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30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30集


 下载DOC文档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五0页:

  钞【二即寂照难思,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若言亦有无,则有念无念俱泯;若言非有非无,则有念无念俱存。非有则常寂,非无则常照,非双亦,非双非,则不寂不照,而照而寂。言思路绝,无可名状,故唯一心。】

  这一段是讲体究的第二个意思,『寂照难思』。我们先讲这四个字字面上的意思。凡夫、二乘、权教菩萨都是用妄心,用妄心,二乘以上虽然他修定,这个定功修得相当有成就,能把妄想伏住,但是不能见性,必须要见性之后他才用真心。真心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跟妄心迥然不同。我们念佛,当然大多数的人还是用妄心念,妄心念得很如法,可以带业往生。西方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都是带业去往生的。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乱,那就是生实报土、常寂光土,这个不一样。

  我们能不能往生?这是大问题。要想往生,一定要伏烦恼。咱们断不了,要把烦恼伏住。烦恼是什么?烦恼是妄想,就是连度众生也是打妄想。你常常有度众生这个念头,说老实话,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了,度众生的愿不能没有,度众生的念头可不能有,那是个妄念。咱们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还常常想著我要度众生,这妄念夹杂在其中。念佛最怕的是夹杂,决定不能怀疑、不能间断、不能夹杂。这样好的法,不介绍给别人心里很难过,这是妄想。诸佛菩萨都不难过,你难过什么!为什么诸佛菩萨不难过?缘没熟。缘要是熟了,佛菩萨自然就来,「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人缘熟了,佛菩萨自然会化身来度他,一个都不会舍弃的。缘没有成熟,不能去,不但不能成事,反而坏事,为什么?引起他的反感,使他缘成熟的时间就延长,这哪里是慈悲?这叫愚痴、愚昧。

  因此,我们这一生遇到佛法,第一个念头就是决定要生净土,唯有生净土之后才能广度众生,度众生不急在这一世。有同修来给我建议,说我讲经的录音带、录相带要想方法流通,实际上现在流通的不少,我知道全世界许许多多地方都有了。还有人想动念头组织一个基金会,募一笔基金来做这个事情,好不好?听起来好像是不错,现在佛门许多道场都这样做法,这个做法一做就不能往生。我们想想往生要紧,还是修六道轮回福报要紧?我们要仔细去衡量。我常常在讲席当中劝勉同修,介绍佛法、推荐佛法,就是佛门讲的弘扬佛法,这个事情我们要做,用什么心态去做?随缘随分,这样就好,不要刻意去做,不要有计划的去做,不要有组织的去做,因为流弊太多了。万一我们是好心,我们有组织了,一个县有个小组,有一个负责人,万一他在那里化缘,这个钱他自己花掉,他将来堕地狱,他为什么堕地狱?是我们设个圈套把他送到地狱去,这个罪过就太重。佛门常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安分守己,不背因果,这样才好。我们主张是决定不化缘,随缘,人家供养多就多做,少就少做,没有就不做,做与不做,心都是清净、都是自在,这样就好。道场如是,在家同修们每一位都要本著这样的心态来过日子,来处事待人接物,使我们的心真正能安定下来,一心向道!这就好。

  众生有福,佛菩萨自然就来,佛法就能普遍的弘扬。我们看看现在这个时代,是有福还是有灾难?有大灾难!你看社会现象不是好现象,灾难就来了,这是共业。我们一定要提高警觉,一定要认清楚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要知道因果,决定要断恶修善。什么是善?心地清净是善。《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而不迷,这是善。换句话说,心不清净就是恶,心不平等就是恶,心里迷惑颠倒就是恶。

  学佛决定不搞形式,决定不搞热闹,这些对道业一定有妨害,为什么?不能够寂。「寂」就是清净,不寂哪来的照!「照」是般若智慧。首先我们从字面上了解它、认识它。「寂」就是定,「照」就是慧。「寂照难思」是寂照发挥到最高的程度,通常在大乘佛法里面讲,初初达到这个境界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那就不可思议了。不要说深位的菩萨,刚刚得到这个境界就不可思议。《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所讲的二十五位菩萨统统是圆教初住菩萨,那不是很高的,是楞严大定刚刚修成。楞严大定就是我们此地讲的理一心不乱,刚刚得到这个境界,真正不可思议。

  为什么不可思议?这一段文里面给我们说这个道理,因为思与议都落在第二义。思想、研究、讨论都是心意识的作用,离开心意识就没法子思议。真心本性没有思议,因为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妄想,还有什么好说的!我要问同修们,我这个摆在这里,离开一切分别,离一切名字相、言说相,你说这是什么?你说:这是纸片。我告诉你没有名字相,怎么来的纸片?用心意识就可以思议;离心意识,不可思议!一切法摆在我们面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叫照见。刚才我这一试,你们都看到的,叫照见,那是照。心是寂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言说,也没有思惟。这个境界在哪里?就在我们面前。我们在境界里一起心、一动念,这个境界就没有了,就变成虚妄的境界。你给它取个名,假名!它本来没有名;你说它一个相状,它本来没有相状,都是你从分别执著里面生出来的。你把分别执著生出来的当真,就大错特错,这叫迷惑颠倒。这个大前提明白,下面这个解释就不难懂,你愈看愈明白。

  『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这五句有注解:

  演【若言其有五句,谓能念之心,因所念之佛而有。】

  心境都是缘生的,如果心里一念不生的时候,心境俱空。可是我们动个心念佛,佛的境界就现前,佛是缘起;因为念佛,反面显示我动了一个念佛的念头,心也是缘起。能念之心、所念之佛是互为缘起。诸法因缘生!所以讲一心,这是真心。你一念佛,就有能念、所念,能念、所念统统是从缘起。「因所念之佛而有」,而有个能念之心,心是缘起。这个心是因为所念之佛才显示一个能念之心,「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没有那个所念之佛,你能念之心也了不可得,也没有了,这个能念之心是缘起。

  演【所念之佛,因能念之心而有,则所念之佛了不可得。】

  也是本体自空。「本体自空」跟「了不可得」是一个意思,心境都不可得。

  演【以心缘境,从无自性,故有非有也。此为空观。】

  境是色法,心法、色法当体即空,你还有什么执著?还要再打什么妄想?你所有一切想,佛给你加上一个字叫「妄」想。真心本来没想的,只要你有想统统叫妄想。你什么都不想,就对了,你要想就错了。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他有没有想?没有想。没有想怎么度?随缘度生。缘现前,佛就尽心尽力帮助他;缘不现前,他如如不动。即使缘现前去帮助一切众生,还是如如不动,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包括佛为我们讲经说法,佛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们初学的人很难懂,明明有说,怎么没说?好比敲磬,我们拿棒子敲它一下,它就会响,不敲它就不响。试问问,我们敲的时候,它是不是动个念头我要响?没有!所以它是无响而响,响而无响。释迦牟尼佛说法就是这样的,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心,没有起心动念!众生问什么,随问随答,绝对没有说你问了,我得考虑考虑想想怎么答覆你,那就落在意识里,那就是凡夫了。所以佛说法就如同敲磬一样,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佛有没有说法?没有说法。我们听佛说法了,要会听,会听是离心意识听。换句话说,听佛说法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样听法会开悟。愈听心愈清净,清净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悟了,就与佛心相应,也就是与寂静心相应。佛心寂静,我们心也寂静,寂静与寂静当中没有界线,就一切通达无碍。真正用功,真正信佛,真正相信自性无量功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是从体上看,所以说「空观」,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些都是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

  演【若言其无五句,谓因所念之佛,引生能念之心。】

  能念的心从哪里来的?是所念的佛把它引起来的。

  演【则能念之心惺惺不昧。】

  这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我刚才拿个纸片给大家看一看,你们岂不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你用什么看的?心,心看的。因为不准你分别、不准你执著,用的心是真心;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妄心,那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当你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你所见到的那是见性见,是真心见,真心见到的是法性。我们凡夫也有,可惜保持不长久,第一个念头是心、见性见,第二个念头是眼识见,马上就变质,变得太快!诸佛菩萨见,永远不变质,所以他见的都是真相、实相;我们所见把实相转变成虚妄相。这个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演【因能念之心,引生所念之佛。】

  所念之佛从哪来?是能念之心显现出来。

  演【则所念之佛历历分明。】

  那个佛在面前清清楚楚。

  演【以性空之处,不碍缘生。】

  能念的心缘生的,所念的佛缘生的。从现相上来说是缘生的,从体上来讲决定是空寂的,是了不可得。相有体无,就跟作梦一样,这决定是实相,实相就是真实相,决定是真实相。你没有体会到这一层,你所见到的统统叫虚妄相,虚妄相会带给你无量无边的烦恼、会叫你造业、会叫你受轮回苦报。如果你见到实相,你的心决定清净,你心是定的,常生智慧,与佛无二,跟佛没有两样。佛与众生实在讲就是这么一念之差,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别就这么一点点,你能把这一点点转过来,你立刻就成佛了。

  演【故无非无也。】

  不是什么都没有,相是有的。

  演【此为假观。】

  诸位要晓得,相统统是假的。相有没有?有,有不是真的,有是假的。《金刚经》上讲得很好,「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有!人人都会作梦;「幻」是什么?幻就是变魔术,魔术师变把戏,变出的东西看似真有,其实是假的,那是幻有。「泡」是水泡,你们到海边去看,看水泡。「影」,现在我们看电视,电视画面都是影。如梦幻泡影,没有一样是真实的。诸佛菩萨在世间叫游戏神通,什么叫游戏神通?他在境界里面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无论境缘是顺是逆他都自在。顺境里面他不生贪爱,逆境里面他不生瞋恚,他的心是清净平等的,所以在他感受当中,万法一如,他没有苦乐忧喜舍。万法一如,心常在定;一有苦乐忧喜舍,心就不定,定就失掉,为什么?心动。他心不动。

  真正学道人在一切境缘当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在一切环境当中修不动心,这是佛法。无论哪一宗、无论哪一派统统都是修这个,只是修的方法不一样。我们净土宗用念佛法门这个方法来修,防止起心动念。顺境里面起一点贪心,马上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转到阿弥陀佛,把贪打掉。逆境里面起一点不高兴,瞋恚之心,赶快换成阿弥陀佛,把瞋念打掉,用这个方法。叫你不管在什么境界当中,你就保持你的心清净平等觉,这叫念佛人,这个人是真正念佛。决不是口里念佛,心里还搞是非人我,还要妄语两舌,还搞贪瞋痴慢,口是心非,那就错了,那不是念佛人,那样念佛不能往生。念佛人一定念念都在清净平等觉,这样念佛是决定往生。我们自己这样修,也教给别人这样修,这才是自利利他,弘法利生。

  知道一切境界统统是假的,自然不生烦恼。一切都是假的,有什么好贪恋?假的,不是真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有什么好瞋恚的?理得心就安,理、真理看得清清楚楚,明白了,心自然就安,自然把这些忧虑、恐惧、牵挂放下。我们的身心也是缘起的,也不是真实的。明天没得吃,饿死了,说老实话,谁饿死?身体了不可得,境界了不可得,谁死?没有生死,生死马上就了了,叫「了生死」,没有生死。生死从哪里来?生死也是从缘起。因为你怕死,死就现在面前,你就恐怖了,都是自己变现的。除自心之外,还有哪一法?没有了。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是自心缘起变现出来的假相,这是假观。空观,观本体。理明白了,假观看现象,现象也清楚了,后面讲「中观」。中观是什么?我们在这个境界里怎么过日子?如何来享受这个境界?享受是正常的,享受里面决定不造业,决定不生烦恼,决定不起心动念,这样的生活就是诸佛菩萨的生活。你要是学会了,你这个名称要改一改,不能叫人了,要叫你做菩萨;其他一样也没换,心境都没换,换个名字而已,不再叫人,叫你做佛菩萨。

  演【若言亦有亦无二句。】

  这就是「则有念无念俱泯」。

  演【谓若双执有无。】

  你要是执著也有也无,关键就是「执」,执打掉,问题就解决。决定不能执著!执著打掉,你说有也行,你说无也行,你说亦有亦无,没有一样不对,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一有「执」,就句句都错,没有一句是对的,关键就在执著。这个地方讲双执有无,执著有又执著无。

  演【则正当本体自空了不可得时,又灵灵不昧历历分明,以有夺无也。】

  不能说它无,明明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破执著无。

  演【正当灵灵不昧历历分明时,又本体自空了不可得,以无夺有也。】

  这是破执著有。

  演【互夺两亡,则有无双泯。】

  你说亦无不能成立,你说亦有也不能成立,「互夺两亡」,二边都不能成立,「则有无双泯」,泯就是消失,亦有亦无二边都消失。

  演【此双遮二边之中道观也。】

  二边不执著,这是中道,这是双遮,遮就与体相应,与理相应。

  演【若言非有非无二句。】

  亦有亦无不能成立,那就非有非无。非有非无又错了,错在哪里?底下说:

  演【谓若双破有无。】

  非有非无,有无二边双破。

  演【则因本体自空了不可得,故得灵灵不昧历历分明,因无成有也。】

  「灵灵不昧」是心,「历历分明」是境,心境是无中而生的,无中它生有了,你不能说它无。

  演【因灵灵不昧历历分明,故得本体自空了不可得,因有成无也。互成双立,则有无俱存,此双照二边之中道观也。】

  这一段是从心境现象上来说的,从现象上讲,有;从理体上讲,无。只要你不执著,你说有,对的;你说无,也对。就怕执著,执著是病,这种执著叫做法执。诸位要知道,我执破了证阿罗汉果;法执破了成佛。为什么佛把这种执著看得这么重?你有这个执著,你不能见性,你不能成佛,一定要把执著破掉。

  佛对一切大众说法,有的时候说「有」,有的时候说「无」。我们生起怀疑,佛说法并不前后一致,往往前后矛盾。这个要知道,佛没有法说,你执著有,佛就给你讲无,他执著无,佛就给他讲有。佛说有无,是破你的执著,你的执著打破,事情就没有了。佛是破执著的!你执著有,他给你说无,对!他说得很对,你马上得受用;执著无的人,佛说有,对他也有受用,他马上就开悟证果,各人都得利益。执著有的人,佛说有,那是害他;执著无的人,佛跟他讲无,那也讲错了。

  你们看《六祖坛经》,六祖传教的学生以后说法利生怎么说法?所说的一切法统统从反面说。佛无法可说,破众生的执著而已。《六祖坛经》三十六对,那就是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的原理原则。其实有什么法?没有法!心也没有,境也没有,还有什么法好说!你执著什么,把你这个执著打掉,就对了。到你不执著了,有没有佛法?没有佛法,佛法也没有了。佛法是因为众生执著而建立的,就好像众生有病这才有药;众生都没有病,哪来的药?没有药。不但药没有了,药的名词也没有了。应病与药,药到病除,病除,药也没有了,这叫佛法。

  双遮是从理上,双照是从事上,无非破除执著而已。

  演【有无四句是病。】

  「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四句是病根,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这样执著的,对於身心万物,他思想观念上就是这四种执著,这叫凡夫,这叫外道,这叫小乘。《楞严经》上把小乘列在魔一类,他知见不正,就是他有法执。

  演【三观是药。】

  空观、假观、中观。中观里面有双遮中观、双照中观,用这个方法来破除迷惑颠倒的病根。

  演【若四句既离,则三观亦绝。】

  三观是药,病好了,药就没有了,三观也没有了。千万不能执著有个三观,执著三观,就又变成病了。三观到底是有还是无?还是亦有亦无?还是非有非无?又变成四句了。诸位要晓得,一一法统统有四句。我们执著这个人,这个人是男人,到底是有男人还是无男人?还是亦有男人亦无男人?还是非有男人非无男人?随便拈一法都是四句。你要问:什么叫无明?什么叫颠倒?这四句就是无明,这四句就是颠倒妄想。一切物、一切事、一切理、一切境,一一法统统有这四句。我们念佛,有很多念佛人有怀疑,疑根不断,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是有还是无?还是亦有亦无?还是非有非无?他就搞这个名堂。人家一提起来,我们这一想想是没错!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心就乱掉了。

  演【此中有即俗谛,无即真谛,双亦双非即中道第一义谛。】

  「中道」就是不落二边,二边都不执著这就是中道。一切境缘,随顺就好了。随顺,决定不要去起心动念,不要去想我要怎样怎样,那就叫自找苦吃。这一想我要怎样怎样,这叫造业。你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不是造业,那是功德。功德是什么?与法性相应,与中道第一义谛相应,这是功德。为什么要去想?起心动念就是攀缘。真正学佛的人,心清净。心清净的好处太多,心清净第一个得法喜,欢喜、快乐,佛法讲的「离苦得乐」,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心地清净就快乐,法喜充满。儒家也讲求这个,《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就是法喜,要把你所学的,「习」是应用在生活上,变成自己的生活习惯,这里面就有法喜。法喜,对於身心是最好的滋养,健康长寿,不病不老。俗话说:忧能使人老。一个人贪瞋痴慢多,忧虑牵挂多,就衰老得快,也容易得病,为什么?身心不清净。这是我们切身的利益,你就晓得修清净心多么重要!这个经,特别是这个注的好处,真的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学了,在生活上立刻能用得上,好处在此地,它不是理论,立刻可以变成我们的生活。

  「谛」,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真理,在佛法讲是谛实的意思,就是实实在在的,一点都不错。「有」是俗谛,世俗人的见解,有是假有,不是真的;「无」是真谛,无就是空,这个无并不是当什么都没有讲,是体无,无自性。一切万法无有自性,无有自体,怎么来的?缘生的。凡是缘生都没有自性,这是真的。「双亦双非」就是中道第一义谛。

  演【举一即三,言三即一。】

  这三个是一桩事情。我们要是真正彻底了解一切万物「体空相有」,我们用「中」,就快乐了。怎样用中?决定不执著,你就用中。会用中的人,那就入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世间人为什么起心动念一切都是障碍?因为他有执著,有执著就有障碍,没有执著就没有障碍。佛法说穿了,破执著而已,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法门,破执著而已。说这是一而三、三而一。说实在话,尽虚空遍法界跟自己是一体,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虚空法界统统是自性缘起,没有一样不是自性缘起,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是一不是二。

  演【皆如境也。】

  「如」就是真如本性,统统是真如本性的境界。

  演【故云般若如火聚,四面不可入。】

  这是《大般若经》上的比喻,般若像火聚一样,无论从哪一面你都不能入,入了都被它烧光,这是比喻照破,所有一切妄想执著,般若现前,统统没有了、统统照破了,是这个意思。烦恼好比柴火,碰到火都烧光了;智慧火、烦恼薪,是这个比喻。

  演【又云般若如清凉池,四面皆可入也。】

  般若好像一个清凉池,投到里面身心自在快乐无比,这是讲得受用、得乐;前面比喻是离苦,断烦恼,破除烦恼障。这是为什么给你说「寂照难思」。

  『则不寂不照,而照而寂,言思路绝,无可名状,故唯一心』,这叫一心不乱,寂跟照是同时的,这是属於自然的现象。佛在《无量寿经》给我们讲八个自然,佛在大乘经上常说「法尔自然」,像水一样,水清、水平的时候,它自自然然就有照的作用。从水寂静,这是寂的意思;从它照外面的境界,这是照的意思。照是属於般若,寂属於清净心、属於定,我们讲「定慧双运」,它是同时的。

  慧是从定当中得来,不是从文字当中得来。我常劝勉同修们要修定,要真修。你想将来成为讲经说法的法师大德,一昧去研究三藏经典,不能成功,为什么?三藏经典讲得天花乱坠,背得滚瓜烂熟,与自己心性毫不相干。你没有智慧,你所讲的是你记得多、听得多,那叫记问之学,不是智慧。记问之学,儒家看得很轻,《礼记》里面讲:「记问之学,不可以为人师也。」你要是做别人的老师,一定是误人子弟。一定要开悟,开悟要修定,一定要修清净心。净宗法门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达不到,事一心不乱是决定要得到,为什么?智慧才会开。诸位要晓得,修定比研究经教重要得多!初学,为什么不允许你研究经教?如果允许你研究经教,那就害死你!你现在不知道,将来你不能成就,你会来找我麻烦。你搞到六道三途,你讲「我跟你这个老师受你的害」,到那时候这个果报扯不清。我今天教给你了,你不听,到时候你堕落,你不能怪我。

  所以,修定重要,修一心不乱重要。最低限度要到事一心,心地真正清净光明慈悲。慈悲才会爱人、才会敬人,然后你再来研究经教有用处,对你有帮助,没有害处。你没有这个基础,你来研究经教,那有害处,没有好处。经教不通,人还很老实、还很谦虚,见到人还会很恭敬;研究一点经教,眼睛就长到头顶上,瞧不起人,贡高我慢,造的业就多了。这一念贡高我慢,就是下地狱的因由。还是老实一点好,谦虚一点好,对人恭敬一点好,总是修福,不造恶业。所以学佛,古德常劝我们「老实念佛」。实在讲,不管哪一宗、哪一派都要老实,老实人就有成就,不老实的人决定没有成就。「地狱门前僧道多」,那都是不老实的人,老实人怎么会堕地狱!无论出家、在家都要学老实,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不要躐等,不要好高骛远,要守自己的本分。

  说老实话,团体里面派到你的职务,要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不派到职务,那真是佛菩萨加持保佑,我没有事情,心地清净。责任愈重,背的因果愈大。譬如现在很多人都想做住持,都想做当家,做住持是要教化这一方,没有以正法教化这一方,他的果报就很惨。就好像这个地方办一个学校请你做校长,校长是教育这地方的,你没有尽心尽力做到,你虽然是个大好人,也不贪污、也不犯法,你没有尽到你责任,这个罪过就重;比不上清众,清众没有责任。何必要去争!真正聪明人、有智慧的人,凡是有责任的事情推都来不及,哪里会争!没有人做,自己有这个能力做,那要出来做,所谓当仁不让。有人有能力去做,为什么不让给别人去做?

  你这一生当中道业要想成就,名利一定先放下,决定不能争名争利,这是最大的伤害。所以放下,首先要把名利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都是地狱的根本。有一条放不下,换句话说,你与地狱就脱不了关系;脱不了关系,换句话说,很容易被它牵进去。所以你要想不堕地狱,贪瞋痴慢、名闻利养决定要放下。所谓「地狱五条根」,一条都可以把你牵堕地狱,要是有五条,你还能逃得掉吗?决定逃不了。

  可是凡夫无量劫来烦恼习气很重,听佛讲经一下觉悟了,是,是不错,我放下了;过两天不听经了,又冒出来了,把佛经忘得干干净净,又去造罪业,怎么得了!所以,经要天天讲、天天念,就是这个道理。从前道场殊胜,它是每天讲经、每天念佛。一天给你讲上八个钟点经,念上八个钟点佛,剩下时间你就老实睡觉,为什么?疲倦了、没精神了。那个道场住上三年,真有成就。现在道场松懈,没有人督促你,修行完全要靠自己。但是现在人有现在人的福报,如果你真正把精神振作起来,别人不学,我学,我一天听八个钟点经,我听录音带、随身听;我一天念八个钟点佛,我听佛号,我用随身听,用念佛机、用耳机,不干扰别人,不亚於古时候的道场。这是今天人有这个福报,古人梦寐也不敢希求的。今人有这个福报,换句话说,你会不会用?你会不会享这个福?一天听八个钟点经是享福!

  北京、天津一带,那边不少同修,他们听我的录音带,我到北京,他们来接我,他说他们的福报比台湾人大,大在哪里?他说:台湾人听法师讲经,一个星期才听二个小时,一个星期听两次,《无量寿经》讲两次,听两次,我们一天听五、六次,天天听。他带子都拿去了,一天听七、八个带子,十几二十天他一部经就听完,听完从头再听。他说:我们的福报比台湾人大!是有道理。科学的机器他们享受到,他真正用上,这才是真正有福之人。他们愈听愈欢喜,听了之后还转录,每听一遍他就多录一套,录的一套再送给别人听,那个同修告诉我,他已经录三十多套。我们听了很感动!三十多套到处送,北面送到哈尔滨、长春;西面送到四川,南面送到云南,送得真远!一个月只有人民币一百多块钱的收入,台币是六、七百块钱,省吃俭用去买录音带流通,真正了不起。黄老居士讲:台湾没有道场、没有修行人,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修行人在大陆。我们听了很惭愧。

  演【非有则常寂下九句,结归寂照难思。】

  这一段总结就是「非有则常寂,非无则常照,非双亦,非双非,则不寂不照,而照而寂,言思路绝,无可名状」,状是形状,名是名字,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一切色相,那怎么办?「故唯一心」,这才把一切诸法的真相给我们说穿,说出来了,一心,「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确实是一心。

  钞【斯则能所情消,有无见尽。】

  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们看注解:

  演【斯则下总结上二。能所情消,即如智不二;有无见尽,即寂照难思。】

  「见」是见解,你对於一切万法是有是无,这种见解统统舍掉,这就是寂照不可思议。

  钞【清净本然之体,更有何法而为杂乱。】

  『清净本然之体』就是自己的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自性真心显露,就叫做成佛。这是属理一心不乱,『更有何法而为杂乱』,没有法了。

  钞【以见谛故,名理一心也。】

  三谛三观都圆融了,这是『理一心』。

  钞【言慧者,能照妄故。兼定者,照妄本空,妄自伏故。】

  理一心是慧、是般若波罗蜜。慧里面一定有定,为什么?没有定就没有慧,慧是从定起的。有定未必有慧,有慧一定有定。为什么说有定未必有慧?定不够深,好比混浊的水,虽不动,定了,但是还没有完全沉淀,清水没有现前,还是混水,但是那个水确实不动。所以修定,世间四禅八定没有慧。小乘人那个定比四禅八定还要深,第九次第定,这是阿罗汉、辟支佛所证得的,也没有慧,为什么?无明没破,就好像虽然水是定了,依然是混浊,不清净,必须脏东西统统沉下去,完全显的是清水,就起照的作用。所以慧一定有定,定一定有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所以有慧,戒定慧三学一定具足。有戒的人未必有定,有定的人未必有慧,这是一定要知道。

  『慧,能照妄故』,妄是妄想,把你的妄想破掉。『兼定』,慧里一定有定。『照妄本空,妄自伏故』,妄伏就是定。

  钞【又照能破妄,不但伏故。】

  伏妄,那是小慧,小慧能伏妄想。像我们现在听了经,如果诸位很细心的去听,经中意思都能够领会,自自然然以这一点小慧把妄想伏住了。可是真正得定之后,定中开的那个慧,破妄想,妄想没有了。转烦恼为菩提,妄想一照就都变成菩提,马上就转变,妄想、烦恼从此以后统统没有了,变成无量的菩提智慧。所以妄想、烦恼也不是坏东西,一变就变成无量智慧、无量善巧方便,能利益一切众生。可是没有能转过来的时候,要搞三途六道,苦不堪言!这个总要觉悟。

  所以这经要常听、要多听,一遍一遍去听;决定不可以说,这个经我已经听了一遍,不要再听了,那是愚人,这就是有执著,没有得受用;真正得受用,必然是一遍有一遍的受用。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经》

本源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敏法师讲阿弥陀经    

纯祥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法然上人讲阿弥陀经    

法悟法师讲阿弥陀经    

佛慈法师讲阿弥陀经    

HT法师讲阿弥陀经    

宏圆法师讲阿弥陀经    

会性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净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静法师讲阿弥陀经    

慧律法师讲阿弥陀经    

戒法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界法师讲阿弥陀经    

窥基大师讲阿弥陀经    

莲池大师讲阿弥陀经    

隆莲法师讲阿弥陀经    

梦参老和尚讲阿弥陀经    

蕅益大师讲阿弥陀经    

善导大师讲阿弥陀经    

悟显法师讲阿弥陀经    

信愿法师讲阿弥陀经    

星云法师讲阿弥陀经    

宣化上人讲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大师讲阿弥陀经    

圆瑛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随法师讲阿弥陀经    

智者大师讲阿弥陀经    

宗舜法师讲阿弥陀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