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11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11集


 下载DOC文档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二一页:

  演【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这是《观经》上讲的三福第三条。第三福一共有四句,第一句就是「发菩提心」。第一是人天福,第二是二乘权教菩萨福,第三是大乘菩萨福。大乘菩萨福相当不容易,不但是大乘菩萨,人天跟二乘都不容易,就是说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今天几个人能做到?这就是为什么学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总而言之一句话,没福!诸位想想,哪有没有福的佛?没有。佛是二足尊,二足尊第一个就是福德,福德圆满、智慧圆满。不仅佛福德是圆满的,小乘阿罗汉那个福报也了不起。这就是说明福德的根基是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发菩提心」,我们这个菩提心有没有发?诸位如果念《金刚经》、《大乘起信论》就晓得,菩提心一发就是圆教初住菩萨,所以它排在第三条是有道理的。阿罗汉与辟支佛没有明心见性,换句话说,他那个心就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的意思,真心才觉,妄心是不觉。诸位晓得,佛在经论里面常常告诉我们,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还是不觉,为什么?他们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凡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的都是不觉,标准从这个地方建立。必需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才真正是觉悟了,觉而不迷。在三种不退里面,这不是我们净土宗讲的,一般法门所讲的,他是刚刚证得三不退,这是发菩提心,可见得发菩提心不容易。但是要成佛,没有菩提心是决定成不了佛的,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

  菩提心在《大乘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给我们讲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跟我们讲的是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经论合起来看,菩提心的意思就非常明显、非常清楚,用中国话来讲,就是真诚到极处,这是真心,一丝毫的虚妄都没有。有时候觉得我们的心很诚很真,我都是真诚心!你只要有这一念「我的心很真诚」,这就是妄心,为什么?真心离念!真心离念,没有念头,有念都是妄念,哪来的真心!可见得真诚实在不容易。《坛经》上,六祖大师讲「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连这句也没有,连「本来无一物」这个也没有。六祖在黄梅,实实在在讲,他是发了菩提心,就是真诚心显露出来,所以五祖传法传给他,不传给神秀,为什么?神秀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他还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他还是落在第六意识里面,所以没有资格传法。用儒家的话来讲,菩提心就是诚意、正心。在佛门里面讲深心、大悲心,是把儒家的「正心」分开来说,正是不邪。佛法分开来讲,对自己是「深心」,这是儒家讲的「正」;对别人是「大慈大悲」,这也是儒家讲的「正」。儒家把这两个合起来讲,合讲一个正心;佛法把儒家这个正心分开作两个,一个是对自己,一个对别人。

  我们的菩提心为什么发不出来?哪个同修不想发菩提心,就是发不出来。发不出来是因为有障碍,这障碍你不肯把它去掉,菩提心就发不出来。什么障碍?佛在经论上常讲的二障: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你只要有这二种障碍在,你的菩提心永远发不出来。阿罗汉二障破了一个,烦恼障他破了,所知障没破,所以菩提心发不起来;权教菩萨所知障可能破了,烦恼障没破,也见不到心性。诸位就想想,这个东西多难!圆教里面,前面十信位的菩萨,烦恼障破了,所知障没破,必须到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这二障才破,真心显露了,这时候叫做发菩提心。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就是刚刚起、刚刚开始,不是很深,是大乘刚刚入门,《金刚经》亦复如是,《金刚经》是大乘入门,什么样的根性适合呢?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人。他那个起信的标准很高,因为是大乘,这第三福就是讲的大乘。

  烦恼是讲的见思,见惑、思惑不能不断,这东西要是不断,说老实话,往生都靠不住,修其他的法门是决定不能成就。念佛到临命终时,你一念情执起来,往生就去不了。有人说:我现在还年轻,现在到往生时间还很早,现在打一点妄想,有一点情执不要紧。这些观念大错特错,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要放下。现前不能放下,临命终时自己做不了主。我们看到许多人一生念佛,到临终时放不下,临终业障现前,这多可怕!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真的是很少。原因绝对不是经典有错误,是我们自己错解经义,自己修行不如法,造成重大的过失。

  三福,我们这一次讲得很详细,就是因为它太重要,像盖房子一样,它是基础。要如何去修?确实在净宗法门里面来说,这叫易行道,比任何一个法门都容易。但是也不是你想像那么容易,跟别的法门比较起来是容易,因为别的法门要断见思烦恼、破尘沙烦恼,至少要破一品无明,这多难!净宗法门不必破无明,也不必断尘沙、也不必断见思,这就太容易了;可是念念要与阿弥陀佛相应,烦恼不断没有关系,能往生。二六时中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几个人能做到?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妄念太多,这就是咱们讲的念佛间断、夹杂。实在说,你为什么会间断?为什么会夹杂?你对这个法门还没搞清楚、还没真正重视它,这就是怀疑。你这是间断、夹杂、怀疑统统都有,你念的功夫不得力!

  真正功夫得力的人,说老实话,他确实一切都放下了,哪有一桩事情放不下?无量劫来与这个法门当中无数次的修学,都没有一次能成功,原因就在此地,情执放不下!佛在《楞严》上讲「因地不真,果遭迂曲」,我们的修学就是因地不真,病在此地。所以学佛的人,用真诚心念这一句佛号,跟阿弥陀佛就有感应。我们用真诚心念佛,我们处事待人接物,那个心假一点没有关系!你这一天到晚用两种心,对佛用一种心,对一切众生又用一种心,你对佛的心也不真诚。也许有人说,我要是用真心对人,人家都骗我,我不是吃亏上当吗?你既然学佛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还怕吃亏上当?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了!这就是我们往往想用真心不敢用,想用真心怕用,原因就在此地。我吃亏算什么!上几次当也不算什么!过几年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个世界与我都不相干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这个关系太大了。

  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讲得最浅显、最明白、最容易懂,他老人家讲的是:只要真诚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把他这个话跟《观经》、《起信论》里面所说的意思对一对,看看他有没有错误?比对之后,觉得蕅益大师讲的一点都不错。深心是好善好德,一句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一念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止於至善,深心具足了。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大慈大悲,怎么是慈悲之极?度我们众生这一生成佛道。我们是众生,我们这肉体是四大和合而生的,是众生;我们的情识是受想行识四蕴和合的,我们的身心都是众生,唯有大慈大悲才度得了我这个众生!换句话说,不是真诚求生西方,不要说对人,对自己也一点慈悲都没有,度不了自己。希望诸位对这个意思深深去思惟,细心去体会。念佛法门求生西方,绝对不是自了汉,绝对不是小乘,佛在《无量寿经》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确确实实是如来第一弟子。这是讲发心重要。

  第二句,「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在此地意义尤其殊胜,实在讲也很难懂。因为这一条已经是菩萨了,不但是菩萨,而且是法身大士,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三心圆发了。三心,你说《起信论》的三心可以,直心、深心、大悲心,说《观经》上的三心也可以,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圆是圆满,统统都发了。这样的人还不相信因果吗?说老实话,谁不相信因果?凡夫不信因果,我们这些天天念阿弥陀佛的人不信因果。你也许听了会很奇怪,你要是真正深信因果,你心里面还有是非吗?你还会张家长、李家短吗?不可能!还喜欢说这些话,就是不信因果,可见这事情不容易。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还见到别人过失的,就不是真正修道人,他老人家说得好!「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俗话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谁是是非人?说是非的那个就是是非人。诸位从这个地方想一想,我们信了因果吗?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不但是身口的造作,起心动念都是业。《地藏经》上讲的话没错,「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罪业!几个人害怕?怕,他就不敢做,天天还造作,可见得他不怕!这是讲世间的因果报应。

  这一句绝对不是讲世间的,佛菩萨哪有不知道世间因果的道理?不但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对於世间因果都非常通达,阿罗汉他的能力能知道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因果报应人家实在看得太清楚了,哪有不知道的道理?因此,这地方的因果就不是普通因果,而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样的因果,确实连法身大士不知道的都很多;如果法身大士都知道的话,华严会上又何必要劳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由此可知,我们以《华严经》这个教义来看,最低限度圆教三贤位还不十分相信,因为《华严经》上说「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登了地,他就晓得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登地之前,十住、十行、十回向,还要普贤、文殊去劝导,地上菩萨才认真念佛了。这是说明这因果实在讲太深太深。

  三贤位的菩萨都不知道,第十回向的菩萨已经四十一品无明断了三十品,只剩下十一品无明,这样深位的菩萨对於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他还不知道。我们称念佛法门为难信之法,实在不为过!一般人不相信这个法门,不能接受,非常正常,连圆教十回向的菩萨都不相信,他怎么可能相信?他要相信,那不就奇怪了吗?所以不相信是非常的正常,一丝毫都不奇怪。真正能相信的,那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讲的,他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太厚了。佛明白告诉我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没有数字!阿闍王子他们那一帮人过去生供养四百亿佛,四百亿是有数字,他们还有隔阴之迷、还有退转,虽然发愿「我将来成佛也要像阿弥陀佛这样」,这个愿没什么大用,他要不认真念佛,虽然发这个愿还是不能往生。所以真正发坚固信愿,一心持名,万缘放下,那就是经上所讲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超过阿闍王子太多了,这样深厚的善根,再蒙三宝加持,他对这个法门能信、能解、能愿、能行,他成功了。这能有几个人?几个人有这么大的福报?这句「深信因果」确实不容易,我们仔细看看周边的同修,仔细想想自己,这十一句没有一句做到!一点福都没有,怎么能成功?从前我常常赞叹大家有福报,是鼓励你、勉励你。今天我讲真话,我们要深深去反省,要认真的去修福、去打根基!这讲真话,初学的人听都会吓跑,不敢来听。所以真正相信因果,他一定死心塌地,一定是非常认真努力来学习。

  第三句是「读诵大乘」。读诵大乘是菩萨重要修行的方法,菩萨行门无量无边,佛在大经里面举纲领也举了很多,为什么单单说个读诵?像《无量寿经》讲的,有受持、书写、供养,也说了很多,为什么单单说读诵?为什么不说受持?为什么不说书写?为什么不说供养?我们就晓得,佛说种种纲领之中,读诵最重要。这十一句,我们没有一句做到,原因是事实真相不明白,读诵就能明了。读诵就认真去念,说老实话,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没有成佛之前,他读诵经典,他每天都不废除的,他天天都要念的。读诵就是万行齐修,不仅是戒定慧三学、三慧一次完成,他是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在这一次就修圆满,这叫圆修。

  我劝大家读诵,还有很多人有意见,不知道这法门之巧妙。大乘经典太多了,在中国大乘分八个宗派,八个宗派所依据的经典全是大乘经,我们念什么?你修学哪一宗,你就读诵哪一宗的经典,为什么?这样子解行能相应,成就快速。在过去,学天台的,他念《法华经》;学贤首的,他念《华严经》;禅宗的,念《金刚经》;净土宗的,念《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你学哪一宗,就选择那一宗主修的经典去读诵。在一切经里面,我们讲席常跟大家介绍,一切经中以《无量寿经》为第一。《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是属於同部,《无量寿经》是第一,《阿弥陀经》也是第一,同一部!所以你念《无量寿经》或者念《阿弥陀经》都好。《阿弥陀经》念的遍数就要更多,或者是念《要解》。印光大师赞叹《要解》,是《弥陀经》古今注疏里面注得最好的,第一注解,印祖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作一个注解,也不能超出其上。这是把这注解赞叹到极处。所以念《阿弥陀经》,我们希望连《要解》一起念,这个分量也就相当了。否则的话,经文太短,我们修学的时间就短。刚才讲了,念经是三学三慧一起完成,修行的时间是愈长愈好。

  读诵是修行,读诵的时候不能求解义,一求解义,读诵的目的完全破坏了,为什么?你一起分别就落到意识里面,这就错了!说老实话,读诵经典就是禅家所说的「离心意识参」。我们跟禅家用的手段不一样,目标是一样的,是在参禅!我们用读诵的方法在参禅,这真是妙到极处。参禅是什么?离心意识叫参。我们读诵,离心意识!读诵的时候,不分别,不用第六意识;不执著,不用第七识;一直念下去,不去思惟想像,也不落印象,不用第八识。岂不是离心意识吗?眼睛看得清清楚楚,念的句子,耳朵也听得清清楚楚,一个字也没念错,一句也没念颠倒,给诸位说,这就是交光大师所讲的「舍识用根」,我这时候用的是六根根性,我用的是见性见色性,用见性见、用闻性闻,高等的修行!几个人会?舍识用根,盘腿面壁可以舍识用根,读诵大乘也可以舍识用根,用熟了就可以把它用在生活上,穿衣吃饭、待人接物统统舍识用根,那就是名符其实的菩萨。你才晓得,读诵大乘是菩萨修行重要的一个方法。十个宗派里面,禅宗只是一个宗派,其余九宗都属於教下,都没有离开经典。这地方他不写观心参禅或者参话头,他写的读诵大乘,那就是说大乘菩萨里面依照经论修行占绝大多数,只是方法不相同,他的精神、方向、目标全部都是相同的,都是舍识用根,都是离心意识,这叫真正修行。读经是真正修行,心意识舍掉了,与心意识相应的心所当然都不起作用了。

  所以,读经会入定!你要不相信,也许听说过,智者大师念《法华经》入了定,他要是用心意识去读,他怎能入得了定?他读《法华经》会入定,我们念经为什么入不了定?我们是用心意识在念,所以入不了定;人家是离心意识去念。就是我刚才讲的方法、原则他去念,他念到「药王本事品」入定了,在定中他有感应。他参加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的法会,他还听了一座,出了定告诉人: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灵山一会还没散!他亲自参加了。说实在话,释迦牟尼佛每一次法会都没有散场,问题就是你有没有能力去参加!释迦牟尼佛的弥陀法会也没散,《无量寿经》的法会也没散,看看你们哪位有能力亲遇世尊的法会?不明了读诵大乘,所以他不愿意念,这实在是智慧浅少,不知道事实的真相。念到心清净,念到定慧成就,念到破无明见法身了,他还是念,即使证到等觉菩萨果位,他每天还是要念,始终不离开,这是这种修行方法。

  净宗也许有很多同学听过,没有念经,单单念一句佛号,他有成就的,没错!单单念这句佛号,谁呢?最初提倡的是大势至菩萨,他那一句阿弥陀佛,或者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是离心意识。如果不离心意识,那叫什么修行?不离心意识,怎能「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没这个道理!诸位要晓得,念这一句佛号也是离心意识念!

  念经、念佛如此,听经还是这个样子。大家听经不开悟,为什么不开悟?用心意识听,别说听这一辈子不开悟,生生世世听上无量阿僧只劫还是不开悟。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给我们讲得好清楚,听经的人要怎样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相」就是离第六意识;「离名字相」就是离第七识;「离心缘相」就是离第八识,还不是舍识用根吗?这就是清清楚楚给我们显示出来,听经也要离心意识;心就是第八识,意就是第七末那识,识就是第六识,听经也要离心意识听。

  离心意识,说老实话是修行,听经是修行,读经是修行,念佛是修行,修什么行?把心心所给舍掉,这就是禅家常讲的「从根本修」。我们晓得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尽是过失,那个过失的根源在哪里?根源就是心心所。所以他这个修行方法是从根拔起,连根把它拔除。由此可知,绝对不是只有禅家从根本修。禅宗常常轻视教下、轻视净土,他不晓得「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是用参究观心的方法从根修起,人家教下用读诵,念佛的用执持名号,也是从根本修,不亚於观心,不亚於参话头。凡是轻视别人的,他会不会成就?他决定不会成就。为什么?因为真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哪里来的轻视别人?有分别、有执著,才会轻视!由此可知,他参禅参得再好,他心意识没离开,他那个禅不管怎么参法不会开悟,得禅定是可能的,为什么?用心意识可以得禅定。四禅八定、阿罗汉的九次第定都是用心意识修的,都没有离心意识;离心意识,那是上上禅,不是阿罗汉、辟支佛所能证得的。

  你果然明白了,参禅的人讥笑你,你也是合掌阿弥陀佛,不去跟他计较,为什么?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碰到外面人说我们是自了汉,说我们是小乘,我们也欢欢喜喜的阿弥陀佛就接受了,不要去计较,用不著去跟他辩驳。正是六祖所说的,看到这根性好的,可以给他说的,这才能跟他说说;看到根性劣的,不能说的,则合掌令欢喜就好了,不要与任何人争论。争论决定违背佛法,佛法是觉悟之法,争论决定是迷惑颠倒。只有迷人才会争,悟的人不会争。迷的人心里面才有意见,悟的人心里没有意见。悟的人心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本来无一物;心里面还有许许多多东西,这没悟!

  这一句是说明菩萨修行许许多多方法里面一个重要的方法,这今天告诉诸位了。果然念经典离心意识念,你会得定、会开悟。如果念了不少年,念了不少遍,「我怎么还没得定?怎么还不开悟?」我就晓得你这一生是不会得定、不会开悟,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离心意识!还是用心意识在念。离心意识是一昧的念下去,一遍一遍的念,绝不起一个妄念,功夫成熟了,水到渠成,自然得定,自然的开悟,到时候豁然通达了。心里常常想著「我什么时候会开悟?什么时候得定?」这都是打妄想,读诵里面加上妄想,这个妄想就是障碍。有人念佛,发心求一心不乱,这个人一生当中决定得不到一心不乱,为什么?阿弥陀佛里头掺杂著一心不乱,这很糟糕!给你说不掺杂,还得要掺杂个一心不乱。一切错误,一切不成就的那些因素,一条一条都把它找出来,找出来之后统统把它消除,我们障碍就没有了。这就是说业障就消了。

  业障,说老实话绝对不是说你去拜《梁皇忏》、拜《水忏》、拜《大悲忏》,业障就消掉,消不掉!从前的人拜忏会消掉,现在的人消不掉;从前人念经会消业障,现在人念经消不了业障;从前人念阿弥陀佛消业障,现在人念阿弥陀佛也消不了业障,你知道原因吗?用心意识就消不了业障,离心意识业障就消除了,原因在此地。你要晓得,什么是业障?业障就是分别、执著。用分别执著怎能把分别执著离开?这话还不能听错,听错犯的过失更大。他不分别、不执著,好了,父子也不分,男女也不分,那还得了吗?你去打仗,连敌人、自己人也不分,这就糟糕了,就犯了大错。自己心里确确实实没有分别,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随著众生分别而分别,随著众生执著而执著,自己有没有?自己决定没有,这就对了。「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世间法就是分别执著,并不破坏众生的分别执著。众生有分别执著,他才能建立社会的秩序,世间才不至於乱。如果我们真的分别执著,那就错了,那就永远不能超越世间;离开一切分别执著,这就超越世间了。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搞清楚,不要误会了。

  这一句重点,还是劝勉我们要认真去读诵,要晓得怎样去读诵,才能收到真实的利益。十一句到这个地方十句都是自利的,都是属於自行,只有末后这一句是利他、化他的;自行化他才是菩萨。这个化他不简单,自行功德圆满了,这才化他。现在有一些年轻人,自行的功德还没有,就急著要去化他,心倒是好心,真像地藏菩萨一样,舍己为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是真入地狱了。他入地狱对人没有什么好处,地藏菩萨入地狱是对众生有好处、有利益,他入地狱很冤枉,一个众生也没度。

  诸位这十一句细细去念念,就真正明了度化众生不是一个容易事情。那是个指路人,你要是把方向、路子指错,怎么办?那个会劝人的人,自己没有成就,劝人念阿弥陀佛、劝人念《阿弥陀经》、念《无量寿经》,这个决定不会错,为什么?佛是这样劝人!我们也学会了,这个不会错,绝对不会误人。纵然没讲得清楚,对他是没有害处,他纵然念佛不能往生,但是不会堕恶道。他要是堕恶道,必定是其他因素堕恶道的,绝对不会说是念佛堕恶道,没这个道理。所以,劝人念佛、劝人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这个不会错误。劝人念其他的经论有一点问题,什么问题?怕那个法门不契机。就好像人家害病,你介绍他吃药,这要负责任的。你对他的病情不了解,对这药性也不知道,只看到那个人生病吃这个药就好了,你看到了,这个人一生病,赶快把这个药给他吃,他害的病不一样,这一吃吃死了,你要不要负责任?不是容易事情。

  所以在此地劝告同修,看到有人害病,最好劝他去看医生,不要轻易介绍,把成药拿给人吃。是真的,很多法师都是被信徒害死了。我亲眼看到的,道安法师就被信徒药死了、毒死了。信徒对师父太爱护,这个送这个药,那个送那个药,都是好药,结果把师父吃死了。我比较聪明,什么人送给我的药,我都接受过来,第二天丢到字纸篓,我也不能送给别人,送给别人把别人害死了,怎么办?所以都当作垃圾处理掉了。我告诉你们,下次就不要送药了,买的好药真的很名贵,我统统当垃圾处理掉,为什么?万一吃病了怎么办?谁负责任?所以药不能随便吃的。

  佛法法门不能随便乱介绍人,阿弥陀佛可以介绍,它是适应的能力很广泛,什么病都可以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像万金油、八卦丹一样,这个可以。纵然不能把你治好,但是不会加重你的病况,所以这是万应丹,介绍这个不害人;介绍其他的方法,如果不契机就要害人。

  「劝进行者」,行者是修行人,劝人学佛、劝人修行,帮助他进步、帮助他精进,这个要有智慧。我们看到外面有很多劝人参禅、劝人学密、劝人念咒,劝人这样那样,都很危险。那个人也很好心,不能说他是有心害人的,不是。他真的是好心,但是他确实不知道事实真相,对於法门不了解,众生根性也不了解,这种盲目的劝进非常危险。纵然不是有心造罪,可是他的过失就很重,决定是有过失的。劝人学佛尚且这样的难,劝个人出家就更不容易,负的责任就更大。他出家将来是一个好的法师,修行证果,弘法利生,那你的功德太大,无量无边!如果将来他出了家,羞辱佛门,造作重罪,他造的罪比世间一般人造的罪业是要加倍的重,试问问你要不要负责任?你要负责任。怎么可以轻易劝人出家?

  李老师一生他在台中讲经四十多年,李老师从来不劝人出家。他有三不劝:第一、不劝人吃素,第二、不劝人受戒,第三、不劝人出家。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发心,这个事情他是决定不劝的。你劝人家吃素,有的人他是想学佛,就是因为他不能吃素,所以他就不来学了,你一定劝他吃素,他下次不敢来了。所以不劝人吃素。受戒,受戒容易持戒难,所以老师一生不劝人受戒。不劝人出家,这是绝对正确的。那是真正有慧眼,对於这个人真正了解,觉得他出家之后确实是一个人才,将来一定能弘法利生,弘扬佛法,看准了,才可以劝他。出家以后的机缘也相当不容易,是不是遇到一个真正能修学的道场?是不是遇到一个真正善知识?好的同参道友?这是决定他成败的因素。太难!你要是把这些问题统统看到,决定不敢劝人出家。

  三福到这里跟诸位介绍完了,我跟大家这一次讲得比较详细,有没有尽其意?差太远了。这十一句深广有如大海,我能讲的是大海之一滴。诸位细细去读诵,细细的思惟体会,这个确确实实是学佛的基础,不管你学哪一宗、哪个法门,并不完全是对修净土而说的,因为后面佛说得很清楚:

  演【此三种业,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这句话我们就晓得,它这个范围非常之广,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你离不开这个原则。它是一切诸佛净业的正因,换句话说,是一切诸佛必修的基本科目,我们怎能轻视它?这一段是解释《疏钞》提到的「净业三福」。接著下面这一行是解释莲池大师和会灵芝、海东这两派的说法,他说:

  钞【还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

  这个说法,实在讲跟蕅益大师的讲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实在是妙。

  演【还以持名为正行,是取灵芝一半;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是取海东一半。同归执持名号,则和会其义也。】

  这个说法妙,为什么?实在讲,发菩提心跟持名有密切的关系。菩提心,说老实话就是大彻大悟;不是大彻大悟,怎么肯持名?既然认真持名,这个持名必须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真正做到这个境界必定是彻底觉悟。所以这个和会就非常之恰当。我们今天这句佛号念不好,缺乏菩提心。如果对於这部经论有相当程度的理解,你会死心塌地去念佛,念到一个阶段,菩提心就现前,念到什么阶段?念到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你的善根福德超过阿罗汉;理一心不乱,就证得法身大士。所以大势至菩萨说得好,「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境界,也就是法身大士;「不假方便」,不需要借重其他的方法,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

  念经也是一样,喜欢念经的人念经,喜欢念佛的人念佛;念佛的人也不要说念经错误,念经的人也不说念佛错了,都没错,谁错?说人家错了,你还在搞分别执著,你对於事实真相没搞清楚,那就真错了。不管是念经、念佛,总而言之都要念到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佛号如此,念经也是如此,一面念经一面胡思乱想,这个不行的。

  所以我劝初学的同修从念经下手,因为念经容易觉察到你的妄念。念佛,一句佛号滑口过去了,打一、二个妄想,夹杂妄想还不知道;念经夹杂妄想容易发觉,因为一个妄念来了,他经念错了。在你初学半年当中,只要你把经念熟,当中夹杂妄想没有关系;半年之后,希望大家念经要走上修行的道路,修行道路在哪里?就是你念经打个妄想,念错一句,这一遍就不算,从头念起。从头到尾这一部经念完一个妄念都没有,这是功夫。如果开头念的话,你一天这一部经一定念不完,为什么?念念妄念起来了,你一部经决定念不完。所以开头半年,希望你念熟,打妄想没关系;熟了以后决定不许可有妄想,那叫功夫!这种功夫比念佛的功夫要坚固,也就是比念佛的时候摄心要难。念佛毕竟是很短,一句佛号尤其念四个字「阿弥陀佛」,太容易,打个妄想底下还是阿弥陀佛,你说是不是夹杂?你读经的时候,一个妄念这一遍不算,从头再来,你就晓得这个比佛号是要难多了。但是对修行人讲,那个功德利益确实胜过佛号。这是开头希望用这功夫,真正到心地清净,用这功夫训练到一段时期,妄念不生了,然后你不读经,单念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也没有妄念夹杂,功夫成就了,决定往生。临终的时候不生病,预知时至,想坐著走、站著走,自在!爱怎么走就怎么走。这是真的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诸位,希望大家要认真努力。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本源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敏法师讲阿弥陀经    

纯祥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法然上人讲阿弥陀经    

法悟法师讲阿弥陀经    

佛慈法师讲阿弥陀经    

HT法师讲阿弥陀经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经    

会性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净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静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律法师讲阿弥陀经    

戒法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界法师讲阿弥陀经    

窥基大师讲阿弥陀经    

莲池大师讲阿弥陀经    

隆莲法师讲阿弥陀经    

梦参老和尚讲阿弥陀经    

蕅益大师讲阿弥陀经    

善导大师讲阿弥陀经    

悟显法师讲阿弥陀经    

信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星云法师讲阿弥陀经    

宣化上人讲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随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者大师讲阿弥陀经    

宗舜法师讲阿弥陀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