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16集 |
|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二四九页: 疏【阿逸多者,此云无能胜,即弥勒菩萨也。】 菩萨众里面第二位,弥勒菩萨。 钞【弥勒,此云慈氏,姓也,阿逸多,名也。具足当云慈无能胜,以在母胎中,即有慈心,故以名族。】 这里面一共有六个解释,这是第一种。『慈无能胜』是说的慈悲,佛门讲慈悲通常讲三种,或者讲四种。四种里面,第一是「爱缘慈」,这是我们凡夫都有的,我们喜欢他,对他就很慈悲,这叫爱缘慈,这个心量很小,像父母对於子女一样。第二是「众生缘慈」,这个范围就扩大了,像世间圣贤君子他们的心量就比较大了,像范仲淹所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众生缘慈,心量就大得多。第三是「法缘慈」,法缘慈是观察一切法自性平等,从平等心里面生出等观一切众生,这菩萨才有,他是因为确确实实了解诸法实相,所以这个慈悲心比众生缘的慈要大要深。第四是「无缘慈」,无条件的,这种慈悲是如来才有,所谓证到究竟果位了。如来对一切众生的慈悲,没有条件好说的,菩萨还有条件,法缘慈还有条件的,佛没有条件,这是最殊胜的慈悲。 『弥勒』是梵语,翻译成中国意思就是慈悲的意思。他在母胎里面就有慈悲心,所以他这个族就用这个为姓。这种说法是自利的慈,因为他在母亲胎里头还没出胎,也可以说这个慈心是现在慈,现在的慈心,自利的慈心。我们通常讲慈悲都是利他,都在利他上说,不晓得慈心能自利,人心慈悲到了极处,一切的毒害他都能够化解,没有任何能够伤害他的,慈心!第二个意思: 钞【又过去生中,遇大慈如来,愿同此号,即得慈心三昧。】 第二个意思非常的明显,过去生中他修菩萨道,遇到这一尊佛,佛的号是大慈,称『大慈如来』,他发这个愿,希望将来生生世世与佛同愿同行。这个愿果然不虚,以后他在作菩萨的时候,生生世世果然得这个名号。这个名号,从形相上看是佛过去的因缘,而实际上他修的是『慈心三昧』,心地永远是慈悲。无论是在顺境逆境是一味慈悲,这叫慈心三昧。过去很多的菩萨都是学佛,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观世音菩萨,他遇到古观音佛,他也是希望与观音佛同愿同行,所以他生生世世做观音菩萨。像这种情形,不是弥勒佛一个,很多很多这样情形的。第三个意思是: 钞【又昔为婆罗门,号一切智,於八千岁,修习慈行。】 第三,是说他过去世中曾经示现外道身,虽然示现『婆罗门』的身分,婆罗门教,他也是修慈悲心。第四: 钞【又弗沙佛时,与释迦如来同发菩提心,常习慈定。】 这也是说过去世中的事情,统统偏重在自利行的一方面。从这个地方看,我们就知道弥勒菩萨曾经跟释迦牟尼佛是同学,经上还说,不但同学,他的身分地位资格比释迦牟尼佛还要高一些。释迦牟尼佛比他提前成佛,超越在他前面,他变成释迦牟尼佛的后补佛,这是什么原因?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世尊在过去修菩萨道的时候勇猛精进,所以超过。如果没有勇猛精进,按照顺序,应当弥勒是第四尊佛,贤劫释迦牟尼佛是第五尊,他们现在顺序颠倒了,这是精进不可思议!佛也是勉励我们应当要精进不懈。第五: 钞【又思益经云:众生见者,即得慈心三昧。】 这个意思非常明显的是利他,利益众生的。现在佛寺,一进山门第一个殿就是天王殿,天王殿当中就是供弥勒菩萨,特别是供布袋和尚像,因为布袋和尚像非常明显的能叫人一看到生欢喜心,生慈悲心。在中国历史上记载,弥勒菩萨在中国化身非常明显,大家都知道的有两次:第一次就是唐朝时候傅大士,现的是居士身,第二次是在南宋高宗时代,现的是布袋和尚。从此以后,中国人塑造弥勒菩萨像都塑造布袋和尚,用他来表示慈心三昧。布袋和尚的旁边常常画几个小孩围绕他,小孩一定是五个或者六个,五个的比较多,五个代表财色名食睡,代表五欲,六个就代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代表五欲六尘一天到晚围绕著他,他不动心,他不受干扰,取这个意思。 诸位要晓得,这个修行,我们今天实在说,看看这个佛门感慨万千,修什么?不晓得!每天念几卷经,那叫修行?古人所讲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可见得念经、念佛、礼拜如果不得法,只有那个样子,那不叫修行。如果那个叫修行的话,咱们现在科技很有进步,我们用机械造个人,叫它天天拜佛像,一天拜到晚,它将来应当会成佛了,我们做一个机器人,叫它会念阿弥陀佛,它一天二十四小时不断的在念,比我们念得还勤快,它能成佛吗? 我现在在外国,在达拉斯那个道场就是用自动回转的录音带,二十四小时不断的念佛,那么那个录音机它将来一定成佛,它一定上品上生?错了!成佛是心成佛,身成不了佛的,释迦牟尼佛灭度也火化了,可见得身成不了佛,心成佛!修什么?修心!《六祖坛经》记载,六祖大师在黄梅,八个月天天在那里舂米劈柴,他一天经也没听过,禅堂的门也没进去过,他也不会念经,他也不会拜佛,没人教他!他也不懂戒律,他什么都不知道,奇怪!五祖就把祖师位传授给他了,凭什么?人家真会修!所以我们现在搞错了,连这一句佛都不会念,连经也不会听。 古人讲听经要消归自性,听了要有悟处,听了没悟处,这与你修行不相干!听了,听了我都记住,行不行?不行,不但不行,你犯了很大的过失,为什么?增长邪见。你本来头脑里没有这么多邪知邪见,现在听了一大堆知见进去,这是清凉大师所说的。听经要开悟,不是叫你听经要记住,你记住干什么?你看看《金刚经》上所说的,佛自己把他所讲的一口都否认掉,谁要说是佛讲经,那叫谤佛,佛没说过经,你在哪里听经?你在哪里记得那么多? 会听经的人,在听经这一个半钟点修什么?修戒定慧。就跟读经一样的,把一切妄念放下,静静的在这里听讲,不起分别、不起执著、不打妄想,我这一个半钟点是在这里修戒。戒律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一个妄想都不打,我是「诸恶莫作」,我这个戒就具足了。经是佛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言,这是至善,善中之善,我们听经就是「众善奉行」,戒律圆满了。我用清净心听,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我这一个半钟点在修定;我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听了就有悟处,这就是智慧。这样听经就叫做消归自性。你自性戒、自性定、自性慧,这个时候统统现前,这消归自性。 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这是听教跟修行的要领,行是行为,行为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知见。知见要是错了,我们这个身、口修得怎么好,是人天有漏的福报。古时候有一个莲华香比丘尼,她一生念《法华经》,可惜没开悟,没有法达禅师幸运,法达是遇到六祖,给他一点醒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法达要遇不到六祖,恐怕跟莲华香比丘尼没两样。莲华香比丘尼第二生得人身,可是不如前一世,第二生作妓女,口里面有莲花香,那是她前生一生念《法华经》念来的,口里头有莲花香,做了妓女,你们认为那个修行修得怎么样?结果就如此。她只修个口,她没有修心!口里头有《妙法莲华经》,心里头没有!念一辈子《法华经》得这样的果报。 你去看看古人那些公案,看看《高僧传》、诸宗《语录》,我们在里面会找到,修什么?第一个修忍辱。《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得成於忍。」《金刚经》上六波罗蜜,它是教诫初学先修两样,一个布施、一个忍辱。布施是放下,绝对不是说我有钱赶快拿去布施做好事情,那你可把佛的意思全搞错了,这个不是布施真正意义。真正的意义是要把你的见解放下,把你的烦恼放下,把这个布施掉,把你的贪瞋痴布施掉,把你的「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布施掉,是这个意思。单单把你的钱财布施掉,你来生得福报。现在我们世间有钱的人、有势力的人很多,过去生中就是修这个因得来的,你看现在有了钱,他不再修行了,不做好事了。所以说布施,放下我们一切知见,放下一切烦恼,是叫我们舍这个东西,布施掉!所以功夫就在这个地方用。 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六祖大师在黄梅八个月修的六度万行,你们想想对不对?布施、持戒、忍辱、精定、禅定、般若,他样样具足。这种修行只有五祖忍和尚明了,看得出来。他那个寺庙有三千多人,只有一个人在真正修行,别人都是假修行,只有他一个在真修行。那个真修行的人,假修行的瞧不起他,可是真修行对於假修行的人都恭敬,你看看《坛经》上连一个小的行者,十四、五岁还没有出家的,带发在这个庙里做事的行者,六祖称他都称上人,我们在《坛经》上看到的,都称上人,这么样的尊敬。可见得他不但修六度万行,他还在那里真正的修普贤十愿。我们看经听讲要从这些地方著眼,你要明了,才晓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去修学。 修行的纲领,修「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们修净土的人特别重视第三条,清净心!清净心里面就具足戒定慧,清净心里面就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行。我们一天到晚看到别人过失,没有看到自家的过失。实际上,别人决定没有过失,怎么决定没有过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哪来的过失?没有!过失从哪里来的?我们自己心里有过失,我们这个心镜肮脏了,照到别的地方统统是脏,你看这个是脏,那个也是脏,不知道自己能照是脏的,外头并不脏。六祖把这个情形讲得很清楚,「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别人哪有过失?我们要把这些宝贵的教训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 今天我们看天下道场都是一团糟,我没有看到一个清净道场,原因在哪里?每个人这个心镜都是一塌糊涂,所以照到外面的时候,总是认为外面都脏,不知道这个过失在自己。修行,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修行应该从哪里下手?应该怎样修法?我们今天念到慈氏菩萨,要修慈心三昧。我们待人接物有没有慈悲心?我们对自己有没有慈悲?如果不能把自己一些毛病修正过来,对自己就是一点慈悲都没有,来生还要叫自己六道轮回,那算什么慈悲?最低限度来生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才是对自己慈悲了。 所以我说那个佛号都不会念,怎么说不会念?会念的人声声佛号都把烦恼伏住,你念佛不能伏烦恼,这个佛号念了没用处。我们念头一起来立刻就换成阿弥陀佛,这叫会念;不会念的,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还打妄想,那是不会念的。所以功夫得力就从这个地方看,每一句佛号都能把念头转过来。由此可知,念佛不在乎念的数量多,也不在乎用什么方式去念。总而言之,一个原则,念到自己身心清净,念到自己不生烦恼,功夫就得力了,念佛要这个念法。 有人问我,念佛究竟是阿(ㄛ)弥陀佛,还是阿(ㄚ)弥陀佛?这不要紧。倓虚老法师,我们从录音带听到的,他是东北人,他念阿(ㄛ)弥(ㄋㄧˊ)陀佛,那个音调很怪,那是北方的土音,他也能成就,他往生也坐著往生的。由此可知,佛号音声念得准确当然好,念错了也没关系,问题怎么样?只要你能伏得住烦恼,只要你心里面有阿弥陀佛。正确的音是念ㄚ,梵音。四十二个华严字母,第一个字母就是念ㄚ。我们习惯念阿(ㄛ)弥陀佛,没有关系,这个不要紧。 这个佛门也有个公案,念六字大明咒,念那个他误会了,唵嘛呢叭咪牛,他念的时候,念得豆子都有感应,那豆子自己会跳!人家说:你念错了,那是唵嘛呢叭咪吽。他这一改过来,豆子不跳了。他不理会,我还是念唵嘛呢叭咪牛,它有感应。由此可知,心诚则灵,音错没有大关系。第六: 钞【又悲华经云:发愿於刀兵劫中拥护众生。】 这也是讲利他慈,不但是利他慈,这是未来的慈悲,他是『发愿於刀兵劫中』。刀兵劫就是讲小三灾与大三灾,大三灾是火灾、水灾、风灾,那个灾难就大了,小三灾就是刀兵、饥馑、瘟疫。在过去,我们读经常常读到小三灾,我们很疑惑,自古至今哪一天不打仗?过去我们跟日本人打了八年,算不算刀兵劫?还不算,固然是刀兵劫,不是小三灾。小三灾,经上讲这个刀兵,战争只有七天七夜;瘟疫是七个月七天七夜;饥馑,就是饥饿,是七年七个月七天。 我到广岛长崎参观,才恍然大悟,原来佛经讲的小三灾就是核子战争。那战争打七天,然后辐射尘这瘟疫要七个月才能消失;被炸的地方草木不生,七、八年以后地上才长草,草木不生那就是饥饿。所以佛经里讲的小三灾,就是预言核子战争。这个刀兵劫的时间短,饥饿的时间长。佛在三千年前就看到现代的核子战争,给我们说这个是劫难。弥勒菩萨在这个劫难当中他出现,他来救护一切众生。 钞【是则慈隆即世,悲臻后劫,至极之慈,超出凡小,故无能胜。】 这是赞叹弥勒菩萨大慈大悲,凡夫、外道、小乘都不能跟他相比,所以「弥勒」的意思就是慈无能胜,没有能够胜过他的。 疏【又弥勒既闻此经,龙华必说此经,当知此经流通无尽。】 这一段说得非常之好,此地是伏笔,因为到本经后面六方佛赞叹,六方佛既然赞叹这个经,可见得六方佛一定弘扬这部经,确确实实这部经在尽虚空遍法界无时无处不在流通!由此可知,本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的第一法门,这个含义在此地,教我们省悟认识这个法门。 钞【问:何知必尔。】 前面讲将来弥勒在龙华会上必定说这个经,你怎么晓得必定如是? 钞【答:法华称古佛放光,为说此经。】 这是用《法华经》来作证明,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里面说过,「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光中显现出诸佛的刹土,以及佛刹里面依正庄严的境界。弥勒菩萨也参加法华一会,弥勒菩萨看到之后就怀疑,问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告诉他:过去日月灯明佛曾经也这样的放光,放光之后就讲《妙法莲华经》。现在释迦牟尼佛也放光,一定会说同样的经。拿这个事例来看,将来弥勒菩萨在龙华会上一定讲这个经。 钞【今佛放光,知必说此,则佛佛说法华也。而此经者,度生最急,诸佛共赞。】 这是后面六方佛赞叹。 钞【既为诸佛共赞,必为诸佛所说,龙华之会,必说此经,何疑之有。】 龙华会上弥勒菩萨一定说净土三经,一定也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所以现在有很多人,甚至於还有一些法师,他不修西方净土,他要修弥勒净土。弥勒净土难修!修成了,将来往生兜率内院亲近弥勒菩萨,再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跟弥勒菩萨一道来这个世间,弥勒菩萨示现成佛,他们示现作阿罗汉,到那个时候,弥勒菩萨讲净土三经还是劝他们往生。我们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到他们来了,「老兄,你怎么到现在才来!」所以要晓得这个法门殊胜。我再告诉诸位,你要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想到弥勒菩萨道场去参观,天天都可以去;弥勒菩萨的徒弟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可没那么容易!所以说西方净土殊胜,十方诸佛赞叹;弥勒净土没有十方诸佛赞叹。这是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努力的修西方净土。第三位,干陀诃提菩萨: 疏【干陀诃提,此云不休息。】 这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不休息』。 钞【不休息者,行诸梵行,历恒沙劫,然后授记,经此多劫,曾不休息故。】 菩萨长劫修行从无间断,从来没有休息过。底下这一尊,常精进菩萨: 疏【常精进者二义,一者天台云:见法性常住,行无作正勤故。二者宝积经云:此菩萨为一众生,经无量劫,随逐不舍,犹不受化,曾无一念弃舍之心,乃精进之至极也。】 「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都不舍弃,常精进菩萨他做到了。常精进跟不休息,我们过去讲这个经的时候,讲这四位菩萨表法,文殊表大智,弥勒表大慈,修学净土法门要大智慧、大慈悲,要不休息、要常精进,你才能往生。菩萨在此地用名号就告诉我们修行的要领。 钞【二义者,一是自利,未生善增长,已生善保持,未生恶预防,已生恶速灭,名四正勤。】 这是应当修学的。玄奘大师翻的译本,三十七道品完全说出来。罗什大师译本里,三十七道品前面三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省略,只讲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四科。这念处、正勤很重要,我们修行要从这里下手。「四念处」是智慧,文殊菩萨代表的,教我们看破。『四正勤』就是慈悲,弥勒菩萨代表的,对自己要慈悲,这是讲修自利慈,自利而后才能利他,自己对自己要慈悲!慈悲就是一定要叫自己改过修善,要认真的修四正勤。已经有的善要保持它;没有生的善要叫它生出来;没有生的恶,要防止,不要让这个恶的念头起来;已经造的恶业要忏悔,后不再造。 钞【而言见性无作,则了知法性本非善非恶。虽云修善,不修而修;虽云去恶,不去而去。所谓一念不生,是真精进故。】 前面讲的那个意思我们懂,我们现在可以做得到,这一点意思就不太容易做到了。如果此地做到了,那你就跟六祖一样,「无修而修,修而无修」。我们凡夫没有看到他在修行,只有真正过来人晓得,佛与大菩萨知道,凡夫二乘不晓得,为什么?他称性,称性是真修,称性是真精进。他知道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是例外的,如幻如化,如梦如影,这是真的。就连佛说法度生,经上也说得很好,「如空谷响」,《华严经》上说的。「如梦幻泡影」,佛门常说「大作梦中佛事,建立水月道场」,道场像水里的月亮,影像不是真的。你了解十法界依庄严的真相,你就心平气和,晓得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都清净自在,为什么?它是影像。 这个影像从前人的确很难体会,现在人说这个就好懂,我们天天看电视,电视萤幕就是影像。你看到一大堆金刚钻珠宝,你也得不到,晓得那是空的;看到电视萤光幕里一大堆大粪,你也没有闻到臭气,影像!它没有好丑,它没有善恶,为什么?它都是空的。真正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这叫诸法实相,你都明白了,你不管在什么境界里,你心是清净的,心是平等的。由此可知,一切过失都是我们把这个影像当作真的,看到萤光幕上的金刚钻,恨不得一下抢过来,这是我的,看到不高兴的时候,恨不得打他两耳光,结果把电视萤幕打碎了,手上打得血淋淋的,不知道干些什么?我们现在一切众生一天到晚就干这种傻事情,不知道所有的境界是空的。这是电影,立体电影,了不可得,没有一法可以得到的。我们看电影那银幕是平面的,怎么现在对面看是立体的,了不可得!你要是从这上面去修,这就是见性了,见性的时候,修而无修,无修而修。 我们念佛人,就像大势至菩萨一样,他在《楞严经》上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无修、无念,净念相继是有念,阿弥陀佛念个不停,就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一段前面两行讲事,后面两行讲理,讲事实真相,没有善没有恶,没有修没有证。正因为它的事实真相如此,所以你才可以一步登天,净土法门念佛的道理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一句佛号把你一切念头换过来,不管这个念头是善是恶,善恶都是空的,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一切都远离,这就一步登天,一下就恢复到本性。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才圆证三不退,才圆登四土,就是这么个道理。 大师在此地做一个结论,这结论也是古人说的,『所谓一念不生,是真精进』。古人有一句偈子说:「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这是对的,你起一个精进心,那精进心是个妄想,你清净心里有个妄想存在,怎么能叫精进?不能叫精进,六祖所谓「本来无一物」,你已经有了一物,你要精进,这一物就是无明,这一物就是颠倒,不叫做真精进。 因此,佛所讲的这一切经、这一切话,以后记录写下来这么多文字,决定不能著相,著相就错了。这是不得已,没有法子,是一种手段,好像指路牌一样,你把指路牌就当作目标,这个错了,指路牌看一看走过去,理都不要理它。佛的经典、佛的言语,我们听了,听了不要去想它,不要去理会它,你走过去就对了。你再停留一下想一想,再把它装到你自己脑袋去,你那个脑袋就成垃圾堆,装了一大堆佛的垃圾,这是很大很大的过失。佛法修学难,实在讲就难在这个地方,很多人把佛法都搞错了。我们再看第二个意思: 钞【二是利他,为多众生,犹未为难。】 这是讲度化很多的众生,这个还不难。度一个众生,这个众生不听话,不听话不放弃,这个很难,这实在是不容易。 钞【今曰为一众生,少时为一众生,犹未为难。】 『少时』就是时间短,短时间为一个众生,还不难。 钞【今曰无量劫,多劫而易可化度,亦未为难。今曰犹不受化而不弃舍,不弃舍犹未为难。今曰无一念弃舍,如是精进,更无退堕,故名曰常。】 你看这一层一层的比喻,显示出菩萨真是慈悲到了极处,精进到了极处。这个摆在经的开端,一开头,换句话说,就是教我们学《弥陀经》基本的条件,我们有没有具备?这些条件都不具足,一点耐心都没有,不能往生! 现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耐心,他不知道什么叫修行?你去看看《禅林宝训》。我当年到台中跟李老师求学的时候,李老师指定我第一部看的书就是《禅林宝训》,那个时候很苦,《禅林宝训》没有单行本,我从《藏经》里面把它抄出来,我抄的好像不多,因为它只有本文没有注解。我那个时候用的是《频伽藏》的本子。现在这个本子好,又有注解,《禅林宝训笔说》,注解写得很详细。 《禅林宝训》一共三百多条,有一点像《菜根谭》一样,很有味道,看了很受感动,里面都是教人应该怎样发心,怎样亲近师友。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个参学的人,这个人品学都好,可是老和尚跟他就好像冤家对头一样,怎么看是怎么不顺眼,无缘无故的骂他打他。可是他很好,怎么样侮辱他都不走,还是在座下听经。有一天老和尚把洗脚水从他头上倒下去,他还是能忍受,还是不走。最后老和尚看到他很生气,直接下命令把他赶走,这个他没有办法了。他走了没有?还是没走。他到庙外面找地方住,在墙外窗口旁边听讲经,还是不走,老和尚晓得就是。这样过了三年,老和尚要传法,就好像五祖一样要传法了,要找个继承人传法。这些大弟子一个个都以为是自己,结果老和尚一宣布,外面那个人把他找回来,就传法给他了,出乎人意料之外!才晓得老和尚种种折磨,就是培养他的德行,是被他看中,才这样故意去折磨他,最后传法给他。所以他一举一动老和尚清清楚楚的。所以这个我们很受感动。 所以学道往往亲近一个好的老师,四、五年这老师给你一句话不说的,就叫你去做苦事、粗事。有的做得不服气,「我到这里来求法,什么也没求到」,掉头而去,走了。走了就让他走,这是什么?不能造就的人,没有耐心,不能成就的人。由此可知,修行第一个修什么?修忍辱波罗蜜。忍辱波罗蜜修成了,你所得的一切东西不会失掉,所以「一切法得成於忍」。如果你没有这层功夫,老和尚教给你东西,教到最后怎么样?你好高骛远,贡高我慢,自己以为不可一世,最后是身败名裂,必然是这样的结果。所以什么人是法器?就看他的耐心,看他的忍耐。这个人有多大的成就,与他的忍耐决定成正比。他忍耐的功夫愈深,他成就愈大;忍得浅,他这个器小,他成就愈小。这是一定的道理。 忍耐功夫到了纯熟,就是三昧,就得定了。所以这个六度,它顺序不能颠倒。所以今天,为什么没有持戒的?因为没有布施。布施是第一层,持戒是第二层,没有布施就是你心里面牵肠挂肚、拉拉杂杂东西太多,你没有一样能放得下,你的戒怎么能持得了?布施是叫我们放下,把一切分别执著妄想烦恼统统放下,你这个戒才能精进。有戒才能有忍,戒是忍的基础,忍是精进的基础,精进是禅定的基础,禅定是智慧的基础。这个楼能愈盖愈高,没有底下一层,决定没有上面一层。 六度名词哪个不会讲?个个都记得牢牢的,记得有什么用处?没用处!没有能够真正放下。不但世间一切法拉拉杂杂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法你要是样样都牢牢的记住,这个糟糕,把你的慧门堵塞了,你不会开悟!就是清凉所说的,增长邪见,你听得愈多,你读得愈多,你的邪见愈多,成见多了,一看这个也不如法,那个也不如法,这个经上这么说的,那个经上那么说的,以为佛都有说,叫谤佛。你拿《金刚经》看看,《金刚经》说,谁要说佛说法,叫谤佛。不容易!所以我们就是读经、看经,决定不执著,这个就如法,不执著就是放下了。所以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舍就是布施,就是放下。 经我们天天要念,天天要读,天天要讲,天天要听,但是天天不要著相,不要执著,你的境界天天不同。我昨天读这个经是这个见解、这个讲法,今天读这个经,我的见解、我的讲法跟昨天不一样,可见得我昨天读这个经,从这里经过了,我没有执著在这里。如果把这个牢牢记住了,我今天讲的还是一样的,就跟录音带一样,听一百遍还是老样子,不会有一个新的出来,没有智慧,他死记!所以一定要开智慧,不能死记。 我当年学经,李老师也是一棒把我打醒,我那时候记笔记,他把我叫到他房间里,说:你是不是记笔记?我说:是。你记这干什么?你到明年境界又不一样了,你这一年的笔记不就统统作废了?我一想是有道理,何必惹这个麻烦?所以干脆不记笔记了,专门注意听。因为记笔记分心,不能专心听,专心听有定有慧,刚才讲了,它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是李老师他很大的恩德。如果他当时不教我这么做,我还是一直记下去,换句话说,必然也是死在注下。我自己无论讲什么东西脱离不了笔记,出不了那个范围。 所以我在台中学是学一个活的方法,不是学死东西。我看古人的注解,里面有许许多多无量的意思出来了。他一点,那意思就贯通,通达了,绝对不是照这个注子讲!如果照这个注子讲的话,应当每讲一遍都一样,为什么遍遍不一样?天天不一样?可见得没有照这个注子讲,但是也没有离开这个注子。大家要细心体会这个道理。所以晓得什么叫精进,晓得怎样修行,才真正的如理如法。 钞【又不休息,必常精进;常精进,必不休息。此二菩萨,亦名殊而德一者也。】 这个经上别的菩萨他不举,特别举这两位菩萨,用意很深!因为信愿持名所要求的就是「不怀疑」,把你的疑情放下,舍掉;不间断、不夹杂,「不间断」就是不休息,「不夹杂」就是真精进,夹杂就不叫精进!所以菩萨名号在此地就显示出修学这个法门重要的原则。我们依照这个纲领原则来修行,这一生必定成就。 像世尊、像弥陀一样的大智大慈,大智契入诸法实相,大慈普度众生。如果就这个法门来说,大智是真正理解三经,真正理解一点没有差错;大慈是专弘三经。因为这个经是一切诸佛度众生第一法门,而且是将极罪恶的众生能叫他十念一念就能往生,就能成佛,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一切法门都没有这种功效,唯独这个法门殊胜,必须以大智与经相应,必须以大慈,这才能普遍的弘扬。自己依教修行是自利慈,宣扬这个法门是利他慈。我们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