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愿法师:善导大师法语(十八) |
|
今天信愿再继续向大家报告《善导大师法语》。 上回我们看到第三点称弥陀名号第四段文,今天从第五段文接下去看: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这段文是出自《观经四帖疏·玄义分》,这段文是善导大师在解释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的意思。第十八愿因愿文我们在讲席之中经常介绍: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为什么信愿要经常向大家说明第十八愿的道理,也经常读诵第十八愿的因愿文,很简单,因为第十八愿可以使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实报土,当然我们修持可以使我们解脱的法门,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根据第十八愿的修持。 「一心信乐」这句就是第十八愿因愿文「至心信乐」这句。 「求愿往生」这句,就是第十八愿因愿文「欲生我国」这句。 「上尽一形,下收十念」这两句,就是第十八愿因愿文「乃至十念」这句。 「乘佛愿力,莫不皆往」这两句,就是第十八愿因愿文「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两句。 所以这段文「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是在说明第十八愿的意思。 「一心」就是至心,真诚的心,信受阿弥陀佛名号,绝对救度的心而一生念佛,这样的心就是叫做至心,就是叫做一心,心向南无阿弥陀佛本愿名号,老实称念。 「信乐」就是信心欢喜,为什么一心念佛会信心欢喜?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老实称念可以使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满足我要学佛成佛的目的,当然会欢喜。我们凡夫进入三宝门中,目的不就是为了要成佛吗?如果要求人天的福报而已,实在说不用进入佛门,只要做人天的善事就可以得到人天的果报,不用在佛门研经究教修心养性,因为人天的果报,做善事就可以得到了,受持三归五戒行持十善,就可以得到人天的果报了。但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修持什么样的因?就第十八愿而言念佛,就第十九愿而言,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只要一生不退将来在临终,决定可以蒙受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现前接引。一心信乐就会求愿往生,如果没有一心信乐,就没有求愿往生,不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上尽一形、下收十念的念佛。 「上尽一形」,就是一生尽形寿的念佛。 「下收十念」,就是下至一声十声的念佛。上尽一形是多念,下收十念是少念,就是因愿文「乃至十念」这句,不论一生的多念或者是临终的少念,只要要求愿往生就会得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乘佛愿力,莫不皆往」,乘阿弥陀佛的愿力没有一个不能往生。一生多念也往生、一生少念也往生、一生念佛几千万声也往生、一生念佛一声十声也往生,没有一个不会往生,善导大师所开示的。 为什么?「乘佛愿力」。「乘佛愿力」就是第十八愿因愿文这两句誓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我法藏菩萨没有救你往生到我西方佛国,我就不要成佛,所以法藏菩萨要成佛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救度念佛的人往生西方的本事。众生不论念一声、十声、百声、千声、万声,都有本事将这个念佛的众生救度回归西方佛国,这样法藏菩萨才会成佛。法藏菩萨要成佛,要有这个先决的条件,法藏菩萨成佛了吗? 《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世尊都跟我们开示,「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了,所以十方任何一个念佛的人,不论念多、念少、不论善人称念、恶人称念、不论清净心称念、散乱心称念、不论智慧心称念、愚痴心称念、不论上圣称念、下凡称念、不论念到有入定或没有入定、不论念到有开智慧或没有开智慧,只要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可以乘佛愿力,莫不皆往。善导大师的开示简单明了,宗旨非常的鲜明,念佛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没有一个不会往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靠阿弥陀佛真的这么容易吗?难信之法会有这种疑心,就是凡夫疑的烦恼在作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么简单,其实我们如果对往生传记的记载,会发觉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很容易,只是我们凡夫的观念认为要修很难修的苦行,吃很多修行的苦楚,这样才会得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事实。 来说《高僧传》记载的往生的事例让诸位体会,唐朝有一位岸禅师,并州人,一心归命净土,他修行方等忏,精勤不懈怠,稍微有疾病,他也很认真做禅观,这岸禅师见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出现在空中久久不消失,他特别请来画工,画图的画师,将他看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情景说出,请画工把其画出来,但是没有人有办法画得出来,突然来了二个人,对岸禅师说:我们是从西京而来,准备要去五台山,很乐意为你来画这两位菩萨的形相。当他们两个人画完之后,就消失无踪了。岸禅师知道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缘已经成熟,就向他的弟子说:我马上要往生了,谁愿意随我一起往生去?有一位童子叩头说:我愿意随师父往生西方去,因此岸禅师就命令这位弟子回去家里拜别父母,父母认为他在开玩笑,他沐浴更衣穿着清净的衣服进入道场念佛,没有多久这位童子真的命终了。岸禅师责备他说:你怎么可以比我先往生去?这岸禅师就拿笔,亲手写一首偈语,赞叹这两位菩萨,这首偈语是这样说的: 观音助远接势至辅遥迎 宝瓶冠上显化佛顶前明 俱游十方刹持华候九生 愿以慈悲手提奖共西行 这首偈赞完之后,就辞别诸弟子进入道场,而且请他的弟子为他助念佛号,就这样端坐而终。实在是非常殊胜的往生,你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么自在,更不可思议的就是他的弟子,这位童子竟然要随着他的师父岸禅师往生西方。回去拜别父母,父母还认为他在开玩笑,真的进入道场念佛,没有多久就命终,这实在是非常殊胜的往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么容易、这么简单。如果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一位岸禅师的弟子这么自在容易往生西方,阿弥陀佛的愿力救度,不论是禅师、不论是禅师的弟子、不论任何人念佛想要往生西方,一定都可以满愿。 善导大师所开示的「乘佛愿力莫不皆往」,因为这位童子有往生之心愿,有念佛之行,愿与行具足了,往生之因有了,当然得到往生之果。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修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的意思就是每一个人念佛想要求往西方,不论长在一生或短在十声称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真的是如永明延寿大师所开示的万修万人去。 下面看第六段文: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这段文也是出自《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但能就是归投佛的愿力之下,「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这段文跟前面第五段文几乎是同样的文字、同样的意思。相同的话为何善导大师重复一再地说?因为这就是重点。善导大师是非常有学问的一位祖师,在五部九卷的开示没有将净土的道理说得玄之又玄、妙之又妙,让人看不懂,没有。当然在《观经四帖疏》的疏文是有很多古文,现代人对唐朝初年的古文,觉得比较艰深生涩,但是道理很浅白、很容易了知。不论《观经四帖疏》、《观念法门》、《往生礼赞》、《法事赞》、《般舟赞》,善导大师在说净土教法,道理很浅白、宗旨很明确、修持很简单、往生很容易,没有说得让人去意会不知道到底那个道理是什么道理,玄之又玄、妙之又妙,不容易理解,没有。 净土法门的特色就是简易、方便、稳当,所以宣扬净土法门 要说得很浅白,连不识字的老菩萨都听得懂,都想要念佛求生西方,这样宣扬净土法门就成功。有的人看信愿讲经弘法的节目,认为说我讲得很浅白,这道理很简单谁不会,我成功了。就是要让你听了认为这道理很简单,你可以做到,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安心念佛啊!不是道理要说得很深奥,让你听不懂,你不知道要怎么修,这样才是会讲经说法吗?不是!净土的教法既然是简易,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我做得到。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谁做不到,要与不要而已、有心跟没有心而已。唐朝有一位诗人白居易,他看到鸟窠禅师在讲经说法,聚集很多信众,聆听他所说的佛法道理。白居易向前而看到底是什么事情,怎麽那么多人听这位禅师在说法。白居易问这位鸟窠禅师,什么是佛法?鸟窠禅师就跟他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法说的道理就是断恶修善,白居易听到这样的道理,就带着轻视的口气说:这个道理连三岁小孩也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道理很浅白谁不知道,三岁小孩都知道。鸟窠禅师回答白居易说:三岁小孩都知道,八十老翁行不得。三岁小孩都知晓的道理,到了八十岁老翁都做不到了。佛法是最注重实行的,身体力行,照佛法的道理去实践,这样才会得到佛法的利益。不是在那里谈玄论妙,经教研究一大堆,目的就是为了要实践,为了要解脱生死,如果谈玄论妙做不到,将佛法当作学问在研究,结果不信佛、不念佛,不要求生,继续在生死轮回,有什么用处? 增加佛法的知识而已,不实用,这不是正确研究佛法的态度。 修学佛学必定经过信、解、行、证的经历,信当然相信佛经 世尊所说的真理,相信之后去探讨了解,然后照佛经世尊的开示去实行,最后证悟佛法的真理。以我们净土宗的行者来说也是如此,相信世尊在净土三经所说的道理,去了解净土三经世尊在说什么道理,去了解净土三经世尊是教我们如何修行。原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世尊都教我们念佛,所以实践念佛就是行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悟到世尊在净土三经所说的念佛成佛的道理信、解、行、证。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 在这里善导大师疏文说得非常的清楚,「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以佛的愿力没有一个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不论上尽一形的称念,或者下至十念的称念,以佛的愿力没有一个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念佛是容易的修行,念佛是易行道。善导大师说念佛往生西方是容易的修行,世尊有这样说吗?有。 《目莲所问经》世尊开示:「 【我观无量寿佛国,易往易取】。 世尊佛眼亲见阿弥陀佛的国土是很容易去往生的,在《无量寿经》世尊也说:「 【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 「易往」就是很容易往生。 「而无人」是世尊的感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容易,可惜很多人不要念佛往生,世尊的感叹才会如此开示。 释迦世尊告诉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善导大师也告诉我们念佛乘佛的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我们要认为往生西方是很困难,那岂不是与世尊、与善导大师相违背?我们真的相信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是很有福报的人,那为何靠佛的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因为佛的愿力是从佛的真心发愿流露而出,佛的心是非常的慈悲,我们依靠他能够得救。如果依靠自己可以解脱,何必依靠佛呢?就是依靠自己不能解脱生死才要依靠佛。婴儿如果依靠自己有办法料理自己,何必依靠父母。我们没有办法修行断惑证真,就像一个婴儿连自己要料理自己都没有办法。 在佛经记载世尊在因地菩萨行,舍身舍命的故事非常的多,在这里信愿来说一个故事让大家去体会佛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因地修行是如何的牺牲奉献。如果我们从这些公案去体会佛是一个大慈大悲的人,他发愿修行成就的名号要救度我们,当然很简单、很容易,只要我们随顺佛愿的救度,称念六字果号,自然就契入佛的愿海,也就是依靠佛的慈悲救度。 过去印度有一位国王名叫做一切施,是一个行菩萨道的大慈悲国王,不管是谁只要有求於他,都可以遂愿。远地的人也都知道一切施王这位国王,在一切施王的邻国,有一个婆罗门小孩,幼年丧父,跟母亲、姊姊同居,因为早年丧父又没有产业,所以生活非常的困苦。有一天母亲就跟小孩说:听说邻国的国王非常的仁慈,有人向他乞求,都可以得到他的帮助,人称他为一切施王,你可到那里请求我们母子三人的生活费用,不知道你肯不肯去?孩儿很愿意去。可是现在孩儿一点知识也没有恐怕不能到远方,我想要在本地先求学知识,将自己充实起来,等到对世故人情通晓了然后再去。母亲听了沉思的一下,经过孩儿一再要求才答应去向人借钱,准备一年的费用让他去求学。光阴迅速快如流水,一年转眼已经到了,这个小孩并没有学成什么,回来还要要求母亲设法借钱学习,母亲催促他还是赶快去求见一切施王比较要紧。当要远行那天,因为家里面空空的,所以去向以前的债主借钱,但是这次债主不肯,债主提出条件必须要这孩子的母亲跟姊姊来做抵押品,在他家做工才肯借钱。 这时候的一切施王正遭遇到最困难的事件,邻国的国王残暴不仁,又贪婪无厌,带着大队的兵马进攻一切施王的国家来,想要占据城池。一切施王得到消息,并没有感到惊异,他视若无事照常行事,一点也没有准备要应战。一切施王心里想:人命短促,荣华的不实,就预备等到有这一天,他要无条件将国家布施给需要的人。 朝中的大臣天天为这件事忧愁、思虑,他们看到国王好像没有事情一样,与平日一般还在办理国事。每一个人的心中都非常的焦急,因此就共同到国王的面前,请问没有准备要应战的原因。一切施王默默不答,经过大臣再三的请示,才说出了他的苦衷,为了我个人的权力、地位、名誉,我不想去理会这些纠纷,我不愿意我的子民为我个人作无畏的牺牲。想一想一个人的食物,只不过是一日数升而已,衣着也只不过数尺的布帛,住处也只不过是六、七尺宽就够了,聪明的人又可必为身外之物去费心思呢?我之所以不愿与敌人抵抗,完全是顾虑到全国的生灵,如果邻国的国王真的来,我要双手将城池奉送给他,只要不伤害百姓,现在你们赞成我的意思吧。 这位一切施王真的是很慈悲的人,众大臣平日受到君王仁慈的德行所感化,现在听到这样的话也不反对,到了半夜,一切施王将印绶留下,换了一身的便装,一个侍从也没有带,就骑着健马悄悄地离开王宫出城去了。邻国的暴君第二天天亮就带着军队进城来,没有死伤一兵一卒长驱直入,城内城外一点战争逃难的气氛都没有,人民成群结队来来往往。 他们并没有料到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亡国奴了,贪心的人永远是没有办法满足他的欲望,这位暴王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座大城。本来可以心满意足坐下享受了,但是他想要斩草除根,为了免除以后的麻烦,他发出了重赏要捉拿一切施王,一切施王离开王宫之后,一直往荒郊野外走去,他走了五百里路,在某个地方,遇见了那贫穷奉母亲之命去向他乞求的孩子,一切施王就问小孩说:小弟弟!你一个人要去哪里,怎么没有大人带你呢?这个婆罗门子就回答说:我是要去求见一切施王,请他帮忙我。小孩就将一切情形向一切施王说: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母亲与姊姊跟我三个人,母亲是一个女流之辈,父亲也没有留下财产,因此生活非常的困苦,最近又因为我的求学,向别人借了二千块,母亲跟姊姊因为我的借钱,给人当抵押品,现在我要求一切施王帮助我,赎回我的母亲与姊姊。一切施王回答说:小弟弟!你所要找的一切施王就是我,知道眼前这位模样平常的人就是一切施王,小孩子大惊起来,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切施王将自己的遭遇说给这个小孩子听,这个小孩子深受感动痛声大哭,一切施王劝他:你不要伤心,你要求的事情一定会如你所愿。小孩子怀疑的问:大王!您现在没有国家了,身上也一无所有,您预备用什么来帮助我?一切施王若无其事的说:邻国国王虽然得到我的国土,但是他的心里并未满足,因为我逃亡在外,现在他发出重赏要捉我回去,你可以把我杀死,用我的首级去换取赏金,那你所要求的不就可以得到了吗?这个小孩不忍心这么做,一切施王就教这个孩子将自己的鼻子割下来,耳朵割下来送去给这个暴王,这个小孩子还是不忍心这样做。一切施王说:既然你不肯杀我,也不肯伤我,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我绑起来,押送回去总可以了吧?这个小孩子年幼无知,觉得这样做很好,便照着一切施王的话去做。一切施王跟这个小孩就一同向城里走回来,到了城外约二里路光景,一切施王就教小孩子将他绑起来,进入城内一切人民男女老幼看到仁王被人用绳子绑起来,大家都很悲伤,有的甚至哭的昏倒在地,就像死了父母。在宫门马上有人去通报这个暴王,暴王听说一切施王被人抓回来了,非常的高兴。命人带进宫里满朝的文武大臣看到仁王回来了,大家无不伏倒在地悲泣不已,声音非常的凄惨,这情景实在令人感动。连这位暴王也不禁动了心,他问大臣说:你们为什么都这么悲伤?大王!请您原谅我们的失礼,我们看到这位仁王他不但放弃了国家和王位,现在他还将身体布施给人,一点也不后悔,他实在太伟大,因此我们被他感动得流泪。暴王看到大臣们这样说,这个时候残暴凶狠的心渐渐就平息下来,他问婆罗门子:为什么绑这位仁王回来?这个小孩就将他家里的事以及在路上遇到一切施王的情形一五一十详细讲给这位暴王听。听了这位小孩子叙述事情始末之后的这位暴王深受感动内心也软化了,像潮水一般的泪珠从他的眼眶直流下来,感动了,他命令大臣解开仁王的束缚,请仁王沐浴清洁之后,交还国印跪倒在地向仁王说:我在本国很早就遥闻大王的圣德,我因为不服才会攻打您的国家,哪里知道来到您的国内并没有一兵一卒的准备,当时我只是怀疑,您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并没有领导人民的能力。一直到今天我才确实看到您的德行,原谅我是一个愚痴的小人,希望以后听大王您的领导,使我不会再走错路。这就是一切施王的德行,感召这位暴王改恶向善,流露忏悔之心,以武力与人对抗并不能真正降服人,唯有道德才能真正降服人,以德服人。佛陀向众弟子说:一切施王就是我的过去身,暴王就是舍利弗的前身,婆罗门子就是提婆达多,成就我六度波罗蜜、三十二大人相、十种佛力,圆满一切功德,这些都是提婆达多所赐的恩惠。提婆达多是我的善知识,也是我的良伴。世尊的心怀实在非常的广大,将叛徒的提婆达多当做善知识、当做良伴,佛陀的胸襟实在太伟大了。一切施王就是世尊在过去世,行菩萨道的前身。 佛在因地菩萨修行尚且都牺牲奉献舍身舍命都要帮助众生,成就佛道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就是彻底对一切众生大悲的救度。所以佛是一位非常慈悲的人,我们如果从经论之中去体会,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的意义,去体解阿弥陀佛的大悲心怀,怎么会不安心念佛?一定很安心念佛。因为佛的慈悲心成就的名号要救度我们没有任何条件主动而来,佛经记载世尊因地舍身舍命非常的多,我们从佛号了知法藏菩萨牺牲了无数的身命成就六度万行,万善万行的功德纳入在名号里面,要让我们众生信受、称念、得救、往生、成佛,实在我们若了解佛号是佛要救度我们的愿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的容易,内心一定非常的安心、非常的感恩、也非常的欢喜。 善导大师说: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往生西方靠着佛的愿力没有一个不能往生,念佛成佛真实不虚,这是十方诸佛所共同证诚的。因为佛的心是大慈大悲的心,舍身舍命都要救护众生了,哪里说成就的果地名号要给众生称念会要求众生要念到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执着再加以救度,绝对不会。 下面第七段文: 【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段文也是出自《观经四帖疏·玄义分》,这段文的意思是四十八愿的每一愿都是第十八愿,为什么善导大师会这样开示?四十八愿一一愿都是第十八愿,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就是第十八愿的因愿文。善导大师会这样的开示,有很深的涵意。四十八愿一一愿都是第十八愿,有两层的深意: 第一层就是一一愿都归念佛,深解一一愿的愿心,会起念佛之行。 第二层的意思,如果没有第十八愿,一一愿都没有意义。 首先先说第一层的意思,一一愿都归念佛,就是四十八愿的每一愿如果体解法藏菩萨的愿心,会起念佛之行。说第一愿国无三恶趣愿,法藏菩萨誓言他所成就的西方佛国没有三途,「设我得佛,国有地狱、畜生、饿鬼者,不取正觉」。 十方的众生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会堕入三途,对有贪、瞋、痴的凡夫而言,最惧怕的就是堕入三途受苦受难。从第一愿体会法藏菩萨的愿心,知道往生西方不会堕入三途,所以起念佛之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第一愿是第十八愿,第二愿不更恶趣愿、第三愿悉皆金色愿、第四愿无有好丑愿、第五愿宿命智通愿、到第十愿漏尽智通愿,都是同样的意思。 说第三愿悉皆金色愿,法藏菩萨誓言要令十方众生往生到西方佛国都证悟到紫磨黄金色,佛的庄严色身,「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在我们娑婆因地的凡夫众生,会因为种族、因为肤色不同有所纷扰、有所困扰,所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与阿弥陀佛同样紫磨黄金色的色身。所以起念佛之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每一愿只要从因愿文当中体会法藏菩萨的愿心,自然会起念佛之行。四十八条大愿愿愿都是,念佛的道理就是如此。 第二层的道理,如果没有第十八愿,一一愿都没有意义。 第一愿如果没有第十八愿,第一愿没有意义。因为没有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佛国没有三途对我们众生哪有什么意义,我们就不能往生西方佛国,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途对我们没有用啊。 第二愿不更恶趣愿也是同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到他方世界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不会堕入三途,我们就没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第二愿对我们也没有意义。 第三愿悉皆金色愿,每一个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与阿弥陀佛同样紫磨黄金色,我们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我们哪有意义。 第四愿无有好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身体貌相都与佛同样没有美丑的差别、没有高矮的差别、没有胖瘦的差别,我们就没有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哪有意义?没有意义。 六神通愿也是一样,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会得到六神通,没有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神通也得不到。 所以四十八愿的一一愿,都因为第十八愿才有意义。所以善导大师才会开示说:四十八愿一一愿言,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善导大师的开示非常的深妙,时间的关系,今天讲到这里,祝福诸位四众佛子,当生成就,念佛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信愿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