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44集 |
|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0八页: 钞【金者四义,一色无变,二体无垢,三转作无我,四能令人富。】 七宝,都是著重在表法上。『无变』就是「常」的意思。经上讲的常乐我净,金表这个意思,金的颜色不变,常义;『无垢』就是清净的意思,净义;『转作无我』,常乐我净里面的我义;『能令人富』,乐义。所以它含著有「常乐我净」这四个意思在里面。 钞【银四义同,而功稍劣。】 『银』也有这四个意思,但是在体质来讲,银不如金。 钞【琉璃青色,是其正译。】 这是现在一般的解释。 钞【又名不远者,不远,山名,山出此宝,以近波罗奈城故。】 它还有这个名字叫『不远』,琉璃的矿山距离波罗奈城不太远,不远的地方就有,它取这个意思。 钞【水玉者,今水晶也。】 『今』是近代,此地讲近代就是明朝末年。因为莲池大师是明朝末年人,他说「今」就是指那个时候,那个时候已经称为『水晶』。 钞【砗磲言大贝者。】 就是贝壳,贝壳当中大的。 钞【贝为海中介虫,大者名宝,一云非梵语,以其似车之渠。渠者,辋也。】 『辋』是轮,这是讲它的纹路,纹路是圆的,像车轮一样。 钞【赤珠者,佛地论云:赤虫所出,有天赤珠,名因陀罗,非世所有。大论,真珠或出鱼腹,或出蛇脑,或出蚌胎,或生竹中,则色非定赤,故以前译为正。】 『赤珠』,赤虫所出,这个东西很稀少,所以它很名贵,是七宝之一。《大智度论》讲,是真珠一类。一般珍珠是蚌壳里面生的,也有鱼腹生的、蛇脑生的,还有竹子里面长出来的,则色非定赤,故以前译为正。 钞【玛瑙者,或云丹丘之野,鬼血所化。】 这是古人的说法,现在我们晓得它是一种化石。 钞【一云如马脑故。】 『马脑』,不同的马,其脑的颜色有红黄青黑白等分别,十分珍贵。 钞【庄严者,有整齐义。较饰者,有文彩义。以斯严饰,则如前或以一宝二宝,乃至七宝之类是也。】 『庄严』,我们通常人讲的美丽,就是佛法所讲庄严的意思。美一定是整齐,零乱就不美了。『较饰』就是文彩,较是比较,饰是装饰,装饰再加上比较这就是精心设计。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人精心设计,它自自然然就是那么样的美。『以斯严饰』,以七宝庄严、较饰。 钞【又此七宝,姑取名同此方,实则不类。】 经上讲的『七宝』,是拿我们这个世间希有的,我们认为是珍宝,做一个比喻说说而已;实际上,西方极乐世界的物质我们这个世间没有,怎么样说,我们也没有办法真正的了解,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说到我们这个世间七宝,我们见过,想像大概是这个样子,真正的样子不同。怎么不同法?此地说: 钞【如天金天银,已非人世所有,何况彼土。】 这是讲天上,欲界天也有金银,但是他们那个金银跟我们这个世间成色决定不相同,我们的金银不能跟他相比,何况极乐世界!《无量寿经》讲西方极乐世界那个物质之丰富庄严,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珍宝跟西方极乐世界比,千万亿倍都不相类,没法子比,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疏【又七宝者,常喻取贵重义,如梵网中说。】 佛常常在经上跟我们讲七宝,取『贵重』的意思,这从《梵网经》上说的。 钞【贵重者,梵网经菩萨心地品,言弃舍大乘经律不学,而学外道二乘邪见等者,如舍七宝,反取瓦砾,对瓦砾言,故知宝者取贵重义。】 这是说出佛在经上为什么常常说七宝,用意绝对不是让我们贪图物质的享受,这里面有很深的意思,这个地方为我们说出来。这是说一切众生,如果你遇不到这个缘,那你是没有福报!如果遇到这个缘,那你是有福报的人。有福报的人遇到缘,缘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机会,机会你遇到,你不能掌握,不能抓住机会,让这个机会空过,实在太可惜了。能真正把机会抓住,这就是七宝的意思,这就是贵重。你遇到佛法,你不学大乘法,你去学外道,现在学外道的人很多!或者你学小乘,声闻缘觉的二乘是小乘,外道跟小乘都叫做邪见,因为知见都不正,这就好比舍七宝取瓦砾,瓦砾就是砖头瓦块,哪能跟七宝相比?这就等於不识货,不懂得贵贱,取这个比喻。话说回来,我们现在遇到大乘,诸位真正取了大乘没有?我觉得没有。虽然你没有去学外道、没有去学小乘,可是你今天依然是邪见学大乘,所以大乘你还是学不到!现代人认假不认真,你跟他说假的,欢喜!你跟他说真的,他拒绝,他反而不要,这就很糟糕。大乘虽然普遍都是,他不会学。 学佛要有学佛的条件,古人讲法器,你是不是一个法器?如果你不是一个法器,这个法给你没用处。譬如我们想要水,问你你有没有盛水的工具;我有一个杯子,我这杯子就是法器,我可以盛水。你拿那个大杯子来,我就给你盛多一点,你拿小杯子来,就给你盛少一点,各如其量!你说「我没有盛水的工具」,那我这个水给你,你拿不去!所以你要是一个法器,你才有资格学佛法。法器是什么?就是你有能力接受佛法的条件,这才能成就。古德最欣赏的两种人:一种上智,一种下愚。这两种人真正善知识得到都当作宝贝看,为什么?他是法器,他很能成就。上智之人,这一说他就通了,他没有怀疑,他就明了,他能依教奉行。下愚之人知道他自己没有智慧,知道他自己不如人,所以他也很谦虚很老实,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他很乖肯听话,这人好学。当中一段就麻烦,自以为聪明,俗话所谓「高不成低不就」,你跟他说,他也能懂得;你叫他做,他意见很多,这样的人反而不能成就,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世智辩聪。 现在这个时代,世智辩聪太多了。小孩从小,天天看电视,满脑袋邪知邪见,他怎么能学佛法?没有古时候人来得天真!古人没这么多资讯。如果住在农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除这个之外,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头脑单纯,学什么东西都容易。现在的人头脑很不简单,学佛法就成了大障碍。就是在从前那么单纯的社会里面,一般还要受五年的训练。刚刚入佛们,无论出家在家要受五年的训练,这就是佛门里常说的五年学戒。这个戒不是经典里头的戒律,而是守老师的教诫,修福修慧。 佛是福慧二足尊,就是福跟慧都圆满的人,福圆满了,慧也圆满了。学佛就是学福学慧,福慧怎么学?要修!要认真去修福修慧。佛法自始至终就是要求我们修福修慧。慧从哪里学起?从根本智学起。什么叫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大般若经》所说的「般若无知」,先从这里学起。我们今天搞颠倒了,今天学有知,唯恐自己不知,样样都要知,这就错了。那个不是真智慧,那是什么?妄想!今天你不是求佛法的智慧,你是求妄想,一天到晚打妄想,还怕妄想不够,拼命再去学妄想,这个很糟糕!修福就是要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服务一切众生,福是从这个地方修的,至少得用五年的时间来修学。修福,《沙弥律仪》里面二十四门威仪统统是修福。这二十四门威仪,佛虽然是跟出家人讲的,在家人一样可以修学。 至於修根本智,也就是说你要先把心定下来,让心得到清净,然后用清净心去闻法去读经,你就有开悟的可能。如果你没有一颗清净的心,你听一辈子经、念一辈子经不可能开悟,那个悟是从清净心里面开的,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如果我们从读诵里面得到智慧,这是佛经上说的世智辩聪。世间人书念得很多,记得很多,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在佛法里面都叫做世智辩聪,不是真智慧。为什么?他那个头脑天天在想,天天在思惟,换句话说,他所有那些聪明智慧是从心意识里头流露出来的,也就是从分别执著妄想里面生出来的,这不是佛家讲的智慧。佛家讲的智慧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出来的,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那是智慧。这是完全不相同,世间法跟佛法差别就在此地。因此,决定不能用世间方法来修学佛法。 怎样才能得到清净心?就是得到根本智?方法非常之多。佛教各宗各派用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原理相同,目标相同。教下用的方法就是背诵经典,不讲意思。为什么?一讲意思,你又有分别执著了。不讲意思就叫你念,念什么?把心念定,把所有一切分别妄想执著念掉,用念经的方法。所以念经的方法是修定,是修清净心。你一面念经一面想经里面意思,你心不清净。所以你念一个钟点就修一个钟点,念两个钟点就修两个钟点,大家要晓得这个道理,念经是修行。我们在讲席当中跟诸位讲得很多,念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不仅是修定,戒在里头,慧也在里头,可见得念经多么重要。 禅宗的方法它不用念经,它用打坐、参究,或者用观心、参话头,用这些方法,目的是一样的,也就是叫你把分别执著妄想舍掉。密宗用持咒,甚至净土宗用念阿弥陀佛,方法不一样,目的完全相同。密宗一入门还不持咒,在三个月当中叫你拜十万拜,磕十万个大头。你三个月当中不能拜十万拜的话,那就不必学了,就都不教了。这些方法都是叫你把一切分别执著妄想抛开,叫你心专注。磕十万个大头要计数的,你计数的时候心里面就不会想别的,想别的计数计错了,计错就不算,从头再来。所以这个很麻烦,一定要集中精神去计算,不要把数计错了。都是用这个方法使我们得到清净心。 教下,通常就是相当分量的经念三千遍,像《法华经》、《楞严经》那样的分量,一天念一部。念一部,念熟了,恐怕都要四个小时;不熟的话,可能要八个小时。这样子念下去之后,你才有根底,那个听经会开悟。我在台北市讲经,今年三十年了,我没有看到一个开悟的!为什么没有一个开悟?就是没有一个人心是清净的,心里面都很乱!不但世间法已经叫你够乱了,佛法也叫你乱!今天听这个经,明天听那个经,今天听这个法师讲,明天听那个大德讲,脑子里糊里糊涂的。心不清净,读经听讲都是增长邪见,这个不算读经叫研究经,研究经都是增长邪见。 清净心读经听讲,那是增长智慧。六祖大师对五祖讲: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为什么常生智慧?他心清净。为什么我们常生烦恼?心不清净,关键就在此地。并不是他有什么特长,我们所没有的,没这个道理!他有的,我们也有,我们同样是一个心,就是他清净,我们不清净。我们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抛掉,我们的心也清净,他能常生智慧,我们同样也是常生智慧,没有差别!所以,清净心重要。 当然我们现在不是初学,现在已经是中年以上,不能再当小学生。但是过去求学那个阶段我们失掉了,我们现在再做起,现在再做也得要想到亡羊补牢!一面在这里听讲,一面要从根本修,根本修就是要修清净心。听经研教,佛家有一个原则:听懂了,很好;听不懂,不研究,不去思索。为什么?听不懂的,你要想把它搞懂,愈想愈远,愈想愈错,为什么?你懂了,是你直心直接体会到的,一落在分别里面,就落到意识里去,落到意识里就变成邪知邪见;所以这个东西不能想,不能思惟,不能研究。不仅是禅宗离心意识,教下也一样要离心意识;心就是妄念,意是执著,识是分别。离心意识,换句话说,你不要分别、不要执著、不要打妄想,这样你才能得到如来真实义。开经偈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才会真正懂得。你用思惟想像、用分别执著,决定是邪知邪见。 由此可知,学佛人所贵的,所谓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就保持你的清净心。我想保持,保持不住,妄念自然会生!我们用念佛的方法,密宗用持咒的方法,禅宗用参究的方法,教下用读经的方法,用这些方法来克服自己的妄念,使自己心能达到清净;所谓「法门平等,无二无别」,就是这个道理。法门真的是平等,你用的方法不一样,但是你达到的目的完全相同。至於采取什么方法,各人根性不一样,各人喜爱不相同;你喜欢用哪个方法,你就用哪个方法,方法没有一定。可是你用这个方法,你要用到底,不要常常换;常常换,功夫不容易得力。一个方法用到底才能得力,才能产生作用,这个作用就是叫你分别执著妄想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真正修行的功夫在什么地方?就在训练清净心。我们这个法门讲训练一心不乱,这是真正功夫。功夫最方便的就是佛号,执持名号!妄念才一生起来,阿弥陀佛压下去,除了阿弥陀佛这一念之外,没有第二念,你就到一心不乱,这是真正的功夫。 当然初学的人很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你的成见很深,意见太多,不肯老老实实干!这才叫你念经,念经的目的在哪里?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达到训练清净心,另一个目的是教你了解这个理论方法境界,然后你就死心塌地去念佛。念经是这两重目的。念佛是单刀直入,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这样才能念成功,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 我们读到这段经文,的确非常的感慨,今天学佛方法错了,所以辛辛苦苦的修学,修了很长的时间,得不到结果,非常可惜。如果懂方法,依照这个方法去做,给各位说,三个月就有效。这三个月的训练,你的心就清净很多,六个月,你一定生法喜,三年就有成就,就不一样!三年,你的人生观宇宙观不相同,人的气质变了。你不肯这样做的话,你学三十年还是老样子,没有变化。 诸位要想真正的成就,这些话不能不细心去体会,这是跟你说真的。印光大师一生不骗人,真实;跟他学,他跟你一次谈话一次开示,就叫你回家老老实实去做一辈子,他决定不叫你到处去跑庙、到处去听经、到处去研究经典。叫你回家去念一本经,念阿弥陀佛,老老实实修一辈子。你要是抽个空去看看老法师,你看那《印光法师文钞》里都有,学生去见他的时候,他骂人:你不在家老老实实念佛,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学生说:我来看看师父。「师父已经见过了,还有什么好看的!」骂回去!起一个念头看师父,胡思乱想。不在家老实念佛,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钱财。 所以印光法师大家都尊敬他,没有人提倡。为什么?提倡,寺庙信徒都没有了,一个个都回家老实念佛了,作法会也都没人来了。现在寺庙要靠信徒供养,所以大家对印光法师敬而远之,不提他。那个人是讲真话的人,不骗人!带著你常常赶庙会,那是骗人的,那个不会有成就的,那是修一点人天有漏福报,干这个而已,与佛法、与了生死出三界、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毫不相干,这是诸位一定要牢牢的记住。如果你想将来得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我这些话就很管用。 钞【正明二土净秽不同,令忻厌故。】 他举出这个意思就在此地。两个世界完全不相同,最大的不相同,给诸位说,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人是无量寿,十方诸佛刹土一切众生寿命都有限量,再长还是有限量。我们娑婆世界非想非非想天寿命是八万大劫,还是有寿量。《无量寿经》里面讲的,世自在王如来当年住世四十二劫,还是有寿量。唯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民是无量寿,那是真正的无量;其他不必说,就是这一点你要是真正明白,当然取西方极乐世界了。谁愿意生死轮回?生死轮回非常之苦!轮回的现象,你要看得清清楚楚。小孩出世,这个家伙来投胎,来了,死掉的时候,他又过了,都在轮转。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苦不堪言,这个要觉悟。 你说你一个人在这个世间,你很快乐,你几时知道快乐的?你几时感觉这快乐已经过去?时间很短!算你的寿命还不错,能活八十岁,前面二十岁在念书,没有成就可言,后面二十岁老了,眼也花了、耳也聋了、牙齿也掉了,样样都不方便,一天比一天苦。当中算你四十年,晚上睡觉去了一半,剩二十年。二十年,你每天吃饭、工作又要去掉一半,去掉十年,你真正寿命只有十年。十年如果讲认真的工作,恐怕再扣掉一半,你只有五年。你一生的时间真正能拿来用功,实际上只有五年。算你活八十岁,七折八扣,扣到最后只剩五年,你要觉悟!乐在哪里?人生没有乐,只有苦没有乐。为了衣食住行奔波,所得来的,你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得一个温饱? 回过头来再看看西方极乐世界,要想认识西方极乐世界,了解西方极乐世界,《净土五经读本》从头到尾至少你要看三遍。你对於西方极乐世界心里有一个大概,你才晓得那个世界的好处,跟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那个世界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衣食住行自然的,不必去经营,用不著操心,你那个心才能永远保持清净光明。那个世界的人神通广大,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能力从哪里来的?因为他没有烦恼,他心清净。实在讲,我们也有这个能力,失掉了。为什么失掉?天天思衣思食,天天牵肠挂肚,这个事情麻烦!把我们的清净心搅和得一塌糊涂,搅和得迷惑颠倒,所以自己本能全丧失了。 你要说极乐世界好,实在讲就是他的生活环境好。我们在这个世界,有时候生活苦,还想尽方法移民,找个生活环境好一点的地区,工作好一点,待遇高一点的,想尽方法到那里去。你怎么没想到西方极乐世界?移民到极乐世界,那才是最聪明的人。这个世界移到哪里都差不多,共业所感!这个世界没好地方,真正好地方在西方极乐世界。 『二土』,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一个是净土,一个是秽土。实在讲,土没有净秽,人心有净秽。清净心所感的就是净土,秽恶心所感的就是秽土。这个土是依报,依报随著正报转。西方世界每一个人都是修清净心去往生的,所以它那个土是纯净无秽;不像十方诸佛世界是众生染业所感,秽染所感之土。我们这个世界众生,你叫大家修清净心,做得到吗?做不到的事情。大家不肯修,我们只好搞移民;除移民之外,没法子好走,没有办法。我要清净,他不要!在这个大的宇宙里面,只有这么一个世界非常特殊,十方诸佛世界修清净心的人统统到那里去。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这个事实的真相。下面大师举一个比喻,来解释可能的疑惑: 钞【问:尧处茆茨,箕谏象玉,世间王臣,且崇素朴,净土菩萨,何贵宝严。】 这个问得很好。因为我们看看西方极乐世界,好像那个生活太豪华、太奢侈、太富贵了。我们这个世界圣人都崇尚朴素,并不著重物质生活的享受,而著重精神生活的享受。所以这个问题提得好。『尧』是尧王,尧王在世的时候,他一生住茅蓬,筑土为墙,上面盖茅草。尧王的宫殿是茅草盖的,叫『茆茨』。『箕』是箕子,是殷纣王的大臣。殷纣王很重享受,酒杯都用金玉象牙的,非常考究,箕子谏诤,说皇帝太奢侈。殷纣王不听,把他驱逐出境。他逃到韩国,听说韩国人就是箕子的后裔。所以这是世间,尧是王,箕是大臣,世间的王臣都崇尚朴素。好像净土的佛菩萨不如我们世间这些王臣,他们这个生活那样的豪华,那样的奢侈,似乎不应该。『何贵宝严』,怎么会看重这些珍宝庄严?莲池大师有解释: 钞【答:此有二义。】 答里头两个意思。一个意思: 钞【一者,上智之士,知心净则土自净,正胜则依必强,理固有然,心实无著。】 心里决定没有执著。这是对最高智慧人来说的,『上智』,他通达,他明白,心净土一定清净,依报决定随著正报转。『正胜』,正报殊胜,『依必强』,依报一定也殊胜。『理固有』,这当然道理!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七宝庄严不是经营的;说老实话,尧王当年想盖个小茅蓬还得经营,还得要计划、设计一下怎么做法,西方极乐世界不要!用不著!一切是自然的。我们这个地方崇尚依报,觉得这是富贵无比;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个意念,这是要知道的。 『心实无著』,决定没有执著。「上智之士,悟境唯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因此一切珍宝庄严在他观念当中完全同於幻化。其实讲真的也是幻化,为什么?他那一切受用是随心所欲,我住的这宫殿,我想大一点,它就大一点,想小一点,它就小一点,那不就跟幻化一样!我想是金色的,看起来统统是金色;我不喜欢金色,我想是银色的,全变成银色的,不必操一点心,不必动手!心想什么它就变什么,真的是幻化所作,随心所欲,他没有执著。他也没有贵贱这个想法、这种念头,为什么?每个人都是随他自己的心愿变化成就。可是我们凡夫就不一样。经上所讲的,释迦牟尼佛是为我们凡夫所说的;凡夫有分别有执著,不晓得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不晓得依报是随正报转,他不知道!所以他处处著相。著相,那好了,这两个相,他就会分别,他就会选择,这样让他欢欢喜喜舍离娑婆世界去求取极乐世界。这是佛在此地说法的用意,不是为西方极乐世界人说的,是给我们说的。 钞【喻如舜在畎亩,躬荷犁锄,一承尧禅,警跸冕旒,不期自办,舜何乐焉。】 他老人家举的比喻也非常好。尧王年纪老了,想把他的王位传下来,他要找一个好人,找一个真正贤能之人。到哪里去找?到处去探访。古时候找贤人找什么样的人?找孝顺的人,不要看他别的,他能够孝顺,这个人一定是好人。中国从汉朝以后,实在讲也是实行选举,自古以来就重视选举。但是这个选举不是一般老百姓的选举,是国王大臣到处去查访选拔人才,叫举孝廉。举就是选举,把他举出来;什么样的人?孝廉,廉是廉洁。廉洁之人绝对不贪污,他生活再苦,他也不愿意问人家要一分钱,这样的人替老百姓办事情才公正严明。是选举这样的人。 地方官吏,从前的知县知府,就像我们现在讲的县市长,他政绩里面第一条,就是为国家进人才,推举人才。选拔人才,国家有赏赐,「进贤受上赏」。国家最高的荣誉赏赐给谁?替国家推荐人才的人。做县市长的人,他常常到外面去访问,哪一家小孩孝顺,选拔出来,国家拿经费让他念书,培养他,如果他家境清寒,国家补助他。古人常讲:忠臣出孝子之门。人能够孝顺父母,他不会做坏事,做坏事怕对不起父母。所以从前这个教育,大家有个观念,「荣宗耀祖」,我一生所作所为总要能为父母为祖先增光荣,不能给祖先、给父母没面子。一听某个人做坏事,那是什么的人儿子,这父母多难为情!所以小孩在外面决定不敢为非作歹。国家选举是以这个为标准,现在选举的标准没有了。 舜是大孝,我们中国讲到孝道,一定是讲舜王。你们看看《史记》,有记载。《历史感应统记》第一篇就是舜王,他是真正孝顺,「顺」字是真的做到了。他的家庭,他那个处境非常之苦。他的生母死得很早,父亲娶了个后母;后母虐待他,他那个爸爸又听他后母的话,这个就很难受了。后母又生了个儿子,当然爱护自己的儿子,把前面这个儿子当作奴才来用,用种种方法虐待他;虐待还不够,还要想方法把他害死。舜很聪明,知道他们用什么计。后母想把他推到井里淹死,舜老早在井旁边挖一个洞,挖到外面去,果然有一天把他推到井里面,他从那洞里跑出来。他预先都设计好,能够把命保住。父母兄弟这样虐待他,他从来没有说他们一句坏话,都说他们好,都说自己不对,自己为什么不能够讨父母的欢心,处处回过头来责备自己。到最后把他的父母感动了,一家被他感动。 尧王听说这个人,还得了!这个人如果作皇帝的话,能叫整个国家老百姓都受他感化!所以把他找到,尧王两个女儿嫁给他,把王位让给他。他也没想到从一个平民,在农田耕地的一个农夫,忽然就作了皇帝,这是他怎么想也想不到的。农地里面扛著锄头,尧王一下把皇帝位子让给他,『警跸冕旒』就是讲帝王的尊严,『不期自办』,不是他自己希望得到的,自己来的,不是他想求的,决没有这个念头!『舜何乐焉』,舜有没有乐?舜没有乐。为什么没有乐?他晓得责任太重大,他要把他的工作做好,哪里还有什么心情去享乐?没有。念念只想怎样把这个国家治理好,怎样叫老百姓过好日子,那真是牺牲奉献,没有享乐可言。 古时候国家这些政务官,从地方首长到国家元首,他们是什么心态?真正为老百姓服务,是这个心态。所谓「学而优则仕」,学问道德成就了,这才出来作官。作官是不是自己要去的?不是的,一定是人家请你去的。诚心诚意请,不好意思,不能不去。诸葛亮也是个种田的,读书,刘备三次去请他,看到他那个心太诚,不好意思不去。你们念过《三国志》,他临走的时候告诉他弟弟:我去帮刘将军一点忙,家里好好照顾,我很快就回来。人家心里哪里在作官?去帮助他,帮好忙的时候赶紧回头,不想干了,辞职。绝对没有像现在:我怎么怎么好,你们选我作什么官职。没有,不可能的事情,请都请不动!为什么?不作官是真快乐!享乐是老百姓享乐,做官的人他们辛辛苦苦在服劳役,让我们享受,他们在造福,老百姓在享福!这是从前的时候。当然也有腐化的时候,但是怎么样腐化,它还是有个限度的。诸位要是熟读中国的历史,你就了解中国历史之可爱,中国人之可尊敬。中国过去这个政治制度,拿今天来说还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最完美的,连西方的民主制度都比不上中国。中国好的东西自己失掉了,现在学外国学得四不像,我们才受罪,才吃苦头! 我以前跟方东美先生,方老师就常常讲,他非常赞叹周朝的制度。周朝的宪法叫《周官》,也就是《周礼》。《周礼》是周公作的,那就是他治国的一个理想。方老师说,如果周朝后代子子孙孙都能依照他这个法典去做,恐怕到今天都还是周朝,不会亡国!他说这一部法典,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的宪法都没有办法跟它相比。他那时候叫我看,我买了一部没看;以后学佛,根本就不看这个东西了。我跟他在一起那时候还没学佛,他劝我读这个书,他说这个非常之好,他非常赞叹,这个话至少跟我讲过十几遍。所以他对周朝制度非常推崇,他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法典,就是治国平天下的一个原理原则。汉以后,中国选举都是责成地方官吏,所以地方官吏政绩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替国家选拔人才。这个做法一直到满清,你看这个影响力量多大?差不多将近两千年。 钞【故曰有天下而不与也。】 所以才有这么一句话说!『有』,这就是在位,他在国君的地位,这是『有天下』,拿现在话讲就是有政权。有了政权,就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样,心实无著!他心地清净,并不以这个为荣耀,并不以这个为享受。他在这个位子上,知道为一切众生谋幸福。所以佛菩萨他在佛菩萨的位置上,他的责任就是要普度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各个开悟,各个成佛。因为佛法是师道,佛菩萨的身分是老师的身分,老师的身分那就是要教学。所以没有一尊佛菩萨说不讲经弘法的;没有,那是找不到的。阿罗汉有不讲经说法的,菩萨没有,一定是讲经弘法。即使不正面出来讲经弘法,他也护持讲经弘法的道场。就好像学校一样,学校上课的是教员,不上课的是职员,那也不能缺少!没有职员,事情没人办了。所以需要办事情的人。 你们大家都作教员,有的时候菩萨也当职员。从前天台山的国清寺,大家都拼命用功在学,到底是真学还是假学,那就不晓得,反正装模作样的在学,搞得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到庙里去做工。阿弥陀佛在后院推磨舂米供养大众,服劳役,文殊普贤在厨房烧饭。文殊普贤是寒山拾得,阿弥陀佛是丰干和尚。真相也是他们自己暴露的。地方首长闾刺史到任,半路上病得很重,很多医生都没办法,丰干就去给他治病。治好之后,问他:法师,你住在哪里?他说:我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他说:这是我的治区。他是地方首长,管辖这个地区。就请教他:你们这个寺里有没有高僧?有!寒山是文殊菩萨,拾得是普贤菩萨。 他一上任,第二天就赶紧到国清寺去拜两位菩萨。到国清寺就问文殊普贤,大家都不晓得哪个是文殊普贤,再问寒山拾得,想了半天,厨房里烧火的,有两个疯疯癫癫的,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他就去了,一见面就下拜。这两个人理都不理他,就赶紧跑,他就在后头追。追到一个山上,那个山就分开了,他们两个走进去,回头说:弥陀饶舌。饶舌就是把他们秘密说穿了。他才晓得丰干是阿弥陀佛。他们一进去,这个山合起来,人也不见了。以后再找丰干,丰干也不见了。所以才晓得,阿弥陀佛、文殊、普贤来给大家服劳役,人家不愿意做的事情,佛菩萨来做。所以佛菩萨不是讲经说法,就是服劳役供养大众,这都是作模范、作样子给我们看。我们看到这些事情不愿意做,佛菩萨愿意做。这是十分具体的用这个来解释「有天下而不与也」。 这是第一个意思,说明他们得来是自然的,决定没有心,决定没有乐受,有乐受就错了,苦乐两边都舍,他的心是清净的,他的心不迷,他的心充满智慧,这一点我们要能体会到。第二个意思「曲为钝根凡夫」,这是为我们而说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