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29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29集


 下载DOC文档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五0页:

  钞【体究者,闻佛名号,不惟忆念,即念反观,体察究审,鞫其根源,体究之极,於自本心,忽然契合。中二义者,初即如智不二。】

  这是解释《疏》所讲的理一心不乱。『体究』这两个字不太好明了,因为它是要做内在的功夫,而且要离一切思惟、分别,这才是体究。不同於我们现在所讲的研究,研究是用第六意识,用能够思惟的心。此地必须离开一切分别执著,这才是体究。底下给我们解释什么叫做体究?『闻佛名号,不惟忆念』,不只是忆念。如果闻佛名号,忆念不忘,这不是属於体究,这是属於事念,是事一心不乱的境界。『即念反观,体察究审』,这就是体究了,在事念的功夫更加上一层的深度。这种方法我们不会用没有关系,就不必要用,用了也是白用,为什么?你还是用的心意识,用心意识决定不是体究,不如老老实实这一句佛号念到不夹杂、不间断,事念决定成功。事念成功之后,念久了、念熟了、念透了,自自然然就入理念,《楞严经》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自得心开就是体究,心开意解就明心见性,这个法门殊胜之处也在此地。上上根人听这段开示,一听就悟入,这个跟禅没什么两样,中下根没分;禅是中下根没分,那就出不了三界,没法子了生死。净宗是中下根没分一样能往生,带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之后,上中下三根平等,无二无别,这个不可思议。这些我们一定把它认识清楚。

  「即念反观」,反观很不好讲,也很难懂,就是《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就是那个意思。《楞严》教给我们的方法是旋转六根,佛只是举一根来说,六根应当反流,它都叫反闻,用这个「闻」做为代表字。换句话说,六根不再缘外面六尘的尘境,回过来缘自性,缘六根的根性,那就行了,六根的根性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所以,你要能够回过头来。佛在楞严会上,六根里面给我们举出一个眼根,这在《楞严经》前面很长一段经文,叫「十番显见」,这个见不是眼识,不是跟眼识同时起作用的五俱意识,不是这个东西。离开眼识、五俱意识,离开之后,那就是见性。见性是真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在鼻叫嗅性,是一个性,一性无二性。能把这个东西真正找到,那就成无上道。所以佛法叫内学,要往内,回光反照,不要去缘外面境界,缘外面境界永远得不到真相。佛教给我们修行用这个方法。持名念佛也用这个方法,我这一句佛号,我不缘外面的声尘,我去找,找这个佛号的根源,这佛号从哪里来的?念出来之后又到哪里去?这个完全是禅家的功夫,跟参禅、参话头、观心没有什么两样。古德说「念佛即是深妙禅」,它是有道理。诸位要想知道怎样反观,不读《楞严》是没有法子的。《楞严经》第六卷,大概有半卷的经文完全讲这种功夫,观世音菩萨他所修行的方法、功夫。

  『体察究审』,「体」是用心去体会,心里体会明了这就是「察」。察、究、审这三个字都是明了的意思,从体会当中明了,而不是研究,不是思惟,不是在那里推理,用这些方法都错了,都落在心意识里面。『鞫其根源』,追根究底,往深处去体会。诸位想想,就这三句,我们能做得到吗?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说实在话,心太粗。这是很细的心,细心是什么?细心就是定心,就是清净心。因此我们明了,理一心是在事一心之后,你烦恼没有断,这个功夫就没法子做。我们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还有忧虑、得失,这个功夫没法子做。心地非常清净的人,他行,他能做这功夫。

  底下这三句话,就是《楞严经》上讲的「自得心开」,开悟了、见性了。『体究之极』,体究是定功,定它不是死定,如果是死的定,里面就没有观,它这个定里头有观,就是前面讲的「即念反观」。这个在教下讲就是「止观双运」,在禅里面讲,禅是静虑,静是定,虑是慧,「定慧等持」,他用这种功夫,用到相当的程度,豁然开悟。『於自本心,忽然契合』,这就是开悟,在禅家讲明心见性,在教下讲叫大开圆解。这个境界,按照佛在经上所说的,圆教的初住菩萨,别教的初地菩萨,这个地位了生死超三界。不但了生死超三界,他有能力随类化身,应以佛身得度者,他就示现成佛,示现八相成道,以佛的身分在世间教化众生;应以菩萨身得度者,他就能现菩萨身而为说法,就有这个能力。

  在我们念佛法门,只要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这个程度就行了,不要再换方法,不要再加别的方法,「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我们现在念佛当中,不知道反观,实在讲你现在也用不著反观,只要注意到真正念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们只要求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事念,念到事一心生同居土、生方便土,决定往生。可是你要是真正念到事一心不乱,到那个时候自自然然就会反观,为什么?心清净了。

  这里面有『二义』,体究当中有二种境界:第一种是『如智不二』,「如」是理、是所照;「智」是般若、是能照,能所不二,能所不二就是自他不二。诸位如果要问,什么时候我得理一心?真正得理一心,你的观念变了,怎么变?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这是正知正见;绝对不会再有人我是非,不可能再有这个错误的观念。

  钞【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是智外无如;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於佛,是如外无智。非如非智,故惟一心。】

  这个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心,《华严经》上所讲,尽虚空遍法界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就是这个境界,这个时候是法身大士,这不是普通人,这就叫成佛。虽然不是究竟佛,他是分证佛,天台家讲六即里的分证佛,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我们必须要知道、要觉悟,人生在世非常的短暂。昨天我参加一个同学会,我们那个学校是个中学,校长是周邦道老居士,五十四年前,抗战期间创校,抗战结束,学校也就结束,是国立中学,当时是救济流亡的学生。我们在学校念书就跟当兵一样,完全公费,跟家里联络都失掉,经济来源都断绝,所以国家来养这批年轻人,衣食住行全部是国家给我们,是属於临时中学。我们到台湾来的时候,校友大概有一百八十人。昨天我们参加这个会,该来的都来了,只有四十多个人,一半都不在了,还有一些移民到海外。我在校友会里面,因为我班级低,年龄最小,一般校友都七十以上,大多数都退休,所以是老人会。这个聚会很伤感,为什么?每年聚会都少几个人,人年年老,年年少。这个在学佛上是很大的警觉,一定要晓得「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们聚会深深感触到。年老病苦多,还有一个同学中风九年,推著轮椅来参加校友会,说话感动流泪,痛哭流涕。

  世间人所求的福报,所求的聪明智慧、健康长寿,尤其是晚年,这健康长寿,年轻的时候不觉得,到衰老、多病,才晓得健康长寿重要!到这个时候知道健康长寿重要来不及了。什么样的医疗,什么样的药物,那个靠不住。如果医疗药物能买到健康,那些有钱有势力的人应该是长命百岁!这是金钱买不到的,也是你势力所不能得到的。佛知道这个事情知道得很清楚,财富是财布施得来的果报,你不肯修财布施,怎么可能得财富的果报?得不到的。修因才能得果!不修因能侥幸得到好果报,没这个道理。种瓜才有瓜收成,种果才有果实收成;你不种就享有瓜果的收成,哪有这种道理?世间人不明了。诸位能把《了凡四训》念透,说实在话,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佛法教给我们的是真正离苦得乐,这个实在非常现实,离贫穷苦、离愚昧苦、离老病苦,这是我们真正要求的。佛法给我们讲三种施就是离这三种苦,要想离贫穷,修财布施;要想离愚痴,修法布施。也许有人说:我不会讲经说法,没有法子修法布施,将来生生世世都愚昧,这个好可怜!其实不然,法布施,特别是佛法,我劝人来听经,介绍人来听经,他听经开悟了,等於是我布施给他的,把法师讲经那个法施变成我的法施,没有两样。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介绍大众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把阿弥陀佛的法施变成自己的法施。你们诸位想想,我们在讲席讲了这么多遍,我这一提起,诸位应该有很深的感触,特别是《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把弥陀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我们今天也如法炮制,我们今天普遍介绍人、普遍推广,也是把弥陀功德变成我们自己的功德,我们自己跟十方诸佛如来也差不多了。问题就是:你会不会?你有没有这个福?没有福的人,他不相信。正是经上讲的,他的善根少、福德少,所以他不相信。要是障碍这个法门,障碍人法施,罪过就可想而知,这个罪过没有办法说的。第一功德,违背了就是第一罪过,你自己一生修得再好,做人做得再好,你要是犯这个大罪业,将来还是要堕阿鼻地狱。这是障碍别人的法身慧命,障碍别人一生得度的机缘,这还得了!

  我们要晓得,法布施人人都能修,没有一个人不能修。我们今天赠送他一本经书,告诉他经书的好处,劝他信受奉行,这是法施;我们送他一个录音带给他去听,这是法布施。现代人修法布施比古时候人容易,机缘更多。从前要法布施,那真的是要讲经说法,讲经说法的人也不多;要想送人经书,那只有抄写,哪有像现在这么方便,一印就几千本、几万本,不晓得多少人得利益。尤其是广播电台广播,所费不多,可是得利益的人太多了。电台不怕重复广播,唯有重复广播才能真正度众生,为什么?因为许许多多人没有机会听到,你第一遍播了,甚至於播到最后这两天,他才知道,知道已经没有了,如果有第二遍,他欢喜。有很多人第一遍没听,到第二遍一半当中他听到了,那你播第三遍,这帮了他的忙。不怕重复播讲,要晓得许许多多人还没有听到!即使已经听到,多听一遍、多听二遍更好!听一遍不能开悟,遍数听多了才能有悟处,才能入境界。

  我们读经也是如此,你读的遍数愈多愈好;你学讲经也是如此,这部经你讲的遍数愈多愈好。我往年在台中学经,这本经从头到尾要是没有讲过十遍,这个没学会,能从头到尾讲十遍,最低限度熟能生巧;巧,在讲台上才能灵活运用,就不会死呆板。演培法师这次来住了几天,他很高兴、很客气的说:我要向你学习。我说:向我学什么?他说:我过去讲经都是讲一遍,不想讲第二遍,不像你一部经讲很多遍。这是我们两个人学习的方法不相同,我是一部经至少要讲十遍,才算这本经我学会了,我可以学另外一部。不是在讲台上讲过十遍,我绝对不会去考虑再想学一部经。我在台中住十年只学五部经,学的虽然很少,但是学得很踏实。

  决定不吝法,吝法得的果报是愚痴。《弥陀经》讲的周利盘陀伽,是世尊会下头脑最笨的一个学生,没有记忆力,佛教他「笤帚」,教他「笤」,「帚」忘掉了,教他「帚」,上头「笤」又忘记了,愚痴到了极处,什么原因?前一世是三藏法师,弘法利生吝法,就是教别人自己要留一手,不能别人超过自己,后世得这样的果报。你愈肯布施,智慧愈增长。你要想智慧增长,就要全心全力去教人,一丝毫不要保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我今天知道这么多,我还得留个二、三分,我不完全说出来;换句话说,你的程度就止在这个地方,不会再往上提升,这是很可惜。全盘都倒出来,没有了,它明天又往上长,天天境界不同,为什么?布施光了。留一点,决定不会提升,不会增长。这个事实,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然后我们的布施是一丝毫不留,统统施舍出去。

  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畏是恐惧,世间一切众生都有恐怖,生老病死是恐怖,天灾人祸是恐怖,生活的逼迫是恐怖,精神情绪的不安是恐怖,恐怖的事情多!我们能帮助他,使他离开一切恐怖,这就叫无畏布施。他心安,他不害怕了,离开一切忧悲苦恼,凡是这一类统统叫做无畏布施。无畏布施范围非常广,把它归纳起来,就是对於众生物质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我们保护他,使他心里能得安稳,这就是属於无畏布施。相反的,如果我们故意扰乱众生的情绪,使他恐怖,令他不安,这样的造作就得老病伤残、五根残缺这样的果报。纵不能行无畏布施,决定不能去威胁别人,叫别人身心不安,这个事情决定做不得。这个果报来得太快,不要等来生,现世报!太可怕了。做的时候你没有感觉,果报来了之后,后悔不及!我们自己要想得富贵、得聪明、得健康长寿,要修!不修怎么行?哪有凭空得来的?天天礼佛拜佛,给诸位说,什么都得不到;在心行,在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之处,这个得到。

  黄念老常常教给我们学佛的人,不要重视形式,礼佛拜佛是一种形式,形式不重要,重要在起心动念处改过自新,自己要常常反省。我过去一再跟大家提出,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早课提醒我这一天,我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待人接物不违背佛祖的教训;晚课是反省、检点,我这一天当中所作所为,有没有哪些地方违背佛的教训,做错了事情。反省检点之后,改过自新,我明天决定不会再有这个过失。大家每天能改一个过,三年之后你就是圣人。你三年改一千条过失的话,你不是圣人,谁是圣人?这是佛菩萨。这个早晚课就起了作用,否则的话,早晚课有什么用处!平常起心动念利己损人、妄语两舌,早晚课一堂不缺,也是罪过无边。早晨欺骗佛菩萨一次,晚上再骗一次,一天照例要骗两次,你说这罪过大不大?佛菩萨泥塑木雕,根本不在此地,都要早晚骗他两次,何况世间人?这样的修行法决定堕阿鼻地狱。世间人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为什么?就是这些挂名是出家修行,天天欺骗诸佛菩萨、鬼神,无恶不作,还自己以为自己是修行,自己以为自己是善人,叫迷惑颠倒。这样的人,他自己不觉得,他自己不知道,甚至愚痴到极处,点都点不醒!我现在讲话已经不像从前还有一点含蓄,现在不行,你听不懂!希望我们自己真正反省、真正警觉、真正回头。这一生唯一的一个目标就是往生净土,我们这个大事因缘就圆满成就,其他统统是假的。世间这一切法随缘,决定不攀缘,随缘度日,决定不跟人争是非人我。

  昨天有两个比丘尼来给我讲,她们那个道场有了问题,信徒捐了一块地,她们到外面四处化缘盖寺庙,房子已经盖好,只要油漆粉刷就完工。现在地主后悔,要他那个出家的女儿来做住持,来管理这个庙。问我:怎么办?我说:只怕没有道,不怕没有庙,你就送给他好了,他争,我们不争。我说:如果你命里有,过几天会有人请你做住持。她听了之后心开意解,牵挂忧虑没有了。我说:你给他的时候,告诉他一句话,你的责任就了了,什么话?「这个庙是十方信徒奉献的,你拿去之后,还要做佛教的寺院,这就不背因果;如果你拿回去自己享受,将来会堕阿鼻地狱。」把这个话告诉他就行了。他听得进听不进没有关系,我们交代,免得以后他堕了地狱,他会找你,当时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你这个坏人。那时我已经告诉你,你不照做,你不觉悟,那有什么话说?朋友义气尽到了。所以,决不贪恋,决不去想我要来做住持,这个因果责任要告诉他,要讲清楚,这是对他的爱护,绝对不想争这个道场,这就对了。

  要记住,从早到晚处处时时所干的就是这三种布施,每天我们就是做这三种布施。讲经讲台上是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印送经典,送录音带,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有,一次都圆满了。要认真的去做,努力的去做,我们才真正能得到。财富不要有,只要不缺乏就好。智慧天天增长,健康长寿、少病少恼,多自在!将来临命终时,预知时至,如入禅定,心不颠倒,自在往生,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白活,这一生才真正有意义、有价值。同修们要把这个话好好的记住。经一定要多听,多听才印象深刻。现在的家庭都有电视,看了电视,心随著画面转,看到喜剧的镜头就跟著它笑,看到打斗的镜头就生气,心就被境界转。我看了这个情形,想叫人给我们设计一个小小的贴纸,设计一个佛像、莲花,当中《金刚经》上四句偈印在上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贴纸贴在电视萤幕上,提醒你看的时候要晓得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要随它转。你能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如来了。这能度很多人,设计那个贴纸透明的,不妨碍画面。我们可以广泛流通,你们亲戚朋友家里有电视都去给他贴一张。所以,这三种布施很重要。

  学佛的人,菩萨六波罗蜜里面第一条就是布施。实在讲,六度,布施一度统统圆满含摄,都包括了。布施里面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持戒是无畏布施,一个持戒的人,大家对你不害怕,譬如财物被你看到,「他持戒,他不偷盗,这个我很安心,没有关系,我的钱财摆在那里,他不会拿的,他不偷盗!」他心里没有恐怖。我们说话得罪他,或者说的话很难听,「他持戒,持戒的人不会跟我们计较的」,他心安。忍辱是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是法布施。我们要问:菩萨修什么行?菩萨就是修布施,不修布施就不是菩萨。有人问:你学佛,修什么行?你就告诉他:我修的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同时告诉他,我为什么要修?因为我想得财富、想得聪明智慧、想得健康长寿,你要不要?你要,你就得跟我学,你要不想跟我学,你所要的决定得不到。

  这里面所讲的境界就高了,能念所念,能所不二,心境一如,这是一心,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阿弥陀佛,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没有例外。谁的心?自心。不但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阿弥陀佛是自己心变现之物,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统统是自心所变的。所以,佛跟我们所讲的种种修学方法都是性德,不是外头的,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德用。像我们刚才讲的三种布施、六波罗蜜,那是自性功德,自性起用,完全与性德相应,所以他才能见性。如果相反,那就是迷,相应就是觉;觉就是佛菩萨,迷就是六道众生。凡夫跟佛菩萨差别就在自性觉、自性迷,就是迷悟之间。一觉一切觉,一迷一切迷,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依照佛的教训修学,就是走自性觉这一条道路。为什么这个路这么难走?那就是我们迷得太久,迷得太深,现在一下反过来不太容易,道理在此地。根利的人,善根深厚的人,他转身转得快,障碍少;善根薄的人,业障习气深重的人,他这个转就困难,业力阻挠。消业障最有效的方法,念佛、念《无量寿经》。慈云灌顶大师在《观经直指》告诉我们,一切经法消不了的业障,这就业障之重,如来所讲一切经教法门统统都没有效果,都消不了这个业障,念佛能消,念《无量寿经》能消。我们想想,为什么?因为佛号与这大小两本经典,是十方诸佛之所护念,你才晓得它的功德不可思议。这个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之所宣扬,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弘扬、没有一尊佛不护念的,所以它的力量就特别殊胜,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你要是真正能信受奉行,没有业障消不了的。除非你自己没有依照这个做,把这个经义错解,你错用了心,你读诵受持,执持名号都不能与经训相应,那就难怪;果然相应,没有消不了的。

  演【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者,谓一念未生前,佛在何所?因心起念故佛境现前。则所念之佛,因能念之心而有,若离能念之心,亦无所念之佛,则佛境从缘无有自性。】

  这意思很好,很清楚很明白。这是佛在《般若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这才是真相。我们要不念佛,哪来的佛?佛就没有了。佛从哪里来?佛是因为我们起念他才现的,唯心所现。我们怎么知道他是佛、是菩萨?这里有分别执著,唯识所变。我们的心能现佛、能变佛,同样我们的心也能现菩萨、也能变菩萨,换句话说,我们的心能变地狱,能现地狱,十法界就是这个道理。十法界,你要哪个法界?要哪个法界就有哪个法界,要哪个法界就成就哪个法界,道理就在此地。念佛就成佛,念贪瞋痴就成三恶道,这样才晓得原来十法界依正庄严决定在我们这个起心动念,不是佛菩萨主宰,也不是上帝主宰,也不是阎罗王主宰,就是在你那个一念心主宰,这才是事实真相。你一念心善,一切善境界就现前;一念心恶,一切恶境界就现前,你怎么能怨天尤人?一切佛境界都从缘起,那还有什么话说?佛给我们讲《法华》、《华严》也是一大缘起,除了缘起之外,没有别的东西。我们自己心现、自己心变,现出来、变出来之后,自己不知道事实真相,迷在自己所现所变的境界当中,这叫凡夫,这个苦!诸佛菩萨心现、心变,他在其中不迷失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谓是游戏神通,自己变现自己受用。

  演【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於佛者,谓佛境未现之前,心在何所。】

  找不到!《楞严经》上七处徵心,心在哪里?不晓得。可是一动念头,心就被发现,就知道它在那里。

  演【因闻所念之佛,乃引生能念之心,则能念之心,因所念之佛而有;若离所念之佛,亦无能念之心,则心亦从缘无有自性。】

  心在哪里?不能说没有。心没有迹象,我们六根的功能都达不到,眼看不见、耳也听不见、手也摸不到,闻不到、尝不到,也想不到,你能想得到的是阿赖耶识范围以内的。第六意识的功能很大,它能外缘六尘境界,内缘到八识,就是缘不到真性,对於心性它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缘不到。为什么缘不到?因为它有分别、有执著,所以就缘不到。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心性在哪里?无所不在!它是虚空法界的本体。离开本体,它能现什么?心性就像电视萤幕,所有一切现象都要从萤幕现出来;离开萤幕,它现什么?没有现。我们的心是虚空法界,虚空还是心性变现之物;心性不是虚空,虚空是心性变现之物;心性也不是法界,法界是心性变现之物。

  我们的心有多大?现在那个心量小得不得了,两个人还要吵架,你说可怜不可怜?这就是讲「迷失自心,可怜悯者」。学佛从哪里学起?心量拓开学起,心量不大就不能入大乘之门。寺庙里建筑,天王殿面对大门摆了个大肚皮的弥勒佛,就是告诉你心量要大,才有资格进门,那个门槛代表大乘之门。中国佛教都是大乘佛法,你没有大心量,进不了大乘之门。再告诉诸位,不进还无所谓,如果小小心量进到大乘之门之后,那就坏了,那个门槛是什么门?地狱门。怎么是地狱门?小心量进来之后破和合僧,破坏僧团他绝对堕地狱。所以,你看那个门是佛门还是地狱门?实在讲,它也不是佛门,也不是地狱门,心量大了,就把那个门变成佛门;心量小,就把那个门变成地狱门。外面境界无佛亦无魔,佛跟地狱是自心变现。同样是个寺庙,我一步跨进去是佛门,他一步跨进去是地狱门,不一样!我们手拉手一同进去,我进佛门,他进地狱门,那怎么会一样?入门之后,一定是先断烦恼,就是先修戒定慧,断烦恼,然后再学无量法门,圆成佛道,普度众生。这个次第决定不能错乱,错不得的!

  因为念佛,心发现了,佛也发现了。不念,佛没有了,心也没有了,都没有了,「实相无相」;一念佛,心境都现前了,「实相无不相」,无不相就是有相。这两句话诸位要是真正能体会,不管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心境统统现前;不起心不动念的时候,心境双泯,二边都不现前。一起心动念,二边都现前。念佛,二边现前;念菩萨,二边现前;起一个贪心,二边现前;起个瞋恚心,也是二边现前。所以心境都是从缘生。缘是什么?念头生起来是缘。这个缘不能细说,细说很复杂。在唯识里面讲得详细,《华严经》上讲无量因缘,这个心才一动,无量因缘;你没有缘的话,这个念头不会动的。无量因缘,很复杂的。

  这一段虽然是很高的境界,但是使我们能认识心境的真相,它的好处,让我们不怀疑,死心念佛,知道念佛法门决定没有错误,确实有理论的依据。

  演【智外无如者,心者是智,佛者是如,心外无佛,是智外无如也。】

  「智」就是真心的起用,真心起作用,一切明了、一切通达,这就是常讲的般若智慧。心起作用,心就是智慧;佛是心所变现的境界。如果用唯识来讲,「智」是心的见分,「佛」是心的相分,心是本体,能见的是它的见分,所见的是它的相分,自己见自己,外面没有东西。所以说「心外无佛」,就是「智外无如」。

  演【此乃夺境不夺人。古云:上园花已谢,车马尚骈填,是也。】

  这是举古人的一段公案来说。「上园」是指御花园,通常人讲「上」都是对皇帝的尊称。这是比喻夺境不夺人。下一句是反过来说:

  演【如外无智者,既佛外无心,是如外无智也。此乃夺人不夺境。古云:是处有芳草,满城无故人,是也。】

  「是处有芳草」是境,「满城无故人」是人,人没有了,境在。前面是境没有了,人在。换句话说,对於宇宙人生,你从哪个角度上去看,会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个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不是圆满的;也就是说,在这个境界里你只看到这一面,还有那一面,像一只手一样,你看到正面,没有看到背面,看到背面,没有看到正面,必须两面合起来看,才能把真相完全了解。

  『非如非智』,这就是看一个整体的。没有看到整体,必然有争执。诸位要晓得,佛门本身里头争执就很多,为什么有这么多争执?知见不能说他不正确,都正确,他见到一面,没有见到另外一面。大的宗派,宗门教下就互相攻击,学禅的跟念佛的人彼此毁谤,这都是见到一面没有见到第二面。如果面面都见到,才晓得不但十大宗是一,连外面所有一切外道也是一。前面我跟大家所讲的,你要是能够体会,你就晓得,为什么?无有一法不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统统是的。心一念外道就现外道,一念魔王就现魔,念什么就现什么,那个心就变什么。所以你说,哪一法不是自性?法法皆是,法法皆如。我们的心就平了,心就清净了。於一切法,才像《金刚经》上所讲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为什么不取於相?因为一切相是自性变现的,幻化而无有自性。不但对於色法不取了,心法也不取了,心也是缘起;心境二边都打掉了,自性就现前。偏重在色法,就是物质、唯物,不会见性的;偏重在心法,唯心,也不会见性的。必须心法二边都放下,才能契入,豁然契入。

  诸位要晓得,一句佛号念到心境一如的时候就契合了。你要问:念到什么时候才能到理一心不乱?念到一如的时候,念到能念之心就是所念之佛,所念之佛就是能念之心,能所是一,能所不二,就开悟了。所以,这是很深的一个功夫。还有能所,换句话说,都落在二边,不能见性,可以念到事一心,不是理一心。

  演【非如非智,故唯一心者,智外无如,以智夺如故非如;如外无智,以如夺智故非智。互夺两忘,则非如非智,故唯一心。】

  「互夺两忘」,两个都没有了。这是把理一心的境界用这种方法巧妙跟我们烘托出来,像画画一样,烘云托月,月亮画不出来,画云彩当中露一个圆圆的,一看那就晓得那是月亮,用这种方法把它烘托出来,让我们在这里面去体会。

  演【此人境双夺。古云: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又云:人牛俱不见,正是月明时。是也。】

  这是《牧牛图颂》里面的,这些都属於禅机,要细心去体会、去领略,这里头很有味道。意趣的浅深,随著个人领悟境界不相同。这是体究二义,我们讲了一个意思,底下第二个是「寂照难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留著下一次再讲。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本源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敏法师讲阿弥陀经    

纯祥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法然上人讲阿弥陀经    

法悟法师讲阿弥陀经    

佛慈法师讲阿弥陀经    

HT法师讲阿弥陀经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经    

会性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净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静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律法师讲阿弥陀经    

戒法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界法师讲阿弥陀经    

窥基大师讲阿弥陀经    

莲池大师讲阿弥陀经    

隆莲法师讲阿弥陀经    

梦参老和尚讲阿弥陀经    

蕅益大师讲阿弥陀经    

善导大师讲阿弥陀经    

悟显法师讲阿弥陀经    

信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星云法师讲阿弥陀经    

宣化上人讲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随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者大师讲阿弥陀经    

宗舜法师讲阿弥陀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