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净法师:第十八愿与第十九愿摄机的差别 |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当中,有关于救度十方众生到极乐世界的愿,有第十八愿、第十九愿、第二十愿,这三个愿也称为“摄生三愿”。其中第十八愿、第十九愿是当机愿,第二十愿是结缘愿。 第十八愿与第十九愿同样都有“十方众生”这四个字,到底它们所指的对象和内容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意义? 其实,阿弥陀佛的救度是平等而无差别的,无所谓一样、不一样;会有一样、不一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众生的根性,我们众生的信受而有所不同。 第十八愿的“十方众生”是“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的众生,这一种众生跟阿弥陀佛是一对一的,阿弥陀佛的生命是为他而存在的,二者是绑在一起的。而且,第十八愿的“十方众生”的往生之命之所以存在,也必须因为有阿弥陀佛生命的存在,他才能够存在。所以,第十八愿的“十方众生”跟阿弥陀佛是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体不离的,是休戚与共、同一生命的。 第十九愿的“十方众生”就不是这样的。他不是专称弥陀佛名,他是以“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然后至心发愿,欲生极乐世界的。他不是专靠阿弥陀佛,他是靠他自己,阿弥陀佛对这种的众生来讲,并不是绑在一起的,并不是生命为他而存在的。而是跟他保证说,你如果将这些功德回向愿生极乐世界,为他保证在他临终的时候,会来迎接他,使他即使没有专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要救他,迎接他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第十八愿的众生与第十九愿的众生是不同的,而且差别是很大的,这个差别不在于阿弥陀佛,是在众生的根机,众生因理解不同、信受不同,因此,行持也不同。 第十八愿的众生是悠游自在于阿弥陀佛的名号当中,第十九愿的众生因为不了解阿弥陀佛的悲心,他固然想要往生,可是自己又起一个心情,认为如果没达到一种条件、没有某一种程度,恐怕不能往生,所以,他以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来作为往生的条件。 善导大师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所以,不管第十八愿也好,第十九愿也好,通通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不是说因为第十八愿专念弥陀名号,所以是靠弥陀之力往生;第十九愿是靠他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而往生的,不是的,他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是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的,是因为他有这一些发愿,阿弥陀佛就很便宜的把往生的功德“卖”给他,跟他做这样的兑换条件,假设他不发菩提心、不修诸功德的话,他会认为自己没有东西可以回向,而心生不安。第十八愿就不一样了,第十八愿是不管他有没有发菩提心、有没有修诸功德,他都不依靠这个菩提心或修诸功德,是依靠这句万德洪名的弥陀名号。这就是它们的不同。 第十九愿也是引导圣道门行人进入第十八愿的的方便,因为圣道门所修的法,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即“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诸功德”就是三学、六度、万行,本来修圣道门的行者,是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以自己的力量来修行成佛的。阿弥陀佛为了引导他们离开娑婆世界,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你如果至心发愿,欲生我国的话,临终的时候,我也会来迎接你,依你这样的功德,也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是先以这样来引导,阿弥陀佛的目的是要他不用靠他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是要他直截了当的进入第十八愿,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功德力量。因为阿弥陀佛的功德力量已经圆满了,已经成就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了,所以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说,第十九愿的目的是在引导所有的根机进入第十八愿。 如果能够理解第十八愿是根本愿,第十九愿是欣慕愿、引导的愿,这样的话,万机就通通是一种根机。 法然上人在《法然上人全集》第一三五页说:“万机摄于一愿,千品收于十念。”也就是说阿弥陀佛以第十八愿来涵盖、救度所有的根机。根机概分九品,开展下去,九九八十一品,甚至于无量品,每一品、每一种根机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通通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万机摄于一愿,千品收于十念。”意思也就是以第十八愿一愿来度尽所有的根机,以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来广救所有的众生。 依第十八愿而念佛,就是坐在阿弥陀佛的愿船当中,任凭阿弥陀佛的愿船从此岸到彼岸。在弥陀的愿船当中,我们只要安份守己地坐着就可以了,只要专称弥陀佛名,没有种种的条件限制;坐在阿弥陀佛愿船当中,也不必为阿弥陀佛掌舵、加油、看门、整理东西……,通通不用,一概由阿弥陀佛包办。总之,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是自自然然地乘坐在阿弥陀佛的愿船当中、自自然然地往生弥陀净土。 第十九愿就好像是自己要游泳到彼岸,然后祈求阿弥陀佛的救度,他不晓得可以直接登上阿弥陀佛的愿船,所以,他就以他自己的力量来游泳。以他自己的力量,可以从此岸到彼岸吗?根本都不可能。因为极乐世界是无上涅槃的境界,以凡夫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游泳力量,根本都不可能游到彼岸。只是,由于阿弥陀佛的悲心,也让他能够登上无上涅槃的极乐彼岸。所以,他的游泳一方面是阿弥陀佛扶着他,拉着他上岸的,如果阿弥陀佛不扶着他,不拉着他上岸,他老早就沉溺下去了。 所以依据第十九愿固然也能往生,但也是靠阿弥陀佛的善巧方便接引。第十八愿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第十九愿就没有,这个差别就很大。 因此,第十八愿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第十九愿也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同样都有“十方众生”,可是这两种众生是天差地别的。 当然如果第十九愿的众生体会到弥陀的悲心,体会到弥陀的功德,有自觉到自己的“发菩提心”,其实不是真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不是三轮体空的功德,要回向往生净土是不相应的;往生弥陀净土的正因正业,就在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名号当中,如果能够理解到这一点,他就会归入第十八愿。不管是上辈、中辈、下辈,不管是出家、在家,有智慧、没智慧,善人、恶人,清净、不清净,就统统是一种根机,是第十八愿的根机,是第十八愿的十方众生。 摘自《第十八愿善导释(二)》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