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清法师:菩萨四十六轻戒之四他来问语不善答 |
|
《梵网经》第23“骄慢避说戒”:“……新学菩萨来问若经意、律意,轻心、恶心、慢心,不一一好答问者,犯轻垢罪。” 《集颂》:“1、乃至他来谈论事,询疾、庆慰、作请问。 骄慢、嫌恨、怀恚恼,酬对、发言不称理。 是名有犯亦称染,2、若非烦恼由懒怠。 忘念、无记犯非染,3、身遭重疾心乱狂。 睡眠他方生觉想,为他宣说论抉择。 属耳听法他谈问,为欲将护说法心。 或欲方便调服彼,僧制、将护多有情。 不作酬答而无犯,能障将护他心故。” 《梵网经》所讲的内容,侧重于能讲法或解答问题的法师、善知识,而《集颂》所摄,内容更丰富,意思分三层包含多条。1、染犯。2、犯而非染。3、无犯。 1、如果有人来与你“谈论事”,或者你是医生,他来问病,或者因为你有小痒,他来“庆慰”你,或者作其他事情的“请问”。你若因看不起对方而生的“骄慢心”,或和对方曾有过不愉快而生的“嫌恨心”,或认为对方打扰了你而生的“恚恼心”,对对方做了敷衍的“酬对”、不合义理、情理的“发言”答对等等,即犯此戒,而且是“染污的犯”。 《唯识宗》说:“识有镜无”,一切的显现(现象)称为“唯识”,一切的未显称为“种子”,已显现的现象(唯识)又会同时熏染种子。佛教讲的“串习”、“习性”、“习气”、“天性”“天赋”,原理即出于此。 2、如果不是因为“烦恼心”,而是因为“懈怠”、“忘失”、“无意为之”,虽“犯非染”。 3、有很多的如下因缘,不答不犯。或者自己在生重病,或者因病而神志不清,或者自己已经睡着对方不知情而来请问,或者正在为他人讲法论义,或者自己正在听法,或者正在与其他人谈话,为不使对方因被打扰中断而生烦恼,或者为了降伏来请问人的傲慢心等,或者维护僧戒佛制的要求,或者为了维护“多有情”的利益等等,此时“不做酬答而无犯”。 若犯此戒,就能障碍“摄善法戒”(六度)的“布施度”的功德圆满。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仁清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