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82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82集


 下载DOC文档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一三三页:

  疏【三、唯影无本,即终教。以离众生心,更无有佛,唯大悲大智为增上缘,令彼根熟众生,心中现佛说法,是故佛教全是众生心中影像。】

  这是本影四句里面的第三句。前面两段说的是「唯本无影」、「亦本亦影」,这理有相当的深度。前面讲的是小乘与大乘始教,就是大乘刚刚开始;这个比前面又要深一层,讲到大乘『终教』。所谓「终」就是大乘法里面这最高的教学,愈来愈真实,只有『影』没有『本』。为什么说只有影没有本?下面给我们解释,『离众生心,更无有佛』,由此可知,佛从哪里来的?佛是众生心变现出来的。净土里头常讲: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离开自性哪里有弥陀呢?弥陀从哪里来?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本」是什么?本是自性,西方确确实实有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有阿弥陀佛,世界与佛都是自己真性变现之物。这个正是唯识家里头所说的「唯识」,万法里头唯有识;识能变,万法是所变。

  『唯大悲大智为增上缘』,增上就是帮助的意思,大悲大智都是我们自己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所以佛为我们说法,众生为我们说法,大经上也常常讲: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我们有感,佛就有应,佛是不是有心来应?没有,佛要有心来应,那就有本了,那是前面的教义,有本也有影,讲的是大乘始教初学的,深入一层讲,没有。佛决定没有心,佛没有起心、没有动念,在比喻里头常讲,像我们敲磬一样,你敲一下它就会响一下,敲是感,响就是应,所以「大扣则大鸣,小扣则小鸣」,我们敲磬的时候,那个磬会不会动个念头「他敲我了,我要不要去响一下?」它不会的,它没有心,就是它没有分别执著妄想。诸佛菩萨应众生就是如此,是自自然然的应。由此可知,我们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完全是自己主动。这是跟诸位说真实话。

  现在这个世间妖魔鬼怪很多,真的是法弱魔强,不但在国内你们看到许多著魔的,国外也是如此,这个情形非常普遍,外国人也著魔。魔怎么来的?就是这么个道理,众生心里头只想魔,所以念魔,魔就来了,也是感应道交。你想佛,佛就来了;想菩萨,菩萨就来了;想魔,魔就来了,就是这么回事情。为什么会想魔呢?现在一些人喜欢奇奇怪怪,尤其喜欢神通。谁会变神通?魔,魔会变这些神通,你一想神通,魔就来了。所以好奇骛怪的人多,喜欢奇奇怪怪的人多,真正能够领略正法的人不多。所以你看看现在全世界的道场,规规矩矩讲经的道场听众不多,要是搞特别花样那就人山人海,都是喜欢奇奇怪怪,这就是著魔。

  念佛,给诸位说也不例外,你念佛如果不懂得方法、不懂得理论,念佛也会著魔。不过比较起来,念佛著魔少,你用功不得法会著魔。所以理论要通达,方法、境界要明了,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才减少这些魔事,这个很要紧。念佛同修在此地特别我要给大家说明,所贵的就是古德讲:老实念佛。我念佛的时候心很清净、虔诚,什么都不求;如果你要是求见佛,想见瑞相,这就是著魔的念头。甚至「我想求一心不乱」也是一个著魔的念头。一心不乱要不要求?要,决定有这个愿,不能有这个心。我念佛念了一天,怎么还没有得一心不乱?我这个念佛里头,掺杂了、夹杂了,夹杂一心不乱,怎么会得一心?不可能。

  所以念佛贵老实,不夹杂、不间断。这不间断要很自然的叫它不间断,不是勉强的,勉强,你就做不到,很自然的。就是工作的时候,我们把整个精神贯注在工作上,我的工作做好;工作放下来之后,佛号就提起来,这样叫不间断。否则的话,你这佛没念好,是工作也没做好,两方面都塌掉。所以你会用心的话是样样都圆满、样样都做好了,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纵然讲打个七,我们好好用功念一天佛,要晓得那个不是偶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所以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这是福报!能好好的念一天佛,也是有那一天佛的福报,没有那个福报不能勉强,世出世间法勉强不得的。

  这一段文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没有众生,试问问佛怎么说法?佛给谁说法?佛给众生说法,所以佛离了众生就无法可说,也不成其为佛。为什么他称佛呢?因为有个众生,跟众生相对的,显示有个佛,就是一个迷、一个悟。没有迷怎么显得出悟?所以他是相对建立的。有佛就有众生,有众生就有佛;无众生就没有佛,无佛也就没有众生。所以,众生为佛增上缘。众生要是无佛说法,众生也不能够自己变出佛法来给自己修学。佛给众生做增上缘,众生也给佛做增上缘,互为增上缘,所以才说『佛教全是众生心中影像』。

  疏【四、非本非影,即顿教。】

  这是顿教的教义。

  疏【非唯心外无佛,众生心中影像亦空,以性本绝言,即不教之教,所谓尊者无说,我乃无闻,说听皆无,唯识而已,是以识为教体也。】

  这是唯识里面讲到最究竟的意思。顿教里面讲,不但『心外无佛』,『众生心中』所现这些『影像』也不是真实的,这正是《般若经》里面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理很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不但讲我们这个世间依正庄严森罗万象,诸佛清净国土也不例外。可是诸位一定要记住,这绝对不是说把我们现前所有现实的环境都否定了,不是这个意思。相有体无,所谓是影像,好像我们看电影,银幕上不能说没有像,但是这个像是空的,是不可得的,这种情形我们了解。所以影像也是空的。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影像,就跟电影银幕里面这个像一样的,有没有呢?有。能不能得到呢?不能得到。不但世间这些物质形相你得不到,确确实实得不到,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确实得不到;就是你心里面所有的感受也得不到,也是假的。真正透彻明了,你才晓得这个世间所有法真的是空的,万法皆空。

  我们今天说我们得了钱财,钱财你得到哪里?你是不是能把钱财塞到肉里头去?塞不进去,总是在身外,身外之物。再说「身」,身也得不到。我们身体的细胞刹那刹那在生灭,旧的细胞死了,新的细胞生了,新陈代谢。身体的细胞,七年是个周期,七年,旧的细胞全都没有了,全部换成新的;七年前我们身体细胞是一个也找不到,全都没有了。这样说起来,身都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这是讲物质的境界是空的,不是实在的。所谓迷,把自己身体当作真的,把身外之物也当作真的,患得患失,所以他苦!其实这苦是不值得的,因为没有得失;如果真有得失,你这个苦才有价值。心里面的感受更是虚妄的,心里感受是什么?打妄想!想过去、想未来、想家亲眷属,全是妄想,也不是真实的。

  『以性本绝言,即不教之教』。佛的出现是随众生心,《楞严经》上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本性,本性里面什么都没有,它是空寂的。虽然是空寂,它会现相,所以它又有不空的意思,我们讲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不空就是有。空如来藏是讲真的,不空如来藏是讲它会现相,虽然现的相,相不是真的。好像我们作梦,能作梦的是心,大家都晓得,心会作梦,心是空的,没有相,它作梦的时候它就会现相;现相的时候,我们就比喻作不空如来藏,虽然现的相,这相是不可得的。可是你在梦中你不知道,你迷了,你还是以为是真正有所得的;到你醒过来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不可得。我们在这个世间数十年寒暑,不过就是梦长一点而已;躺在床上睡觉那个梦短,现在这个梦长一点而已,都不可得。所以佛给我们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造业!明了这个道理,何必去造业呢?

  所以修行修什么?学佛不难,学佛比学什么都容易,不难,你一定要抓到纲领。学佛就是学个不迷,我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我不迷,觉而不迷。什么叫觉?我晓得一切万法俱不可得,这就是觉。晓得不可得,你就随缘了,就自在了,为什么?得失这个念头就没有。诸位仔细去想想,无量无边的烦恼都从得失来的,患得患失,没有的时候想尽方法想得到,得到之后又怕丢掉,好苦!烦恼都从这里来的。一个人要是没有得失心,这个真自在。他为什么没有得失心?看破了,真相看清楚,一切法里面确确实实没有得失。有人问:我不天天拼命去求,这日子怎么过?你不求日子也过;求过了,不求还是过。你不相信,不求,看看你一天是不是一样过去?这是因果定律。你命里面有的,「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求不来的;《了凡四训》里面说得多么透彻多清楚。所以学佛的人先要把《了凡四训》认真去念一念,然后我们做人真的心平气和,真正能做到随缘而不攀缘,这才能得一点自在。所以修行就是修不迷。

  三皈依提示我们三大纲领: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就修的觉正净,就修这个东西,这是三大纲领。而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我们修行用功夫的地方。佛离开众生,他不能成佛。我们想学佛,离开众生就学不成,到哪里去学?佛是应众生而有,我们修行也是应众生而修,没有众生,我们到哪里去修?没地方修。有情的众生分为两大类:善人、恶人。一切境界也分两大类:顺境、逆境,就是好环境与坏环境。在这两类里面修什么?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的平等心、修自己的慈悲心,这就叫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不能离开众生、不能离开社会,离开众生与社会,菩提心到哪里去生?生不起来。所以小乘人没有菩提心,你看一切经里面讲的,小乘人没有菩提心,为什么?因为小乘人脱离人群、社会,他去找一个人迹不到的地方独善其身,所以他没有菩提心,只有大乘菩萨才有菩提心。我们修什么?你要晓得,就修的这个。这是讲通途法门,只要是佛法,不管是哪个法门,统统都是在人事环境里面修清净、平等、慈悲。念佛人还有一个特别的,那就是信、愿、行,我修信愿行也不离开人群,也不离开社会;而且他更妙,他用一句阿弥陀佛去修觉正净,去修菩提心,去修信愿行,这是妙不可言。你只要抓到纲领,就晓得怎么修法,这样才真正能成功。

  「不教之教」,这是最高级的教学法,文殊菩萨那一班人礼请维摩居士升座说法,维摩居士升座,升到座上怎么样呢?一句话也不说。文殊菩萨就敲楗槌,跟大家说:是真不二法门。请维摩居士讲什么叫不二法门,维摩居士升座一句话不说,这就是真正的不二法门。能说就二,开口落二三;不二法门,一句话没得说。文殊菩萨立刻就明了,这就是不教之教,这是最高级的教学法。但是最高级的教学法要最高的学生才有受用,像文殊菩萨才听懂。如果维摩居士给我们这样说,我们就跑掉;我们请你说法,你升座一句话不说,我们谁来听你的。可见得维摩居士碰到我们,一定详详细细给我们说,要不然我们都跑掉了;碰到文殊菩萨那样的人,他可以一句话不说。所以说法要应机,要对根机。在《金刚经》上,我们也碰到这么一桩事情,《金刚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托钵,回来之后吃完饭、洗了脚,敷座而坐,也是一句话不说。须菩提尊者他体会到,他一看到释迦牟尼佛这个动作,他开悟了,於是就赞叹:希有世尊!这也是什么?不教之教。所以经上说,「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不可思量、不可思议。

  『所谓尊者无说,我乃无闻』,这是须菩提尊者一段故事。须菩提尊者有一天在一个石头上打坐,这个时候正好帝释天王(中国人讲玉皇大帝)从这里经过,见到之后非常的欢喜,很恭敬就来散花供养。散花供养的时候,须菩提尊者看到,他就问:散花者是谁?他说:我是帝释天王(忉利天主)。须菩提尊者就问他:我在这里坐,你为什么要散花来供养?帝释天王说:尊者善说般若。须菩提说:我在这儿坐半天,我一句话也没说。帝释天说:尊者无说,我乃无闻,这是真说般若。这个也是不教之教。由此可知,帝释天王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能体会到不二法门的义趣,这在佛法里是最高级的佛法,忉利天主他能体会得到,所以赞叹长者是真说般若者。

  这些都是说『说听皆无,唯识而已』。无说无听是真说真听。『是以识为教体』,这就讲到最高级的佛法,完全是以你体会、会心而觉悟的,纯粹是唯识的起用。

  疏【今此经者。】

  此经是《阿弥陀经》。

  疏【且约终顿二教。】

  前面讲了四教,这个经是属於哪个教?属於后面的两种。换句话说,它是高级的,不是普通的,是属於终教,大乘终教,是属於顿教。莲池大师在此地说这个教是顿教,窥基大师在《通赞疏》里面也说这个教是顿教,可见得『终顿』的教义是古往今来这些大德们所公认的。这个法门,如果真正如理如法的来修学,七天能成功。但是诸位要记住,如理如法,我把话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你没有搞清楚,你拼命在那里干,干上七天;也许这七天佛念完了,念了七天七夜往生没去得了,神经病院是住定了,那个麻烦就大了,走火入魔。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他不如法,操之过急。

  人家念佛是心平气和的去念,是没有一切欲念去念,这样才能念得成功。你有个欲望、有个念头,你这样去念容易著魔。因为你有希望在那里,魔就给你一个希望,换句话说,你有个把柄在人家手上掌握到;「我什么希望都没有」,他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譬如,「你想要钱」,我有很多钱就诱惑他,他就会上当;「你想要名」,我给一个名义,就把他套住了。你什么希望都没有,他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无可奈何。所以念佛人心要清净,真正念佛不求往生、不求一心不乱、不求功夫成片,什么都不求,我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念了几天,他自然得一心,自然见佛往生,那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诸位要懂这个道理。

  所以念佛的人什么都不能求,有求都是妄念。如果再求好胜的话,那就更是著魔的,这与魔搭上缘了;好胜心,我这一天成功,我要超过别人,这个不得了!西方极乐世界没好胜的人,这种心万万要不得。所以打佛七当中有好胜的,你拜一千拜,我拜一千二百拜,我超过你,你不如我,这种心怎么行?你一天念一万声,我念两万声,这比赛!要抢到第一,这个念头都错了。所以这个念头只会著魔,不会得好结果。所以念佛一定是心平气和,什么都不求。

  念这一句佛号当然就是为一心不乱、就是为往生净土,所以用不著再去起心动念,只要把这一句佛号念好,所谓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七天念不成功,再来个七天,时间长没有关系!这是什么?业障重。我们看许许多多人,大多数都是三年可以念成,我们想想我们也业障深重,我们也来个三年!不要求到三天、七天成就,那个很危险,那个不是开玩笑的。

  疏【则众生心乐出离,自於心中见佛为说极乐依正,信愿往生。】

  这讲到我们这一部经。『众生心乐』,乐是爱好,心里面喜欢出离生死苦海,当然这是对於已经觉悟的人,还有许多人迷在这个世间,还不想离开、不想出离的,这是迷。觉悟的人想离开这个世间,尤其是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真是天下大乱,这个世界找不到安稳的地方,天下大乱,不值得留恋,真正的觉悟的人谁会不想出离呢?你只要起这个心、动这个念头,佛就有感应。所以说『自於心中见佛』说法,就讲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信愿往生,佛就给我们说。所以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是当时那些众生求出离的心很恳切,感动佛到这个世间来出现、来应化,正是众生有感,佛就有应。

  再给诸位说,我们中国人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人要聪明,中国人看破这个世间的多,求出离的人多,所以许多诸佛菩萨在中国应化,这是我们在历史上所见到的。西藏佛法虽然很盛,比不上中国,为什么?西藏人没想出离,他想转世。中国人心量很大,十方诸佛菩萨都来应化弘法利生,用不著转世。实在讲,这个世间五欲六尘染污的力量很大,所以转世有的时候是一世不如一世。真正想出离,所以净土法门在中国大行其道。自从东晋慧远大师建立第一个莲社,念佛这个风气在中国非常普遍,依照这个法门出离生死、出离轮回的,不晓得有多少人!禅,很难出离。倓虚法师讲,禅真正有了成就,得禅定,他将来也不过就是生四禅天而已。看他功夫浅深,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还是在三界之内,不能超越!真正超越,唯有念佛求生净土这一条路。

  疏【而实无说无听,故识为教体。】

  这一段话也是说的「唯影无本」,讲到『实无说无听』,这一句就是「非本非影」,可见教义确实没有离开这两句。这个经文义都是唯识所变,所以结论才讲『识为教体』,全是唯识所变。谁的唯识所变?是你自己唯识所变。所以这一段的意思非常重要,诸位有缘,这是你的大福报。因为是自己唯识所变,西方净土哪有没有分的道理? 你要说这是阿弥陀佛唯识所变的,我们自己没分,信心还真的不容易生起来。现在明明白白告诉你:西方净土阿弥陀佛是自己唯识所变。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跟自己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原来就是自己的家,真的是自己的老家。我现在自己回家,还有什么难处?还有什么障碍?没有!阿弥陀佛是自己至亲之人,自己变现出来的,唯识所变,我怎么不能见他!确实增长我们的信心,我们也明白这部经的道理,理论之依据。这是讲到经体,唯识为教体。

  ◎【三、归性】

  第三段讲到『归性』。前面是相宗所讲的,这一段是性宗所说的。

  玄义【归性者,前以所变之万境,摄归能变之八识。】

  这几句话是解释前面这一段。

  玄义【今以所现之八识,复摄归能现之一心,则性为教体。】

  这个比前面的意思又深了,比前面的意思格外来得真实,愈说愈亲密。识是性变出来的,性是体,识是用。现在讲到能变识的本体,这讲到归性,性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经论上常讲,一念无明把自性给迷了,迷了的那个自性,它所起的作用就叫做『八识』。所以八识跟自性是一不是二,迷的时候叫它做八识,悟的时候就叫它做自性,换名称就是了。实际上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就是迷悟不一样。「识为教体」,这是迷位上说的;「性为教体」,这是悟位上说的,觉悟上说的。所以觉悟比迷当然是更要真实。现在我们好像找源头,追根究底,从八识再进一步去追究,才发现原来它是真如本性,这叫返妄归真。

  八识就是生灭心。经上常说: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这叫做阿赖耶识。过去我们讲《楞严》费了很多的时间说明这个事实的真相,不生不灭就是性、就是真性。你觉悟了就不生不灭,你迷了就有生灭。生灭相是迷位当中才产生的。不生不灭是真的,生灭是假的,生灭是个幻相,不是真实的;真实的是不生不灭。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换句话说,它半真半妄。并不是那个心一半迷了、一半悟了,不是这个;它虽然在迷,它里头有不迷的真性在,意思在这里。你为什么会开悟?因为你阿赖耶识里头确实有一个不迷的性在,你与性相应就不迷,与识相应就迷,就这么个道理;我们现在讲理智、感情,你与理智相应就不迷,与感情相应就迷,就这么回事情。理智是不生不灭,感情就是生灭,阿赖耶识就是这么一个情形。

  因此,阿赖耶识有觉、不觉两个意思,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说得很详细。现在我们所要说的,就是觉与不觉这两个意思当中的「不觉义」。因为不觉,不觉就叫做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就变成八识,由八识再发展为我们现在这个世界,这是佛法所说的。佛法所说跟中国《易经》所讲的很接近,《易经》讲宇宙人生的来源,是从八卦讲起,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这个生就是变,变现出来的。《易经》是中国古老的学术,那个时候佛法没到中国来,中国祖先已经晓得宇宙人生发展的过程。佛法讲「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样发展宇宙人生,也是讲变,变现出来的;它有层次、有程序,有条不紊。所以宇宙星球的运行都有规矩,它不乱,因为变现有程序。世间有一些人不明了这个道理,认为宇宙这样有秩序,一定有个神主宰,其实不是的,它在发展就是有秩序、有程序,它不乱的。这是跟佛法所讲的很相近。

  底下这个重要,讲到这一科的主题,『复摄归能现之一心』,一心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念佛这个法门就是直接恢复到我们的真心本性,禅家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由此可知,你念佛念到一心就成佛了,这是真的佛,不是假的。一心里头有事一心、有理一心,念到成佛是理一心,就是天台家讲的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跟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完全是一个境界。因为理一心不乱就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本性,这是真佛。如果是事一心,就是天台家讲的相似即佛,不是真的,是相似位,不是真实位。功夫成片,就是天台家讲的观行即佛。所以用这个方法念到一心不乱就成佛,不要再用别的方法,这是比什么都简单、比什么都容易,也比任何一个法门都稳当。所以真正念佛人,教人不要拐弯抹角,就教人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你把念佛的好处教给他,能讲多少就讲多少,总而言之劝人念佛。这是佛法所有法门里面最究竟法、真实法,一生当中决定靠得住的方法,决定成就。我们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用不著拐弯抹角,用不著浪费时间,他能相信带他念佛就好。

  经论上佛常教给我们,所谓心能统摄一切世出世间法,《华严》上说得好,「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个心就是此地讲的一心,所以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宇宙万法依正庄严,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性;所现的境界依正庄严变成十法界,这是「识」变的。假如只有性没有识,就是你不迷,换句话说,就没有十法界了。十法界是识变的。我只有「性」,性能现,现这个法界,这个法界叫什么?《华严》上讲的一真法界。能现的心是真的,所现的法界也是真的,一真法界,没有十法界。所以佛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二、三是佛方便说,这是讲真的。一真法界如何能证得?一心。一心能入,一真是所入,能所不二,性相一如,这是真正的佛法界。所以真心之体就是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句话形容真心。

  经论上说,一心里头也有真如、生灭两门,这两门是从体用上说的。一心的本体不生不灭,真如门,体会现相,它所现的相,这个相有生灭,相是刹那生灭,这是实相,就是真相。说刹那,还不很贴实。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个刹那,一个刹那里面有九百个生灭。所以,相是幻相,有叫妙有,空叫真空。一心,就是讲的本性,是真空,它现的相叫妙有。现这个相的时间非常短暂,我们所见的相,这个相就是一种相续相,前面的相灭掉,后面相又生了,但是前面后面很相似,你看不出来是两个。

  好像我们看电影一样,电影那个镜头的开合,那就是生灭,关起来就灭了,打开就生了,那就是生灭。一秒钟它开关二十四次,换句话就是二十四个生灭,我们看银幕上就好像是真的。现在我们眼前实际上的相,用佛的比喻来说,一弹指,我们一秒钟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钟生灭二十一万六千次。一秒钟二十四次就把我们骗了,好像电影是真的。一秒钟生灭二十一万六千次,我们怎么会觉察到?觉察不到。

  所以我们见这一切万相确实见不到真相,你果然见到这个真相,你什么妄念都没有。原来真相是这样的!就是《心经》所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什么妄念都没有,为什么?你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真相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所以《金刚经》上解释「如来」这两个字解释得妙、妙绝了,「如来者,诸法如义」,诸法如义怎么讲法?《心经》所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四句就是「诸法如义」最好的注解,注得太圆满了。

  你真正晓得这个境界,那就叫大彻大悟,你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你会统统放下,心地真正得清净。为什么?彻底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有一法可得。无有一法可得,你在这世间还有什么求的?没有,无求了。你也不会有欲望,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圆满究竟佛,这是真正大彻大悟。这是讲到能现的一心,『则性为教体』,这比前面更真实更圆满。

  疏【一心者,即真如自体也。】

  这句话给我们说得非常的明白、非常的清楚。

  疏【从此真如,流出教法,故会相归性。】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真如』里面生起根本智,所谓根本智就是无分别智。诸位要晓得,这都是我们真如本性的本能,根本智在哪里?就在现前。我们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这就是本性,这就是根本智。这是第一念的时候,我们看,张开眼睛,第一念我们看外面境界,还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不起心、不动念,看得很清楚,这是根本智。可是到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起了分别,根本智就没有了,第二念有分别执著,所以第二念就变成识。第一念是性,是见性见色、闻性闻声;第二念就落在八识,把见性变成眼识,把闻性变成耳识,再一分别,这就第六意识加进来,一执著,第七识也加进来,这下可麻烦,搞坏了。

  佛菩萨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给诸位说,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他能够永远保持第一念,他不落在第二念,高明就在此地,所以他明心见性。换句话说,佛菩萨见色闻声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人家本事就在此地。我们学会了,就叫佛菩萨,就不叫凡夫。众生迷惑颠倒,佛菩萨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说种种法,这叫从根本智流出后得智。没有根本智,哪来的后得智?我们虽有根本智,第二念就迷了,就变成什么?把根本智起的作用变成了世智辩聪,变成这个东西。诸佛菩萨能把根本智起的作用变成后得智,从后得智里面流露出大悲心,从大悲心里面流露出一切言教,所有这些经典。我们今天是追根究柢,所以说它是从真如流出,这就是这个地方一句话,『从真如流出教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法,从什么地方说出来的?是从根本智里头流出的后得智,是从大慈悲心里面流出来的。所以它不同世间的典籍、学说,世间这些典籍、学说都是从分别、想像里头流出来的,不是从真性里头流出来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读佛经要用什么?要用无分别心来读就相应,就能开智慧,就能体会经里头的意思。如果我们用分别执著,换句话说,就是用念世间书那一套的想法、看法、念法来念佛经,给诸位说,决定念不通,为什么?你已经把佛法变成世间法了,你已经把佛这个根本智变成世间的世智辩聪,也就是说,佛法随著你的八识变质了。这个变怎么变?在你自心里头变的,不是在外头变,自心,这正是讲到万法唯识,一点都没错。是你的识心,把释迦牟尼佛的法变成世间法,变成世间聪明才智,你怎么会得到佛法的受用?这是你得不到的原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本源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敏法师讲阿弥陀经    

纯祥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法然上人讲阿弥陀经    

法悟法师讲阿弥陀经    

佛慈法师讲阿弥陀经    

HT法师讲阿弥陀经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经    

会性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净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静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律法师讲阿弥陀经    

戒法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界法师讲阿弥陀经    

窥基大师讲阿弥陀经    

莲池大师讲阿弥陀经    

隆莲法师讲阿弥陀经    

梦参老和尚讲阿弥陀经    

蕅益大师讲阿弥陀经    

善导大师讲阿弥陀经    

悟显法师讲阿弥陀经    

信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星云法师讲阿弥陀经    

宣化上人讲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随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者大师讲阿弥陀经    

宗舜法师讲阿弥陀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