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99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99集


 下载DOC文档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一八五页:

  疏【称理,则自性觉,是佛义;自性觉无量,是阿弥陀义;自性本始二觉,是两土果人义;自性觉体遍照,是说经义。后皆例此。】

  这段文相当重要。古人常常教给我们,听经要在「消归自性」,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这是教给我们修学两个重要的纲领,我们修学究竟能得到些什么,关键就在这两句话。莲池大师写这个注解,每一段文都消归自性,其他的注解纵然有,没有这么明显的标示出来。这是给我们做一个榜样,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

  所以佛法到哪里求?要往自性里面去求,才是真正的佛法;佛法不在外面。外面的经文,这个言说,佛有比喻,《楞严经》上说的,「犹如指月」,这是个指头,佛的言教、一切经典都是这个指头,指什么?指的月亮,目的是叫你看月亮,不能看手指,看手指就错了,把手指当作月亮,那是大错特错。因这个指头,你就见到月亮,月亮代表自性。所以这一段称性,这就是讲到自性,这是提醒我们学佛要这样的学法。这一段都是讲经题,《佛说阿弥陀经》,如何把「佛说阿弥陀」都变成自己的自性,那你就真正得到了,得到什么?明心见性,就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跟佛所讲的没有两样。

  『佛』,就是『自性觉』。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到修行纲领,他虽然是禅宗,讲到实际上修行纲领,也有层次的,讲到五个层次。首先说出「一体三宝」,这是我们学佛人所求的。修学纲领,他老人家给我们提出三皈,他那个三皈不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说得好明白,这些话纯粹是指自性三宝。其实,佛法僧的意思比觉正净还要圆满,因为佛法僧这个三宝,可以讲一体三宝,可以讲别相三宝,可以讲住持三宝,统统可以说,意思圆圆满满都包括在里面。在我想,禅宗所谓是「教外别传,直指人心」,他干脆直接指自性的觉正净,这是我们的三宝,这是我们真正皈依处,这个说法是一点都不含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教下也不例外,统统是以自性三宝为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这个地方,「称理,则自性觉是佛义」。

  《金刚经》上说,如过你在佛的色相上求佛、在音声上求佛,则「是人行邪道」。色相是什么?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认为这个就是佛,那你错了。音声上求,佛当年说法,音声包括佛的经典,从经典上来求,从说法上来求,能不能求到佛?求不到,为什么?心外求法。色相、音声都是外面的六尘,那里头哪有三宝?所以一定要知道回头。

  讲佛,是讲我们自性佛,你才自己真正得到受用。如果你要是以为我心外真的有一个佛在那里说法,自己呢?自己不就变成魔了吗?一定要知道,自他不二,性相一如,自己心中之佛为自己说法,说法唤醒我们自性觉这个目的才能达到。所以「佛」的意思,一定要认识得很清楚,决定不指别人,是指自性觉。

  自性本来是觉,我们现在迷了,是不是真的迷了?不是真的迷。自性要会迷,那自性就不能说是真的,为什么?佛法里面讲真,这个定义是永远不变、永远不灭、永远不改变,这才叫真的。自性会迷会悟,那它就会改变,会改变的就不叫自性,会改变的就不叫觉。《华严》、《圆觉》,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没错,是本来成佛!现在是不是佛?是佛。跟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有没有差别?没有差别,一点差别都没有。从什么地方看没有差别?从自性觉正净上看,确实没有差别。差别在哪里?差别是我们自己不认识自己,问题在这个地方,这就叫迷。

  我们自性有没有迷?自性没有迷。没有迷说迷,这个迷是假设的,不是真的。诸位要晓得,佛法像这样的说法非常多,这都叫方便说。怎么说我们自性没迷?诸位如果细读《楞严》,你就明了了。所谓「开慧的《楞严》」,开智慧,「成佛的《法华》」,《法华经》讲成佛讲得最彻底、讲得最圆满。《楞严》「十番显见」,这是释迦牟尼佛举一个例子,举我们六根的根性,就是觉性,反反覆覆的说明,我们的见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说明这就是常住真心。我们第一念,睁开眼睛看外面境界,这是觉性见性见,为什么?我们没有分别、执著,也不落印象。不起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有没有见?当然有见,也是一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见性见。可是到第二个念头起来就错了,第二念有了分别、有了执著。

  譬如,我们一眼看到这个,清清楚楚没分别;第二念,「这是一本书」,这就迷了。为什么?它没有名字,你把它安个名字就错了。中国古大德就晓得,「名可名,非常名」,它没有名字,那是你看它的本来面目;加了个名字,就不是本来面目。再要执著,「这一定是个书,决定没有错」,加执著,那就错里头又错了,就是这么迷法的。这就叫迷情。迷是什么?分别、执著、落印象,这就叫心意识;阿赖耶里头落印象,第七识的执著,第六识的分别。刚才说,修行要在转识成智,六识、七识、八识你把它转变过来,那就叫自性觉。自性觉,为了说话方便起见,就是对八识来说,第八识,我们叫它做大圆镜智;第七识,叫它做平等性智;第六识,叫它做妙观察智。怎么转法?实在讲,你在一切境界里面,六根接触六尘,你只要不分别,不用分别,就是转六识成妙观察。所以我们一眼看这个,一点分别执著都没有,这是妙观察,为什么?这是用见性在见。

  一点执著没有,就是平等性,诸位要晓得,有执著才不平等;没有执著,万法平等。我们分别、执著的习气太重,你看那个小孩,婴儿,他还不知道什么分别、执著,他给他糖水,他吃得很甜;他自己拉的大便,他吃得也很香,为什么?他没有分别。他一有了分别,他再也不吃大便,为什么?他的本觉迷了,迷了他就有分别。不迷的时候,他没有分别,一切都是平等的,他没有好丑、没有好恶。更深一层,他不落印象,心地永远清净,这叫转识成智。你要问怎么转法,就是这个转法。你的分别、执著、印象很深,这很麻烦,这是修行很大的障碍。所以真正用功夫,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把分别、执著、落印象一天一天要减少,一天一天要淡一些,这就好了,这才能恢复我们的自性觉。

  『自性觉无量,是阿弥陀义』,自性觉确确实实是无量,它的功能无量。一切境界无量无边,就是所觉的对象无量无边,所谓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样不觉。觉性的功能也是无量的,这就是阿弥陀的意思。「阿弥陀」是梵语,「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完全翻过来就是无量觉。自性觉,无论是能觉、所觉都是无量无边。

  『自性本始二觉,是两土果人义』。本觉是对始觉来说的。始觉跟本觉是相同的,为什么有始觉?因为众生迷的时候不觉。虽然不觉,我们的本觉还照样起作用。这个不觉就是不觉本觉,我们不知道自己有本觉,这就叫迷,这就叫做不觉。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讲得很清楚,因为不觉,所以才建立一个始觉,你现在开始觉悟了。这就是「两土果人义」,果人是佛,把阿弥陀佛看作本觉,谁的本觉?我们自性本觉。把释迦牟尼佛看作我们自性的始觉,对不对?对的。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法,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有本觉、有自性觉?我们不晓得,从来不知道,因为释迦牟尼佛说法,使我们才觉悟,想想自己确实自性是觉。我们在第一念见色闻声没有起心动念,的确是觉性,是我们自性觉在起作用;第二念,第二念还是自性觉起作用。如果自性觉不起作用,诸位想想,哪来的八识?换句话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也是自性觉所起的作用。

  这个作用里面就是有迷悟之分,迷了叫凡夫,迷了就是对一切作用是完全不知道,这是凡夫;如果对於一切作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菩萨。譬如经一开端,「如是我闻」,我们问:他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著?他要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怎么说个我?他既然说有我,当然就有你、就有他,这就有分别、就有执著。可是他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不迷,不迷这就是悟。所以他说「我」,不碍事,为什么?他没有我执。我们讲这个「我」,有我执,我不是你,你不是他,真的是如此。他口里头说「我」,他心里平等,心里头没有分别执著,所以说即是不说,分别就是不分别,不分别就是分别,他是同时的。分别是随顺众生的分别,自己确实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他自己确确实实是用自性觉,他是用六根的根性,他并没有用八识,可是他外面露出来的样子,是八识、是分别、是执著,跟我们没有两样,这叫随顺众生,随喜功德。你怎么分别,我就随你的分别;你怎样执著,我就随你的执著,一切随众生,自己确确实实没有,这就是佛菩萨。我们凡夫分别、执著,他心里确确实实有,真的有分别,真的有执著,这叫凡夫。所以在外表上看,佛菩萨跟凡夫没有两样,骨子里头完全不相同;悟的样子是里头没有,里面真正是觉正净。迷惑的人,他是外面跟里面一样的,外面有分别,里头真的分别;外面有执著,心里头也真有执著,这叫迷。

  从这个地方,我们体会到一桩事情,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我们能念的这个心就是始觉,我们所念的佛,念那个阿弥陀佛就是本觉。我们发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自性本始二觉。这个理、这个事实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念佛法门,那个成就不可思议。你们想想看,哪一个法门有念佛法门成就的殊胜?这摆在我们面前的。佛法常说,三转法轮:示转,示是给你开示,讲给你听,上等根性的人一听,他就相信,就明白了;第二种人得要劝,要苦苦的劝他,他才会相信,那是第二等人;还有一种人,劝他,他也不相信,必须他真正看到事实,他才相信,所以第三要作证转,拿出证据给他看,他才相信。证据拿出来给他看了,他再不相信,那没法子,佛也没法子度他。

  念佛法门的证据太多了,预知时至,自自在在的往生,这个很多。我们亲眼见到的、亲自听到的,决定不是假的,很多很多。作证转,再不相信,这就是业障太重!那慢慢来,不晓得哪一生、哪一劫,他才能得度。旧金山的甘老居士跟我讲了个故事,她的亲戚,也是一位老太太,念佛往生的时候,盘腿打坐走的,预知时至。怎么晓得预知时至?她是晚上走的,第二天早晨,家里人发现老太太盘腿打坐,坐在床上,已经往生了,家里每一个人的孝服一份一份都摆在床前,她早就预备好了。她晓得她什么时候走,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香港畅怀法师讲,度他的是一个老居士,他是看到了,他才念佛,属於第三等人。他是倓老的学生,倓老讲了多少事情,他不相信,他必须自己亲眼看到一个,他才相信。前年他跟我讲的,就是一个老居士,常常在他图书馆借经,他是看到这个老居士往生,他才相信念佛的,现在念阿弥陀佛,不怀疑,还算不错,还是能得度。这个老居士姓欧阳,八十多岁了。以前是做官的,以后政府到台湾,他就到香港跟他女儿住在一起。女儿不孝顺,没好求了,他只好念佛,只好求佛。一切生活都要自己照顾。他将要往生的时候,前年,他跟畅怀法师讲,借《大藏经》回去看的时候讲,他说他要走了,而且把日期告诉他,十二月二十二号走,这畅怀法师记得很清楚。他讲这个话的时候,是十二月一日,是往生之前三个星期跟他讲的,叫他二十二号派人到他家里去把《藏经》拿回来,他不能还过来,他要走了。畅怀法师听了之后愣了一下,走、往生,看他又不像,不相信,不管怎么样,就把日期记在记事牌上,到二十二号派人到他家里去把经拿回来就是了。

  到了这一天,他就派人去把经拿回来。到他家里,老先生还在看经。图书馆人来了,他就问他:你来干什么?他说:你老人家不是叫我今天来把经书取回去?老人家:是,我是叫你今天来拿,我没有叫你现在来拿,我现在还在看。年轻人当然也不好跟他争执,也就尊重他,就回来了。过了两天再去拿,到他家里,家里人告诉他:老先生已经往生了。他说:什么时候?就是把你打发回去以后两个钟点。他说:怎么走的?抱著腿看经,这么走的。潇洒,真自在!畅怀法师到那里一看的时候,这没话说,回家念佛了。

  畅怀法师的天台精舍,大殿上供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旁边是迦叶、阿难尊者,平常他也都是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他不念阿弥陀佛的。我到他精舍一看,他拿了一张我们印的西方三圣像,用透明的胶带黏在佛龛玻璃上。他说:现在我相信,一时找不到佛像,临时抱佛脚。念阿弥陀佛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他跟我讲,他是那个老先生度他。他说:这个老先生一定是菩萨化身来度我的,如果不叫我亲眼看到,我还是不会念阿弥陀佛的。所以这是真实的事情。这一次我在新加坡,新加坡也是有一个老太太预知时至往生。所以在现代这个时代,我们看到念佛往生还是这么多。而且许许多多往生瑞相非常好的,多半不认识字。台南将军乡的老太婆,念佛只念了三年,预知时至,走的时候站著走的。

  你们想想看,哪个法门有这样的殊胜?这一句佛号的秘密,人家不知道,这个秘密就是始觉合本觉,能念的心是始觉,所念的佛号是本觉,始本不二,始本相应,所以念佛的功德,不但能伏见思烦恼,同时能破尘沙、无明。一般修行破烦恼,是先断见思、再断尘沙、再破无明,是有次第的;念佛,是同时来,就是一句名号,就有这个力量、就有这个功德。所以往生,他圆证三不退。这个道理你要不是真正搞透彻、搞清楚,那真的不相信,你在这个教理上讲不通!其实一般人教理讲不通,实在讲,教理没有搞透彻,真正搞透彻了,哪有讲不通的?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个事,当然有个道理。有理一定有事,有事一定有理,你统统搞清楚,你就不怀疑了,你才晓得念佛的殊胜,念佛的不可思议。

  所以我们要学经,学什么经?《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三经就足够了,不要再搞别的;搞别的,说老实话,打闲岔,真正没有必要。这三部经,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一切法门里的精华。《法华经》、《华严经》到最后统统归到净土法门,《华严》里面,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古大德说,《华严》、《法华》是《弥陀经》的序分而已,正宗分那就是《阿弥陀经》,这是我们应当要认识。

  『自性觉体遍照,是说经义』。说经,是因为众生迷惑不觉,才感得诸佛如来以自性觉里面的光明,所谓般若智光,遍照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就是说经之义。我们自己觉悟了,与诸佛如来的觉没有两样,是一觉非二觉,为什么?觉性是一不是二。经上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就是这个道理。觉性是相同的,因此万法是平等的,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觉悟、去修行。我们今天看到万法有好有丑,有喜欢的、有厌恶的,这里面不平等,这个不平是迷,觉悟了是平等,为什么?好的、你喜欢的,是你自性觉变现的;恶的、不好的、厌恶的,也是你自性觉变现的。能变现的是一个,所变现的相有差别,能变的觉性是一个,不是两个。

  譬如我们晚上睡觉作梦,也有做很甜蜜的梦,也有做恶梦、很恐怖的梦,当然这个梦的相就有差别;能作梦的那个心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从体上去看,没有差别;相上有差别。真正认得体无差别,豁然觉得,原来相也没有差别。譬如黄金,这是体,黄金塑一个佛像,你对他很恭敬;用黄金塑一个罗刹、饿鬼的像,你看了很恐怖。像不一样!但是统统是黄金,分量相等,价值也相等,没有差别。所以,相会变,体不会变。相从哪里变的?相是从分别心上变的,一切法都是从分别上变现出来的。你要是没有分别心,就没有一切法。我们晚上作梦,也是因为分别执著才会有,你要是没有分别执著,你就不会作梦。还会作梦,你分别执著还没完全断掉;完全断掉的人,决定不作梦。「自性觉体遍照」,就是说经之义。说经的用意,也就是帮助我们恢复本觉,恢复我们的自性觉。

  『后皆例此』,以后每一段注解,莲池大师都有「称理」,就是把这一段经文消归自性的说法,使我们在这一段里头得很多的利益。

  钞【称理者,以即事即理,所谓总该万有,即是一心,则依报正报,何非自性。】

  《钞》是解释《疏》的,这就说得更清楚了,意义就更丰富了。什么叫『称理』?修行人所谓「称性起修」,称性起修是怎么回事情?就是称理。你明白这一段,真正把这一段变成自己的观念,变成自己的见解,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就叫做称性起修。称性起修不是普通人,这个人是菩萨,我们就称他是真正的菩萨,名副其实的菩萨。《金刚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为什么?因为他不称性。称性起修的人,必定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称性,那是真真实实的菩萨。

  『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纲领就是这两句话。法界虽然广大,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方三世,哪里来的?自己一心,一心变现之物。一心就是自己的一心,所以『依报正报,何非自性』,哪一样不是自性?真正觉悟了,心量就大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觉悟是如此。没有觉悟的时候,心量很小,不能容人。觉悟的人是佛菩萨,他真正知道事实的真相;不觉悟的人,他不明了事实真相。所以觉是彻底明白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一心所现、所变。

  《华严》讲得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能现相,所现的这个相,我们经上常讲的「诸法实相」,这是心所现的。识所变,识就是迷了,迷了才有心意识,才有分别执著,分别执著是识。因为有分别执著,所以才变现十法界。如果没有分别执著,给诸位说,法界本来是一,这一才叫真,《华严经》讲一真法界,法界原来是一真,不是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是你分别执著才有的。你要是不分别执著,哪有什么十法界?像这个地球上许多国家,国家与国家的边界在哪里?那是人画的,是人执著,这个地方是我的,那里是你的,才有。如果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你到地球上去找,什么疆界也找不出来,找不到的,没有的。没有,那是真的;有,是假的。所以,有分别执著、有界限是假的,没有界限是真的。所以十法界是假的,是迷的时候才有,觉悟的时候就没有了;觉悟的时候,法界是一真。

  我们这一次大专讲座,要讲《观无量寿佛经》(亦名十六观经)。我这几天在看《观经疏钞演义》,谛闲法师的。智者大师是修《观经》往生的,他是依照这个方法修,往生的,这是天台宗的祖师,他这个注解非常有名,《观无量寿佛经妙中钞》,太深了,绝对不是现在一般人能够读的。但是这个东西非常之好,以前李老师在世的时候劝我多印一点流通,我印了四千部。谛闲法师的《演义》,等於是《妙中钞》的节要,每一段加上他自己一点意思在里面,这个就浅得多了。他讲到,观虽然有十六,实际上不出一心,跟此地讲的「总该万有,即是一心」,没有两样,完全相同。他是十六观每一观里面统统用一心三观的方法,来修西方净土,我们可以把这个合起来看。

  但是我们修这个法门,我们不采取观想,我们用持名。《观经》前面十二观是「观想念佛」,十三、十四、十五是「观像念佛」,第十六,最后一观是「持名念佛」。虽然说最后,这是讲下品下生,我告诉诸位同修,这个下品下生像唱戏一样,是压轴戏,压轴戏是最好的。你不要小看这下品下生,下品下生跟上品上生没有两样,真不可思议,是难信之法。怎么说没有两样?你细细去研究经文,下品下生是什么人?五逆十恶,马上就要堕阿鼻地狱的人,佛有能力叫他在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佛的智慧圆满,佛的德能圆满,一点欠缺都没有。如果是一个罪孽极重的人,立刻要堕地狱了,佛不能叫他立刻成佛,那佛的能力还是有欠缺,佛还不能讲是万德万能;这佛的万德万能是我们称赞他的,不是事实。如果有事实,这个人立刻堕地狱这么重的罪,佛可以马上叫他立刻成佛,那我们就没有话说,佛真的是万德万能。佛是不是做到?做到了,真的,一点没错。哪里看?《观经》第十六观,你才晓得这个法门不可思议。所以一切法门度不了的,这个法门能立刻度他成佛,这个法门才叫第一法门、无上法门、无等等法门,我们才真正看明白!这是持名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

  虽然是下品下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圆证三不退。圆证三不退,换句话说,什么人圆证三不退?等觉菩萨是圆证三不退。他到那个地方,虽然是下品下生,凡夫,但是他圆证三不退。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说,西方极乐世界是非常奇特的世界,你说他凡夫,他圆证三不退,那是菩萨;你要说他是菩萨,他一品惑也没有断,他是凡夫。所以,你不能讲他是凡夫,你也不能讲他是菩萨。他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是,你说他菩萨也行,说他是凡夫也行;你说他菩萨也不行,说他凡夫也不行。真正不可思议!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念佛称名的功德不可思议。这个问题,我们讨论《观经》的时候再来细说。不过,在《弥陀经》、《无量寿经》上,都有很详细、很深入的讨论。我们晓得这是事实,佛确实有这个能力,我们每一个人也都能做得到。

  可是决定不能把这个意思错解了,你要是认为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一念都可以往生,还圆证三不退,我现在多干一点坏事没有关系,等我到临终再念佛还可以,还来得及,你要这样想法,那就完全错了!你将来堕阿鼻地狱,你不能怪我的话没说清楚。我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们决定不能存侥幸的心理。那个是什么情形?那是那个恶人一生没有听到佛法,或者是他听到其他的法门,没有听到念佛法门,他在临命终时接触到这个法门是第一次接触到的;像你们现在已经接触到净土法门,你们的机会没有了,你们现在得好好老老实实去念佛,不可以存这个侥幸的心理。要学善导大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就是我们身专礼阿弥陀佛,天天拜阿弥陀佛;口,专念阿弥陀佛;心,专想阿弥陀佛。你要是身口意三业都能系念阿弥陀佛,善导大师讲,「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你要专!

  可是我们这个世间有少数的人很执著,头脑很死。以前李老师讲,是四四方方的木头脑子,不会转!我在香港也是拿这个话劝同修,下了讲座就有几个人来问,他说:那我们以后看到释迦牟尼佛也不要拜了,见到观音菩萨也不要拜了,他说要专礼,身专礼阿弥陀佛!我说怎么这么呆板?我说专礼是没讲错,但是你要晓得,这个法是谁告诉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我们对释迦牟尼佛不能忘记,忘记了,对不起他!

  所以我们拜佛,先拜三拜,拜释迦牟尼佛,本师释迦牟尼佛拜三拜,然后就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拜得愈多愈好,通常我们拜四十八拜,最少的。拜一百拜、二百拜、三百拜,这都是很普通的。我们念佛的时候,开头一定念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然后念阿弥陀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六个字、四个字都好,念一百声、念一千声、念一万声。阿弥陀佛念完之后,我们三称观世音菩萨、三称大势至菩萨、三称清净大海众菩萨,我们再回向。自古至今,这个都叫专念的仪规。

  心里面常常想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常常想阿弥陀佛。想西方境界,必须把《弥陀经》念得很熟,或者《无量寿经》念得很熟。诸位要知道,当年慧远大师建立净土宗,建立庐山莲社,一百二十三个人是各个往生,这个会真的是太殊胜,建立东林念佛堂,庐山莲社。当时《弥陀经》跟《观无量寿佛经》都没有翻译出来,没有到中国来,只有《无量寿经》,所以他那个念佛道场都是根据《无量寿经》来修学的。

  《无量寿经》是我们净土宗里面第一经,但是《无量寿经》跟《弥陀经》是同部的,那个是广说,说得详细,这是略说,说得简单,内容完全相同,所以我们称大本、小本。大本是《无量寿经》,小本是《弥陀经》,内容完全一样。经念得很熟,这才能想,要常常想经里头意思;经不熟,那就没法子观想,就不能想。

  尤其是这《无量寿经》非常之好,分量很适中,不多不少。所以真正想修净土法门,希望这一生能往生的,最好能把这部经背熟,也不必刻意去背它,你念多了、念熟了,自自然然就会背了。譬如你一天念一遍,天天不间断,念上个十年、八年,哪有不会背的道理?既然能背了,观想就非常方便。同时,它的文字非常好,如果把这部经真念会、念背了,你的古文也学好了,你看一切经、看一切古代的文章,《四库全书》、《大藏经》,文字上没有障碍了。所以可以把《无量寿经》当作古文来念,它一共只有四十八章,等於四十八课一样。以前李老师教古文,他老人家常常说,至少要背五十篇古文,你文言文的基础才能奠定,读文言文不会有障碍。你能背一百篇古文,你就能写文言文了。所以他非常著重背诵。我们学佛的人背《无量寿经》,是经也学了,古文也学了,一举两得。

  钞【又即理者,事依理成,如净名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这是引用《维摩经》上一句话,《净名经》就是《维摩经》。前面所讲,『理』跟『事』是分不开的,有事一定有理,有个道理;有那个道理,它一定有事相,所以理事是分不开的。『事依理成』,我们今天这娑婆世界,我们看到这个现象,这里头必然有个道理。大的事它有理,小事也有理,所谓是大而世界,小而微尘,它都有个理在。我们的情绪也是刹那刹那在变化,变化那是事、现象,喜怒哀乐这是心理的现象,它有个理。没有理,哪有事?物质上的变化,我们讲物,它的确有个理。所以,有物之理,有心之理。但是物的理跟心的理,理是一个,所以真理只有一个。称理,我们主要就是找到这个理。

  此地引用《净名经》说的,『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就以这个理来看。这个道理是说,真正觉悟唯心净土,正是所依之理;佛土清净,感得依正庄严,正是所成之事。既然依理成事,所以事一定称理。根据这个道理,我们来观察我们眼前的环境,我们也应该要觉悟。现在整个世界都在动乱,动乱到不可收拾,这里头有个理在,什么理?人心没有归宿。中国在过去,历代可以说都有相当长的期间长治久安,虽然有动乱,动乱的时间都不长,所谓是一乱一治,治世比乱世时间长,那是什么原因?就是大家的思想见解有一个标准。纵然离开这个标准,他也离得不太远,所以人心有归宿。这个归宿是什么?一个是儒家,孔孟学说的道统,一个是大乘佛法。中国人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的思想见解都以儒佛为标准,所以才能长治久安。

  现在人心没有皈依了,无所依从,所以世界大乱,老百姓要吃苦头。在过去的西方,西方虽然没有学术,西方有宗教,基督教、天主教的思想影响西方人心,差不多有两千年的样子。现在西方人不相信上帝了,东方人不要孔子、不要佛了,这是世界大乱的根源。这个乱的相,大家看得出来,一年比一年显著,这绝对不是好事情。所以我在海外各地方讲经,大家都很关心世界动乱。我老老实实告诉他:我们能修行,能够好好的来念佛、来念经,五年之内大概没有问题,长一点再加两年,七年,往后我就不敢讲了。世界大灾难一天一天迫近,我们不能在五年至七年当中把自己的后路准备好,那以后就不堪设想。这么短促的时间,我们用什么方来救自己?除了老实念佛,没有第二条路。李老师临走之前说:世界乱,没救了,赶紧到西方去!他都劝学生们赶紧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要移民到外国,外国更糟糕,没有台湾好。在台湾老老实实准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是正路,这才是最聪明的打算。

  现在人心不清净,国土当然就不清净;人心清净,国土就清净。你明白这个道理,一家人和睦,一家人心清净,他一家就清净;一个团体人心清净,这团体就清净;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人心清净,这个地区就清净。可是你想想,用什么方法来净化人心?今天真正相信佛法道理的有几个人?名闻利养一放在面前,立刻就又回去了。

  我这次在新加坡,演培法师非常伤感的跟我说,眼看佛法后继无人,什么原因?年轻出家的不少,外面名闻利养诱惑的力量太大,经忏佛事把佛法灭掉了。有很多年轻的法师,他不好好的去学经,学经很苦,他去念经去了。念了半年、一年,他就自己买个房子,自己搞一个庙,搞个庙干什么?又接经忏佛事,做老板了。原先做伙计,做了一个阶段的伙计,有了钱就开店当老板。那些老和尚有没有徒弟?都有,徒弟呢?跑光了,身边一个都没有。

  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的消息,知道的少一点,没有关系;西方极乐世界的消息要知道的多一点,这样才好。心里常常挂念西方极乐世界,不要念这个世界事情,这个世界,我们能早一点离开,那是最有福的,早一点离开这个世界,早一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今天时间到了,我就讲到此地。这一段注解文很长,非常重要。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本源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敏法师讲阿弥陀经    

纯祥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法然上人讲阿弥陀经    

法悟法师讲阿弥陀经    

佛慈法师讲阿弥陀经    

HT法师讲阿弥陀经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经    

会性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净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静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律法师讲阿弥陀经    

戒法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界法师讲阿弥陀经    

窥基大师讲阿弥陀经    

莲池大师讲阿弥陀经    

隆莲法师讲阿弥陀经    

梦参老和尚讲阿弥陀经    

蕅益大师讲阿弥陀经    

善导大师讲阿弥陀经    

悟显法师讲阿弥陀经    

信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星云法师讲阿弥陀经    

宣化上人讲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随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者大师讲阿弥陀经    

宗舜法师讲阿弥陀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