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75集) |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七十三页第一行: 『为大导师』,这一句是经文。「《净影疏》曰:以慧开人,名为导师。」导师,在大乘教里面是很尊重的称呼。什么人能称导师?真正称导师唯有佛一人,佛称导师,称大导师。导是引导,指导。下面《会疏》里头说得好:「为失道者,示其正路,故曰导师。」《会疏》说得更清楚,失道,迷失了道路;什么道路?了生死出三界的道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道路,不是一般的道路。几个人认识道路?能指导你出离六道轮回、十法界的道路,这才称之为导师。所以阿罗汉不能称,菩萨要到等觉才能称,十地都不称,到等觉。通常一般把这个水平降到最低,那就是法身菩萨,《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真正的导师。在人间,我们称导师、称大师,都是尊敬过度了。每一个宗派里面的祖师,唯有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像我们称印光大师、慧远大师。为什么?净宗的老师,确确实实指导我们了生死出三界、出轮回,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为失道者示其正路,可以称为导师,可以称为大师。没有到这个层次,称大师、称导师就有一点显过分了,在人是尊敬,在法来说过度了。这些理,道理我们都要懂得。 下面是念老给我们注解的,「能如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贤菩萨修学念佛法门,他教人是用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引导大众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条路是无量法门里头第一殊胜的法门,一定能成就的,这一生当中没有白来。这就是说为什么净宗法门的祖师称大师,也称导师,意思就在此地,名符其实。我们要能信,不能有丝毫怀疑,这一句佛号念到底,没有一个不成功。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永远脱离轮回,永远超越十法界,这个理,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不知道就错了,就是前面所说的失道,你迷失了一生成就的大道。我们看下面,「以最极圆顿之法」,圆是圆满,全包了,叫圆,无量无边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在其中,这就是一句佛号,信愿持名,不可思议!「普利九界众生」,这个九界是六道再加上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叫九界众生。 这个九界里面包括阿罗汉、辟支佛,还包括权教菩萨,这个菩萨就是三贤,没有明心见性,包括这些,都在其中。净宗法门,九界上面是佛法界,成佛了,那个不提了,普遍利益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哪一界,我们是人界,天界,在我们下面的是鬼界、畜生界、地狱界,无论在哪一界,只要遇到净土法门,没有不成就的。我们对这个信心要是不足,还有怀疑,怎么办?读《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念上一千遍,你的信心圆满具足,你再不会怀疑了。这个法门,信愿成就,就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佛就来照顾你,佛就来保佑你,这是真的。为什么?不需要断烦恼,无比殊胜的利益就在这一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要断烦恼,断见思烦恼证小乘四果四向,不容易!修大乘,断见思烦恼是入门,往上去要断尘沙烦恼,要断无明烦恼,这就难了。所以净宗是捷径,普利九界众生。 对净宗的这些佛菩萨,都称为大导师,他有能力『调伏自他』,「调者,调和、调理、调顺」,最重要的是「调其心也」。《金刚经》有一句话说,「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所问者正是调伏之意。若引申其义,则开显本心,是调字义」。这个调不简单,《金刚经》是大乘经典,在阿含、方等之上,什么人修的?菩萨修的。菩萨修什么?《金刚经》上这句话就是核心,菩萨修的是调心。心怎么调法?这下面有,「若引申其义,则开显本心,是调字义。降伏非心,是伏字义」。调伏。非心是什么?妄想、杂念、烦恼、习气,这个心字是真心,非心不是真心,不是真心,你要把这个降伏,降是把它打倒,伏是让它归伏。烦恼习气统统伏住,统统放下,自性就现前,自性是真心,怎么开悟的?这就开悟了。我们为什么不开悟?我们的妄想、杂念、分别、执著太多了。分别执著要降,起心动念要伏,要把它伏住,这是真修行。方法太多了,佛常说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不是一个数字,是表法的,代表圆满。佛教化众生,所有的方法都在其中,一个也不漏,叫八万四千法门,也叫无量法门。这些方法,这些门道,都是帮助我们降伏烦恼习气的。最明显的,从总纲领上来说,无量法门的总纲领是戒定慧。戒,持戒目的是什么?得定。得定目的是什么?开智慧。智慧现前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就是法身大士,成佛了,纵然没有圆满成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修行要到这个境界才算是达到顶峰,在这个地方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你在这个地方修行,一定要把烦恼习气断干净,完全没有了,证得妙觉如来,这就圆满,成究竟圆满的佛果,不是分证佛,是圆满究竟佛。 念老这下面,我念一遍,很重要,《金刚经》上,「所问者正是调伏之意」。「若引申其义,则开显本心,是调字义」,开显,大彻大悟,调的结果;「降伏非心,是伏字义」,这把两个字拆开来。调著重在开悟,开显本心,调的意思;降伏非心,降伏非心是伏的意思。「为大导师者,必於自心他心悉能调伏。自身入道,亦普令众生入道;自心大觉,亦广令众生入於觉道也。」这是大乘教,大乘教里面重视自行化他,自己开悟了,除了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悟,证悟,肯定念念都会顾及到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开悟。哪一尊佛不教化众生?哪一个菩萨不教化众生?不教化众生的,声闻有,缘觉有,我们一般称阿罗汉。阿罗汉教化众生,要与他有缘的,没有缘他不教你,你跟他有缘他教你。菩萨没有这个,菩萨是普遍教化,有缘的帮助你一生成就,没有缘的给你种佛种子,他统统都教。为什么?他心清净,他心平等,他没有分别执著,面对无量无边众生平等看待。所以菩萨是无缘大慈,无缘就是没有条件;慈是帮助你得乐,悲是帮助你离苦。从悲来说,因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没有条件,这大乘。大乘的心,大乘的行,行是度化众生,心是成就自己,成就自己跟教化众生是一不是二,自他不二,这很重要。这就是我们现前要学习的处所,菩萨学处。我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这是小乘心,不能开悟,断不了烦恼习气。断烦恼习气要大乘心,一定要想到,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诸佛如来如是,我亦如是,这叫学佛。 为大导师者,大导师前面我们说过了,法身菩萨,究竟果地,这才称大导师,这些人必於自心他心悉能调伏,他有这个能力。自心,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眼观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佛是什么境界?佛是了了分明,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就是调;连阿赖耶里面习气都没有,那叫做伏。伏,转八识成四智,调伏,成无上道。凡夫完全是用妄心。妄心怎么能伏得住?那就得讲功夫了,这个功夫就是放下。你能不能放下?为什么不能放下?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放不下。事实真相是什么?事实真相是一场空。《般若经》上说得好,「一切法」,真的是一切法,世间法、佛法都在里头,叫一切法,一切法的真相是什么?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诸位要记住,佛法、世法都不可得。所以世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不放下就变成障碍,就变成调伏的对象,放下就是调伏。要放得很自然,要放得连痕迹都没有,那就高明!见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现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跟世间人看法不一样。世间人看到幻相,迷了,以为是真有。菩萨知道这个有是假的,不是真的。阿罗汉能知道六道轮回是假的,所以六道轮回他放下,四圣法界他没放下,还有声闻、缘觉、菩萨、佛,他认为是真的。法身菩萨全放下了。 自己能放下,做榜样给别人看。能不能得佛法真正的利益,完全就看你能不能放下。你要不能放下,佛法当作世间一种学问看待,一般人称它为佛学,有人称它为哲学,都不是佛法真正的意思。真正意思是说不出来的,可以体会,不可以言传。为什么?说不出来,不能言传,说出来就错了。真正体会到了,没有说出来,是真的,他自受用,也就是我们常常提醒同学的,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太微细了,一秒钟起心动念多少次?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不是二千二百四十万,是二千二百四十兆!那在动,那不是静的。那是妄心,不是真心。这样微细的念头断了,没有了,没有念头,这是正念。正念无念,佛菩萨无念。阿罗汉还有念,他有分别。菩萨,证得法身的菩萨,无念。所以这些人就能调,为大导师必定能调伏自心、能帮助众生,众生来有求,他也能帮助人。像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到中国来,遇到慧可,这是禅宗的第二代祖师,达摩传给他的。他向达摩求法,他向达摩说他心不安。凡夫心里头,妄想、杂念、分别、执著多,安定不下来,求达摩祖师,能不能帮助我安心?达摩祖师伸出手来,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这是智慧,这言语是智慧。慧可就找自己的心,找不到,心在哪里?像《楞严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叫阿难,把心拿来看看,阿难找不到。阿难说了七处,七处徵心,跟达摩祖师教慧可,方法非常相似。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他说找不到,很久说不出话,到最后跟祖师说:「觅心了不可得」,我找我自己的心找不到,不晓得在哪里。达摩说:「与汝安心竟」,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这一句话慧可就大悟了,大彻大悟,为什么?彻底放下,不再想到我心不安,不再想到这个,明心见性。这是自己觉悟、开悟了,又能帮助别人。 达摩一生就传一个人,在他会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一个人。慧可传僧璨,一代一代的传,惠能是第六代。前面五代都是单传,可是惠能大师他所教的学生当中开悟的四十多个人,在中国佛教史上空前绝后,六祖以前没有过,六祖以后也没有,有二、三个人的,有,五、六个人的都没听说过。现在找不到了,这个我们自己要清楚。找不到怎么办?要自己告诉自己,此路不通,我走这条路走不出去。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走不通,怎么办?换别的路。法门无量无边,我要选择我有能力走得通的路,这就对了。我能走通,我也能帮助别人走通,这条路就是净土法门,信愿持名。你看蕅益大师,把净宗修行归纳成四个字,四个字讲三桩事情,第一个信,第二个愿,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没有怀疑,下面两个字说一桩事情,持名,就是念这句佛号,阿弥陀佛的名号。为什么要念这句佛号?《无量寿经》,阿弥陀佛教我们念他的佛号,他就来接引你往生。我们相信阿弥陀佛决定没有妄语,释迦牟尼佛决定不会骗人,你要信得过,这不是迷信。你能把这四个字,三桩事情,信、愿,念佛是行,信愿行叫三资粮,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三个条件,你具足这三个条件,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弟子。 真正想往生极乐世界不难,一心称念真行,不是不行。不要怕辛苦,辛苦什么?开头是辛苦,因为习气毛病太多,现在一下要收敛,自然有困难,念熟了,愈念愈欢喜,法喜充满,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自心他心是一个心,不二,自他不二,我们不知不觉就把调伏这桩事情做好了。我们自己有这个经验,帮助别人的言辞、心态,非常清净,让他接触我们也不怀疑。不怀疑,没有一个不成就。凡是念佛不能往生,疑根没有拔掉。实在讲是半信半疑,一个侥幸的心理,我来试试看,心不真诚、不恭敬。真诚,不怀疑,恭敬,老老实实一句一句念下去,这是「自心大觉,亦广令众生入於觉道也」,这叫大导师。我们要不要去求大导师?哪一个是大导师?找不到了。《无量寿经》是大导师,《阿弥陀经》是大导师,《净修捷要》是大导师,这些大导师没离开我们,我们只要能认识它,紧紧抓住,绝不放松,恭喜你,你成就了。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是念老的总结,这一段经文的总结。「右文大意为:菩萨一心正直,安住一乘法中」。这两句话重要,我们要想成就,先学一心正直,一心没有妄念、没有妄想,没杂念,於一切法能够随喜功德。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跟大众相处,好!用真诚心,用清净心,用恭敬心,真诚是真心,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心能成佛,妄心成不了佛,再用功都没有用,它跟成佛不相应,真心相应。所以一心正直,安住一乘法中。什么是一乘?一生成佛的经典,叫做一乘。一生成不了佛,来生后生,这就不叫一乘法。三乘法、五乘法、无量乘法,那个要安住,好辛苦!结果跟佛结个缘,这一生佛法的大门都没进去,像读书一样,佛法的幼稚园,连小班都没进去,只在门外面望望,错了。这个地方讲的一乘法,对我们来说就是信愿持名。对声闻缘觉说,对众菩萨说,对一切诸佛说,安住一乘法中,就是信愿持名四个字。我们今天这堂课,如果诸位真正懂得安住一乘,信愿持名,这一会你就得法,这一会你就得利益了。你要真正这样做,恭喜你,你到极乐世界成佛去了。可见得这个经文、注解,字字句句都显示出一乘。 下面,「复具善巧方便,精勤求法,广为人说,悉无厌倦」。这是教我们怎么样安住一乘。你看,他具足善巧方便,日常生活当中随缘,随缘一定是法喜充满,为什么会法喜充满?因为你住一乘法,那还得了!住一乘法就是老实念佛,你心里的佛号没间断,表现在外面是法喜充满,这是真念佛人,这是真正弥陀弟子,这个里头这个法师那个居士统统是弥陀弟子,你看到了,他自己没看到。为什么?他的六根往外跑,我们呢?我们六根往内走,不往外跑,不一样,这叫善巧方便,与一切人事物都不发生冲突,这句话要记住。跟别人发生冲突结冤仇,这个冤仇结下去,如果你不能往生,麻烦可大了。在六道里头生生世世有报复,报来报去,这一生我杀他,来生他杀我,杀来杀去,没完没了,苦不堪言,而且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全放下了,欢欢喜喜放下,快快乐乐放下,放下的愈多愈快乐、愈欢喜,这就是善巧方便,精勤求法,或者是精勤修法,你真干。 「广为人说,悉无厌倦」,遇到人喜欢说,喜欢表演,做出信愿持名的样子给大家看。像海贤老和尚,这是受阿弥陀佛嘱咐的,佛叫他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不要著急。他是著急,很想早一天到极乐世界,佛留住他了。留他干什么?给世人做个好样子,特别是给念佛人做好榜样,你像他那样念佛决定往生,往生的时候,决定自在,没有痛苦。海贤老和尚往生没有生病,自己敲著引磬念佛往生,他不要人助念;多少人等著帮他助念的。他往生,到第二天吃早饭,大家就请他出来吃早饭,把他房门打开,他往生了。你说多自在,表演给大家看,这样走好,说走就走了。要广为人说,为人演说,无有厌倦。 「菩萨戒德清净,故所言说,能令闻者心悦信伏」。喜欢说,那别人得喜欢听。怎么样能叫别人喜欢听?持戒,要清净。持什么戒?三皈五戒十善就行了,保证跟你接触的人,对你都很欢喜。三皈是榜样,我跟谁学?跟佛学,跟法学,跟比丘僧学。这个里头要注意的,比丘僧要戒德清净,我就跟他学;戒德不清净的,我不跟他学,就对了。在家同学当中要注意,哪一个人能守戒,我跟他学;不能持戒,不跟他学,用这个做标准。 我们净宗,早年在美国成立净宗学会,这个建议是黄念老要求我的,净宗学会这个招牌,是夏莲居老居士他老人家发起的,但是没有组成,没有真正组成。真正组成第一个是在加拿大温哥华,第二个在美国旧金山,第三个是洛杉矶。我早年在美国到处讲经,美国跟加拿大,总共有三十多个净宗学会。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写了一篇缘起,缘起里面提出持戒,我用了五科,五个科目,这就是持戒,我们必须要做到的。第一,净业三福。大家都很熟悉,这是修学佛法,不管是哪一个宗、哪一派、哪一个法门共同的,没有例外的,最高的指导原则,佛说的,三世诸佛没有一个不是这样修成的。这三福就是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头一条一定要做到,人天福报,戒德清净,你能把这四句做到算是清净,你不能往生,决定不失人身,六道里头,你来生还是人道,说不定到天道去了,人天道。这是学佛的根本,最低限度要保住不失人身,这四句要做到,孝亲尊师。这里头有十善业,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身三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对在家居士的。第二条是入佛门,入佛门,「受持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具足众戒」,这个众戒简单的说,就是五戒十善。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大乘,小乘没有发菩提心,大乘要发菩提心。五科这是第一个科目。 第二个科目,六和敬。佛法四个人在一起共修,就叫僧团,僧团里头最重要的是团结,家和万事兴。团体不和是灭法,是破坏佛法,团体一定要和,别人不跟我和,我要跟他和,他要不能接受,排斥我,我只有走路,我不干扰他们,不能破坏他。这六条戒,第一个,见和同解;第二个,戒和同修,就是戒律;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法喜充满),最后利同均,十方供养每个人都有分,不是专门供养哪一个人的,人家供养我,我要知道,这个供养十方出家人统统有分,利和同均。这是第二个科目。 第三个科目,三学:戒、定、慧。我们依什么来指导我们修行,持戒、修定、开智慧。第四个科目,菩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后一个科目,普贤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到普皆回向。五个科目,这是属於戒。我们不要学很多,这五个科目我们都做到,戒德清净,就够了,决定得生净土,我们的目标是到极乐世界。定,持戒就能得定,定就能开慧。这是讲戒德清净。 能够把这五条做到,我们想想,谁不尊重?谁不欢喜?自己法喜充满,带给大家的是欢喜,你说法,别人相信,别人喜欢听,道理就在此地。如果没有戒行,你说得再好,别人听了也很欣赏,但是怎么样?对你半信半疑,是不是真的?有没有骗我?不能叫人断疑生信,没有戒德,戒德是叫人生长信心。如果有定功,别人对你尊敬要加倍,你教人自自然然有吸引力,能够帮助人,能够成就人。所以「菩萨戒德清净,故所言说,能令闻者心悦信伏」,我们要学,要非常认真的学习。 「於是则大鸣法鼓」,你具足这些条件,大鸣法鼓是形容召集大众,「高建法幢」,法幢就是建立道场。古时候寺庙门前都有旗杆,它不是挂国旗的,它也是信号,悬挂幢幡,幢是圆形的,幡是扁形的。旗杆上悬挂幢,是告诉大家今天这个道场有讲经的法会,有法师讲经,喜欢听经的人,看到旗杆上挂的是幢,他来听经;如果是扁的幡,幡是做法会。今天我们念佛共修挂幡,幡上写的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净宗念佛法会,是这个意思。从前这个幡幢起很大作用,佛法通知,那个时候交通很不方便,用这种方式,而且寺庙都是建筑在高地,山上,半山上,所以很远的地方都能看见,也很容易辨别,知道这个道场今天有些什么活动。这就是法鼓幢幡来代表。「大放慧光,广宏妙法,破除众生无明痴暗」。为什么要讲经?为什么要念佛?就是为这个。讲经是启发你,你把道理搞清楚、方法搞清楚;法会是学习,互相交换心得,我怎么落实的,你怎么落实的,我学的什么,你学的什么,互相交流,互相提升。所以法会是修行,讲经是接引。 今天的道场有修行,修行的样子有,讲经没有了,怎么修法,我们修得对不对?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先讲经,后修行。一个星期,五天讲经,二天修行,这个方法好。讲经听了五天,五堂课了,如何落实?把它变成我们日常生活,变成身心修养,变成我们的工作,变成我们依它处事待人接物,管用,用上了,不是所学非所用,统统用上了。更高明的能够用佛法,修正自己的起心动念,我起个念头,与佛法相不相应?不相应,这个念头赶快把它放下,相应的把它提起。自己有受用,别人也有受用。菩萨、罗汉都是要做榜样给别人看的,破除众生无明痴暗,让众生看到、听到、接触到都开智慧,都知道检点自己身口意三业是正还是邪,自己清楚,然后才真正能做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寺院庵堂都是课堂、都是教室,以前出家人,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教学重要。我最近看到一位法师传给我的信息,他的师父往生了,最后遗言,最后是拉著他的手,告诉他要讲经,讲经不能中断。很难得,很不容易! 我们接著往下看,「菩萨内心纯净,仪态温和,得乎中而形於外,表里一如也」。儒讲求,佛也讲求,我们读《论语》,就会想到孔老夫子多么可爱,多么受人尊敬,凭什么?就是他的仪态,他那个形象温和。弟子对老师的赞叹,真的不是假的,老师仪态温和、善良,有五个。恭敬,对人、对事、对物没有不恭敬的;节俭;忍让,谦让、礼让,你看他处事待人接物谁不欢喜,温良恭俭让。我们希望我们汉学院的学生统统能做到,外要学孔子,里面要学释迦牟尼佛,放下贪瞋痴慢疑,表演出温良恭俭让。记住,这是圣人,这是贤人,这是菩萨,这是佛陀。我们要学,要学得像才行,学得不像,人家说我们是假的,要真正学得像。 菩萨表里一如,「寂定明察,定慧均等,寂照同时也。故於众生,为大导师,自觉觉他。」这才真的配得上别人称呼他为大导师,这真是大导师,大导师一定能做到这四个字,寂定明察。寂是清净,也分三等,上中下三等,下等的浅,就是我们经题上的清净,中等的是平等,上等的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那个觉字。觉是最高的,佛陀这个意思就是觉,大彻大悟,见性成佛,就可以称为觉者。印度人称佛陀,佛陀的意思就是觉者。觉从哪里来?从定来的。定从哪里来?从寂来的。寂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大寂定;还有起心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中等的寂定;最下等的寂定,就是不执著。为什么不执著?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执著就错了。知道不可得就决定不执著,这个意思要懂、要明了。学佛的人学什么?就是学这个。菩萨寂定明察,菩萨的大德,这真菩萨。明察是智慧,智慧是明;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自性里头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统统现前,所以众生称他为大导师,大导师自觉觉他。 下面这一段,「智导群生」。我们看经文: 【引导群生。舍诸爱著。】 『爱』就生起贪心、就想拥有,这就是执著。 【永离三垢。】 『垢』是烦恼的代名词,根本烦恼贪瞋痴。 【游戏神通。】 住在这个世间干什么?『游戏神通』,用游戏神通这种方式来度化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八相成道,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是游戏神通。你不要以为它真有,也不能认为它没有,这就叫游戏神通。舍诸爱著,永离三垢,游戏神通。 【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 我们的汉学院,希望将来都能把《无量寿经》上这些教诲,都能够兑现,好!头一个要发心,这是大菩提心,引导众生,舍诸爱著,永离三垢。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段更广明菩萨真实功德。」也可以说,别小看这几句,这小段是最简单、用最少的文字把菩萨描绘出来,什么叫菩萨,菩萨是干什么的,这就说得很清楚,广明菩萨真实功德。底下续说,「引导群生,舍诸爱著」。确确实实,只有佛法普遍弘扬,让广大的群生都能觉悟。觉悟是什么意思?觉悟,明了诸法实相。诸法是整个宇宙,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诸法。不止一万,这个万是形容词,把一切法全包括在里头,实在讲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些法从哪里来?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所以灾难能不能消?能消。用什么消?用真心,真心里头没有灾难,妄心里头有灾难,真心里头没有。如果我们懂得把妄心放下,烦恼习气放下,把真心提出来,真心就是定,起作用就是戒。所以戒定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来的,戒定生智慧。戒定慧三学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不是外来的,得要会用,会用就是佛菩萨,不会用就是凡夫。 我们学佛最重要的,义理明白之后,就要晓得怎样在日常生活里面兑现,他就生法喜充满,佛如是,儒亦如是。儒家讲伦理,讲五伦、讲五常、讲八德,五伦、五常、八德就是戒律。有没有定?有,有定,守戒,定自然现前,定久了,慧就开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修戒定慧的具体方法。一门是定,如果同时修很多门,怎么定得下来?一生修一门,成神成仙,真的,不是假的。中国古时候很多人成神成仙,那是什么?一门深入,一生一门深入。现在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至少我们要想到,我这一年学一门,你就比别人高明;二年学一门,三年学一门,最多五年学一门,你肯定比别人高明,人家没法子跟你比。海贤老和尚,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那一门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九十二年不换题目,在这个世纪里面,念佛功夫他是第一人。 一句阿弥陀佛,念了九十二年,可惜被一个人破坏了。你们知道是谁吗?送一本书给老和尚的那个人。为什么?他拿到这本书,他就往生了;这本书不给他,他老人家现在还在世间。在我们想像当中,没有人会拿给他的,为什么?老和尚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你怎么可以送书给他?送书给他不是挖苦他吗?那对他大不恭敬。没想到他看到这本书,不但不怪你,还发大欢喜心,为什么?大概是阿弥陀佛跟他约定,什么时候你看到这本书,阿弥陀佛就接引他往生,肯定是这样的。所以他看到这本书生大欢喜,佛来接引,第三天晚上就走了。在我们猜想当中,他这一生当中不可能有人送书给他,怎么会有这么一个人送给他?他真是叫一门深入,就一句佛号,念到什么功夫?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跟六祖惠能同一个阶层,跟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在菩提树下打坐,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也是同一个境界,这还得了!那我们要问,这九十二年,是他九十二年才得到的,还是他早年就得到的?我相信他是早年得到的。因为就惯例来说,一般而言,我们看《往生传》,看《净土圣贤录》,念佛的人三年往生的很多。 我早年在台北讲经,基隆有个法师常常来听,就有一天他就这个问题来问我,他说《往生传》记载这些往生的人,三年就往生,是不是寿命到了?他问我这么一句话。我当时回答的是:不可能,这不合逻辑,哪有那么巧都是三年。为什么往生?三年念到功夫成片,这个可能。念到功夫成片是念佛功夫真正得力,为什么?你已经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心里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叫成片。有这样的功夫通常有感应,阿弥陀佛你会见到,或是在定中,或是在梦中,佛来了,佛来通知你、告诉你,极乐世界已经有你的名字,你的寿命还没到,等寿命到的时候佛来接引你往生。阿弥陀佛自己来告诉他的,他放心,死心塌地了,三年可以念到。不是他寿命到了,他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佛走,佛就答应你,是这么走的。他这个功夫,如果没有走,再向上提升,行,殊胜。再向上提升就是事一心不乱,往生的品位高,往生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凡圣同居土,地位就高了。如果他没有求往生,再继续不断的向上提升,我们相信,快,三、五年;慢,不会超过十年,得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就是法身菩萨,不可思议!这个道理,事,真实的事,我们都要相信,不能怀疑。我们自己心里要有数,不必著急求往生,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有好处,为什么?这个地方修行,比极乐世界修行更容易提升。为什么?这边障缘很多,极乐世界一帆风顺,走的速度慢,这个地方可以大起大落,它有这个道理在里头。所以不一定要急著往生,急著往生品位不高,多住几年品位提升了。我相信很多人选择,都懂得这个道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除了研究经典之外,这些祖师大德他们住世这些行谊,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认真学习,他对我们贡献就非常大了。 下面说的著,这是讲爱著。『引导群生,舍诸爱著』,「著者,执著、染著」,这个意思不难懂,污染,真心污染了。「爱者,贪爱、喜爱、恩爱。古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生字是对,大家常用的。「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这古人说的。「众生染执难舍」,染就是爱,执就是执著,坚固的执著。贪名、贪财、贪色、贪利,只要有一个麻烦就大了,可能把你一生修行的功夫完全毁掉,非常可怕。我见到好几个,都是很优秀、很难得的,我们对他们都有期望,到最后遇到七情五欲,完了,再也回不了头。不是不读经,天天念经,甚至天天讲经,讲的是一回事,起心动念又是一回事,跟经不相应。「故云永离三垢」,垢是污染,三垢是什么?贪、瞋、痴。释迦牟尼佛叫我们舍弃的,见思烦恼里头最严重的五个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怀疑)。这五样东西断掉,证阿罗汉果,真正成为佛弟子,超越六道、十法界。通常这些回小向大的阿罗汉,他也住在世间,帮助世间人闻法修行。所以小乘法师也讲经,他不是不讲,他讲的经比较浅一点,非常适合初学,他也教化众生。我们也不能小看他,也不能够轻慢他,小看、轻慢都是罪过。 他能「令众生游戏於神通之中」,他自己用神通来接引众生,「游者如水之流行,戏者安逸闲在也」,有的地方讲自在,安逸自在。「盖表任运於神通之中,自在无碍,故曰游戏神通。」佛菩萨教化众生,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游戏神通。游戏神通他没有分别执著,不但没有分别执著,还没有起心动念,这真高明,真难得。 今天有同修打电话告诉我,东北有一位法师成刚,我跟他见过几次面,他的道场我去访问过,长春的般若寺,前几天往生了,很难得。我今天,我们把讲经功德回向给老法师。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