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58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58集)


 下载DOC文档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受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四十八页最后一行:

  『慧眼』,这是五眼第四。什么叫慧眼?望西法师告诉我们,「缘真谛智,能照空理,故名慧眼。」慧眼的作用很深,能照空理,真空之理,菩萨证得的,也就是说,能知性理,故名慧眼。自性,自性有事有理,事是有,有生灭法,有不生灭法,理完全没有生灭。有生灭是六道,是十法界,没有生灭是实报土。一切诸佛实报庄严土都是不生不灭,它的相是从法性变现出来的。法性怎么变现出来?一定有个理。这个理慧眼见到,慧眼是法身菩萨,阿罗汉见不到,所以他见到真空。念老在这一段有不少的文字,我们看,憬兴法师说,「慧眼即以空智为体,照真空理。」这个话很难懂。空智,什么是空智?在《大乘义章》里面说,「慧眼者,观达名慧」,分开来讲,「慧能照瞩,故名慧眼」。

  『见真』,「净影曰:能见真空,故名见真。」《大乘义章》上说,「慧眼了见破相空理及见真空。」这些话很难懂,难懂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我们怎么去体会都是错误的。为什么错误的?他见破相空理。或者我们讲得近一点,相似法,可以说,今天量子力学家发现的,念头在高频率就是非常快速的生灭,前念灭后念生,一个紧接著一个,一点都不会差错,这个事相他能见到,这是慧眼。今天科学家怎么见到的?是用高倍的显微镜,在仪器里面观察到了,肉眼见不到。但是科学家用仪器见到了,见到破相空理,所以科学家看到之后,告诉我们一个真相,这个真相就是真理,就是此地讲的真空。他说,根据他们研究所得到的结论,这个世间根本不存在有物质,物质是假的,是念头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看到的真相。也就是说,事相的空理,也就是此地讲的破相的空理,不承认有物质存在,这是破相。凭什么说?凭空理说,在理上讲它不能成立,也就是见到真空,真空不空,不空跟真空是合而为一。所以这真空也是假名而已,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谁见的?佛眼所见的,也就是诸佛如来他们见到的。慧眼,法身菩萨见到的。一般大乘经里头用的名词叫诸法实相,也就是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真空,破相空理就是真空。慧,能照,照见,所以叫它做慧眼。

  又见真者,《净影疏》里头说的,「能见真空,故名见真。」《大乘义章》里头说,「慧眼了见破相空理及见真空。」《智度论》里头说,「为实相故,求慧眼。得慧眼,不见众生,尽灭一异相。舍离诸著,不受一切法,智慧自内灭,是名慧眼。」这个智慧自内灭,就是《心经》上所说的「无智亦无得」。我们从前面一直看下来能体会的,肉眼,这一说我们明白,为什么?我们现在有,现在就用它。天眼我们没有,我们有障碍就见不过去,墙壁是障碍,墙壁外面的事情我们看不到。如果有天眼,他能看到,这个障碍是假的,障不了他。如果有法眼,那就更高一层,法眼是大乘菩萨,小乘还只有天眼。阿罗汉的天眼能见六道轮回,菩萨的法眼比阿罗汉高明多了,他能见到真空。《心经》里面所说的「无智亦无得」,学般若的菩萨能见到,证般若的菩萨,所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们能见到。

  《智度论》里头这几句话好,应该把它记住,「为实相故,求慧眼」。实相就是宇宙的真相,大乘经上常讲的实相,换句话说,不是假的。《金刚经》里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是假相,对我们说的。那我们要问,四圣法界的相是不是虚妄?是虚妄。一真法界呢?一真法界菩萨慧眼见到了。换句话说,我们如果能够念佛,真的往生到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五眼都得到,真难得。如果不求往生,我们一定要达到明心见性这个境界,也就是宗门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要到这个境界慧眼才出现,才能见到法界的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不可得。也就是《般若经》上告诉我们的,「一切法」,这个一切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包括在里头,一样也不漏掉,一切法怎么样?「毕竟空」,就是我们此地所讲的空理,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法身菩萨的慧眼见到了,佛眼见到了。

  「又《思益经》云:慧眼为见何法?答言:若有所见,不名慧眼」。这句话说得妙,你有所见就不叫慧眼。那慧眼是什么?下面告诉我们,「慧眼,不见有为法,不见无为法」。有为法是六道众生,小乘圣者所见的,无为法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所见的,有为无为都不见。所以佛告诉我们,心不能住世间法,也不能住出世间法。《金刚经》上说得很明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就是放下,法是什么?法是佛法,佛所说的一切法都不能放在心上。为什么?佛所说的一切法,是佛的善巧方便,诱导我们悟入真实,可别错会了意思,以为佛说有的就真有,那就错了。大乘教里佛常讲,「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妙有是对没开悟的人说的,真空为什么说不空?它能现,虽然能现,它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所以你要真正见到,有为法、无为法是一不是二,这就对了。不能说有为法有,无为法无,不是的;也不能说有为法无,无为法有,不可以,那你完全错会了意思,你没有见到真相。真相是不能思议的境界,也就是我们讲,无法想像的境界,唯证方知。你要不证,言语讲不清楚,言语里头极其善巧是佛经,佛经要怎样才能真实体会到?离一切相,见一切法,就这个道理。六道要离,十法界要离,一真法界也要离,恭喜你,你就入常寂光净土。常寂光不见有为,不见无为,入常寂光。

  下面说,「所以者何」,为什么?「有为法皆虚妄分别。无虚妄分别,是名慧眼」。清不清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是虚妄。「无为法空无所有,过诸眼道,是故慧眼亦不见无为法。」无为法你明白了,你清楚了,有为有生灭,阿赖耶的现相。无为,自性,但是自性能生能现,阿赖耶只能变,把自性所生所现的把它转变。自性所现的相是实报土,实报土有身相,有境界相,但是这些相没有生灭,无为,佛称它作一真法界,又叫它做实报庄严土,实报就是实相。为什么说实相?对十法界来说,十法界的相是生灭的,实报土的相没有生灭的现象。它有,为什么会有?无中生有,自性无,自性没有相,常寂光,常寂光会现相,现极乐世界,现华藏世界,现一切诸佛实报土。什么人住在那里?法身菩萨,破无明见法身的菩萨,他们住在那里。无明没有破,没有见法身,这个相在他面前他也不认识,他也没有觉察。像我们现在一样,我们必须要知道,佛所说的一切刹土都在一念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话说得一点都不错。心为什么会想?一念不觉。到法身菩萨,这一念不觉也没有了,真的入常寂光。这是什么样的地位?妙觉位,等觉还做不到。等觉必须把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我们常讲的习气,最后的习气,那一点点的习气断掉,确实没习气了,归於常寂光。常寂光才是究竟圆满,五眼圆明。这个地方《思益经》给我们说的,「无为法空无所有,过诸眼道」,这个过是超过,诸眼是指肉眼、天眼、法眼,指这些。这个地方讲的慧眼,慧眼也没有,所以他也不见无为法。

  「以上广引经论以释慧眼见真之旨」,这个旨趣,「内中以《思益经》与《大论》之说最为精妙。盖了了见,无所见,不见有为,不见无为,方名见真」,这是《思益经》里头所说的。「智慧自内灭即《心经》之无智亦无得,乃了因佛性之所了也。」三因佛性里头了因佛性,了是明了、所了,了了能不能说?同一个阶层的人他懂,不同阶层的人,他听了很难理解。所以佛为我们说法,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向上提升,提升到最后,最后是真相。真相,确确实实像《心经》上所说的「无智亦无得」。这就是学佛为什么要放下,不但所得的要放下,连智也放下。为什么?智也不是真的,智是自性觉。自性本来就觉,是我们因为有智,佛说了一个智,我们就被这个智迷了;佛现在给我们讲真话,无智亦无得。得是得失,你在这个世间头一个得到是身,第二个得到的是智,身假的,智也不是真的,《般若经》讲得透彻。

  「不见有为,不见无为」,这见到什么?见到真相。有为,十法界,包括六道;无为,包括实报土,包括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是干什么?不是成佛,是修行。因为我们在这个世间,在六道、在十法界,有为跟无为只是一个概念,实际上不得受用。到极乐世界,那是阿弥陀佛办的学校,我们去上学,阿弥陀佛是指导老师,他帮助我们放下。他帮助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一句阿弥陀佛,用它干什么?用它放下万缘。你就念这句阿弥陀佛,其他的都放下,容易!不念这句阿弥陀佛,统统放下,难,很难。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来代替,这个也是假的,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放下,就见到真的了。我们是换一个环境好修行,是这么个道理;而且把修行证果的时间大幅度的缩短,本来是无量劫才能成就的,现在一生就把这个事情做到了。这是无比的殊胜,你不了解,不知道净土,不认识它;了解之后,你晓得它太殊胜,那怎么能不学。儒,世间法。从哪里学起?还是从放下。放下是世出世间共同修学的大法,不能执著就对了,执著就错了。我们在现前这个时代,还有个身体存在,随缘度日,别当真。努力学放下,放下了,再放下,到最后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才可以把阿弥陀佛放下;没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护身符,不能丢掉,他保护我们。

  《心经》上「无智亦无得」,要不要求智?智在哪里?智是自性本具的第一德,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智慧就现前。释迦牟尼佛如是,十方诸大菩萨亦如是,在中国我们相信孔孟、老庄亦如是,我推想,往上推,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亦如是,这都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们真正是无智亦无得。无智,智慧圆满现前;有智,智慧不能圆满现前。为什么?我们常讲小悟、大悟、大彻大悟,把它分成三个阶段,那个悟就是智,智慧现前。一般人都羡慕,我们也羡慕,我们羡慕能得到吗?得不到。为什么得不到?你有羡慕智的心,这个心是妄心,妄心是真心的障碍,道理就在此地。那要怎样?无智亦无得就容易开悟。

  中国人,我们对中国人有一分感情,惠能大师是中国人,大彻大悟。他怎么大彻大悟?无智亦无得。三年前海贤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往生,他大彻大悟了,为什么?也是无智亦无得。无智亦无得表什么?彻底放下,心里没有念头,没有念头是真念,有念头都是妄念。没有念头是真念,我们做不到,肯定做不到,怎么办法?用阿弥陀佛这一念代替一切念。这一念不是叫我们成佛,不是叫我们大彻大悟,这一念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换一个环境修行,那个环境好,没有障缘,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建立最理想的修行环境,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没成佛,但是怎么样?等於成佛,因为你在那个地方时间久了是非成佛不可,不成佛也得成佛,道理在此地,我们得搞清楚、搞明白。

  为什么我说中国儒家,因为儒家一开头跟佛一样讲放下,佛讲看破放下,儒也讲看破放下,格物是放下,致知是看破。致知是什么?智慧现前,明白了,不再迷惑。怎么明白的?放下明白的。你现在为什么不明白?你妄想很多,杂念很多,分别很多,执著很多。所以,这叫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这个麻烦大。儒家这些祖师大德了不起,告诉我们修行,佛法叫修行,儒家讲修身、修心,意思都是一样的。从哪里修?修学终极的目标是什么?佛法是大般涅盘,大般涅盘是不生不灭;儒家修行的,《大学》里头的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儒家修学的终极目标。明明德就是大彻大悟,跟佛法没有两样。明德就是自性,佛法里面讲的自性,真如本性。现在我们的自性,迷了,不明。明德是自性,现在不明,那怎么办?怎么样叫它恢复明德?明明德,上面这个字是动词,下面是名词,叫明德,恢复它的光明。那个光明就是照见,明心见性,一个意思。

  见性之后的第一德起作用,什么作用?大慈大悲,儒家没有讲大慈大悲,讲亲民,亲是亲爱,民是对一切众生,就是西方宗教里面讲的上帝爱世人。你看《大学》里头亲民,是不是上帝爱世人?他为什么会爱世人?因为他明德现前。明德是真正觉了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惠能讲得很透彻,「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全宇宙,一样没漏。整个宇宙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的,自性就是明德,明明德,慈悲心露出来。我们今天慈悲心露不出来是什么?自性在迷,没开悟。小悟,有小智慧,小慈悲;大悟,大慈悲;彻悟,圆满的慈悲,这才叫止於至善。至善不是升官发财,至善不是名闻利养,至善是明心见性,这个是至善。下面教给我们方法,你真正想走这条路,这个路叫大学之道。《大学》是大学问,是成圣、成贤,这叫大学,培养圣贤的;在佛法里面是成佛、成菩萨,这大学。道路呢?下面八目就是路。你看头一个格物,放下。放下什么?放下欲望。不管什么欲望统统放下,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欲望。世间人名闻利养是欲望,五欲六尘是欲望,七情是欲望。欲望生烦恼,对内生贪瞋痴慢疑,对外表演的怨恨恼怒烦,这都是负面的。正面也不例外,正面,纯正的,是圣贤,是佛菩萨。在慧眼里面,圣贤佛菩萨都不存在,为什么?你不能有分别,分别就错了,完全是一体同观。你怎么个看法?整个宇宙是一体,上面从诸佛菩萨,下面到地狱众生,一体,只是迷悟不同。儒家讲圣凡,最高的是圣人,最下等是凡夫,迷惑颠倒的凡夫跟至圣、大圣是一不是二,给我们讲的是这个道理。

  《智度论》里说得好,念老在这个末后为我们说明,他这里提醒我们,「《思益经》与《大论》之说最为精妙」。妙在哪里?《智度论》上讲的,「为实相故」,我们是为了了解真相,「求慧眼」。得到慧眼是什么样?得到慧眼是不见众生,「尽灭一异相」。「舍离诸著」,所有一切执著都放下了,「不受一切法,智慧自内灭」,这句重要,这就是《心经》上讲的「无智亦无得」,这叫真的见了,真的契入境界了。《思益经》里头,「不见有为法,不见无为法」,还有这个念头就是障碍。慧眼,我们称大菩萨,法身菩萨。

  『佛眼』,我们看末后这一段,「如来之眼,名为佛眼,即照了诸法实相之眼」。佛的眼是最圆满的。佛眼谁有?每个人都有,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要知道。本来是佛,五眼圆明,每一种都是圆满的,我们自己有分。现在迷了,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久远劫就迷了,迷了之后在六道轮回打滚,无量劫来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想出出不去。今天我们遇到一个能够出去的机会,问题这个缘分你能不能掌握?你要能掌握,恭喜你,你一离开这个人世间往生到极乐世界,《无量寿经》所讲的字字句句你完全兑现了,你生活在这么美好的境界里头,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不能为比,比不上。你要不要去?要去很简单,放下,有为无为统统放下,世法佛法也都放下,心里只有一尊阿弥陀佛。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证明,他就是这么修的。一生,因为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学了佛之后,出家,师父教他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将来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他把师父这几句话,牢牢的记住,一生一时一刻没有丢掉,真的依教奉行。所以他念佛的功夫,通过功夫成片,小悟;事一心不乱,大悟;理一心不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之后智慧开了,什么都知道,师父说了,不能说,他就不说。我们从他老人家留下来的光碟,从接近老人,讲老人一生的行为,我们细心从这里面去体会,看出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死心塌地了,还要学这些东西干什么?还要搞汉学院干什么?不是为自己,是为佛法的复兴,为这个。为众生,不是为自己,为自己这一句佛号够用了,何必惹这些麻烦?但是我们眼看到佛法衰了,衰不要紧,怕断了,这个关系大。

  我们在这里办汉学院,就是办佛学院,你们不要操心,认真学习。大乘八个宗,小乘两个宗,希望十个宗派里面都有人来继承,不能让它断掉,要传下去,我们目的在此地,道家亦如是。佛法里头,我们还能找到几个真正修行,通宗通教的,能找几个老师。道教我们不很熟悉,如果真有学道的,有志把道教再恢复出来的,我们也要帮助他学费、生活费。儒家的面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是为法,我们干这个事情。因此,我们干这个事情抱的什么心态?世出世间一切法空无所有,也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决定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心上只有极乐世界,没有别的。所以我们干这个事情不碍修行,也就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不放在心上,认真努力协助,希望这个事情能成就,给整个人类带来真正永恒的幸福快乐,和谐安定,这是我们想要做的。能不能做成功?有两个依靠,一个依靠诸佛菩萨加持,第二个依靠众生有福,这很重要,众生有福,佛菩萨加持,没有不成就的。众生怎样?断恶修善。儒家要把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恢复,佛法要把净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大愿王恢复。一般人要依佛法的三皈五戒、十善业道真正修福,众生有福,三宝加持,这个事情就很顺利成就。

  我们看末后念老的注解,『具足』,「憬兴曰:一切种智为体,无法不照,故云具足。」一切种智在哪里?真如自性本自具足。能大师的五句话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一切种智,这是体。这一切种智,通常我们没有用这个名词,我们用无量智慧,跟无量智慧是一个意思。无量智慧是体,无法不照是用,就是说无法他不明了,他全都知道。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三十岁出家教学,七十九岁圆寂,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所讲的一切经教,从哪里来的?就是一切种智为体,四十九年一切法都从这个体流出来的。惠能大师不认识字,开悟了,什么也没有学过,听人念《金刚经》开悟的,大彻大悟之后,他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都通了。为什么会通?一切种智为体,无法不照,他全通了。海贤老和尚也是,一切种智为体,无法不照,他也通了。这个我们有没有办法学?能学,问题就是你肯不肯。能大师那个难,那真是上上根人,那不是普通人。但是海贤老和尚他容易,我们可以学。六祖惠能大师学不到,那是天才,我们比不上。我学佛的时候,我的两个老师都警告我,方东美先生,李炳南老居士,叫我不能学惠能,惠能的大彻大悟,我们做不到,叫我学印光法师。我真听话,我这一生走印光大师的路。印光大师十方供养都拿去做佛教文化事业。十方供养,他开了一个弘化社,书店,印书,印刷厂,我去参观过,完全做流通经书、善书。我们这里这套《道德丛书》就是弘化社出版的。我得到之后,看到老和尚前面的序文,我交给台湾世界书局印了一万套,供养大众。这套书你要是真正念完,你对於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决定不会怀疑,你决定不会动一个坏念头。好,这部书太好了!一万套送完了,就再印第二个一万套。我印这个一万套有感应,原本交给书局,给我估价,估出来的价钱,台湾钱六百多万,第二天就有人送两张支票供养我,我打开一看,六百万,正好印这部书,感应不可思议。可见得鬼神在当中帮助,这个东西管用,赶快印。现在这一万套还没送完,送完之后赶紧接著印,为什么?这一万套不是我拿的钱,是佛菩萨送来的,哪有那么巧?数字正好。所以,我许的愿一万套还没用上,送完之后,马上开始印第二个一万套。

  儒家也不例外,格物,放下;致知,看破。放下看破,意才诚,《中庸》讲这个诚字才做到。诚是什么?不自欺,不欺骗自己就不会欺骗别人,用真心,老老实实,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完全用真心,不用妄心。诚意,正心,你心才正;然后心正,身就修了;身修,家就齐了;家齐,国就治了;国治,天下太平。这在哪里?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儒家的精华宝典就是《大学》、《中庸》这两本,两篇,薄薄的两篇。《论语》是孔子做到了,做出榜样来给你看,孔老夫子一生,如何落实《大学》、《中庸》,他做出来了,圣人。孟子是贤人,你看贤人怎么样将《学》、《庸》落实。圣人怎么落实?圣人是圆满的落实,贤人虽然落实,还有一些缺陷,不能讲究竟圆满,夫子是究竟圆满。

  朱夫子编这个书,朱熹,宋朝人,我有很深的感觉,我认为他的灵感是从《华严经》得来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佛说的,跟四书很像。《华严》有理论、有方法、有表演,确实它有高深的理论,有周详的方法,后面表演,五十三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如何把《华严》的理事落实到生活当中,做出来给我们看。这套书妙极了,它代表整个佛法。我们今天不取《华严》,《华严》太大,分量太大,五年学不了。我过去讲过两遍,第一遍没有录像,第二遍有。第二遍大概讲了五分之一,用多少时间?四千个小时。我的讲法,从头到尾要讲一遍,照这样的讲法,两万个小时。大学里头哪一个课程有两万小时的?所以我选《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从头到尾讲一遍,一千二百个小时,这是我过去,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讲的。有受用,愈讲愈欢喜,愈讲愈契入。所以我们现在不急著要把它讲完,怎么样得受用,如果不得受用,白讲了。这个受用增长我们的信心,对於大乘佛法、对於净宗决定没有怀疑,第二,坚固我们的愿心,极乐世界非去不可。不去极乐世界那就太可惜,你白学了。所以我们主要的是学了要有受用。

  下面举「《法华文句》」,这是智者大师的作品,「佛眼圆通,举胜兼劣。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盖谓佛眼之本,是无上殊胜,谓之本胜」,这八个字说得好,佛眼之本是无上殊胜,本胜,自性本来具足,无比的殊胜。前面四种眼,都是说它带著妄,带著障碍,强弱起的作用不一样。像我们晚上看月亮,十五的光明最圆满,全露出来,初三、初四是月牙,十一、十二是半月,这个光亮不相同。我们自性里头有眼,这个眼叫本胜,就是佛眼。带著根本无明就是慧眼,根本无明没断,根本无明断了,慧眼就开了。法眼,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没断。这样看就很清楚了。

  我们再看下面说的,「兼劣者,兼具其余四眼之用,故能照真俗二谛一切法也。或疑佛舍肉身,何有肉眼?《智度论》曰:慧眼、法眼、佛眼虽胜,非见众生法。欲见众生,唯以二眼:肉眼、天眼」,才能见众生法,就是能见到六道轮回。「又《华严经疏》云:肉眼,见障内色故。」障有烦恼障,有所知障,二障之内那就是六道,还不能讲四圣法界,障内严格的说就是六道轮回,能够见到六道轮回的事情。「为化度众生,现有相佛,故兼肉眼」,来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一定要示现跟众生同样的身。《楞严经》上所说的,诸佛菩萨,还包括罗汉,度化众生,无不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印度人心中想佛,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所以佛要度那些人,那些人的水平都很高,他们信仰宗教,他们哲学的根柢很厚,在地球上来说是一帮聪明人。佛先度他们,示现成佛,跟人没两样,也是母亲怀胎十个月,生下来是跟别人不一样,很聪明,很有智慧,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十九岁出家,放下烦恼障,记住,做国王是烦恼;三十岁不再求学了,学了十二年,不学了,放下所知障,到菩提树下去入定,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示现的境界,跟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的境界相同,同一个等级,跟海贤老和尚念到理一心不乱,也是同一个阶层。这三个人为我们表法,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不是假的,是真的。

  经上讲,『觉了法性』,「《净影疏》曰:佛眼能见真实如来藏中不空实性,名了法性。」憬兴法师说:「能与佛一切种智相应,觉了中道第一义,故云觉了法性。又云:亦见佛性,故云觉法性」。「故知佛眼,能觉了法性,即《文句》」,《文句》是《法华经》的,「所谓之本胜,非余眼所能及也」,我们念到这个地方。这里的后头还有两句,我把它念下去,「是显佛眼之彻。至於具足者,显佛眼之圆,具足一切眼之用也。」这一段文,佛眼是大圆满,自性本具。没有成佛,我们总是有障碍,障碍三大类,无明障碍我们,无明是痴,本来知道的,现在全不知道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大类。无明是根本,从无明演变为尘沙,从尘沙演变为见思,一层比一层严重。我们现在这三种烦恼具足,谁做主?见思烦恼做主,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见思烦恼放下,尘沙烦恼做主能出轮回,出不了十法界;必须要破一品无明,尘沙烦恼不做主了,无明烦恼做了主,你超越十法界。去一重障提升一个等级,我们现在连见思烦恼都放不下。见思烦恼,五种见惑,五种思惑。见是见解上的错误,看错了,把假的当作真的。思惑是想错了,把虚幻不实的认为真有,这是六道轮回的众生。纵然往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可是在无量劫里头,八万大劫总有一天会到,到了怎么办?再不能往上提升,只有往下坠落。坠落,坠落到哪里?爬得高摔得重,从四空天、四禅天堕落下来的多半都是无间地狱。为什么?这里面的人福报大,有定功,智慧没现前,总误会自己修行成佛了,入了四空天,以为是入大般涅盘。佛说的,那他已经成佛,到寿命到的一天他就谤佛,佛说我不生不灭,为什么我现在还有生灭?这个念头一起,阿鼻地狱,谤佛、谤法,肯定会有这个现象出现。如果他真正通达佛法,他知道那不是涅盘境界,那是四空天的境界,是四禅天的境界,还是凡夫,没出轮回,千万不能发生错误。诸位要知道,好多修行者误以为那是佛境界。所以最安全,最有保障的,还是往生净土,阿弥陀佛保护我们,不至於叫我们产生错误。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对我们一般知识分子来说,经教重要。多读经,遍数愈多愈好,为什么?慢慢会开悟。读不懂也读,有好处,不懂读它,不求懂,那是修定,用读书的方法来修定。因为你读经这个时段里头,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就是修定。如果修定久了,定功产生功能的话,会帮助你开悟,小定小悟,大定大悟。一千遍,小悟;二千遍,大悟;三千遍以上,大彻大悟,好!千遍下来,这个经本应该都可以背诵了,时时刻刻心里有经,清清楚楚,字字分明,不产生一个妄念,不夹杂一个妄想分别执著,对了,这真功夫。这样能与佛一切种智相应,能够觉了中道第一义,大乘教里头最难懂的,最难体会的,你明白了,恍然大悟,这就叫觉了法性,也叫明心见性。

  后面还有一段,这一段,「或疑他经中,有以慧眼为第三,法眼为第四者,何以与本经相违」。这是个疑问,这个疑问很重要,必须要把它化解,如果不化解,它会产生障碍。念老很慈悲,把这一句拈出来了,确实《无量寿经》是法眼摆第三,慧眼摆第四,但是其他经里头,佛常说的,慧眼摆第三,法眼摆第四。下面引,「义寂与望西均释为,本经所云法眼之境,与前二眼」,前面所讲的肉眼、天眼,「同是俗谛,慧眼始见真谛」,是世俗见不到的,慧眼它见真谛。「故本经法眼第三,慧眼第四也」,慧眼见真,取这个意思。「若论修起之次第,先须达真,然后方能导俗」,导是指导,就是教化众生,「故他经中有以法眼居於第四者」,是这个意思,故他经。「如《华严演义钞》曰:为导养身,先修肉眼。肉眼见粗不见细等,次修天眼。天眼见色未见真境,故修慧眼。慧眼见理不能见事,故修法眼。法眼未圆,故修佛眼。」又《智度论》上有一段文说:「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以肉眼见世界众生受诸苦患,心生慈愍。学诸禅定,修得五通,以天眼遍见六道中众生受种种身心苦,益加怜愍故,故求慧眼以救济之」。这段文,达真才能够导俗,是为他经之序,这排列的顺序。确实阿罗汉,权教菩萨,有一些人,这些人慈悲心很重,他没有按顺序来修,本经是按顺序的。我们看到这样的文就知道,这些权教菩萨,他先修慧眼,后修法眼,为了他有能力见到事实真相,他知道怎样接引众生,教化众生,利益众生。如果他没有见到真相,他的功力差一等,教化众生不究竟,遇到众生问到这个问题,他没有办法给他解释,所以他就先学。

  也正像我们现在遇到的情形。我们原本想到,先学古人的经教再拿学位,这是一般学校的规矩。现在古人的东西深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找到的老师,有真正通达的,他没有学位,他没有资格到大学来上课,怎么办?我就突然想到我们先拿学位,拿到学位再念书,再一门深入。这个办法好,大家不冲突,都能够接受。所以我们今天走这个路子。先求学问,再拿学位,这是常规。校长同意,我讲他能体会。但是学校有学校的规矩,依照学校这些规矩要排很多课程,那有很多课程我们用不上,我们希望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譬如学《易经》,用十年的时间专攻《易经》,读《易经》,学《易经》,与同学们来分享,分享你的心得报告。譬如,你把《易经》从头到尾念一千遍,肯定有悟处,不必参考古人注解,你讲一遍,或者你把你的心得感想写一遍,写出来,写成一本书。然后再念一千遍,第二千遍完了之后,你再做一次报告,你的看法必定比这看得深,比这个面看得广。然后你再看第三千遍、第四千遍、第五千遍,不一样,这样下去真能开悟。是用读经的方法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开悟,小悟、中悟、大悟,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向上提升。学位可以先拿到,然后读书,我怎么读没有人干预到。我去找那些,那些没有学位的真正高人,去跟他们在一起参学,跟他们在一起研究,没有障碍了。你学成了,你有学位,你可以在大学教真正好东西,你这个教授比一般教授高明。这是我们遇到事情,要知道通权达变。所以这是两种不同的排列,说出两种不同的需求,一个是先成就学问,再帮助别人,一个是先帮助别人,然后成就自己的学问,於是就有先后次序不一样了。这是我们能理解的。

  佛法没有定法。这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佛法没有定法,跟你说到最究竟处,根本就没有佛法。所以释迦牟尼佛,临走的时候告诉大家,他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法,如果有人说佛说法叫谤佛。那佛四十九年说的什么?用《金刚经》来解释,无住生心,生心无住。生心是有说,无住是无说。有说就是无说,无说就是有说。说了四十九年,等於一个字也没说。你要从这当中去领悟,你才真正明了释迦牟尼佛说些什么。如果不从这个地方去体悟,真的,入大乘之门如入五里雾中,像大雾,你进到里面去的时候,伸手不见五指,没有方向,你完全迷了。确实如此,一点都没错。特别是大乘经,你真正有领略,它真管用。

  四书,我把它选出儒家第一经,儒学概论,儒学纲要,一切典籍都是这部书的解释、注解。在佛教里面就像《华严经》,《华严经》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总原则。方东美老师,早年把这个书介绍给我,告诉我这是佛学概论,佛学纲要,不但大乘八个宗,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离不开这部经,这部经展开就是显密宗教,大乘八大宗;浓缩就这一部书,就是分量太大。古人讲的,《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意思就是说,《华严》所说跟《无量寿经》所说相通,无二无别,都讲到了,《华严》细说,《无量寿经》没有那么详细,但是统统讲到。《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可以当作早晚课诵,它很短,不长,里面也是说得圆满。所以《华严经》就三本,大本《华严》,中本《无量寿》,小本《弥陀经》,一而三,三而一,是一部,分为大、中、小三本。我们懂这个意思,就知道我们如何去学习,要想把《无量寿经》讲好,把《阿弥陀经》讲好,讲得详细,你要读《华严》,你就会讲得很好。如果想把《华严经》略说,简单的给大家介绍,学《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

  我记得我早年,讲《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的注解,连经带钞一起讲。那个时候用录音,卷盘的那个录音机录音,一盘带子是九十分钟,我讲了多少次?讲了三百多次,差不多将近五、六百个小时。我到美国去,就把这套带子带去,摆在我面前。人家来看,这是什么?《阿弥陀经》,从头到尾讲一遍。一看这么多,都呆了,认为《弥陀经》里头没有什么东西,几句话就讲完了,讲了五、六百个小时,让大家对於净土肃然起敬,不敢轻视。我记得那一次的讲演,夏荆山老居士在,现在在北京。夏老居士他看到这个现场,原来轻视净土,兴趣都在禅、都在密,认为净土没什么东西。所以那个经讲完之后,这套带子带到美国去起了很大作用。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彻悟禅师讲无量寿经    

传喜法师讲无量寿经    

纯祥法师讲无量寿经    

大安法师讲无量寿经    

德森法师讲无量寿经    

定弘法师讲无量寿经    

法然上人讲无量寿经    

佛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宏琳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净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因法师讲无量寿经    

开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宽运法师讲无量寿经    

仁清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道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显法师讲无量寿经    

信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讲无量寿经    

智随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慧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霖法师讲无量寿经    

自了法师讲无量寿经    

宗舜法师讲无量寿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