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师:《般若70义甘露滴》加行--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仁清法师所有开示



 仁清法师:《般若70义甘露滴》加行


 下载DOC文档  



        “云:四抉择分”,“四抉择分”指加行道,分四:煖、顶、忍、世第一法。

  “住于顺解脱分圆满后生起的现观种类,而且是随顺谛现观之大乘世间道,即大乘加行道之定义。”大乘加行道与大乘顺抉择分是同义。大乘加行道是大乘凡夫道,是在大乘资粮道之后,将随顺生起大乘见道,是大乘资粮道之后和见道之前的大乘世间道。所以分为煖、顶等,是就一位补特伽罗在心续中生起的次第而分的。其中“世第一法”是凡夫善法中的第一名、最殊胜者,再往前一步就为圣者。

  加行道共有十二品,煖、顶、忍、世第一法各有三品。

  “界限:唯大乘加行道”

  正行所依

  “云:正行之所依,谓法界自性”

  正行之所依“自性住种性”,“自性住种性”分为二类:一类是一般说的“自性住种性”,一类是“大乘正行所依之自性住种性”。第一类在一切有情心续中皆有,而第二类则唯于菩萨心续中有。

  “自性住种性”虽然遍及一切有情的心续,但有情的心分为颠倒心和无颠倒心,在无颠倒心上的法性自性(法性)、空性自性(空性),就称为“自性住种性”。

  “即是菩萨心续之法性,亦是大乘正行真正所依之同分,即大乘正行所依自性住种性之定义”。

  “大乘正行所依自性住种性”是“菩萨心续中的空性、法性,也是大乘正行真正所依之同分”,这需要两个条件1、菩萨心续中的法性。2、依处是大乘正行,因为菩萨也有颠倒心(烦恼),这是不可以依的。

  “大乘正行所依自性住种性”:菩萨心续中的大悲心、菩提心、空正见、布施等,都是大乘正行,这些心上的空性就是“大乘正行所依自性住种性”,将来转成“自性法身”;而自性住种性之依处“心”就转成“智慧法身”。

  “其中,所依法有十三正行,其法性也有十三,正行也有十三。”

  其中,六证法是:大乘四顺抉择分的煖、顶、忍、世第一法和大乘见道、修道。7、对治正行。是无间道。8、能断正行。是解脱道。9、永尽彼等正行。是后得智。10、慧悲等的正行。慧是证空慧,悲是大悲心。11、不共弟子之菩萨正行,即与声闻不共的菩萨正行。12、依次利他的正行。是想为他依次开示增上生、决定胜的欲求。13、智无功用转的正行。是证第八地时,不论是证空性智、根本智、欲得圆满菩提之智、缘念有情成为大悲体性之智,能毫无粗品功用,任运趣入对镜的正行。

  一般,证得第八地时,已断除执实现行以及粗品功用,仍有细品功用,只有成佛时才能断除执实种子习气。

  心识和外在色法的作用不同,心若加以串习的话,可无限增长,色法则不然。因为心的所依非常坚固,心的所依处是清楚了别的体性故。

  “通达有六法,对治与断除,彼等皆永尽,具智慧悲悯,不共诸佛子,利他渐次行,智无功用转,所依名种性”。

  六法前有述,即大乘加行道的四顺抉择分和大乘见道、修道。“对治”是对治正行,“断除”是断除正行;“彼等皆永尽”是永尽彼等的正行,就是后得智。“具智慧悲悯”是具足智与悲的正行。“不共诸弟子”是不共声闻的正行。“利他渐次行”是依次利他的正行。“智无功用转”指菩萨智,与道同义。不论趣入任何对镜皆无粗品功用的正行。“所依名种性”的“种性”是正行所依。

  “界限:从大乘资粮道至续流最后际之间。”

  一般的“自性住种性”的下限是地狱。地狱者也有自性住种性。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仁清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仁清法师讲大悲心陀罗尼经     

仁清法师讲大悲咒     

仁清法师讲地藏经     

仁清法师讲观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楞严经     

仁清法师讲楞严咒     

仁清法师讲七佛灭罪真言     

仁清法师讲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仁清法师讲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     

仁清法师讲往生咒     

仁清法师讲无量寿经     

仁清法师讲现观庄严论     

仁清法师讲信愿行     

仁清法师讲药师灌顶真言     

仁清法师讲准提咒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