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76集 |
|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七一页: 钞【本愿者,大本法藏愿云:我作佛时,刹中无饿鬼畜生,以至蜎蝡。又愿云:我刹中人,皆不闻不善之名,何况有实,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这一段是解释《疏》里面「不符法藏本愿」这一句。《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面,阿弥陀佛跟我们说过,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没有三恶道,第一愿里面,他就发的这个愿,决定没有三恶道。不但没有三恶道,连三恶道的名字都听不到,何况有实!法藏菩萨已经成佛,就是现在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既然没有三恶道,连三恶道的名字都听不到,为什么还看到众鸟?疑问是从这个地方生起来的。 钞【云何佛道已成,顿违宿愿。】 好像跟过去发的愿相违背了。 钞【故明彼国原无恶道,非唯目所未睹,亦复耳所不闻。良繇耳之所闻,唯是诸佛如来万德洪名,菩萨声闻及诸天善人种种嘉号,曾无三恶名字历耳根故。】 西方极乐世界你所见到的、你所听到的,都是止於至善,接触到都是最善的境界。这些鸟从哪里来?下面告诉我们: 钞【变化所作者。】 这是详细解释《疏》里面「以彼佛欲令法遍人耳,神力变化,非真畜生故」这一句。 钞【复自难言。】 『难』就是提出疑问。 钞【既无畜生,今白鹤孔雀等,何所从来,而在彼国。】 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境界是世尊为我们介绍的,在无量寿这一会又是与会两万多人统统见到的境界,由此可以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话不假,确实是真实的。这些众鸟从哪里来的,一定要把原因说出来。 钞【乃出其繇,是佛化作,非真实有。】 是阿弥陀佛用这些工具,这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用它来代替他说法,像我们现在用录音带、录影带也可以代替说法,不过没有阿弥陀佛变化的那么巧妙、那么自在。我们现在虽然也能变化这些科学工具,但是还不能完全自在,还要受很多的限制。 钞【如观经云,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化为百宝色鸟,是也。】 《观无量寿佛经》,佛说得比较详细,阿弥陀佛怎么变化来的?他有一个变化的总机器,这个机器就是『如意珠王』。如意珠王能如人意,你想什么,它就变现什么出来。像西方神话寓言里面那个神灯一样,你问它要什么它就变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个东西,有如意珠王。 钞【法音宣流者。】 这是阿弥陀佛变化这些禽鸟目的之所在,为什么变现这些?他的用意就是用它来宣扬佛法,也就是讲经说法,大众喜欢听什么经,它就给他说什么样的经。既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它所讲的就是阿弥陀佛亲自所说的,无二无别。 钞【宣则宣布,自上遍下,犹如王言。】 『宣』是宣布的意思,向大众宣布。 钞【流则流通。】 宣流,『流』是流通。 钞【自近及远,犹如逝水。】 像水往外流一样,法音遍布全国,这个全国就是极乐世界。不但遍布全国,《无量寿经》上讲,阿难这些人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听到阿弥陀佛说法,同时也听到西方极乐世界有情无情统统都在说法。由此可知,这个法音遍布虚空法界,实在讲是我们自己有障碍,见不到!如果自己的障碍去除,西方极乐世界实在不远,就在眼前。这些话,我们熟读《无量寿经》的确这种体会跟从前不一样,就像阿难、弥勒菩萨所说的,「如对目前,相去一寻」,一寻就是八尺,这就是面对面了。 钞【佛欲法音普周无间。】 『间』是间断,说明佛说法从来没有间断过。 钞【故不独以人说法。】 『以人说法』,他是示现化身,这个我们也在《观经》看到过,西方极乐世界七宝行树处处皆是,每一棵树下都有西方三圣,西方三圣太多了。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大、人口那么多,我们几时才能见阿弥陀佛一面?没想到阿弥陀佛的化身处处都是,每一棵宝树下面阿弥陀佛、观音势至都在那里说法,这就是化身遍满其国,三圣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个地方说明『故不独以人说法』,他变化的化身,那就是人。 钞【使彼鸟音皆说妙法。】 这是有情说法。底下一段经文还要给我们说无情说法,情与无情没有一样不说法的。蕅益大师说,这是西方世界不退转真正的原因之一。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全是佛法,你怎么退?没法子退。我们这个世间,闻佛法的时间太短,听不到佛法的时间太长,所以容易退转。如果我们天天听经、天天闻法,决定不会退转。弥陀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晓得十方世界众生修行为什么会退转,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他就把十方世界众生退转的这个缘断掉了。法音无时无处不闻,诸佛菩萨无时无处不见,你天天跟佛在一起,时时刻刻跟佛在一起,你不离佛、不离菩萨,这就决定不退转了。 钞【无处无时而不闻听,此则大神通力之所变化,岂同愚暗为因,而感报畜生之真鸟耶。】 决定跟六道里面畜生道的鸟不一样,畜生道的禽鸟是愚痴的果报,愚痴堕畜生。 钞【然此变化,自有二义。】 『自』是自然,自然具足两个意思,此地这个「自」就像《无量寿经》里面讲的那八种自然一样。所谓自然就是真性流露,真如本性里面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可见得阿弥陀佛虽是变化所作,并没有一个想变化的心。如果说我想变什么,这已经落到意识里头,这就不自然了。决定不落在心意识里头,性德流露。确实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如果说佛有应,不如说自性的感应,所以来得这么自然。第一: 钞【一者如佛遣化人,说种种法。】 『遣』就是派遣,派一个代表去。这个代表并不是佛真正派别人去,是他自己变化一个化佛去了。变化的这个佛与真佛无二无别,完全一样的,不要看到这是化身佛,我们对他有分别、有执著,就不满意了,不是的,化、报跟法身完全是一体的。第二个意思: 钞【二者性具诸法,依性起修,果上自能色心互融,依正不二,皆悉说法。】 这一段完全是称性而说。 演【性具诸法五句,天台圆教义也。以别教所诠清净真如,空无一法,十界色心,从染净之缘所变起,因中必须荡尽诸相,乃归真性,果上何能即色即心、即依即正。】 先谈别教。别教就是大乘,圆教是一乘,在大乘之上。这是就别教菩萨他们的修证,还是有修有证。他所讲的「真如」,真如里头是一法不立的,就是六祖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空无一法」;空无一法,也就是永嘉大师《证道歌》所讲「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说法全是别教的教义,不是圆教的。六祖跟永嘉都是圆顿的大德,六祖又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是圆教教义。如果执著「空无一法」,这是决定圆不过来的。「十法界色心」,色是现在人所讲的物质,心是精神,十法界精神和物质,就全都包括了,不外乎这两大类。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从染净之缘所变起」,四圣法界是净缘起,声闻、缘觉、菩萨、佛是净缘起,六道是染缘起,这个理非常正确。所谓「心净则土净」,我心净了,心净就净缘起,心不清净那就是染缘起,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他修行,「因中必须荡尽诸相」。荡尽诸相,不是把外面这个相舍掉!外面相统统舍掉,心里面的相还没有舍掉,没用处,所以要离。离什么相?离心里面的印象,把心里面的印象舍得干干净净,外面有相无相根本就无所谓,不相干!无碍清净心,不妨碍!里面不清净,这是重大的妨碍,妨碍什么?妨碍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自性。六祖大师是中国佛门相当杰出的一个人物,六祖确实「荡尽诸相,乃归真性」,他是真的归到真性。当时多少人想找他麻烦,他要逃难,还跑到猎人队隐姓埋名,伺候这些打猎的人十五年。我们好好的去想一想,他离一切相,不是离外头境界相,外面境界相一样也没离,他离的是心缘相,他这个离了。确实做到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给我们讲的三句话,「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他把这个诸相荡尽,他去除的是这个相。这个相要是去掉,外面的相,决定不影响他的清净心。外面的相有没有舍掉?确实舍掉了,相虽然在,他舍是什么?外头相跟我没有干涉,决定不影响了。我们再要说得粗一点,就是决定没有得失,得失没有了。一切相固然是存在,森罗万象全在面前,得失这个念头没有了,於一切相中无得无失、无取无舍。不但世间法如此,出世间法也是如此,在佛法里面也没有得失,也没有取舍,这个心清净了,自性显露。 我们今天讲到修行的功夫,从什么地方看?就看你这个念头,你在一切法里头还有没有得失?还有没有取舍?只要有得失取舍,你决定是凡夫,你的功夫不得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是不得力!念比不念好一点就是,实在讲功夫不得力。如果你对於世出世间法没有取舍、得失,给诸位说,你念佛、拜佛、诵经、观想是样样得力。这个得力也就是六祖所讲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常生智慧就是功夫得力之相;不得力的人,心里常生烦恼。有的时候没有烦恼,心很平静,虽然很平静,没有一个妄念,但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这是堕在无明;样样都知道,那是邪见,凡夫不是邪见就是落在无明里头。菩萨不如是,既没有邪见,也不堕无明,所以他对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清楚明白就是《法华经》里面讲的十如是,如是性、如是相、如是体、如是因缘果报,一直到最后如是本末究竟,换句话说,他对於一切万相彻底明白通达,这叫常生智慧。 别教的人圆不过来,有隔碍。说实在话,一切学佛人当中,圆顿根性的人少!圆顿根性的人比其他根性的人容易成就,学得很自在、很快乐。可是圆顿根性也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天生的。人人都具足「小、始、终、顿、圆」这五种根性,如何开发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能,这要靠薰习。常常读诵大乘经典,接受大乘尤其是圆教的经典来薰习,时间久了,不知不觉自己就变成圆顿根性。圆顿根性的人,什么事情都是大而化之,不会斤斤计较,不重小节,不讲求小的规矩、礼节。别教以前的,对细节非常重视。譬如我们课诵,维那、悦众敲木鱼,犍椎敲错一下,别教以前的那就严重,就不得了!圆教的人马马虎虎,敲对了也好,敲错了也好,他没有计较,他没有这个分别执著。 对於细节最重视、最计较、最执著的,是小乘人。大乘律宗非常重视戒律、非常执著,好不好?好,能够叫一切人循规蹈矩,确实能够建立制度。圆教的人他自然就不犯错,所以规矩对他来讲没用。孔老夫子七十岁到这个境界,他老人家说「七十而不逾矩」,七十岁他就随心所欲,不犯过失,他得到自在。孔老夫子也许是谦虚客气了,他说他的功夫从三十而立,逐渐修学到七十岁功夫圆满了,佛门里面讲圆顿根性,他到这种程度了。 儒家《四书》的确是大乘法,佛门到后来不用小乘,而用儒家来代替小乘,实在是非常有道理。因为小乘太执著、太固执,不容易提升到大乘;儒家择善固执,他也固执,但是他不像小乘那么死在执著之下,所以执著里面他思想也相当开放,比较容易进入大乘佛法。小乘法传到中国,相当的完整,但是唐以后小乘在中国就衰灭了,这个原因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大藏经》里面小乘的经藏,跟泰国所传的巴利文《大藏经》,比较一下,南传的小乘经典只比我们多五十几部;二、三千部的经典只比我们多五十几部,由此可知,小乘经传到中国来是相当完整了。巴利文有的,我们中文《四阿含》里头都有。下面就给我们讲圆教: 演【今圆教理具诸法,从理具中而有事造。虽云理具事造,实无能具所具,能造所造,以即心即法,即法即心,能造因缘及所造法,皆悉当处唯是一心,皆悉当处唯是一色。唯心唯色,对待斯忘,妙观观之,无非三谛。】 这个纯粹是圆教的思想、看法,也就是离一切分别执著,这称性!一切法无论是心法色法,无不是性具,虽然是事造,事造就是性具。事造就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佛在大乘里面常说,但是诸位要晓得,这是不了义的,是佛的方便说,随顺众生说。因为这种说法大家能接受,大家会想想很有道理,一切法都有因、都有缘才有果。像桃子,桃核是因,种到地下,土壤、水分、肥料、阳光,有这些缘它会生长,将来会结桃,就有果。这个我们能接受,可是这是不了义的。 如果佛说真实法,我们就完全不懂了。真实法怎么说?佛说这个桃树不生不灭。我们就莫名其妙,明明看它有生有灭,佛跟你讲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真相,有生有灭是假相。《楞严》发挥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一切万相确实没有生灭,而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实在讲,生与灭都了不可得,哪有生灭?没有生灭!为什么?如果真的有生灭,这个法是真的,就不是假的,就不可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正因为它没有生灭,所以它不是真的。一切法皆是,不管是心法、是色法,没有生灭。这种讲法,我们真是难懂,太玄了,实在讲,它是真实的。讲真的,咱们不懂;讲假的,我们会点头,凡夫认假不认真! 因此,不但六道轮回是假相,十法界也是个假相,真相里面不但没有六道,十法界也没有,所以不得已说一真法界。如果你心里还有一个一真法界,你又错了,一真法界也没有,一真是跟十法界相对建立起来的。一切法都是相对而建立,没有这一边,那一边就没有了,没有十法界,哪来的一真法界?这是诸位要记住,慢慢去体会。体会不到,不能想,愈想愈糟糕,因为你想就落到意识里面,意识里面是虚妄分别,你用虚妄分别心怎能分别出一真法界?分不出来的。所以这个事情不能想。用什么方法体会?清净心,你的心愈清净,这个境界愈清晰,随著你心清净的程度,你体会到一真的浅深不一样。这个东西,佛菩萨再慈悲不能给我们,一定要自己修,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没有说人可以把这个东西送给你的。如果能送给我们,佛菩萨都大慈大悲,何必要我们苦修?马上送给我就好!这个东西不行。勉强说,福报可以送给你,这个是智慧,没有办法给你的。再给你讲真的,你要是没有福报,送给你,你消化不了,担当不起。没有福报的人,你多送他一点钱财,他马上灾难就来,他没有那个还得不到祸!那个东西一来,祸害马上跟著就来。由此可知,自己不修福,你要是看到福来了,那不是福。 理具事造是一不是二,理具是从体上讲,事造是从相上、作用上讲,体相用是一不是二。佛在许多大乘经典里面都给我们发挥这个道理,《华严经》「大方广」三个字就是代表体相用,「大」是讲宇宙人生的本体,「方」是讲现相,「广」是讲作用;《大佛顶首楞严经》,「大佛顶」也是代表体相用。要知道,讲体相用是从三个角度上来观察,其实是一桩事情,有体必定有相,有相一定有作用,有作用一定有相,没有相,作用从哪来?一定有相。虚空也要有一个虚空的相,没有这个相,它也起不了作用。所以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不能分割的,这就圆了。别教以前的,他把这三个分作三桩事情,所以他永远圆不过来,他是理事有碍、是事事有碍,不像圆教他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确实没有障碍,融通自在。 下面给我们说出真实状况,「虽云理具事造」,虽云是「说是这么说」,不这样说,你不会懂、不会体会!言说是个技巧,这个技巧就像触动,触动你马上心开意解,目的是在此地。这一触动是希望你自己恍然大悟,是这个意思,绝对不是叫你接受,你要是接受过去了,错了,那佛就喊冤枉了。所以佛讲一切法不是叫你接受的,完全是触动,像电脑一样触摸、触动,让你自己里面的功能藉这个触动反应一下发挥出来,目的在此地,你才能成得了佛,才能开得了悟!佛给我们讲的时候,我统统接受过来,我来依教奉行,这是好学生了,这是佛教里的小学生,不是大学生,这个不是佛的愿望。但是这个好不好?也好,为什么?你在世间做个好人,不要做坏人!这个好处太小,等於给你一块黄金,你拿去买几粒花生米吃,这太不值得!没有能够尽其用。所以要知道佛讲经说法真正的作用,就是用这个缘来触动你,希望你自性能够开发,而不是接受他的,是藉他作一个增上缘,使我们自己的心性完全显露出来,用意在此地。不是圆教根性的人,怎么触也没有反应,纵有反应也非常呆板,也很有限;圆顿根性的人,那一触,俗话讲「一闻千悟,触类旁通」,孔子讲「闻一知十」。佛说法的用意在此地,绝对不是叫我们把佛法完全接受过来。 佛为了说法方便,给你讲理具、讲事造,讲体、讲相、讲用、实在是一个。「实无能具所具、能造所造」,前面说的,底下就否定,就扫干净。就像《金刚经》所说的,一面说一面赶快把它扫干净,痕迹都不留!为什么?「以即心即法、即法即心」,心是心性,就是本性,法里面包括心法、色法。上面那个心是真心、本性,下面这个法包括色心二法。由此可知,无论是精神是物质,哪一样不是真如本性!谁的真如本性?自家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一个,不是二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们跟那些佛是不是也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包括我们。三世,三世有未来佛,我们都是未来佛,包括我们,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包!所以法身是一个,真如本性是一个。《楞严经》把真如本性比喻一个大海,把所有一切众生比喻海里起的水泡,我们自己是水泡。水泡从大海生的,水泡起的时候没有离开大海,水泡破了也没有离开大海。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这个相,相生相灭统统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不生不灭。真如本性是真我,真我不生不灭;这个相是假我,假我虽有生灭,实在讲觅生灭了不可得。换句话说,生灭即是无生灭,生灭跟不生不灭是一不是二。所以你要找一个「能具所具,能造所造」,你找不到! 宗门、教下入到这个境界,就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道是什么?真如本性。源是根源、源头,宇宙万有的根源,也就是真如本性。所以六根所接触六个境界,哪一个不是真如本性?没有一法不是道!没有一法不是自性!这就是古德所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你要金,哪一样不是金?因为所有器全是金做的,你所接触到统统都是的!他拿「金」比喻作本性,拿「器」比喻作森罗万象、一切万法,一切万法是相,它的体就是自性。所以这里头能具所具、能造所造皆不可得,以即心即法、即法即心。 「能造因缘及所造法」,因缘是第二义不是第一义。龙树菩萨在《中观论》说,「因缘所说法,我说即是空」,这是了义的说法。向上一著,因缘不能成立;第二义以下,全是因缘所生法。向上一著,那就是「唯是一心」,一心就是一真,心是真的,就是《华严》讲的一真法界。净土,我们现在明白,是一真当中的一真,第一真实,纯真无妄,所以这个世界是不思议的境界。不但阿弥陀佛不可思议,西方世界一尘、一花、一木样样都是不可思议。所以说「皆悉当处唯是一心,皆悉当处唯是一色,唯心唯色,对待斯忘」,忘是什么?分别执著的念头没有了,你说色也可以,你说心也可以。这个心是真如本性,《华严经》里面所讲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这个心,所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识所变的就是色。唯识学家不承认有物质,他说唯识,为什么?所有一切物统统是识,识变的。识是能变,物是所变,换句话说,识好像是原料,物好像是加工的产品,那产品是假的,原料是真的,所以他讲唯识。殊不知唯识还不是第一义,第一义是真如本性。所以大乘华严宗判教,「唯识」判在大乘始教。 「对待斯忘」,对待就是能所,这个念头没有了;这个念头没有了,才真正叫一心,得一心了,这个一心是理一心不乱,明心见性。我们只要一起念就是相对的,起个念,一念的对面是无念,马上就对立。所以一念不生,连「一念不生」的念头都不能有,这才真正是一心。如果你觉得「我现在没有念头了」,你没有到真正的无念,你还是有念,有一个「我无念」,还有这一念在。「无念」跟「有念」是相对的,你还是在相对论里头没有跳出去,没有超越相对。超越相对才是一真,这个东西很难!用什么方法可以达到这个境界?我告诉诸位,佛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可以达到这个境界,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这么多法门里面,最殊胜、最容易、最稳当、最可靠的就是老实念佛。老实念佛,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分别,这才老实;一方面念佛,一方面还在观想,这就不老实,为什么?你还有能念所念。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能所念掉,就得理一心不乱。你能把见思烦恼念掉,这是事一心不乱。把能所念掉是理一心不乱,这是对待斯忘,对待就是相对的,把这个对待的舍掉、忘掉了,这个时候真心才显露;只要有对待,你的真心就不能显露。 天台六即佛里面讲,真心显露是分证佛。真心不能显露,还在对待里面、还在相对的里面,不过这个相对的是已经相当淡薄,那还是在相似位,不是分证位。所以事一心不乱是相似佛,有一点像佛的样子,不是真的;分证位是真佛,圆教初住是真佛,为什么?他那个心跟圆满佛的心无二无别,他用真心不用妄心,这是很大的差别。过去统统用妄心,就是用相对的心,用这个心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从这个时候起,他这个相对的心打掉了,用绝对唯一真心,这就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所以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破一品无明也就是见一分真性,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圆教初住就是佛。 圆初住的菩萨,我们在大乘经论里面看到很多,就有能力随类化身,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就现佛身而度脱之,他就有能力,这个很不可思议。《楞严经》里面二十五位菩萨都是初住菩萨,你看「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那是圆教初住的观音菩萨。佛在很多经里面讲观音菩萨,那个地位是不同的。《楞严经》上讲初住,也就是观音菩萨刚刚证得圆初住果位,他讲他怎么修行,怎样证果。《华严经》上,善财童子参访的观音菩萨是第七回向的菩萨,比《楞严经》的地位高得多。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的观音菩萨,那是等觉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助手。三位都是观音菩萨,功夫差别很大,不能看作一样的。圆初住就可以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这是分证位。 我们自己是什么功夫?如果我们能伏住烦恼,没断,确实有能力伏住,烦恼虽有,不起作用,初步功夫得力了,这就是天台家讲「观行即佛」。如果我们的功夫,连烦恼都伏不住、压不住,贪瞋痴慢还是常常起现行,我们是「名字即佛」,名字位中,有名无实。名字位中,不能往生。就是念佛号一天念十万声,念得很勤、很用功,烦恼伏不住,贪瞋痴这个心还是有,这不能往生。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往生最起码的是观行位的功夫,观行位是什么?你这个佛号功夫可以伏烦恼,可以让烦恼不起现行,生凡圣同居土;如果你是相似即佛,生方便有余土;你是分证位佛,那你就生实报庄严土。 我们晓得这个事实真相,就知道应当要认真去努力。努力实在讲没有别的法子,古人教给我们的,那真是叫经验之谈,不仅是他一生的经验,也不仅是佛教承传这两千年来的经验,而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教化众生累积下来无量劫的经验,这个经验是什么?一门深入。一切众生所以不能成就,犯了一个很大的毛病:好高骛远。印光大师《文钞》里常讲的,喜欢作大通家,好像我样样都通,我样样都知道,这样搞法,他一生顶多还是在名字位中。在世间得到名闻利养,得到佛学博士的头衔,你烦恼伏不住,决定不能往生,换句话说,还再搞六道轮回。真正要想脱离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一门深入,这是诸位同学千万要记住。我们毕生当中,就念一部经,就念一声阿弥陀佛,要念到你的功夫得力,确实贪心没有了。 我今天对《梁皇忏》还放不下,那边打水陆我又想去一下,那边传戒我想去受个菩萨戒,不受菩萨戒不是菩萨;那边讲大方等经我也想听,不听好像我孤陋寡闻,这是什么?全是贪心,你没有能力把贪心伏住。伏住贪心,不但世间法不要,佛法也不要了。佛法大海,我只取一滴够了,我就满足,知足常乐,心定了,这个样子叫功夫初步得力,贪瞋痴慢都没有了,才能保证往生。没有这一点功夫,不要说是我念一天念多少声佛号,一天念多少遍《无量寿经》,也不管用,古大德常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枉然?就是你伏不住烦恼,伏住烦恼才算数。 佛常教给我们修福修慧,求福求慧。福是不是世间名闻利养?不是的。你要是把世间名闻利养看作福,求这个,你把佛的意思看错了。福是什么?福是定,就是清净心,心清净才是真福,清净心多快乐!世间有钱的人、有地位的人,虽富不乐,他苦,不算有福,快乐是福,离苦得乐这是福。所以我看现在作官的人很可怜,在议会里被人家指著鼻子骂,太苦了。我有一个同学傅乐成先生,是台大很有名的教授,成功大学请他去做文学院院长,做了一学期就不干了,回来告诉我:我教书很清闲,做院长,人情请托、交际应酬就麻烦来了,这不是人干的事情。这样的人,你要请他去做官,他决定不会去的。 所以清净是福,快乐是福,不见得要富有!富而苦不如贫而乐,要懂这个道理。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想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没有清净心这些统统得不到。唯有清净心,才能觉察得出人生的价值。佛说「人身可贵,人身难得」,心地清净才能体会佛这句话的意义;不是清净心,你读这个句子你不懂。一定要心地清净,能所双忘,这个功夫达到上乘了。 「妙观观之,无非三谛」,三谛是天台家所讲的真谛、俗谛、空谛,真假空,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三谛三观是一,没有先后次第,所以叫一心三观,一心三谛。 演【故依性起修时,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 性是什么?我们讲得最粗显,就是清净心。你以清净心修,因为清净心没有界限,清净心没有分别,所以一就是一切。一有分别、一有执著,一就是一,一决定不是二。清净心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我说一就是二、一就是三、一就是十、十就是千、一就是万,对不对?对,没有分别!没有分别,不管你怎么说,后面所得的结果都是零。没有分别、执著,这才叫清净。一不是二,二不是一,这个心就不清净。佛菩萨一再告诉我们「心净则土净」,你还落在分别执著里面,你不会生净土!烦恼虽然没断,你的功夫伏不住,烦恼还起作用,凡圣同居土都去不了。烦恼虽有,不起作用,生凡圣同居土。这样才明了为什么念佛的人那么多,往生的人这么少,我们把原因找到了。晓得这个原因,把这个原因消除,我也可以往生!你要不把这个原因消除,你念一生不能往生。这是今天我跟诸位讲最要紧的一句话。一修一切修,你就晓得什么叫一,什么叫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证一切证。 演【故因穷果证时,依正色心,法法相即,一说一切说也。】 我今天所讲的这一段,你能够懂、能够体会,你就晓得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妙处。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