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19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19集)


 下载DOC文档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五十九面,倒数第五行看起,「修善愿生」。

  前面我们学过了,三辈往生,最重要的对我们的开示,就是两句话八个字,其他的都是附带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才是重要的。而菩提心,一定要把它搞清楚,什么是菩提心。菩提是印度梵语,是音译的,它的意思是觉悟。觉就是佛,迷就是众生,诸佛菩萨觉而不迷,六道众生迷而不觉,这个重要。如果我们求觉悟,这就是发菩提心;我们要搞六道轮回,这迷失菩提心,菩提心不见了。都是一个真诚心,起觉悟的作用是佛菩萨,起迷惑颠倒,随波逐流,那就是六道凡夫。所以发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生求觉悟。

  我们幸运,非常幸运,这一生得人身,遇到大乘,大乘里面还遇到净土,净土是当生成就的佛法。依照这个法门修学,这一生决定成佛,往生净土就是成佛。后面这一大段,世尊特别劝导我们,修善愿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请看经文:

  【随己修行。】

  随著自己修行,修行两个字要重视。

  【诸善功德。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

  这些都是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随缘要做的,遇到了就要做,把这些功德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我修这些功德,什么都不求,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对了。这一段经文,念老有很详细的解释,我们看注解。「解」,这在本品是第三大段,『随己修行诸善功德』,这第一句总说。随是随顺、随从,随谁?随自己,就是随我们日常生活,随著我们所遇到的因缘,要修行。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造作是口、身的行为,行为再多不外乎这三大类,身、口、意这三业行为。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这个意思要懂得,要很清楚。什么叫修行?把错误的念头、不善的念头修正过来,是修行,言语有过失也要修正,我们身体的造作是身业的行为,如果有错误也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下面举几个例子告诉我们,决定不只这几句,三业行为太多了,说不尽,从几个例子我们就能想到。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就是「诸善功德」,功是它的作用,德是它的果报。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善恶果报丝毫不爽,例子太多了。我们细心冷静思惟、观察、反省,看看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头,这是善恶业造作的起端。行善作恶从哪里起来的?念头。一念善,什么是善?利益自己是善,利益众生是善,利益自己伤害众生这不善,伤害自己利益众生是大善。都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之中,不能不谨慎。

  下面念老举了几个例子,诸善功德当中,「随己堪能」,自己有能力做得到的,「勉力以赴也」,勉励自己努力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我们人,这一生得人身,遇到佛法,遇到大乘,什么是大善,什么是真善?古人有两句话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善中之善,大善里面的善。往圣,往是过去,圣是圣贤,过去世世代代的大圣大贤,他们所修之法、所弘之法、所传之法,我们遇到了,遇到怎么样?要把这些大法继承过来,我们认真努力好好的学,学成之后弘法利生,还要传给下一代,后继有人,佛法不会在我们手上中断。我们从老师那里接过来,学而时习之,一生得受用,这个受用,方东美老师告诉我,人生最高的享受。得到没有?得到了,真得到了。一定要把佛法落实,你才能得到,把佛法变成我们生活、起心动念、一切造作的行为。

  佛教我们净业三福,这是根本的开示,我们一定要遵守。净业三福有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我们做到了没有?对父母有没有尽孝道?佛教弟子第一句话,第一句话是根之根。不孝父母,成不了佛,不孝父母,你也没办法学佛,为什么?佛是孝子,佛做到了圆满的大孝,我们没有尽孝,那怎么行?佛无论是在生活当中、工作中、待人接物之处,外面的环境不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是用真诚心来接待。我们有没有做到?没有一句话是欺骗众生的,你要真能做到,你就能体会得人生最高的享受。

  你不能体会到,是你对於佛的经教没有入门,入门就懂得了。契入,深深的契入,那你就享受到了,你跟佛菩萨同样的享受,你跟孔子、颜回同样的享受。这个享受是什么?幸福快乐。幸福快乐与地位没有关系,与财富没有关系,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没有关系,男女老少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能懂得,能体会到,体会到之后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就用上了,就享受到了。一个人幸福、圆满、快乐,表现在外面一团欢喜,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论语》第一句话,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就是快乐,悦就是幸福,悦就是圆满,方老师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他得到了。他从哪里得到的?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的净业三福,他全做到了,智慧开了,福报现前。被大家尊称为三界至尊,谓之世尊,称赞到极处了,世间最尊贵的,最值得人尊重的,这老师。

  第二句「奉事师长」,第一句是教孝,第二句是教敬,恭敬,对老师要恭敬。老师是传道的人,是承传圣教的人,不是普通人。他在教学,他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生活表法,把他所学的全做到,做榜样给我们看,叫身行言教,他所说的都做到了。所以,我们对於道、对於教要尊重,因为尊重道、尊重教学,所以对老师就特别尊重。现在社会出问题了,问题出在哪里?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教育。教育问题出在哪里?老师不知道身行言教,学生不知道尊重老师。学生不尊重老师,老师是孔子,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也教不好你,为什么?你听不进去,你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所以老师没法子教你。问题出在这里,有好老师,老师不能教了。

  我这个年岁,我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六十四年前,我遇见方东美先生。我非常想跟他学哲学,这是个哲学家,哲学教授。我写了一篇文章,写了一封信,自我介绍,希望老师能准许我到学校去旁听他的课程。老师回我一封信,要我星期天到他家里见面。第一天见面,他就给我说,他说现在的学校,(诸位要记住,六十五年前的大学,台湾大学),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去听课你会大失所望。这几句话等於老师告诉我,学校不必去,你去,白去了,学不到东西。老师完全拒绝了,我心里面当然很难过。我们沉默了六、七分钟,老师就开口,说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一堂课,时间星期天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半。这个我意想不到,没想到,非常感恩。

  所以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他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讲佛经哲学。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宗教信仰,我们误会了,认为佛教是迷信,所有宗教都是迷信,佛教是迷信中的迷信。为什么?把佛教看成多神教,多神教是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真神,低级宗教什么都拜,好像佛教是多神教,是低级宗教,这么个观念。老师给我讲这个单元,我们都不能接受,很惊讶,老师只好从头讲起,为我们介绍佛教。佛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没听说过,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是这样进入佛门,闻所未闻,我们相信老师不欺骗人,老师讲的都是实话。所以我就向老师请教,你的佛经哲学是跟谁学的?老师告诉我,抗战期间他在四川中央大学教书,有一段时期生病,朋友介绍到峨嵋山去养病,在峨嵋山住了两个月。山上什么都没有,没有报纸,也没有杂志,一般书籍都没有,只有佛经。所以他就每天取佛经来消遣,他就在那里认真读了两个月,没有想到佛经是高等哲学。他非常有受用,告诉我,肯定了释迦牟尼佛大哲学家。

  我学佛因缘从这来的,所以我不是寺庙里头来的,我是在老师这个小课堂里头得到的。尤其这三句话非常中听,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我们跟释迦牟尼佛是学哲学,大乘经典是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跟孔老夫子《论语》上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大乘经上常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完全相同。我们这样进了佛门,得到的殊胜是无法形容的,所以发愿全身投靠,这一门大学问,愈学愈欢喜,我们就走进来了,从此之后每天离不开佛经。以后我亲近章嘉大师三年,我佛法的根基是他老人家奠定的。跟李老师十年,十年学教,讲经教学这一套是跟李老师学来的。我三十三岁出家,出家就教佛学院,出家就上台讲经,没有中断过,到今年五十八年。这些都是属於诸善功德,我有这个能力接手,有这个能力把它发扬光大,现在后头这个问题,传人。

  过去我想过,四十几岁在佛光山我就想过,但是缘不足。第二次在新加坡,我做实验,办了个短期的经学班,各地的同学来参加修学,我们学一部经,三个月,这一部经学会了,他可以上台去讲,做得很成功。一共办了六届,我自己参加教学的是四届,一、二、三、四,五、六我没参加,我离开新加坡了。那个时候我跟李木源建议,我们这个短期班实验成功之后,我们办佛学院,培养学生,让佛法后继有人。没有想到缘不具,我离开新加坡,移民到澳洲。到澳洲成立净宗学院,这个用学院的名义,政府承认,这很难得,可是我们没有真正培养人才。还是外面缘殊胜,在各地讲经,在马来西亚讲过,在台湾、在香港,偶尔也接受邀请到国外去讲经,时间都不长。

  我们不是把这个心死了,不是的,是没有人学,想学都是口头的,就像方老师说的,他没有真诚心,他没有清净心,他没有恭敬心。绝对不是老师强迫学生对老师要恭敬,不是这个意思,那完全错了。这里头有个道理,道理是什么?恭敬心能得到,你一分恭敬得到一分,十分恭敬得到十分,百分恭敬你得到一百分,是这么个道理。老师看到你是真诚心,真正恭敬心,老师认真教你,为什么?你是佛的传人,你是传统文化的传人,那要不全心全意教你对不起你,对不起佛教,对不起佛陀。这种老实人,真诚心、恭敬心,到哪里去找?

  我以后明白这个道理,方老师为什么不让我到学校去旁听,到家里去教,为什么?我对老师有一点恭敬心。跟古人比我比不上,古人这个恭敬心,真诚恭敬至少要打七十分以上才及格。我跟这些老师,就是三个老师,方老师、章嘉大师、李老师,他们的恭敬心、真诚心可以打八十分、九十分,到这个程度,我跟他们比,我只有三十分。但是现在的人,他连三分、五分都没有,怎么办?古人的方法在,怎么样培养自己的真诚、清净、恭敬心,怎么培养?要从《弟子规》培养,要从十善业培养,修十善业,落实到《弟子规》,就有了,没有人肯干。而且现在人找不到典型,找不到榜样,认为什么?你不值得我尊敬你。所以,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不教了,自己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对,没错,可是我们看到,这个佛法要衰,衰下去,会在我们手上灭亡。早年我在台湾,大小寺庙里头一年总有个一、二次请法师来讲经,时间大概是少的一个星期,长的一个月,我们都常常有听,还有启请的,道场和尚启请,代替信徒启请。现在没有了,现在全是经忏佛事法会。这怎么办?我们学院现在有个道德讲堂,所以诸位要想一想学院这个名称,它是教育,宗教教育。我们这个学院能不能每天都有讲经?时间不要多,一个小时,大家轮流讲,星期一排谁,星期二排谁,星期三排谁,天天都有得讲。一个人也讲,二个人、三个人都讲,外面没有人听,我们还有些护法,护法来二、三个听,慢慢五年、十年、二十年,人数就愈来愈多,这就兴旺起来了。一部经讲一遍之后,可以再讲第二遍、讲第三遍。我学经教,我的标准是每部经学会了要讲十遍。小部经讲一部,大部经讲一品,把这个讲经的风气给带起来,别人不搞我们搞。参考资料多,现在我们搜集有老一辈的讲经的录像带,我们自己多听,我们把这个录像带听十遍,然后我们自己登台讲演。

  要有耐心,要有恒心,对得起佛教。如果没有弘法利生,佛教会衰,佛教会灭。如果灭在我们手上,我们的果报在阿鼻地狱,不是极乐世界。你为什么要出家?出家就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两桩事情没有做到,你要出家,接受十方供养,在这个地方浪费光阴,一事无成,地狱罪业。所以经上所说的,念老的注解注得好,随己堪能,勉力以赴,这不勉强,你自己有多大能力,学一部。经学不会,学《感应篇》可以,学《了凡四训》也可以,学《弟子规》也可以,把这个东西学好,自己也在这边一遍一遍讲。不怕没人听,没人听,排上桌椅板凳,你对著桌椅板凳讲,这才能够学得出来。

  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香港有一位法师、一位居士,圣怀法师、谢道莲居士,他们两个人到台湾,在台湾看到我在善导寺讲经,我记得我那个时候讲《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讲的时间是一个星期,他们一个星期全听了。听了之后邀请我到香港,我第一次离开台湾到香港,道场是畅怀法师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就用他那个地方做讲堂。我到香港,签证是给我四个月,我们讲《楞严经》,一天两个小时。前面一半,两个月,两个小时有翻译,就是实际上讲一个小时;后面的两个月,大家能听得懂我的话,不需要翻译。他们讲话我也能听懂,我不会说,他听我的话也听懂,所以我们就可以交流了。这四个月讲下来之后,以后我跟香港同修约定,每年去讲一个月,讲了不少年。现在没人讲经了,新加坡也没人讲经了,怎么办?不得已用这些科学技术,录像、录音,这是不得已,我们后继无人。我今年九十了,不可能再有九十,这个大家都知道。我常跟大家说,八十岁以后就没有明天了,天天要记住很可能今天就走了,所以念佛求生净土比什么都重要。

  这底下几句,念老引经据典教导我们,『奉持斋戒』,《大乘义章》第十二卷里面说,「防禁故名为戒」,防是预防,禁是禁止。所以,佛制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饮酒、不妄语,这是防止我们造作罪业,所以列的这个禁戒,禁止我们,这就叫做戒,戒是防非止恶。「洁清」,清是清白,「故名为斋」,这叫斋,斋是清净心的意思。「戒者」,《四分律音义》这里面说,「戒亦律之别义也」,叫戒律,通常我们叫戒律,律跟戒是相同的,意思相同。「梵言三婆罗」,这是音译,意思呢,中国人翻译为禁,禁止,所以「戒者亦禁义也」。

  「斋者,谓不过中食」,这就是我们一般人叫持午,过午不食。正午是正时,以后为非时,午后为非时,我们中午十二点钟为准,十二点以前可以,吃饭的时候,十二点以后就不可以,就不能吃东西,叫非时。「时者宜食,非时则不宜食」,这是佛当年在世给出家学生制定的。所以,他们早晨的功课是出去托钵,托钵回来之后,吃饭时在一起吃饭,不是每个人托了,托的钵,每个人自己吃了,不是的。佛家的规矩,托钵托回来之后,把饭菜混合在一起,你吃多少拿多少,是这样吃饭的。所以一钵千家饭,每个人这一钵里头,都是很多人家供养的,混合在一起,一钵千家饭。底下解释时,宜食,应该是这个时候吃饭的,非时是不宜食。「不过中食」,就常言的过午不食,这叫持斋。

  持斋跟素食是两桩事情,现在人很多认为斋都是素食,不,这个错误的。为什么?托钵的时候,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没有选择的,这施主供养的,有什么吃什么,这个一定要懂。素食就是素食,素食不是斋,素食是没有荤腥。腥是动物,就是肉,肉食,肉叫腥;荤是五荤菜,蔬菜里头五种,出家人不吃,就是葱、大蒜、蒜头、兴蕖这些,还有韭菜也在里面,这些叫五荤菜。这个荤跟素要搞清楚。这个虽然它不是腥,但是它的性质不好,佛也制定戒律,不准吃的。为什么?这五样虽然是植物,它生吃容易引起肝火冲动,就是发脾气,所以佛不准吃这些;熟吃,这个东西是产生荷尔蒙的,引起性冲动,所以不准吃,是这两个原因。但是,如果是药用、治病用可以,这个要晓得。佛的戒律有开遮持犯,讲得很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什么时候不可以用。有病,医生准许用这个东西,可以,可以接受。

  下面又举《南山业疏》,南山是律宗的代名词,唐朝道宣法师在终南山建道场,专弘戒律,《业疏》里面说,「斋谓齐也。齐一其心。或言清也」,斋有清净的意思。「故持斋者,以清心之不净也」,著重在修清净心。「又《会疏》云:斋戒,即八斋戒及摄大小诸戒。」《会疏》里头说的,斋戒,这是佛门里头常说的,斋戒合在一起来说,就是八关斋戒。佛法很重视,为什么?在家学佛的人持戒很困难,佛制定这个方法,让在家人修一天,八关斋戒是一天,这一天持斋持戒。斋就是过午不食,戒就是五戒,或者是八戒,通常用八戒的很多。这是佛对在家学佛特别慈悲所开的缘。

  底下又说到,「盖夫戒是人师,道俗咸奉」。戒律,佛在世,佛是老师,佛灭度之后,阿难向佛请教,佛灭度之后,我们大家以谁为师?佛说了,以戒为师。所以戒是人师,你能够把戒律都做到,如同佛在世没有两样。我们净宗同学学佛绝大多数都是在家,我们定了五个科目,为净土宗学人必须学的戒律。这五科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大乘菩萨。我们净土宗的同学,这是我们的根本戒。

  然后再加上六和,六和敬,这一条非常重要。佛告诉我们,四个人在一起,无论在家、出家,四个叫一众,大家修六和敬。第一个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最后利和同均,这个六条一定要遵守。前面一条,第一条是讲见,看法,我们讲建立共识。我们对一切人事物的看法都要以佛经教训为依靠,佛教我们怎么做的,我们就老老实实认真去做,见和同解。我们主要的依《无量寿经》,依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以及老居士的《净修捷要报恩谈》,这就行了。戒同修,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大家欢欢喜喜在一起,法喜充满,利同均。这个利,主要就是供养,供养就是中午这一钵饭,一钵饭托回来混在一起,再搅和,大家分而食之,是这个意思,同均。真做到了,再学习从三学下手,最高的指导原则,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要遵守戒定慧的原则。菩萨的六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五个科目,好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违背这五个科目,这是净土宗持戒,一点都不麻烦。

  净业三福后面一条,最后的,那是大乘法,「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最后这一句就是弘法利生,前面十句是自利,后头一句是利益众生。我们依一部经,依一部注解,依一部论,顶多是五经一论。五经一论里面,你认为太多了,我没有那个能力,选一部,任自己选一部,你觉得哪一部合适你就选哪一部,都可以。《净修捷要》是夏莲居老居士大慈大悲,为这个世间工作忙碌的人,早晚没有时间做早晚课,制定一个简单的早晚课。只有三十二拜,半个小时就可以做好了,这是为不得已的人。那最简单的方法,半个小时也抽不出来,一句阿弥陀佛,要求不间断,吃饭、睡觉中断了,吃完了,睡醒了,接著念佛。海贤老和尚一生就修这个法门,他修成功了,他这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讲到戒律,戒是人师,道俗咸奉,「心为业主,凡圣俱制,正法住灭,皆一由之」,这句话重要。道,出家人,俗,在家人,无论在家、出家都要遵守。心,起心动念是造作三业的主宰,所以起心动念比什么都重要。因此戒律,凡夫、圣人,圣人包括罗汉、包括菩萨,统统要遵守。正法还是住在世间还是消灭,都是由於戒律,有戒律,正法住,没有戒律,正法就灭了。所以我们对於净宗行门五科非常重视,决定不能够疏忽,这五科一定要遵守,时时刻刻要反省。我们早晨把这五科念一遍,很简单,就是五句话,净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晚上睡觉之前念一遍,反省今天有没有做错事情。早晨是提醒,晚课是反省,这就真有功德。千万不要误会,早课念给佛菩萨听的,晚课也是念给他听的,於自己不相干,那就大错特错了,那个早晚课是有罪过的。为什么?骗佛菩萨,早晨骗他一次,晚上又骗一次,一天要骗两次。骗来骗去吃亏的还是自己,死了以后不能往生,堕无间地狱,为什么?心不善,欺骗佛菩萨。

  「明比日月,尊譬宝珠」。这两句话是形容词,它的光明,这个戒德的光明像日月一样,戒德之宝贵像宝珠一样。「宁当抱渴而死,弗饮水虫」。这里面是有个故事,是指未经过滤的,含著有小虫的水。现在跟过去不一样,过去旅行很辛苦,路上口渴了,要找小河边上、水沟里面的水来喝。所以出外旅行都带一个滤水囊,过滤,喝这个水,这是佛在戒律许可的,没有经过过滤的水不可以喝,怕里头有小虫,做得这么小心谨慎。后面还有个「被系而终,无伤草叶」,这也是个持戒的。人家用生草编织一个绳子把你围起来,你不敢把它解开,怕把草叶伤了。这是植物,前面滤水是动物,对於动物对於植物都不伤害,这是佛家的戒律。

  现在我们在国外,我们在公园看到一些草坪,绿油油的,相当美观,但是有人在割草。佛准不准?不准,佛家绝不许可。开垦这块地,这块地里头有草、有小树,要先祭鬼神,祭树神、祭草木神,通常在三天之前,通知他们搬家,你才可以砍树,才可以割草。我们到这边来,六十一号买过来的时候,我记得门口有树,那个房子太旧了不能用,拆掉重新盖,我们三天前通知树神,请他搬家。结果树神托梦给我们学院的出家人,他说时间太匆促,他说他们要求的要一个星期之前通知他们。大概是澳洲的鬼神跟澳洲人也差不多,做事情总是比人缓一步,三天他来不及,要七天。以后我们砍树、我们要割草,都要在一个星期之前通知他,来告诉他。到时候你就来砍树、来割草,这个可以,都是佛的戒律。

  「疏中极论斋戒之要。正法能否住世,全赖行人能否持戒」,行人,修行人,包括出家、在家,能不能持戒。「故当宁失身命,毋违所受之戒」。宁失身命,没有关系,你来生还可以得人身,你要是破了戒,来生就到三恶道去了。所以修行人,愿意舍身命,不破戒。念老引经据典在此地告诉我们,佛法能不能常住在这世间,完全看在家出家的佛弟子能不能守戒,能不能持戒。

  末后,引彭际清居士说,「故知净土资粮,全凭功德。功德之基」,功德的基础,「莫先持戒。以戒净则心净,心净则土净」。末后这句话重要,戒净,心净,国土净。这个土净就是我们居住环境,推而言之,包括西方极乐世界,心净则佛土净。心怎么净?戒净则心净,心净则佛土净。

  下面第四,『起立塔像』。「塔」,佛门里面,「具云」是具足,这个字在此地念宿,「窣堵波」,翻译成中国意思叫庙,或者是方坟,我们在印度很多道场看到。「谓置佛舍利处」,这个塔是供养佛舍利的。所以如果这个舍利很小,用个小塔供养就可以;如果舍利很多,要建大塔。《会疏》里头有说,安塔有三个意思,第一个「表人胜」。这个人往生了,火化的时候留的很多舍利,舍利可以证明他修行有功德,他修得不错,如果不是真正修行不会有舍利,这是人胜。有人整个身体留下来,叫全身舍利。六祖惠能大师他的肉身还在,一千多年不坏。大陆上有不少寺庙里头都有修行人留肉身的,留肉身,给他建塔供养的比较多,我们称舍利塔。

  第二个「令他信」。一般人见到肉身、见到舍利,对於修行成就产生信心,这个很不容易。章嘉大师当年在世,有很多人毁谤他,说他是政治和尚,等到老人家一圆寂,火化的时候留下一万多颗舍利,再没有人敢说话了。他火化的塔是特别给他做的,在一个寺院院子里面建了一个塔,专门为他荼毗的,为他火化的。捡舍利的时候,大的舍利,大概像黄豆那么大,有两千多颗,还有舍利花,大块的舍利花,小的舍利,像绿豆那么大,像大米那么大的,总共有一万多颗。从来没有这么殊胜过,以后再没有人敢讲话了,令他信。第三「为报恩」。报恩是我们弟子,我们弟子看到老师、看到这些前辈有这样殊胜的成就,建塔纪念他,建塔供养他,这是报恩。所以有这三个意思。

  《法华经》里头说,「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颇梨。……或有起石庙」,石头建的,或者有「栴檀及沉水」,沉水是香,就是檀香,「木樒并余材」,用其他的材料,「砖瓦泥土等」,都可以。「若於旷野中,积土成佛庙」,这个是在中国高原一带,像藏传的,都是在深山、高山上,我们看到就地取材,用石头堆成的佛庙。「乃至童子戏」,这就是甚至於小朋友,「聚沙为佛塔」,在沙盘里玩耍,把沙堆成一个塔的样子。「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这是《法华经》上赞叹的,为什么?心中有佛,对佛有恭敬,这就是在阿赖耶识里头种了佛的种子。甚至於一句佛号,一句咒语,你念,或者听闻,或者看到人书写,一历眼根,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阿赖耶识里头这个种子不会消灭。往后不定什么时候,有缘遇到了,这个种子遇缘会成熟,开花结果,那结的什么果?佛果。

  「像,指佛像。据《增一阿含》佛升忉利,优填王忆佛」,这是个国王,佛的弟子,佛上忉利天了,没有在世间,这个国王想佛,非常想佛,「用牛头栴檀」,牛头栴檀是栴檀香里面最好的,用这个檀香木「雕佛像高五尺,是为此土雕像之始」。这个娑婆世界,这个地球上,最初雕释迦牟尼佛像,这是最初的第一尊。《法华经》里面说,「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这个人他雕立一尊佛像、一尊菩萨像、一尊罗汉像,功德都不可思议。阿赖耶识这个种子特别有力量,会放出它的功能,帮助你成道,你的因好、缘好,你会得人身,遇善知识,一生能成就。

  「又《造像功德经》曰:若人临终发言造像,乃至如[麦/广]麦」,这个字念况,[麦/广]麦。[麦/广]麦不大,像我们中国大麦。这是讲小佛像,雕成一个小的佛像。「能除三世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我们能不能相信?这是佛说的,《造像功德经》是佛说的,造一尊,[麦/广]麦是大小,比如是大小,造像乃至於如[麦/广]麦,就能除三世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我们相信佛是真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佛的话不相信,你还信谁的?当然这句话里头,用心是关键,真诚的心,就是真诚心,真诚到极处,恭敬到极处,造像功德不一样。不是儿戏,不是开玩笑随随便便的,不是这个意思。於是我们就知道了,造像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要不要造?要。

  现在造像比古时候容易,现在可以印刷。携带方便,大张、小张,甚至於常常带在口袋里面,念念不忘。旅行的时候,住在旅馆里,这小幅像卡片一样,可以供在房间,可以面对著佛像做早晚功课,方便。办大的活动,可以把我们的讲堂,可以把我们的大殿,用相机照下来,打在银幕上,如同在大殿没有两样,现在的技术做得到。所以我们佛门弟子,有机会到外面去旅游,见到庄严的佛像,一定要把它拍摄下来,要流通。许多人没有到过五台,没有到过峨嵋,我们去过的人照下来,他们都有缘见到了。我们相信造像功德确实如佛所说,功德之大,灭罪的殊胜,不是我们能想像得到的,是真的不是假的。

  下面第五,『饭食沙门』,就是斋僧,「以饭食供养僧众」。出家人他所需求的,三衣一钵,他的财产,所求的每天就是一餐饭,他们早晚都不吃的,就中午这一餐饭,日中一食。所以这一食很重要,维持他们身体健康就靠这一食,我们要很慎重。「《六波罗蜜多经》」,经都是佛说的,「以食施者,当施五事」。这是布施五桩事情,这一钵饭,五桩事情。以食施者,当施五事,「云何为五」,下面给我们说出来了,「一者施命。若人无食,难以济命」,他维持身命要靠饮食,所以这个很重要。第二个「施色」,色是什么?色是身体健康。「因得食故,颜色和悦」,让他相貌端严。第三个「施力,以是食故,增益气力」,他有力,都从饮食来的。第四「施乐,以此食故,身心安乐」。

  第五「施辩,若饥饿者,身心怯弱,言说謇讷」。这个,人到年老的时候,我们能够见到,老人,眼花了,耳聋了,声音哑了,都会出现。这些,言说謇讷我们现在都感觉到了,於是乎怎么样?说话愈少愈好。念佛的人,到这个年龄之后自己明了,要全心全力,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就对了,统统放下。别人赞叹不必欢喜,寿命快到了,别人毁谤也不需理会,没有时间理会,念佛要紧,生净土要紧,其他的都不要紧。又何况《般若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常常放在心上。一切境界,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过眼云烟,没有了。佛号抓住,念佛要紧,求生净土要紧。这个下面说,饮食要是充足,「身心勇锐,得大辩才,智慧无碍」。这是年纪壮的时候。

  又《会疏》里头说,「饭食沙门者,经云」,这是引经,下面是佛说的,「正令得满四天下宝,其利不如请一清净沙门,诣舍供养,得利殊倍」。这是佛在经上说的,先说比喻,这个比喻,满,圆满,四天下就是四大部洲,所有的宝物,你说令他得到满四天下宝,这个利益多大!很大了。佛说了,不如请一个清净沙门,请他回家在家里面供养他,供养一餐饭,这个得的利益比得满四天下宝还要多。可惜怎么样?没有人相信。

  我初学佛的时候是我生活环境最苦的时候,没有能力布施。章嘉大师教我,弘法利生需要财富,没有财富做不到。善导大师当年在世的时候,他在长安出名了,劝人念佛,劝小朋友,念一声佛号给一文钱,用这个方法让长安城的小朋友都念佛,小朋友带动了大人也念佛。别人给他的供养,他全部拿去请人写经,因为那个时候,唐朝没有印刷术,印刷术是宋朝发明的,所以写《阿弥陀经》,写了几万卷,到处流通,他做这个事情。近代印光大师,也是十方供养,他开了个印刷厂,弘化社他办的,就是十方弟子的供养办了个弘化社,印送经书、善书。像我们这套书《道德丛书》,印光大师印的,大陆上有位同修送了一套给我。我看到非常好,民国初年印的,我交到印刷厂印了一万套,这是我们自己印的,一万套。老人家亲自读过的,赞叹过的,告诉我们这部书好。

  财富怎么办?到哪里去找?不能找,找了就贪财了。所以老师告诉我,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告诉老师,我说我没有财,法布施也没有法。他告诉我,没有,要放在心上,有的时候就要真干。譬如财布施,他就问我,一毛钱有没有?我说一毛钱有,可以。一块钱有没有?一块钱也还行。老师说,你就从一毛一块开始,要真干。一毛一块谁要?有,那个时候开始我们逛寺庙了,寺庙特别有讲经这个活动的,我们去听经。就有人拿著小本子、拿著一张纸在募捐,大家凑钱,印经,一块钱不拒绝,一毛钱也不拒绝,统统写上。一个放生,一个印经,有人专门收集,放生、印经。放生是无畏布施,救众生的身命,果报得健康长寿,那我们就知道怎么做法。

  供养多的时候,我们供养医院,医院布施医药费,有急难的、缴不起医药费的,我们有这个救济金帮助他。以后供养多了,我就跟医院说,我每个月捐一万块钱做医药费,月月都捐,一年付一次,付十二万块钱,年年付,真的健康长寿。我相信,为什么?我不能生病,病了没有医药费,医药费布施掉了。如果存的有医药费,买医疗保险,那就是你一定要生病,你不生病那个钱怎么开销?这个事情我不干,我没有人寿保险,我也不要医疗保险。我们常常照顾别人,最重要的常常有这个心就好,心比什么都重要,常常有帮助人的心、救苦救难的心。

  要知道怎样修自己,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善中之善无过於念佛,最大的善。世间的善法,续佛慧命是最大的善,为往圣继绝学是最大的善,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他,绝学不能绝在我们这一代,要传下去。传统文化重要,为什么?佛法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文字。经是汉字写的,是文言文写的,如果传统文化,汉字、文言文没有了,佛经没有人能读得懂,那就很悲哀了。所以现在迫切需要的,全世界都需要,需要懂得汉字的人,需要懂得文言文的人。我们倡导办汉学院就是为这个,什么目的都没有,非常单纯,培养能够读文言文的老师。希望将来这些老师,把文言文翻成白话文,把白话文翻成外国文,对全世界流通。这是我们的愿望,我们的想法、做法。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彻悟禅师讲无量寿经    

传喜法师讲无量寿经    

纯祥法师讲无量寿经    

大安法师讲无量寿经    

德森法师讲无量寿经    

定弘法师讲无量寿经    

法然上人讲无量寿经    

佛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宏琳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净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因法师讲无量寿经    

开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宽运法师讲无量寿经    

仁清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道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显法师讲无量寿经    

信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讲无量寿经    

智随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慧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霖法师讲无量寿经    

自了法师讲无量寿经    

宗舜法师讲无量寿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