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06集) |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三十三页第六行: 「又《无量寿经钞》曰:憬兴明许三辈九品,凡夫往生。故彼释云」,这是憬兴大师的话,「凡小往生」,第一,第二「大圣往生。言凡小者,指三辈」。憬兴,念老集注引用得很多,都是《无量寿经钞》这部书里面的话。明许,明是明白,一点都不含糊,明明白白允许,也就是同意这个说法。三辈九品都是凡夫往生,说得非常好。 还有《游心安乐道》也说:「又四十八愿,初先为一切凡夫,后兼为三乘圣人。」这个我们在第六品念过。为三乘圣人,是四十八愿最后的五愿,前面统统是为凡夫。这个是净宗无比殊胜的帮助众生度脱的方法,一定要知道。「故知净土宗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圣人是阿罗汉以上的,那是附带的,主要的是度六道轮回里面众生。上面二十八层天,下面无间地狱,阿弥陀佛悲悯这一类的众生。这类众生非常苦,生生世世在六道当中,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苦不堪言。所以弥陀发的大愿心,是度这些人为主的。 罗汉以上这些圣人是附带的,只要学这个法门,阿罗汉没有明心见性,虽然脱离六道,没有脱离十法界,他要想向上提升,遇到这个法门非常容易,那真的是万修万人去。为什么?这些圣人有智慧、有定功、有神通,他们完全明了。依照通途的法门,就是普通法门,这些人要想脱离十法界很不容易,能遇到这个法门,他这一生保证成就,而且成就比我们高,比我们快。为什么?他知道状况,他有智慧。我们不知道,虽然学这个法门,还不免有怀疑,这个怀疑障道,就怕的是临命终时障碍往生,这很可怕。实际状况,被障碍的人数太多了,一万个念佛人当中,真正能往生只有二、三个人。那什么原因?绝大多数都是被烦恼习气障碍了,临终最后一口气还念著这些事情,他就去不了。最关键的就是临命终时,所以一念、十念都能往生。 往生的条件就是信愿,真正相信,真正愿生极乐世界,愿意亲近阿弥陀佛,条件就具足了,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只要十念或者是一念都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行不行?行。莲池大师、蕅益大师给我们做了榜样。他们在世的时候,有人向他请教,你念佛往生,什么样的地位你就满意了?大师告诉人,我只要往生,下下品往生这个地位我就很满意了。大师是表法给我们看的,下下品就满意了,真满意了,为什么?做阿弥陀佛的好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从头学起,来扎下深根,将来结大果。这是真正智慧,真正的福报,不是坏事。人只要有这种心,他心多清净,不跟人家争品位,连极乐世界品位都不争了,都放下了,一切随顺自然,好!所以只要掌握著四个字,「信、愿、持名」,持名就是念佛。这句佛号常常放在心上,常常放在嘴上,口不念的时候,心里面佛号没断,这就是真正念佛人。心里面只存阿弥陀佛名号,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个人是真念佛人。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想品位,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品位很高,想品位的人,品位仍没有他高。为什么?品位是个杂念,他念佛还有一个杂念没舍掉;那个不要品位的人,这个杂念没有了,这一念也没有了,纯,真心、纯心。这个道理不难懂,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在这个世间学莲池、蕅益,近代的,咱们学海贤老和尚。这个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往生的,二十岁出家,师父教他念这一句佛号,他念了九十二年。我相信他是高品位往生,生实报庄严土。 东晋远公大师建立净土宗,所依靠的就是一部《无量寿经》,那个时候,《弥陀经》跟《观无量寿经》还没有翻出来,只依靠这一部。大师传记里面告诉我们,我们相信绝不是假话,他一生见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四次。那我们有理由相信,海贤老和尚见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不止四次,九十二年,这么长的时间,我们估计至少至少也是十次以上,不会在十次以下;换句话说,极乐世界常常去游玩,阿弥陀佛多次见面。因为在他光碟里面我们听到了,他自己说的:我有很多次求阿弥陀佛带我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劝他,说你修学的功夫不错,在这个世界上多住几年,给佛弟子做个好榜样,特别是给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人做好样子。所以他的寿命,我感觉到没那么长,那么长的寿命是阿弥陀佛给他的,要叫他表法,多住几年。 我们有理由相信,阿弥陀佛一定跟他说,什么时候我来接你往生?等到有一天你看到一本书,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你看到这本书,阿弥陀佛就来接引。这桩事情对贤公老和尚来讲,是很困难的,为什么?这个老人大家都知道他,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谁会带书给他看?不可能嘛。所以每一个去看老和尚都是带一点吃的东西,送一点他用的东西,不可能带书给他看。没有想到二O一三年,二O一三年一月,真的有一个居士带了这本书去看老和尚。老和尚看到有人带书来了,他就特别警觉到,问他,你这书什么书?他说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老和尚一听,高兴得不得了,赶快到房间里面去穿袍搭衣,穿得整整齐齐出来,拿著这本书,要人给他照相。他的弟子告诉我们,老和尚一生没有主动要求人给他照相的,第一次,他这么高兴!你看照了这个像,这像就挂在那边,三天之后就走了。在我想,这是阿弥陀佛告诉他的,这本书出现,你的表法任务就圆满了,佛带他到极乐世界去。 预知时至,自在往生,往生没有叫人助念,他没有告诉人家。白天在田里干了一天工作,很辛苦,夜晚走了。第二天有人请老和尚,看老和尚没起来,到房间一看,他走了。做榜样给我们看。那我们也要发愿,我在这个世间还有一天,这一天还没走,那我要做个好榜样给其他同学们看。自行化他,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是一不是二。 所以念老这个集注,这两篇,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四是说「三辈往生」,下面一品是「往生正因」,这两品非常重要,告诉我们,怎么样修才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首先要明了,这个方法是对我们说的,不是对圣人说的。就是大乘、小乘,其他这些法门,这里头修行人,小乘里头有罗汉,从初果到四果,大乘里面有菩萨,从初信位到十住位,那些是附带的,主要是我们这些凡夫。你在这上能够认清楚就对了。对这些经文,念老的开示,我们要感恩,念老的开示说得这么详细,无非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 下面引用《游心安乐道》,这里面说,「又四十八愿,初先为一切凡夫,后兼为三乘圣人」,跟《无量寿经钞》里面所说的完全相同。「故知净土宗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也。」他度众生,主要的是度六道众生,有小乘、有圣人遇到这个法门了,他也不拒绝,统统得度。但是这里头这两句话要记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阿弥陀佛开净土法门,建极乐世界,是为六道众生做的。 「更据本品」,《无量寿经》这一品,这会集本里说,「本品开口便道曰:十方世界诸天人民」,你看讲得多清楚,不只娑婆世界,十方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诸天人民就是六道众生,「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那三辈统统都是为诸天人民而建的,不是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建的,不是为那些,为诸天人民,这里头我们有分。「经中三辈,只是十方之诸天人民,未言菩萨声闻」,菩萨是大乘,声闻是小乘,不是为他们。「故知三辈所指」,三辈是指哪些人?「首在凡夫。但经中亦兼为圣人,如《菩萨往生品》中,十方世界诸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菩萨往生的多,比凡夫多,为什么?菩萨没有怀疑,阿罗汉也没怀疑,他们真的是一心称念,就像海贤老和尚一样,这一句佛号,一切时一切处未曾丢失,没有中断过。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所以这一段是明白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为我们凡夫建立的,我们要感恩。底下一句经文是『舍家弃欲,而作沙门』。「舍家」是出家,「弃欲」是离欲,这个欲,就是七情五欲,这是世间人最难放下的,最难放下的都能放下,其他就不必说了。所以,一切欲(欲望)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这个欲望你能不能得到?给诸位说得不到。第一个,身是假的,身刹那生灭,不是真的。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一弹指,一弹指的时间很短,多少次的生灭,讲我们这个身体跟整个宇宙。这个话,就是惠能大师开悟末后这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什么?是全宇宙,整个宇宙。 整个宇宙从哪里来的?是我们的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是什么?真心,佛称自性,佛教没到中国来,中国古圣先贤叫它做本性,本性本善,《三字经》上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能生万法,这个性人人都有,虽有,不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它真起作用,起作用咱不知道。它要不起作用哪来的万法?当然起作用。起作用,就是我们迷了,我们用的心是妄心,不知道自己有个真心,麻烦就在此地。那佛陀教育它的目的,它的宗旨,就是教我们明心见性,这是佛教教学的宗旨,把我们的真心找回来。真心是光明的,明代表智慧,无量智慧,明心。真心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一切都无量,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所以佛教我们要明心,恢复明心,见到自性,就是真心。 我们今天被妄心障碍住了,妄心在前面,真心在背后,妄心做主,真心不起作用,是这么个状态。妄心是什么?妄心是念头,念头是生灭法,前念灭了后念就生了。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整个宇宙,包括十法界,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没有例外的,这是回怎么事情?佛说,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是妄心,这个心是真心。真心能现,真心不生不灭,它不是生灭法,它是不生不灭的。妄心是生灭法,妄心是识,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佛经里面讲得很详细,妄心,妄心能把真心所现的境界转变为十法界,转变为六道轮回。所以,用妄心就有六道,就有十法界;用真心,十法界跟六道都没有了,知道它是假的。真心没有生灭,遇到缘就现法界虚空界,没有缘不现。不现,不能说它没有;现,不能说它有。 迷了真心,妄心就现前,妄心就做主,妄心把本性所现的一真法界,转变成十法界,转变成六道轮回,这是事实真相。真相明了之后,佛教我们,假的全舍掉,真就现前。统统放下,假的全放下了,恭喜你,你就明心见性了。所以为什么佛劝我们放下?我们就是被这个东西障碍了,自己不晓得。现在佛告诉我们了,我们真听话,真把它放下,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放一尊阿弥陀佛。为什么?我们到极乐世界去,其他地方都不要了。 世法、佛法统统放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佛法学习最重要的理念。方法呢?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不用读书,我们用念佛,佛号不间断,佛号不曾丢失,佛号没有夹杂,就能够明心见性。这个真正难为了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榜样,他九十二年的念佛,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证明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真的,证明读书千遍,他那个不是用读书,就是一句佛号,修念佛三昧。三昧修成功了,明心见性,往生到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功德圆满。 记住,不认识字,不认识字有好处,心清净。认识字的人看的东西多,头脑都乱掉了,不清净,妄念太多,看到了、听到了都受干扰。咱们向老和尚学习,看到了,看得很清楚,不受干扰,听得很清楚,也不受干扰,就是一句佛号,除佛号之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这叫功夫,这个功夫要是到家了,就见性了。老和尚用这个功夫,用多少长的时间达到这个境界?我的估计是二十年,明心见性。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在菩提树下打坐,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是平等的境界;跟六祖惠能是平等的境界。他不说,他不说是他师父教给他的,师父跟他讲,「明白了」,其实明白就是大彻大悟,「不能乱说,不能说」,所以他一生不说。偶尔也露那么一句半句,「我什么都知道,只是不讲」。那个什么都知道就是大彻大悟,这就偶尔透了那么一点信息。 所以,一句佛号能达到究竟圆满,一部经亦如是。你自己如果佛号能够摄心,就不必念经了,学海贤老和尚这个门道。如果还有疑惑,那你就读经。读经,祖师大德教导我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每天把《无量寿经》念十遍,一天十遍,十天一百遍,一百天一千遍,一年三百六十日,大概三、四千遍。这样一年读下去,你的怀疑就断了,你不再怀疑。非常有可能,如果你念到功夫成片,你会见到阿弥陀佛,或在定中,或在梦中。佛会告诉你,你的寿命还有多长,等到你寿命到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往生。你心定了,极乐世界已经挂号,已经注册了,有你的名字,你不会错的。 所以在这个状况之下,就有不少人抓住阿弥陀佛就不放了,要求阿弥陀佛,「我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去」。佛很慈悲,会告诉你,「好吧,一个星期之后我来接你」,「三天之后我来接你」,跟你约时间,到时候佛一定来接你。为什么不马上就带你走?叫你做榜样给人看,你可以向人宣布,阿弥陀佛告诉我,三天之后来接我往生。大家一定会惊讶,三天时间不长,等著看,三天真往生了,他相信了。这就是度化众生,他会度很多人,很多人看这个样子,极乐世界真有,不是假的,阿弥陀佛真有,四十八愿接引众生是真话不是假话,某人是个样子。 海贤老和尚都给我们表这个法。他寿命延长是佛帮他延长的,不是他的寿命。他的寿命,在我们正常看起来,看他师父,看他师弟,看他的母亲,周边这些人,应该也就是七、八十岁,是这样的寿命。到一百一十二岁,这是延长了,阿弥陀佛帮他延长的。告诉他,看到这本书,佛就接引他往生。这个细节他没有告诉人,他只告诉人说,「佛来通知我,要接引我了」,什么时候他不说。他自己知道,不说,不愿意别人干扰,安安静静自己走了。到第二天早晨,别人发现,已经走了,发现老人走了之后全身柔软,不可思议。 所以这个经上所讲的,首在凡夫,兼为圣人,「如《菩萨往生品》中,十方世界诸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一个一个名字说给你听,多少人,说一劫也说不完;换句话说,十方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太多了!六道众生,六道众生也不亚於菩萨,比菩萨更多。拿我们这个世界做比喻就知道了,我们这个世界修念佛法门的人有多少。就算像李炳老所说的话,一万个念佛人大概有三个到五个往生,那十万个念佛人就有三十、五十个往生。我们这个世界佛教徒,根据全球宗教调查的,佛教徒大概有五亿,五亿里面,修净土的人最多,就算一半吧,二亿五千万人。一万人五个往生,其实不少,这数字很可观,对我们来讲这是喜事。 这个后面讲的,舍家弃欲,而作沙门,要不要出家?出家是为了弃欲,离欲,沙门就是出家人。《毗婆沙论》里面说,「家是烦恼因缘」,出家是「灭垢累,故宜远离也」。玄恽法师告诉我们,「出家造恶极难,如陆地行船。在家起过即易」,就是过失很容易,「如海中泛舟」。这是什么时候?方东美先生告诉我,这个话六十五年前说的,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当时我非常讶异,我说佛教是宗教,宗教是迷信,又何况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意思意味著是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真神,低级宗教什么都拜,到寺庙里大大小小的不知道有多少,属於低级宗教,它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他说你还年轻,你不知道。他说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他学佛他没老师,他在家里学,没有一天不读经,最喜欢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特别把这部经介绍给我,我也很喜欢它。老师告诉我,二百年前,中国城市、农村大大小小的这些寺庙,佛教的寺庙,里面一些出家人,都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你跟他们学佛都有成就。可是现在没有了,现在他们不学了,你学佛到哪里学?这指示我的门路,要从经典当中下手。在那个时代,佛经没有人印,书店里买不到。台湾只有两个书店,台中的瑞成书局,台南的庆芳书局,只有这两家印一点佛书。印的什么东西?都是经忏佛事需要的,种类少,数量也少。那些仪规我们都用不上,所以我们要到寺院去借藏经,藏经有时候不能离开门的,在里面抄,利用星期假日去抄经。这是那个时候的情况。现在更难了,想学佛不容易,我们那个时候学佛,还有些好老师,在家,像方东美先生、李炳南老居士,通家。他们真干,经论里面所说的,他们能够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他用上了,真的是法喜充满,像《论语》上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是,有不少出家人就不是真正学道,他们不读经,以经忏佛事法会为主,把出家当作一种行业。 这个玄恽法师,古人,不是现代人,现代人出家造恶也很容易,不难,在家、出家造业的多,研究经教有深入的不多。能够奉行,依教奉行,真正修行的人,修行,行是行为,修是修正,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两个字是这么讲法。修行的标准就是经论,与经论相应的,这是正确的,好的行为,佛菩萨的行为;与它相违背的,是凡夫的行为,是在六道轮回里头造业。业有善有恶,善业,来生生三善道,恶业,来生生三恶道。修正行为,行为有三大类,起心动念是意业,念头在造业,起心动念;言语,口业;身体动作是身业。行为再多总不出这三个范围,身、口、意。经典里面所学的,就是帮助我们修正,我们犯了错误的行为。最明显的,一入佛门你就接触到的,三皈依、五戒、十善,这是必须要受的;出家的时候,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五戒里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饮酒、不妄语,这是五戒,最简单的,跟中国传统所说的五常完全相同。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伦理、是道德,伦理是道,五常是德。道是自然,大自然的规律,不是人为的,不是哪个人创造,哪个人发明的。「父子有亲」,父子的亲爱是天性,这不是人发明,不是人规定的,是自然的。父母对儿女,儿女对父母,这是属於道,所谓伦常大道。「君臣有义」,君就是现在的所谓领导,臣是被领导,领导跟被领导要有义。义是什么?义是理智,义是礼貌。「夫妇有别」,男女结成夫妇,这是大自然的,不是哪个人规定发明,不是的。「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所以,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是德,随顺大自然,不能违背大自然,违背大自然,灾难就来了;随顺大自然,那就风调雨顺。所以德是随顺自然之道,这就叫德。五常是德,仁义礼智信。仁,不杀生,跟佛家合起来,仁是仁爱、仁慈,仁者不杀生;义者不偷盗;礼者不邪YIN;智者不饮酒,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跟人往来说实话,没有欺骗人。所以五常跟佛家讲的五戒完全相同。再扩张一点的时候就是十善,十善是五戒再扩大,讲圆满了。为什么?最容易造业的是口,所以口就加了一条。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口,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骗人)、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让人家听了不舒服),口说四条;意是不贪、不瞋、不痴。这叫十善业。学佛,这是根本法,必须要修的。人人都能够守住三皈、五戒、十善,人人都是好人。 三皈是三条最高指导的原则。皈依佛,佛是觉悟的意思,觉而不迷。怎么皈依?我从迷回过头来依觉悟,这叫皈依佛。什么叫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我们从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回过头来,依正确的见解、思想。这到哪里去找?经典就是的,圣贤的经典都是正知正见,多读圣贤书你就明白了。皈依僧,僧是出家人,出家人真正有修行、有道德、有学问,我们对於经教上不懂向他请教,他是我们指导教授。这个意思!现在乱了,乱成一团。 所以我们在《坛经》上看到,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大师讲三皈依,就不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怎么讲?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底下再跟你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佛是觉悟的人,我们要跟他学;法是正知正见,就是经典,经典所讲的都是正法,没有偏,没有邪;出家人都是心地清净,戒律都守得很好,经教也学得不错,我们学经教有困难,去向他请教。这是三皈依。 现在三皈依只是念念,没落实;讲传统文化,讲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也是说说而已,没做到。没做到不行,那个不亦悦乎你得不到,要落实。所以学,学了之后最重要的是习,学而时习之,时是时常,不要间断。一切时一切处,你要能做到,要能落实,这样才能得到法喜,身心清净,真快乐、真自在,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此地,让我们看到「出家造恶极难」,两百年前,不是现在。「又出家修道易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福甚难,如陆地行船」。这些都是古人说的话,古大德所说的。为什么要出家?你看出家的道场建在哪里?都建在深山里面,很不方便,登山走路非常辛苦。为什么建立在那?与世间隔离,那个地方居住在那里修行人心地清净,他们很少下山。有许多好的出家祖师大德,山上一住就十几年,二、三十年不下山,他心是定的。我在中国这些名山,四大名山,我没去过,只去过九华,九华是家乡,地藏菩萨道场。再一个去过就是四川峨嵋,我陪同南洋的宗教团体去访问,好像去过两次。其他小的,东天目山我去过,西天目去过,其他的没去过。山路都很难走,现在修了马路上去,车可以开上去,变成观光旅游地区,那就不能修行。真正修行人要与这些断绝,这个山上居住,一般人走路很辛苦,他不愿意上山来,所以说无事不登三宝殿。现在由於交通便捷,资讯发达,山上也有电视,全世界人发生的事情,在电视上都可以看到。所以,住山跟住在都会已经没有两样了。 这个是近代跟古时候发生变化太大了,我们经历这个过程,从我学佛到现在六十五年,一年比一年严重。这个严重就是外在的染污、内心的浮躁,内外都障碍你清净,都障碍你平等,都障碍你觉悟。所以我们经题上学习的目标,清净、平等、觉,很难得到,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这下面说,「然有心出家而身不出家」,在家学佛的居士,这一类人。还有「身出家而心不出家」,这是指出家人,表面上现出家相,但是他的心还留恋红尘,甚至於名闻利养,我们常讲财色名利,他没有放下。这属於这一类的,身出心不出。「今身心俱出家」,这个经上讲的是身心俱出,所以「舍家弃欲」。 「又《无量寿经起信论》」,这是彭际清居士说的,这个《起信论》是他造的,也就是《无量寿经》的注解。他在这个里头说,「一切众生由爱渴故」,这爱渴什么意思?有妄念、有杂念,「因有幻身」。这要往深处讲,简单的讲,先有念头,因为有念头,才有物质这个身相。现在量子力学家证明了,物质从哪来的?从念头生的,跟佛经上讲的一样。佛经上佛常常说,「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质现象,心就是念头,「一切法从心想生」,又说「境随心转」,境是物质环境,跟著念头转,念头善它就善,念头不善它就不善。善的念头他就生天,色界天、欲界天,欲断了之后,生色界天,色界天高。如果欲重,情欲不能断,重,那就三恶道,愈往下面去愈重。所以於一切法一定要知道,幻,假的,不是真的。知道是幻,就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就对了,放在心上就错了。放在心上,你被环境转了;不放在心上,环境跟著你的心转,那就对了。 所以修行,这么多年来常有人问我,怎么修法能得到真正的利益?我只简单告诉他,用真诚心,干什么?生活,我们日常生活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怎么做?从持戒开始,养成习惯,就是五戒。不杀生,最好不吃众生肉,素食好。我学佛六个月,明白了,我就开始吃素,我吃素六十五年了,身心健康,没生过病,没有住过医院,清心寡欲。所以大乘、圣教,圣教是中国传统文化,都能够帮助我们自己身心健康,自在快乐。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大乘所说的,菩萨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是真的不是假的。永远欢喜,他没有忧虑,他没有犯愁的事情,为什么?全放下了,这个世界与自己无关,住在这个世界还不离开,那是大慈大悲,帮助苦难众生,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能帮上忙,众生有福;帮不上忙,我已经尽力了,障碍重重,众生没福。 所以我们统统尽心尽力,在佛法讲无量功德,无论做成功、做不成功都是无量功德。为什么?做不成功原因不在自己,是在外头缘不具足,有人障碍,有人破坏,让我们不能成功,不能帮助你。所以,佛法讲论存心,你的心尽到了,力不从心是外缘不足,所以功德是圆满的。不一定要完全兑现,功德圆满,兑不了现,功德也圆满,尽心尽力,从这上看。有这个缘分,你不能尽心尽力,你虽有功德,不圆满,有欠缺。佛法是这么论的,这些道理我们要懂。 「由幻身故,因有国土」,这就是世界众生界的成就。「舍家弃欲,爱渴净故,幻身亦净;幻身净故,国土亦净」。你看就这么几句话,二十个字,说得多好!舍家弃欲,你的心清净了;心清净,身就清净;身清净,你居住的环境就清净了,这个国土就是我们居住的环境。所以真正修行人,有真正修行人住在我们这个地方,我们这个地方就不遭灾难,纵然有灾难,这个地方最轻。所以,对於真正修行人要恭敬。 哪些是真正修行人?前几天有几个出家人,我们也很熟,到这来看我。我就问他,你们寺庙周边有没有些阿公阿婆念阿弥陀佛的?真念,他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你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告诉我有,你问他,他就是阿弥陀佛,你问他什么,他回答都是阿弥陀佛,好像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他不会说第二句话。一般人都瞧不起,这些乡下老太太老阿公,不认识字,年岁老了,只会念阿弥陀佛。我告诉他,那些是宝,要尊重,为什么?他们真念佛,他们将来真往生,他真的是一生成佛,我们不如他,他心清净,他没有烦恼,他就一句佛号。这些人,恭敬他,要保护他,他缺少什么东西,要帮助他一点,吃的穿的供养一点,有他们,你这个寺庙灾难少。这是真修行人,我们出家人不如他,比不上他。他能往生,我们不能往生,我们还搞六道轮回,差远了,他们往生真有把握。所以不能小看这些阿公阿婆,往前面再一看就晓得了,那是极乐世界的菩萨,回头看看自己,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几句话要注意。 由爱渴故,因有幻身,由幻身故,因有国土。舍家弃欲,爱渴就清净了,幻身亦净。心清净了,身就清净;身清净,我居住的环境就清净,国土就清净了。现在地球上灾难太多,不晓得什么时候发生,不知道在哪里发生,所以没有安全感,你说这个生活多痛苦!怎么办?你要真正觉悟了,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佛号不断。我们能够这样做,我们居住这个地方都沾光,居住这个地方灾难少,这也是我们积这么一点小功德,报答这个地方众生恩,报答土地恩。这是报恩。 下面引《大般若经》说的,「菩萨摩诃萨,志性好游诸佛国土,应远离居家。故知出家为净土正因,以远离不净故」。《大般若经》上这几句话,告诉我们的事实真相。菩萨指三贤菩萨,摩诃萨指十圣菩萨,就是大菩萨与小菩萨。他们的志趣,他们的志性,喜欢游览诸佛国土。到极乐世界你就看到了,极乐世界每个人确实是志性好游诸佛国土。他怎么游?分身、化身,像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时时刻刻化无量无边身,他干什么?他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念佛众生往生净土。他要不去接,那些人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一定要等到阿弥陀佛接他,他才能往生。我们将来往生亦复如是,一定要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他是接引。可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智慧、神通、道力几乎跟阿弥陀佛平等。诸位要晓得,这不是自己修的,从哪来的?自性上露出来的。自性怎么会露出来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跟无量劫修行功德加持你、帮助你,让你自性智慧德能也能出来,自己没有修行功夫也能出来。不能不感谢阿弥陀佛! 有这个能力,跟阿弥陀佛一样,也能现无量无边身,干什么?游览诸佛国土。诸佛无量无边,你要化无量无边身,每一个国土都去,每一尊佛都拜。拜佛是修福,听佛讲经说法是开智慧,所以极乐世界人干的什么?福慧双修。什么人来指导你?诸佛如来,不是菩萨,菩萨是同学,老师是佛。到一个极乐世界,就到一切诸佛刹土了。这个事实真相你决定不能不知道,为什么?你不知道,今天想念这个菩萨,明天想那个佛号,结果呢?结果到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一处都去不了,那就可惜了!你要是真正明白之后,好了,我什么都不要求了,我只求阿弥陀佛一个,只要到达阿弥陀佛,就到达一切诸佛刹土,我全得到了。多少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把这一生耽误了。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恩德多大!你用心专一,你就决定往生;你还要学这个法门那个法门,多学一点,结果到最后乱了,一处都去不了。 所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东方,也就是大乘跟中国传统文化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学习的理念,决定要遵守。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无论世法佛法都一样。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希望你做专家,不希望你做通家,通是样样都通,样样都不通,都知道一点皮毛,不精,没有深入。一门通对的,我只专攻一门,一生就搞一样,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世界顶尖专家学者。走一条路正确,会走到目的地,同时走好多条路,走不通,原地踏步。你没法子入门,别说精通了,入门都不行,顶多学一点皮毛常识,不管用,这个道理要懂。这句话提醒我们,一切大乘经讲得太多了。 同参道友结伴去旅游,你说多快乐!这个旅游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不是普通地方,最高的阶层,到佛国土,佛来欢迎你,来修福,来修慧,福慧双修。一天、二天、三天统统游尽了,换句话说,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你全都学会了,这还得了!不是三藏十二部,不是八万四千法门,那太小了、太少了。所以我们才晓得,生到极乐世界真的得大圆满,什么都得到了,真的没有一样欠缺。这个地方焉能不去? 故知出家为净土正因,要心出,不在乎身,心出,身不出,要注意这个。远离不净,心净,心清净则外面环境清净,为什么?境随心转,这个很重要。我们身心清净,环境哪有不净的道理? 底下这一段,唐朝海东,海东就是现在的韩国,元晓法师,韩国的净宗大德,「於《游心安乐道》」,《游心安乐道》这本书是元晓法师著作的,里面说到,「无量寿经,说三辈因」。这三辈因,「上辈之中说有五句」,这个五句是上辈的。第一,「一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此显发起正因方便」。这是很明显的发起正因方便,真正想离开六道轮回,往生到极乐世界,那现在怎么办?现在去出家,出家作沙门。这也是做样子给别人看,因为最难舍的是家,家里面的亲情比什么都难舍。欲是欲望,名闻利养,七情五欲,统统放下。这个作沙门就是出家。两百年前确实是如此,最近一百年不一样了,变质了,什么都变了,连佛法也变了,不像从前那么纯,那么干净。 「二者发菩提心,是明正因」。菩提心是什么?《观经》上讲的,讲三个:第一个至诚心,真诚到极处,就是菩提心;第二深心,深心,祖师大德注解的是好善好德,这是真心,真心好善好德;第三是回向发愿心,那是利他的,度众生的。你看看,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起信论》里面也讲了三心,跟这个讲的不一样,《起信论》第一个直心,正直的直,直心,直心是道场;第二个也是深心;第三个是大悲心。把这两个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明白。直心就是真诚心,真诚心就是直心,跟《大学》里面所讲的诚意、正心很相同。你看,直心,《大学》里面所说的正心,怎么样正心?诚意,你要想正心,先求诚意。所以,真诚是连在一起。深心是自受用,大悲心是他受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深心自受用,深心是什么心?深心是清净心,我们这个经题上的平等心、觉心,这完全是自利。有清净平等觉才能帮助苦难众生,自己没有清净平等觉,怎么帮助别人?所以,深心自受用,大悲心,慈悲,他受用。 我早年在美国,到处讲经教学,在美国遇到黄念老之后,念老劝我建立净宗学会。净宗学会这个名称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出来的,在大陆没建立,他劝我,他说你在国外有这么好的法缘,到处建立。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在美国、加拿大一共有三十多个净宗学会。现在没那么多了,我估计还有十几个。净宗学会建立之后,我就提出修行基本的要求,我定了五个科目:第一个科目,净业三福;第二个,六和敬;第三个,戒定慧三学;第四个,六波罗蜜;第五个,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好记!就怎么?我们学佛弟子必须把这个落实,这就是戒律。又简单,又容易,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照对照,相不相应?相应真学佛,不相应,把佛丢掉了、忘了。所以这个要真干,一定要把它落实,真落实之后,菩提心才发得起来,菩提心是觉而不迷,这是正因。 「三者专念彼佛,是明修观」。这个修观是《十六观经》上说的,《十六观经》最后的一观,第十六观就是持名念佛,我们就专取最后这个修学方法,老实念佛,用这个方法。老实念佛是第十六观,而十六观是十六观里面最重要的一观。古印度跟中国人有些地方相同,把最好的、最精彩的摆在最后,印度佛法亦如是,最重要的是最后。中国人也是如此,文艺表演,压轴戏是最好的,让你什么?你不能不看,你要不看,离开了,最精彩的没看到。所以最精彩摆在后面。真正会看戏的人,前面他不去,他半当中他去,他看最后的,最后是最精彩的。所以第十六观持名念佛,是十六观的关键,最重要的,专念彼佛。 第四,「作诸功德,是明起行。此观及行即为助业」。「元晓师以念佛为助业,此说未稳」,就是不稳当,前已於明宗章里面说过了,就不再重复。这个念佛不是助业,是正行。蕅益大师说得好,净宗法门的正行,四个字,真简单,海贤老和尚一生就抓这四个字。第一个「信」,信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佛绝不骗人,对他要真诚的相信,不能有丝毫怀疑。第二个「愿」,愿是真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好处太多了,说不尽,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不去?不知道,现在知道了,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完全搞清楚、搞明白了,下定决心非去不可。有信、有愿,阿弥陀佛接引你去往生,条件就够了。 下面第三个是「念佛」,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接著一句。这是什么?这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你那个品位高下,念佛功夫深的人地位高,念佛功夫浅的人地位低,这就讲到九品三辈。三辈九品里头没有功夫,只有信愿,临终一念十念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等於说到极乐世界,像读书一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是这个地位。如果在这个地方修行,念佛的功夫深,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么?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往生极乐世界是生方便有余土下品,下三品往生,方便有余土。就好比,凡圣同居土好比小学,方便土是中学,他到极乐世界插班,中学里面去了。念到事一心不乱,是方便土的上品上生。念到理一心不乱,那就升级,更是高了,实报庄严土那个地方去了,最高的一层,好比上大学,它不是中学,它是大学。念佛功夫浅深是主这个。 由此我们知道,念佛多少没关系,深信切愿有关系。不管怎么著,我一定要到极乐世界去,这个念头坚定,绝不拐弯,绝无改变,非去不可。要明白这个道理。人人都能往生,五逆十恶前面说过了,真正发愿求生,业障都能消除。那个业障本来是堕地狱的、变饿鬼的,因为强烈的往生的这个愿望,把恶业止住了,有恶业它不会发作。这个善愿,有阿弥陀佛接引,决定成就。所以,信、愿要恳切。这个信、愿的恳切,怀疑的人很多,很难很难。什么方法?读经,你把经读上几千遍、读上几万遍,你的信心完全坚定了,保证你往生。 机会难得!佛常说,佛说的都是真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佛法里面无量无边,又闻到净土,净土又闻到夏莲居这个会集本,遇到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这是经典当中的顶尖,第一当中的第一,你说你机会多难得?抓住决定不放!我往哪里去?我到极乐世界去,这世界是旅馆,我住几天而已,一切於我不相干,把它当旅馆看待。什么时候走路,立刻就去了,毫无牵挂,这才行。 多做好事,这就是作诸功德,这个功德也是正修,它能帮助我们建立往生的正因。断恶修善,帮助一切众生认识传统文化、认识大乘、认识净宗,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大众往生,这都是正因,好事!像阿弥陀佛对待海贤老和尚一样,让他多住几年,做好榜样,我们亦如是,这是阿弥陀佛最欢喜的事情。我们必须要真正向往西方,永远脱离六道轮回,阿弥陀佛选什么人?就选这样的人。绝不是贪恋这个地方名闻利养,不是的,我们帮助阿弥陀佛接引更多的人往生,目的是这个。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后面第五个,「愿生彼国,此一是愿」,前面四个都是行,「行愿和合」,乃得往生。这是元晓法师说的,说得好。这个是韩国,早年也是在中国留学的,他们这些人多半都是善导的学生,唐朝时候人。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