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16集 |
|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二八页: 钞【证福德者,大品般若经云:若人散心念佛,亦得离苦,其福不尽,况定意念。】 这是大师再引经论来证明持名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所以修善根福德,老实念佛就统统具足了。一般未能深入经藏的人,听了这些话未必能相信,这才引经据典为我们证明。前面一段是证明善根,这一段则证明念佛就是修福。首先举《大品般若经》上这一段话,《演义》有注解: 演【散心念佛,是著实忆持,著实体究,未入一心者,非如今人全不著意,徒事唇舌也。】 这是给我们说出什么叫散心念,散心念可以说他是相当的专心,不过功夫没到家,没有成就。当然我们的烦恼习气很重,绝对不是短时间就能念到一心不乱,或者念到功夫成片的,没那么容易。有些人念佛念了三个月、念了半年,觉得还不能得一心,干脆就不念了;或者听说别宗快,他就学别的去了,这样一生都学不成功。认真的念、老实念,念到半年决定有进步,进步从哪里看?妄念少了,妄念还是有,比从前少一些;以前糊里糊涂,现在不太糊涂,头脑清醒一点,这个清醒就是智慧,就是生智慧,智慧增长。烦恼轻、智慧长,这就是很好的效果,就是念佛的成就。念到二年、三年,妄念就更少了,功夫得力的就能觉察到往生有信心、有把握,会念到这个程度,这就是很好的功夫。 念佛为什么不得力?你的烦恼习气不肯放下,这样念佛就很不容易得力。换句话说,一个人要真正觉悟,觉悟什么?生死事大,轮回可怖,是真正恐怖的。你要有这种警觉心,换句话说,我这一生什么都不求,我就想求了生死、超越轮回。什么方法才能做得到?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印光法师自己写警惕的句子,念佛人,他自己是如此,一天到晚把「死」字顶在额头上。印祖的房间有一个小佛堂,供著一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后面就是一个条屏,写个「死」字。常常有这样的警觉心,功夫自然就得力了。 散心念佛,「著实忆持」,认真在念,「著实体究」,体是体会,究是参究,真正去体会,真正去参究,但是没有得一心,没有得一心都叫做散心。决不是像现在人有口无心,这样念没有用处。念佛人心里面起贪瞋痴慢,外面还受境界诱惑,这样念佛就是古德所讲「喊破喉咙也枉然」,只能说是种善根,这一生要想往生相当困难。 演【定意念佛,是既得事一心。】 「事一心」是把功夫成片包括在这个范围之内。功夫成片是浅的事一心,念到见思烦恼断了是深的事一心。如果我们把事一心分做三品:下品是功夫成片,中品是断见惑,上品是断思惑。什么叫功夫成片?一天到晚心里面有佛号,心里面想佛,除了忆佛念佛之外,什么妄念也不想,这就是功夫成一片。烦恼并没有断,见思烦恼都没有断,虽然没有断,功夫得力,也就是烦恼不会起现行。烦恼刚刚出来,第一个妄念出来,第二个它就是阿弥陀佛,就把它压下去了。有这样的功夫,给诸位说,决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如果念到上品事一心不乱,那就是生方便有余土,而不是凡圣同居土,这是决定可以往生。所以念到功夫成片之后,这句佛号继续不断还在念。 演【而复於定心中,念念忆持,心心研究者。】 这个「研究」不用心意识的,只一直念下去就行了。念念之中具足信愿行,念念之中具足六度十愿,这是说这个意思。事一心成就了,还不能间断,还是这功夫绵绵不断的下去,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增高了。 演【若是理一心,则是离念境界,既已无意,兼亦不止是定也。】 念到理一心不乱,他念不念?还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他这句佛号决定不中断。所以境界不断的往上提升,品位也不断的增高。念佛人总要记住,决定不贪生怕死,实在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愈早愈好,要知道这个世间太苦,没有丝毫值得留恋的。留恋这个世界是愚痴,你有什么理由留恋这个世界? 「散心念佛,亦得离苦,其福不尽」,那个福报不但我们没有办法说得出,诸佛菩萨也说不尽,这是真的。所以,这一句名号是万德洪名。 钞【称扬诸佛功德经云。】 说明持名念佛确实是福德,经论很多很多,这又是一部,经上说: 钞【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此人当得无量之福,永离三途,命终之后,往生彼刹。】 这不是在净土三经,是《称扬诸佛功德经》,这不是称扬一尊佛,「诸佛」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很不可思议。一切诸佛都念佛,那菩萨就更不必说了。佛给我们做一个榜样,他的关键就是「一心信乐」,乐(一ㄠˋ)是乐好,念去声字,乐好就是爱好,一心爱好。 演【一心信乐,是信愿二资。】 他要是不信,不愿意求往生,他对这个就不能生欢喜心;能生欢喜心,一定是深信切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个条件,前面两个他具足了。 演【持讽诵念是行资。】 信、愿、行三个条件都具足了。「持」是受持,就是接受,经典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他完全明了、完全接受。「讽诵」就是高声唱念这句佛号。 演【持而讽,诵而念,正用心之极。】 这真正是用功,而且功夫非常得力。 演【所谓口与心,声声相应;心与佛,步步不离也。此不往生,谁复往生?】 这个人不往生,还有什么人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智慧福德神通道力几乎跟等觉菩萨平等,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到哪里去找?所以这个人的福报大了。 『此人当得无量之福』,你在世间无论修什么样的福报也比不上他。所以我们念佛人要修福,到哪里去修?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修福。劝人念佛是修大福报,这世间人不知道!不知道念佛是慧,不知道念佛是福,所以佛在经上常说这些众生是可怜悯者。『永离三途,命终之后,往生彼刹』。 钞【智论云: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日行千里,满一千岁,七宝奉佛,不如有人,於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 《大智度论》上有这么一段文,从一个比喻上来说念佛福报的殊胜。假使有一个人,这个人很了不起,一生下来就会走路,而且一天能走一千里。实在讲这是比喻,没有这样的人。『满一千岁』,这是说他有这么长的寿命。以『七宝』供养佛,这是说供佛这个福报很大!但是他修这样大的福报,还不如有一个人在后来恶世,就是五浊恶世,实在就是指我们现前这个时代,一声称念阿弥陀佛,没有念多,只念一声,念一声阿弥陀佛的福报就超过那个「初生堕地,日行千里,满一千岁,七宝奉佛」的福报,超过他。这个我们相不相信?前面所讲的福报,可以说是生生世世享天上人间的福报,为什么?因为它不是出世的因,他所得的果报是天上人间的福报,还是享得尽的。一念阿弥陀佛,虽然现前看不出什么,阿赖耶里面已种下金刚种子,这一生纵然不能成就,多生多劫之后遇到缘,这个种子起现行,必定往生成佛。这个名号的福报是成佛的福,那个供养诸佛的福报是人天福报,不能比,这是真的。所以一称阿弥陀佛之福,没有人能说得尽。 钞【增一阿含经云: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若有称佛名号,如取乳顷,功德过上,不可思议。】 这是小乘经,《四阿含》之一。『四事供养』,四事是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佛陀在世的时候,供养修行的人只有这四桩事情。因为当时出家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不住房子,树下也只住一晚,第二天他到别的地方去了。所以你能供养他的,饮食、衣服、卧具,他生病的时候,医药。修道的人手上不拿金钱,从前是这样的供养。『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供养地球上一切众生,这个福报大不大?当然是很大。可是怎么样?还不如一个人念一声佛号,『称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阿含经》里面没有说是称阿弥陀佛,只是讲「称佛名号」,那个功德之殊胜,得福的快速,没有其他的修法能跟它相比。经上说得很明白,『若有称佛名号,如取乳顷』,挤牛奶的时间很短,这是讲你念佛的时间很短,你所得的功德超过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这说明念佛功德不可思议。经上称赞念佛功德的地方太多,不胜枚举,这是略举几种来给我们做证明。 钞【凡此,皆持名为多福德之明证也。】 明确的证据,我们要不信,那就没法子。 钞【又宝积十九经云: 时一比丘,闻佛赞扬不动如来佛刹功德,心生贪著,而念生彼。佛言:不以爱恋之心,遂得往生,惟有植诸善本,修诸梵行,得生彼刹。】 这是《宝积经》第十九卷的一段经文。这一段很重要,我们念佛的同修,有许许多多人有同样的毛病。什么毛病?听说西方极乐世界很好,对那里起了贪爱之心,那个地方七宝宫殿,黄金为地,到那里再好好享受!用贪爱心念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不能往生,为什么?那个地方是净土,心净则土净,才能往生。你心不清净,不能往生。你佛号念得再多,只是种将来往生之因,这一生不能往生。诸位要晓得,一定要把这句佛号念到自己心地清净。《宝积经》上这一段公案值得我们警惕。『时一比丘』,当时一个出家人,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佛在那里赞扬不动如来佛刹的功德,他听了之后心里很欢喜,对於不动如来佛刹起了贪爱,『而念生彼』,他想往生。佛在世的时候,好!佛的神通广大,你心里起心动念他就知道了。佛看到这个人以贪爱心念佛求生佛刹,就告诉他,『不以爱恋之心,遂得往生』,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我们看小注: 演【不以爱恋之心遂得往生者,以爱恋之心是情识,不是智慧故。是但知取相,不知妙理故。是徒生好乐,未起真行故。】 这样的信愿行不是真实的,真实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感情用事只能种远因,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有理性。理性把感情化成真正的慈悲,我们世间人讲爱,佛法讲慈悲,慈悲实在讲就是爱,为什么讲慈悲不讲爱?爱是感情的,慈悲是理性的。换句话说,理性的爱就叫慈悲,不是感情的。 往生,实在讲不是容易事情,没有理性是做不到的。新庄一对夫妇学佛二、三年,距离我们这里很远,所以只听录音带,听得很欢喜,他昨天来告诉我,说他学佛的原因。他是做医生的,知道因果报应,所以他替人看病收的费用收得很少,家人都不原谅他,说他替人看病收的钱连医药成本都不够。他的父亲、太太对他都不太谅解。太太也学佛,我就告诉她:积财不如积德!你先生今天这样做,你们有后福,他做的没错。只要生活能过得去就可以,何必要多赚钱?不如多积德。他告诉我,他学佛是听录音带起了信心,远因是他的祖母前几年过世。那时候一家都不信佛,祖母念佛,因为家里人都不信,所以处处就有障碍。她是心里默念,从来不出声,这样的念法。走的时候清清楚楚,她得癌症,在别人讲很痛苦,她没有痛苦。走的时候没有痛苦,生病也没有痛苦。走的时候晓得什么时候走,预知时至,死的时候满面红光比生的时候面孔还好看。他父亲叫家里人来看,他不知道念佛,他晓得他妈妈是个修行人,他说:修行人就不一样,她一定生天,相貌那么庄严。他那时候不太相信,现在听了佛法知道了,那是真的,决定往生。她临走的时候告诉她的女儿:「佛已经来了,在门口等我」,说完她就走了。他们那时候因为不信佛,认为这老太太眼睛花了,不太正常,胡说八道,现在想想,那是真的,佛来接引。 所以,决定不能以感情,这个情识是不相应的,一定要有智慧、要有理性,不是著相,是真正契入妙理,这是真修行。於这个世出世间法真正理解,知道取舍,哪是应该取的,哪是不应该取的。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六道轮回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决定不可以贪恋。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对了。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成就自己圆满的道业,自己有能力了,再回到这个世界来度化众生,这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在这个世间弘法,大家发心出来学讲经弘法,好!好在哪里?好在你有胆量,牺牲自己成就别人。牺牲自己,将来自己要堕三途,为什么?因为自己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把握,你就来打闲岔,讲经说法打闲岔了。你想想倓虚法师讲的这些公案,谛闲老法师一生弘法利生,是清朝末年天台宗的祖师。你看他那个徒弟,念三年佛站著往生,他一天到晚就一句佛号,没有打闲岔!谛闲老法师走的时候还生病,不如他。但是要晓得,像谛老、像倓虚法师确实能往生。自己真有把握,品位低一点不在乎,舍己为人,他是牺牲自己的品位帮助众生。我们今天连品位都靠不住,帮助别人,自己要堕三途,要搞六道轮回,这太可怕了。 所以我劝讲经说法的这些同学们,你们要认真努力修持,对於自己往生西方净土决定有把握,然后来弘法利生,对了,那就正确。现在前途渺茫一片黑暗,都不晓得顾自己,这怎么得了!发这个大愿心是正确的,这个阶段要清楚,第一个阶段要自己认真的修学,学讲是附带的;到自己往生真正有把握,我以弘法利生为第一,自己修持时间少一点没有关系,决定能走得了!这要知道。所以舍己为人还是有一个限度,最低限度能达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下下品拿不到,那就不得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弘法利生是上报四恩、下济三苦,决不是为名闻利养。如果为名闻利养来弘法利生,必定堕落。 《宝积经》这段话值得我们警觉,佛在此地讲『惟有植诸善本,修诸梵行,得生彼刹』,善本、梵行,在本宗讲就是一句佛号。 钞【善本即善根,梵行即福德。】 一句阿弥陀佛福慧双修。 钞【此又双显持名,为多善多福之明证也。诸经交赞,可弗信受。】 一切经都是这样赞叹,我们还不相信?还不能接受?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这是大师在此假设一个问答。 疏【问:此土单修圆顿,不愿往生者,宁可谓之少善根耶。】 问得好!『此土』是我们这个世间,确实有这种人。『单修圆顿法』,禅宗是圆顿法,他不愿意往生净土,天台、华严、般若,这些宗派里面许许多多的大德都不求生净土。这些人是不是也是少善根? 演【单修圆顿不愿往生者,是宗门师德。】 禅宗的祖师大德们。 演【直明直性不带纤尘。】 直接求明心见性,真的一点妄念都没有。 演【佛来也杀,魔来也杀,念佛一声,漱口三日者。】 这是不念佛的,不求往生的。诸位看看禅宗的《语录》,你就知道了。 演【宁可谓之少善根者,谓以持名为多善根,则此等师德,皆夙具般若灵根乃能尔也,宁可谓之少善根耶。】 宗门的祖师大德都是了不起的人,过去生中修学的确实是深厚!难道这种人也少善根少福德?我们看莲池大师怎么解答的。 疏【答:圆顿行人。】 『行』是修行人,也就是说禅宗他们那些修行人。 疏【虽悟一心,尚余后有。】 『悟』是悟了,这是解悟,他不是证悟。换句话说,他烦恼习气没断,生死轮回出不去。 演【虽悟一心尚余后有者,谓若悟而即证无生,是真善根深厚。任渠横说竖说,无所不可;教渠往东往西,真如说梦。】 这几句是说真的悟了,这是证悟。证悟的人可以,像六祖大师这样的人,明心见性,那是真的悟了,这是真正『善根深厚』。这样的人不多,非常的希有,他确实证得无生法忍。 演【若未得无生,而自负圆人。】 没有到这个境界,没有能够证得真正无生法忍,自以为是圆顿根性的,这是自作聪明的。 演【钝置净土,亦是善根浅尟也。】 这说得好。莲池大师在当时写这本《疏钞》,是禅宗很盛,净土非常衰微的时候,说话要不谨慎,得罪禅宗的大德,那就很难堪,这要惹多少人指责他、批评他!所以他说话小心谨慎。这部经上处处引用《华严》来解释,因为禅宗也尊崇《华严》,《弥陀经》身分地位从这里把它抬起来,苦口婆心!所以他的话很婉转,「虽悟一心,尚余后有」。 疏【正宜求生彼国,亲近弥陀。】 正应该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话有根据的,永明延寿大师就是最好的榜样。永明延寿禅师,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晚年专修净土、专弘净土,成为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彻悟禅师也是从禅宗过来的,《彻悟禅师语录》都是劝参禅的人念佛求生净土。这有根据的。 疏【喆老青公,皎然覆辙,若其自负圆人,不愿往生,当知亦是善根薄故,如华严中说。】 怕人不相信,举出《华严经》做依据。我们看喆老、青公这两个人的公案。 演【喆老住京师四十年,常坐不卧。】 这是参禅的大德,我们今天讲不倒单。 演【化后。】 火化的时候。 演【纸袄亦烧出舍利。】 不要说是身体,穿的衣服都烧出舍利子出来。 演【以不修西方,生大富贵处。】 来生生在富贵人家做大官。所以我们这个世间做帝王、做大官的都是从前的老修行人,一转世,修行一辈子换得来人间富贵。 演【青公即青草堂。】 这是禅宗非常著名的大德。 演【年九十余,感曾家女人送供。】 他有个信徒姓曾的,对这老法师非常好,常常供养他。他在临终的时候说:你供养我很多,我给你作儿子好了。他死了以后到她家投胎,做她的儿子,就是曾鲁公,宋朝的宰相,官做到宰相。曾家的夫人那天生小孩,梦到青草堂到她房间来。她马上家里就派人到寺庙里去看,老和尚圆寂了,知道他来投生的,后来做到宰相。这都是不求往生的。 演【覆辙者,汉贾谊云:前车既覆,后车当戒。】 要戒备!你看到前人这个样子,能学吗?这些人如果求生净土,实在讲太容易了,他有这样的功夫,念头一转马上就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就是不肯求生,所得到的是人间富贵。所以世间富贵人、有才华的人,都是有来历的。大家不认真修行,不求生净土,你学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来生也搞富贵!一生的修持换得人间的富贵,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这两个人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若其自负圆人,不愿往生,当知亦是善根薄故』,这是真的,一点不假。 钞【后有者,后阴也,即来生也。圆人见地,虽与佛齐,然而粗细无明犹未尽除,恒沙性德犹未悉备。有惑润生,宁无后有,既存后有,则有生方,不离六道。】 这个事实我们一定要清楚。你的见解跟佛一样,问问你,你的无明有没有断?你的性德有没有透露出来?从什么地方看?我们今天不要讲那个细的无明,我们讲粗的,粗的是什么?见思烦恼,你见思烦恼有没有断尽?你还有没有人我是非?还有没有贪瞋痴慢?如果还有那么一点点,换句话说,你就决定出不了三界!你跟诸佛见解相同也是枉然,出不了三界。世间自古以来确实有不少狂妄之人,甚至以为自己超过诸佛。自以为超过诸佛,这就是狂妄自大。别人赞叹就欢喜,别人说几句不中听的话就不舒服,这行吗?不但不能出三界,三善道恐怕都保不住,人天都没分。粗细无明,《演义》有注解: 演【粗细无明猷未尽者,细即根本,粗即枝末。】 「细」就是根本无明,「粗」就是枝末无明。 演【圆人见与佛齐,惑全未破,以理虽顿悟,乘悟并消,事须渐除,因次第尽故。】 这种悟是属於解悟,不是证悟。你虽然悟了,你做不到,换句话说,没有把佛的境界变成自己的境界。佛的境界,你讲得头头是道,那是诸佛的境界,不是自己的,自己跟佛的境界完全不一样,这怎么行? 演【恒沙性德犹未悉备者,德有性德修德,性德本具,修德修成。】 性德,没错,我们一切众生跟诸佛没有两样,可是你要是不修,你性德虽有,不起作用。 二、三十年前,我遇到一个同修,他学佛也很久了,告诉我他证得阿罗汉。我听了是没法子,他深深的相信自己证阿罗汉果,跟他讲也讲不清。到最后我一想,问他:「阿罗汉有六通,我们坐在客厅,墙外面马路上的人走来走去,你有没有看见?」他说没有看见。「阿罗汉有他心通,我现在心里想什么,你知道不知道?」他说不知道。我说:我肯定你没有证得阿罗汉。这才把他说服了。他是不是打妄语?这不是打妄语,这在佛法里叫增上慢,他是自己以为真的证得阿罗汉,心里面有一点清净,得到一点法喜,自认为是证果了。 现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这些怪人怪事。我有一年在洛杉矶讲经,洛杉矶五个年轻人,那一天我遇到三个,他们来听我讲经。听说有一个西藏喇嘛在洛杉矶讲经,给他们五个人授记,说他们五个人开悟了。这些人狂妄得不得了,来听我讲经。讲完之后来问我,要我也给他证明他是开悟的。我说:你们没有开悟。他很生气,他说:喇嘛仁波切证明我们是开悟的,为什么你说我没有开悟?我就告诉他:我没有开悟,你来问我,你当然没有开悟。我这一讲,当时听众很多人都笑起来了。你开悟了,还会来问我吗?现在骗人的人很多,给你授记,给你什么证明,都是假的,都靠不住。还有什么灌顶、破顶,那个草插在头顶上,将来你死的时候,神识从这里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这顶要不开,将来都没办法往生。好多人都去了,听说开个顶要交美金二十块,他把草给你插一插。我在亚特兰大遇到一个医生,那个医生说是这顶上有个穴道,那个洞很大的,他说:这个我也会插,一插就插进去了。现在人就喜欢奇奇怪怪的,这真是没法子。那草要是插得不干净,你真的会得脑瘤,早一天往生。像这些怪现象,中国、外国都有,而且非常普遍,我们要小心,千万不要上当。 佛法决定不是用这种方法能往生的,为什么?净土五经、一切大乘经典没有这个说法。所以他说的、他做的,一定要在经典上找到根据。我们今天修净土宗,净土宗主要的经典是五经一论,五经一论上没这个方法,我们就统统不要去相信它。依照五经一论修行的人,多少人往生!自古以来,在现在,在台湾、在大陆、在海外,这些都是真实的榜样放在我们面前,还不相信吗?还去相信那些奇奇怪怪的。这些人真是经上讲的少善根、少福德,甚至可以说没有善根、没有福德,都在那里胡闹。 『有惑润生,宁无后有』,惑是迷惑、是烦恼,这是讲的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没断尽,就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后有」,就是你还是要受生,后来还有轮回。『既存后有,则有生方』,生方就是生的方式,来投胎,胎卵湿化。『不离六道』,这跟你讲得清楚明白,你不求生西方净土,一定是六道轮回。 钞【除彼已登实报,余或未免人天。】 除非是他确实已经破无明证得法身,那是超越了。假如没有这样的功夫,没有真正破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换句话说,你修得再好,也不过是人天福报,『未免人天』。 钞【而天上多欲,人间杂苦。】 天上快乐。从前师子觉,这是印度的高僧,跟无著、天亲三个人都修弥勒净土,而且彼此约定,哪个先往生,到弥勒净土回来报个信。师子觉先走,走了好多年没消息;以后无著菩萨往生了,生到兜率内院,过了三年回来报信。天亲菩萨就问:你怎么三年才来给我报信!他说:天上时间长,我不过是在弥勒菩萨那边打个转就赶紧下来给你报信。天亲菩萨问:师子觉呢?他说:师子觉贪图天上的五欲快乐,还在兜率天的外院,还没有见到弥勒菩萨。他看到天上的五欲六尘比人间超胜太多,留恋那个地方,完了!道心都退失了。所以修道人不容易,我们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天天在诱惑你,这个诱惑力量不强,天上那个诱惑的力量是更强。师子觉可以不被人间五欲六尘诱惑,天人来诱惑,他受不了,他跟他跑了,你说怎么得了!这非常可怕。那都是证得菩萨果位了,习气没断,禁不起诱惑,心里面还有贪瞋痴慢。这是『天上多欲』。『人间杂苦』,人间,我们这一生生在人间,人间状况我们了解,我们体会到。 钞【堕落者众,解脱者希。】 这是真话,堕落的人多!真正在这个世间修其他法门证得实报土,就是破无明证得法身的,这种人很少。在中国禅宗,最殊胜的就是六祖惠能,惠能大师一生,在他会下开悟明心见性的四十二个人,你们读《坛经》晓得,这在禅宗是无比殊胜,真是空前绝后!在一个真正祖师大德会下能明心见性开悟的,多半是一、二个,三、五个就很多了,他会下有四十多人,跟他修学的人何止千万?还是不成比例。再看看像慧远大师当年在庐山结茅蓬,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念佛,个个往生。六祖能大师会下的不如。这两个一比较,你就晓得念佛往生的殊胜。 钞【不生净土,而将焉往。】 你要不生净土,你到哪里去?这一段后面那个注解我们念一念,可以使我们了解真相,增长我们的信心。 演【除彼已登实报,余或未免人天者,能断无明证法身,生实报土,则超六道。】 超越六道,永远不再轮回了。 演【若不然者,纵不堕恶趣,亦堕人天,焉无后有耶。】 如其不然的话,你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下面有一个问答: 演【或问曰:断无明证法身菩萨生实报者,迥超六道不必言矣。】 这个当然没有话说,这决定超六道。 演【生方便有余者,亦超三界不受轮回。】 这讲功夫次一点,次一点也可以超六道轮回,像阿罗汉以上的。 演【何但言除实报能免人天,不言除方便亦免人天耶。】 这个问得很好,真是找出理由来问。阿罗汉断见思烦恼,超越六道轮回,阿罗汉没有证得实报土,没有明心见性。为什么你单讲生实报土,不讲生方便土?这个问的很有道理,看他怎么答法: 演【此章问答,单论圆人。】 这是单说圆教,不给你说藏教、通教,圆教的标准就是这个样子。 演【圆人断无明者,即生实报。】 不会生方便有余土的。 演【如未断无明,造至七信,虽生方便,所见之境与实报同,不同藏通二教体析之人,实生方便,故略而不言也。】 在四教里面讲,它是单论圆教的,不是给你讲藏通、别教。这就是圆人的见地、境界跟藏通确实不相同。圆教的人见思烦恼断了,超越六道轮回,他虽然生方便有余土,他在方便有余土里面的受用跟实报土没有两样,为什么?智慧不相同,断证相同。可是诸位要晓得,境随心转。换句话说,圆七信的人,他的心跟阿罗汉、辟支佛的心不一样,一个心量狭小,一个心量广大,所以他受用境界不一样。虽然生在方便有余土,几乎等於实报庄严土,跟小乘人的境界不一样。 钞【喆老青公,俱称有悟。】 这两位都是禅宗开悟的人。 钞【而喆老后身,耽恋富贵;青公后身,多历苦忧。】 官做大了,做得很辛苦。你看现在做大官的都很辛苦。 钞【皆繇不慕往生,自失善利。】 你看看他们的样子,过失就是不愿意求往生净土,不相信这个法门。『自失善利』,最殊胜的利益,自己误了自己。 钞【致使淹滞多生,旷菩提路。】 当然将来他还是会往生的,但是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世!他一定听过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定见过阿弥陀佛的佛像,阿赖耶识里面有阿弥陀佛的种子,就是不肯称念而已,不愿意求生。这个在菩提道上,路子就很长!不晓得要迂回到多远,然后才回心转意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钞【岂非善根凉薄,乃致如斯。】 这就是他的善根薄。不能说他没有善根、福德,善根福德都不多。 前面莲池大师举《华严经》做证明,「如华严中说」,《华严》说在哪里?现在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 钞【言华严者,入法界品云。】 入法界品就是《普贤行愿品》,这一品在八十卷经里面它有二十一卷,《四十华严》是这一品完全的经文。 钞【遮那会上,诸大声闻,不见佛者,以善根不同故,本不修习见佛自在善根故。故知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大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也。】 这是举《华严经》为证明。《华严经》末后一品说,『遮那』是毗卢遮那佛,华严会上的法身佛。『诸大声闻』不见不闻,原因是什么?善根少、福德少。唯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见到佛,他们听佛说话,这是善根不同。为什么他们善根少、福德少?『本不修习见佛自在善根故』,换句话说,他在无量劫中生生世世学佛,没有修这个法门。什么法门?『执持名号』这个法门,念佛的法门,他不念佛。 参禅的人不念佛,研究教的人不念佛,所以善根、福德少。最显然的,我就举谛闲法师师徒,你就看出来,徒弟念佛,老师天天在研究经典,讲经说法,所以老师的善根福德不如徒弟。徒弟念了三年超过老师。谛闲法师现身说法给我们看,这个事情距离我们不算太远,民国初年的事情,距离我们不过五十年而已,这是真的。所以会讲不如会听,会讲的人得不到真实利益,会听的人他得到,他成就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