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60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60集


 下载DOC文档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四三页:

  钞【禅悦为食,故定有食义;智能运转,故慧有行义。如论颂云: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又佛地论:净土中诸佛菩萨,能说能受大乘法味,又正体智受真如味,能住持身命,使不断坏,长养万法,故名为食。】

  『禅悦为食』,在佛法里面讲,初禅以上就不需要饮食,所以不是欲界,到色界天去了。色界有四禅,有十八层天,初禅、二禅、三禅都是三层天;像初禅是梵天,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第四禅很特别,四禅是凡圣同居土,除普通的三层天之外,它有一个外道天(就是无想天),修无想定成就的就是外道天;另外他有圣人居住的处所,叫五不还天,就有五层,所以加上一个外道天,加上普通的三层天,四禅有九层天。加上前面初禅、二禅、三禅各三层,所以色界有十八层天。这些天人都不需要饮食,愈是层次高的,他禅定功夫愈深。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初禅以上统统没有了,他不需要睡眠,也不需要饮食。五欲我们看起来这两条是非常的严重,财不要还可以,名不要也可以,色不要也可以,吃跟睡这个不要不行,这是我们决定做不到的。所以要晓得,色界以上都不需要饮食,禅悦为食。

  我们想想,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生的人也超过了四禅天,无论在定功、智慧、福报都远远的超过六道,大梵天王也不能跟他相比,哪里还会有饮食?前面祖师跟我们解释的也很有道理,所谓有饮食,只是我们欲界的众生,念佛带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吃饭、睡觉这习气还没有断,偶尔会想起来,「怎么这么久没吃饭」,会动这个念头。西方极乐世界那个世界很奇妙,一切法都是变化所作,你念头一动,百味饮食就会现前。现前之后才晓得,我们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在娑婆世界,这个用不著了;用不著,它就没有了,就化去了。

  禅定里面产生的喜悦能滋养精神,使我们的精神振作起来不会疲倦,就有饮食的意义,我们欲界,饮食最大的作用也就是滋养身命,所以有同样的功能、同样的意义。

  演【禅悦为食定有食义者,禅定资神,轻安适悦故。】

  「资」是滋养,「神」是精神,滋养精神;「轻安适悦」,不但是精神,连身体也包括,身心愉快!所以禅定有饮食的意思。我们这个世间,吃饱的时候,精神就好了,体力也就恢复了。

  演【智能运转慧有行义者,智体无住,运行活泼故。】

  「智能运转」,智是於一切法都能明了通达,所以它有行的意思。统统是会归自性上来说的,就是自性定、自性慧。「智体无住,运行活泼故」,我们今天虽然能运行,不够活泼,愈是年纪大的人,行动愈不方便,没有年轻人那样的伶俐!这原因现在医学上讲,年岁大了,老化了,行动不便。佛法里面给我们讲的是定慧,是心地清净。身心清净,不但精神饱满,肉体也不容易老化,老化是不能避免,但是他衰老会缓慢,不像一般人衰老那样快。如果定功很深,他就不老了,他确实能控制身体。

  在佛经上说,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佛有两个弟子到现在还在人间,照中国人算法,佛灭度已经三千多年,这两个人还在。一个就是迦叶尊者,佛嘱咐他,要等弥勒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交给他、传授给他,他才可以灭度。所以迦叶尊者在我们人间,没有入灭。第二位就是宾头卢尊者,这是佛不准他入灭,要他在末法时期给一切众生做福田。你是诚心诚意供斋,他会来应供。他示现什么样子?不知道,没人认识,他会变化。这就是有很深的禅定,他能使这色身常住。阿罗汉都有这个能力,何况菩萨,何况佛?当然有这个能力。诸佛菩萨虽有这个能力,他不住世,不住世的原因在哪里?众生福薄。他要是以佛菩萨的身分来住世,对众生没好处,因为众生对他没有恭敬心,不但没有恭敬,还要毁谤佛菩萨,造的罪业就更重了。所以这些佛菩萨就不用自己的身分出现在世间。佛菩萨很慈悲,他可以用变化身,变化一个在家的居士,变化一个普通的出家人,因为你见到这些人不会毁谤,不会造口业了。所以,不以他本有的身分出现在世间。

  『如论颂云: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演【如论之论,是往生论。如论颂云下,是引证,食有六段,行有一段。】

  「如论颂云」,举《论颂》来证明,「论」就是《往生论》。一般「论」上有加名字,像《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起信论》;净宗的经典,单说个「论」,没有加上名字,决定是《往生论》。《往生论》上讲「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引证」,这是引《往生论》来做证明。《往生论》是天亲菩萨造的,昙鸾大师给它做个注解,《往生论注》,注得非常好。昙鸾是南北朝时代的人,对净土宗有非常大的贡献。他学法的因缘很特殊,他年轻的时候怕死,总感觉得人命无常,到处去求不死的方法,所以学神仙。以后碰到西域到中国来的法师,向他请教:佛门有没有长生不死的方法?这法师就介绍他: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长生不死。他听了很欢喜,於是就学佛,专修净土,也算得上是净土宗的一代祖师。

  《佛地论》说:『净土宗诸佛菩萨,能说能受大乘法味』,能说者是佛,能受的是菩萨。

  演【诸佛菩萨能说能受者,非诸佛不能说,以具四无碍辩,得大无畏故。非菩萨不能受,以最极利根,堪能担荷故。】

  这个话的意思就很深了。能说的是阿弥陀佛,这是狭义的;广义的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它说什么?此地讲的「大乘法味」就是指《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指这个。这个经典是一切法门里面难信之法,不是诸佛如来,不能说!如果不是菩萨,也不能接受!你跟他讲,他不相信。唯有菩萨的智慧接近於佛,他相信,这个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所以我们对於眼前不能接受这个法门,甚至排斥、毁谤,我们都要用极平常的心去看他,不足以为奇。他修学另外的法门,我们也勉励他,劝他认真的学习,为什么?他那个法门修学成功了,他就相信。他要拐个弯才能相信,现前他不相信。最后,不管哪一宗、不管哪一个法门的修行,他那个归宿是一真法界,就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真正像一个大海一样,所有百川统统流入大海,这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统统归到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这就好办,见到文殊、普贤,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带他到极乐世界去,拐个弯还是要去。

  《华严经》上说得很好,「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所以菩萨才能受!登了地的菩萨对於事实的真相完全了解,他会认真的念佛。华严上讲十地菩萨,就是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不必要人劝了,他就会念佛。不管修哪个法门,没有一样不好,我们都劝他认真的修。如果他能修学净土法门,他相信了,这是无量劫以来他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一生成熟了,这个非常希有,绝对不是普通人,这个人有大善根,有真实的智慧,他才会相信这个法门,才会喜欢这个法门,才会认真修学这个法门,能受!可见得能受是菩萨。这是一个说法,这个说法完全就西方极乐世界。

  另外一个说法,菩萨能受也能说。这些菩萨到十方诸佛世界,也是常常帮助佛摄受接引一切众生,菩萨能受是真的,能说是靠佛力加持,佛力要不加持他,他也不能说第一微妙法门,这才是真正彻底究竟圆满的度脱一切众生,所以要三宝神力加持他。不但是阿弥陀佛加持,十方一切诸佛都加持,诸位想想,这个人怎能不往生?《无量寿经》最后讲的,这就是阿弥陀佛、一切诸佛给他授记。这是特别劝勉后世四众弟子发心讲这部经。刚才说了,不是你能讲,你一发心讲,阿弥陀佛、一切诸佛如来都加持你;不加持你,不会讲!不但我们讲是佛力加持,诸位同修在此地听这个经也是蒙佛力加持。阿弥陀佛加持你,十方一切诸佛加持你,为什么?没有佛加持你,你听不懂!难信之法,你就信了。没有一切诸佛加持,难信之法我们信不了!你才知道,这是多大的善根!过去生中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个善根在这一生当中现前。这个话不是我随便说的,有经典做依据,经上这么讲的。

  我们今天看看全世界,这个时代众生的确是诸佛如来神力加持,每个地区都有相信这个法门的人,都有认真修学这个法门的人,这是个好现象。我们台湾这个地区很多!在我们这个道场经常在一块共同研习念佛的同修,我们都熟悉。不在我们这个道场,我常常听说的,每个地区有不少人在念《无量寿经》,在听录音带,也在念佛,这是好相!台湾今天这个社会那么乱,幸亏还有这么多人在认真的修福,这个福报是世出世间第一大福报,希有难逢!因此我们要珍惜。

  这一句的含义很多,不单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佛菩萨。实在讲,从西方世界应化到他方世界的那些人都不知道有多少。特别是苦难的处所,愈是有苦难,菩萨悲心愈重,示现在这个地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我们常常读诵大乘经典,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这就是能说能受大乘法味。

  『又正体智受真如味,能住持身命,使不断坏,长养万法,故名为食』:

  演【正体智,即根本智,亦名如理智,此智能证真如。】

  由此可知,这个智慧重要,念佛的人所求的就是这个智慧。念佛的人、修净土的人一定要知道,我们求的是什么?我们所求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怎样才能求得到?佛在一切大乘经典里讲得很多,「心净则土净」,本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在大本里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总而言之,把它归纳起来就是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心经》上讲的「无智亦无得」,无智就是根本智。可是诸位听了这个话,不要发生误会,无智就是根本智,这个世间很多白痴的人都有根本智了,那就错了。这个无智是无邪智,他有正智,这是经上讲的正体智!他有正智,他没有邪智,跟禅家讲「无念」的意思一样,他无邪念,他有正念,这就叫做根本智。

  所谓根本智,实在讲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在没有起其他作用的时候,没有起他受用的时候,就叫做根本智,为什么?它自己有智慧,智慧虽然没有作用,它自己智慧表现在哪里?表现在「能证真如」。虽然能证真如,它不执著能所,这才是真的。为什么?因为所证的真如跟能证的根本智是一不是二,这里头没有界限,没有能所。智就是如,如就是智,所以叫「如理智」。因为一有能证所证,心里就动,就动了念头,这一动念头就叫无明。《起信论》上讲,无明从哪里来?「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不觉是什么?就是有能所,一有能所马上就产生相对,能跟所就相对,这就是无明,这叫根本无明。所以他这个心清净到了极处,清净心里的确是一念不生,一法不立,就是万法如如,是这个境界。这就是《华严经》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演【如空合空,似水投水。】

  底下是比喻,「如空合空」,真如是空的,能证真如那个智慧也是空的,空跟空一体,没有界线。「似水投水」,我们拿一杯水倒到大海里,能不能找出界线?找不到。这就是能与所是一不是二。我们凡夫今天入不了这个境界,就是界线画得清清楚楚,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有能有所。

  我们念的这个阿弥陀佛,我能念,阿弥陀佛是我所念,能所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但是念佛行,可以带业往生,学其他的法门不行。学其他的法门,只要你能所存在,决定不能见性,也就是说你修行充其量可以证到阿罗汉、辟支佛果;权教菩萨、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这个位次决定证不到,因为这个阶级以上没有能所,在这个以下有能所。你这能所概念很深,你证的位次就浅;你能所概念很淡薄,你的位次就提升。这拿《华严经》来讲,就是妄想执著。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告诉我们,「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世间事,这世间一切事情,我们不能舍弃,要照样做。不要有世间意,意是执著,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世间意,这种执著念头是愈淡薄愈好;可是事情不能不做,事情一定要认真负责把它做好,这是世间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要说:「我做这个事情对我修行有障碍」,其实没有障碍,只要你心地清净就没有障碍;你心地不清净,那就有障碍。所以有没有障碍无关於人事,都在你怎样用心;障不障碍在用心,佛法是心法。这两个比喻都比得好!

  演【理智一如。】

  「理」是真如,「智」是能证真如的智慧,就是根本智,根本智本身的作用就是这个;它对别人起作用就是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那是根本智;《心经》到最后讲「无智亦无得」,那是根本智,就是此地讲的正体智、如理智。它起作用,就是教化众生、帮助别人是无所不知,就是从这个智里头起的作用是无所不知;它不是在对其他人的时候,他自己是无知,一无所知,这个心才真清净。

  我们在《印光法师文钞》读到,印光大师教初学的同修要「一门深入」,不要学杂了,不要多跑道场。这些话慈悲到极处,真实的利益,就像《无量寿经》所说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给你讲真话,道场不能多跑,善知识不能多亲近,经书不能多看。印老收的那些皈依弟子,《永思录》、《文钞》里头都看到,皈依弟子常到庙里去看看师父,他见到都骂人,问:你来干什么?「我来看看师父」,「师父已经见过了,还有什么好看的?」他把你骂回去,「你不回家老实念佛,到庙里面来跑,浪费精神,浪费钱财」,那是真实的教训!

  他叫你什么都不要跑,都不要接触,干什么?修根本智。这经上讲的,就是修「一心不乱」,大本教你修「一向专念」,经上常讲「专精行道」,你到处去跑,你心就散乱,你什么时候才能得一心?不错,我们是要去参访,参访不是这个时候,以印光大师他老人家那个教训,参访应该在什么时候?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到那个时候你每天都到十方诸佛刹土去拜佛、去听经、去闻法、去帮助一切众生,是那个时候,不是现在这个时候。现在没有能力,你还多参访几个,好了,把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这个事情搞塌了,搞来搞去还是搞六道轮回,这个事情多麻烦!所以现在要把参访的事情放下,一心一意专求西方净土,这样我们这一生才不至於空过。

  人家说你们修净土的是小乘,自了汉,没有慈悲心,随他说去!不要人家说几句,我们这心动了,「我不当自了汉,我有慈悲心」,有慈悲心到处乱跑,跑到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这叫什么慈悲!真正大慈大悲是见了阿弥陀佛以后,这个时候才普度众生。连普贤菩萨自己都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他这十大愿王才圆满。由此我们才晓得,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四弘誓愿才能圆满!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四条都是假的,有名无实。度众生,没有能力;断烦恼,自己也没有能力断;学法门、成佛道,没有一样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办得到,四条统统办不到。你要想这四条都办到,四条都做到圆满,只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祖师劝我们修学的话,那真正是苦口婆心,我们自己要深深去反省,自己是什么样的根性,有什么能力,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经,念一本够了。这《疏钞演义》好,分量太多了,不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对於现在人来讲,分量是恰到好处,不太多,也不少。《弥陀经疏钞演义》可以提供你做参考,《弥陀经要解》以及《无量寿经》的注解都是非常好的参考书,偶尔翻一翻。正经的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我们的定课,每天一定要念;其他这些书,你念不念无所谓,一个礼拜翻一翻看一段,不看也可以。正修、助修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我们是以《无量寿经》,或者是以《阿弥陀经》,以信愿持名,这是我们的正修,这个课程决定不能放松。你要是认真这样学法,愈学心愈清净,真的烦恼少了,自己能觉察得到;妄想少了,执著也轻了,对於什么事情也看淡了,心得自在,世出世间法有能力辨别,这就是智慧增长。你得到这个利益,你才晓得经上所讲的殊胜的利益、最大的利益,这个话你明白了,你懂了,为什么?真得到了!以前是听说,现在是自己真正得到了。

  演【长无断绝,从体起用,长养万法,如食之能持色身长养万事也。】

  诸位要好好的念佛!现前的利益,身心健康,万事如意,你们要不要得到?这个地方讲长养万事,就是万事如意、事事如意,身心健康,这是人生的真富贵;不是有钱才富贵,有钱有地位,身心不健康,没用处。人生第一幸福就是身心健康,生活愉快没烦恼,没有忧虑,很快乐,这是最幸福的,绝对不是名闻利养。世间人把名闻利养看得那么重,那是看错了,那是迷惑颠倒。

  钞【又阿含唯识等,说出世五食。】

  《阿含经》是小乘经,《唯识》是大乘始教,是大乘经,佛在这些教义里面讲过修行人有五种食。

  钞【一、禅悦,二、愿,三、念,四、解脱,五、法喜。谓禅定资神,轻安适悦,即为食义。愿力持法,法身增长,即为食义。】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学佛的人,禅定他没有,这不说了。他是有发愿,虽有愿,我也没有看到他有什么真正功德利益表现出来,这什么缘故?因为他那个愿是假的不是真的。怎么知道是假的?过几年他那个愿会变,或者遇到境界现前,他那个愿也会转变,可见得这个愿不是真的。愿如果真切,确实是这个意思。像《无量寿经》阿弥陀佛那个愿力,「纵使身入大火中,如是愿心永不退」,那是真的,他这个愿就产生效力。不管什么境界,他这个愿坚固不退转,这个愿力就能『持法』,「持」是保持,「法」是他修行的方法,他所依据的理论、所修行的方法,他这个愿力能持,不会改变。『法身增长』,他的法身慧命增长。唯有坚固的信愿,法身慧命决定增长。

  所以我跟同学们说:你们去做了,你就会有体验。你果然能相信这个法门,依照我所讲的方法去修行,顶多三年,你再见我面,你会跟我说:法师,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有把握了,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堕六道轮回。这是了不起的一桩大事!你果然认真干三年就行了。不过这三年,你还要看别的经论,还要听这个讲、听那个讲,还要到处去跑庙、到处去做法会,那三十年、三百年也不行。我们做凡夫生生世世无量劫以来搞生死轮回,这一生遇到这么好的缘分,把超出三界的这个门道找到了,这个不容易!也可以说无量劫来都没有发现这个门路,没找到!找到了,不早走了!找到,你早就成菩萨成佛,不会去当凡夫了。

  连世间的教学法都是「教之道,贵以专」,何况了生死的大法!决定要专修。所以真正修行人,家里供个佛堂,一尊阿弥陀佛,一本《弥陀经》,一个香炉,顶多再一个引磬、一个木鱼,什么都没有,心专一!案头还摆一大堆书,这不行,就不专;真正专的,顶多《净土五经》。愈是精,他这个心就愈专,真正到专一,那个受用的确是不可思议。我讲,你也无法体会,为什么没有法子体会?因为你没有专过。这个事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喝了杯水,我告诉你这水很热,你没有喝过,怎么热你也想不到,你要尝到才行!你要是能专三个月,你就体会到这里头的味道,这个好处你就体会到了。你就真干三个月,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统统不要看,一些不必要的应酬统统舍掉。不但世间这些书不能看,其他佛经也不能看,就专念一本《无量寿经》,念三个月;除念经之外就念佛,尽可能使佛号不要中断。这是要真实的愿力支持你,你要是没有真实的愿力,见异思迁,外面境界一来,马上就动摇,马上就退转了。朋友找你打麻将,好了,你得要去应付一下,那个朋友请你去看电影,你去一下就完了,一切完了。

  钞【念力明记,圣道现前,即为食义。】

  念,这个字在六书里面是会意字,「念」是今心,就是现在的心,现前一念的真心。这个心不是过去心,不是未来心,今心!『念力明记』,「明」是明了;「记」是不忘,『圣道现前』。尤其用在念佛上,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全摄弥陀无量功德,一念净信的心念这句佛号,把阿弥陀佛的功德统统变成自己的功德,自己这个心跟阿弥陀佛的心交融了,这里头没有界线,叫光光互入。我们的一念心投入阿弥陀佛的一乘愿海,阿弥陀佛的一乘愿海入到我的心;自心佛心无二无别,里面没有界线,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晓得念佛的功德有多大?这是世间很多人不知道!

  你念这一句佛,你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你,因为里头没有界线,「如空合空,似水投水」,没有界线,几个人知道有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你要想消灾免难、消业障,哪个方法有念佛的方法高明?哪个方法有念佛的方法有效?念佛这个方法,第一功德,第一殊胜的效果。所以你念佛,还要去拜忏吗?用不著了。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口里念阿弥陀佛,心是有能有所,对佛怀疑,对自己不相信,这样去念,那就不能感应道交。对佛怀疑,「我在念!佛你听到没有?你到底晓得不晓得?」怀疑,不知道阿弥陀佛知不知道我在念!怀疑自己,我这一生罪业深重,佛能饶恕我吗?能原谅我吗?不相信佛又不相信自己,这种念法怎么能感应道交?这个心就是不清净!心不清净,你的念力不相应。

  为什么叫你来听经?为什么要这样跟你细细的来讲解分析?破疑生信。你的疑惑要是断掉,信心生起来,这个时候就一念相应一念佛,你这时候念佛就跟你从前念佛不一样,从前念佛号确实一天念到晚都不相应,没有一句相应。你果然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会发现现在念佛句句相应,句句都是清净信心在念,句句佛号跟阿弥陀佛融成一体,阿弥陀佛无量劫修来的功德,我们这个心跟他一相应,把他的功德就变成我的功德。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所以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菩萨都要求生极乐。所以是「念力明记,圣道现前」。

  《观经》上讲的理论讲得透彻,讲得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理,这句话就是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本觉,本觉本有。是心是佛,也就是佛在《华严》、《圆觉》所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是心是佛,本来成佛,这是理。可是事实上不相应,事实上,我们念念都念六道、念十法界,不是佛!今天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那就是「是心作佛」。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念作佛,念二句阿弥陀佛就是二念作佛;你这念头不间断,你是念念作佛,那就真的成佛了。诸位好好去想这个道理。你念菩萨就成菩萨,念阿罗汉就成阿罗汉,你念贪、念瞋、念痴都有果报,念是在造因,后面一定就有果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今天有很多人一天到晚念钞票,你们想想将来的果报是什么?钞票上有很多细菌,将来都变成那东西了。明白事实真相才晓得,一切法门没有念佛好!念佛是真好,真正究竟。

  钞【解脱除障,居然资益,即为食义。】

  『解』,我们念去声,当动词,意思就是解除了。解除的是什么?烦恼。『脱』是脱离,脱离什么?脱离六道轮回,脱离生死。烦恼是生死的根本,是因!生死轮回是果报。要想脱离生死轮回,必须把生死轮回那个因素消灭,因素就是无明烦恼。烦恼里面最重的,就是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合起来叫「见思烦恼」。错误的见解有五大类: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错误的思想也有五大类:贪、瞋、痴、慢(傲慢)、疑(对於圣教怀疑)。解就是断烦恼,你能把这十条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你就脱了,脱了六道轮回,就证阿罗汉果,这叫解脱。『解脱除障』,这个障叫烦恼障,它能除烦恼障。

  『居然资益』,它能资益你的法身慧命。佛在小乘里面只讲见思烦恼,在大乘里面讲除障就讲三障,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讲得细、讲得广。不仅仅是除见思烦恼而已,我们如果念佛求生净土,我们所用的方法,怎么样解脱的方法就是信愿持名。我对於净土,我深深的相信,相信阿弥陀佛的智慧,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一点不怀疑;第二,相信自己,我以清净心念佛,念念都与阿弥陀佛相应,将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我。以这样的清净信心来念佛,就是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这个方法妙!不要再用别的方法,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解脱了。解脱跟心开是一个意思,「不假」是不要借用其他的方便法门,这一句佛号就成功了。你想想这个法门多殊胜、多方便,简单容易,人人都会念,这个法子人人都用得上,你不肯用就没法子。你要是真正会用,决定有效。所以我跟你讲,你懂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方法,你认真去做,三个月见效,你看多快!这是正法,真正是纯正。

  钞【法喜内充,极喜乐故,即为食义。】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你一遇到欢喜的事情,精神百倍,把什么疲劳都忘掉了,欢喜。世间的欢喜都会把疲劳忘掉,精神振作,何况在佛法里头,你真正能够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真正能够入佛法精义,幽微的深义,你能体会到这个欢喜快乐!无论是读经,无论是念佛,精神百倍,不会疲倦。念了会疲倦,这是你功夫不得法,你的业障还很重,要用念佛的方法去消。功夫得力,业障渐渐消除了,给诸位说,睡眠少了,为什么?他有法喜。佛陀在世的时候,佛弟子,普通一般出家人跟佛的,每天睡眠四个小时,中夜,晚上十点钟睡觉,两点钟就起床。他四小时就够,为什么?法喜充满。他天天跟佛、跟菩萨在一块,喜欢!心地清净,饮食少了,一天吃一餐就够,日中一食,每天睡觉四个钟点。

  我们现在一天睡八、九个钟点,业障!睡到头脑迷惑颠倒。你说用什么方法?念佛。念佛,「没效!」是,哪有一念就有效,不可能这么快!你总得要念一个时间,你这病病太久了,药一下去,没有这么快就有效的。真正觉得有效,三个月,这就很快了,显著的效果要三年到五年,那就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所以真的身心健康,法喜充满,一天到晚快快乐乐,不会再有烦恼,不会再有忧虑。不管什么境界,顺境、逆境都法喜充满,他有智慧。

  这五种都有食的意思,「食」的意思就是能提起我们的精神,使我们把疲劳忘掉,把这疲劳舍掉了。

  钞【今止言定者,举一兼四,禅定之中,无不摄故。】

  大师在前面的解释,只举一个『禅定』。《钞》是他做的,他把这个意思补充出来了。禅定里面,这四个意思统统包括。真正有禅定,「愿、念、解脱、法喜」必然在定中出现,所以说『举一兼四』。

  底下这段《演义》,诸位看看就行了,就不必讲了。我在前面讲这个意思都讲得很明显。要紧的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修,这是一定要记住。方法用念佛,诸位都会念,但是关键在怎样用心。一定要用清净心,要用平等心,要用深信切愿之心,你很快就有感应。这个感应不是说你见佛、见菩萨放光动地,不是的,不是这些感应。你会感觉你自己心清净了,烦恼少了,会感觉到很愉快;甚至你这身体有病,病会没有了,这是真的,不要去医,自然就没有。确实这身体是境界,境随心转,这就是心理恢复健康,心清净,这身体百病不生。清净到极处的时候,身体放香。身体有气味、有毛病,这都是业障,认真去念佛,用这种心,用这个方法、用这个理论,消业障!身心健康、身心愉快,这是我们眼前得到,佛法讲花报,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九品往生,到那里去作菩萨、作佛去了,那是果报,果报的功德就像《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一模一样,庄严殊胜无比。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本源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敏法师讲阿弥陀经    

纯祥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法然上人讲阿弥陀经    

法悟法师讲阿弥陀经    

佛慈法师讲阿弥陀经    

HT法师讲阿弥陀经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经    

会性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净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静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律法师讲阿弥陀经    

戒法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界法师讲阿弥陀经    

窥基大师讲阿弥陀经    

莲池大师讲阿弥陀经    

隆莲法师讲阿弥陀经    

梦参老和尚讲阿弥陀经    

蕅益大师讲阿弥陀经    

善导大师讲阿弥陀经    

悟显法师讲阿弥陀经    

信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星云法师讲阿弥陀经    

宣化上人讲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随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者大师讲阿弥陀经    

宗舜法师讲阿弥陀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