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达吉堪布:何时可以超度亡灵 |
|
◎ 传法者的资格 在共同学修佛法时,严格来讲,传法者必须是登地菩萨,或者要有一定的境界。这样讲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现观庄严论》讲传法者的法相时,也说真正能转法轮的是佛陀。假如没有佛的境界,一地菩萨以上,也可以断除众生相续中的烦恼,将自相续中的正法之轮,转入他相续中。而凡夫人传法,只能给别人种下善根,相似性地压服他们的烦恼,但不可能彻底根除。因此,传法者最好是一地菩萨以上。 二、以前的藏地,不少人以传法为借口搞世间法,这样一来,他们没有从根本上尽除私心,就算表面上成办利他之事,也只是影像罢了,不能真正利益众生。故为了制止这种恶行,这里特意提高了对传法者的要求。 有一次,阿底峡尊者的弟子,也向尊者请教:“何时方可摄受眷属?何时方可行利他之事?何时才可超度亡灵?” ● 第一个问题:何时方可摄受眷属? 尊者回答:“证悟了空性并具足神通时,方可摄受眷属。” 无垢光尊者在《禅定休息》 中也说:犹如羽翼未丰的鸟儿,不能自由翱翔于空中,同样,不具足神通的菩萨,想利益众生也非常困难。 有些道友经常说:“我想下去建个寺院,您看我什么时候可以摄受弟子?”在这里,阿底峡尊者已经回答了:一是要证悟空性,二是要有天眼通、他心通等神通。当然这种要求很高,我们作为凡夫人,恐怕这辈子是没办法了。 ● 第二个问题:何时方可行利他之事? 尊者答:“自私自利之心断尽时,方可行饶益他众之事。” 这是利他的最高标准,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但要想利益众生,可以事先观察自己:“今天我要做的事、要说的话,是为了自己?还是一心利他?”假如前前后后详细观察,都不是出于自私自利的发心,那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去做利他之事。 ● 第三个问题:何时才可超度亡灵? 尊者答:“获得见道之后,方可超度亡灵。” 超度亡灵并非易事,必须要有得地的功德。不过大家也不必怀疑助念,道友们为亡者助念,即使不能完全超度,也可以帮助他脱离恶趣、得到人身,这方面有极大的利益。 前段时间,有个助念小组在为亡者助念时,明明是医院出示死亡证明的人,却突然起来吐了一口血,之后倒下去才断气。看到这一情景,居士们以为是“起尸”,从此再也不敢去给亡者念经了。不过,我觉得这应该不是起尸,只是亡者体内残留的气动了一下而已。 不过,类似的骇人事件,也是检查“我执”的方便。印度就有一种传统:有些修行人觉得已断除了我执,为了检验自己的境界,就会到恐怖或危险的地方,看“我”是否会突然出现。比如,有些持明者常去尸陀林,尤其是夏天,睡在腐烂膨胀的尸体旁边,以此观察“我”的活动情况。如果睡得特别香,没什么感觉,说明无我的境界很高;如果害怕或睡不着,那就说明我执尚未断除。所以,有些人若是自认为修行很好,好像证悟无我了,现在完全没有私心,统统都是利他心,那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检测一下。 昨天,我去给老乡讲课的路上,途经一座特别特别高的山,往旁边一看是万丈深渊,天又在下雨,车子滑来滑去、滑来滑去。当时我好像有种正在翻下去的感觉,恐惧感油然而生。等车子到了平地时,才突然醒悟过来,发现自己平时似乎不太执著“我”,但刚才“我”却那么明显,实在惭愧!因此,修行人不要说大话,也不要傲慢。否则,真正为恐怖所逼迫时,自己的境界不一定有想象得那么高。 话说回来,刚才阿底峡尊者说超度要得地,这是讲真实超度的界限,并不是说助念小组的每个人都必须是一地菩萨,否则就没有资格。我也常常告诉大家,学习佛法需要圆融,不然,断章取义的话,拿一两句的字面意思去遮止其他善法,这是很不如理的。 其实,经论以及大德们的教言,是针对不同众生、不同场合而言的,理解它必须要有善巧的智慧,否则,一看到尊者这句话,就到处宣扬:“阿底峡尊者说了,见道后方可超度亡灵,所以不要去助念,我们没有资格!”这样讲就有失偏颇了。藏传、汉传都有助念超度的传统,难道所有人都不懂这一点吗?所以,佛法的真实意趣,一定要有深邃的智慧才能通达。 说到阿底峡尊者,我想起他的一位上师阿瓦德达巴。这位上师比较特殊,有时候阿底峡尊者请他传法,他往往不传;有时候没有请他传法,他反而主动给你传。一次,他们师徒过一座特别狭窄的木桥,到了中间,上师突然回过头来,对阿底峡尊者说:“弟子你知道吗?修行中最关键的,就是没有证悟无我空性之前,取舍因果一定要小心谨慎!”阿底峡尊者将这句教言铭刻于心,不仅自己终身奉持,而且处处以此教诫弟子。 但现在有些人却恰恰相反,只是稍微听闻过空性,听到过一点密法,就马上舍弃因果。曾经有个人编了很多“大圆满”的书,上面标着自己的名字,结果我从不同侧面了解,发现他根本不信因果,这是非常可怕的! ◎ 阿底峡尊者对传法者的忠告 承接刚才所讲的内容,阿底峡尊者对弟子又讲了几句教言: 尊者说:“如今五浊之恶世,非为装模作样时,乃为策励精进时。” 末法时代,重视形式过于内在。但修行人不应装腔作势,只图人前好看,而应该时时策励、劝勉自己,日日夜夜精进修行。 “非为寻求高位时,乃为置于卑位时。” 有些人通过传法谋求名声、地位,自认为如何了不起,这都是颠倒的。此时应该身处卑位,穿着一般的衣服,过节俭的生活,默默无闻地修持。 “非为摄受眷仆时,乃为依止静处时。” 如果自相续丝毫未获得佛法利益,千万不可前往城市摄受眷属。否则,结果往往有悖于初衷,不但于他人无益,自己反倒被“摄受”了。 曾有一位国外的上师,流着眼泪说:“有个修行人,他一直希求格西学位。获得了学位以后,他马上进入城市摄受眷属,但几天之后便还俗,被红尘给吞没了。”这的确是最悲哀的事情。因此,修行人应该依止寂静地方,这样才能圆满自相续的功德。 “非为调化弟子时,乃为调伏自心时。” 自相续尚未得到调伏之前,要调化弟子是很困难的。因此,现在是调伏自己的时候,不是调伏别人的时候。 “非为随持词句时,乃为思维意义时。” 现在不是耽著词句的时候,语言是否动听并不重要,用心思维和修行法义才最关键。毫无修行的人,口头上说得再好、形式上做得再如法,但相续若与法背道而驰,死时便无有指望之处了。 因此,我们如今应反反复复思维“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每一个道理,若能如此,才会生起稳固的定解和境界。 “非为到处游逛时,乃为安住一处时。” 个别修行人天天到处跑,今天朝印度,明天朝拉萨;去这个寺院,那个寺院;采访这位上师,探望那位上师;在这儿受个灌顶,到那儿问点问题……这样跑来跑去,跑习惯了以后,就不能静下心来修行了。一旦哪天要离开世间、面对死亡,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把握呢? 以前很多高僧大德,终生只依止一两位上师,踏踏实实地修行,这是我们的典范。如果对自己的上师没有信心、没有清净观,那依止再多其他上师,也不一定有利。而且作为修行人,最好不要去城市,那里蛊惑人心的外境太多了,去了以后,能护持内心、精进修行的人极为罕见,所以大家务必要注意! 摘自《前行广释》第一百零六课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索达吉堪布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