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69集) |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六十三页,从第一行看起,科题「悟由自心」。请看经文: 【从本以来。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请看念老的注解,「又度生事中,不离神通。而诸神通,从本以来,自然安住,非从外得,如《圆觉经》曰本来成佛。故云从本以来,安住神通」。这四句经文,或者包括念老这一行半的注解,非常重要。这也是难信之法。为什么?『从本以来』,这个本,中国古人讲原始,由宇宙的开始,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是『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自己悟了。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典型的人物,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是不是这样的?特别是能大师开悟之后,对於这个难信之法没有人不怀疑,认为学佛得道成佛,这是世间第一等聪明智慧的人才能做到,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出家的人多,修行人多,证果的人少。悟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叫「一乘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圆觉经》上讲的。我们是不是本来成佛?是的,只是现在很不幸迷失了本性。本性有没有真的失掉?没有,迷了。迷了之后怎么?它不起作用了。在起用之间,绝大多数是错误的起用。错误起用是什么?生烦恼。正确的起用生智慧。我们要相信,不相信不能开悟,对这句话有怀疑,他开悟不了。为什么?那个疑把悟门堵塞,他的一乘道显现不出来。听别人说一句话,在他这个言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种人很多。那一句话是什么?是用真心,绝不夹杂妄想杂念,这一句话就能把悟门打开,把他的障碍解除了。 佛教传到中国,教给中国人「不由他悟」的方法,教人勤修戒定慧,就这一句行。戒是守规矩,这个规矩是自然的,不是哪个人发明的,在佛法里面讲自性起用,自性的德用,德,戒定慧都是德,它起这个作用。具足戒定慧的人,用真诚心修戒定慧,戒定慧就是一乘道,戒定慧不由他悟。以后祖师大德说得更清楚、更明白,特别是对知识分子说的、读书人说的,读书人明理。怎么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就是一乘道,不管哪一个门,只要你走一门就对了。你走二门、走三门,那就变成世间法,那不是佛法。佛法是一条直路,不拐弯的,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当中没有委曲相,就是一条大道,直通如来果地,叫一乘道。 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长时,没有一定,有人很快,几天、几个月、几年就通了。怎么通法?真正专诚到极处,就是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成佛就是见性。换句话说,佛家教学终极的目标,让每个人回归自性,你从自性里头走出来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再扩大给你说,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全包了,没有一个例外。怎么来的?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换句话说,就是自性所生的,全宇宙,十方无量无边际的刹土,佛刹,自性生的。自性一体,一切万法跟自己什么关系?一体。就像作梦一样,梦中有自己,也有一些人物,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有山河大地,有一切万物。 它从哪里来的?一念迷了,整个心性变成梦中境界,醒过来之后痕迹都找不到。要知道我们现前,睁开眼睛看到这个虚空法界,梦中境界一样。回归自性就是醒过来,醒过来才知道,原来十法界依正庄严,无量劫来轮回六道,一场梦,醒过来了。醒过来就叫「得一乘道,不由他悟」。他没有办法帮助我们悟,他要是能帮助我们悟,诸位想想看,在这个宇宙里头示现佛身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诸佛如来、诸大菩萨,没法子计算,恒河沙数,无量无边,他能帮助我们开悟。我们今天不开悟,他们的本愿没做到,他们度众生有缺陷,不圆满。我们今天明白了,原来不是由他,是由自,得一乘道,全由自悟,不由他悟。於是我们就想到,一切菩萨证得究竟佛果没有例外的,都是这一句,「得一乘道,不由他悟」,我们要相信。他怎么悟的?放下就开悟了。放下什么?妄心、杂念。只要起心动念就是妄的,真心没有起心动念,妄心有起心动念,这个道理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搞清楚、搞明白就是看破,把事实真相看清楚了。事实真相是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不能放在心上,那就对了。不放在心上,心没障碍,那就是一乘道,那就是大彻大悟,那就是明心见性,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佛教人用什么方法开悟,悟一乘道?一乘道就是常寂光净土,就是如来的法身,就是一切法的本体,千经万论就讲这桩事情,无量法门就是求证这桩事情。无量法门统统归到禅定,为什么?因为自性本定。能大师的报告对我们学佛有很大的帮助,他第四句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就是自性本定。自性是什么意思?自性是什么样子?它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起心动念是怎么回事情?阿赖耶,阿赖耶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生灭相。自性不生不灭,这个我们要知道,不生不灭,所以它没有动摇过。於是我们就知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修定的方法无量无边,不是一种,八万四千法门统统修禅定。所以《般若经》上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不管是哪个法门都是修禅定,所以它是平等的。禅定现前,一乘道就现前,就大彻大悟,就明心见性,是这么个道理。 古人还教我们一个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不由他悟,开悟了,没有人教你。你怎么开悟的?读书千遍,把起心动念忘掉,把分别执著忘掉,这个时候心里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豁然大悟,智慧开了。所以感谢老师,不是老师教的,但是这个方法是从老师那里得来的,果然有效,对老师感恩戴德。这是不是多余的?老师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感恩戴德是自己内心里面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一丝毫勉强都没有,这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是总说,感恩戴德是别说,总说像一棵树一样是根本,别说好像是枝、是叶。我们对这句真正能够不怀疑,真正能够相信,你不会走弯路,你不会走错路,你在菩提道上决定有成就。放下起心动念是佛道,一乘道;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菩萨道;还有分别,确实没有执著,罗汉道,全都是不由他悟。 所以亲近善知识,我们看惠能大师的例子,他到黄梅亲近五祖,跟五祖就见一次面,经过情形《坛经》上记载得很清楚。五祖没传法给他,只叫他到碓房去舂米破柴,他是樵夫出身,这是他的本行,到寺庙里面来还是干本行,没有教他诵经,没教他念咒,没教他研究经教,叫他去舂米破柴,干这种事情。干多久?八个月。那就是他在黄梅修行,就修的这个,舂米破柴。心里用功,在哪里用功?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就在舂米破柴这个工作上去修这个。到不执著就是阿罗汉,到不分别就是菩萨,到不起心、不动念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此地讲的「得一乘道,不由他悟」,他得到了,得到什么?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什么样子?他的这五句话就说尽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一句;第二句,「本不生灭」;第三句,「本自具足」,这就是不由他悟,本自具足;第四句,自性本定,「本无动摇」;最后一句,「能生万法」。我们妄心会作梦,梦境的时间不长,几分钟、几十分钟醒过来了,想想刚才做了一场梦。我们自性在梦中,就现山河大地,就现整个宇宙,就现佛经上说的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怎么境界?《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自性做的梦。我们晚上睡觉那个梦是阿赖耶做的梦,阿赖耶做的梦时间短,自性做这个梦时间长,都是梦境,没什么两样,没有一样是真的。这个道理要懂,要清楚、要明了。为什么?容易放下,放下就得到。明白了,没放下,还是在门外,没有得到,放下就得到了。 佛说放下,儒也讲放下,《大学》讲方法,成圣成贤的方法,怎样才能成圣成贤?格物、致知。格物是放下,致知是看破,言语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世出世间法都从看破放下入门,儒家把格物摆在第一个,佛法讲止观,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也是把止摆在第一位。从哪里下手?就从这里下手,从止下手,从放下下手。放下,尤其对烦恼,什么是烦恼?贪瞋痴慢疑是烦恼。贪要放下,瞋要放下,愚痴要放下,傲慢要放下,怀疑要放下,这就入门,真的入门。这些东西统统放下,证阿罗汉果,就叫阿罗汉,他脱离三界六道。他到哪里去?他到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他不是凡夫,真正的圣人。这在佛法里头小成就,得小乘道,不是一乘道,一乘道是佛,佛之下有菩萨道、有声闻道,阿罗汉是声闻。阿罗汉住十法界四圣法界,十法界里头的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他在这个地方,在那里去断分别。能於一切法不分别了,平等心现前,有分别就不平等,不分别就平等。佛跟众生平等,不分别,没有分别,只有迷悟,没有其他,迷了自性叫凡夫,觉了自性叫佛陀,是一不是二。再往上提升,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法身菩萨生实报庄严土;四十一品无明习气断尽,得一乘道,一乘道是究竟成佛。 注解里面念老告诉我们,度生事中不离神通,这神通是广义的,包括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叫神通,帮助你通达。虽然不离神通,但是你一定要知道,而诸神通,一切的神通,从本以来自然安住,非从外得,开悟它就现,得定它也现了。譬如须陀洹,须陀洹放下五种见惑,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这五种错误的见解他统统放下了,证须陀洹果,得两种神通,天眼、天耳。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讲通灵了,他能跟欲界诸天,功夫高一点的,能够跟色界天人联系,他有天眼,他能见到;他有天耳,他能听到。 五种见惑是烦恼里头最粗的、最明显的,你看哪一个人不把身体看作我?错的。我,常乐我净,涅盘四德里头有我,我不生不灭。身,身有生有灭,不是我,我不生不灭。人死是我离开这个身体,不要这个身体了,像换衣服一样,这件衣服脱掉换一件,身不是我。现在人都把身执著为我,这就堕落到凡夫里头去了。小乘初果的人就知道,知道身不是我。性是我,灵性,不是灵魂,灵性,灵性跟灵魂有时候混在一起说,觉的灵魂叫灵性,迷了的灵性叫灵魂。它没有生灭,灵魂离开这个身体了,在六道里头又去找一个身体,就投胎去了。善业多,他到天上去了;恶业多,他到畜生、饿鬼、地狱去了,去找个身。谁知道?须陀洹知道,阿那含知道,阿罗汉知道,菩萨更不必说了,都知道。 这些事情,近代的量子力学开始研究这个问题,量子力学已经证实,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跟弥勒菩萨所说的,物质存在的时间,确确实实是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生灭,我们能够体会到的是这种相似相续相,不是真实的。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不断在进步,二、三十年之后发现了,念头不是真的,物质是念头生的,能生物质的念头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大乘经上,佛看到了、菩萨看到了,佛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把假的当作真的,坚固的执著,不肯放弃,这产生什么后果?产生坚固的轮回,轮回出不去。轮回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你这个执著没有了,阿罗汉执著没有了,阿罗汉超越轮回,假的不是真的。十法界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大乘经里头讲得好,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所以佛教给我们彻底放下。头一个放下身心世界,我们起心动念放下,都是妄念,自性本定,回归自性本定,自性本定佛教称为三昧,梵语称为三昧。要知道,从本以来这一句,是自然安住,非从外得,《圆觉经》上讲「本来成佛」,从本以来安住神通。 下面念老给我们解说权智、实智。实智是根本智,权智是后得智。我们今天简单说,实智是智慧,权智是知识。知识是后得的,智慧是自性本有的。能大师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第一个具足无量智慧,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见性它就起作用。知识是从外头来的,你六根所接触到的,落谢在阿赖耶里面的种子,那是知识。所以知识是从外来的,智慧是不由他悟,是自然的。所以说「权实二智俱明」,都清楚了、都明白了,这要得定,定功愈深,你所知道的也愈深、愈广。所以真正会修行的人,直截了当就修禅定,这就是八大宗禅宗所修的。 什么人有条件、有能力修这个法门?恶念少的人、烦恼轻的人,可以修这个法门;妄想多的人、杂念多的人,这个法门他不得其门而入。所以这是少数人所修的,不是多数人。於是佛菩萨再以权智给我们讲学、给我们上课,大乘、小乘、方等,《华严》、《法华》,这些大经大论,权智。佛为什么用这个方法?这不得已,把权实二智的内容略略的给你说清楚、说明白,告诉你实智不可得,它没有现相,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不是念头,什么都不是,不可得。权智所现的是假相,十法界依正庄严,刹那生灭,也不可得。你知道权实都不可得,你才能彻底放下,彻底放下就见性。用这种方法帮助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权实二智俱明,这是三藏十二部教的经典给我们做垫脚石,帮助我们向上提升,难! 前面跟诸位说过,夏莲居老居士知道,通宗通教、显密圆融,大善知识,断烦恼才能证菩提,对他有没有困难?他自己说有。烦恼习气断不掉,怎么办?没办法,遇到净土宗,带业往生,不要断烦恼就可以成就,欢喜!欢喜了一个多星期,真是经上讲的生大欢喜心,为什么?有救了,本来通宗通教、显密圆融,还是没救,烦恼习气断不掉。你看理明了,方法也懂得,做不到。这一下遇到这个法门,可以带业,不断烦恼就能往生、就能成就,欢喜!一个人住在一层楼上,欢喜兴奋了一个星期。我相信他老人家说话不是假话,真得救了,死心塌地信愿持名,他往生了。 黄念祖老居士到晚年,讲莲公最后一部著作《净修捷要》,把它讲一遍,那里面内容太丰富了。现在这个书出来了,还有光碟流通。我告诉同修,我看到《净修捷要》欢喜,为什么?烦恼习气断不了,不但烦恼习气断不了,信愿持名这一句我们做得不圆满。为什么?烦恼习气放不下,念佛如果不能达到功夫成片,不能达到一心不乱,往生没把握。读《净修捷要》才恍然大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哪怕你一生都不相信这个法门,到临命终时人家劝你你才相信,真正相信也不过是一、二个小时而已,都能往生。我们听到这个话喜欢,为什么?我有分。如果像前面所说的,一定要功夫成片,我们没有分、没把握,还在担心、还在害怕,怎么办?《净修捷要》这个好,一天只有三十二拜,有礼拜、有赞叹、有观想、有忏悔、有回向,课程很短,最简单的功课,人人都能学,人人都能成就。末法八千年,往后还有八千年,八千年当中,往生极乐世界那些人统统依这个法本,统统依《净修捷要》修行,欢喜,跟夏老一样生大欢喜心,真有救了,不假。纵然遇到大灾大难,大难临头,我还有一口气,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都能往生,这个法门殊胜无比。 我们再接著看念老的注解,最后这一段,「权实二智俱明,神通自然安住。妙德功圆入於实相」,这两种智都搞清楚、都搞明白,就像夏莲居老居士这样的人,二智俱明,神通自然安住,讲经教学得心应手,功德无量。妙德功圆入於实相,这个入是解悟不是行悟,解悟是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行悟是没有办法证得,都知道,就是不能证得。什么原因?烦恼习气断不了,障碍在,日常生活当中依然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没有办法入於实相。要是入於实相,那就「证无所得,以无所得故,得一乘道」,这就是惠能大师的境界。现在这种境界的人没有了。我们自己学佛最重要的要有自知之明,我是什么境界清清楚楚,这个法门好是好,对我还是有难处,我们求一个更方便的,夏老晚年最后的这个著作就是给我们最初方便,《净修捷要》。我们掌握到《净修捷要》,有把握了,这一生真的有救了,只要早晚这两堂课你不缺乏,早晨起来拜三十二拜,晚上晚课,这两堂课不缺,我们相信三年效果就成就,你真能往生,真有把握往生。 不由他悟这一句经文,五种原译本里头《唐译》的有这四句,「得一乘道,无有疑惑,於佛教法,不由他悟。至於《魏译》作慧由心出」,智慧,真实智慧,真心里面生出的。所以我们最好,在日常生活当中训练自己,处事待人接物用真心不用妄心。什么叫真心?妄心的反面就是真心,杀盗YIN是妄心,不杀、不盗、不YIN就是真心;真心是清净心,妄心是染污心,妄心那个心被杀盗YIN染污了,他不知道那是错误。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是妄心,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这是真心;贪瞋痴是妄心,不贪、不瞋、不痴是真心。只要把十善业道做到,十恶决定不做,不但不做,要从心里头把它移出去,心里面只存十善,没有十恶,这就好。《净影疏》里头的解释,《净影疏》是解释魏译的,「真解发中,名慧心出」,真解,没有错误,你理解得很清楚,你说得很明白。所以真解发自於中心,中是真心,偏邪是妄心,这叫慧心出。「盖谓真实明悟,发於自心,名为慧由心出」。 又望西大师《无量寿经钞》说,「疑网既断,实理忽证。彼能证智,不由他生,必由心出。」统统是能大师第三句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无量智慧是自性本自具足的,不从外面来的。只要你见性,智慧就出来了。《无量寿经钞》里头说,疑网既断,不怀疑了。实理忽证,忽是不定在什么时候,不定在什么处所,不定是什么因缘,开悟了。这种例子很多,诸位看《传灯录》、看《五灯会元》,这些开悟的人因缘不相同,不定什么触上了,豁然大悟。所以我们要相信,《无量寿经》上这句话是真的,古今中外,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案例给我们证明这桩事情不假,我们要生起信心。海贤老和尚是最好的榜样,他没有念过书,他不认识字,他对於经教通达,你把经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讲得头头是道,讲得清清楚楚。讲经的时候是他的权智,不讲经的时候他住在实智。我们凡夫不是住无明就是住烦恼,不生智慧。这些真正修行人,不说话的时候住实智,无分别智;说话的时候权智,无所不知。 所以要断疑生信,疑惑只要有少许没断,它就是障碍,障碍你开悟,必须断得干干净净,「朗然大悟,顿证实理,得一乘道」。所以能不能开悟?每个人都能开悟,只要你能把烦恼,烦恼里最重要是怀疑,愚痴、怀疑。怎么能不疑?大概知识分子不得不依靠经典,读诵经典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尤其是经念熟了之后,能够背诵,一切时一切处心里都在背诵经典,好!为什么?你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叫会用功。也就是经典里面所说的净念相继、一心不乱。虽然跟这个不完全相同,很接近,这是好境界,希望大家留意,不能轻易放过。这段文后头还说,「能证此一乘道之智,必从自心出,决不从他处生也」,这句话很重要,智慧开了。怎么开的?这个地方讲的心就是平常讲的性,《坛经》里面讲的性,自性,此地说自心,开悟了。 「《会疏》曰:断除疑网,则智慧自生。由心者,无师自然智,而不由他悟」。「盖谓所生之智慧乃无师智与自然智。既是无师智,则不从人得。复是自然智,则不由他生。故云慧由心出与不由他悟也」。这个话我们要相信,我们要认真学习。为什么?我们希望在这一生当中也能有悟处,这就对了。可不可能?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真正相信,你不怀疑了。疑是最大的麻烦,只要一怀疑,功夫都用不上力。疑是根本烦恼,它的破坏能量最大,它让一个人丧失信心。人信心丧失了,则一事无成。无论干什么事情,成功失败在信心,有信心没有不成就的,没有信心,纵然有成就,时间也不长,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念老告诉我们,上面三个注解,《净影疏》、《会疏》,可以互相做参考,「综之则为朗然大悟,证入实相」,我们学佛的目的就圆满达到了。怎样才能大彻大悟,证入实相?跟这些法身菩萨同样的知见,对於宇宙万有的真相明白了。真相经上讲得很多,真相是什么?真相是相有体空,世间法没有一法不如是,法法皆是。诸佛菩萨所证的实相有没有?有,永远存在,不生不灭,那是自性,惠能大师讲的五种,自性是真有。自性我们能不能掌握到?不能,为什么?它不是物质现象,你无法掌控,没有办法据为己有。包括我们身体,身体是刹那生灭,我想让它常住世间行不行?不行。它受谁支配?受业力支配,人的寿命是业力。明白这个道理,你想长寿不难。 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想发财不难,修财布施你就得到;想聪明智慧也不难,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求长寿也不难,修无畏布施。世间所有一切众生,他们的福报总离不开这个因果报应。命里头有,有这个财富,丢不掉。或者有大灾难,房子被火烧了,大水漂了,你的财富完全没有了,可是你命里头有,这个漂走了,过上三年五载你又发了。为什么?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不能强求,求不到,这边得到,那边就丢掉了。佛教给我们,我们真干,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果报真的不是假的,真现前了。佛没骗我们,老师没骗我们,是真的不是假的。世间人如果对这个道理搞明白、搞清楚了,他的快乐就现前。为什么?他没有忧虑,他没有牵挂,他没有得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在累积智慧福报。所以他的财、他的法,甚至於他的寿命,丢尽了,他有没有忧虑?没有,他有快乐。为什么?一切时处所现前的他全得到。 世间人能不能看到?能,只要你细心,你不迷惑、你不颠倒,你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福报的人就是有福,没有福报的人就是没福。为什么?他纵然有财富、有智慧、有长寿,他还有忧虑,他还患得患失,他还操心。操劳不是有福的样子,有福的人心里自在,没有操心的事情,也就是俗话说,没有想不开的事情。他统统想开了,他没有牵挂、没有顾虑,世出世间法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想的、所看的与佛法全都相应,得大自在。 我们再继续看下去,「悟由自心,非从外得」。下面接著,「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这两句话是禅宗的,比喻话,从门入者,外头来的,那不是你自己家的,是从外面来的。自己家里什么?不是从门出,是从我这里出去的,这个味道很浓。这个门是什么门?悟门。自己开悟的是家珍,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是假的,不是家珍。所以过去老师教学生,只是每天看著他读书,老师在旁边计数,一遍、二遍、三遍,在计数。教你什么?教你读书千遍。读满一千遍,老师说,行了,来,讲给我听听。他那讲出来的,他不是从门入的,他是从自己出去的,所以开悟了。自得就是开悟,一千遍,小悟,听他讲,讲得没错,老师点头给他认证,承认他有悟处,没讲错,给他做证明,这就及格了。接著老师再教他,再念一千遍,二千遍,二千遍圆满了,再来,再讲一遍给我听,讲得更深、讲得更广,为什么?二千遍,大悟。二千遍完了之后,老师叫他再念一千遍。三千遍、四千遍,大彻大悟。 所以老师要会教,会教是教他开悟,教他自己开悟;不会教的,老师把这个书讲给他听,他是从门而入的,他将来学的就是老师这个讲法,不是他自己悟的。自己悟的是真的,那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智慧开了,是真的。从老师那里得来的,从外面得来的,是知识,不是自己的,是别人的。别人对了,还不错;别人错了,真冤枉,跟他走了。所以古时候教书先生,如果说是对小孩讲给小孩听的,这不是好老师,人家不请你。由此可知,古时候私塾教学的那些老师都懂得这个道理,对於学生不敢轻慢。为什么?有时候学生悟的超过自己,自己还赶不上,所谓青出於蓝而胜於蓝,就这个道理。学生超过老师,老师欢喜;学生不如老师,那是老师教学失败了。中国古人戴的帽子,有一种进贤冠,那个帽子像两层,后面高前面低,像楼梯一样,前面是老师自己,后面是学生,戴这个帽子,希望学生将来的成就超过老师。戴在头顶上念念不忘,要把学生带好,要出人头地。自己是个秀才身分,希望学生里头能考取状元,那是老师的光荣,那是老师会教。 这一句「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味道很浓,很有味道。「六祖惠能大师曰:密在汝边」,也是这个意思。诸佛的密藏在哪里?自性本自具足,在自己自性里头,不是在老师那里。这都是事实真相,诸法实相,不能不知道。「故知诸佛密藏,本来具足」,这个诸佛密藏就是我们一般讲无量智慧,无师智、自然智,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於是我们就晓得,教学如何帮助学生真正落实戒定慧三学?帮助他得定,智慧自然现前。为什么要得定?定是真心,不定是妄心,妄心就是阿赖耶,生烦恼,真心生智慧,不生烦恼。真心、妄心人人都有,哪个没有真心?妄心就是真心,把妄去掉就是真心。妄是什么?归纳起来不外乎妄想、杂念、分别、执著,这四大类。有这四大类,我们完全用妄心,真心忘得一干二净,真心在,不起作用。我们学佛,我们跟老师求智慧,真正好的老师帮助我们把悟门打开,把真心开发出来,好老师。这我们要知道。 中国古代,中国历史有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至少也有三千年,古圣先贤把他们所悟的、所说的用文字记载下来流传给后世,这是真正的宝。为什么?它能解决问题,最深的问题是心性,它能帮助我们回归自性,它有善巧方便帮助我们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读书千遍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当老师的人都会运用。中国古人教学,小孩童年的时代,智慧没开,你跟他讲,他听不懂,你说给他听,他记得很清楚,记忆力特强。所以要利用他这个记忆力,需要记的东西全都在十五岁以前完成,记忆的量很丰富。童蒙所教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一系列有十几种,是培养小孩五伦五常、道德跟因果的教育,要在十岁前后就要完成,五、六岁开始学习,差不多就学完了,二、三年就学完。有这个基础再学四书五经,成绩特别优秀的还可以学十三经。换句话说,四书五经、十三经在十五岁之前一定要完成,读够遍数确实有悟处。十五岁上太学,我听说,我没见过,上太学的学生都不用书本,老师带著他们游山玩水。读万卷书,十五岁以前的事情;行万里路,十五岁到二十岁,老师带他去游历,行万里路,开发他的知见。古圣先贤书籍里头所记载的,现在到现场去看看。 所以二十岁参加考试,大成就,县考秀才,省考举人,中央政府殿试,皇上做主考官,考进士,都是年轻人,像现在大学生一样。进士是学位,最高的学位,举人是第二个学位,秀才是本科生。这个制度在中国用了几千年,没出问题。它的成就,世世代代都有个圣贤出现,这成绩。唯独现在没有了,我们出世到这个世间,就碰到这么个缘,这个一百年,真正的高贤没有了。我们应该在这上面多多的反省,认真去思惟,我们前途怎么办?再看未来的一百年、二百年,如果像这样下去,可怕,不是可怕,害怕,真害怕,怕老祖宗东西丢失了。书本不会丢失,现在印刷机械化,很方便,可以大量生产,所以书籍不会丢掉。怎么丢掉的?没有人会念了,不认识中国字、古汉语的文字,不会念中国文、文言文,这个麻烦就大了。祖宗留给我们这么多的宝贝,帮助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绩会超过古人。这一丢失,我们永远落后了,而且会非常凄惨、非常痛苦。 现在真正懂得中国文字学的人不多了,我们找了好几年才找到四个人。我们有十几个学生,请他来教文字学,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希望传统文化不能在这个时代断绝。代表文化的就是《四库全书》、《四库荟要》,这是宝。能够帮助我们每一个人,男女老少,得到幸福快乐的一生,你要不要?家庭和睦幸福,你要不要?事业一帆风顺,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世界和平,《四库全书》能够帮助你统统得到,就是要你去读这部书。这部书分量很大,古人已经下了功夫,在这个里面撷取精华,唐太宗带头做的,《群书治要》,它是《四库》的精华,读这一部等於你就读了《四库》全部。那么遗憾的,唐太宗这个书取材只到晋代,后面隋唐宋元明清这个六代,是在唐太宗之后的,他没见到的。现在我们有义务,要把《四库》里面,像前面的体例相同,到《四库》里头再把它找出来,《群书治要》续篇,也编五十卷,也撷取五十万字。将来合起来,正续两篇,一百万字,一百卷,就是小《四库》,真正是《四库》精华。 大学文学院学什么?就学这个就够了。然后你有兴趣,在《四库》里找你喜欢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真正是一代汉学大家、专家。这是我们所向往的,我们所希望的,能有这一天。能不能培养?不难,现在我们学生当中就有一个,还不到十四岁。我们教这个小孩,劝小孩读这些古籍,记忆力好,一篇古文念十遍就能背诵。所以我教他,希望他在十五岁之前把四书五经统统念熟,都能背诵。这就是一个榜样,他能做得到,人人都能做到,就是要给他机会,要教导他。将来大家都知道老祖宗这个办法好,把它找回来,国家能复兴,世界能长治久安。 这个末后,念老在此地给我们做的总结,「故知诸佛密藏,本来具足。悟则明现,不从他得,故云:得一乘道,不由他悟」,是真的。我们往后有没有圣贤出世?有,从这一句里头我们就相信。中国古时候,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是什么人?佛菩萨再来的,都是开悟来的,都是见性的。这些人,还有跟外国很多宗教家、很多专家学者留下来的著作,你去看看,很多想法看法相同。他们没见过面,不是生在同一个时代,不是生在同一个地区,居然想的、说的、写出来的都一样的,证明「得一乘道,不由他悟」。他们这些人都是得一乘道的。过去有,我相信现在也有,未来也有。现在只是咱们把机会丧失掉,小时候没真干,大时候没人教。现在我们把这个信息告诉下一代,劝下一代好好抓住光阴,他能成就,我们对他有信心。这才能复兴文化,才能够把这个地球推进到千年盛世、长治久安,做得到,不是做不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