现出现象,现出人相、一切万物之相,这个相(屏幕上的相)是有生有灭的。我们现在用的电视,一秒钟生灭多少次?现在的科学技术是一百次;换句话说,电视上屏幕的相,一秒钟已经换一百张,就像动画一样,它已经一百张了。 现实我们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六根所接触的,一秒钟有多少个画面?佛说得很清楚,现在量子力学家证明了,一点都没错,所以佛法是科学,高等科学。经上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弹指。一秒钟可以弹几次?有人告诉我,可以弹七次。我这年岁大、体力衰了,我一秒钟大概可以弹五次,我相信年轻体力强壮可以弹七次。三十二亿百千念乘七,这一秒钟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就在眼前,我们没有感觉,是真的不是假的。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在这种高频率波动状况之下产生了念头,从念头产生了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一秒钟生灭二千二百四十兆次。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的,《金刚经》大家念得很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论是物质现象、是念头这个现象,念头是属於精神现象,都是在这么高频率之下产生的,不是真的。这个念头生了,马上就灭掉,生没有来处,去没有踪影,你找不到。多少众生被它欺骗了,执著它是真的,执著它有。不单是我们人被它欺骗了,二十八层天也被它欺骗了;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虽然知道,没有证得。 像我们现在,我们知道自己没证得,原因是什么?我们没有功夫。要修证有功,你才能证得,所以叫功德。修什么?八万四千法门,甚至於说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没有一定,而且无量无边,原理原则是一个,这个我们得搞清楚、搞明白,然后怎么?然后才懂得经上所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个法门,你只要功夫得力,你就能证得,所以法门是平等的,不是说只有这个证得、那一个不能证得,不是的,任何法门都能证得,但是要懂得一个原则,决定是一门,不能同时修二个门、三个门,那就麻烦了。这一个房间,你不可能从二个门进来、从三个门进来,你能进得来决定是走一门;无论是东面的门、是西面的门、南面的门,那个没有关系,你进来了,一门才能进来。佛在大乘教里头讲得太多了,劝告我们修行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为什么?这个话就是修学的戒律、修学的规矩,你要懂,你要遵守。长时薰修就能成功,为什么?得定了。 譬如一般知识分子喜欢读书,喜欢读书的人最容易入门是什么?读经,要诵经,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诵经要会诵,读经要会读,听经要会听。《大乘起信论》上教导我们,我们读经、听经,不执著言说相,言说不要执著,听懂就好了;不要执著名字相,名词术语是释迦牟尼佛教学的方便,你要执著它是真的,错了。譬如说佛、菩萨、罗汉,这都是名词术语,你执著它真有,错了,这是佛的方便语。佛是恒顺众生,随机施教,现相不一样,说法不一样,教你开悟、教你得定是一样的,最重要就是要得定、要开悟。所以经有没有意思?告诉你,没意思;你只要去念,别想里头意思,想里面意思是你自己的妄想,没有意思。通了之后怎么样?有无量义,不是一个意思。无量义,你就能应付无量众生,菩萨来向你请教,你为菩萨说法,为菩萨说的法跟为阿罗汉决定不一样,为阿罗汉说的法跟六道凡夫又不一样,所以无量义,这个道理要懂。所以不能执著、不能著相,最怕著相。 我们就晓得,众生跟佛的差别就是著不著相。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佛也好,诵经也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佛。用什么方法到这个境界?就用诵经的方法。诵到什么程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成佛了。这个境界就是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净土宗称为「理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有事一心、有理一心。有起心动念,还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菩萨境界。第三种,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阿罗汉的境界。如果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有,你是六道凡夫。你看看,八万四千法门统一的一个目标,都是教你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平等,无量法门平等,都能叫你达到这个境界。学佛,这是真学佛,这是求无上菩提。 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他的师父,了不起的人,不是普通人,有慧眼认识人,一见面就看到这个人将来一定有成就,什么成就?成佛,他会成佛。他怎么看出来的?这个年轻人诚实,这很难得,诚实是用真心不用妄心;听话、真干。这个学生有这三个条件,这是什么?这是成佛的材料。师父得帮助他成佛,他要不成佛,这师父对不起他。师父遇到了,教给他一个法门,「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还附带说了一句话:「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这话重要,明白了是什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海贤老和尚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然后怎么样?师父说了,不能说,那就不说了。他要是说法,跟释迦牟尼佛、跟唐朝六祖惠能大师没有两样,他们是同一个境界。一句佛号,这是什么?上上善根所修的。一般人念这句佛号不行,念一辈子功夫不得力,最后依旧搞六道轮回,什么原因?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他不懂这个道理。 这个功夫有等级的,从低往上爬,首先练什么?练不执著。用什么方法不执著?阿弥陀佛。执著的念头起来,「阿弥陀佛」,打掉了,只有这一个念头起来,除这个念头之外不许可有第二个念头。眼见色看得清楚,耳闻声听得清楚,看清楚、听清楚了,不要往心里放,高明就在此地。不放在心上,心上是什么?心上是阿弥陀佛。谁会念?海贤老和尚会念,他做到了,所以他成就了。我们没有办法像他那样成就,就是一面念著一面心里还有分别、有执著,这个不行,这念佛没功夫。那就是我们不如他的,他真诚,我们虚伪,搞假的,没搞真的。他听话,我们不听话,不听老师的话,也不听佛菩萨的话。经上所讲的我们不相信,我们怀疑,这就是不听佛的话,那怎么会有成就?我们没有真干,毛病出在这个地方,不能不知道。知道,赶快改过自新还来得及。这个法门广大,不可思议,第十八愿,到临命终时,这一口气还没断,还来得及。这还得了!一切放下,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往生。 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第一次见面就教我看破、放下,这是传法。看破是什么意思?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五蕴皆空。老和尚常讲的「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这叫看破。既然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放下?为什么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就是放下。心上只放阿弥陀佛,成功了,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我看他的光碟,跟老人没见过面,我在光碟里面体会,他念到功夫成片,应该在二十五岁左右。他二十岁出家,师父教他这个方法,修行的方法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三年到五年,肯定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一心不乱最初的阶段,刚刚得到。得到这个就管用,管什么用?阿弥陀佛一定来给你报信、给你道喜,你功夫得力了,告诉你,你还有多长的寿命,十年、二十年,等到你寿命到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你到极乐世界去。你的心踏实了,这个话是佛来告诉你的,不是假话。 有很多人,真的很多,不是少数,遇到这个缘分,见到佛了,或是定中见佛,或是梦中见佛,见到佛了,见到阿弥陀佛,就要求阿弥陀佛,我的寿命我不要了,我现在想跟你去。佛很慈悲,点点头,好,三天之后来接你、一个星期以后我来接你、半个月之后我来接你,到时候真来了。所以《往生传》、《净土圣贤录》里面那些念佛三年往生的,大概都是这种情况,绝对不是说刚刚好,开始念佛到三年的时候他寿命就到了,这个当然也有,太少太少了,都是自己要求寿命不要了,这世间太苦。你看这经上讲的,极乐世界多美好,为什么不赶快去?这里有什么好留恋的? 我们相信海贤老和尚在二十四、五岁,他就有资格往生,他就会跟阿弥陀佛要求,我相信他一定求,可是阿弥陀佛告诉他,你修得不错,修得很好、很如法,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做个好样子给学佛同学看,做个好样子给念佛求生净土的人看。寿命就长了,不但长了,到最后还有个使命给他,这使命是什么?化解净宗最近这一、二十年的麻烦。这麻烦从哪里来?从夏莲居老居士做这个会集本许许多多人反对。这个会集本,我也是早年遇到的。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学经教,跟他十年,在台中那个时候。这个本子传到台湾,他老人家讲过一遍,把重点就写在书本上,中国古人叫眉注,简单的注解。他的注解我看得懂,我跟他学了几年,我就能看懂他的东西。他讲完之后我才认识他,所以我没有听到,但是这个注解我就能看得懂。那个时候我就想发心讲这部经,老师说不行,你年龄太轻,外面如有压力的话你招架不了。叫我好好收藏起来,等待缘成熟。 什么时候缘成熟?他老人家往生了,他往生的时候是九十七岁。往生之后,那个时候我在美国,这本书我带在身边的,我就想到,老师这个眉注许许多多人都没有看过,甚至於不知道有这么回事情。我就发心把这个书翻印流通,让大家都知道,我那个时候印了一万册。在美国、加拿大,那边的同修就启请我讲这部经,所以我在加拿大讲过一遍,在美国好像讲过两遍,先后我记得讲过十遍。以后,遇到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老居士到美国弘法,我们有这么一个缘分联络上,他只带了一部,那个时候是未定稿,送给我。我看了之后无量的欢喜,就打电话问老人,你有没有版权?他说你问这个什么意思?我说你有版权,我尊重你;你没有版权,我拿到台湾去翻印。他听了很欢喜,他说没有版权,而且还要求我给它写一篇序文,封面给它题字,我都照办。 这两本书出现,能度末法九千年的一切众生。来了一股风浪,反对这个会集本,当然也就反对这个注解。念老高明,有智慧,你看他的注解,每一段里面都是一个括弧,引用这个话是谁说的、从哪里来的,集注。老师做会集本是会集的,他的注解也是会集,他一共用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不是我自己说的,佛经上说的,古圣先贤说的,祖师大德说的,正知正见,哪里会有差错?最后来证明,也是海贤老和尚来表法、来做证明,让我们许许多多依照这部经、依照这部注解学习的同修信心坚定了。我们都不够分量,一定要他老人家来示现,这个是为什么佛要叫他老人家多住几年,道理在此地。最后往生,我相信阿弥陀佛嘱咐他的,什么时候你遇到一部书,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佛就来接引你到极乐世界。他天天在盼望,因为大家都知道老和尚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所以谁送书给他?不可能有人送书给他。居然就有人带了这本书到山上,老和尚一看到有人带书去,这是什么书?非常欢喜、非常高兴的样子,阿弥陀佛说的是不是这个?结果人家一说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果然没错!老和尚一听,生大欢喜心,穿袍搭衣,拿著书照相。从来没有人看到老和尚这么欢喜的,为什么?阿弥陀佛跟他约定了,三天之后来接引他。我们看老和尚的光碟、看《永思集》,要能看懂这些道理。这一照相,为我们证实经是真经、注是正知正见,没错,我们依照这个经、依照这个注解修行决定没有错。 而且《僧赞僧》里面有一篇很长的文,就是讨论会集这桩事情应不应该做。宏琳法师搜集许许多多的证据,说得清楚、说得明白。会集,实在讲,佛经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就有会集本,他举了很多例子。第一部经就是会集本,《四十二章经》,里面一共四十二段,是当时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就佛经里面重要的句子摘录下来编成一本,那就是会集。哪有不能会集的道理?但是会集有会集的规矩,历代会集的时候是有犯规的,而夏莲公的这个会集本你找不到毛病,它里头每一个字都是原译本的经文里面的字,没有改变一个字,这是高明之处。会集经里面,这是最好的一个本子、最忠实的一个本子,怎么能不相信?所以在这一个本子里头,把五种原译本里面的精义、精华,佛所说的统统在这个本子上面,会集得好!老人家这一表示,现在没人讲话了。我们学习的人心定了,对念佛求生净土,对於真正学佛,想得到佛法真实殊胜的利益,障碍少了。这个功德无量无边。 我们看「食自在」这段经文。经文读过了,我们再看念老的注解。注解里头,钵器,『七宝钵器』。出家人,当年世尊在世,日中一食,是托钵的。这个钵也叫应量器,大小是有规定的,我们有多大的饭量就用多大的钵,小了我们吃不饱,大了就剩下来多余会糟蹋掉,一定跟自己饭量相应,所以叫应量器、叫应器。「梵语为钵多罗。译为应器,或应量器。乃出家人盛饭食之器」。在极乐世界,需不需要吃饭?不需要,它是法性身,它是唯心所现,它没有唯识所变。我们这个身很麻烦,是妄心变现出六道轮回、变现出十法界。自性所现的就是一真法界,就是一真,它不是假的。十法界是假的,六道轮回是假的,所以说六道轮回没有一样是真的。老和尚说得好,常常教人:「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的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假的统统放下,不要放在心上。断恶,断恶完就没事了,不放在心上;修善,修完善法也没事了,统统不要放在心上,这就对了,这就是真正会念佛,真正修念佛三昧。 经上讲的『自然在前』,「《汉译》曰:满其中百味饮食自恣。若随意则至。亦无所从来,亦无有供作者,自然化生耳」。你想吃饭,钵就现前,不想吃饭的时候钵没有了,不随身带在身上。想吃饭,它就现前,就在手上,而且里面盛满了,那个饭跟菜都是你喜欢吃的,变化所作,就是「自然在前」。有没有供养的人?没有;有没有人在造作?也没有,自然的,完全是变化,像他化自在天一样。他化自在天的天人,一切受用是第五天(就是化乐天)变化去供养的,他还有供,不是自然的。极乐世界是自然的,没有人变化,没有人来供养,比他化自在天还要高一层。 念老底下告诉我们,「是知钵器饮食等等,皆弥陀本愿所感,故不须造作,自然出现也」。好!这个经字字句句让我们无限的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念老的注解(集注)亦如是,太好了!我们这一生学佛,想成佛,需不需要念很多经典?不需要,就这一部就够了。我这一生念了不少、讲了不少,我到晚年,我是八十五岁统统放下了,这一生活在这个世间,活一天,就讲这一部,不讲别的,就念这句佛号,万缘放下。「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金刚经》上教给我们要舍,何况世间法?就这一部经、一句佛号,够了,大圆满!跟谁圆满?跟《华严》圆满。《华严》我讲过两次,两次都没讲完,太长了。我也讲得很详细,我第二次讲的时候讲了四千多个小时,我记得讲到「初住品」。《四十华严》我也讲过,早年间。《无量寿经》,古大德说,这不是我说的,把它评价,它是中本《华严》;换句话说,这个经的内容跟《大方广佛华严》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它的分量短一点,叫中本。那还有小本,小本就是《阿弥陀经》。大本呢?大本是《大方广佛华严》。所以我从大本《华严》换成中本《华严》,如理如法,真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晚年,就这一部经,我也给同学们细说,说完了研究讨论,用这个方法培养下一代的接班人。希望下一代,讲得比我更好,修得比我更有成就,我欢喜。 『百味饮食』,「百味,指百种好味」。为什么要说百味?古时候皇上,那是帝王,帝王吃饭多少个菜?一百个。所以百味饮食,这是皇上吃的,御厨所做的。三餐,无论是早餐、晚餐、中餐,都是一百道菜。所以它那个菜碟很小,像装酱油碟一样,很小,我看见过。早年我访问北京,有个朋友曾经是驻澳洲的大使,我们认识,以后退休了,知道我在北京,打电话找我,请客。在哪里请?在他家里请,晚餐。我也没想到,都是小碟菜,做了四十多道,客人就我一个,就是我们两个人吃。那就是御厨,我就看到当年皇宫宫殿里头百味饮食。 下面,「又《大论》曰」,《大论》是《大智度论》,「有人言,能以百种羹供养,是名百味。饼种数五百,其味有百,是名百味」。那是《大智度论》,有这种说法。能以百种羹,就是代表餐桌上所摆的这些菜碟、菜碗,它也有装汤的,这是指大供养,大法会大供养里头;饼种类有五百种,这就是点心,那个味有一百种口味,数量是五百种,有百种味。有人说,「有人言:百种药草药果作欢喜丸,是名百味」,这也是一种饮食里面的一样,是以药材所制的食物,也能称之为百味。「按菩萨之果报」,果报里头特别是讲「食」,吃的,「与神通变化食,有无量味」。这个百味是人间帝王,佛菩萨不一样,他们神通变化,不止百味,无量味。「彼土甘露味食,焉可思议」,这都是极乐世界的饮食,我们无法想像,也没有办法说清楚。「所谓百味者,只是顺此方习俗耳」,这是顺中国人的习俗,中国帝王每一餐是一百味(一百种口味),这是顺此方的习俗。 下面一句,『实无食者』。实实在在说,他们不需要饮食,那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习气。到极乐世界去,好像很久没有吃饭了,想到了,这一想,这个饭菜就在面前;这一想,这是极乐世界,不需要这个东西,它就没有了。「因彼土众生,莲花化生,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本无饥渴之苦」,他不会饿,他不会口渴,所以他不需要饮食,「故无食者」,极乐世界人没有饮食。可是,刚刚到极乐世界往生的人,他这个习气没有忘掉,怎么好久没吃饭?这个念头一动,食物就现前。「但为意乐而食也」,他一看到这个,见到菜的色泽,见色闻香,等於就吃饱了。不是像我们在此地,真的要让肠胃去消化,他们的肠胃不做这个消化工作,所以身体健康。「故见色闻香,以意为食,非真食也。又此妙食,具增上用」,它也管用,管什么用?「能增色力」,见色闻香,身体的颜色格外好看;这个力是体力,体力更强。因为他并没有真吃,所以他没有大小便溺。「复显彼土一切悉皆超世希有」,超越我们这个世界,非常稀有。 「又食者身心柔软,於此妙味亦无贪著」。绝没有说,这个好吃多吃一口,那个不好吃就放弃不吃它,没有。为什么?这种念头断掉了,挑剔、好坏念头没有了,得清净心、平等心。不但清净平等,觉而不迷,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在佛境界里头。「於所受用,皆无摄取」,这个皆无摄取就是底下这句话,「又云:舍离一切执著」,他没有执著。这是我们现在要学的,一切时一切处,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统统没有执著;包括意,就是有念头,念头还想著佛法,不执著。对一切经教赞叹、欢喜,对一切法门恭敬、赞扬,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一个心愿,希望大小乘佛法都能够很快复兴起来。我也常鼓励大家,特别是年轻人,要发心学习经教,喜欢哪个宗派,你就认真学习;喜欢哪个法门,这个法门里头主修的经论要下功夫。每一部经论都有人承传,佛法兴旺了。 我在早年,我记得四十多岁的时候,星云法师建立佛光山,办了一个东方佛教学院,请我去做教务主任。那个时候他有一百三十多个学生,我跟他建议,把学生分组,三个人分一个小组,这一个小组专攻一部经,学习的期间十年。一百三十多个人,可以分成四十个组,也就是说四十部经论。三个人专攻,只希望有一个人学会,佛光山就有四十部大经大论,那真是佛光普照世界。星云法师不能接受我的建议,他说那样做不像学校。我就告诉他,像学校,出不了人才;不像学校,出人才。最后,我还是离开了。那个学校教学的方法,我知道那不会成功的。一个早晨三堂课,三个老师教,教的课程不一样,学生头脑学迷糊了,这个还没有消化掉,那个又来了。到了晚年,我们碰面,他后悔了。后悔来不及了,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四十四岁,我们两个同年,四十多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如果那个时候他把我留在佛光山,佛光山至少会有三、四十个讲经法师出来。 佛法要跟老祖宗学,不能跟现代人学。老祖宗的教法是正确的,一对一的教学,而且就是一部,没有学两部的。两部,除非你这一部学毕业了,真成功了,在里面开悟了,至少也是小悟。小悟是阿罗汉,大悟是菩萨,大彻大悟是成佛、是法身菩萨,真管用!我非常惋惜,没有福报。我们同年,他看到我身体比他好,问我怎么保养的?我说我没事,你的事情太多了。我问他建多少个寺庙?全世界差不多将近三百个寺庙,那操心!我说我到现在一个庙都没有。我这一生不操心,永远守住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三不管,真正能放下。这个放下,章嘉大师教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李炳南老居士教的,不是我发明的,真有效果,真管用。 所以这个地方一句话,这句话也是经文,「舍离一切执著」,比什么都重要。有一桩事情执著放不下,临命终时求往生都产生障碍,你就去不了。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七情五欲是六道轮回根之根,这个东西不放下,你怎么能走得了?下面说,「故无所味著也」。这些美味,你要是问他,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无所味是没有分别,著,没有执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吃饭穿衣,居住的房舍,要能做到无所味著,就能得功夫成片,就能得一心不乱。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我感到的是,他二十五岁功夫成片,三十岁事一心不乱;顶多是四十岁,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了。他不是顿悟是渐悟,六祖惠能是顿悟,但是悟入之后境界平等,没有高下。所以吃完自然化去,想吃的时候它又出现了,「一切自在无碍」。举一个例子,食自在;衣自在,没有一样不自在。 我们再看念老底下这一段,「又此经文,正显《往生论》中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偈云」,这是《往生论》说的:「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这是用我们这个世间色界天,色界天人。色界是四禅十八层天,这十八层天人他们不需要饮食,他们用什么?三昧为食,三昧是禅定。在我们这个世间,咱们没见过,但是听说过,虚云老和尚。他一入定,一个月、半个月很平常的,他在禅定当中,出定的时候感觉得是很短的时间。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过年前大概前一、二天,他住茅蓬,茅蓬距离到寺庙不远,在寺庙里拿的一些饭菜,放在锅里面,锅的火点燃,慢慢他在等它煮热,还有一点时间,他就在旁边打坐,这一坐就入定了。到过了年,过了十五,大概总有二十多天,很多人没看到虚老和尚出来,就到茅蓬去看他。看他在入定,就用引磬在他耳边敲敲,那就是叫他出定。他听引磬响的声音,他出定了。出定,看到大家,你们怎么到我这来了?我这还煮了芋头,来,打开一起吃。结果锅盖一打开,芋头长毛了。他只是感觉到十几分钟时间,而实际上,人家告诉他,你已经入定差不多十几天,将近二十天。定中没有时间,没有先后;定中没有空间,没有远近。 所以念佛人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化生,是禅三昧,不是自己修的,是阿弥陀佛所修的。阿弥陀佛发的愿,把他所修的功德加持给往生的人,让往生的人在这一刹那当中转八识成四智,这个肉身产生变化,没有了,不在了,它本来是空的,它不在了;剩下来的身,是法性身,是心现的,唯心所现,是那个身,唯识所变的身没有了,不见了。唯识所变的身要饮食,像我们在六道轮回里要饮食,是个生灭身。唯心所现的,是不生不灭,不需要饮食。所以《往生论》里面说得好,你看,「爱乐佛法味」,不是百味,不是无量味,法味。法味是什么?禅三昧。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诸位一定要知道,那个地方真无量寿。为什么?它没有时间。他可以回到过去,他可以进入到未来,过去、未来在哪里?就在当下,他能见到,他能听到,他能接触到。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他能够回到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讲经的这个法会,他去看看,就在眼前;他也能够看到未来,现在是公元二千零十五年,二万零十五年之后是什么样子,他在面前就看到了,时空不见了。时空是假的,是我们迷失自性,以为有个时空,时空是从妄想生的、从心想生的。你不生,没有这个心想,它就没有了。 《论注》是昙鸾法师著的,说得好,「是故兴大悲愿」,兴是兴起,动了这个念头,大悲愿。是故兴大悲愿,谁兴的?阿弥陀佛,在因地,在法藏比丘那个时候。他说「愿我国土,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为食。永绝他食之劳」。这个愿兑现了,在极乐世界兑现,所以他不需要这些劳动。「爱乐佛法味者」,这一句,「如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说多久? 「六十小劫」。这六十小劫,「时会听者」,当时参加法会这些听众,「亦坐一处」。「六十小劫」,也坐在一起听,也经历六十小劫,「谓如食顷。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这六十小劫是一念,时间没有了,所以这些人,这些听众听佛六十小劫这个经说完了,起座的时候就好像吃一餐饭一样很短的时间,没有一个人身体有疲倦或者是心里面有念头,没有,没有懈怠,没有疲倦,法味为食。这是讲法味,听《法华经》,法味,法喜充满,法味为食。 「以禅定为食者,谓诸大菩萨常在三昧,无他食也」。三昧就是定,这些菩萨们所修的是大定、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师告诉我们,自性,自性就是真心,自己的真心是什么样子,他给我们说了五桩事情,这五桩就说完了。五祖听了之后,衣钵就传给他,他就毕业了。真的见到自性,真的见到真心,真心是什么样子?第一个清净,「本自清净」;第二个,「本不生灭」;第三个,「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无量相好;第四句,「本无动摇」,这就是自性本定,真心没动过,没有摇晃过,这是真心,所以我们要想把真心找出来,用什么方法?定,就是不动不摇,不为外面境界所干扰;最后,真心起作用,「能生万法」,万法就是宇宙。 整个宇宙从哪里来的?心现的。但是心现的一真法界我们今天看不到,我们今天看到是识变的,八识所变的六道轮回。迷得太深了,连天人所住的色界天我们都看不到。修一点小定,就能看色界天、看无色界天;修大定,就能看到十法界;大彻大悟,超越了,超越十法界。十法界是假的,十法界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十法界是在外,统统包含当中,统统是假的,虚幻不实。换句话说,叫我们彻底放下,决定不能有贪心、有贪著。事业,学佛的人都做善事,善事随缘,不一定是我一定要把它做成功、一定要做成怎样怎样,那你就有分别、有执著了,又有妄想又有杂念,你完全是用的轮回心,你就错了。断恶修善,都不放在心上,这就对了。 我们看下面的文,这念老注解的文,「以禅定为食者,谓诸大菩萨常在三昧,无他食也」,这个容易懂。「三昧者,彼诸人天」,这个「彼」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人天,这是往生同居土的,身分是人天。人天才需要食物,才会想起这个事情。如果要到方便土里面,这个念头不会生起,这个念头已经洗干净,没有这个念头了。但是在同居土里头有这个习气,有的时候想起;想起,餐具饮食就摆在面前。摆在面前这才想到,我在极乐世界了,我这个身体不是业报身,不是唯识所变的,饮食不需要了,它就没有了。所以一念觉,它就没有了;一念迷,它就来了。「若须食时,百味嘉肴罗列在前。眼见色,鼻闻香,身受适悦,自然饱足。讫已化去」,这个大概都是刚刚到极乐世界,时间很短,还有这个习气。极乐世界时间住长了,习气就没有了,不会想到这个东西了。「若(再)须(则)复现」,它又复现。「其事在经」,佛经上有说,真有这些人,习气很重的人。「是故言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这是鼓励学佛的同学,我们要爱佛的法味,佛的法味超过世间所有的美味,要想到禅三昧为食。这个好,也就是说修定。 我们修定,是用念佛修定。学海贤老和尚,就一句佛号,他就定在一句佛号上。定成就了,叫念佛三昧。成片是念佛三昧的浅行,不能说不是三昧,是念佛三昧。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那是真实的念佛三昧。得事一心,生方便土;得理一心,生实报土。但是,即使是人天小果,在极乐世界品位最低,可是在极乐世界的待遇跟最高的十地菩萨、等觉菩萨是平等的,这一点要知道,为什么到极乐世界去?就为了这个。他方世界要靠自己修行功夫,极乐世界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阿弥陀佛的加持,不是自己功夫,这个要懂,不能不知道。经文、论文、念老的解释,字字句句都在劝导我们,要发真心,真诚的信心;要发愿心,愿生极乐。极乐世界太好了,真的什么障碍都没有。到那个地方,没有一个不成佛,不成佛你不会离开讲堂,成佛就离开讲堂。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这分开来说,「衣自在」。 【复有众宝妙衣。】 极乐世界离不开『宝』,用宝来形容。 【冠带。】 『冠』是头上戴的帽子,『带』是系的腰带。 【璎珞。】 挂在胸前的装饰。 【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面这一段说明「衣饰受用自在」,饰是装饰。「冠者,帽也。带者,衣带。璎珞者,印度贵人男女,编玉以悬於身为饰,名璎珞」。戴的手镯、项炼,这些称为璎珞。「如是衣饰皆以众宝合成,故云众宝妙衣等等」。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会不会有温差?没有。为什么?没有听说它有春夏秋冬,它没有四季。所以他们的衣服自自然然随著环境自然变化,都非常合适,身上穿的跟大自然的环境都能相应。身上配的璎珞,像我们在佛像里面所看到的,画的全身的璎珞。「以由宝所成故,光色微妙,如《观经》云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是故无量光明」,《观经》上所说的。《观经》做为《无量寿经》的补充教材,它那里面说得详细。「又云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是故百千妙色。所云百千者,盖极言其多也」,实在说,无量光明。「又色中复放光明」。 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阿弥陀佛的报身,这部经上没细说,《观经》上说阿弥陀佛的身,身有八万四千相,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这个经上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随顺印度当时习俗说的;《观经》则不然,《观经》是随顺韦提希夫人所看到的。佛以神通把极乐世界展现给韦提希夫人看,让她去选择。她看到很多诸佛世界,最后选中极乐世界,佛对她赞叹。她见的阿弥陀佛,报身,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个好放八万四千光,每一个光里面都看到十方诸佛在那里做佛事。做佛事就是教学,教化众生。佛事是佛的事业,佛干什么事业?教学、讲经,这是佛事。 这是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我跟他学哲学,那一年我二十六岁,我们这个课程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当时我很怀疑,我说佛教是宗教,宗教都是迷信的,它怎么会有哲学?何况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意味著在宗教里是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真神,没有那么多。佛教上,供的佛菩萨太多了,所以让人看到是低级宗教。老师告诉我,他说:「你年轻,你不知道,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我们学哲学,在谈哲学。「大乘经典是全世界哲学里头的最高峰。」我们从来没听人说过,方老师这样介绍给我。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单元让我对宗教产生兴趣,对佛教有了信心。老师嘱咐我,他说:「现在的佛教不在寺院。」我说:「在哪里?」「在经典。」我说为什么?老师告诉我,两百年前,中国大大小小的寺院庵堂,无论城市或者是农村,出家人没有不讲经的、没有不教学的。宗教教育,皇上直接管的;儒交给宰相,佛跟道皇上自己管。所以佛跟道的宫殿,都可以造跟皇宫一样的模式,用黄的砖、红的墙,都可以用,因为他是皇上的老师,可以用。那时候人真干,真有学问,真有德行。他说现在出家人,他不学经教了,寺庙里头可能藏著有经典,没人去学习。所以老师提醒我,在经典里面去学习,这个很重要。 佛教要怎样复兴?恢复教学,回归教育。不但佛教,所有的宗教都要回归教育,互相学习。宗教才能够帮助社会化解一切冲突,消除一切负能量,宗教可以做得到,带给社会永续的安定和谐。所以,要把「宗教」两个字讲清楚、讲明白。汤恩比说,宗教是人类所必需,决定不能缺少。西方人现在放弃宗教,东方人放弃圣贤教诲、放弃传统文化,这个世界怎么能不乱?你要问,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乱?就这么简单两句话,东方人不信传统文化,西方人不信宗教,地球就变成这样。然后你才晓得,宗教教育多重要。中国人有智慧,外国人明白了,没有人不佩服、不赞叹。单单就宗教这个名词,很容易看懂,什么叫宗教?宗有三个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有这三个意思;教也有三个意思,教育、教学、教化;宗教两个字连起来,宗教是主要的教育,叫做宗教,重要的教学叫宗教,尊崇的教化叫宗教。这还得了吗?所以中国老祖宗了不得。在上面加两个字,你就完全明白了,宗教是人类主要的教育,宗教是人类重要的教学,宗教是人类尊崇的教化。 在中国五千年没中断,现在断了,满清亡国的时候就断了。在满清没有亡国之前,还有影响;再五十年之前,那是名符其实的宗教教育,全国人民都接受,上从帝王,下至庶民,没有人不学,没有人不遵守,所以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中国人疏忽,带头的人应该是慈禧太后,这个头带得不好。她执政之后,掌权了,她藐视古圣先贤。宫廷里面原本是礼请儒释道的专家学者来讲学,废除了,不听了;遇到困难的事情,她扶鸾,她真搞迷信。把正信的宗教丢掉了,她搞迷信,结果亡国。亡国之后,中国社会动乱,军阀割据,接著中日战争,再接著解放战争,所以把中国文化完全丢掉了。汤恩比博士说,要救世界,解决二十一世纪世界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是举世闻名的一位历史哲学家所说的,我们要认真努力,赶快把中国文化的根找回来。根是什么?孝亲尊师。认真学习,从扎根教育,那就是从儿童教起,希望一代比一代兴旺。真正复兴起来,这个地球会出现千年盛世,这个盛世不是局部的,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全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大乘佛教能带给全世界永续的安定和谐。 后面,这是《观经》上讲放光的事情,我们念一念。「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等等」,这省略了。「故知光色重重无尽,如是衣饰,具足庄严,自然在身,非因造作」,统统是自然的。极乐世界没有工人,做衣服的没有衣服工人,烧饭也没有做饭的工人,没有农夫,完全是变化所作,不可思议。最后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有缘分往生极乐世界,问题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去?愿意去,将来都在极乐世界团聚,都在极乐世界生活。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