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36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36集


 下载DOC文档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二九五页:

  钞【据此,则三经详略为别,此但言七重,彼言数千百重;此但言罗网,彼言罗网之中,出天宫殿;此但言行树,彼言行树之中,现大千界;又此言四宝,彼言七宝。盖今经略示,彼经详陈,以简摄繁,取文省故,文虽不足,义实无欠。】

  这一段给我们简单的说明净土三经详略不同。三经以《阿弥陀经》最为简略,所以古时候这些祖师大德们将这部经列为朝暮课诵,就是取它简要。文字虽然简略,意思并没有欠缺,这是我们要知道的。莲池大师称《无量寿经》跟《弥陀经》为大本、小本,这两部经完全相同。大本就是《无量寿经》,讲得非常详细,何况《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有些地方说得更为详尽。古德也常常劝勉我们,要想了解西方极乐世界,至少要三经合参,就是这三部经合起来看,你就能看到圆满,看到具足的庄严。

  钞【如灵芝云。】

  灵芝大师是宋朝时候的人。他说:

  钞【七重栏楯,凡佛菩萨住处皆然。】

  『凡』,凡是。只要是佛菩萨的住处,都有这样的庄严。

  钞【非谓一国只七重也。】

  不要以为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么七重,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有栏楯围绕。「七」是表法的意思,代表圆满;圆满就是如意才圆满,我自己想怎样就变化怎样,这才圆满。西方极乐世界依报的殊胜,都是随心所欲自自然然化现出来的,用不著我们去设想,用不著去计划怎么样建设,不必!这是随心所欲自然化现。

  钞【则知数百千重者,多种七重积而成之,七七相重,重重无尽也,余可例见。】

  这几句话说得就很明白了。下面大师给我们略提表法的意思。

  疏【又皆言七者,表七觉支、七圣财等。】

  它有表法的意思,这是我们应当知道的。『七觉支』,就是七菩提分。

  钞【七觉见后。七圣财者。】

  咱们现在过年了,见面都是恭喜发财,我们学佛的人也要发财,要发『七圣财』。七圣财一发,你至少已经证到菩萨的果位;不是菩萨果位,不能具足这七圣财。七圣财,「七」是七条,「圣」是圣人,「财」是财宝,圣人的七种财宝。这个地方举出它的名目:

  钞【一信。】

  第一是『信』。《百法明门论》讲,「信」是十一善法里面的第一个。这个字怎么讲法?它的注解很简单,「於实德能,深忍乐欲为义」。於三桩事情:第一个是真实,第二个是德,第三个是能。真,实在讲是法身理体,德是讲相,能是讲作用,就是体相用。他不讲体相用,讲「实德能」,这个意思讲得很深,唯有性体是真实的。性体是什么?宗密大师《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他将清凉大师序文开头的第一段,讲得非常的深刻透彻,讲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什么?大师引经据典给我们说出来,「法界就是一心」。我们在讲席常常提示这个法门的殊胜,一真法界是所证,是如来果地的境界。一心是能入,一真是所入。我们这个法门目标就是「一心不乱」,可见得这个法门是直接证入一真法界。证入一真法界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彻证无上菩提,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这个法门是成佛的第一法门,无比的殊胜。这是我们要相信,换句话说,一真是果,一心是因。现在我们特别要注重的,就是你要相信一心;你能相信一心,你才会肯真正发心去修一心。这一心是真心,真心流露,《楞严经》上所讲的「常住真心,妙净明体」,就是说的这个。

  我们要发心去修,发心去证,「证」是证实。用什么方法?就用持名念佛的方法。换句话说,你要真正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晓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修行的方法。心里面有妄念,这不是一心;没有妄念,什么念头都没有了,那是无明,也不是一心。一心里面,决定没有妄念,也没有无明,它是灵明觉知的真心现前。凡夫有妄念,所以不能证得。四禅天、四空天,人家是很深的定功,没有妄念了,但是有无明,也不能证得。诸位要了解,这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断妄念,又可以破无明。二六时中,就是一天到晚,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没有妄念了,用这句佛号代替所有的妄念,又没有无明,这个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看看这个法子多妙!诸位要晓得,不念佛,他不是堕在妄念上就堕在无明上,这是决定的道理,这个东西不能成就。这个是要相信,相信我们真正修一心不乱,真正发心去修。

  要相信「德」。德,在佛法总纲领来说,说成为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秘藏。浅而言之,「德」就是善行,善行虽然不是德,善行是德行的根基。念念我们希望能利益一切众生,不求自己的利益,这是「德」,儒家所谓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这个观念,这个社会是祥和的,这个社会决定不会有动乱。今天这个社会许多人的确迷惑了,念念只争权力,佛法里面告诉我们,权力需要争吗?不需要。我们只要好好的种因,果报自然收获。

  凡事有因有果,我要善果一定要种善因;不种善因,希求得善果,在佛法里讲「无有是处」,找不到的。我们看到人家发财了,学佛的人绝不羡慕,为什么?晓得他过去世当中多行财布施,他种的这个因,现在他自然得到。想发财的人很多,天天在那里想,他能发吗?发财毕竟还是少数人。纵然用非法手段得来的财富,还是他命里头有的。譬如抢劫银行,他抢了几千万,我们去抢,抢得到抢不到?抢不到!可见你命里没有,抢都抢不到。命里面没有,一抢马上就被人抓去。能抢得到,还是他命里有的;他命里有,不抢,他还是会得到那么多,你说这个冤枉不冤枉?所以古人说,真正懂得因果报应,「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所以一定要懂得因果报应。

  你看印光大师,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位大德,一位祖师。他老人家一再的劝勉我们,一定要叫众生相信因果报应,人人都能相信因果报应,天下太平。每个人都守本分,都肯去种好因。不懂得因果报应的,生活很苦;懂得因果报应,那就快乐,知足常乐!内心仁慈,一片祥和,他怎么不快乐?所以一定要知道「德」的重要。更应当明了,我们自己的德能跟佛没有两样。佛在《华严经出现品》里面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有!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我们有妄想执著,所以你的如来智慧德相虽有,不能现前。什么时候把你的妄想执著断掉,你的智慧德能统统现前,跟一切诸佛没有两样,罗汉、菩萨也比不上你。

  我们对於「实德能」要明了,要认识,要欢喜,这叫「信」。我们再回头来看,「实德能」,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里,这三个意思统统具足。怎么晓得它具足?古德在经论、经书上告诉我们,我们这个念佛,能念之心就是始觉,所念这个佛号是我们的本觉,所以一心称念的时候就是始觉合本觉,始本不二,这叫做究竟觉,究竟觉就成佛了。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我们要相信。

  你真正相信了,你才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念佛殊胜,一切事情里面没有比念佛更快乐,念佛的人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幸福之人,这个我们要「信」。你要是肯相信,那你就发了财,为什么?真发财了,我跟你讲不是假的,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你要真正肯信,十方诸佛都恭喜你,都来庆贺你,你这一生决定成就,这一生决定作佛,决定超越三界。所以你要相信这个经,要相信这个道理,要相信这个境界,要相信这个方法。「七圣财」里头第一个,我们才真正具足。

  钞【二戒。】

  第二是『戒』,《百法论》里面给我们提出它的精神,「防非止恶,洁净身心」,这就是戒律。防是防止,防止一切过失。过失里面包括思想、见解、言语、造作,包括这四大类。这里面如果有错误,我们要预防,有过失我们要知道立刻禁止。修行人讲功夫、讲好相,什么是功夫?什么是好相?你每天见佛了,每天看到莲花,每天看到这里放光、那个地方动地,跟诸位说,那你就快著魔了,那不是好相。真正的好相是什么?每天都发现自己的过失,这是真正的瑞相,真正的好相。

  所以一个真正修行人,天天发现自己过失,他发现他才能改,改过就叫做修行。「修」是修正,「行」就是错误的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叫修行。如果我们一天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过失,换句话说,你这一天没修行。一年都没有看到自己过失,你这一年也没修行。诸位要记住,修行决定不是每天早晚去念经、念佛、拜佛,那些是形式,表面功夫。这些形式的方法一定要用在实际上,知道自己过失,想错了、看错了,话说错了、动作错了,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这叫真正的功夫,使我们的身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庄严,这就是戒的意思。

  我们看到现在有许多学戒律的,自命为戒律很精严,每天诵戒,每天研究《戒经》。可是我们看看他的想法、看法、做法与戒律的精神相违背,贡高我慢,瞧不起人,这就错了。贡高我慢,这就是大病,这就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做法。他不能把它修正过来,那叫什么持戒?这样的持戒,释迦牟尼佛看了都会流眼泪。戒律本来是帮助你除去毛病的,现在持了戒反而增加毛病,这种人麻烦大了。这是不了解戒律真正的精神,不晓得怎么做法。

  六祖大师这也是一语道破,「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自己真正谦虚。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看五十三位善知识那都是大菩萨,每一位菩萨都是自谦而尊人,自己谦虚尊重别人,那就没有过失了。从形相上来讲,我们能把五戒、十戒做好了、做到了,那就相当的圆满,要真正发心去做。

  钞【三闻。】

  第三是『闻』,这是讲「多闻」,它的意思是广博通达,所谓博学多闻,《四弘誓愿》里面「法门无量誓愿学」,前面那个戒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这一条我们在讲席里面也常提醒诸位同修,要想真正成就,一定要师承,没有师承,想自己成就的,跟诸位说没有这桩事情,看你相信不相信?你要不相信,你去念《六祖坛经》。《坛经》里面,玄策禅师对永嘉讲:「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威音王以前,你自己修行成就还能说得过去;威音王佛以后,如果说没有师承,自己学出来的统统是天然外道。威音王佛,在经典上所讲的,是久远劫以前的古佛。这实际上就说明佛法一定要有师承,没有师承,实在讲非常危险。

  我们自己修错了,将来堕落,自作自受,那还没什么话讲。你如果领导别人,指导别人,你把别人的路统统指错了,这个要负因果责任。古人讲: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说错一个字要背这样大的因果责任,这怎么得了!人家来问我们路,指路,自己没有确切的把握,不认识路,怎么可以随便指示别人?现代这个社会无师自通的人太多了,这个不是好现象,这是天下大乱之相,不是兴旺之相,是衰相。

  所以学佛一定要有师承,也就是一定要遵守老师的教导,才能成就。特别是戒律,最近我讲戒律都是讲老师的教诫,不能听从老师的教诫,自作主张,那还谈什么戒律?佛经里戒律,你统统都把它做到了,你不尊重老师,什么都没有了。尊师重道,尊师是戒律的地基,好像盖房子,这是基础,佛讲那个戒律是高楼,你没有基础,哪来的高楼大厦?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师道非常的重要。

  博学多闻是有阶层的,不是一开头就能学得到。博学多闻在佛法里面讲是后得智,不是根本智,后得智从什么地方来?从根本智来的。好像树一样,它先有根,然后有本,本就是主干,然后才会分枝,才会开花结果。所以,枝条花果都从根来的。根本智从哪里来的?根本智从清净心生的。佛告诉我们「因戒生定,因定开慧」,你没有定,哪来的慧?没有定的慧是邪慧、狂慧。所以慧一定建立在定的基础上。

  所以师承跟一个老师,老师教你什么?老师就是训练你的根本智。根本智,《般若经》上讲得很好,「般若无知」,那就叫根本智。无知是什么?就是定。它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所以你要想开智慧,先要求无知;你不能先求有知,从有知里面去求,永远求不到真智慧。无知怎么求法?古人教我们念经。念经就念一部经,这部经念个十年八年,心定了。这十年、八年是修根本智,就是修清净心,这是修定、修慧。

  同时,在这个基础的时候要多多的修福,修福什么?修忍辱,修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放下自己的分别执著,放下自己应当有的享受,去为他人服务,舍己为人,这是修福、修布施。要修忍辱,为什么修忍辱?因为你没有忍辱不能得定,忍辱就是要修耐心,顺逆环境自己都能忍受得了。在六度里头,这两样非常重要。譬如一部经叫你念上十年、八年,这要有很大的耐心,真正心定下来了。

  现代人常讲,我们生在现代的社会,这社会千变万化,我们很多事情不能不知道。这个话说得好像也满有道理,实际上有没有道理?完全没道理。这个话谁说的?魔王波旬说的。为什么?他怕你心定下来,怕你有智慧。所以天天叫你接触现代的资讯,叫你满脑袋是胡思乱想,叫你整天生活在妄想、妄念之中,你永远定不下来,佛也念不好,经也念不好,这没道理!真正修道人要怎么样?跟诸位说,不能看报纸,不能看电视,不能听广播,你能把这些东西统统断掉,心清净了,你心真定下来了。心真定下来,跟诸位说,就有智慧。这个事情你一接触,你马上就有判断力,你就晓得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处理。定是主宰!

  今天世界这么乱,没有人能解决,为什么?每个国家元首头脑都乱七八糟的,知道的事情太多太杂,这个人也麻烦大了。从前我们中国作皇帝的,他修什么?他修清净心。你看皇帝戴的帽子,前面是窗帘,看东西不要看太清楚,他心清净;看清楚,他就乱了。那个帽子,旁边还有两个棉花球,塞耳朵的,听东西也不能听太清楚。他才能把舵,才能决策,为什么?他心清净。大臣们提供意见,他最后来判断、来决定,他头脑清醒,这个非常重要!我们不读佛经不晓得这个道理。所以这世界再乱,我不乱就行了,我样样看得清楚,样样看得明白。这就是说明「闻」,开始修根本智是一部经里头下功夫,决定不可以博学多闻,那你搞错了意思,博学多闻是以后的事情,根本智得到了,然后才开始博学多闻。

  出师了,在老师那里毕业了,毕业之后才是博学多闻。你看善财童子,善财童子的老师是文殊菩萨,他在文殊菩萨会下成就根本智,然后才出去参学,出去五十三参。他要是没有得根本智,他哪有资格去参学?没资格。所以师徒非常不容易,非常之可贵。有很多老师一生遇不到一个学生,那他这个法就传不下去了。一个好的老师一生只传一个人、二个人,这种情形很多。一个老师能传很多个学生,那个法缘太殊胜了,像六祖大师,在中国史无前例,六祖之前没有,六祖之后也没有,他传了四十三个人。从达摩到中国来,每个人一生只传一个人,都没有找到两个学生的。五祖是有两个,神秀一个,六祖一个;五祖以前都是一个。所以非常非常不容易。跟定一个老师没有十年、八年不行,所以他那个毕业标准就是得定慧,得根本智。然后这才出去,那是博学多闻,出去参学了,成就后得智。先修根本智,后修后得智,这个是宝。

  我们今天这里提倡的,现在人常讲「不老实」,包括我们自己也是的,看一本书看了无味,还得找别的书来看,这就不老实,所以我们这个范围扩大一点,《净土五经》、《净土十要》,如果再不够,加上《印光大师文钞》,不能再开放了;再开放的时候,你这一生就没有指望。所以说最容易成就你,死心塌地念一种,就是在五经、十要里面去选,你自己喜欢哪一种,你选哪一种。这一种选定了,你经常不断的去念诵,不要求解,你就是这样去念,你念上几千遍。为什么念这么多遍?没有别的,就是叫你心定,用这个方法帮助你得定,这就是训练定、训练根本智。这个定跟根本智的修行方法,就是这个。根本智现前了,那个时候博学多闻,这个完全开放了,所以开放是有条件的。如果根本智没有得到就开放,那这个人糟蹋掉了,他这一生决定不可能有成就。

  钞【四舍。】

  第四是『舍』,舍的定义,那真是一切放下,一丝毫都不沾染,一丝毫不牵挂,这个心真正干净了。我们心里还有一丝毫牵挂,这就没有舍,你舍得不干净!不舍,有什么不好?不好的事情太多了。你要不肯舍,换句话说,你烦恼断不掉,你三界出不去,你生死不能了脱,这个事情麻烦大了。所谓「一切尽舍」,我把这句话说得再明白一点,说得清楚一点,就是心里没有一丝毫牵挂,这就叫真舍。六祖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舍尽了。这个不容易做到,说得容易做很难,一定要有慧解,晓得万法皆空,知道无常无我,你才真正能放得下。

  这个世间没有一样是自己的!这真正要觉悟。你以为这个是自己的,那个也是你的,跟诸位讲,妄想分别执著,全是假的。连自己这个身体都不是自己的,身体里面,我们无数的细胞新陈代谢,坐在这里一个半钟点,不知道死了多少细胞?又有多少细胞生了?哪是你的?哪是自己?身都不是自己,何况身外之物?所以要放下,要把妄想执著舍掉。佛菩萨跟我们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真的舍掉了。我们今天作凡夫,我们不肯舍,我们样样都在执著,这一切假的都把它当作真的,这亏吃大了。无始劫来生死的根本就是放不下,就是舍不掉,这个事情麻烦就大了。所以自己一定要觉悟,要真正肯放下。

  钞【五慧。】

  第五是『慧』,慧是智慧,对於一切境界能正确的明了通达,这就是智慧,没有把境界看错,这是非常之可贵。因为你对事情看法要是没有看错,那你做法就不会错,你处理就决定正确,不会把事情做错。事情做错,那是你见解、思想上有错误,看错了。所以要求智慧。刚才讲了,智慧一定从清净心里面生,佛法的修学是以智慧为最后的目标,戒、定都是手段,慧是目的。前面这五种是宝。

  钞【六惭,七愧。前五如宝,后二如人善守财故。】

  这五种宝,我们为什么得不到?我们没有能力『守』。什么样的人能守?「惭愧」,这两个字非常的重要,我们要努力的学习,这两个字,在《百法》里面,是十一善法之中的两个,善心所。「惭」的意思是「依自法力,崇重贤善」,崇是推崇、尊重,就是我们俗话讲的良心,王阳明所讲的「良知」,良知的力量。推崇尊重贤人善事,这是自己内心里面发的,能够约束自己。「愧」这个意思稍微差一点,是外面的力量约束了它,是「依世间力」,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社会舆论,不敢为非作恶,怕别人说话。一个是不敢为非作恶,是自己良心,那是「惭」;另外一个是怕社会舆论,不敢为非作歹,那是「愧」。

  明朝时候王阳明先生,这在中国学术界很负盛名,台湾早年老总统提倡王阳明的学说,勉励大家读王阳明的这些作品,特别重要的是《传习录》。阳明先生还有个小故事,因为他讲「致良知」,人都有良心,都有天良。他有一次在旅途中遇到一些强盗,把他们这一伙人统统掳去。这个土匪跟他说:你说的致良知,人都有良心,你这个话说得不对。王阳明说:我怎么不对?土匪说:我们作强盗的人就没有良心,你如果能证明我们也有良心,我就放你走。王阳明说:可以,我证明你确实有良知,有良心。土匪说:要怎么证明法?王阳明说:那你一定要听我的话,我教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一定把你那个良知显露出来。土匪说:好。王阳明先生就说:好,你听我的话,你把外面的衣服脱掉。土匪就脱掉了。然后里面衣服再脱掉,上面脱光了,裤子再脱掉,脱到最后,他说:王先生,不能再脱了,再脱不行了。王阳明说:你看,良知不就出来了吗?这个相信了,把王阳明先生放掉了。土匪还有良知,现在不行,现在这个社会不让他脱他还要脱,还得要满街跑,你说这有什么法子?王阳明先生到今天这个社会,摇头,他这个说法就有问题了。

  这是讲的惭愧心所,这牵涉到教育的问题。我们今天说实在话,只有科技的教育,人性的教育、道德的教育没有了,所以天下才会乱,社会的秩序才会脱节,没有道德教育。今天唯一补救的方法要靠佛法,人人能够有惭愧心。凡是有惭愧心的,决定能成就;没有惭愧心的,遇到佛、遇到菩萨都不能成就。所以,这两个心所非常重要。无惭、无愧,在二十六个烦恼里面是「中随烦恼」。

  『前五如宝』,后面这两个『如人善守财故』,这个意义很深,我们决定不能把它轻易看过。为什么?如果没有「惭愧」,前面五种都得不到,纵然修也不会成就。可见七圣财能不能具足,能不能修得,要靠后面这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实在讲就是善根福德,人没有善根、福德,修什么都不能成就。

  我们印光老法师,一生他所题字的都称为「惭愧僧」,他老人家非常谦虚,他说他无德无能,只具足惭愧而已。我们读他的《文钞》,他的《文钞》是针对现代人的病根而发的。今天讲弘扬佛法,讲救度众生,高谈阔论都不切实际,最能对治现代社会,对治现代人心的,说老实话无过於《文钞》。能把《文钞》发扬光大,对世道人心有很大的帮助,也给这佛法奠定很好的基础。

  疏【又大本言。】

  『大本』就是《无量寿经》。

  疏【阿弥陀佛道场树,高十六亿由旬,四布枝叶,八亿由旬,树本隆起,五千由旬,一切众宝,自然合成。】

  这些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都读过。『自然』是性德,不是有计划去建造、去培植的,自自然然而且都是众宝合成的。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里面引经据典,给我们说得很详细。为什么会有这样殊胜的境界?清净心去往生的,心净则土净。往生到那边的众生,一个个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都是一心不乱清净心去往生的,这个共业殊胜!诸位,这些话我们都要特别留意,一心就是清净心,你心里还有妄念,心就不清净,这清净心去往生的。所以带业,经论上一再讲,是带过去的业,不是带现前的业,不能带现行,带旧业不带新业。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认真的去锻炼,炼什么?炼清净心。

  要真正炼清净心,跟诸位说,不能管别人,你管别人心就不清净了。所以家庭、社会、寺院道场都是一样的,有执事。从前寺院执事那是服务的,为什么?他要管事,换句话说,他要牺牲自己。修行是什么人?清众,清众不管事的,真正修行。管事的人在修行上就有很大的妨害,所以执事轮流做,期限是一年,每年要调换的。寺院里面的执事一共是有一百零八个人,可是寺院一般差不多都住上几千人的样子,一个大的寺院,二、三千人住,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服务的人员,上面从住持到下面这些烧饭、种菜的,总共是一百零八个人,像学校的教职员,其余清众是学生。

  所以说发心是真正来修行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现在可以说没有道场,现在到哪去找道场?你所见到的都是小道场,住几个人的。住几个人的,换句话说,那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没有法子!说不上什么执事、清众了,现在没有了,这就是我们没有福报。台湾稍微好一点,寺庙里少的还有六、七个人。你到国外,一个庙一个人、二个人,三个人以上的很少,很希有,大多数都是一个人、二个人的。香港、南洋亦复如是,新加坡的庙也是,很大,都是一个人的。

  演培法师很感慨的跟我说:我们死了,这庙都落在居士手里,没有继承人了。常常有些居士天天去伺候法师,有的时候有几个居士住在寺庙里。老和尚往生,这寺庙顺理成章都是居士接收去了。这些都是末法时期的衰相,我们自己要警惕。今天无论出家、在家,都不能像从前那样悠闲的去进修,什么事情不管去进修,做不到了。做不到,我们怎么办?尽量少操心,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样我们这个心才能真正得到少许的清净;否则的话,那就成大障碍。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明了的。

  疏【复垂众宝,以为璎珞,复有宝网,罗覆其上。据此,则行树之外,别有佛道场树,今文省便,即行树中摄,又论中功德草,亦树中摄,大本其树有香,亦宝中摄。】

  这一段文《钞》里头还要给我们重复的再说一遍,引用大本《无量寿经》里面统统都有,所以并不难懂。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念佛回向。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本源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敏法师讲阿弥陀经    

纯祥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法然上人讲阿弥陀经    

法悟法师讲阿弥陀经    

佛慈法师讲阿弥陀经    

HT法师讲阿弥陀经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经    

会性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净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静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律法师讲阿弥陀经    

戒法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界法师讲阿弥陀经    

窥基大师讲阿弥陀经    

莲池大师讲阿弥陀经    

隆莲法师讲阿弥陀经    

梦参老和尚讲阿弥陀经    

蕅益大师讲阿弥陀经    

善导大师讲阿弥陀经    

悟显法师讲阿弥陀经    

信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星云法师讲阿弥陀经    

宣化上人讲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随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者大师讲阿弥陀经    

宗舜法师讲阿弥陀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