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愿法师: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
|
第三十五段文仍然是法然上人所开示的法语。这段法语出自《观无量寿经释》。法然上人对净土三经的注解注的非常的简要,你只要读《法然上人全集》,你就会发觉,法然上人对《无量寿经》的注解,对《观经》的注解,对《阿弥陀经》的注解,都很简要。所以只要探讨《法然上人全集》,便可以了解,法然上人的净土思想,与善导大师可说是完全一致,彰显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使念佛人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这段法语是,法然上人先引用《观经》所说的三心,然后再引用善导大师对《观经》三心的第一至诚心这段解释的法语,然后结论法然上人才简要做一个开示。从法然上人的著作,不论是《选择本愿念佛集》,或者是《观无量寿经释》,或者是其它著作,我们都可以明白,法然上人为文,几乎都是这个模式,先引用佛经,然后再引用祖论,佛经几乎都引用净土三经,祖论也几乎都引用善导大师五部九卷,然后第三部分才是他开示结论的话,第三十五段法语也不离开这个模式。 「法然上人《观无量寿经释》: 又此经言:“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三心者,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三心虽区,取要而言,摄于深心。 善导和尚于《观经疏》释此而言:“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 其解行者:“罪恶生死凡夫,依弥陀本愿,十声一声,决定往生。”如是解行,是真实之解而行。外现信本愿之相,内怀疑心,是不真实之心。」 法然上人的法语,事实上大部分都非常白话,识字的人都可以一看就明白。如果能够依教奉行,在心中建立对阿弥陀佛本愿的真实信心,在口中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一向专称阿弥陀佛的圣号,那么有信有行,如实实践阿弥陀佛的净土教法,将来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他受用报身佛现前迎接,往生极乐世界清净报土,获得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这样的净土教法,可说是世尊一代时教,所有教法最为特别、最为殊胜,也最为稳当、最为超越。往生西方成就菩提非常的快速,不同于圣道教法,在此界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断惑证真,证悟菩提。所以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确实是末法时代的烦恼凡夫,能够当生成就,解脱生死,往生成佛的教法。所以好好根据善导大师、法然上人所开示的法语,来实践弥陀教法,我相信一定心中是快乐的念佛、自在的念佛、安心的念佛、解脱的念佛,不会求救、怀疑、担心、顾虑、不安的念佛。 “又此经言”,此经当然就是指《观经》。《观经》说“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这三心贯通九品往生,也就是上品上生一直到下品下生的往生者,都是要做到三心。虽然三心说在上品上生,不是只有往生上品上生的人要具足三心,往生九品的任何一品,都要具足三心。这三心就是,“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下面的话,法然上人就说的很好。因为三心到底哪一心才是重点,若没有法然上人为我们指出,也许我们还不能明白,法然上人说: “三心虽区,取要而言,摄于信心”,三心虽然有所分别,但是取要而言,收摄在深心。深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解释为深信之心。所以对阿弥陀佛的净土教法,深信才可以,浅信还不可以。诸位菩萨!你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对阿弥陀佛了解,是越深越好还是越浅越好?越深越好。你将来要往生极乐世界,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你了解是越深越好,还是越浅越好?越深越好。你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对念佛往生的道理,了解越深越好还是越浅越好?越深越好。这是一定的道理。那么对因果的信受也是同样,对因果的信受浅信还不够,要深信才够。念佛,对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信受浅受还不够,要深信才够。 所以,善导大师所说的机法两种深信,一者决定深信机,二者决定深信法。决定,就是有深信才能决定,没有深信就没有决定,没有决定就没有深信。一个对阿弥陀佛名号有决定信心的人,当然到了决定的地步,就不会半信半疑。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你有把握一定往生极乐世界吗?你有没有肯定,这一生一定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有,那你就是到了决定的地步,也到了深信的地步。对念佛往生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你的心中会有怀疑:我会有可能因为什么事情而不往生极乐世界吗?你一样一样的在心中自我检视:我现在念佛念到将来临终,感情、金钱、名利、财宝、子孙、理想、是非会妨碍我往生极乐世界吗?一样一样的自我检视,如果会,那表示你还没有到决定深信的地步。有什么事情会让我往生不了?你一一的一点一点自我检视,你会因为一个挫折打击就不要念佛了?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确实如《观经》所说的,被烦恼贼所害的众生。我们的烦恼好像贼一样,会偷取我们的自性功德法宝。我们家里的东西如果被小偷偷走了,我们会打电话给警察,请警察来处理抓小偷。可是,我们的自性功德法财,经常被烦恼贼偷走了,我们不会打电话给阿弥陀佛,实在很愚痴。所以信愿经常向信众说,要每天早晚常和阿弥陀佛多联系,向阿弥陀佛请安问好,和阿弥陀佛就越来越亲近、越来越熟,你有事情,阿弥陀佛怎么可能不理你?你临终,阿弥陀佛自然现前,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三心重要的在深心。《观经》三福的第三福,大乘行福有四句,世尊说,“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因果也要深信,何况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我们每天在念这句佛号,怎么可以不对这句名号产生深信?所以三心最重要在第二深心。事实上,三心是一而三、三而一,做到至诚心,当然就会做到深心、回向发愿心。相同的道理,做到深心,当然做到至诚心、回向发愿心,做到回向发愿心,就会做到至诚心、深心,犹如往生三法信、愿、行一样,做到信,当然就会做到愿、做到行,做到愿,当然也会做到信、做到行,做到行就会做到信、做到愿。所以我们念佛人,对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道理融会贯通了,念这一句佛号,每天享受着念佛的修行。 念佛已经不是只有修行的代名词,对我而言,念佛就是人生的最高享受,因为我知道,我将来的归宿会在清净的极乐世界。如果你对你自己将来的归宿都很清楚了,你心中一定不会有迷惘,一定不会有彷徨。一个失业的人,他的心中一定有迷惘与彷徨,为什么?没有收入,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光明。你的自性将来要在哪里安身立命,如果你不知道,你当然也会迷惘也会彷徨,犹如走到十字路口,你到底是要往左、还是要往右、还是要往前、还是要往后?你不知道,那你当然会在十字路口徘徊。 如果一个人人生没有目标,不会规划自己的未来,死了,怀疑、恐惧、不安、惊怕、伤心、难过、懊恼、后悔。《无量寿经》世尊用两种情绪说出,就两句话。这两句话世尊把凡夫到了临终所有的千愁万绪概括,“大命将终,悔惧交至”,就是说,一个人生命即将终了的时候,后悔了恐惧了,因为平生不知道断恶修善,不知道要念佛拜佛,临终快要死了,业障现前,后悔了,恐惧。当内心不知道要魂归何处的时候,你产生了无明的恐惧,如果知道将来临终,还没有断气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定会来现前接引你,从现在到临终你一点都不恐惧——不但不恐惧,还会跟韦提希夫人的心情一样,非常的欢喜。你去看《观经》,当机者韦提希夫人,被阿阇世太子忤逆,被关在深宫内院,非常的忧愁憔悴。当韦提希夫人遥向灵山顶礼世尊,世尊在摩揭陀国的王宫,为韦提希夫人说这部《观经》,说到第七观华座观,当释迦牟尼佛要为韦提希夫人说观阿弥陀佛的莲华座消除苦恼之妙法,还没有说到第七观的观法,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住立空中,光明炽盛,不可具见,韦提希夫人见到西方三圣,心情是非常的欢喜,欢喜踊跃。一个一国之后被逆子的苦恼,憔悴忧愁的心情,转为欢喜的心情,只因为见到佛菩萨。你看《净土圣贤录》《佛祖统纪》《往生集》《善女人往生传》这些记载往生传记,你一则一则的公案仔仔细细的去看,然后你注意看每一个行者,不管是专修或是杂修的人,在临终舍报,还没有断气的时候见到佛菩萨,看看这位临终者的心情,看五百个公案就好,几乎每一个到了临终,见到阿弥陀佛来迎接,要往生的心情,都是非常的法喜,没有一个是充满了后悔恐惧。所以往生的心情是欢喜的还是伤心的?欢喜的!可是人死了,很多人哭的大小声,只怕自己哭的还感动不了左邻右舍,所以请五子哭墓来帮忙哭,这样对吗?好像不对!所以叫做颠倒凡夫。 下面引用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我相信大家读《观经四帖疏》并不陌生。法然上人只要称呼善导大师,一定称呼善导和尚。“和尚”这两个字,就是亲教师的意思。一个有道德,持戒精严,有学问,堪为弟子修行的模范,称为和尚。“和尚”这两个字,是相当尊贵的称呼,一般人都还没有资格可以称和尚。因为法然上人对善导大师非常的尊重,通常称对方为和尚,也有以对方为师的意味。法然上人跟善导大师,虽然不同国家的人,不同时间不同地方的人,但是法然上人对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非常的仰慕,所以读《观经四帖疏》前后八遍,建立对阿弥陀佛的真实信心,用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的正定业之文,建立日本的净土宗,可说是对善导大师非常的尊崇,所以法然上人若称呼善导大师,一定称呼“善导和尚”,在《观无量寿经释》也不例外。 “善导和尚于《观经疏》,释此而言:”《观经疏》有四卷,所以俗称《观经四帖疏》。 “至者真,诚者实。”所以至诚心就是真实心,《楞严经》讲真如叫做真心,我们凡夫因为真如还没有开显,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是虚假心、是意识心,不是真实心、不是智慧心。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这一段话是不容易明白的。一切众生在身口意三业的修持,无论在解门或者是在行门,必须在真实心中造作。可是刚刚讲过,我们凡夫的心是虚假心、是意识心。既然必须在真实心中造作身口意三业的解行,我们怎么能做得到?我们做得到,而且百分之百做得到。可是我们凡夫真心还没有流露,怎么会有真实心? 不是我们的真实心念佛,是我们念的这一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的真实心所成就的功德,所以名号的功德叫做真实功德,叫做无上功德,叫做无为功德,叫做无漏功德,我们念佛是无为心,还是有为心?有为心。我们念佛是无漏心,还是有漏心?有漏心。我们念佛是有上功德,还是无上功德?若论我们凡夫自己造作,我们怎么有办法修到无为的程度,修到无漏的程度,修到无上的程度?是因为这一句佛号的无为、无漏、无上的功德,让我们称念之后,得到阿弥陀佛回向来的无为功德、无漏功德、无上的功德,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清净报土,不然我们凭什么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清净报土? 天台家、唯识家,这一些教下的祖师大德,乃至于教下的学者,虽然有的承认极乐世界清净报土,但是不接受不相信凡夫念佛可以往生清净报土。就圣道门的教法,进入诸佛如来的清净报土,要初地菩萨以上才有能力,初地菩萨那已经断掉前面的至少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三十品无明了,才进入初地,我们连初信位的阶位都没有能力进入,我们连伏住见思烦恼的本事都没有。见思烦恼,光说见烦恼就好了,见烦恼有五科,身见、边见、邪见、戒取见、禁戒取见,要将这五种的错误见解断尽,我们做得到吗?伏住的工夫都没有。身见我们连伏住的工夫就没有,谁没有我执?哪一个人没有我执,告诉我?我们都有我执,所以要靠我们自己修行的工夫,伏住烦恼,甚至进一步断除烦恼,要断到三界八十八使的见惑尽了,然后三界八十一品的思惑尽了,才能出离生死,这谈何容易?光是小乘的见道位,初果须陀洹果,我们就没本事进入。修道位的二果斯陀含果,三果阿那含果,更没有本事进入。最后无学位的四果阿罗汉果,我们更不用说。要进入见道位的七方便,三善根、四福德,我们都没有能力进入,都修不好了。光是五停心观,七方便其中之一,五停心观你能做到哪一观? 所以,对我们凡夫而言,不仰靠阿弥陀佛的真实所成就的名号,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是根本不可能往生阿弥陀佛的真实报土。真实报土又叫做清净报土,简称报土。我们念佛人既然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解行要在真实心中作,那要如何做到呢?用阿弥陀佛的名号真实功德,来作为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清净报土的真因,也就是印光大师在《文钞》所说的,“以果地觉,做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我们虽然凡夫的虚妄心、虚假心、意识心,但是我们所念的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的真实心所成就,所以我们在念佛的心,称为真实心,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这样的道理不容易懂,那就再用《阿弥陀经》的举例来说明。《阿弥陀经》,释迦牟尼佛称呼我们念佛的男子叫做善男子,称呼我们念佛的女人叫做善女人。善与恶,如果在圣道门的教法来说善恶的分别,不是我们世间法讲的善恶分别这么浅显而已。你去看善与恶的解说,查一查佛学辞典,就会发现,与真如本性相应才称为善,与真如本性不相应就称为恶。那么,从净土宗来说,烦恼重的凡夫叫做恶。如果以《观经》世尊说,为韦提希夫人以及未来世一切被烦恼贼所害的众生,说此《观经》的教法,请问:我们是烦恼轻的凡夫还是烦恼重的凡夫?我们是烦恼重的凡夫。若以净土宗的善恶标准来说,这样我们是善人还是恶人?我们是恶人。可是《阿弥陀经》世尊怎么会称呼我们善男子?怎么会称呼我们善女人?不是因为我们修行很有道德,所以称为善男子、称为善女人;不是我们的修行很有学问,称为善男子、称为善女人;不是因为我们断恶修善,修的很有功德,称为善男子、称为善女人,是因为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称为善男子、称为善女人!如果我们没有在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在念五欲、念金钱、念财宝、念名利、念感情,念世间的点点滴滴,我们能称为善男子、能称为善女人吗?不能! 所以,这样你就知道,能念之机是下劣的凡夫,所念之佛是无上的妙法,人因法而贵。如果父母栽培孩子栽培的非常成功,譬如说像我们许医师学问很好,不论世间法或者佛法,当一个医生在社会上很有地位,学佛相当的优秀,很深入的探讨佛法,真学实修,所以在社会上在佛门里,身为父母或身为妻子或子女,都会引以为荣。妻以夫为贵,子以父为贵,父以子为贵。那我们在念佛的人,不是我们很有道德而尊贵,是因为我们念这句佛号的尊贵,所以我们才是尊贵的人。所以《观经》芬陀利华之文,“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就是因为念佛才是人中的芬陀利华,就因为念佛才是人中妙好人。如果没有念佛呢?不是人中的好人,不知道是人中的什么人?念佛是人中好人,如果没有念佛,念五欲,是人中的坏人。 所以,我们没有真实心,但是因为念到真实心所成就的这一句名号而真实,所以用这句名号来作为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清净报土的修因。所以,为什么善导大师举出凡夫能入报土的高论?善导大师净土的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凡夫仗佛愿力,念佛往生清净报土:“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这是在《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所设问的问。在答的部分,善导大师说的非常的明确,为什么凡夫能入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若论众生障重,当然很难进入极乐世界清净报土,所以《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才会说:“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因为仰托阿弥陀佛的愿力,作为往生极乐世界很强的增上缘,所以凡夫往生阿弥陀佛清净报土。 “致使五乘齐入”,五乘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我们念佛跟大势至菩萨念佛,绝对不会相同的心境,我们做不到实相念佛,但是大势至菩萨可以做到实相念佛,可是如果要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都放下自力,依靠佛力,我们和菩萨在念佛,同样进入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这样的教法不特别吗?非常的特别,世尊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所没有的法门。如果有,出自哪一部经,你请佛经来给我看,我就心服口服。再也没有这么特别的法门,没有!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妙法。 所以,凡夫三业的造作,“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用这句名号的真实功德,作为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清净报土的修因。 “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这一段话,在后面法然上人的解释,我们可以看的更清楚,更明白善导大师所说的含意。 “其解行者:罪恶生死凡夫,依弥陀本愿,十声一声,决定往生。如是解行,是真实之解而行。外现信本愿之相,内怀疑心,是不真实之心。”所以,在这里法然上人将至诚心,也就是真实心,也是解释为信心。外相看起来是相信阿弥陀佛的本愿,可是内心充满了怀疑,“真的念佛能够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吗?” 我们本愿山弥陀讲堂,好几年前有一个女众菩萨,到我们讲堂来听信愿的开示。因为她是残疾,行动不便,所以坐轮椅。我叫她在家里好好看净土的经论,好好念佛。而且我所讲的佛法很多,说阿弥陀佛的净土教理,制成DVD很多,在家里好好看就可以了。她回去之后写一封信,问我很多问题。她问我所有问题当中的第一个问题,让我感触良多。第一个问题她问:“请问信愿师父:真的有阿弥陀佛吗?”这个问题,现在换我来问你们:“真的有阿弥陀佛吗?”为什么你那么坚定相信有阿弥陀佛?经典的记载,阿弥陀佛《阿弥陀经》的记载对不对?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的圣言量。 最近,有一位念佛人寄了一本书给我,叫我找时间好好的看。事实上我不用看这一本书,因为这是很有名的一个故事,就是西方的特里萨修女一生慈爱大众的感人故事,我很早就看过了,而且这也拍成一部电影,我也看过了。特里萨修女也得过诺贝尔和平奖,实在是很伟大的一位修女。但是特里萨修女曾经讲了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这也很值得我们念佛人的省思。特里萨修女进入修道院,修行二十年左右,她每天都祷告,还在心中这样问自己:真的有上帝吗?一个了不起的修女,得过诺贝尔和平奖,进入修道院修道二十年了,她的心中还会起这样的疑问,“真的有上帝吗?” 所以,我们凡夫的疑心真的很重。你不要以为你真的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我告诉你,临命终还没有到,临命终如果到了,考验来了,就知道输赢了。你真的对阿弥陀佛百分之百没有怀疑的相信吗?所以,如果我们没有相信圣言量,那我们的信心要建立在哪里?我们的信心当然要建立在佛陀,不管是释迦牟尼佛或是阿弥陀佛,就是第三十四段文法然上人所说的,决定往生的决定,是决定在阿弥陀佛的本愿,决定在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决定在诸佛证诚。不管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或是十方诸佛,都是佛。因为佛是一位果地的圣人,神通、慈悲、智慧、道力都已经究竟圆满了,样样都满分了,慈悲满分、神通满分、道力满分,我们呢?我们样样都不及格,所以我们要学佛就是这个道理。 “罪恶的生死凡夫,因为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念十声一声,决定往生”,这样的道理你相信吗?有的人念佛念三十年甚至念五十年,担心还很多。我到台北弘法,有一位女众老菩萨,听人家讲这样一句话她很担心,准备要退道心,不念佛了。因为她在佛卫慈悲台,看见我在说净土教法,她听了觉得很不错,所以她问我:“信愿师父!有人跟我说,念佛如果打妄想,不会往生极乐世界。我念佛十多年了,我还会打妄想,这样我就不会往生极乐世界,我再怎么念也不会往生极乐世界,那我还念甚么,我准备不要念佛了。”我告诉她说:老菩萨!不是妳念佛会打妄想,我念佛也会打妄想。“师父!您念佛也会打妄想吗?”会!我也是凡夫,怎么不会打妄想呢?十法界念佛不会打妄想的,只有佛一人,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这些等觉大菩萨,还有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一品生相无明不就是妄念吗?生相无明就是自性的最初一念妄动。自性最初那一念的妄动,叫做生相无明,那一念无明不是妄念吗?那十法界唯佛一人连那品生相的无明都破掉了,智慧满分、神通满分,业尽情空,福慧圆满了。十法界只有佛一人不会打妄想,九界众生大家都会打妄想,念佛若是要念到不会打妄想,才会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不必修了,今天就收起来了。这老菩萨听了才放心,才再继续念佛。 说阿弥陀佛的净土教法,就是要让人家对于念佛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想要念佛。若因为你的开示,让人家对念佛越来越没有兴趣,越来越没有信心,越来越不想要念佛,那倒不如不说,你是在救众生还是在害众生?所以弥陀法门要说的很深,但是讲出来讲的很浅,让没有文化不识字的老菩萨都听的懂,这样才是成功。所以,对阿弥陀佛的名号,真正的建立真实之心。 第三十五段文道理,看起来也很容易明白,但是要做到,真的还是要多闻法。如《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成就文所说的,“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信心欢喜的果报从哪里得到?闻其名号,所以闻其名号是因,信心欢喜是果。吃饭是因,填饱肚子是果。米是因,饭是果。你要得到什么果报,你须要修什么因一定要清楚。“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有因有果,都已经告诉我们很清楚了,听闻阿弥陀佛名号的本愿道理,产生信心欢喜,所以信心欢喜不就是来自于闻其名号吗? 所以,闻其名号是因,信心欢喜是果。信心欢喜流露在三业的行为,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口业称念阿弥陀佛,意业忆念阿弥陀佛,三业都在阿弥陀佛的真实心中造作,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就是这个道理。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选自《决定往生语录》)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信愿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