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愿法师:深信弥陀本愿而念佛者十声一声决定往生 |
|
第三十六段文仍然是,然上人所开示的法语。这段法语是出自《净土宗略钞》这篇文。《净土宗略钞》法然上人写的非常好,将阿弥陀佛的教法,简略做一个介绍。读法然上人所写的这篇《净土宗略钞》,可以很快就明了净土宗的大要与宗旨。 这段文是《净土宗略钞》这篇文其中的一段,是在说《观经》三心的第二深心。《观经》的三心,前面我们探讨过不少。《观经》三心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其中深心是最重要的,因为是三心的归结。深心就是深信之心,也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行者,一定要对阿弥陀佛的净土教法建立深信之心。不管是善导大师的开示或是法然上人的开示,若说到《观经》的三心,无不把重点放在深心,因为深心建立,对阿弥陀佛的本愿,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决定会一生老实奉行,认真念佛,不会退失道心。 「法然上人《净土宗略钞》: 二者深心,亦即善导和尚解释言:“深心者,深信之心也。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是具足烦恼之罪恶生死凡夫也,善根薄少,旷劫以来,常流转三界,无出离之缘。二者深信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摄取众生,亦即称念名号,下至十声,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又深心者,决定建立自心,顺佛之教而修行,永除疑心,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 此释之意者:最初信自身之相状,然后信弥陀之誓愿也;为后之信心故,先举初之信也。其故者,愿往生之大众,虽称念弥陀本愿之名号,而自身不免亦起贪欲瞋恚之烦恼,亦造十恶破戒之罪业,故生恐惧之心,而妄轻自身,反疑弥陀本愿。善导和尚曾确见此疑,而举出二种信心之相状,以解释如我等亦起烦恼、亦造罪业之凡夫,深信弥陀本愿而念佛者,乃至十声一声,决定往生之旨。」 这段文可以分为两小段,第一小段就是法然上人将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说的深信,七信举出其中三信,而且是取意之文,并非是照《观经四帖疏》的疏文原文摘录。第二小段是法然上人对这三信做一个大意的解释。这段文因为很白话,所以诸位菩萨若是识字,一看便能明白,明白还要做到才有用。如果只是明白而没有做到,也不能受用。特别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说的机法两种深信,这是修学净土法门的中心,不论自力念佛或他力念佛,不论是信心念佛或疑心念佛,修学净土法门,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行者,应该都要将善导大师开示的机法两种深信做好。 机法两种深信是净土教法的中心。犹如一个人的心脏对一个人而言是最重要的,心脏如果停止不跳,这个人就会没命。犹如一棵树的树根对一棵树来说最重要,树根如果烂坏了,这棵树一定会枯干而死。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行者,要建立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深信,所以《观经》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是无论往生极乐世界的报土或化土的行者,都一定要做到,也就是无论往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的任何一品一生,都是一定要做到机法两种深信,要做到《观经》三心。所以《观经》三心,虽然在《观经》上品上生的经文提起,但是是贯通九品,不是说上品上生的行者必须做到《观经》三心,其它上品中生一直到下品下生的行者,就不必做到《观经》三心,不是这个意思。总之,要往生极乐世界,无论是报土的往生或是化土的往生,无论九品的任何一品往生,都是要具足三心。所以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要问问自己有具足三心吗?如果有,当然就一定往生,如果没有,当然就不一定往生。 这段文在说深心,一开始法然上人引用善导大师开示的法语。法然上人说: “善导和尚解释言:深心者,深信之心也。”确实《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就是这样说,将“深心”两个字,用四个字解释,“深信之心”。深信之心,相对之言就是浅信之心。所以诸位菩萨!你我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要往生极乐世界,在现在平生的念佛,对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建立深信还是建立浅信比较好?当然是深信,因为建立浅信,有时候会遇到障碍而因疑生障、因障退道。有人念佛三五年之后就不要念佛了,有人一心求生极乐世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要求生极乐世界。虽然退道的原因很多,但总归就是对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信心不足。如果一个人每天提着念珠,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对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救度自己往生极乐世界信心是百分之一百,对往生极乐世界的机率也是百分之一百,那请问这样的念佛人,会因为金钱、财宝、感情、名利、是非、五欲的考验,失去念佛心吗?绝对不会!不会因为任何的打击挫折考验,而放弃求生极乐世界,绝对不会!所以我们凡夫对阿弥陀佛名号的救度所建立的信心,若到了决定深信的地步,我相信你这一生念阿弥陀佛的圣号,绝对不会改修其它的法门,修学佛法当然就不会朝三暮四,不会改弦易辙,不会杂行杂修,因为你对阿弥陀佛名号要救你往生极乐世界,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 所以,《观经》三心的第二深心,既然是在说深信之心,那我们当然就一定要好好听闻阿弥陀佛本愿妙法,让自己的内心建立深信之心。下面说深信之心有两种,在《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在解释《观经》三心的第二深心,先说七信再说四难,七信就是说七种信来建立对阿弥陀佛本愿名号的决定信心;四难就是四重破难,举出四个问答来破疑生信,建立对阿弥陀佛本愿名号的决定信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对《观经》三心第二深心疏文的解释也是最多的,只要好好将《观经四帖疏》三心解释的疏文做一番比对,你就会发觉,善导大师在解释深心,说七信疏文的分量就不少,再说四难疏文的分量也不少。在这里法然上人所写的这篇《净土宗略钞》,才引用七信其中的三信。 七信最重要就是,第一决定深信机,第二决定深信法。机法两种深信原文,善导大师说: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这是决定深信机,决定深信法善导大师就说: 二者决定深信法,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在这里,法然上人并没有引用《观经四帖疏》的原文,是取意之文。古德无论是善导大师,或是法然上人,或是昙鸾大师,或是道绰禅师,乃至距离我们最近的印光大师,这些了不起的祖师大德,在引经据论通常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在引文通常会取意,并不是照佛经或祖论的原文摘录。那么对现代人来说,信愿的主张,我们如果要引经据论,一定要根据原文,譬如我要说哪一部经的哪一段经文,我一定会一字不差原文摘录,不敢更动经文任何一字,不敢修改经文的任何一字,为什么?因为现代人的烦恼疑心很重,如果用取意之文,现代人会认为,这是你某某人自己写的,你某某人自己说的,不是佛经释迦牟佛所说的。但是古人因为烦恼疑心比较轻,所以只要是祖师大德所引经据论的取意之文,古人很容易相信。现代人别说对祖师的批评,连佛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也不肯相信。所以,引经据论采取原文,就是为了要让末法时代烦恼疑心很重的凡夫众生取信。 我们来看法然上人在《净土宗略钞》,说出善导大师所说,机法两种深信: “有两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是具足烦恼之罪恶生死凡夫也,善根薄少,旷劫以来,常流转三界,无出离之缘。”如果详详细细反观自省,我相信你我无论是出家人或在家人,我们一定会认识自己,决定深信自身是罪恶生死的凡夫。这对修学圣道门的行者来说很难相信。圣道门的行者修学的心态,与净土门行者修学的心态,会有所不同。圣道门的行者,大多数的心态就是,我每天在诵经、念佛、朝山、拜忏、守戒、持咒、修诸功德,我是一个很有善根的人,怎么会是罪恶生死凡夫?其实从诸多的经典之中,我们不难发觉,我们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确实是罪恶的生死凡夫。其它圣道门的经典别说,就以净土门的经典,净土三部经之一的《观经》。《观经》的经文,诸位菩萨如果你读的非常的熟,你就能了解,《观经》的当机者,不只是阿难与韦提希夫人。在《观经》的经文,世尊在告阿难以及韦提希夫人,有很多段经文是这样说:“佛告韦提希以及未来世,一切被烦恼贼所害的众生。”在佛祖当年住世的时代,说“未来世一切被烦恼贼所害的众生”,是在说什么人?就是在说我们。 想一想,我们不就是每天被烦恼贼所害,害到凄惨落魄吗?就以今天来说就好,诸位菩萨!今天从你起床到现在,你念南无阿弥陀佛比较多,还是起贪瞋痴的妄念比较多?你我都一样,我们起贪瞋痴的妄念比念佛的正念还要多的非常多。如果说要借着这一句名号的正念把妄念伏住,伏到至少到功夫成片的程度,才能往生极乐世界,那你我要往生的希望大概就会落空,为什么?因为我们再怎样的用功念佛,一天能念佛十小时或者说一天能念佛十万声,就是相当精进的念佛人了,可是,你知道你一日一夜一念来一念去的妄念有多少吗?在《惟无三昧经》,世尊告诉我们,凡夫众生之所以生死轮回,就是因为一日一夜之间一念来一念去妄念纷飞,有八亿四千万妄念。八亿四千万的妄念,那你一天佛号能念个十万声算是相当的精进了,可是你佛号念个十万声,妄念念了八亿四千万个妄念,这样佛号念的比较多,还是妄念念的比较多?妄念念的比较多。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名号无碍绝对的救度,你我有什么资格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从这里来思惟佛号能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愿力,你才知道,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恩德,真的比山高比海深,比父母对我们的生育、养育、教育的恩德,还要大到百千万亿倍,你还能不念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吗?你还有余力可以去学其它的法门吗? 如果你的内心对于这一句佛号称念老实不下来,我告诉你,而且我是很真诚的告诉你,你可能是拿自己的法身慧命开玩笑,你对自己的生死的解脱不是很在乎。如果你非常在乎生死的解脱,我告诉你,你的心念一定会将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当做钻石,你会把它好好的收藏,把它保护的非常好,用珠宝箱一层又一层,锁是一个锁又一个锁,将这粒价值连城的钻石保藏的很好,因为很怕被小偷偷去。你把这一句佛号当做是钻石,如果你没有念,心里好像就觉得,我没有念佛,这一句佛号让小偷偷去——我没得念佛,我会继续生死轮回沉沦六道,我怎么可以不念佛?赶快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你对阿弥陀佛名号的信心,一定跟一般人不同。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决定深信,有深信就是到了决定的地步,没有深信只做到浅信,那就是没有到了决定的地步,而且这个决定来自佛的愿力,使我们内心建立决定的深信。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在发愿,非是凡夫因位在发愿,是果地佛陀乘愿再来,以真如心发愿,称性发愿,就是从真如本性对十方每一位众生悲愍的发愿,和我们凡夫在发愿——呼口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完全是不一样的。我们凡夫发愿,说完马上就忘记了,也不肯做,所发的愿是虚愿是空愿。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是古佛,以真如心发愿,所发的愿,因为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称性发愿,修行是从真如本性流露,身口意三业,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所以名号的功德是真如、是真实、是佛的生命,所以佛在发愿,因为从真如流露出来,值得我们众生百分之一百的信受仰赖。所以我们的信心建立在哪里?建立在阿弥陀佛的愿力上,不是建立在我们信阿弥陀佛本愿的自心上,不是!是信阿弥陀佛发愿要救我的愿力是真实不虚的,不是信自己相信阿弥陀佛的自心,所以是信他不是信自。 如果教我们念佛,一定要念到工夫成片才会往生,或者是说教我们念佛一定要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才会往生,这样的教法,说实在也不能算是错,但是背离阿弥陀佛的本愿,为什么?阿弥陀佛的本愿,四十八没有一条愿做这样的要求。教我们好好用功念佛,能够念到工夫成片,能够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是很好的,但是念佛没有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吗?念佛没有念到工夫成片就不能往生吗?如果以这样的高标准,那往生的人少,不往生的人多,与阿弥陀佛的本愿是不相应的,是违背的。 我们再来看《净土圣贤录》,或者看《善女人往生传》,或者看《佛祖统纪》,或者看《三宝感应要略录》,或者看《往生集》,或者看《念佛感应见闻录》,或者看一些,古今所有记载往生的传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念佛三天五天的人就往生的。一个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众生念佛往生,请问一只八哥,牠根本连佛号的意义都不懂,牠为什么能往生?难道是这只八哥念佛念到工夫成片吗?八哥念佛能念到工夫成片,你相信吗?八哥的念佛工夫会比你好吗?八哥再怎么会念佛,牠念佛的工夫都不会比你好。你念佛的工夫会输一只八哥吗?应该不会吧。 所以,“决定深信自身是一个罪恶生死的凡夫,善根薄少”。如果看看自己的起心动念,再看看经典所记载的,确实我们就是这样的凡夫。在《天地八阳神咒经》说, “凡夫能守戒清净者少,破戒犯斋者多”,末法众生确实是这样子。《地藏经》讲,“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我们就是这样的凡夫众生。所以我们这样的凡夫众生,确实就是善根薄少,现在是生死的凡夫。现在是过去的延伸,现在是凡夫,那过去是圣人吗?我们如果是凡夫,当然过去一定是凡夫,如果你是圣人倒驾慈航而来的,那当然就另当别论了。如果现在是凡夫,没有好好的修行,将来能出离生死吗? “旷劫以来常流转三界”这是说过去,“无出离之缘”是说未来。如果以现在来看未来,也就是以今天来看明天,你今天不愿意念佛,不想求生极乐世界,不愿意依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摄受,那今天是生死的凡夫,明天当然也是生死的凡夫,所以“无出离之缘”。 相信自己是这样下劣的凡夫,目的就是要深信法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绝对的救度,所以深信机的目的在深信法。深信法当然建立在深信机,如果你自己也觉得很行,我能诵经诵到大开圆解,那你不一定会仗佛力;如果你持咒能持到三密相应,你也不一定会仗佛力;如果你守戒能守到三业清净,你也不一定会仗佛力;如果你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证悟禅定念佛三昧的一心不乱,你也不一定要仗佛力,但是现代的人,你我谁能够念佛念到证悟念佛三昧,善导大师行、法然上人行、怀感大师行、慧远大师行、刘遗民行,我们行吗?我们能够诵经诵到大开圆解吗?谁能做得到?我们持咒能持到三密相应吗?谁做得到?能做得到的人实在了不起,我们要景仰他而且要赞叹他。问题是我们都不行,既然自力不行又不仰仗他力,那这样就会再继续六道轮回。 我们眼睛会近视会远视会老花,所以看远看近,看的月朦胧鸟朦胧,朦胧一片我们才会配眼镜,是自己的眼睛已经视力不行了,才需要眼镜来辅助。如果我们能够像小鸟翱翔在虚空,我们到香港去还需要搭飞机吗?如果我们能够在海里潜水,一潜就潜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我们就不必搭潜水艇了;如果我们在马路上奔跑,可以像车子一样,跑个时速一百公里,而且怎么跑都不会累,像车子一样,你还需要开车吗?我们就是自力没有能力,才得要依靠他力,对不对?当然是这样。 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要让我们这种没有能力断惑证真的凡夫依靠。飞机就是要让不会飞的人坐嘛,我们每一个人就像超人一样,还需要搭飞机吗?当然就不用搭飞机了,所以自力不行当然就依靠他力。譬如说我们在做事情,要提一个很重的东西,我们自己的力量提不起,我们会请别人来帮忙,对不对?自力没有办法的时候,就会靠他力来协助,这么简单的道理还需要说吗? 可是,日常生活的为人处事、食衣住行,仰仗他力,我们很容易接受,奇怪!要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说到仰仗他力,不愿意相信。印光大师在《文钞》说,这样的人是 “丧心病狂”。印光大师这一句话讲的严重了,但是因为祖师所说的,我照说,你如果不相信,你看《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真的这样讲。印光大师讲:“丧心病狂一至于此。”这就是我们凡夫修学佛法有时候产生的迷惘,自己也不知道。 既然现在是“具足烦恼的罪恶生死凡夫,善根薄少,旷劫以来,流转在三界,无出离之缘”,当然深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妙法救度。“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取众生”,就是救度众生。说起来我们念佛人,包括圣道的行者,在寺院道场共修,几乎也都是以念佛为主。念佛一刚开始,尤其是在道场共修,一定会先唱赞佛偈。赞佛偈到最后两句:“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奇怪!每天在唱“四十八愿度众生”,什么是“四十八愿”,不知道!每天做早晚功课,把四十八愿念一念读一读。“四十八愿度众生”,哪一愿能度得了我这样的众生?这是你应该要去思惟的基本问题。四十八愿是要度我这个众生,法藏菩萨是发哪一愿能度得了我这种众生?你当然要去想的。如果四十八愿哪一愿能度得了自己这样的众生都不知道,那你念佛就迷迷糊糊,你对阿弥陀佛的信仰,人家说你迷信讲的一点都没错。 四十八愿度众生,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决定要度尽一切众生。那第十八愿决定要度尽一切众生的誓言,就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两句话。那么第十八愿法藏菩萨要求我们十方众生,要如何修行让他救度,对我们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而言,就非常的重要,不可以不知道,不可以一知半解,一定要详详细细彻底明白!如果你要移民到纽西兰,你对纽西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治安什么都不知道,你会有绝对百分之一百的决心移民纽西兰吗?当然不可能。你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了解了多少?如果不多,那你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就很难有百分之一百的决心。四十八愿度众生,四十八愿彻底明白了,你能被四十八愿度成,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你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怎么会不老实称念?你对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怎么会没有信心?怎么会听到人家讲一句考验你的话你就不念佛了?“念这句佛号,要往生极乐世界,哪有那么简单?我不但念佛还诵经、还持咒、还朝山、还拜忏、还守戒、还修不倒单、还修日中一食,一天拜佛三百拜,每天忏悔,我都不敢说要往生极乐世界了,你念一句佛号就要往生极乐世界,食无三把蕹菜,就想要上西天。”听到这样的话你就倒了。 所以,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有没有建立到决定深信的地步?有!那机法两种深信都做到了,那你就会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定得往生。 “四十八愿摄取众生,亦即称念名号,下至十声,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法的决定深信是说,“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在这里法然上人把它改成“称念名号,下至十声,乘彼愿力,定得往生”,那法然上人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称念名号下至十声”就是没有怀疑的称念,没有顾虑的称念,对称念乃至十声的阿弥陀佛圣号不怀疑、不顾虑,内心没有疑惑、没有担心,没有顾虑,内心赤裸裸的与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相契相应,阿弥陀佛的名号,作用在你的内在心坎里,犹如阿弥陀佛,跟你水乳交融一样,所以当然“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心里没有一念对阿弥陀佛本愿名号的怀疑。 “又深心者,决定建立自心,顺佛之教而修行,永除疑心,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这是善导大师所讲的七信其中的一信。“决定建立自心”,有深信的人才会有决定。“顺佛之教”就是顺释迦牟尼佛在净土三部经的教法而修行,这个就是修相应教。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行者,根据净土三部经修学,就是修相应教。 “永除疑心”,讲的非常好。永除疑心就是,不是暂除疑心,永远把疑心除掉。如果你今天念佛,对阿弥陀佛名号有信心,明天就没有信心了,那请问你这样的信心是不是深信?不是!是浅信。今天深信了,明天当然也深信,后天也深信,明年也深信,每一天每一年都深信,到临终都深信,从平生到临终没有怀疑,这样叫永信,永远消除疑心,不为圣道门正见的行人所退失倾动,也不为圣道门不正见的行人所退失倾动。“退失”就是退道失去信心。你对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会不会退失信心?如果你今天有信心,明天就没有信心了,那表示你今天的信心不是深信;如果你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就不信仰阿弥陀佛了,明天改信仰上帝,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念哈里路亚,这样就是退失了,退失对阿弥陀佛本愿名号的信心。你这一生从今天开始,到将来临终,你我都不知道还有多少的生命,但是你会不会对念佛退失信心?“倾动”就是动摇往生信心,你对往生极乐世界,今天信心是百分之一百,明天是百分之九十九,后天是百分之九十八,那你的信心就是在动摇了,你对阿弥陀佛救度你往生极乐世界了办生,死会动摇信心吗?你认为阿弥陀佛救度你去极乐世界的能力强不强?你如果怀疑,下面善导大师的开示: 弥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 当知本愿最为强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所说的这首偈颂法语,都跟你说的非常明白了,阿弥陀佛的本愿很强,强到你念佛的工夫很弱,阿弥陀佛也有本事把你救到极乐世界,这样你还需要怀疑吗?这样你还需要顾虑吗?不需要! “此释之意者:最初信自身之相状,然后信弥陀之誓愿也;”信机目的就是为了要信法,所以法然上人才会这样说。“为后之信心故,先举初之信也。”为了要建立对后面法的深信,所以先举出对机的深信。 “其故者,愿往生之大众,虽称念弥陀本愿之名号,而自身不免亦起贪欲瞋恚之烦恼,亦造十恶破戒之罪业,故生恐惧之心,而妄轻自身,反疑弥陀本愿。”太多人犯了这个缺失。我们没有学阿弥陀佛的本愿,没有吸取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我们也是如此。我念佛会打妄想,怎么可能会往生?认为自己念佛的工夫不好,认为自己的妄念纷飞,认为自己的业障很深,所以对往生这件事,内心充满恐惧,我打妄想怎么可能会往生极乐世界?我业障那么重,哪有那么简单,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妄自菲薄,轻视自己,反而怀疑阿弥陀佛的愿力救度。当你认为自己业障很深,念佛不能往生,那岂不是你的潜意识里面就说:“阿弥陀佛!您救度我的能力不大,因为我的业障很重,您根本救不了我。”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如果阿弥陀佛救度你的愿力很强,强到你业障无论怎样深,你的烦恼无论怎样重,念佛都能够救度你到极乐世界,那你的烦恼很重业障很深,你要担心吗?不必!就是这样。 “善导和尚曾确见此疑,而举出二种信心之相状,以解释如我等亦起烦恼、亦造罪业之凡夫,深信弥陀本愿而念佛者,乃至十声一声,决定往生之旨。”善导大师就是看见当时有人念佛有这种疑心,所以说出机法两种深信,当然就是要纠正当时念佛人的弊端。你不念佛我就叫你好好念佛,这是劝行;你念佛了,但信心不足,我就讲信,这就是劝信。劝信劝行,讲信讲行,都是观机逗教,契机而说,就是如此。 所以这段文,法然上人在《净土宗略钞》说的很好,大家早晚可以多看几遍,问问自己有没有对阿弥陀佛生起机法两种深信?有!我想你的念佛是安心、快乐、自在的心境。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选自《决定往生语录》)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信愿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