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97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97集


 下载DOC文档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九九页:

  演【见惑有八十八使,以五钝五利十使,历三界四谛下,增减不同,成八十八;思惑有八十一品,谓三界分为九地,欲界合为一地,四禅四空为八,共为九地。欲界一地中,有九品贪瞋痴慢,上八地各有九品,除瞋使,故成八十一也。上来见思不同,总是藏教,实有集谛。】

  此地所给我们解释的统统是依藏教,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小乘。前面说藏教的苦谛,这一段是讲藏教的集谛,大意上一次已经讲过了。

  演【三、灭谛者。】

  「集」是讲因,既然造因就有果报,就有六道轮回。后面二谛是讲出世间法,小乘的出世间法,也是先说果再说因。先讲灭谛:

  演【灭前苦集。】

  灭什么?灭生死、灭轮回、灭烦恼。

  演【显偏真理,因灭会真,灭非真谛。】

  这就是小乘人所证的偏真涅盘。真,是不错,为什么叫偏真?偏就是不圆、不圆满,偏在一边。凡夫偏在有,小乘偏在空,真空,有是幻有,都执著以为是真实的,所以叫做偏。凡夫这个偏,受苦受得很大,把幻有当作真有,这一下就搞成六道轮回,苦不堪言;小乘人把这个空也当作真实的,受的害比我们轻得多,他受的害是障碍本性,所以小乘人不能见性,就是他执著真空,他认为这个空是真的,真有这么回事情。这两种执著都是不能见性。「灭」也叫做涅盘,也叫做圆寂,它别名很多,实际都是说的一桩事情。说圆寂,圆是讲圆满,寂是寂灭。涅盘跟圆寂,这个名称都通大小乘。四谛,灭谛也通大小乘,这个地方是讲藏教的灭谛。这是说的果报,当然是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所希求的,希望得到的。希望了生死、希望永脱轮回,超越三界。要怎样才能做得到?下面讲方法,讲「道」:

  演【四、道谛者,略则戒定慧,广则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将来在这个经上要说到的。

  演【此三十七合为七科。】

  「科」就是科类,三十七品可以把它分成七大类。七大类:

  演【一、四念处,二、四正勤,三、四如意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觉支,七、八正道。】

  这个到以后会细说,经文里面有。

  演【已上七科,即是藏教生灭道谛,然四谛之中分世出世。】

  「世」是世间,「出世」是出世间。

  演【前二谛为世间因果。】

  就是苦、集。

  演【后二谛为出世间因果。皆前果后因者,令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也。】

  这是佛说法的善巧,先说因后说果,让我们真正知道苦,知道三界之苦才肯断烦恼。世间人,一般人不说,讲修道的人,特别是学佛道的人,学佛道的人为什么不肯断烦恼?说实在话,还没有把世间苦认识清楚。真正认识世间苦,他的道心就不一样,凡是道心没有发,就是对於世间苦没认识清楚,生在苦中不知苦。我们常讲「麻木不仁」,不晓得世间苦,不知道轮回可怕。人天稍微好一点,三恶道不得了!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我们没有见到,畜生道常常见到,想想畜生那个样子,我们愿意做畜生吗?鬼道还不如畜生,地狱道还不如饿鬼道,六道里面最苦的是地狱道。我们愿意去做畜生、地狱、饿鬼吗?当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做的。虽然不愿意去做,可是我们天天在造因,这可不得了!你既然在作因,哪有不受果报的道理?这一段一开头就说,你要知苦,知苦才肯断烦恼。对於佛道真正认识、真正理解,才会生羡慕之心,才肯认真的去修道。

  「道」是什么?「略则戒定慧」,简单讲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持戒、修定、开慧。戒定慧三学是佛法的总纲领,从哪里下手?小乘教(声闻教)从四念处、四正勤下手。四念处是观慧,是智慧、是觉悟。第一个是「观身不净」,身为苦本。不但佛菩萨知道,我们世间人也晓得,老子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那是佛法没到中国来,道家就已经觉悟身是苦本。六道当中高级的凡夫,他不要身体,生无色界;色界虽然五欲断了,身体还在。所以最聪明的凡夫不要身体,这是高级凡夫。这是智慧!有智慧的观察,就是真正觉悟,才肯认真修学。修学从什么地方开始?从四正勤,四正勤一个是善,一个是恶,恶要认真去断,善要发心去修。

  三十七品题目相同,大小乘的意义不相同。三学、三十七道品,天台家讲有藏通别圆,这个地方是讲藏教,属於小乘,只是超越三界轮回而已,这小乘阿罗汉。经上讲,佛弟子当中有许多是阿罗汉。

  演【阿罗汉拣非前三者。】

  前面三个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这都是小乘的果位,我们叫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经上讲的是阿罗汉,不是前面这三种。

  演【一、须陀洹,此云预流。】

  「预流」就是入流,入圣人之流,因为他证得位不退。「位不退」,绝对不会退落到凡夫,绝对不会堕三恶道。他是有进有退,天上人间七番生死,虽有这样的进退,他还是属於圣人之流,所以他退有个底限。若没有证得须陀洹、四加行以前,有可能会退到地狱,底限在阿鼻地狱。证得小乘初果,他的底限在初果,不会退到凡夫,更不会堕落三恶道。这是一定要晓得。这进退,我们常常讲七地菩萨还有退转,七地菩萨退到哪里?我们讲圆教,退到初住,初住是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他那个进进退退底限是圆教初住菩萨,他不会退到小乘,不会退到阿罗汉、辟支佛,也不会退到权教菩萨。所以每一个退,他都有个底限。到八地,那就不退了,八地是真正圆满的三不退。

  演【此位。】

  这个位就是须陀洹,小乘初果。

  演【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见真谛,故名为见道。】

  这是小乘的见道,八十八使见惑断尽,证得小乘初果。如果他是圆顿根性,那就是圆教初信位菩萨。圆教初信等於小乘的初果,在断证上讲跟小乘须陀洹相等,都是断了八十八使,但是在智慧功德上讲,阿罗汉比不上。由此可知,圆顿根机之可贵。

  演【二、斯陀含,此云一来。】

  这就是小乘的二果。「一来」是什么意思?他还要到人间来一次,就可以不必到人间来了。

  演【此位断欲界九品思中,断前六品尽,后三品犹在,故更一来。】

  欲界总共有九品思惑,他把前面六品断尽,还剩三品,还要来一次,所以叫一来果。二果还到人间来一次,三果就不来了。

  演【三、阿那含,此云不来。】

  「阿」翻作无,「那含」翻作来,无来就是「不来」,他不到欲界来了。

  演【此位断欲残思尽。】

  「残」是残余,他把残余的三品断尽,他就不来了。三界九地,欲界是一地,一地有九品,他九品惑断完了。他到什么地方修行?他那个进进退退就是色界从初禅到四禅,他要堕落也不过堕到初禅,不会堕到初禅以下;往上进就是二禅、三禅、四禅,就是这个地方进进退退,他不会堕落到欲界来。所以叫做「不来」,也叫做「不还果」。

  演【进断上八地思。】

  「思」就是思惑,上面还有「八地」,就是四禅四空。

  演【四、阿罗汉,此云无学。】

  阿罗汉翻作「无学」,阿翻作无,罗汉翻作学,无学就是毕业了。

  演【又云无生。】

  什么叫「无生」?他不再到三界六道来受生,他出了三界。

  演【又云杀贼。】

  有很多对佛教不甚了解的,看到阿罗汉又叫杀贼,「佛家不杀生的,你看还杀贼,开杀戒了」,这是误会了。「贼」是指见思烦恼,把见思烦恼断尽,就好比见思烦恼的贼都杀尽,是这个意思,不是真的杀生,是比喻断烦恼。这是烦恼贼,不是别的贼。

  演【又云应供。】

  阿罗汉有真实的功德,见思烦恼断尽这是真正的功德。人天供养阿罗汉,那福报很大。他应当接受人天的供养,称之为「应供」。

  演【此位断见思俱尽。】

  八十八使见惑、八十一品思惑统统断尽了。

  演【子缚已断,果缚犹存,名有余涅盘。】

  「子缚」是粗的烦恼,粗的烦恼断尽了,还有微细的烦恼没断,微细的烦恼是「果缚」,缚就是缠缚。三大类烦恼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他只断见思,尘沙、无明都没断,他证的涅盘叫「有余涅盘」,还余尘沙、还余无明,这两种还在,但是他出了三界。尘沙惑跟无明惑是出三界之后断的。这是解释阿罗汉。

  钞【闻四谛者,世尊为憍陈如等五人,转苦集灭道法轮,初示、二劝,至三则证。诸漏已尽,成阿罗汉。因闻声教以得开明,故名声闻。声闻之号,通前三果,今四果也。】

  「声闻」是小乘的通号,从初果到四果阿罗汉,都称为声闻。他是因为闻佛说法而悟道的,所以称他作声闻。我们看下面注解:

  演【世尊为憍陈如等五人者。】

  这是讲最初佛说法度众生的一段因缘。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世间,成道之后,二七日中宣说《华严经》,《华严》是佛在定中讲的。佛坐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悟了之后他还坐在菩提树下,我们凡夫看到佛在那里打坐,不晓得他在定中讲《华严经》,那么热闹的法会,我们凡夫不晓得。等他出定之后,在鹿野苑遇到这五个人,为这五个人说法,这五个人开悟了。我们凡夫见到释迦牟尼最初说什么法?说四谛法,对这五个人说的。所以小乘人不承认《华严经》是佛说的,为什么?没见到!现在西方人讲考据,讲历史,也不承认大乘,认为《华严经》大概是龙树菩萨自己造的,依托释迦牟尼佛,这是以凡夫的心量来测度圣人。但是我们中国人看法不是如此的,中国人承认。这是大小乘不相同。现在讲原始佛教就是讲《四阿含》,就是释迦牟尼佛给憍陈如这些人所讲的。这些事情我们也要晓得,但是决定不要被众说纷纭所迷,那就错了。大乘法里面说,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法可说,佛又何尝说一句法!这五个人怎么来的?此地简单给我们做介绍:

  演【佛初出家入山修道,父王思念,命陈如马胜等五人随侍。】

  这五个人原来是释迦牟尼佛父亲派来照顾他的,他到山上去修道,他父亲不放心,派了五个人跟著他、照顾他,这么五个人。

  演【五人不胜其苦,退居鹿苑。】

  这五个人也很有道心,但是释迦牟尼佛那个苦行,他们实在是受不了,就跑掉了,不跟他在一起了。这五个人就到鹿野苑,养鹿的牧场,到那个地方去自己修行。

  演【佛成道已,观五人宜最先得度,故佛至鹿苑,说法度之。】

  释迦牟尼示现成道,观看哪些人最契机,第一个得度的?走到鹿野苑看到这五个人,看到憍陈如,这是机缘成熟,就给他说法。这一说法,憍陈如尊者第一个开悟,证阿罗汉果,所以他是第一弟子。我们在《无量寿经》读过,他排名第一,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度众生第一个得度的。这个人,他的前身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就是那个忍辱仙人,他们前生有很大的误会。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并没有发瞋恚心,而且还发愿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他。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果然第一个度的就是他。

  由此可知,佛度的这一切众生都有很深的因缘,没有因缘,不能得度的。像我们今天在佛的末法时期,有因缘闻到这部经典,从这部经典生信心,发愿求生净土,老实念佛,这也是有很深的因缘。如果跟阿弥陀佛没有缘、跟释迦牟尼佛没有缘,你这一生听不到这个法门,听了也不相信。所以凡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跟憍陈如他们一样,多生多劫种下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而已。

  憍陈如他们这一帮人,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他在那个时候成熟,这是第一个得度的。佛跟他们讲苦集灭道。佛讲的方法有指示、劝导、作证,这叫三转法轮,这是说法的技巧。我们看注解:

  演【三转法轮者,一、示相转。】

  底下举例子说:

  演【此是苦,逼迫性。】

  这个「此」范围就非常广泛,告诉你这是苦!生苦,老也苦、病也苦、死也苦、求不得也苦、爱别离也苦、怨憎会也苦,所谓三苦、八苦,这些是苦,这叫「示相转」。为什么苦?「逼迫性」,它的性质是逼迫你,你身心不能安稳,这苦!苦在逼迫你,这是教人觉悟世间苦。这是苦谛,举一个例子来说。下面讲集谛,苦从哪里来的?

  演【此是集,招感性。】

  你要问这些苦从哪来?苦是你自己找来的,是招集,你要不找,哪来的苦!就没有苦了。怎么招来?起惑造业。因是迷惑,对於事实真相不清楚,迷!缘是造业,造种种业。为什么会造业?因为迷惑。迷惑造业才受报,报就是前面的苦,叫惑业苦。这就是集,集是「招感性」。造业,造善业,三善道受报;造恶业,三恶道受报。六道凡夫没有不造业的。轮回,我们造的业造得很多,可以说每个人十法界的业都在造,造业造得这么复杂,哪个业因先受报?就要看那个业力强大,哪个业力强,强者先牵,先牵是优先受报。明白这个事实,我们就要觉悟。我们一天到晚妄念哪一个力量最强,这个要觉悟!如果贪爱的念头最强,准到饿鬼道,来生就作鬼。贪,贪什么?贪名、贪利、贪财、贪色、贪佛法,都是贪,贪佛法也要到饿鬼道去,因为你受报是贪心去的,没有问你贪什么。贪心要是断掉,於一切法、世出世间法没有贪爱,你就不堕饿鬼。

  再告诉诸位,唯一个例外的,你可以去爱阿弥陀佛,这个不要紧,这个会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其他的不行!其他的统统到饿鬼道去了。说老实话,你爱释迦牟尼佛都不行,都还要到饿鬼道去,没有办法成就。念阿弥陀佛,这是特别法门,你只把阿弥陀佛放在心里,那就成功了,其余的统统放下,这才能往生!所以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你要问什么原因,本经跟《无量寿经》讲得清清楚楚,为什么念别的佛不行,念他行?念他是带业往生。带什么业?爱阿弥陀佛这个业,这个业可以带去往生,其他的不行,其他这一切诸佛净土没有带业往生的,唯独这个法门可以带业往生。

  念念瞋恚忌妒,这个一定要堕地狱,我们常常有没有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念头?傲慢,贡高我慢是阿修罗。是非善恶搞不清楚,迷惑颠倒,是畜生道。说老实话,我们每天造的什么业?造的三恶道,太可怕了,这真正是苦。起惑造业,这是集谛。前面两句是世间因果,后两句是出世间因果。

  演【此是灭,可证性。】

  它的性质是可以证得的,灭是灭一切苦、灭一切迷惑造作,这可以灭的。换句话说,可以灭生死、可以灭轮回、可以灭烦恼,这些东西是虚妄不是真实的,决定可以灭除。怎么灭法?这就要讲到道:

  演【此是道,可修性。】

  可以修学的。这个「道」,小乘是讲三十七道品,大乘是六度万行,六度万行也离不开三十七道品,这三十七个科目再归纳就是戒定慧三学。无量无边法门都离不开三学,用三学就全部都包括了。

  这种说法,「示相」就是开示。对於利根的人来说,这一说他就觉悟。人的根性有三等,上等人,佛只要一提示,他就觉悟,他就回头了。中等根性的人,虽然跟他提示,他总觉得与自己还不太相关,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佛再用劝导的方法,劝是直接对你说的。

  演【二、劝修转。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

  这是指著你给你说,前面没有指著你,是给大众讲的。你应当要体会,这是指著你,你应该要知道!这个劝,就是你应该要怎么做法。佛劝了之后,中等根性的觉悟了。下等根性的人,劝了之后还不见得相信,你说这个话是真的吗?半信半疑。不得已再给他作证,现在讲是要拿出证据。佛以自己做一个例子:

  演【三、作证转,此是苦我已知。】

  我可以给你作证明,我知道了。

  演【此是集我已断。】

  你们大家有迷惑、有造业,我不迷惑,我也不造业了。我不迷惑,缘断了;我不造业,因断了。因跟缘都断了,果报当然就断了。

  演【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我给你讲的句句都是真话,这是佛现身说法为大家作证,这叫「作证转」。这是三转法轮,三转这些文句就像数学的公式一样,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尤其是弘法,都离不开这原则,无论在什么地方遇到什么人问法,你守住这个原则就决定不会错,示转、劝转、作证转。再看底下一段:

  钞【缘觉摄者。】

  本经没有说缘觉,缘觉包括在声闻里面,省略了。

  钞【缘觉观十二因缘而得开悟,虽十二支,而束之不出四谛。】

  『十二支』也就是十二个科目。『束』就是归纳,归纳也离不开『四谛』,所以四谛在小乘法里面讲是根本法轮。十二因缘,不过是把四谛展开来详细说明而已。

  钞【虽有利生之心,而亦未广,故摄声闻中也。】

  梵语辟支佛,翻作中文是「缘觉」,他是从十二因缘而开悟的。这一类人虽然也度众生,但是不主动,跟阿罗汉一样。你去找他,他看看你过去生中跟他很有缘分,他就度你。他会入定观察,过去生中跟我没有缘不度你,为什么?讲了你不相信,你也不愿意听,我也省得说话,你也省得烦恼,他就叫你走了。菩萨慈悲心重,主动教化众生;阿罗汉跟辟支佛不主动教人,所以属於小乘。底下注解给我们简单说明什么叫十二因缘,这些也是佛学常识。

  演【缘觉观十二因缘者,一、无明,谓烦恼障烦恼道。】

  「无明」,此地是讲枝末无明,不是根本无明。根本无明破一品,圆教初住菩萨,法身大士了。阿罗汉跟辟支佛也破无明,破枝末无明,枝末无明是什么?就是见思烦恼。四谛里面叫见思烦恼,十二因缘里面叫无明,无明就是见思烦恼,就是迷惑,「烦恼障烦恼道」,是这样的东西。烦恼障是见惑,烦恼道是思惑,所谓见思烦恼,这就是无明。

  演【二、行。】

  你有烦恼障有烦恼道,就是你有见思无明,你一定会妄动。「行」就是造业。

  演【业障业道。】

  这是造作。无明是缘,行就是因。无明比较远一点,业近。如果拿祖孙三代来说,「无明」是祖父,「行」是父亲,生下来的儿子就是底下的「识」,识是果报,下面五条都是果报。与这个果关系远一点的叫缘,密切的叫因。所以无明是缘,行是因,有因有缘,后面就结果。这是「业障业道」,我们今天统统在造作。

  演【此二支属过去。】

  这两条是讲过去的,因为你过去世迷惑、颠倒、造业,这一生受报,这成你的果报。受报怎么报法?先来投胎。我们在六道里讲人道,说一道其余五道都没有例外,都是一样的。

  演【三、识,托胎一分气息。】

  「识」就是神识,俗话叫灵魂,灵魂来投胎。神识速度非常大,超越时间空间。孔老夫子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从他的文章里面也透了一点消息。他在《易经系辞传》讲:「游魂为变」,神识就是游魂,孔老夫子称它作游魂。说「游魂」绝对正确,为什么?它动的速度太快了。「游魂为变,精气为物」,这两句话跟佛法的宇宙人生观完全相同。物就是物质,物质从哪来的?精气为物。可见得孔老夫子并不承认真正有物质存在,物质是精气而已!现在科学家不承认有物质,物质是震动,光波震动的一个幻相,不是真正有物质。孔老夫子二千五百年前这《易经》,跟现代的科学能相应。科学家没念孔子书,念孔子书会更聪明,佛法里面尤其说得详细。孔老夫子讲的精气是什么?唯识里面讲的见分。物是什么?物是相分。见相同源,见相不二!这是佛法里面所说的。

  有很多人结婚一辈子不生儿女,为什么?没有缘!儿女要跟你有缘,他才会到你家来投胎;他跟你没有缘,不会到你家投胎。换句话说,他去投胎要找对象的,你求他,他未必会理你!对象找什么?过去生中有关系。佛在经中跟我们讲四种因缘:第一种是「报恩的」,过去生中你们彼此互相有恩惠,他这一次又看到你,到你家来投胎,这就是孝子贤孙,他来报恩的。第二种是「报怨的」,过去世你跟他有仇恨,这次遇到了,他来做你儿女,将来长大做败家子,搞得你家破人亡,他来报复你的。所以与人不能结冤仇,外面的冤仇可以预防,他投胎投到你家里,怎么办?你把那个人害死,他的神识到你家来做你的孙子,所谓忤逆之儿孙,会搞得家破人亡。第三种是「讨债的」,父母过去欠他的,他来讨债。如果欠得少,养个二、三年,他死了;如果欠得多,大概养到大学毕业快要可以做事情了,死了,债务讨清他就走了。第四种是「还债的」,是他欠父母的,这一生遇到他要还债,他要努力工作供养父母。如果他欠父母很多,他对父母物质供养很厚;如果欠的债务很少,他对於父母的生活很刻薄,让你饿不死就好了。这一类人对於父母虽然能供养,没有恭敬心、没有孝顺心。报恩的有孝顺心,还债的没有孝顺心,甚至眼里面还嫌弃父母、讨厌父母,但是他生活费用会给你,这多少就看你从前欠多少。

  佛给我们说明事实真相,一家人就是这四种关系的集合,家庭如此,一族人也是如此,恩怨债务多就变成一家父子兄弟,恩怨债务少一点就是亲戚朋友。所以,人与人之间都有缘分。你走到马路上,一个陌生人对你点头笑一笑,也是从前的缘分。看到陌生人,一看到他就看不顺眼,也是过去的缘分。

  事实真相搞清楚了,我们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千万不要跟一切众生结冤仇,不要跟一切众生有债务的关系。欠债的要还得清清楚楚,免得来生再还,这个事情很麻烦!儒佛圣贤的教训都是教我们把这些恩怨化解,这是最善、最圆满的方法,只有儒佛才能做到,世间其他的教育是做不到的。这是说明投胎不是随随便便会做一家人,不是的,他过去生中有关系。

  一投胎来的时候,这时候就是「识」,不能叫他取个名字,他刚刚投胎来的。母亲怀孕了,这个神识来投胎。

  演【四、名色。】

  「名色」,这个胎儿还没有长成形状,大概十四天,没有长出形状,什么也分不出来,只是一块肉团,但是肉里有神识,叫做名色。「名」是心,活的,不是死的,「色」是物质,称为名色。

  演【五、六入。】

  「六入」就是胎儿形成,是一个人的样子,六根长出来了,这时候叫六入。六根不具的时候,叫做名色。

  演【六根成,此胎中。】

  识、名色、六入,这三支都是在胎中。

  演【六、触。】

  「触」就是出胎,与外面境界接触了,就是出生。从出生可以说一直到老死都与外面境界接触,所以触就是离开母体以后都叫做触,这个时间非常之长。为什么把它列在这个地方?他列得有道理,譬如婴儿刚刚生下来,虽然与外面接触,他还没有感受,还不能辨别。

  演【七、受,领纳前境好恶等事。】

  婴儿他还没有好恶,没有喜欢、没有讨厌,也没有害怕,他自己拉的大便他也吃,这时他什么也不懂,这就是他有触,他没有受。等到逐渐长大,他就有好恶之心。在没有「受」的前面,中国人常讲:天真!他心里面清净,非常快乐,没有忧虑、没有好恶。从前人这天真的时间长,一般要到十岁以后才知道有好恶,有喜欢的、有讨厌的,十岁以前不知道,这个童年幸福!现在的小孩可怜,一、二岁他就有好恶,他童年的时间缩短了。他受苦受乐的时间提早,怎么会提早?天天看电视,电视天天教他。所以二、三岁的小孩就会察言观色,就晓得大人喜欢、讨厌,他的心里就计较,就要用心机。在从前农村社会,十一、二岁小孩什么事也不懂,除了玩耍之外不懂事,童年天真的时间长,现在缩短了。

  现在的人,不能做!来生投胎做人,我不干,这人太苦了,没有从前人那样快乐,现在人比从前人苦。虽然现在科技发达,其实没有从前人那个味道,譬如电灯是很明亮、很便捷,不过蜡烛很有味道,情调不相同。现在我们到美国坐飞机一下就到了,在从前坐帆船要走上好几个月、半年,那味道也不一样。从前人的生活确实是诗情画意,现在没有了,现在人生活像机械,可怜得不得了!人的味道没有了,人的意义价值丧失了。我看现在人间不能算善道,阿修罗也不能算善道了。所以,「受」是领纳好恶的境界。

  这五种是果报,就是这一生的果报,前世「无明」、「行」是缘、是因,有这因缘才有我们这一生的果报。诸位如果真正明白佛法的道理,所谓明白佛法道理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这一生中受苦受乐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自作自受的。苦难不是别人给我们,是自己造作的!怎能怪人?怎能怪老天爷不公平?不可以的!起这个念头,那更是造罪,罪造得更重。发财中奖都是命,没有这个命,把菩萨鬼神的像毁掉,造罪业更大。我听说有玩六合彩的拜佛菩萨,保佑他中彩,不中彩,第二天就将佛菩萨拿去砍头、烧掉,这是造业!怨天尤人造的罪业就更重。这受是有因果的。下面这三条就是现在这一生又再造作:

  演【八、爱。】

  爱是贪爱。

  演【爱男女金银等事。】

  爱的范围太多,有个等字就够了。爱就是无明、就是迷惑。爱了之后,他就有行为,就造作,造作之后就取。

  演【九、取,凡见一切境界生取著心。】

  自己喜欢的,这是爱;要把它占有,这是取;不喜欢的,要叫它离开,也是取,都是取著,这叫造业、造作。起心动念造作都是属於这个字包括了。造作后面就「有」。

  演【此二未来因,皆属烦恼,如过去无明。】

  这是迷惑,迷惑造业!这就有业习种子了。

  演【十、有。业已成就,是未来因属业道,如过去行。】

  「有」是阿赖耶识里面善恶种子种下去,有了,有种子。有种子来生又要受报。我们今生的造作是爱、取、有。

  演【十一、生,未来受生事。】

  来生还要轮回,还要去投胎。

  演【十二、老死。】

  投胎之后又是搞这个,永远轮转,这叫轮回。为什么有轮回?轮回的现象是什么?十二因缘就是给你解答这个问题。轮回是自己造的!轮回现象就是这样的可怕,这是我们要觉悟。觉悟之后,要如何能够离开轮回?离开轮回,果上离不开的。有人生活很痛苦,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就自杀,自杀能解决问题吗?不能解决问题,果报上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从因跟缘上解决,把因跟缘断掉。我们晓得「爱」是缘,你能一切不爱,生死轮回断掉了,这是很聪明的方法,如果不能的话,从「取」,把「取」断掉也行,也脱离轮回,权教以下,权教菩萨、缘觉、声闻都从这两个下手断掉的;利根的菩萨,大乘菩萨、实教菩萨从「有」下手,那就是真功夫。有是什么?他爱、取不断,他心里不落印象,这是最高明的。密宗就是从这里断的,我们有没有这个本事?爱取不断,心地清净不落印象,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一般人从前面两个字容易,后面这个字非常不容易,所以那是大乘菩萨。那个做到了,是游戏人间,那就真正得大自在。有爱有取,没有「有」,他不会堕落轮回。

  我们做不到,只有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我们也「有」,我们「爱、取、有」都有,我们爱阿弥陀佛,取阿弥陀佛,心里有阿弥陀佛,这样就带业往生。因为这阿弥陀佛,六道轮回里找不到,三恶道里没有阿弥陀佛,修罗里头也没阿弥陀佛,人也没阿弥陀佛,天上也没阿弥陀佛,所以你在阿弥陀佛这上搞爱取有,六道里头都没办法受报,只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受报,这个妙!所以,八万四千法门都没有这个法门妙。我们今天爱、取、有三条都断不掉,只有换一个念头,我们换成阿弥陀佛。所以我叫同修们天天看阿弥陀佛的像,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不可以一天中断,真正要做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样就好。

  演【此即是四谛,所以重开者。】

  这是把四谛展开成为十二因缘。

  演【以缘觉之人,先观集谛。】

  他跟声闻不一样,声闻是从苦谛下手,缘觉是从集谛下手。

  演【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此则生起。】

  随顺十二因缘就是生死轮回。如果要超越六道轮回,把十二因缘反过来就行了。

  演【若灭观者,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

  你反过来看就是智慧,就把宇宙人生看破了。

  演【因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言缘觉。此人断三界见思,与声闻同。】

  他这个断证跟声闻是一样的,他比声闻聪明。

  演【更侵习气,故居声闻上。】

  声闻见思烦恼断了,习气没断;缘觉习气都断了,所以比阿罗汉的功夫要高。习气是什么?佛经有个比喻,譬如酒瓶,酒瓶是盛酒的,现在你把酒瓶的酒倒得干干净净,里面确实没有酒了,你再用干布把它擦干净,可是闻闻还有味道,那个叫做习气。

  佛弟子当中,有很多是富贵子弟跟佛出家的,富贵人都有傲慢的习气,他证阿罗汉果了,傲慢确实断掉了,真的没有了,但是有的时候那架子还在,态度还在,那就叫习气,是不是真的有?真的没有,他对人真的是恭敬,可是他习气在。烦恼容易断,习气难除!习气往往会引起别人误会,对自己修行没妨碍,对於教化众生有妨碍,所以习气要特别注意。人一定要学谦虚、恭敬、礼让,学这些断习气。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本源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敏法师讲阿弥陀经    

纯祥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法然上人讲阿弥陀经    

法悟法师讲阿弥陀经    

佛慈法师讲阿弥陀经    

HT法师讲阿弥陀经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经    

会性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净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静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律法师讲阿弥陀经    

戒法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界法师讲阿弥陀经    

窥基大师讲阿弥陀经    

莲池大师讲阿弥陀经    

隆莲法师讲阿弥陀经    

梦参老和尚讲阿弥陀经    

蕅益大师讲阿弥陀经    

善导大师讲阿弥陀经    

悟显法师讲阿弥陀经    

信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星云法师讲阿弥陀经    

宣化上人讲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随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者大师讲阿弥陀经    

宗舜法师讲阿弥陀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