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24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24集)


 下载DOC文档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七百七十页最后一行看起:

  「以上三释」,上面所说的,莲池大师、幽溪大师、蕅益大师三家说法,「皆与禅净诸祖一鼻孔通气」,这个一鼻孔通气,理事不二,「正是从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者也」。大光明藏就是自己的自性,不是从外头来的。惠能大师说得好,他说的那个话是他悟出来的,是我们自己的真相,与我们自己的关系非常密切,不是没关系。能大师最后一句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自性所生所现,都是阿赖耶所变。自性能生能现,阿赖耶能变,把它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是阿赖耶变的。阿赖耶是什么?生灭心,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有生有灭。自性是真心,不生不灭。会用自性的,佛菩萨;六道凡夫、四圣法界,十法界都是用的识心,就是都用阿赖耶。圆教初住以上,转识成智,不用阿赖耶了,用真心,就是真如自性。

  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很重要很重要。为什么你放不下?为什么学佛这么难?就是你把假的当真的,这就难了,为什么?假的不肯放下。如果知道真妄,真不要去找,不用假的,真的就现前。真在哪里?离开假。假是相对的,真是绝对的,真没有相对。有我、有你、有他,这相对的,有是有非,有大有小,有过去有未来,全是相对的,全是假的。

  我们也常常用电视做比喻,电视上同时给我们显现出来,真假是一如。屏幕我们把它比喻真,自性,它什么都没有;色相我们把它比成假,假的,阿赖耶。你看,我们按到频道,出来了,出来同时出来,真假同时出来。我们只注重假的,把真的忘掉了,真的是什么?屏幕,屏幕上什么都没有。屏幕上的画面是生灭,一秒钟一百次的生灭,一秒钟一百张画面过去了,这个画面绝对没有两个画面是相同的,没有。不一样,这画面张张不一样,重叠在一起,我们把它看错了,以为它是真的,其实它全是假的。

  很难得,今天被量子力学家看出来了。所以从这个上面来看,大乘佛法不仅仅是哲学,高等哲学,现在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大乘佛法高等科学。科学现在大家在探讨、在研究宇宙的奥秘,宇宙之间这些物质从哪来的?物理。念头是心理,从哪来的?自然现象从哪来的?三大奥秘。第一个破解了,物质完全明白了,现在在搞念头,你看多少人在研究念头,这第二个奥秘。我们有理由相信,再过个二、三十年,念头是什么也会被发现。这是佛在大乘经上说的,第六意识的功能,第六意识能缘虚空法界,这对外;对内能缘阿赖耶的三细相,就是物质现象、心理现象、自然现象,阿赖耶的三细相,佛教的名词叫业相、转相、境界相。

  境界相就是物质现象,转相就是念头,念头是能转,现相是所转,所以相是假的,千变万化,跟著念头变。这句话是可重要了!跟著念头变,我们的念头善,物质现象就善,我们念头恶,物质现象就恶,它跟著念头转。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人人是善人,念念是善念,没有恶人,没有邪念,所以叫极乐世界,世界那么美好,从心想生。那我们能不能把我们这个地球变成极乐世界?能,只要地球上的居民,一个个都像极乐世界这些菩萨,只有正念,只有善念,没有恶念,没有邪念,地球马上就转变成极乐世界。这个道理懂,我一个人转我一个人受用,大家一起转,那就是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大家一起转不容易,可是个人转做得到,个人转,个人现极乐世界。

  所以,这句话说,「正是从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者也」,这句话说得妙!我们今天的所有现相,自然流出,从自性当中流出来的。於是佛在一切经教我们断恶修善,为什么要断恶修善不就明白了吗?那一切不善是从阿赖耶里面流出来的,不是自然的。正面的,像极乐世界,是从大光明藏当中自然流出来的。

  「自他不二」,自他是一不是二。性相是一,也不是二,性就像我们讲电视屏幕,跟画面是一不是二。「自他宛然」,一个道理。所以看电视,真正会看会开悟,这不是假的,真的会开悟。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电视也是一个法门,你得会看,你不会看,你被这些假相迷了。迷了,起心动念是造业,善念感三善道,恶念就造三恶道。六道轮回的出现也是自他宛然,也是自他不二,妙极了。

  所以,应该知道事实真相之后,像诸佛菩萨一样,推自向他,不争了。这个世间人竞争,这个名词不好,竞争要不能够限制,一定升级就变成斗争,斗争再升级就是战争,战争就是毁灭。果报在哪里?无间地狱。古往今来,中国外国,只要是战争,双方都堕地狱,你说何苦来?所以佛不斗争,你争,佛让,我们要学这一点,要让。不造业,让好,他要争,满足他的欲望,我们学佛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学佛也生天,世间能让就到天上去了。

  所以自他宛然,自他不二。「故来迎之佛即是自心之佛。」这佛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谁的心想生?我自己的心想生,我想阿弥陀佛来接引我,阿弥陀佛真来了。这佛是什么?这佛是我心想之佛,是我自性之佛。妙!这真话。西方极乐世界是从我自性生的,极乐世界里面无量无边无数的菩萨,三辈九品,即是自心之菩萨。阿弥陀佛分无量无边身,干什么?到十方世界去接引念佛的众生,那无量无边诸佛也是我自性所生。这个话听了之后要慢慢的去想,这是真话,想明白了就开悟了。不想,不想天天念,「来迎之佛即是自心之佛」,常常想这句话,常常念这句话,就有机会在定中、在梦中见佛了。

  下面说,「复因自他宛然,故於佛实不来,人亦不去之中,宛现临终佛迎,往生极乐之事」。这是什么?这是缘,缘成熟了。这个缘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我们怎么会知道?都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无量寿经》、讲《观无量寿佛经》、讲《阿弥陀经》,把极乐世界介绍给我们,我们才知道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们想往生,真的往生了。「事理圆融,自在无碍,但能仰信,获益无量。」不要怀疑。为什么要相信?为信佛而相信,我相信释迦牟尼佛没有妄语,所以我对於释迦牟尼佛仰慕、尊敬,他说的我完全能接受,我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获益无量无边。

  上面「三辈往生是一类」,上三辈、中三辈、下三辈,这是属於一类,同一类。下面的经文说明「一念净心」,跟前面不是一类。所以慈舟大师判之为一心三辈,这是净宗特别法门,无比的殊胜。一念净心,「十念一念往生之类。或名一心三辈。一心三辈见於北京净莲寺,律宗大德慈舟老法师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科判》」。黄念老告诉我,慈舟法师有科判,我就问他,你这儿有没有?他说有。我说你送我一份好不好?他就送给我了。我把他老人家这个科判印在这本书里头,《无量寿经》里头,大家都能看到。我们做的大经科会,科是依慈舟法师科判做底本,我们把它分得更详细,分得更清楚,把它扩大了,那个根是慈舟法师的。

  「法师乃我国(现代)华北三大高僧之一。曾经在济南及北京专讲本经,并作科判,於一九三九年(己卯年)印行。慈老所判的一心三辈,与会集本经的夏老师,同一心眼,同一手笔」,他们的看法、想法完全相同。经里面有这么一段经文。「发前人未发之精蕴,彰净门久隐之妙谛。禅净不二之旨,於兹益显」。过去没有人提到过,夏老、慈舟老法师说出来了,不是随便说的,经文上清清楚楚,世尊讲的。有人听懂了,有人没听懂,有人发现了,有人没发现,於是乎对於禅宗、净宗,禅净不二,在一心三辈里头很明显的告诉我们。这一段念老注得非常详细。

  庚三这一段,「一心三辈」,里面分两大科,辛一「大乘往生因行」,辛二「往生胜妙果德」。我们看这一段,大乘往生的因行,它又分两小科,「净心愿生」。条件是清净心,因为西方是净土,净土从哪来的?清净心变出来的,我们的心不清净跟它不相应,我们能生清净心,跟它就相应。心要怎么清净?要放下,放下妄想,放下杂念,放下分别,放下执著,清净心就现前。要有这个清净心,发一个愿,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你就看到佛来接引你,妙极了!请看经文:

  【若有众生住大乘者。】

  这句话很重要,『住大乘者』就是发菩提心了。

  【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

  这都能生,不是天天念佛,临命终时,一生没有念过佛,临命终时乃至十念都能往生。我们看念老的注解,非常了不起,注得详细,帮助我们信心增上,帮助我们这一生决定得生。

  「右章」,右面这一章,就是六句,一句四个字,只有六句,「全是《唐译》经文」。所以古德有说,魏译跟唐译这两种译本好像是同一个梵本。但是这一段《唐译》的经文,「系统分明,文富义深,远胜《魏译》」,比《魏译》的翻得好,翻得清楚。文富,富是足,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意思很深,比《魏译》的好。「《魏译》则分散於本品首尾两处。於上辈之前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魏译》里头有这一段。但复於下辈往生文中,又有这几句说:「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你看,这个《魏译》的文字很多,没有它这么简单。所以它有深度,翻得好,《唐译》的翻得好。这两本译本的经文都抄在这个地方,让我们一看一比较就知道了。

  唐朝「海东元晓师据《魏译》」,这个据是根据,根据《魏译》的,「於《无量寿经宗要》论云」,《宗要》是注解,他给《无量寿经》作的注解,叫《宗要》。这个论里头说:「下辈之内,说二种人」,这个两种人,「各有三句」。「初人三者」,这第一种人三者:「一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这是说明正因。西方是大乘,不是小乘,大乘就是要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因,正因。「但为异前人,举其深信耳」,他不同前面所说的,这特别举他深信。「二者,乃至一念念於彼佛。是助满业。为显前人无深信故,必须十念。此人有深信故,未必具足十念。」这个括弧是黄念祖老居士的意思,他说:「按元晓师之说乃专据《魏译》」说法,「若就本经,则一念得生者,全因获得一念净心也」。这个翻得好,《唐译》的翻得好,比《魏译》的好。一念净心,这个重要,一念净心,一念就能得生。「从一心中,念佛一声,顿即与弥陀本愿相应,故临终即得往生。」这是说明往生容易。

  这是讲临命终时,临命终时最后这一念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一念,也就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声佛号,一念一声佛号他就能往生。可是这桩事情不能侥幸,怕有人侥幸:「临终一念就能往生,我现在又何必念佛?等到我临命终时,我一念不就行了!」临命终时谁提醒你?你要是忘掉怎么办?你要是这个时候,最后一念心里面想别的事情,怎么办?所以我们不能侥幸,不能投机取巧,我们老老实实的,临终一念就能往生,那我天天念阿弥陀佛,我当然会往生,这就对了。

  像来佛寺海贤老和尚一样,一天到晚阿弥陀佛没间断,他念了多久?九十二年。工作的时候默念,心里念,口不念心念,心里面的佛号没中断过。口里面的佛号,无论有人无人他常念,不断。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个了不起。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学习,要认真的学习。这个经文要记住,这是理论,有这么回事情,真的不是假的,临终一念都能往生,那一念是清净心念。什么叫清净心念?这里头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一念里头没有妄想、没杂念,就是清净心。

  第三,「以至诚心,愿生彼国。此愿前行和合为因」。这一愿,愿行,行就是念佛,愿是信愿,有信、有愿、有行,和合为因,这三个条件都具足,信愿行。信愿行是净土宗的三资粮,也就是,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三个条件。信,不怀疑,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愿,我真想去,我对这个娑婆世界没有留恋,万缘放下,连这个身体都放下,何况身外之物。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放下,念念都放下,念念不离阿弥陀佛,这个世界完全放下,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你看信、愿、行三和合,这是往生正因。「此就菩萨种性人也」,这人什么人?菩萨,具足信愿行的人就是菩萨。这括弧里头也是念老给我们注的,「正是《唐译》中住大乘者」。「盖元晓师」,元晓法师是韩国人,韩国净宗大德,他注解当中说,「下辈中有两种人:一者,发菩提心,十念圣号,愿生彼国,而得往生,是不定性人」,他能往生。

  所以,我们中国过去祖师大德,也提倡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教你念十念法,这都根据经上说的。祖师大德教给我们,十念是一口气为一念,这一口气不论念多少没有关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叫一念,用这个做早晚课。早晨起来洗了脸、漱了口,合掌面向西方,或者对佛像,念十句;晚上睡觉之前,在佛像面前也念十句。一生没有一天缺课的,都算是净念相继。

  我在新加坡的时候,看到回教徒一天五次祈祷,无论做什么工作,时间一到一切放下,面朝麦加的方向祈祷。所以宗教里面回教徒最团结,回教徒显得最虔诚,什么原因?五次祈祷。我看到这个现象,我提出九次念佛,一天念九次,比他还多四次,他只有五次,我有九次,加了四次。念十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句,这三句,念十句就可以,现在我们是吃饭之前念十句。这是在新加坡提倡的,早晨起来念一次,三餐饭三次,就四次;你上午工作,上班下班两次,下午上班下班两次,晚上睡觉前一次,一共九次。养成习惯,到这个时候,一定先念佛再开动。好!时时刻刻不忘佛,不忘阿弥陀佛,就是提醒这个,不是别的。这我提倡的十念法,不容易忘记。早晨起来,向著西方,念十句阿弥陀佛;早饭之前念十句,中午饭之前念十句,晚饭之前念十句;上午工作之前念十句,工作结束了也念十句,上下班,晚上上下班;晚上睡觉之前念十句。十念圣号,愿生彼国,而得往生,是不定性人。

  「二者,闻法深信,乃至一念,愿生彼国,而得往生,是菩萨种性人。元晓师实已明察《魏译》」,元晓法师明白察觉《魏译》「下辈往生文中,品类不齐」,什么样的人都有。「试问,闻甚深法」,这个甚深法就是净土法门,听了怎么样?「欢喜信乐,不生疑惑」。这八个字可不容易,听到这一句阿弥陀佛,生欢喜心、生信心,爱好,乐是爱好,不生疑惑。「如是殊胜智慧,应是何人境界?」这是什么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所以「元晓师名之为菩萨种性人」,这不是凡人。菩萨种性从哪里来?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念佛,这一生一听到就欢喜,一听到就接受。一天十念,终身奉行,他没有间断,这就对了。「既是菩萨种性,复能生深信,起心念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实不应限於下辈也。」念公这句话说得好,菩萨种性地位不应该这么低。

  「又《报恩论》曰:谨按此段十念往生,专指住大乘者言之。大乘如禅宗得破参,及读一切大乘经典」,这是讲教下,「得解悟者皆是」。解悟,他明白了,不是证悟,证悟是契入境界,他解悟。「其人不专修净土」,这样的人不是专修净土的,「如智者」,智者大师是解悟,天台宗《法华经》,「永明」是禅,他们两个都是念佛往生的,永明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他是修禅的。「此论所见,更上层楼。」这括弧里头又说,「惜以永明大师为例,稍欠稳妥」,为什么?「因永明昼夜弥陀十万声」。他不是十念,永明了不起,白天念佛十万声,晚上念佛也十万声,一天念二十万声佛号,一生不间断。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回过头来专念阿弥陀佛,接引与佛有缘的同修,同生极乐世界。

  下面我们继续看,「盖经云住大乘者,其心清净,闻甚深法,即生信解。如是智慧猛利,信愿坚固之人。唯智者、永明、中峰诸大老,方所堪能。既同智者、永明、中峰诸大祖师,又焉能位列下辈。是故夏师会本,於三辈往生人后,专引《唐译》,另成一段。以表常言之三辈往生之外,另有一格。就是慈舟法师判之为一心三辈者也」,这是别具一格。「一心三辈,乃别有大人作略,超越常格,而得往生者。此之作略,即一心也」。「本品中,一念净心」,就是前面《十方佛赞品》里面所说的「一念净信」。

  一念净心就是一念净信,一念净信就是毫无怀疑。难!今天到哪里去找一念净信的人?海贤老和尚是一念净信,来佛寺三圣都是一念净信。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一念净信?腰酸背痛那就找医生,这就不是一念净信。一念净信的是什么?不管是哪个地方有伤有痛,他一句佛号念到底,全没有了,那是一念净信人,一念净信很难得。所以在我们这个本子里头,夏老师的会集本,专引《唐译》的做这一品最后的一段,三辈往生后面加上这段,上辈、中辈、下辈,最后一心三辈,清楚了,明白了。

  念老注解里又告诉我们,一念净信有来处,就是前面所说的「十方佛赞品」里面讲的一念净信。我们今天修净土,还想修别的法门,或者想禅,或者想教,或者想密。夏莲老宗教显密都通,黄念祖老居士亦如是,他们跟海贤老和尚不一样,海贤老和尚是一念净心、一念净信,各人表的不一样。前面「十方佛赞品」当中有一念净信,有说:「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那么现在「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於彼佛。……定生彼国」,这个定字重要,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前后呼应,同显一心与一念之旨。此实净土法门之妙体」,这两个字用得好。「夏师之会集,慈老之科判,均契诸佛本怀,深显禅净不二,实大有功於圣教。」不是他们给我们点出来,我们看不出来,这一点,清楚了,我们在这里恍然大悟。要不要再去学禅?不必,一念净心就是禅,一念净信就是教。

  净土宗,一个净心、一个净信,净信,信愿行是净土宗的三资粮,净心是禅宗。我们的经题,经题末后,「清净平等觉」,净信就是清净心,比清净心更深一层的就是平等心。不但我们能解,还要能行,信愿行,行是什么?行是一念净心。教是一念净信,我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一点不怀疑,这叫净信。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自心所现的,谁的自心?我的自心,这是禅。禅、教是一不是二,没有分家。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是净,也是禅,也是密。清净心,阿罗汉、辟支佛;平等心,菩萨;觉,法身菩萨,正觉,法身菩萨正觉,如来正觉,不可思议。所以,落实清净平等觉是真正发心,真正修行。心不清净,没放下,烦恼习气没放下;心不平等,分别执著没放下。得清净心,就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地位;得平等心,就是三贤菩萨;觉,法身大士,阿惟越致菩萨。

  所以「今云」,今云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说「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於彼佛,定生彼国。前后呼应,同显一心与一念之旨」,这是净宗妙体。夏师之会集,慈老的科判,均契诸佛本怀,深显禅净不二,对佛教做出伟大的贡献。

  我们再看后头这一段。「一心与一念,文异而实同。《教行信证》」,这是日本净宗大师的著作,这里头说,「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跟一念,祖师大德为我们解释。「一心是清净报土的真因」,这句话重要。所以,净宗修行的标准叫一心不乱,浅而言之叫事一心不乱,深而言之叫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念老在此地为我们解释,「信心无二之心,即是一心,亦即是一念。并谓此为清净报土之真因」,清净报土是实报庄严土,「则往生者必将登实报庄严土,而成地上之大士。一心之不可思议殊胜功德,於此可见」。

  念佛的人什么是最重要的?一心最重要,一心就是不乱,不乱就是一心。事上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理上一心不乱,无明烦恼破了。这是念佛人的目标,念佛人的标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真干。海贤老和尚是我们最好的榜样,还有他的师弟、他的母亲,三个都是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走得多自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大家佛来接引。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成就法身大士。这个一心不可思议殊胜功德,於此可见。

  「又《信心铭》曰: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这首偈说得好,「表不二之信心,就是不可思议的一心」,净宗讲一心。「一念净信,随愿皆生」,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今天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对於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把假的当作真的,把真的当作假的,一味在假相上下功夫,真的忘得一干二净,连个概念都没有,怎么办?这就是经教要认真,经教是帮我们破迷开悟的,是帮我们认识真相的,该舍的要舍,该持的要持。净宗法门的殊胜就殊胜在带业往生,烦恼不需要断,带著可以往生,带业不能证果,但是能往生。所以我们把消业障这桩事情,完全到极乐世界再办,在此地不必理会,一心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就对了。

  下面引《圆中钞》里头说:「持名一心不乱者,因也。得一念者,约行成而为言也。」什么叫一心?一念就是一心。「此言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只要一念,烦恼习气完全伏住了,虽有它不起现行。「临终正念,自然现前,往生净土必矣」,等於给我们保证了。「盖言」,这下面的话是念老说的,「持名心无散乱者,因行也。能得一念,乃行成之果」,修行所成就的果德,「若得一念,则临终时,能伏诸惑,正念自然现前」。所以这个一念重要,一念就是一心。为什么能伏诸惑?诸惑就是烦恼习气,一念能伏,一念是阿弥陀佛,念念是阿弥陀佛,烦恼习气就不会起来。果能像永明大师,白天十万声佛号、晚上十万声佛号,二十万声佛号,他不生烦恼了;他生烦恼,二十万声佛号念不成。声声佛号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学,要向他看齐。

  发大乘心,心量要拓开,阿弥陀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自性本来如是。为什么我们变成这个小心量,喜欢这个、讨厌那个?心量太小。心量小不生智慧,生烦恼,造业,果报是六道轮回,在六道轮回里头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苦不堪言,错了。真正聪明人不干这个傻事,有这么好的缘分,为什么不念佛?这个底下说,「故本经曰,发一念心,念於彼佛,定生彼国」。记住,一念心,我只有一个念头,我没有第二个念头,我只有一个愿望,没有第二个愿望,就是求生极乐世界,你就决定得生。

  又《弥陀要解》里头说:「十念乃至一念往生,但约临终时,亦与此无违。」这是蕅益大师说的,十念往生、一念往生,都是讲临终时候,跟此地所说的没有违背。「若於平时能发一念清净心,冥契理体,入於一念,则因此一念之力,临终必仍能有十念或一念也。」我们平时做这个功夫,修一念,这个重要,这个一念的力,能感得临终十念、一念。所以,临终一念、十念往生的也不是容易事情,他这一生用功,或者是前世,生生世世,阿赖耶里面含藏著念佛种子,才能起现行。

  「如《圆中钞》所云:此言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临终正念,自然现前。」你就不会怀疑、不会害怕临终的时候正念不能现前,那就随业流转了,很可怕,随业流转就是六道轮回。现在的人心心浮气躁,心浮气躁与什么相应?与恶道相应,与三善道都不相应。换句话说,与恶道相应就是地狱、饿鬼、畜生,到这里头去了。你愿意吗?你能受得了吗?你要不愿意,那就要一心,一念、一心,才能保证我们往生净土,不再搞轮回。这一句佛号只要不断,有佛号,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就是把烦恼控制住了,伏住了。平常这个功夫得力,临命终时自自然然正念现前。我们要干,现在就要干,不能等待明天,明天太迟了,要把时间分分秒秒都要抓紧。

  下面说,「又一心中,有事有理」,这净宗常说的。什么叫事一心?《弥陀疏钞》说:「闻佛名号,常忆常念。以心缘历,字字分明。前句后句,相续不断。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瞋烦恼诸念之所杂乱。事上即得,理上未彻。惟得信力,未见道故。名事一心也。」莲池大师说的。什么叫事一心?听《无量寿经》、听《阿弥陀经》,对於西方极乐世界有个概念了,这个概念不能忘记,要常常想著、常常念著,这就是用我们的妄想心去攀这个缘。要念得什么?字字分明,阿弥陀佛,或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字字分明;前句后句,相续不断;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这就是净念,这就是净信,就是一心,就是一念,一念就是阿弥陀佛。除此一念,无第二念,什么都放下了,什么都不执著了,什么都不攀缘了,彻底放下,这叫事一心。为什么事一心?没有见性,所以事上他得了,理上他没有彻,事上一心了,还有理。

  又《弥陀要解》里面说:「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事一心的范围很广,事持是有事相,真的在念,一句接著一句,这是事持。理持则不然,理持是大菩提心,与阿弥陀佛的心相应,与清净平等觉相应,是理持。念念不离清净平等觉,念念就是清净平等觉,这是理持。下面还有解释。

  下面解释,「理一心者。《弥陀疏钞》云:闻佛名号,不惟忆念,即念反观」,观是观想,就在念佛之上再加上观想。「体察究审,鞫其根源」,体是体会其义,察是审察,把它的根源找出来,根源是什么。「体究之极,於自本心,忽然契合。以见谛故」,见谛,这个地方的见谛就是见性,见性是理一心,没有见性是事一心,见性就是理一心。所以事一心简单的说,见思烦恼断了,理一心,无明烦恼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理一心。所以,理一心是法身大士,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是三乘菩萨,往生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怎么得到的?一心一念得到的。真的吗?真的。有证明吗?有,来佛寺三圣就给我们做证明,海贤和尚、海庆和尚、海贤的母亲(在家居士,往生的时候八十多岁),给我们作见证,那都是长年一心一信。我们相信这三个人往生极乐世界,都是理一心,生实报土。

  「《弥陀要解》云:不论事持理持」,你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只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这个心开就是开悟,开悟,见性了。性就是佛,佛就是性,见到自性,这叫见佛。所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持名念佛要念到心开悟,这个里头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念到功夫成片,念到功夫成片,就是这个心里头只有佛号,除佛号之外没有杂念,叫功夫成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著一句。永明延寿大师,白天十万声佛号,晚上十万声佛号,成片了,不容易。永明大师不是凡人,再来人,禅里面大彻大悟,回过头来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做为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

  海贤老和尚,我们要问他,他念了多久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不难,我们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所说的,那些念佛三年,临终都是佛来接引。早年间,大概四、五十年之前,基隆有个德融法师,年龄跟我差不多,但不在了。常常听我讲经,有一次他问我:《往生传》里头那些往生的人,都是念佛三年都走了,是不是他三年寿命到了?我告诉他,不可能,哪有那么巧,个个都是三年。那为什么三年能往生?只要功夫成片,就能往生。为什么?功夫成片了,阿弥陀佛自自然然跟你感应道交,或在梦中,或在定中,佛现身送信息给你,告诉你,你的寿命还有多久,到时候佛来接引你往生。成片就送消息来了,你自己知道你往生决定有分,你会欢喜。可是有一等聪明人,见到佛就不放了,要求佛带他往生,我还有寿命不要了,这样往生去的,这才合理,才讲得通。大部分能见佛的人,都求佛接引往生,谁愿意在这里受苦受罪。极乐世界那么好,别人想去去不成,我这个机会成熟了,见到阿弥陀佛,再不放手,这样往生的。

  我们看到海贤老和尚一生的事迹,他二十岁出家,我们要问,师父就传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这个人老实、听话、真干,长处就这六个字,这六个字他就成功了。我们估计三年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佛就来通知了,他就见佛,他就见极乐世界了。我相信他求往生,为什么佛不带他去?他求多次,念了九十二年佛,我相信他跟阿弥陀佛见面不止十次。我们净宗初祖,东林念佛堂远公老和尚,在传记里头就写著,他一生见佛三次。第四次见佛是接引他往生,他从来没有告诉人,最后告诉人,过去见过三次。人家问他极乐世界什么样子?跟《无量寿经》上所讲的一模一样。

  海贤老和尚念九十二年,常常见佛,事一心、理一心都得到了,佛为什么不带他走?交他有任务,叫他住世表法,让他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把佛弟子榜样做出来给人看,真正的佛门弟子要像他那样。更重要的是给念佛弟子做榜样,净宗弟子念佛求生净土要学他。所以他是接受阿弥陀佛嘱咐,给他的任务,他完成任务才能往生。什么时候完成?佛告诉他,你什么时候见到有一本书,《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见到这本书了,阿弥陀佛就接他往生。他天天等,谁送书给他?决定没有人,为什么?他不认识字,大家都知道。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的,怎么会有人送书给他?这简直就不可能!

  没想到等到一百一十二岁,居然有个居士去看他,带了一本书,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老和尚看到一本书,就问他,这什么书?他就说出,《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他听到这个书名高兴极了,如同见到想了多久的时间宝物出现了,马上穿袍搭衣,要求大家给他照相。就是这边挂的这张照片。三天之后他往生了,往生那天,白天干活一天,晚上走的。白天在菜园整地、浇水、拔草,干一天,干到天黑,人家说:老和尚,天黑了,可以了,不必干了。他怎么说?好了,快好了,搞完了我就不干了。第二天就走了,晚上走的,什么时候走的没人知道,他不告诉人。

  所以从他一生事迹里面我们看到,我估计老和尚到极乐世界,常常去游极乐世界。你不要看他在那睡觉,他到极乐世界去了,去见阿弥陀佛去了,得大自在。我估计他念佛三年,不会超过五年,功夫成片;再五年到十年,就是三十岁前后,事一心不乱;四十岁左右,理一心不乱,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的师父嘱咐他一句话,是剃头时候传授给他的,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一直念下去,后头又加了一句,「明白了,不能说,不能乱说」。所以他开悟了不说,没人知道。

  开悟,我们就想到惠能大师,你看惠能大师开悟了,他没有听过的经典,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一切都通了,世出世间法全通了,没障碍。海贤老和尚也到这个境界,为什么不说?师父嘱咐,不能乱说,不能说,环境不一样。那就等吧,等这本书出现,阿弥陀佛接引他往生。真的等到了,无量的欢喜,从来没有过这样欢喜心,如获至宝,三天之后真走了。他在临走之前应该都有信息,临走之前的一个月,去看老朋友,辞行,过去住过的道场,有往来的人都去打个招呼,辞行。走了以后,大家知道了,都感到非常惊讶。

  老和尚的德行感人至深,这是我们念佛人最好的榜样,一句佛号念到底,连经都不要读了。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听经、还要讲经?断疑生信,目的在此地。如果我们真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了,经要不要读?可以不读,跟老和尚一样,一句佛号,一句接著一句一直接著,日夜不间断,就成功了。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乱,念到理一心不乱,成就了。

  下面,《弥陀要解》云,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在一心中,理一心最为上也」,这最高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这个后头,一心三辈,念老注得很长,大概注经文这一段注得最长。这是净宗不可思议,净宗无比殊胜的一段经文,让你真正理解,念佛往生有这么殊胜。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决定得生,这简单说,这个经就是证据。好,我们今天就学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彻悟禅师讲无量寿经    

传喜法师讲无量寿经    

纯祥法师讲无量寿经    

大安法师讲无量寿经    

德森法师讲无量寿经    

定弘法师讲无量寿经    

法然上人讲无量寿经    

佛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宏琳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净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因法师讲无量寿经    

开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宽运法师讲无量寿经    

仁清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道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显法师讲无量寿经    

信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讲无量寿经    

智随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慧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霖法师讲无量寿经    

自了法师讲无量寿经    

宗舜法师讲无量寿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