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五○卷)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下第八十九面,请看经文第二行,“嘱累人天品第十三”。这是本经最后的一品,也是世尊最后的遗嘱,言词非常恳切,我们读诵要细心去体会。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
‘尔时’,就是说完见闻利益这桩事情的时候,世尊最后要把度化众生的使命,付托给地藏菩萨,所以这个地方是“举臂摩顶”。一方面表安慰,二方面代表重大的使命要交代给他。下面佛就说,这在第九十面经文:
【而作是言,地藏,地藏。】
世尊连续叫他的名字叫了两次,这是表爱之深、托之重,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世尊慈悲心切、语重心长。
【汝之神力,不可思议。】
这一句是赞叹地藏菩萨的身,他能够化无量无边身,广度虚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这是神力变现,不可思议。又说:
【汝之慈悲,不可思议。】
这是赞他的毅力,他的慈悲心永远不退转,这是非常非常的难得。我们看看六道里面凡夫之人虽有慈悲,如果遇到逆缘,也有在顺境当中他退转,比不上地藏菩萨与乐拔苦心愿永不衰退,而且对于一切众生平等的加持,这不可思议。
【汝之智慧,不可思议。】
‘智慧’深广,辩才无碍,菩萨现身也跟观音菩萨没有两样,随类现身,随机说法。我们知道观音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我们在古人画册里面看到,“观世音菩萨变相图”,有五百多种不同的身相,说明三十二应那是三十二大类,每一类里面现无量无边的身相,地藏菩萨亦复如是,也是为我们做种种示现,我们凡夫遇到不认识。这是智慧深广、辩才无碍的不可思议,下面有辩才:
【汝之辩才,不可思议。】
‘辩才’是讲口业,身、语、意与智慧都是不可思议。这是世尊亲口在大会当中,对地藏菩萨的赞扬。不仅如此,后面又说:
【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
这个赞叹是赞叹到了极处,不但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赞叹你不可思议,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同声赞叹他的智慧德能,身语意慈悲的教化。‘千万劫中’,这是讲时间之长,‘十方诸佛’是讲人数之多;时间这么长,对你称赞都赞叹不尽。这段经文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而实际所表是我们自性的性德,性德之中一分孝敬,这个德行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赞叹不能得尽。菩萨性德开显,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菩萨同样的德能,很可惜这个德能没有开显出来,怎样开显?依照这一部经典里面所说的方法修学,就能开发性德。所以菩萨的名号,经典的题目,都只有“地藏”两个字,地表心地,藏喻宝藏,我们心地、真心理地,智慧、神力、慈悲、辩才都不可思议,无量的德能此地只举出四桩,实际上样样都是不可思议。正是现代一些宗教家,赞美上帝、赞美神,赞颂当中所谓的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实在讲就是我们自性的性德。我们今天明白,知道自己有这个德能,就应当觉悟、应当发愤,把自己的智慧德能恢复过来,不但度自己,也能够度一切众生。由此可知,世尊在此地付托地藏菩萨,我们想想与我们有没有关系?你要是明白,体会到这个意思,与我们是大有关系。我们借重地藏菩萨的缘,地藏菩萨在哪里?这部经中所说的就是,我们能信、能解、能行,就是地藏菩萨的分身,不但认真努力提升我们自己的境界,就是地藏无尽分身之一,这才叫真正修学这个法门。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地藏,地藏。】
我们看到经文上的记载,显示出世尊苦口婆心,慈悲到了极处。
【记吾今日忉利诸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
这段话,‘记吾’是世尊自称,你要记住我今天在‘忉利诸天中’,忉利天为什么加上“诸天中”?这个意思很广。这一会大家要明瞭,跟华严法会无二无别,华严法会是在菩提场,这一处就跟虚空法界融通,所以参加这个法会,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之类,一个都没有遗漏掉,华严海会。地藏这一会也不例外,讲经的场所虽然是在忉利天,帝释的天宫,与会的大众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上至诸佛如来,下至天人,还包括有鬼神在内,这个法会多殊胜、多么大,所以称诸天;欲界天、色界天的天神,都参加了这个法会。所以这四个字,“忉利”是讲法会开会的地点,“诸天”是讲参与法会的天众。‘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我们在法会一开端就看到,这是无比的殊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参加这个法会,我们在一切大乘经里面,从来没有看到这样殊胜的境界。哪有一次讲经的时候,所有一切诸佛都来参加,没听说过。
《华严经》上见到这个境界,《无量寿经》、《弥陀经》会上我们也见到这个境界,但是不是一开端就来参加,净土经里面到流通分的时候十方诸佛赞叹,大家在《弥陀经》念到六方佛,可是玄奘大师的译本是十方佛,这就说明罗什大师的译本省略,文字省略意思还是圆满。一切诸佛赞叹,没有这个经上讲得明显,法会一开始诸佛如来就参加,一直到法会终了,这是法会末了,这些诸佛参加这一会有始有终,随同诸佛来的这些菩萨众,天龙八部护法众;《华严经》对于这些大众说得多、说得详细,说十类大众;这个经虽然没有细说,可是意思是圆满,也像《华严经》所说一样,在这个大会当中。
【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
(载,跟我们现在用“再”,意思完全相同,古时候常常用这个写法。)‘再’就是再一次,前面已经嘱付,现在再一次的付嘱,唯恐他把这个事情忘掉。‘人天诸众生’,这是指六道众生;‘未出三界’,专门指六道一切众生;‘在火宅中’,火宅是比喻,佛在《法华经》上所说“三界火宅”,火是比喻烦恼,只要烦恼不断,必定造作恶业,因果循环,苦海无边。你造恶因感恶果,受恶报的时候再造恶因,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这一类的众生非常可怜,佛在经上常讲“可怜悯者”,特别指六道众生,要把度尽六道众生这个责任交给地藏菩萨。佛为什么交给地藏,而不交给别的菩萨?这个原因在前面已经跟诸位说过。地藏代表的是根本法,根本法是孝亲尊师,如果不能孝亲尊师,其他任何法门都用不上力,所以佛的付托,那是非付托地藏不可,道理在此地。
【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
这是世尊的悲心,决定不愿意看到造恶业的众生,堕在三恶道之中,多久?‘一日一夜’,佛都不愿意看到。众生堕落三途,真叫自作自受,佛虽然有悲心,看到他也无可奈何。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不听教诲,不肯听劝导,那有什么法子?佛劝众生,魔骗众生,正是所谓一切众生听骗不听劝,跟著魔走就往三恶道,跟著佛走才有出离三界的机会。“一日一夜”,佛都不愿意看到。
【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这是佛在此地讲,佛决定没有妄语,堕落在无间地狱时间多长?‘千万亿劫’。三善道里面没有这么长的时间,大家都知道,非想非非想天寿命也只有八万大劫。这么一看我们才真正明白,六道众生如果不能出离三界,决定在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暂。堕落无间阿鼻地狱很容易,造罪业,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不孝顺父母,不敬师长,毁谤三宝,破和合僧,这都是无间阿鼻的业因,我们冷静观察这个社会,现在造这种罪业的人有多少?五逆十恶,十恶业:“身”造杀、盗、YIN;“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贪、瞋、痴。谁不造这些业?我们虽然学佛,天天拜佛、天天念经,如果我们的身语意三业依旧不善,还是要堕落,决定不是说拜佛念佛的人就不堕三恶道,大家看看灌顶法师在《念佛圆通章疏钞》里面,末后所说念佛一百种果报,这一百不同的果报第一条就是地狱,念佛人怎么会落到地狱去?我们得好好的想想。这就是古人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心里面是五逆十恶,口念弥陀有什么用?还是要堕无间阿鼻,这是我们要晓得、要警惕。
一个人真正想修学,从心地上下功夫,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恶意,什么叫恶意?十恶的念头任何一条都是恶意,决定没有。五逆十恶的念头没有,我们才能够保住人身,念佛求生净土才有指望。这桩事情虽然说难,但是人人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儒家也教人“克念作圣”,念是妄念,就是五逆十恶这些念头,你能把这念头克服了,你就是圣人,在佛法里面克念就作佛。我们晓得这些东西是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因为习气时间太久,力量很强,时时刻刻会起现行,我们很想克服它克服不住,佛教给我们法子很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方法、这么多门径,无非都是克服妄想习气的办法。这么多方法里面对我们来讲,最方便、最殊胜、最简单、最容易无过于念佛,念头才生就立刻转成阿弥陀佛,这个样子就叫做功夫得力,决定不让恶念生起;第一念生,第二念就转过来,这叫念佛人,这个人叫会念佛。久而久之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这些挂念不起现行,业习种子并没有断,是你功夫得力妄念不起现行,这样的功夫在念佛法门里面就称之为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意思,这句佛号确确实实能够降伏烦恼,能够把习气控制住,佛经上讲有这样的功夫,你就决定得生净土,这叫带业往生。
净土经里面虽然说有四土三辈九品,我们明白不要在意,对于这些事情明瞭是智慧,不起分别执著那是你的功夫,如果你斤斤执著这些,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低,你的烦恼习气还是很重。我们知道有这么回事情,绝不把它放在心上,对它不起分别、不起执著,你的心多清净,心净则佛土净,你往生的品位就高,道理在此地。何况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特殊修学环境,跟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不一样,一切诸佛刹土在事相上确实是不平等,可是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凡圣同居土的菩萨,跟实报庄严土的菩萨在一起听经,这确实我们在经上没有见过,他方世界没这种情况,这是显示西方极乐世界的平等。虽有四土,四土合在一起,里面没有隔碍,没有间隔也没有障碍,四土在一起,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诸佛所谓难信之法。
我们讲到这些地方,常常用一个浅近的比喻让大家去体会,就好比我们在学校上课一样,一般的学校不同年级一定分开来上课,一年级在一个教室,二年级在另外一个教室,三年级又在另外一个教室,不相同。极乐世界情形很特殊,幼稚园、小学跟博士班在一个讲堂上课,就像这种情形一样,很特别没听说过,各个不同程度都在一起上课,这叫平等法界;我们一般学校,大学跟中学绝不在一起,中学跟小学也不在一起,不平等,它是平等的。虽是平等,个人程度确实不一样,譬如说都在一起上课,一个教室,实报土的菩萨看阿弥陀佛报身,凡圣同居土看阿弥陀佛应身,不一样,看佛的相好光明也不相同,但是在一起;佛并没说现两个相,佛是一个相,个人看法感受不相同,但是决定在一起,这是不可思议境界。所以诸佛劝我们念阿弥陀佛,这很有道理,劝我们念阿弥陀佛爱护到极处,这才是真正的究竟法,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才是真正的圆满。请看下面经文:
【地藏。】
这是又叫著地藏菩萨。凡是叫名字决定有很重要的开示,叫名字特别提醒他。
【是南阎浮提众生。】
‘南阎浮提’就是指我们地球,佛在这个地区出现,对这个地区的众生特别的关切。
【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
这六句话,佛把我们世界这些众生的病根诊断出来,这是我们的病根,我们要知道。‘志性无定’,这一句尤其是重要,“志”可以说他的愿望,“性”可以称作为性格,“无定”是变化太大,实在说念念都不同,佛菩萨遇到这个众生也难度;志性无定就是心思散乱,我们一般人说这个人没有主意、没有主宰。而且‘习恶者多’,“习”是习性,习性恶多善少,我们在儒书里面看到,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这两个人都是贤人。人的性到底是善、是恶?佛法里面讲恶多善少。圣人讲法比他们的确是高明一点,孔老夫子讲法跟他们不一样,夫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说讲的性是讲真性,真性一切众生是一样,没有差别,真心本性,性相近;习相远,习性。所以孟子跟荀子讲的性不是真如本性,是讲习性,习性我们今天讲习惯,习惯成自然。习性不是这一生养成,生生世世,所以烦恼佛家讲有“俱生烦恼”,你生下来就带来的烦恼,不是你这一生学的,是你过去生中的习气,这就叫习性。
习性决定是恶多善少,诸位读过《百法明门论》,百法里面跟我们讲烦恼,烦恼心所有二十六个,给我们讲善心所只有十一个,你看谁多?十一个善心所,二十六个恶心所,恶多善少,何况恶的力量强大,善的力量薄弱,所以一般人遇到善法,‘纵发善心,须臾即退’,很难保住;遇到恶法,他‘念念增长’,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遇到善法,善心所太少,力量薄弱,不容易保住;为什么恶法他会增长?恶心所太多,力量强大。由此可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有机会接触到佛法,好!也来听经、也来念佛,可是不多久又听说他去学外道,学其他法门,什么原因?道理就在此地。虽然有机会接触到善法,他的善根薄弱,不能够维系长久,一定会退转。我们看到这个现象,知道这个现象是正常,如果接触善法他不退转,那是很不寻常,真正是千万人当中难得有那么一、两个,他能不退转。遇到恶缘他不会增长,遇到善缘他会增长,我们就晓得这种人善根深厚,这种人在一生当中,我们能够想像得到他决定成就。
所以这六句话,世尊对阎浮提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做一个总的诊断。我们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性,真正要学法藏菩萨,我们要“住真实慧”,“住真实慧”志性就定,如果不住真实慧,志性怎么能够定?所以一般人见异思迁,无足怪也!他志性不定。唯有住真实慧,真正懂得如教修行,决定远离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才能保住这一生决定成就。世法能影响人、能诱惑人,我们要清楚、要明瞭,要看清楚真妄虚实、善恶是非利害,样样都能辨别清楚,自己就明瞭我们应当走哪一条走。
最近李木源居士,这是真正的菩萨,不是普通人,发心要办佛学院,好事情。如果这个佛学院要受世间这些法律框架的限制,我们要符合法律条文去做,诸位想想你能不能超越三界?能不能在经典上悟入?很难!世法的教学跟佛法教学完全不一样,世法教学的目的是教你获得技能,佛法教学的目的是教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相同。世间法是叫你学,广学多闻,佛法的教学是叫你定,它是道,连老子也懂得这个原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所以它不是同一桩事情,佛法是道,世法是学。学这是愈多愈好,增长你的常识,所谓学识,你要广学多闻;佛法修道,道要一门深入,你才能得定,才能开慧。佛法自古以来,没有听说办佛学院,甚至于办个佛学班都没有。佛学院、佛学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清朝末年才有,欧阳竟无办内学院,厦门办闽南佛学院,太虚大师办武汉佛学院,清末民初才有,以前没有听说过。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没有开佛学班,也没有办佛学院,天天在教学。从前教学方式很像我们中国古代的私塾,虽然没有今天学校这种组织,可是代代都出贤人,高僧大德每一个时代地区都很多,佛学院开办之后,从佛学院里面出来的高僧大德就少,远远不如古时候。过去有一年我在香港讲经遇到演培法师,我们也很少见面,他到香港去参访,香港那边法师接待他,陪他一同去旅游,包了一个巴士,那一天我正好碰上,我也就参加。车上有不少是他的学生,演培法师很感慨的对我说,讲佛学院,他说真正现在在各地讲经说法的法师,都不是佛学院出身,他指著我,包括你在内。我们接受的是私塾教育,不是学校正规教育,我学哲学也等于说私塾教育,不是在学校哲学系里面读的。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在他家里,每一个星期天给我上两个小时课,学生只有我一个,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我们这样学出来。学佛法也是如此,最初三年我亲近章嘉大师,也是每一个星期两个小时,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我接受章嘉大师三年的教导,以这个基础以后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学讲经说法。
所以佛法的教学是个特殊的教育,它的方法跟世间不一样,目标也不相同,效果当然也不一样,它所求的是智慧德能,性德的流露,依照佛法经典里面来讲,它修学的课程就是戒定慧三学。戒学是教给我们如何处事待人接物,慧学就是教我们看破,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定学就是教我们放下,恢复自己的清净平等心,所以这个教育我们能得到真实的受用,确确实实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世尊一生以这个理念、这个宗旨教导学生,以后世世代代高僧大德都禀承佛的教诲,不违背这个宗旨,流布佛法,教化众生,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在这个时代怎样能够融合世间教学的规则,又不违背佛陀教学的宗旨,这个佛学院才是尽善尽美,而不至于走向佛学,走向佛学我们失败,那是把佛法当作世间学术来研究,得不到它的实用。我们要学佛,学佛跟佛学是两桩事情,学佛会成佛,佛学不能解决问题,学佛才能解决问题。底下世尊接著说:
【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
这一句是世尊为菩萨做一个榜样,释迦牟尼佛也是以无量无边的分身应化在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当给他说哪些法门,佛就给他说哪些法门。诸佛菩萨在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有没有?我们想像当中一定很多,为什么?现在世间众生有难,佛菩萨慈悲心特别恳切,一定很多,他不曝露身分我们不认识。中国古籍里面所记载暴露身分的人不多,几个大家比较都知道,我们晓得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化身来的;阿弥陀佛再来,我们晓得永明延寿,这是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阿弥陀佛再来;丰干和尚,这是当年国清寺,这是阿弥陀佛再来。释迦牟尼佛再来,听说《传记》里面记载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化身再来;阿弥陀佛还有善导大师也是,这是净土宗第二代祖师。近代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宋朝时代,南朝的时候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再来,这是现在大家熟知的几个人,身分暴露;身分不暴露的人多,太多太多了。世尊做一个榜样,佛再来也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随其根性而度脱之’,这一句话对我们来讲非常非常重要。教化众生是很活泼的,不是一个死呆板的方法,一定要懂得应机说法,随其根性而度脱之,这个法多活泼!再看底下经文:
【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
再叫著,特别说‘殷勤’,语气一次比一次重,一遍比一遍恳切,将六道这些苦难的众生,付托给你。你以你的智慧、以你的慈悲、以你的神力,一定去帮助这些人。
【未来之世。】
‘未来’是指世尊灭度以后,我们现在就是他称的未来之世。
【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
我们晓得天人是善,禀十善业而生天,所以天人是善多恶少,愈往上面去愈善。欲界天还有一些恶念,到色界天禅定功夫深,恶欲的念头完全被降伏住。以及世间‘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标准很低,不高。下面说:
【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
此地的善男子、善女人,跟前面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标准不相同,这是我们读这个经文,每一段经文里头的意思它标准不一样,这个地方的标准最低;在佛法当中种少善根,极少的善根。底下是比喻,‘一毛’,毛是我们汗毛,正报里头最小,‘一尘’,依报里头一粒微尘,一粒沙,‘一渧’是一滴水,都是形容少。也就是说即使是在佛法当中,种这么少的善根,你也不能够遗弃他们,这是佛嘱咐地藏菩萨,我们深深相信地藏菩萨,决定是依教奉行,决定不会背弃世尊的付嘱。于是我们得大安慰,我们虽然善根不多,但是此地说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我们有,这一点都不假。我们在道场一称佛名,低头一拜,那就是种善根,地藏菩萨哪有不照顾的道理?地藏菩萨没有办法照顾,那就是我们遇恶缘又念念增长,这就没有法子;这是地藏菩萨无法照顾,地藏菩萨也会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听教诲。如果我们从这一点点善根能够念念增长,一定得菩萨护念,一定得菩萨加持,我们读诵研经会开悟,我们念佛功夫会得力,我们断恶不会感觉得很困难,都是佛菩萨加持我们。我们修善能生欢喜心,这些我们细细想想,何尝不是世尊在天宫对地藏菩萨的嘱咐?
佛灭度之后,地藏是代佛,佛灭度之后正法、像法、末法,在这三个法运时期他是代理佛,将来世尊法运在世间消失,一万二千年过去之后消失了,一直到弥勒菩萨下生示现成佛之前,这个时间很长,以我们世间来计算五十多亿年,众生很苦世间没有佛法,都要仰赖地藏菩萨来帮助,要靠地藏菩萨来教化,这是世尊在这个法会上对地藏菩萨的付托。地藏菩萨承担这个使命,一切诸佛菩萨都来协助地藏菩萨,都来帮助他,成就度众生这一桩好事,为什么诸佛如来、诸大菩萨都来协助地藏菩萨?因为诸佛菩萨对度化众生是共同的弘愿,任何一个人来主导,他们都非常乐意的来配合,决定没有嫉妒障碍,只有全心全力来成就,世法里头还常说成人之美,何况这桩事情就是诸佛菩萨本分的事情,哪有不尽心尽力去协助的道理?
凡夫知见不一样,凡夫是“这是他做的,与我不相干”,这凡夫知见。我们要问他做这桩事情,是不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我们今天要做的是不是也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如果目的既然相同,那有什么分别?何必在这里分自分他,分自分他障碍事业。如果要晓得这桩事情是共同的愿望、共同的事业,自他就不二,他做跟自己做是一样,实在说他做,我们自己更应当欢喜,有人在做我们自己省心省力,我们从旁全心全力协助,就是圆满功德。所以诸佛菩萨的想法,跟凡夫的想法不一样,凡夫的想法:这个事情一定要属于我的,才肯认真去做,不是属于我的,那种热诚就减退。虽然佛教导我们随喜功德,随喜总不是圆满,这是凡夫错误的思想、错误观念,障碍了自己积功累德的机缘;不知道他的成就,就是自己圆满的成就,所以总是不能够尽心尽力去随喜。
归结到根源还是智慧不开,没有了解事实真相,所以还有分自分他,分自分他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能放下,这是造成积功累德修学上的重大障碍。正因为如此,所以诸佛菩萨极力的劝导我们要读诵大乘,道理在此地,教导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在哪里?大乘经教就是善知识,古来祖师大德这些注解就是善知识,我们常常读诵,时时体会,依教奉行,这是真正亲近佛菩萨,亲近善知识。现前知识之中,这个知识正如古德在注解里面所讲,“知”是我们知道有这个人,闻名,闻名还没有见面叫知;“识”是我认识他,曾经见过面,这叫识。凡是知与识,当然都是我们自己对他很羡慕、很尊敬的这些人,他有值得我们尊敬羡慕之处;在佛法里面这属于道业,他的道德学问,决不是他的财富、他的地位,不是这些,我们所羡慕的是道德学问。现前知识当中,他的德学与佛法相应,我们可以跟他学,如果他的德学跟经典所讲的不相应,我们对他应当是敬而远之。“敬而远之”是我们尊敬他,远是不向他学习,不跟他学习,这叫远;不是有意躲得远远的,那就错了,那就没有敬意;不跟他学习,这是我们正确做人求学的态度。我们再接著看底下一段: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
注解里面一开端引经上一首偈,这首偈也是大家所熟知,“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说的。这话是真话,“假使百千劫”,是真的,不是假设的。所造的业,业习种子落在阿赖耶识之中,阿赖耶是个仓库,藏在这个里面永远不会失掉,永远不会变质,这个事情很麻烦很麻烦,这是因,业因;遇到缘它就起现行,现行就是果报,这个果报你决定要受。由此可知,一个人如果他没有能力脱离六道轮回,他无量劫前所造的善恶业因,纵然过无量亿劫,遇到缘还是要受报,这正是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自己定,不是别人定,是自己造作的因,现在要受果报,这是真理,是事实真相。迷惑人敢造业,糊涂,觉悟的菩萨决定不敢造业,所以经上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菩萨是觉悟的人,众生迷惑,造作的时候懵懵懂懂,到受报的时候害怕,那个怕来不及,没用处。菩萨觉悟,所以对于起心动念他很慎重、很谨慎,于一切人事物决定不起一个恶念,为什么?他知道起一个恶念,阿赖耶识里种一个恶的种子,将来以后会有恶报现前,为什么去干这种事情?所以决定不会起一个恶念。
纵然旧有的恶习气遇缘起现行,诸位要晓得,我们一个恶念起来,也是恶习种子起现行,这时候觉悟的人,这一念才起来立刻就把它控制住压下去,念佛人是一句佛号把它压下去,这就是功夫。所以要晓得阿赖耶识这些业习种子,时时刻刻起现行,晚上作梦也是起现行,它要不起现行,怎么会有梦中的境界?梦中境界都是业习种子起现行。所以会用功的人,就在这个地方下功夫,用一句佛号、一句菩萨名号,把这个念头换过来,为什么叫你常常念佛,多念佛?你念佛阿赖耶识里落的是佛的种子。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无量无边,所以变现出虚空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业习种子的现行,你怎么能怪外头的境界?外面所有一切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自己种习现行,愚人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才在境界里面生妄想、分别、执著,起心动念;觉悟的人了解境界现象,知道它是一回什么事情,顺境也好、恶境也好统统是自己阿赖耶识里面,业习种子变现出来,所以他在顺境里面也不起心动念,逆境里头也不起心动念,泰然处之,这叫真修行。
在一切境缘当中,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真功夫、真修行。清净平等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觉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不糊涂,对于所有的现象,它的理事性相、业因果报,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白,这是正觉,所以《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说尽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与这五个字相应,你就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也就是经上讲“住真实慧”,你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利益一切众生,经上所讲的“惠以真实利益”,这才是佛在经上常常教我们的积功累德。可见得积功累德,若不是自己住真实慧,惠以众生真实之利,那这一句话有名无实,真正落实我们晓得应当怎么作法。
我们看看这个世间就是佛在经上所讲,经里面讲‘未来世中’,是指佛灭度以后;‘若天若人’,这是讲六道里面一切众生;‘随业报应’,实在讲六道众生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这四个字也就说清楚。我们到这个世间来,这一生来作人,我们作人来干什么?“随业报应”,过去生中要做的善,你来享受善报,过去生中造的恶,你在这里接受恶报,所以佛讲“人身酬业”,这四个字也就是把人生做了一个总结语。人生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是来酬偿你业报,你来干这个;六道众生没有一个是例外,你都是来酬偿你自己的业报。可是我们迷惑,在酬偿业报的时候,又继续不断在造业,这个事情麻烦,这真是因果循环,没完没了,这个麻烦大了,所以在六道轮回永远没有出离的时候。轮回的现象非常精微细密,绝对不是说我们这个人,过了几十年死了之后,再到哪一道轮回,这个相太粗,极其细微的相在哪里?念头,你从起心动念里面觉察到轮回真相,你才恍然大悟。我们的轮回念念在轮回,念念是因果的循环、因果的转变、因果的相续,这就是轮回的真相,所以它在念念之间。
因为恶的念头多,恶的行为多,‘落在恶趣’,“恶趣”是指三恶道。天台大师告诉我们,他讲十法界每一法界里头都具足十法界,所以称为百界。我们根据这个原理,就知道六道里头每一道都具足六道,你仔细观察,人道里有人道里面的天道,有人道里面的修罗道,有人道里面的畜生道,有人道里面的饿鬼道、地狱道。我们都是得人身,这人道,在相宗里面讲这是引业,引导我们到这一道来投生,我们都得的是人身。我们所享受的环境六道不同,有人享受天道的生活,福报大,有人过的是非常苦的生活,地狱的境界,同样是人身,这叫满业,满业是善恶果报。所以业分两种,一种是引导你到哪一道去受生,另一种是你受生之后你的受用。天台大师讲十法界,讲十界范围就更广,人道里有佛道,人中之佛,人中的菩萨,人中的声闻、缘觉,再加上这四种那就是十法界。每一界都具足十如是,《法华经》上所说,每一界里头具足十法界,这是一百法界,每一法界里面具十如是,就是千如。
智者大师读《法华经》,把《法华经》上这一段的经文展开,让我们看到事实真相,智者给我们开这个例子,好像数学上一个公式一样,你套著这个例子再一开演,你就看到法界的真相,重重无尽,《华严》里面跟我们说的。百界,每一界里头再开百界,这就是亿法界,然后再一界里面又具足一法界,重重无尽,大乘经上常常用大梵天王的罗网来做比喻,也是说明这一个事实的真相。然后我们才能够稍稍体会到,诸佛菩萨的智慧,诸佛菩萨观察,我们对于事实真相能看到几分,他们看得多么透彻。我们如果在人间,在人间里面看到人间有六道,你的眼光算不错,你透了一层。可是任何一法其深无底,其广无边,你看得愈深愈广,显示出你的智慧深广,智慧深广无尽,法界理事无尽,我们从这个地方才能稍稍体会,诸佛菩萨无尽的智慧,观察到法界无限的深广。我们学佛要学的是什么?恢复自己的智慧德能。
法界里面真正契入之后,无所谓真妄,无所谓空有,无所谓来去,也无所谓隐显,那是你真正契入。没有契入可以有这些说法,这些说法总归结,就是今天科学家所讲相对论,你没有契入是相对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是相对的。入进去之后就无所谓相对,相对的理念就没有,消失,相对的事相当然更不存在,这是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是我们发心学佛希求的一个结果。这时候才将虚空法界一切问题都总解决,在佛法里面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自性智慧德能圆圆满满的恢复,圆满的现前再没有一丝毫欠缺,这是入这个境界。下面经文是世尊嘱咐地藏菩萨,要以他的智慧神力去方便救护,这显示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爱护关怀,这个恩德永远是无尽的。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这个经明天可以讲圆满,明天把它讲圆满。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