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愿法师:临终正念诀 |
|
第十九段文仍然是善导大师所开示的法语。这段法语,善导大师教导我们,如何在临终如理如法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有人在临终,我们要去关怀他,应该要怎样做,才对这位临终者有所利益。 凡夫临终,欲生净土,须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若得舍此秽身,超生净土,乃是称意之事,如脱敝衣,得换珍服,放下身心,莫生恋着,才遇有病,便念无常,一心待死。须嘱家人及问候人,来我前者,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闲杂之话,及家中长短之事,亦不须软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 若病重将终,亲属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嗟叹懊恼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但同声念佛,守令气尽;若得明晓净土之人,频来策励,极为大幸,依此法者,决定往生,更无疑也。 善导大师在《临终正念诀》所开示的这段文很白话,大家一看便能够了解。如果大家能够照善导大师所开示的法语奉行,就可以帮助临终者正念分明,念佛往生极乐世界。 “凡夫临终,欲生净土,必须是不得怕死”,这是一般人的通病,凡夫到了临终,十个人九个人都是怕死的,纵然明知自己快要没命了,还是不愿意离开这个世间。对自己不可知的未来,不知是如何,所以内心的恐惧是一定的,诚如世尊在《无量寿经》所说的两句话,“大命将终,悔惧交至”,大命即将终了了,一般的人通常有这两种的心情,悔与惧。“悔”就是后悔,“惧”就是恐惧,后悔平时没有利用时间好好修行,现在面临着死缘,内心非常的恐慌,想要行善修行,也已经没有时间了,恐惧着自己不知魂归何处,对自己的未来不可知,在凡夫的心中,难免就充满恐惧不安的心,这是自然的人性。事实上,一个人在临命终,不只是这两种心绪,除了后悔恐惧以外,还有眷恋、哀伤、悲痛、伤心、难过,对世间的种种亲情、感情、名利、财宝的不舍,在凡夫的心中往往都会产生。所以善导大师就教导我们,有想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不得怕死。怕死焉不死,好生焉长生。怕死就不会死吗?如果怕死就能不死,这样大家都来怕就好了。怕死也是会死。 所以,与其用害怕的心理面对死亡,倒不如改换一个心念,反正我有念阿弥陀佛或没有念阿弥陀佛都会死,我念阿弥陀佛还有机会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念阿弥陀佛就没有机会往生极乐世界,一定会六道轮回。这个时候改换一个念头,那这样我就一心念佛,等待死亡的来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面对着自己色身会有死亡的事实,面对之后再进一步处理,用什么方法处理呢?念佛!然后一心一意将心安住在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的专念,将身心生命交给阿弥陀佛做主,阿弥陀佛一定为你做最好的安排。只要你在临终一心念佛,必然感召阿弥陀佛现前接引,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发四十八愿的第十九愿临终接引愿,法藏菩萨誓言: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从法藏菩萨所发的临终接引愿,对念佛的行者或是修诸六度万行的行者,只要一生修行,到了临终,阿弥陀佛就会以临终接引愿现前接引。阿弥陀佛的现前,可以使行者正念分明、心不颠倒、意不凌乱、如入禅定,随佛往生西方佛国。《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就说出这样的利益,佛菩萨来住其前: “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八个字是《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的经文。这个时候临终者还没有断气,所以亲眼目睹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现前,威神加持,慈悲加佑,令这位临终者内心不动乱,内心不杂乱,正念分明,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临终的时候,一心一意将心安住在这句佛号,不必怕死,因为怕死也是会死,那种害怕的心理反而使你无法专心念佛,倒不如一心一意面对着死亡的到来,念这句佛号,等待阿弥陀佛的降临,往生极乐世界,那个时候就会非常的自在,就非常的解脱。 所以,善导大师教导我们,在临终常念“此身多苦”,事实上不必等待临终,在平时就要经常做如此的观想。念佛人要观想这个色身是苦本。世尊在佛经告诉我们,身为苦本。我们一生经历生老病死,你我每一个人几乎都会经历生病,疾病苦临身的时候会苦吗?会!上个月信愿无法来为大家说法,就是因为我人在生病,根本就无法讲经弘法,所以向大家请假一次。病苦临身的时候苦恼无量,念佛人再有无常观,观想日日是临终日,时时是往生时,那么你有无常观,有观此身多苦,你就会精进念佛,你就会好好用功修行,这是一定的道理。因为人命很无常,我们永远不知道是明天先到,还是死亡先到。就是因为不知道是死亡先到,还是明天先到,所以今天还活在当下,就要把握今天的时间,一心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因为有可能明天已经没命了。 这个礼拜信愿才助念一位亡者,年纪五十四岁。我们台湾人平均,女众七十五岁,男众七十三岁左右,所以五十四岁说起来还很年轻。一场病苦,到医院去医疗,经过一个多月,一直没有清醒,一命呜呼哀哉。是学佛的人,不是没有学佛的人。所以,有可能一场意外,变成植物人或者变成老人痴呆,有可能吗?当然有可能。所以念佛人再带入无常观,又感受身为苦本,好好用功,预备将来临终佛现前接引,往生西方。 善导大师教导我们,“常念此身多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我们这个色身,确实是九孔常流不净,而且内心有很多烦恼,贪瞋痴的三毒。今天信愿在看《大法鼓经》这部经典,世尊鼓励佛弟子要好好念佛。因为在《大法鼓经》说,一个人在临终听闻一菩萨的名字,就能够毕竟解脱,往生极乐世界,何况是称念佛的名号呢?所以一个人在临终,要念佛的名号,就能正念分明,往生极乐世界。那么临终要有正念,称念佛的圣号,往生极乐世界,当然平生就要认真多念。所以平时的用功非常的重要,因为在《大法鼓经》世尊说,念佛菩萨的圣号,可以拔除三支毒箭。三支毒箭就是贪瞋痴,我们法身慧命,生生世世被贪瞋痴这三支毒箭射伤——可以说射死,生生世世一直生死轮回。请问诸位菩萨:你的内心有贪瞋痴三毒烦恼吗?你我大家都有,多与少的差别而已。所以我们一次中三箭,如果没有念南无阿弥陀佛,涂毒鼓药,医好箭伤,我们必定会因为箭伤而死亡。贪瞋痴的三毒烦恼,将我们的法身慧命毒死,所以贪瞋痴才称为三毒。 “若得舍此秽身,超生净土,乃是称意之事”,这段话善导大师说的真好。这就是对佛法有了解的人,一心要迈向西方净土,心中才会这样想。舍离这个业报身,舍离这个污秽之身,超生净土,这是一件很称心如意的事情。下面善导大师就说一个譬喻,这个譬喻说的真好: “如脱敝衣,得换珍服”,就像一件又旧又破的衣服脱掉一样,换穿一套非常珍贵的衣服。如果你身上所穿的衣服,又旧又破又肮脏,换一套新买名贵的衣服,你的心情是好还是坏?当然是好,内心一定很欢喜。那这个秽身舍掉了换成佛身,叫做无为法性身,内心应该是很欢喜。所以凡夫的颠倒,从生死这件事可以看出。照说出生的那个时候,是要非常的难过伤心,可是凡夫却是在出生的时候很高兴,父母非常的高兴,甚至如果生儿子,满月的时候、周岁的时候会请客。那死亡,如果是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一生的苦终于受完了,要往生极乐世界,应该是很高兴,可是一般的人却是相反,死亡的时候哭的非常的伤心,这样有没有颠倒?照说,出生的时候要哭的非常的伤心,为什么?因为要来人间受一生七八十年的痛苦。死亡来临,这七八十年的痛苦将近要受完,照说要很欢喜,要往生极乐世界了反而伤心。所以,诸位菩萨!将来你如果在临命终见到阿弥陀佛现前要来接引,是要欢喜还是要伤心?要欢喜。但是到时候可能你的家亲眷属不是欢喜,是伤心难过。 所以善导大师教导我们,“舍此秽身,超生净土,乃是称意之事”,如脱如脱敝衣得换珍服,这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放下身心,莫生恋着”,这两句话不必等到临终才做,诸位若将现在当做是临终,平时就是临终时,因为无常有可能随时出现,死神有可能随时降临,所以现在就要练习放下身心,对这个世间的金钱、权势、名利、财宝、感情,不要生出迷恋执着。善导大师这样教我们,有道理吗?有道理!你真的有心要往生极乐世界,你一定对这个世间不会非常的迷恋执着,因为这世间是暂时一段的旅程。我们的生命在娑婆世界,就好像无穷尽的生命旅程的其中一段而已。我们的自性故乡,就是在极乐世界,这是我们真正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你心中如此思惟:这世间短短七八十年的光阴,是暂时借住而已,这个身体也是暂时借用七八十年而已,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缘生即住,缘灭即散。所以不要太过执着,金钱也是借用而已,外在一切物资也是借用而已,包括这个身体都是借用而已,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你这样心中思惟,内心就比较能放下,对世间才不会生出迷恋与执着。纵然你迷恋世间、执着世间,无论是执着这个色身,还是执着感情、执着名利,都是继续六道轮回,因位执着迷恋不会带来解脱而会带来轮回,不会带来快乐而会带来痛苦。 经上说凡夫众生在临终,很容易生出三种爱心,第一是境界,第二是自体,第三是当来。生出境界爱、生出自体爱、生出当来爱,这种心一出来就相应六道轮回,所以善导大师教导我们,“放下身心,莫生恋着”。请问诸位菩萨:现在平生放下比较好,还是将来临终放下比较好?你现在在平生,对感情、名利、金钱、财宝等等你都放心不下,临终在受苦受难的时候,你能放得下吗?而且你放不下也要放下,因为有一天这个色身会死亡,四大会分离,所以练习“放下身心,莫生恋着”,容易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 事实上,你做好“放下身心,莫生恋着”,你的心是做到往生三法的第二切愿。你真的有一份真诚切愿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对这世间,你一定会看的比较淡,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阿弥陀佛现前跟你说:“佛子某某人,我乘本愿力,十年后的今天,迎接你往生极乐世界。”这十年虽然你不是日子过的很好,家境也不是很富裕,身体也不是很健康,所作一切也不是很如意,你会非常的在意吗?我相信以一般人的想法,应该是不会,为什么?十年后要往生极乐世界做菩萨了,这十年在人间的生活,再怎样的困苦也是暂时,十年而已。犹如男众在军中当兵,当兵三年虽然非常的苦,因为每天出操又不自由,又要被管,但是会忍耐,为什么?因为三年之后就要退伍了,常常想快要退伍了,这样日子就好过多了。老鸟退伍有交代,菜鸟凡事要忍耐,所以忍一下就过去了,因为三年的时间而已。所以,你知道将来要往生极乐世界,是决定的、是百分之一百,在人间你日子再怎样的难过,我相信你会比一般的人更能逆来顺受,这是一定的心理。 善导大师说:“才遇有病,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当然这样的话是善导大师鼓励念佛人,要有无常观,要有切愿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就念佛的众生而言,心患病苦当然要看是什么病,不是说只要有病就一心待死。如果你是小感冒而已,难道要放弃治疗一心待死?当然不可以。如果是重症,医生已经放弃治疗了,这个时候照善导大师的开示,一心待死,认真念佛,这样态度是对的。所以才遇有病,当然要看是大病还是小病,是重病还是轻病。有的病是慢性病,只要服药就能改善或控制,譬如现代人很多人得到糖尿病,得到糖尿病,如果服药,不是用注射的,也不会发觉得到糖尿病就马上会死。通常得到糖尿病到了老来或者到了末期,因为视网膜病变,眼睛看不清楚,或者是心血管疾病,引发其它的并发症而死亡,也不是糖尿病本身死亡的,那当然就要好好服药治疗。 “须嘱家人及问候人,来我前者,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闲杂之话,及家中长短之事,亦不须软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临终者必须交代家人,或者是前来问候他的人,来到我面前,为我念佛,别说闲杂之话,也别说家中的长短事情,也不需要软语安慰,不需要祝福身体健康,为我念佛就好了。当然这是善导大师教导临终者,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如果以重病的人来说,知道自己生命即将终了了,确实善导大师如此的教导,一点都没有错。如果一般的轻病,住院三两天就能够治好病苦,出院了,当然又另当别论了。我们如果有因缘去关怀病人,当然对病人的安慰说法,也是非常的重要。譬如病人因为病苦临身,受到病苦的折磨,通常心情也会很郁闷,所以探病的人,这个时候善用要领,能够使病人心情比较开心,对他治好病苦也有所帮助。 “若病重将终,亲属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嗟叹懊恼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但同声念佛,守令气尽。”对重病的病人,已经快要死了,这个时候家亲眷属不要垂泪哭泣,当然用意是不要让临终者生起感情的执着。阿弥陀佛的救度绝对没有问题,但是问题会出在众生这方面。阿弥陀佛虽然用本愿名号对十方众生大悲不弃的救度,可是有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有人念佛没有往生极乐世界,那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当然是出在众生。 有的人念佛,一心一意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过去信愿曾经向诸位报告过一个事实,香港有一位年纪很大的老菩萨,眼睛几乎看不见,耳朵几乎听不到,她就是一心一意要往生极乐世界,而且想要早一点往生,所以请信愿帮她求阿弥陀佛,早一点现前来迎接。这已经是去年的事情,这位老菩萨到现在还没有往生,很认真念佛,整天都是一句佛号不断,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一意要往生极乐世界。有的人念佛,虽然看起来是很认真的称念,不过到了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得到癌症末期,就非常的难以接受,晴天霹雳,好像天要垮下来一样,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这样的打击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他无法面对:“怎么可能我会得到癌症?为什么会是我?”所以,心态很重要,有一份真诚要往生极乐世界愿生心。我想同样罹患重病,有真心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面对自己生命即将终了的事实,会比一般的人,还要勇敢面对与接受。 亲属不可以在病重的临终者面前流眼泪,就是怕他生起感情的执着,也不可以发出嗟叹懊恼的声音。“嗟叹”的声音就是,“唉!这个人怎么会这么可怜,年纪轻轻就快要死了,实在有够可怜。这个人看起来就很善良,怎么年纪那么轻就得到绝症,实在有够可怜。”不必发出这种嗟叹的声音,好好为他念佛,也不要发出懊恼的声音,“唉呀!这个人实在有够可惜,看他长的很庄严,年纪又不大,又这么诚心学佛,为人助念,实在有够可惜,这样就快要死了,老天实在没有眼光。”不必为他懊恼,只要好好念佛。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因果,不一定早一点走就比较不好,不一定!一个活三十岁的人,和一个活九十岁的人,舍报之后,这个活三十岁的人舍报,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活九十岁的人舍报,继续六道轮回,那这样你要选择哪一种人?三十岁还是九十岁?我相信我们学佛的人,几乎都会选择三十岁。生命的意义不在色身的生命在人间多久,让你活到两百岁,继续六道轮回,有用吗?没有用,而且年纪大来老来多病,如果到了七八十岁,身体器官都坏掉了,过着痛苦的晚年,纵然活到一百岁,八十岁到一百岁还有二十年,这二十年过着病苦缠身的生活,你要吗?如果是我我不要,我八十岁就要死了,这二十年我不要,你要吗?不要了,什么人要?现代人因为吃好做少,所以文明病很多;因为少运动,所以很多慢性病,事实上老来实在是病苦临身,苦恼无量。所以,在病重的时候,不要垂泪哭泣,也不要发嗟叹声、懊恼声,因为这样会惑乱临终者的心神,失其正念。 在重病的时候,如果临终者的家亲眷属或者探病者,能为他念佛,引导他念佛,一句一句佛号慢慢的念,帮助他往生极乐世界的效果就很好,就像许医生带你们在课前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号一句佛号慢慢的念,念的清清楚楚,听到明明白白,这样对临终者而言,就是临终最佳的菩提善缘。 “但同声念佛,守令气尽”,在临终者身边大家同声念佛。用“同声”这两个字,善导大师用的真好,就是大家在念佛的声音要整齐,叫做同声,不要他念四字你念六字,他念二音你念四音,那这位临终者不知道要听谁的。也许你会问:“如果临终者他喜欢听快板的呢?”如果有喜欢听快板的临终者,那个时候就为他念快板的,因为各人念佛的方法快慢不同。过去神冈有一位女众菩萨,她就是来我的面前跟我说:“信愿师父!将来我死了您要来为我助念,不要念慢的,一定要念快的,因为我平时念佛都是念快板的。”我就叫她念给我听,她念佛任何时间都是念快板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她跟我说:“信愿师父!您如果为我念慢板的,我觉得这样来不及我听。”我说好,妳如果死了,在临终或是断气,我再为妳念快板的。念快板的比较容易口渴。事实上念慢板的慢慢的念,也比较不会那么累。或是念佛机也是有快板的,用快板的念佛机为她助念,我们再跟着念佛机念佛,这样也是可以。 “但同声念佛,守令气尽”,念到断气了,不是断气就不必念了,还要念多久?还要念八小时。所以一个人在临终,还没有断气的时候一直到断气,这样都在家亲眷属与莲友的助念声中圆满人生,这是很大的福报。所以我们念佛人平时要多修福,因为临终能够遇到善知识助念开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最近我助念这位女众菩萨,就是和我很有缘,住在台中荣总医院,医生开出病危通知单,她的先生赶到医院,要为她办出院。她的先生就先告诉我:“师父!我的太太快要往生了,医生开出病危通知,说能够送回来了。”我就先为她安排好一切,很多莲友已经去到丧家。这位临终者回到家里的时候,事实上就已经断气了。很多情形都是在医院就已经断气了,或者是在回到家中的路上断气,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莲友已经在丧家等候临终者或是亡者,那这位亡者实在福报很大。一直助念到十六个小时净身换衣,身体非常的柔软,脸色很好看、很红润。所以这就是各人的临终善缘不同,念到气尽再念八小时。下面就说到要为这位临终者开示的道理: “若得明晓净土之人,频来策励,极为大幸,”如果临终者能够得到明晓净土的人频来鞭策鼓励,就是开示,这是很大的福报。“明晓净土之人”,就是对净土教理明白的人,这个时候“频来策励”,可见不是一次的开示,两次或三次才叫做频来,“策”是鞭策,“励”是鼓励,对这位临终者的鞭策与鼓励:“某某人,你这个身体,已经快要无法使用了,就像一部车,开了很多年了,零件都坏了。念南无阿弥陀佛,换一身佛的无为法性身。放下这个色身业报体,念佛到极乐世界成就佛身,无为法性身,就犹如一部破旧的老车换一部新车,应该内心是快乐的。”使这位临终者能够念佛,不管什么样的开示,都是为了要让他生出念佛的正念,劝他放下万缘。 通常如果父母要离开子女,子女如果年纪还小,父母心中对子女的罣碍,这是一定多少都会。信愿最近助念这位五十四岁的女众菩萨,她有三个儿子,都还没有成家,她的先生也会认为,可能他的太太死后如果有罣碍,就是想到,三个儿子都还没有成家立业,所以信愿对这位亡者的助念开示,就针对有可能这点的罣碍为她开示。一般身为父母的,对儿女或者子孙的疼爱,这是人伦常情,如果子孙年纪尚幼,父母的罣碍一定会比较重,所以要好好对这位亡者的开示: “现前亡灵某某菩萨,如果妳对子女的挂念,认为他们还没有成家立业,妳就离他们而去,也许妳的心中不能安心,此时就更要念佛,前往极乐世界莲华化生,成就菩萨。因为菩萨有神通、有慈悲、有智慧、有道力,可以护佑人间的家亲眷属,可以保佑一家大小,个个平安顺遂、福录康宁、心想事成、一切如意。如果妳不念佛,继续在六道里面轮回,那妳自己受苦尚且不及了,哪里会有能力护佑人间的家钦眷属呢?所以如果对人间的子女或子孙放心不下,更要念佛成就菩萨,才有能力护佑子孙。” 这样对这位亡者而言,她能够接受,一念念佛,随着阿弥陀佛,到了极乐世界。果真她到了极乐世界成菩萨,有能力有本事护佑阳上的家亲眷属。所以,这就是明晓净土之人,对这位临终者或是亡者的开示。开示的目的,当然是要使她生起正念,放下万缘,念佛往生西方净土,所以善导大师教导我们,对病重的人,要请明晓净土的人,频来策励。 最后善导大师说:“依此法者,决定往生,更无疑也。”依照此法而行,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可见,对临终到死后,如果能照善导大师在《临终正念诀》所开示的这段法语实践奉行,那么要帮助一个临终者或亡者往生极乐世界,是肯定的、是必定的、是一定的。 善导大师在《临终正念诀》这段文的开示,非常的重要,如果好好实践,我相信临终者或者亡者,能够得到往生的利益。(选自《决定往生语录》)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信愿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