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07集 |
|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一五页: 疏【又愿之为力,不可思议,彼佛净土,亦繇愿故;临终往生,惟仗愿故;三界因果,悉随愿故;诸大菩萨,皆愿生故。】 这一段《疏》文给我们说明愿力不可思议。愿力就是念力,我们心里面的念头。佛在大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从哪里来的?都是从一切众生心想中所生的。我们知道这个原理,肯定这个原理,就知道这个世间事情、许许多多奇怪事情,我们要问:有没有呢?当然有。为什么?心是能变、能生,一切万物是所变、所生,能变的心这个力量是无有穷尽,因此所变的现象那就是无量无边,净土也不例外,也离不开心想。我们看底下这一段解释: 钞【彼佛净土者。】 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 钞【法藏以因中四十八愿,今成佛道,广度众生,则如来无尽功德,皆从愿生,故云不可思议。】 这是在大经上,就是《无量寿经》。实在说,整个佛法里面最精彩、最精华、最殊胜的,无过於四十八愿。一切法从心想生,四十八愿这个心想念念都是止於至善,他所想的好到极处,善到极处,念念止於至善!所以说它最殊胜、最精彩,也最精华。我们念四十八愿,要把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思想,变成自己的心想。弥陀能造极乐世界,我们怎么不会造极乐世界?我们所造的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所造的极乐世界无二无别,完全相应,这个就决定往生!不但往生,真是上辈往生,决定是上三品往生。 弥陀四十八愿,愿愿普度众生,我们怎么能跟众生作对?怎么能跟众生树敌?不但在行为上不能树敌,心里面稍稍有一点隔阂已经是错了。错,不是境界上错,是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错了。为什么?不是至善。纵然是善,善没有达到圆满,不能算是至善。所以,《无量寿经》确实是止於至善,拿这本经来修正我们思想见解行为的确是第一圆满,这是我们为什么特别要提倡这部经。释迦牟尼佛在《法灭尽经》里面说:将来整个佛法统统灭尽,这一本经还留在世间一百年。《无量寿经》上也有这个经文。佛给我们讲,将来佛法要灭,第一部消灭的就是《楞严经》,最后灭的是《无量寿经》。所以,要紧的是要把阿弥陀佛的愿变成我们自己的本愿,念念我们要帮助一切众生,对於这个法门相信、喜爱,发愿求生。如果不能帮助他发愿求生,至少也叫他知道有这个法门;知道有这个法门,所谓阿赖耶识里面种下第一殊胜的种子,将来多生多劫之后,这个种子遇缘起现行,他能成就。这个意思非常深广,希望我们能细细的去体会。 钞【临终往生者,行愿品言:是人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以至亲属威势,象马珍宝等,悉皆散灭;惟有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云不可思议。】 前面是讲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也是每一个往生的人愿力成就的,佛与众生同一个心、同一个愿、同一个见解、同一个思想成就的。我们今天讲六和敬,西方极乐世界六和敬是打一百分的,圆圆满满的六和敬,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我们这个世间,拿我们末法来说,六和敬有名无实,两个人在一起都不和,在家是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出家人是师徒不和、师兄弟不和,这是正常的现象,这是佛法、世法衰到极处的现象。如果自己真正想在这一生往生净土,应当怎样做法,这个自己要明了。 往生的时候,《普贤行愿品》说,『是人临命终时』,这是指念佛人。『一切诸根悉皆败坏』,诸根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这是物质,人断气之后,二、三天就臭,七、八天就烂,不到半年,肉都没有了,就变成一堆白骨。「一切诸根悉皆败坏」,这是讲你身体保不住!你的『亲属』,家亲眷属,你的『威势』,生前你的地位、势力再高,到这个时候也完了。活的时候做皇帝、做总统,死的时候一样当小鬼,再不会有人尊重你,鬼也不尊重你。你的财物,『象马珍宝』,象马在古时候是交通工具,现在自己家里有车,有钱人家有私人飞机,珍宝,这些财产没有一样你能带得去,『悉皆散灭』,换句话说,你的身体以及你所有的一切,没有一样能带得去。中国俗话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有些作儿女的,觉得老人死了去作鬼,给他多烧一点纸钱、多烧一点房子,让他在阴间可以享受。诸位想想,他能不能享受得到?阳世跟阴间差不多的,跟天上也相似,诸位总要明白一个道理,你有福,你总归有得享受;你没有福,人家送给你的,你还是享受不到。你烧得再多,他要是没有福报,恐怕烧多了都被人抢去,被人夺去,甚至作鬼还被人谋杀。为什么?鬼里头也有谋财害命的,也有强盗土匪。你没有,他不来找你,你有的时候,他专门来找你。不但对他没有好处,反而对他有害处。你明白这个道理,修福最重要。人一定要有福报!不修福怎么算,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天算是你命里头有没有,不是一个人自己能计算得到的。一定要知道修福。 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得从《了凡四训》学起。我们学佛这么久,愈学愈觉得印光大师了不起。他老人家在世极力提倡《了凡四训》。《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老法师当年在世,这三本书印三百万册以上,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佛要从这里学起。学佛要从做人学起,要从修福学起,从断恶修善学起。诸位要知道,佛是二足尊,福满足,慧也满足,福慧两样都满足称为二足尊。佛的福报,是世出世间第一大!我们要不修福,怎能成佛?修慧固然重要,但是不修福,慧也修不成,为什么?你不修福,你没得吃、没得穿、没地方住,你怎能修慧?中国佛门俗话说:「法轮未转,食轮先。」吃饭第一要紧!没吃饱,怎能修佛法?这就是说明,修福是多么重要。修福一定要认真依照《了凡四训》来修学。 劝导社会大众,实在讲,《了凡四训》的效果决定比一切经殊胜;不是一切经不如《了凡四训》,这是讲契机。在过去,大家念孔子的书,那就好多了,对於伦理道德都有个概念。现在孔子书不念了,人心没有皈依了,真假邪正、是非利害都不能辨别,这怎么得了!所以救眼前之急,就是因果。《了凡四训》讲什么?讲因果报应。真正相信因果报应,我们起心动念会自己约束一点。为什么?想到我这么做,我将来有什么果报。为了怕将来恶报,自己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不得不小心,不得不谨慎。这是救急!从这个基础上再来修学佛法,必定能得到佛法的殊胜利益。所以老法师在民国初年特别提倡这三本书做为我们学佛的根基。这是大智慧,我们决定不能把这三样东西看轻了。 《普贤行愿品》是华藏世界法身大士所修的,这不是普通人所修的,法身大士也不例外,也要发愿求生净土。所以从《华严》里面我们得到一个结论,这是佛在经论里面常说的,修小乘,小乘近於阿罗汉。佛给我们说过,阿罗汉不会永远作阿罗汉。阿罗汉在整个佛法里面所谓是焦芽败种,这是佛一种责备的口吻,其实佛在大经里面给我们说得很明白,阿罗汉要两万劫以后才会回小向大,修菩萨道,辟支佛要一万劫之后才能回头。换句话说,阿罗汉两万劫不能前进,停止在这个地方,辟支佛停止在这个地方一万劫,他功夫不能进步,就跟长寿天的情形一样,所谓堕涅盘坑,是这个意思。但是两万劫之后他还是会回小向大,修学大乘。大乘不管是哪个法门、哪个宗派,它最后的结果都在华藏世界。换句话说,到华藏世界必定遇到文殊、普贤,普贤菩萨一定劝他求生净土。你们想想看,这是绕圈绕到最后还是绕到净土法门来。我们才真正知道,极乐净土是所有修学菩萨们的究竟归宿,终点站是在这个地方,其余的都是中途站。 此地说『惟有愿王不相舍离』,这个愿是十大愿王。十大愿王,说老实话很不好讲,也不好懂,更不好做,确确实实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他们修学起来不难,我们修学很难,难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心量太小。十大愿王,愿愿那个心量就跟虚空法界一样大,所以他们能做,我们不能做,怎么学也学不像,道理在此地。他这个愿、这个念头不相舍离。这个愿、这个念头就引导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此地大师是引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一段经文来说明往生是愿力,只给我们说明这桩事情。 由此可知,我们对於求生西方净土这个愿心一时一刻不能失掉,为什么?没有这个愿心就不能往生。如果时时刻刻愿生净土,你对这个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还会认真去计较?你认真去计较,换句话说,你求生西方那个愿没有!念念都想生西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好计较的?不计较!心真正清净了,清净心就是佛心。清净心里面的愿,那是真愿,那不是胡思乱想。心不清净,发的那些愿也都是胡思乱想,不是真的,刹那刹那在变化,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那都不真实!所以要晓得这个道理。 钞【三界因果者。】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讲我们娑婆世界的六道。 钞【愿受天乐,则贫母上生。】 『愿受天乐』,享受天上的快乐,『则贫母上生』,这有一段故事,这故事在《演义》里面。这就是《迦叶度贫母经》,《大藏经》里有这么一部经,这部经的分量不多,就是记载这个故事的。 演【昔有贫女处於粪聚,以人民所弃残汁为食,迦叶从乞,以汁供养。尊者问其所愿,云欲生天,数日命终生忉利,福胜余天。】 这个摘录得好!一部经那么长,这几句就把这部经全部的意义统统显示出来。这个贫母是个乞丐,年岁也很大,非常之苦。住在什么地方?『粪聚』就是粪坑旁边,在那里搭个小草蓬住在那个地方。人家看她可怜,吃剩的渣滓给她一点,几乎像人家喂猪的这些东西,她就吃这个东西。迦叶尊者乞食的时候,从她这里经过,她身上也没有衣服穿,所以也不敢出来。就求迦叶尊者,迦叶尊者怜悯她,接受她的供养,她把她吃剩下的供养迦叶尊者。尊者接受之后就问她:你有什么希求?她说:人间太苦,听说天上很快乐,我愿意生天。迦叶尊者给她祝愿。七天,这个贫母就死了,她就生天,生忉利天。就是这一点供养福,供养一个阿罗汉的福报,七天之后她生天。 钞【愿作冥王,则狱神治鬼。】 这也有一个公案。 演【愿作冥王者,毗沙国王,与维陀如生王共战不胜,因立誓愿,愿我来世为地狱主,治此罪人,十八大臣愿亦如是。今地狱主毗沙王是,十八狱主十八大臣是。】 这是一个例子,『冥王』就是中国人讲的五殿阎王:阎罗王,他是管地狱的。现在世地狱里面一些鬼王,这些人怎么来的?也是从前发愿,这个愿也真的兑现了。毗沙国王跟维陀如生王打仗,打败了,打败之后就发了这个狠愿,念力坚固,念念不忘,一有机会他就报复。 诸位读清朝的历史,清朝亡在慈禧太后手上。慈禧太后是叶赫那拉氏,清朝开国的时候把这一族灭掉,这一族的酋长曾经发誓,我这一族如果剩下一个女子,将来也要把你大清国灭掉。这是清朝皇室当时都知道的,所以清朝有一条律令,不准跟那拉氏通婚。最后到咸丰纳的妃子是那拉氏,把清朝灭掉。愿力不可思议!在佛法因果上看,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有历史可以做依据的,确实如他当年所发的愿。 诸位再看《慈悲三昧水忏》,悟达国师膝盖上那个人面疮,迦诺迦尊者治疮的时候,才把这个前因后果明白了。他这个冤家债主追他十世,一世一世投胎要报这个仇。他们两个前生什么时候结的仇?汉朝景帝时,吴楚反,帝用袁盎的谋略诛晁错,晁错被陷害而死,衔恨在心,念念要报复。哪知道袁盎以后出家做了高僧,有护法神保佑,生生世世都有道德,都认真修行。第十世的时候做了国师,就是悟达国师,皇帝的老师。皇帝供养他一个沈香宝座,我们晓得沈香一斤现在都是几十万!他接受沈香宝座,生了一念傲慢心,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一点傲慢心一生,十世修行的功德都失掉。一念傲慢心,自以为是,护法神走了,这个冤鬼缠身了,几乎送了他的命。 你明白这些事实,人与人之间不可以结怨!结怨,生生世世都是麻烦,几世修行,菩提道上的障碍叫魔障!你要受很多折磨。所以佛教我们忍辱,教我们修定,教我们心地要清净平等、要慈悲忍让,这样自己修行才比较顺利一点,三宝威神加持也能产生效力,否则的话,你业障重,佛菩萨也没办法保佑你!你的冤亲债主太多,佛菩萨也不能不讲理,你应该要受报!所以自己要认真修行,要忍辱,要能够让人,不要动意气,这非常的重要。 钞【种种随愿,莫为而为。故云不可思议。】 从这段文来看,我们可以明了,世出世间,上至极乐世界、华藏世界,下至三恶道,都离不开因果。印光法师提倡因果有道理、有根据。提倡因果,他不讲别的,单单讲《了凡四训》,这是因为《了凡四训》从明末到清朝末年三百多年之间家喻户晓,从前读书人几乎没有不念的,提倡起来格外方便,而且他讲得透彻。了凡居士现身说法,怎样改造自己的命运?「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都能做到,他也都能求到。他所求的,命里面没有的,他能求得到,那才叫求!命里有的,那不叫求。命里没有的,他能求得到,怎么求法?信因果改造自己命运,特别以这个来教化初学,来改造社会,确实产生很大的效果。我们今天社会也是动乱到极处!如何挽救这个社会?大家都能提倡《了凡四训》,都能实行《了凡四训》,我们这个社会,我相信二、三年就会祥和。政府所倡导的安和乐利是可以做得到的,这是有待於我们大家的努力。 钞【菩萨愿生者,普贤颂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是普贤菩萨自称。『安乐刹』就是极乐世界。这是普贤菩萨所发的愿,这个愿文在《华严经》上。普贤、文殊这两位是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助手,在整个佛法里面,他们的地位至高无上,尚且还要求生净土,而且发愿偈里面还要说『尽除一切诸障碍』,我们读了这一句,心里做何感想?等觉菩萨他还有什么障碍?他还要除障碍,那我们怎么办?我们的障碍太多,除都除不尽。但是诸位不要害怕,假如我们把事实搞清楚,我们的心就能安下来。什么障碍?不信、不愿、不肯念阿弥陀佛,这是障碍!我们有没有这障碍?有,我们对这个法门也不信,也没有发愿,也不肯念佛。如果你没有障碍,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不会中断。你还会把念佛断掉,还会把念佛忘掉,证明你有障碍,你的信愿行三方面都有障碍,从这个地方可以检点自己。不要自己认为「我已经没有障碍,我已经信得很虔诚」,其实你那个信根是大有问题,一有事情来了,「这事情比念佛重要」,这是障碍! 哪一桩事情比念佛还重要?没有!即使是不得已的事情,暂时佛号放下去办事,事情一办完,佛号就接著念,这就对了,没有必要的事情尽量减少。有些人说念佛人是小乘,有些人说念佛人是自了汉,念佛人很消极,为什么?念佛人六亲都不认,对亲戚朋友的应酬都没有了,所以人家说你消极。怕人家说消极,好!再去应酬,佛号也就把它暂时丢到一边,丢久了忘掉了,这就是环绕著你的周围全是魔障,障碍你念佛,你要晓得。 说老实话,我们念阿弥陀佛,他说我小乘,小乘有什么关系!他说我消极,消极也好!他说我无情无义,随他怎么说去,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倒驾慈航,成菩萨、成佛来度一切众生,那是不是消极?是不是小乘?这是世间人见不到的。我们今天听到这些话,自己心里动摇,换句话说,你信愿行三个都靠不住,这就是障碍。我们今天只要把这些障碍扫除,一心一意去念阿弥陀佛,不要说世间法障碍不了,出世间一切佛法也障碍不了,你说禅好,我们很恭敬,禅是好;「教」好,教也不错;密也好,样样都好。「你学你的,我学我的,我绝对不动摇」,这就是障碍除掉,你的心真正定下来,这样才决定成就!所以念佛的秘诀,决定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普贤、文殊要除去一切障碍,也是除去这个障碍。 钞【乃至愿蒙授记,广利众生等,至如文殊发愿往生所说之偈,亦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与普贤若合符节。】 『符节』是印信一类的东西。文殊菩萨的愿跟普贤菩萨没有两样,完全相同。 钞【他如天亲龙树等,多难悉陈,故云不可思议。】 再说其余的,像天亲菩萨、龙树菩萨,这是外国人。天亲跟无著是兄弟,无著是哥哥。天亲菩萨也是聪明到极处,最初学小乘,在小乘有很大的成就,以后回小学大,他在小乘造五百论,大乘也造五百论。这是释迦牟尼佛以后再兴佛法的了不起的两位菩萨。天亲以后就是龙树,龙树更是大乘八宗共祖,大乘八个宗派在中国都是龙树菩萨传的,这个人也是聪明绝顶!他们到最后统统都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圣贤录》有他们的传记。像这样的祖师大德们求生西方净土的人太多了,《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都可以看得到。 『故云不可思议』,这都是讲愿力不可思议。你有坚固的愿望,没有达不到的,真是有愿必成。有愿必成,愿得要有行,愿没有行,这个愿是空愿,这个愿不会成就的;愿下面要有行动,以行践愿。有愿必成,我们要去做!我有求生西方净土之愿,我一定要念佛,我要不间断、不夹杂的念佛,这个愿就决定成就。你要是做不到,是空愿,这一生还是去不了。 疏【称理,则自性还归本体,是愿生彼国义。】 这个意思就深,这是称性而说,前面是从事相上说的,这一段是从心性里面来讲的。如果从事相再能会归到心性,那往生净土是上品上生,生实报庄严土,这个品位就高。什么叫『自性还归本体』? 演【自性还归本体者,若不明本体,唯厌此娑婆忻极乐,则随境迁移,逐物流转,非真生彼国故云也。】 这几句话我们看了,乍看会怀疑,为什么?『明本体』就是禅家讲明心见性,要是不能见性,虽然是厌离娑婆忻求极乐,还不是真正生彼国,这个不是麻烦大了!看到这个,我们都没指望了,我们将来生西方极乐世界到底生到哪里去?不是真极乐世界,难到还有个假极乐世界?所以这个地方有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很大。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刚才我们讲念佛三个条件,不怀疑,你怀疑;怀疑,但是你真正还能做到不间断、不夹杂,还可以往生,生到边地,这个《无量寿经》上有的。边地也不错,不过在那里多住五百年,还是一样入品,还是很幸运的,还是很幸福的。生边地也是很了不起的,无比之殊胜,只是比一般人多五百年就是了,就是如此而已。所以,我们不能够轻视边地。此地确实要把这个事实搞清楚。一般念佛人,凡是念到预知时至没有病苦而往生的,给诸位说,大概都是到见性,他也没有说他明心见性,我们也看不出来他明心见性,但是实实在在明心见性,为什么?如果是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把你的分别、执著、妄想、忧虑、牵挂统统都念掉,你们想想,这个人已经得念佛三昧,这人已经得定,净土宗讲就是事一心不乱;在往生那一刹那,佛来迎接时,佛光一注照就把他的功夫提升一倍。 梵文原本里面,《弥陀经》没有「一心不乱」,玄奘大师翻的是「一心系念」;一心不乱是鸠摩罗什大师翻的,不是原来经文里的意思。罗什大师是意译,玄奘大师没有说他翻错。这就说明,凡是往生的人都是一心不乱。我们常讲念佛最低的限度,你要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时候往生,佛来接引,佛光注照,把你功夫往上一提升就是事一心不乱。由这个地方来看,鸠摩罗什大师翻的一心不乱没错。一心不乱是佛力加持,我们才达到的。我们的功夫达到一心不乱的边缘,佛一加持一提升,达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开慧,开慧就明心见性。 纵然是一个不认识字的老太太,什么也不会的,她就老老实实念这句阿弥陀佛,念个几年,站著走、坐著走的,决定是见性的;如果不是见性,不可能有这样的功夫。谛闲老和尚那个徒弟,念三年阿弥陀佛站著走的,往生之后他那个身体还站了三天,等他的师父来给他办后事。要不是见性,怎么做得到!所以谛老对他赞叹,赞叹他没有白出家,赞叹他的成就超过全国讲经说法的法师、这些名山宝刹的住持,超过太多了,不是那些人能跟他相比的。这是真话不是假话。在《楞严经》里面,我们也得到一句经文来作证明,「净极光通达」。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净,他什么念头都没有,除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净到极处就豁然开悟,明心见性,「光通达」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我们晓得,念佛人往生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开悟的,尤其是预知时至,我们可以断定那都不是普通人。 所以,平常念佛怎能夹杂妄想?夹杂妄想这个伤害太大了。为什么人家念佛三、二年就成功,我们念几十年都不能成功?就是我们夹杂妄想太多。即使是不间断,它里面有夹杂,所以功夫不能成就。真正念佛人,佛号里头没有夹杂,纯粹就是这一句佛号,就是这一念,所以他的成就殊胜。要是没有这样的功夫,确实就像此地说的两句话,『随境迁移,逐物流转』,这个境是物质环境,你时时刻刻受外面环境的诱惑,「逐物流转」是你心里做不了主。这就是烦恼起现行,在家同修是这个样子,出家人也是这个样子。别人赞叹你一句,得意忘形,不得了!自以为是;骂你几句,要生好几天的气都消不了。赞毁是外面境界,你会被外境影响。你心里面这个心动,欢喜、瞋恚这是你心里面的振动,好几天不能平复,逐物流转,这样你怎能谈到功夫?你怎能把佛号念好?不可能的事情! 要问念佛怎么念法?外面境界一动,「阿弥陀佛」,外境内心统统归到阿弥陀佛,在阿弥陀佛这里化解了,都没有了,这叫做念佛,这叫会念,这叫功夫,不被外境所转,真正能把烦恼、习气统统念掉。定了以后才能开智慧,有智慧才能破无明,见到本体,本体就是自性。 演【又还归者,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 『法界』是什么?就是一心,就是自己的真心。真心人人都有,真心是一个,真心是相同的;妄心就不同,每个人妄的都不一样。真心像水平静的时候,没有波浪,完全是相同的,整个大海都一样;妄心是起波浪,每个波浪都不相同。一切众生用妄心,佛用真心。我们学佛就是要舍妄心用真心。《华严经》告诉我们,「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这两句话的意思。 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里面、真心里面变现出来,唯心所现。真心变出来的法界有没有离开真心?没有离开,所以『还归此法界』。就好比晚上睡觉作梦一样,梦境就好比是十法界,能做梦的那个心好比是真心。当你做梦的时候,我们要问问,你心像什么样子?所现的那个境界就是你心的样子,你心已经变成一个境界,那个样子就是你心的样子。心就是境,境就是心,无二无别。一醒过来,那个境没有了,还归一心。佛法里面常讲「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是能变的,妄是所变的,能变所变是一不是二。能即是所,所即是能;梦就是心,心就是梦,这个比较容易懂。 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境界,是我们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如果要问你,你的真心是什么样子?你现在所看的这个宇宙就是你真心,是你真心变现出来。你说这个社会不好,是你心不好。你的心要是好,为什么会变成这个境界?所以,你怎能怪境界不好?佛说得有道理,回过头来改心!心清净,境界就清净。所以,佛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众生眼睛里面看佛菩萨也是众生,就是这个道理。鬼眼睛里看一切统统是鬼,真正善人看一切人都是善人,恶人看一切人没有一个不恶,这也是《华严》上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 演【从一心中流出四圣六凡,则四圣六凡仍旧还归一心。又自性即是本体,而云还归者,以自性一向不守自性,五道随缘,故今应当还归也。】 这些话实在讲是佛苦口婆心不得已对我们方便说的,如果讲真的话,我们不懂,我们无法体会。真的话,给诸位说,也没有流,也没有归,也没有能变,也没有所变。但是这个我们不懂,超越我们的常识太多。所以佛不得不迁就我们众生的常识来说法。众生要想真正体会到佛的意思,一定要遵循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所讲的,「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你才能真正懂得如来所说的真实义。这三项只要著一个,如来所讲的真实义你不会懂得,你只能听一点皮毛而已。如果你要照说,照说要是说错的话,你还得要背因果责任。 现在人喜欢讲经说法,喜欢表现,这是现在人的通病。古人即使会讲经说法,你请他,他不敢讲,为什么?古人怕因果。现在叫「因果怕」,因果怕你!古人晓得,所谓错下一个字转语要堕五百世野狐身!他怎么敢随便讲?他不敢讲。现在人不相信因果报应,不相信因果报应还是逃不了因果报应。换句话说,他该怎样受报还得怎么受报,不能说不相信就不受果报,没这个道理!还是要受果报,这是非常之可怕。佛法要说到没有过失,自己要有证!你不入这个境界,你要是说得没有过失,那太难了。李老师教我们初学的人依照古人的注解,一句不能违背,换句话说,就是把古人的注解用口头翻译,翻成白话文。句句字字都是有根据,这样你要是说错了,那是注解错了,古人他负责任,你不负责任。如果不是这样依据,自己说错了,非要负这个责任不可。所以一定自己要真正有修有证,是从你修证当中的心得提出来,这是真正能有几分相应,这才能免除过失,否则的话,真是不容易!现在年轻人到处敢说,从前老一代的不敢这样做法。 什么叫『不守自性』,这个话《楞严》里面讲得多。所谓「真如不守自性」,就是教下常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不守自性就是一念不觉,就是一念迷。迷就是不守自性,觉就是自性现前,就是迷与觉!觉心清净,觉心平等,我们在一切法里面心不平就是迷,一切法里面心不净就是迷。心不净是什么?心动了,一动就是迷。觉心不动,所以觉心是清净寂灭,这就是说佛法为什么要修定,定就是觉心。慧是什么?慧是定的起用,定起作用就是慧。就像水一样,我们佛菩萨面前供水,供水就表这个意思。水要清净,水要平,实在讲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水就是代表这个意思。我的心清净,不染,我的心平等,不动,那么你这个心对外面境界叫照见,这是《心经》里面讲的,照见。如果不守自性,那叫情见,情是动的,情是迷的,那见的就不是真相,是虚妄相;照见的是真相,是诸法实相,这个不一样,这才叫做还归。我们现在从不清净又恢复到清净,从不平等恢复到平等,就是恢复到自性。恢复到自性,你再看十法界依正庄严,事实的真相完全明了了,这个时候如果为一切众生说法决定没有错了,为什么?你亲证的境界,你跟佛的知见完全相同,怎么会错! 时间过得很快,这后头还有一半,这一半也不是几句话能讲得了。但是这一段话虽然是意义非常深广,还是要多说说,能够多一分的体会,确实帮助我们断疑生信。说实在话,我们今天功夫不得力,不间断、不夹杂这是事,事为什么做不到?理不明!理要是透彻,事不难!知难行易,不间断、不夹杂是行,不怀疑是知,知难行易。真正透彻理解了,不夹杂、不间断是不难做到的。有一等人,他不知也能做到,那是善根特别深厚,老师怎么教他,他对老师就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这个人到哪里去找?对老师的话百分之百的服从,一点都不打折扣的,找不到。谛闲法师一生也只遇到那么一个学生,听话的,那是善根特别深厚的。一般人对老师总是多多少少要打些问号,不能完全接受,不能完全相信。那么,这就一定要断疑生信。讲经研教目的就是断疑,就是建立信心,从信心建立愿心,从愿心上建立持名念佛的妙心。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