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益西彭措堪布所有开示 |
益西彭措堪布:如何对治贪欲 |
|
在这个世界,是否人人都将欲乐执为人生的最大快乐而紧执不舍呢?并非如此,在修习不净观的行者眼里,人间欲乐如同粪堆、火炕和毒蛇,避之唯恐不及,而脱离爱欲染缚的成就者则见欲乐犹如空花,了不可得。这是由于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层次上照见了事物的真实本相,从而远离了普通人的非理作意。如果我们按照佛菩萨的教言来观修,同样可以化烦恼为清凉,使情欲之火当下止息。 以下就所贪对象一生的无常迁变、不净幻化本质和慈悲观作相应的分析,以期息灭情欲烦恼。 1、所贪对象一生的无常迁变 为方便起见,以下均以女性为例说明,对于男性应作同类观察。 我们的目光不应只停留在女子一生中短暂的光耀时刻,应该观察她一生的走向。比如从出处开始观察,她是从父母精血腥臊交媾而来,从污秽之处降生,又从一个意识混沌、不明世事的幼童逐渐成长。虽然在她容颜光耀、青春艳丽的数年中,人们最愿意去留意她、关注她,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将走下坡路,女子青春易逝,谁也无法挽留,即使花样年华再如何光艳照人,也无法抵御岁月的侵蚀,一旦容颜衰败,便会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 如果她结婚生育,操劳家务,日常生活的烦恼和痛苦将接踵而至,在岁月风霜的侵袭之后,形容枯槁有如一株焦木,病魔和精力衰竭将笼罩着晚年,老眼昏花,感到事事都无能为力,一旦被死魔抓住就再难逃脱,最后在茫然无助中死去,往日的身姿此时踪影全无。试问:曾经容颜俏丽的美女和梦幻泡影又有何差别呢? 再思维这个曾经娇媚俏丽的身体死时会是多么令人生畏:肤色逐渐变成青淤,身体膨胀腐烂,一块块化为脓水,然后蛆虫从腐血中爬出,时间长了便成一堆白骨,再经长年风化,一切都将荡然无存。一个生命不论她生前多么风光,外表多么迷人,最后的结局都是如此。 所以,眼光不能只停留在现前的绚丽一刻而为之迷惑,应当把时间拉长,把一个人一生的整个过程连起来观察思考,这样再炽热的欲念也会止息。如果再多多思维一个女人一生饱尝的痛苦艰辛,则同情心悲悯心也会油然而生。 可叹的是,纵欲者往往被眼前眩人的一刻所迷倒,情绪不能自控,而深陷其中,由于以往耳闻目睹的都是对欲乐的鼓吹,从未对眼前的现象和情欲的实质作过冷静深入的观察,因此才会做出种种颠倒妄行。所以我们不应被世间的愚痴粉饰所蒙骗,如果顺应世间的矫揉粉饰,永远也不会见到真实面目,理智的人们不应躲避,而应面对真实的本相。 2、观察所贪爱对象的不净本质 比如星级宾馆的厕所灯光辉煌,里面洒有高级香水,点上浓香,摆放着各种鲜花,并有侍应生站着服务,然而不论如何修饰美化,都改变不了其藏污纳垢的本质。同样,一个女人无论以什么饰物、化妆品打扮自己,无论表面如何花枝招展,也都改变不了其为活动厕所的本质,在身体里头所包裹的仍然是五脏六腑、腥血屎尿,更何况其内心深处还有无量的五毒烦恼,这里里外外有何可贪之处? 有关人体的常识告诉我们;不论男女,都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堆聚而成,三十六种不净物是:毛、发、爪、齿、薄皮、厚皮、筋、骨、骨髓、脾、肾、心、肝、肺、小肠、大肠、胃、胞、屎、尿、垢、汗、涕、泪、唾、脓、血、黄、白、痰、阴、肪、脂、脑、膜。所谓的美妙身躯就是由这些不净物组合而来,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余可称为身体的了。 我们再略述有关不净观的教言: 首先历历明观贪执难舍的有情身体,以文殊菩萨的智慧宝剑从右眼处剖开表皮,将它撕下。随着表皮的撕裂,沽沽鲜血奔溢而出,染红了面部及身体,皮扒光后,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接着自上而下割剔身肉,逐渐露出颈骨、锁骨、胸骨、手臂骨、胯骨、腿骨、脚骨,此时血肉狼籍,四处撒落,面前站立一副青白色的骨架,而且五脏六腑、胃液、浓痰、胆汁、屎、尿一并涌出,臭气熏天,流布满地。 这样清晰观想之后,就能清楚地了知人体实际为一堆不净物。这个躯体不用等到死后,活着的时候就是活动厕所。 《入菩萨行论》中说:“不明他不净,犹非希奇事,不知自不净,此则太稀奇。”每个人都应当以自身为例一一对照观察,这副皮囊到底是何模样,自己的心应该一目了然,再比较他人之身,自然也别无二样,纵使国色天香的女子也不过是一付加以粉饰的臭皮囊而已。了知此理,如何会生起拥抱亲近之心?如何会与之如胶如漆、缠绵不舍呢?然而就是这样一堆不净物,经过分别念非理作意的加工之后,反而变成悦意清净的相。相反,通过细致全面的观察,也能使我们看清楚它的本来面目。 以上道理对于冷静思考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少艰深难懂的理论,关键是人们没有这样冷静地思考过。 3、观察身体的幻化本质 进一步深入观察下去,这三十六种不净物,每一种又归于地水火风空五大,五大可分析至微尘,最后析为空幻,这样经过分析观察,所得到的是谁也无法否定的事实——人体如同空花水月。 然而,人们以非理作意却将此泡影般的身躯见为美妙的躯体,认为与此“美妙”身躯相处是人生的快乐所在。由于心识被蒙蔽,人们以非理作意再三猛烈串习,不加抑止反而火上添油,致使相续中的欲念像森林中的大火遇上狂风一样愈演愈烈,深陷迷乱不能自拨的人们对这层妄念死死抓牢,不肯放松,在长劫生死中,多少辛酸泪,都付痴情中。 4、慈悲观 佛在《四十二章经》中教导我们:“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姐,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当情欲炽盛之时,应当想到自己这个猛烈的占有欲望和禽兽相差几何?自己作为一个人,就要有人的贤善之心,要想老者同自己的母亲无异,年长者如同自己的姐姐,年少者如同自己的妹妹,年幼者如同自己的子女。世间的众生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深陷于轮回痛苦之域,未曾解脱,不得自在,何况他们无始劫以来曾经做过自己的亲生父母,如果自己不加克制,非礼妄为,实在是太下劣卑鄙了。如此反复思维,就能息灭贪欲恶念,由衷生起深厚的慈悲之心,进而生起救度众生的菩提心。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所谓性解放是多么荒诞不经的学说,所谓纵欲是多么荒唐的行为,再看看当下这个世界如飞蛾扑火一般的纵欲者,又如何不令人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 总有一些专家学者为情欲放纵鼓掌,认为这是社会多元化和宽松社会氛围的体现,即使口中没有高呼纵欲,内心也是默认欣赏,而对洁身自好的规劝,反而抨击为对人性的禁锢,这些人对纵欲享乐将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何种负面影响,却只字不提。相比于诸佛菩萨的教言,这些专家学者鼓吹情欲的言论是何等浅陋、误人。 5、励力对治情欲的贪恋 为什么人们会感到男女之间的贪欲如此难以戒除呢?原因之一就是身处的环境之中只能听到宣传情欲快乐美妙的声音,极少有机会去了知情欲带来的苦果,对情欲的本质没有冷静清晰的认识,这样浸泡在情爱至上的氛围之中,怎么谈得上对治呢? 鼓吹享受情爱是现时代的一个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不通过学习佛菩萨的教言,对情爱的产生、情爱带来的痛苦和危害产生一种深入透彻的理解,要对治情欲的诱惑还是很困难的,即使是世间的智者要在这一关突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明朝时,士子王大契曾问莲池大师:“弟子自从看了大师的戒杀文,即持长斋素食,惟有色欲之心炽盛,不能灭除。请求大师方便教诲,使弟子观欲乐如同杀生之惨害。” 大师回答:“杀生是件苦事,所以说惨烈容易。情欲是乐事,所以说惨烈难。现在打一个比喻,在明处将毒药放在恶食之中,这是杀生的惨害,暗地里将毒药放在美食中,这是情欲的惨害,智者应当再三思考。” 正是由于贪恋情色能带来短时间的感官欣悦,使得人们难以深入观察思考,好比毒药下在美食中,大家吃得欢畅开怀,却不知已有丧身之害。佛在《四十二章经》中说:“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美色诱人,留恋忘返,如小儿贪恋刀刃上的蜜,却不知其有割舌之痛。 其次的原因,就是没有真实下功夫去对治,情欲这个敌人经过多生累劫的串习培养,力量如此强大,又如此隐蔽狡猾,如果不依对治力,就如同赤手空拳的人面对庞大的劲敌一样,只能落得屡屡被其击败,成为情欲俘虏的结局,但如果依照教言对治,情欲这股看似无法克制的狂风,也会日渐消减微弱,以至最终消失。 对于修行者来说,必须真实认识到情欲的危害,要有克服诱惑的决心,否则即使修持白骨观,也可能变成“纵使白骨也风流”。修持的时候,要落实到自身的生活经历上来,例如修不净观就把贪恋的真实对象拿来观修,而不仅仅是观想一个概念化的形象。 日常起心动念之时就应励力呵斥,平时内心被外境的身色光影所扰乱时,自己应觉察到,及时修持对治。今时所面临的环境确实比较恶劣,平时口中不要去谈论挑动情欲的话题,要远离那些煽动情欲的文字和影像。只要真实花上功夫,对治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6、情欲导致生死流转 欲乐如美食中难以觉察的毒药,初尝使人愉悦欢喜、趋之若鹜,然而就是这情欲将人死死系于六道轮回之中,如春蚕吐丝一般,一丝丝、一层层自身作茧,还将自缚。正因为欢愉,所以极难醒觉,于此之中沉迷最深。古往今来,圣者千呼万唤也不肯清醒,世间无有第二者比此沉迷更深,也难有第二者比此较更难看破。从古至今,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名流才士、普通百姓、少年老者,在这一关都难以跨越。 而此情欲之缚极深极细,深是指多生累劫屡屡在此处失误,为之缠缚流转却难以觉醒,细是指乃至一念一思都如同游丝,不绝如缕,难以根除。虽然有短暂的愉悦,然而可误何过于此,苦患何过于此。古人云:“爱不重不入娑婆。”《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YIN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味,YIN心不除,尘不可出。” 由于情欲的重缚,导致我们在漫漫生死之中,难以解脱,如果不以文殊菩萨的智慧宝剑,如何能断绝这藕断丝还连的痴情呢? 摘自益西彭措堪布《警世钟》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益西彭措堪布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