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华法师:好丑现前,心安如海--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妙华法师所有开示



 妙华法师:好丑现前,心安如海


 下载DOC文档  



“好丑现前,心安如海”。好事和坏事、长和短、黑和白在我们眼前循环往复,但我们的心应该像大海一样如如不动。

“如金作器,巧拙悬殊,即好丑现前也。”就像我们用金做成狮子或者耳环,有的人手很巧做得很漂亮,有的人手笨拙做得很难看。可它好也罢,坏也罢,金性没有变。就像众生驴胎马腹轮回在六道,福报因缘各不相同,但是我们的佛性一点儿也没有变,讲的就是这么个道理。

“一以贯之,唯金究竟,即心安如海也。”不管你把它做成什么,都是金做的。金就是我们的佛性,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你再面对人间的成败得失,心里就能如如不动了。

再说一句最究竟的话,你看不透、想不通、纠结、发牢骚、怨天尤人,都是什么?都是妄想。就像孙悟空一个跟头翻了十万八千里,还在如来佛的掌心当中,你翻不出真如性海。世间的众生摆脱不了妄想、执着、颠倒,百般算计,自作聪明,最终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在现实当中,作为一名修行人,怎样才能达到心安如海的境界呢?窍诀很简单,就是——不妄想、不分别、不执著。妄想越少越好。不要分别的含义很深,就像镜子虽然能够照见森罗万象的事物,但是镜体是空洞的,是无染的。你今天来今天照,明天来明天照,佛来佛现,魔来魔现,镜体本来是空的。

如果我们明了了自性本空这个道理,于一切时、一切处不妄想、不分别、不执著、不颠倒,那么我们的心就会达到怎样的状态呢?能自然成就光明、清净、自在、平等觉。到了这步田地,心就是光明的、清净的、自在的、平等的。觉就是常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个境界是非常精妙的,唯证可入。只有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打坐打到一心不乱,才能够看见自己的念头是虚妄的。

大家会说,我当然想让自己的心不妄想、不分别、不执著,可我不能够做主,怎么办?那就从最基本的功夫练起,从打坐、念佛、持戒做起。当它们成为你生命的全部时,妄想、分别、执着就没有了落脚点。

再说句通俗的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的心如果像个有缝的蛋,自然就会招惹苍蝇。你的妄念就是苍蝇,当你持戒精严、念佛恳切、参禅打坐能够得定的时候,妄想执着就无处安身。

什么是觉?比如说今天的法会有七、八百人参加,既没有警察来维持秩序,也没有人给我们编制,更没有人给我们发工资,可大家连续七天,每天两个小时坐在讲堂中静静地听,这是为什么呢?此时,是自觉和自律在约束着我们,是慧力和定力在鞭策着我们,是对佛法的信心在激励着我们,和世间人相比,这就是觉。

如果不是在讲佛法的地方,比如股市、超市、饭店、茶馆,这些场所充斥着的狂躁和浮躁的情绪,和今天法会上清净庄严的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再退一万步来讲,如果你信佛念佛,那么,你生命的质量就比不信佛不念佛要清净庄严得多,烦恼就要少得多。总而言之,学了修了就会有进步,比不学不修的人要强得多。

如此一来,我们为什么要委屈自己的佛性,我们为什么不自信呢?我们应当自信,不要心随外境所转。在佛法当中,念念不迷得真实受用。能不能证到罗汉、菩萨、佛的果位,我们暂且不说,至少当下有自受用。

“妄想都尽,无诸逼迫。出缠离障,永舍苦源,名入涅槃。”“妄想都尽”是指尘沙惑和见思惑全部都断掉了,好比金子经过一次又一次冶炼后,就没有杂质了。

能不能够做到呢?只要大家有信心,就一定能够做到。佛家说“信为道源功德母”,基督教说“因信称义”,老百姓说“信则灵”。众生为什么不能够觉悟?首先是没有起信。他们认定烦恼和妄想都是现成的,人反正是要死的,活在世上本来就是烦恼重重,妄想纷飞,又何必费心去研究它?大家就这么糊糊涂涂地过日子,根本就不想觉悟,不想出离苦海。

所以说,断妄想的前提是,因信生起道心来。

“逼迫”就是苦,仔细想一想,我们人间有多少的逼迫?在无量的逼迫当中,死的逼迫是人人都要面对的,何况没有不怕死的人。因为,所有的生命都跳不出离苦得乐、贪生怕死、避祸向福这三个共性。小到蝼蚁,大到人类,没有不贪生怕死的。你咬紧牙关说自己不怕死,我只能说你是二杆子。你怎么不怕死?没有不怕死的命。

更要命的是,无始劫以来我们一直就摆脱不了这种逼迫。我们的命我们没办法做主,它生病你没办法,它大限到了你也没辙,这是人最大的忧愁和苦恼。你总想解决这个问题,解决那个问题,可如果你连自己的命都做不了主,你还解决谁的问题呢?

所以说,咱们出家人把了生脱死挂在心头,去寻师访道、参禅问道,都是为了了生脱死。

九十年代我去云居山,遇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师父。他没有自己的寺庙,也没收徒弟,每天在山上种菜。我很好奇,就跑去问他。我问他怎么不建庙呢?他说他不建庙,他很苦恼。我问他怎么不当方丈?他回答方丈他当不了,他说他连自己都管不了,还怎么去管别人。我说:那你也不收徒弟?他说:我这么苦恼,谁会拜我当师父呢?我就问他:那你老了怎么办?

出家以后我心里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向老师父提问其实是在为自己寻求答案。你们想不想听他是怎么回答我的?他的回答立马就解决了我出家为僧、面对自己某种生命状态的困惑。他对我说:你都出家了,还贪生怕死啊?老了以后,我路死路埋,沟死沟埋,庙里死了塔里埋,我压根就不考虑你想的这些事儿。那一瞬间我心里的石头咔嗒一下落地了,原来佛门对待生死是这样的洒脱。你出家了,既怕得病,又怕自己死,那你还出什么家呢?

因此,我们为什么要云游参学?书本上找不见的答案,那些老参们真的可以告诉我们。我去找本智老和尚求法,请求老和尚传个法给我。当时我认为自己的心很真,老和尚就问我:从古佛到今佛,唯一以心传心,你要接什么法?我准备了一脑袋的问题,见了他却全都说不出来。

佛法里真的很有味道,我们必须往深处去走,才会有信心。有了信心才会有真实的受用,这种受用不是人间的七情六欲所能给你的,而是法乐和禅乐。法乐和禅乐唯修道人独证,在家人是没有的。在家人只有五欲的快乐,不可能有法乐和禅乐。人们说这个好、那个好,我今天要告诉大家:出家才好,出家是真好不是假好,不但今生好,而且来生也好。

“出缠离障”,就是出离烦恼障、业障和报障。我们为什么看不懂佛经,听不懂佛法?这就是障。就像冰川和河流能够挡住我们的去路,这三障统统会阻碍我们的修行。

“永舍苦源”,就是把苦的源头连根拔起。

“名入涅槃”,此处“入涅槃”当“证涅槃”解。普通人眼一闭、腿一蹬可不能称为涅槃,而叫流转,因为还要继续轮回。涅槃是修行的圆满境界,意指清凉寂静,烦恼不现,众苦永寂。

我在前面讲了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和无边身云这三种境界,涅槃最高的境界是:诸佛菩萨证涅槃而不住涅槃,这非常重要。如果把这一句话套在大家修行的功德上就是:修功德而不住功德。

为什么要证涅槃?证涅槃是一种质的变化,不住涅槃是不贪求自己的果位。正因为如此,观世音菩萨要倒驾慈航,很多大德不舍人间,圆寂后又回到人间来弘法利生,那就是不住涅槃。

甚至有的菩萨为了度化众生,故意留惑润生,就是现一点烦恼相以便与众生打成一片。就像北方人做馒头一样,一定要留一点酵头和在面粉里,馒头才能发起来。大家看寒山、拾得、济公和密勒日巴的传记,这些大德就是用留惑润生的方式接引众生的。因为菩萨的化缘没有尽,他就表现出一副烦恼相,但是他虽然现烦恼相,他也没忘了修行,这都是他表演给大家看的。在即将入涅槃的时候,他才显出他的原形来。

就像弥勒菩萨将入灭前,说了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济公圆寂前写到:“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这样,菩萨们才现出了本来面目。他当初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谁也没有发现他是菩萨,他也不会让你知道。等到圆寂的时候,现出神变来,大家才后悔与菩萨失之交臂。这在佛教史上比比皆是。

佛法讲到这步田地,只有当下用心会得,不能用嘴去说。《圆寂经》当中说:“流转是生死,不动名涅槃。”

腾讯佛学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妙华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坛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