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师:菩萨十八重戒之十六、十七--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仁清法师所有开示



 仁清法师:菩萨十八重戒之十六、十七


 下载DOC文档  



  十八重戒之十六:衒(xuan)卖盗名

  《集颂》:“称言自得自炫卖,我解经中甚深理。

  三昧总持忍辱地,种种庄严胜观行。

  受持演说不由他,诈现慈悲钩名利。

  不言我从勤持诵,从他闻解正思修。”

  此条有沽名钓誉之意。“衒”为沿街叫卖,自我夸耀。

  “三昧总持”,“三昧”也为“三摩地”,是正定之意;“总持”则为陀罗尼,能持一切善法不失,能止一切恶法而不起。《大智度论》把“总持”解为:以念、定、慧为体所发的利用。

  “忍辱地”(第三地菩萨):《华严经。十地品》和《入中论》讲:般若密乘的第三地“发光地”主要是“堪忍成就”,也即在第三地菩萨阶位时,主修“忍辱”,并趋于圆满。《经刚经》:“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与尔时……”不“生瞋恨”,佛当时应该就是处于三地菩萨的阶位。

  “胜观”是缘于“空性”而进行的禅观。《地道》中讲“胜观”分两个阶段。第一:以概念心观空,属于“观察修习”、“安住修习”阶段,即数数分析思维“什么是空性”,当空性的“概念”非常清楚和坚固时,即为概念心证空性,此时处于“五道十地”的“加行道”位。第二:现观空性,即亲证空性。当行人“亲证空性”的一刹那,即进入“五道十地”的“见道位”,马上就是“初地菩萨”。

  “受持演说不由他”,“不言我从勤诵持,从他闻解正思维。”是说自己的智慧“不是从经中所学、不是从师长处得来”的,也不是通过“勤诵持”和“闻解”“思维”而来。有的会有“自己的善根厚”,或“梦中佛菩萨的点化(证空之前)”等等沽名钓誉的邪说。这同样犯了“大妄语戒”。

  “如是之人,即是欺诳诸天世人……”一切人“皆勿亲近”他们!

  十八重戒之十七:朋附搜求

  《集颂》:“恶劣心行旃(zhan)陀罗,自称比丘有识智。

  朋附王臣拘罚僧,勒取三宝众财物。

  或一、二、三比丘物,索取转献王大臣,

  朋聚徒党广搜求,或作输税献官有。

  依附王臣增供财,净地比丘道不善。

  精进持戒称无用,夺彼财物给多务。”

  “旃陀罗”翻译为“屠者”、“执暴者”。古印度把一切民众分为不同的四个不可逾越的等级,而“旃陀罗”则是四个等级以外的人,他们比奴隶的地位还低,其实不被当人看,他们专门从事一些屠杀的行业。他们出门要手摇铃或执根破竹竿以做标识,不然冲撞了其他等级的人会被杀头。

  三宝物,指佛、法和僧众之物。如果僧人不足四数,他们的财物为“僧人之物”,四个乃至以上僧人之物称为“僧众之物”,即“三宝物”。

  怀“恶劣心”,行“恶劣行”的修行人,特别是出家人,被看作是“旃陀罗”一样。他们“结党拉派”,“依附王臣”或有能力的人,搅乱修行人,乃至“拘罚僧众”,他们或勒索三宝物供给他们的靠山,或把僧物以“纳税”的形式献官,或攀附权贵,增加自己的“供养之财”,或宣称精进修行的人“道不善”,或宣称“精进持戒无用”,或霸占僧人的财物,让僧人干些与修行无关的杂务来换取活命的“口食”。

  现实中,此种情况屡见不鲜,名目繁多,寺院卖票者(票款属寺院公款的除外),通过行贿“买官”者,用三宝之物讨好信众,结党营私者……

  以上种种,皆为犯此条重戒。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仁清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仁清法师讲大悲心陀罗尼经     

仁清法师讲大悲咒     

仁清法师讲地藏经     

仁清法师讲观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楞严经     

仁清法师讲楞严咒     

仁清法师讲七佛灭罪真言     

仁清法师讲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仁清法师讲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     

仁清法师讲往生咒     

仁清法师讲无量寿经     

仁清法师讲现观庄严论     

仁清法师讲信愿行     

仁清法师讲药师灌顶真言     

仁清法师讲准提咒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