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云大师: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
|
一.涅盘的种类和意义 二.涅盘之后安住在那里 三.涅盘的体验与求证 四.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说? 涅盘是我们学佛的人千辛万苦所希望求得的,一个美好圆满幸福的境界,是人生理想的归宿。但是一般人由于不了解涅盘的意义,对涅盘生出种种的误解。例如我们常常看到挽联上写著“得大涅盘”,或者听人家说:“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盘”,把涅盘当作是死亡的意思。如果涅盘是死亡的话,那么我们辛苦学道,求证涅盘,只不过为了追求死亡,岂不是太荒谬可笑了吗?因此涅盘不是死亡,而是与死亡截然不同的超脱境界。 有一些小乘外道把消灭、消失、虚无当作涅盘。例如六师外道的苦行派说:“身尽福尽,名为涅盘。”小乘的经量部说:“诸受阴尽,如打火灭,种种风止,名为涅盘。”毗世论师:“无和合者即离散,离散即涅盘。”认为五阴幻灭、形骸坏异就是涅盘。其实把涅盘当做死亡、消灭、消失、虚无都是错鋘的见解,不但不了解涅盘的真谛,也曲解了佛教精深的教义。 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证悟宇宙人生真理,成正等正觉,这种正等正觉就是涅盘,也就是泯除人我关系的对立,超越时空的障碍,而证悟了生命永恒无限的境界。为什么要追寻涅盘呢?因为人的生命在时间上只不过短短几十年岁,白云苍狗,无非梦境,在空间上也不过是七尺肉身之躯,“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不过几斛”,面对着这样有限的生命,如果我们能证悟涅盘,就等于突破时空的藩篱,将生命遍布于一切空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充满于一切时间,“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这样的生命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就可以超越死亡和无常的恐惧,在无限辽阔的时空中生生不息了。 所以,在涅盘的境界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物我相应,人我一如,无须嫉妒计较,更没有嗔恨分别的存在。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涅盘就是泯除了人我关系、时空障碍和物量对待的一种无上光明境界,涅盘就是我们大家清净的本性,真实的自我! 现在我分成四个重点,从涅盘的释名、种类开始谈起,来和各位说明涅盘以后究竟是怎么样的境界。 一.涅盘的种类和意义 “涅盘”,就是佛教四圣谛“苦集灭道”中的“灭谛”。“灭”并不是一般观念里消灭、幻灭的“灭”;涅盘的“灭”,应该包括动词的灭和名词的灭。动词的灭是指灭除了烦恼、痛苦、人我、是非、差别、障碍等种种无明;灭除之后的灭,就是名词的灭,代表寂灭无染的世界,那便是充满快乐、光明、物我合一、自由自在的世界。对于“涅盘”的解释,我们又可以从四方面来说它: (一)从涅盘同义异名的诠释来解说 1。从否定意义来诠释涅盘-像《法蕴足论》对涅盘的解释就有“无为、无边、无漏、无生、无住、无作、无灭、无起、无染……”等四十三种说法;《四谛论》则有“无坏、无失、无等、无碍、无求、无上、无量、无忧……”等六十六种解释,这些都是从否定层面的观点来诠释涅盘的意蕴。 2。从肯定意义来诠释涅盘-《法蕴足论》有“真实、彼岸、微妙、寂静、恒在、安稳、胜义、至善、稀有……”等五十种解释;《四谛论》则有“解脱、超绝、唯一、圆满、清净、最上、真谛、真如、态度……”等四十六种解法,这些都是从肯定的观点直接对涅盘作广义的诠释。 3。各种经典的说法-则各具经义上的不同风貌: 《大涅盘经》说:“佛性”就是涅盘。 《华严经》上讲:一切诸法的自性就是涅盘。 《法华经》里面说:最上的一乘道就是涅盘。 在《般若经》里,“理无所知、无所不知”的“般若”就是涅盘。 《楞严经》则说:证显了“理绝动静”即是涅盘。 《维摩经》中的“十地不二法门”就是涅盘。 《胜鬘经》里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也是涅盘。 另外,禅宗的证得“本来面目”就是涅盘。 各家经典对于涅盘的诠释,虽然名义各异,可是理实无二,都是指这个“清净自性、真实本体”。我们学佛法,主要的是要净化自己,找回自己真实的涅盘。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找到自己真实的涅盘呢?我且提出四个题目来考考大家,从《杂阿含经》中对涅盘的四个定义,来看看自己印证了多少涅盘: 第一:贪欲的心扫除净尽就是涅盘。 第二:嗔恨的心清除涤尽就是涅盘。 第三:愚痴、无明、邪见之心去除荡尽即是涅盘。 第四:烦恼、是非之心破除泯尽即是涅盘。 四题一百分,请问大家得了多少?及不及格呢?如果对涅盘的境界把握得还不够,那就要多多努力加紧修持了。 (二)从涅盘本身的意义来解说 《杂阿含经》中说:“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可见涅盘首在破除贪嗔痴,断灭一切烦恼。 《大毗婆娑论》说涅盘的意义是“烦恼灭,三火息;三相寂,离诸趣。”因此,一切烦恼灭尽,贪嗔痴三毒火止息;解脱相、离相、灭相三相寂然,也就是无生死相、无涅盘相,无相亦无无相;并且远离五趣六道轮回受生之苦,这种灾患永尽的境地就是涅盘的境地。 玄奘大师将涅盘译为“圆寂”。圆,指圆满,应有的一切功德都具足了;寂,指泯寂,一切污染的习气、烦恼都泯除了,这便是涅盘的真谛。 我们常说“人生无常”,可是,在这个无常里面有一个恒常的涅盘。人生是苦,而涅盘却是绝对的快乐。人生无我,因为这个“我”不究竟,而涅盘有我,因为涅盘里的“我”是真我;人生很污秽、烦恼,而涅盘是我们最究竟、最清净的本性乐土。 我们用最平易的话来说明: 涅盘是佛教最高的理想。 涅盘是佛陀追求真理的目的。 涅盘是人类思想最深究的探讨。 涅盘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人生。 涅盘是人生最究竟的归宿。 涅盘是快乐之境、幸福之地。 涅盘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涅盘是常乐我净最美满的境界。 (三)从涅盘的特性来解说 我们知道涅盘是什么之后,再从各种的经典中,选取证悟涅盘的圣者对涅盘的描绘,来说明涅盘的特性。从前人的圣言量里,我们知道涅盘有十大特性: 1。涅盘如莲花-莲花在佛教里被视为最洁净的花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最足以代表君子的特质,不能离开淤泥而生长,但是却不被淤泥所染。涅盘也和莲花一般,不为一切烦恼所污染,涅盘不能远离生死而证得。 2。涅盘如水-涅盘具有水的清凉性,能熄灭一切烦恼热苦;涅盘更具有水的止渴性,犹如雨浇旱土,能解除我们对爱欲的渴望。 3。涅盘如解毒药-涅盘是一切被烦恼毒物所苦的众生安养生息之处,犹如袪除百病的甘露灵药,能灭除世间一切苦恼病症。 4。涅盘如大海-大海对于一切尸骸没有爱憎之念,涅盘也是一样的远离烦恼形骸,无所挂碍,这就是涅盘的“无爱憎”;大海浩瀚无际,没有此岸彼岸之分,容纳百川而不溢,涅盘广大无边,也能包容众生而不壅塞。 大海澄清,是芸芸众生的生长之地;涅盘无垢,能灭尽烦恼染污,也是证得大自在、拥有大神力的大阿罗汉的安住处。 大海无法斗量,泛起朵朵浪花;涅盘也无法计度,丛丛绽生妙华,盛开出种种广大、清净、智慧的解脱之花。 5。涅盘如食物-食物能维持我们的生命,使身体强壮康健;能证得涅盘的人也没有老死,能享无量寿,使生命的光辉臻于永恒。 涵摄食物能增加体力,证得涅盘者,亦能增长神通力。 食物可以养颜滋容,使我们容光焕发,涅盘则能美化我们的道德容颜。 食物能解除饥饿衰弱,涅盘也能去除一切痛苦的饥饿、衰弱,镇静众生的烦恼和忧虑。 6。涅盘如虚空-涅盘就像虚空,不生、不死、不老、不去,不被征服也不为盗贼所夺,更不被任何东西挂碍。所以涅盘的境界无边无际,不住一处而遍于一切处,不依一物而为一切物所依,足以让圣者自由自在行于其中的。 7。涅盘如摩尼宝珠-涅盘就像摩尼宝珠,能放出美丽的光辉,使人人欢喜,满足众人的一切欲求。 8。涅盘如赤栴檀-赤栴檀是最希有难得的奇树,涅盘也如赤栴檀,拥有无与伦比的芬芳,能让圣者也为之赞叹。 9。涅盘如醍醐-涅盘的味道如何呢?它就像醍醐灌顶,具有道德的美丽光彩,有戒行的芬芳香气,还有美味可口的滋味。 10。涅盘如山峰顶-涅盘又像高高耸立的山峰顶,在风雨飘摇之中也一样卓然不动,任何的烦恼恶贼都难以攀登。峰顶上土质坚实,所有烦恼、痛苦的种子都不能生长,是完全脱离一切有漏污染的境界。 (四)从涅盘的种类和层次来解说 在佛经里面,涅盘是有层次等级之分的,如同教育有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的阶段,每个学习阶段的境界也都各不相同。我现在就把涅盘的种类,按照深浅的层次一一向各位说明: 1。庸俗的涅盘-印度有一位外道,吃饱饭后,就志得意满的拍拍自己的肚子说:“这就是涅盘!”,生病的人病好了之后享受安乐,就说他涅盘了;穷苦的人捡到七宝财物,生活舒适起来,也说进入涅盘境了;胆小的人本来畏惧外缘,后来有所皈依而不怕了,也说是证得涅盘。像这种偏重饱食、健康、财富、依靠之类的涅盘,都是以满足物欲享乐为主,谈不上精神的不朽,是世俗境界的涅盘。世俗的涅盘因为建立在变化不定的外缘上,所以随时会消失,会有反效果,享有的时间也很短暂,以前面提到的涅盘十大特性来看,勉强只具备十分之一二而已,这种庸俗的涅盘,不是真正的涅盘。 2。有余依涅盘-庸俗的涅盘只是小学程度,有余依涅盘就是中学水准的涅盘。在有余依涅盘的境界里,虽然还有肉体存在,仍有饥寒苦乐,可是,心性能断尽一切烦恼,不受饥寒苦乐的影响,平静安然面对人生世事,这就是有余依涅盘。有余依涅盘虽已破除我执、断尽烦恼,但还不能真正进入无苦的天地,因为还有一个身体在,饿了要吃、冷了要穿,会疲劳、会辛苦,易老、易病,还不是完全究竟的涅盘。但是能证入有余依境界,就不会因身苦而引起忧愁烦恼等心苦,在证入法性时,也能即身体验到不生不灭的法味。在世界各地,包括西藏甚至我们台湾,证得有余依涅盘的人还是有的。我现在举出两位已证得涅盘的人介绍给大家:一个是佛陀的首座弟子大迦叶尊者,他虽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人物,但身体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大迦叶尊者奉了佛陀的慈命,捧着佛陀的袈裟衣钵,要等到六十七亿年以后,弥勒菩萨降生成佛,龙华三会时,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交给弥勒菩萨;几十年前,法国的柏克森博士在印度的鸡足山大迦叶尊者涅盘的地方还见过尊者,并且皈依在他的座下。另外一位是十八罗汉中的长眉罗汉,也就是阿弥陀经中的宾卢颇罗堕尊者,他奉了佛陀慈命,要在末法时期度化痴迷众生;我在中国的佛教高僧历史里,曾经三次翻到有关长眉罗汉的记载,如东晋时候的道安法师就曾经与长眉罗汉对答过,这两位尊者至今还住世接引大众,真是希有微妙的事。 3。无余依涅盘-这种涅盘的境界是大学的阶段了,这时候,业报已尽,身体亦无,身与心的组合都离散了,不再引发新的身体、新的苦果,而能将自己的真如本性流露于造化之间,与万事万物合而为一,无迹可寻,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就是说明这种通天人、合内外的无余依涅盘。 在《增一阿含经》中,曾经记载通天梵志尊者证得神通,能一眼看出各人的宿命和造化,如果有人指着一堆死人的骸骨请他辨认,他只稍略看一眼,就立刻可以断知这是某人某人的,死于某年某月,丝毫没有差错。有一次,佛陀指着一堆骷髅要他辨认,梵志凝神看了很久,天上地下三世十方都辨认过了,就是看不出是谁,也不知死因及往生处所,佛陀才开示他:“这是已经证悟涅盘的人,他的精神已经提升到无始无终、无内无外的光明世界,能够无生无死,契理契机,横遍十方,贯通法界;所以,你无法从他遗留下来的骨灰中辨识出来,因为他就是东方世界普香山的南优陀延比丘!”可见证得无余依涅盘的阿罗汉,是无法从肉身灭处来指认的,因为他早就业尽报息,完全不受凡身牵系挂碍了。 4。大涅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如来的法身。胜鬘经中说;“法身即如来大般涅盘的体”,大涅盘是诸佛的法界,是诸佛甚深的禅定,也就是常乐我净的境界。《法华经》里面也有一段阐释解说:“惟如来证大菩提,究竟圆满一切智慧,是名大涅盘。” 说过了上面四种涅盘的层次后,我还要顺带讲说一下唯识家所讲说的四种涅盘。这四种涅盘是: 1。自性清净涅盘-一切的法相真如,虽然会受外在的影响而有污染的情形,但是法身自性是清净不变的,具有无数无量的微妙功德,可以无声无灭,澄明虚空,一览无遗。这个真如本性是一切有情万物众生平等共有的,与一切法不一不异,任何人都可以不假外求的证得这个清净自性。 2。有余依涅盘-与前面所说的有余依涅盘相同,这时真如已脱离烦恼障,虽然还有微苦所依未灭,但是种种烦恼都已经了断,不再受众苦交迫了。 3。无余依涅盘-能出离生死轮回苦海,烦恼既断,余依亦灭,所有微苦皆已离尽,和前面讲的“无余依涅盘”相同。 4。无住涅盘-如前面的“大涅盘”一般,此时真如已出所知障,以大悲大智而应化世间,圆融无碍。因为有真正的慈悲心胸,所以不会贪着于涅盘境界的安乐,而能观照众生疾苦,倒驾慈航,常为众生的依怙。有了真实的般若智慧,必然不会沾滞于生死轮回的空假,而能觉知诸法的虚妄,引导迷津,常为众生的明灯。经上说:“因智慧故,不住生死;因慈悲故,不住涅盘。”能够证悟无住涅盘,就能悲智双运、染净俱超。好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 “天”一样,包容一切而不自以为包容,拥有一切而不自以为拥有,这种用而常寂的境界,就是菩萨不住一法而善运一切法的涅盘妙境。 从以上各种涅盘的层次,可以了解涅盘的境界并不一定等到死亡才能证得,如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早已证悟了涅盘,只是还有身体的依报在,为有余依涅盘;八十岁在娑罗双树下寂灭证入的是无余依涅盘;而佛陀五十年间行化各地、接应群机,过的是无著无染的无住涅盘生活,这种住而不住、应化自在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大涅盘。 我们讲完了涅盘的种类和层次以后,为了使各位能更深一层的了脱尘劳、求断嗔恚,我接下来还要讲“涅盘之后安住在哪里?” 二.涅盘之后安住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我们众生住在世间,住在五欲六尘的烦恼里,住在夜眠八尺的房子里,可是大家知道涅盘之后的菩萨、罗汉住在哪里吗?佛经里面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就是说涅盘的菩萨是在虚空之中。各位一听到住在虚空之中,心里也许立刻就会想到“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消失了”的那种虚空,心里会感到害怕?不要怕!因为对证悟涅盘的菩萨来说,这个虚空是无所不在的空,无处不有的空,无相无不相的空,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那种千古亘在常存的空,住世时是一种清净满月的人格,出世时是一种自在明星的天慧;你如果懂得涅盘,那么,虚空宇宙之间,无处不为你的法身自性所遍满,毕竟空的境界,就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安住之所。 佛经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典故:有一次,唐顺宗问佛光如满禅师佛涅盘后的情形说: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无住,佛今在何处?” 禅师就回答他: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意思就是说:佛的法身遍满虚空,理体常住于清净真如海里,是无为而为,无住而住的,不可以一般识见忖度。而唐顺宗不了解“无住而住”的涅盘境界,就继续问禅师: “佛向王宫生,佛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皈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因为顺宗只从一般世俗的色身生灭去体会佛陀的存在问题,不能了悟佛陀的法身理体是无所不在的,因此佛光如满禅师又再一次开示他说: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 佛陀的法身等然虚空,没有生灭缺漏,只是我们一般人用世俗肤浅的眼光去分别,起了迷妄之情,以为佛陀也有生老病死的生灭现象,反而不能体悟这个等然虚空的真如佛性是不生不灭的。事实上佛为了救度众生的一大事因缘,从真如而来应化于世;因缘既尽则灭向真如而去,而法身“如来”、“如去”,不增不灭,佛陀这种不住一法的涅盘境界,纵然是禅定功夫深厚的大菩萨,如果还有一丝不毫的迷情贪住,也无法到达涅盘的清净世界,金碧峰禅师爱钵几乎失却慧命的公案,就是一个佐证: 他虽然成道证悟了,能够放下对其他诸缘的贪爱,唯独对于这个吃饭用的玉钵爱不释手,每次要入定之前,一定要先仔细地把玉钵收好,然后才安心地进入禅定的境界里。 有一次,阎罗王因为他的世寿终了,便差几个小鬼要来捉拿金碧峰禅师,金碧峰预知时至,就进入甚深禅定的境界里,几个小鬼左等右等,等了一天又一天,都捉拿不得;眼看没有办法向阎王交差,就去请教土地公,请他帮忙想个计谋,使金碧峰禅师出定。土地公想想说:“这个金碧峰,最喜欢他的玉钵,假如你们能够想办法拿到他的玉钵,他心里挂念,就会出定了!”小鬼们一听,就赶快找到金碧峰的玉钵,拼命地摇动它;金碧峰一听到他的玉钵被摇得澎澎地响,心一急,赶忙出定来抢救,小鬼见他出来了,就拍手笑道: “好啦!现在请你跟我们去见阎王吧!” 金碧峰禅师刹那间大彻大悟,了知一时的贪爱几乎毁了他的千古慧命,立刻把玉钵打碎,再次入定,并且留下一首千古名偈: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炼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当下进入了无住涅盘的境界。 所以要进入涅盘的虚空境界,必须不染一丝迷情妄念,如此进入涅盘空境,则凡情不能扰,世道不足虑,就能无处不安住了。 涅盘虽然是远离世俗而安住虚空之中,可是这个澄明空境却并非脱离现实生活而证得,那么这个离俗而又住世的涅盘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内容呢?下面我就和各位谈谈涅盘之后的实际生活面貌。 住世的涅盘生活,至少要能随遇而安、随缘而住、随心自在、随机应化: 1。随遇而安的生活-像六祖慧能大师悟真法之后,为了避开四处争夺衣钵的人,在猎人队中藏身了十五年之久。每天虽然也随着猎人们到深山打猎,可是只要一看到有什么小动物误入陷阱,总会设法开网放生,又常常在休息的时候对猎人们宣说佛法慈悲大意。逢到猎人们把打来的野兽升火煮食的时候,慧能大师就到荒山野谷找些可以吃的树叶、野菜回来,寄在锅里煮;人家笑他有肉不吃,他就说:“我只吃肉边菜!”这样刻苦艰难的群居生活,慧能过了十五年犹不以为苦,因为他早已体证涅盘常乐的妙谛,所以能随所遇而逍遥自在,安住于不说法而随时说法,不持戒而处处持戒的境界。 2。随缘而住的生活-涅盘之后的生活,是一种随缘而住的生活。像释迦牟尼佛,他虽然证得了有余依涅盘,可是依照金刚经的记载,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他随缘而住的六度生活: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一段穿衣、托钵、乞食、用饭、洗脚、打坐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是最庸俗平常的生活,可是在佛法上,佛陀却完整的显现了涅盘境界的随缘生活:着衣,是身上放光;托钵,是手中放光;入舍卫城依次行乞,是足底放光;吃饭,是口中放光;敷座而坐,是通身皆放般若智慧光。像佛陀这样证悟涅盘的人,也一样要吃饭、睡觉,一样有行住坐卧,并不排斥世间生活,可是一粥一饭之中,早已泯除世间的贪爱痴迷,涵蕴着随缘而化的般若光芒,心月孤明,光吞万象,是与平常人的吃饭睡觉不一样的。 3。随心自在的生活-证得涅盘的人,既然已经住于毕竟空境,对于眼前身旁的烦恼障碍,能够观照它的无常性空,自然不执取一法而生起爱憎心;心平行直,无处不自在,就是火宅欲海也变成了清凉安乐的国土。像《维摩经》里的维摩诘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过的便是这种住于红尘而不染一尘、自在洒脱的生活。焦芽败种的小乘行者,不能了知诸法空性,怕是姹紫嫣红,唯有大乘根基的大菩萨,才能“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4。随机应化的生活-真正的涅盘生活不是只求自己完成,能够随遇而安、随缘而住、随心自在,对境不起迷惑而已,还要积极的投入世间,以无上的智慧方便随机度化众生、成就有情。我们看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手持杨枝遍洒清凉,以甘露法水止熄众生热恼渴爱的火宅,这就是随机应化的涅盘生活。 社会上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我们信仰佛教应该离群索居、遗世独立,众生也不管,社会也不管,国家也不管,每日茹素持斋、敛眉静坐就是佛教了,这种想法与佛陀随机应化的精神大相违背。佛陀证悟之后,并没有耽住于涅盘的快乐境界之中,五十年间风尘仆仆地往来恒河两岸,踏着滚滚黄沙,走进众生的家中,把佛法的甘霖也带入众生干涸的心田。今日我们佛教徒要秉持佛陀度众的大悲愿,走出山林投入社会,随机应化,回馈众生,使我们的社会更祥和利乐,充满幸福。 涅盘之后的应化生活,可以说是儒家“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的精神,也是地藏王菩藏“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悲心;随机而应化的普济众生、绍隆佛法,这才是涅盘的真正生活。 三.涅盘的体验与求证 讲到这里,各位一听涅盘之后的生活是这样安然自在、自由逍遥的生活,一定也很希望证得涅盘,了脱生死苦海。我现在就从怎样知道有涅盘开始说起,来跟各位谈谈求证涅盘的方法和实例。 我们如何才能知道有涅盘的呢?这个问题很难具体答覆,就好像有人问你:“大海的水有多少?海里的鱼虾生物有多少?”让人觉得有无从答起之苦,因为这问题浩瀚得超出了我们认识的领域,已经不是纯知识的问题了。同样地如果有人问:“涅盘的形态怎么样?位置怎么样?年数怎么样?”这些问题也没有办法用譬喻、数目来表示,因为涅盘不是依靠俗世的任何事物形成的。非已生、非未生、非当生、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前五根所能识别,涅盘超越有漏世间的一切对待,涅盘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能用语言文字来直接描绘的。但是,经由对佛法层层渐进的证悟,我们还是可以体验到涅盘的存在。就像我们不能用手捕捉风,可是我们确知有风存在;同样地,我们虽然不能以色彩、形状来表示涅盘,却可以经由种种实证来体悟涅盘的存在。涅盘如虚空无法把捉,不能限定,超越我们感官的经验世界,涅盘就是佛的境界,“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在这个清净的大智心里面,我们可以真真实实地体验到涅盘的存在。 涅盘虽然不能经由经验世界的见闻觉知而获得,但是我们也无法否认它的存在性,譬如我们看不见微尘细菌,但是不能否定虚空中到处充塞着微尘细菌的事实。我们虽然无法马上体证涅盘,可是从一些已经证得涅盘境界的圣者教示中,可以确信涅盘是真实存在的。好比我们身体完好、四肢健全,但是当我们见到有人手脚被切除,痛苦得一声声凄惨哀号呻吟不绝时,便感同身受,觉得痛苦无比。涅盘就像火一样,不住在东西南北上下,可是两木摩擦时火苗即生,我们的清净自性涅盘也一样;当我们显发般若大智,以无限的慈悲之心,去感同众生的苦厄,解除众生的疑难时,我们的涅盘自性也能像火苗般熊熊烧起,遍满十方宇宙,无所不在。因此从常存亘在的大悲心、大智心处,都可以印证有涅盘存在。 那么,我们又如何求证涅盘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从以下三点来跟各位说明求证涅盘的方法: 1。依于戒行——弥兰陀王问经里面有一段话,大意是:求道者若安住于戒行,精进修行,无论住于何处,皆可实证涅盘。如人有眼睛,立于何处,皆可看见虚空,涅盘以戒行为住所。因此只要我们以戒为师,精进修持,假以时日,就可以证得涅盘。 2。依三法印修——我们要想求成佛道,必须遵循佛陀的教诲,谛观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的教理,了解诸法的空幻,对于一切万有现象,心中不起丝毫贪恋畏惧之念,止灭一切尘沙般的烦恼,不执不取、能所俱亡,能够如此,便能到达诸法静寂、爱执坏灭的涅盘境界。 3。依三学、四摄、六度而学——欲修涅盘境,便要以“戒、定、慧”安止我们的身心,用“慈颜、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作为应化度众的方便法门,并且从日常行住坐卧生活的平易处,精进修持六度生活,日日摄心守正,时时转迷成悟,成就无量清净功德、无边殊胜力量,圆满了大般若智慧,具足种种利生弘法的妙用,同于大乘涅盘所行。 尽管求证涅盘的方法各自不同,但古德先贤证得涅盘的实例却是真实不虚的。大家听到这里,也许会这样想:那些都是道行高深的大德圣贤,我们凡夫俗子怎么能及得上他们呢?如果各位有这种想法,那就好像认为大龙眼树结的果实像橘子大,小龙眼树结的果比葡萄小一样,是一种妄执的错觉。在佛教里,人人可成佛;涅盘也是一样,人人能修证;我们从古德先贤证得涅盘的实例中,可以证明这一点: 1。证悟涅盘与年龄无关-佛经里面记载,须跋陀罗到一百二十岁才证得涅盘,而舍利弗的弟子均头沙弥,七岁的时候就证得了涅盘,可见证悟涅盘的关键,在于心智是否成熟,和世间的年龄没有太大的关系。 2。证悟涅盘与智愚无关-一个人能不能证悟涅盘,只看你能不能将自己的真如自性找出来,与我们所谓的智慧、愚痴、聪明、笨拙世智辩聪是没有关系的。所以最聪明的舍利弗能证得涅盘,最笨拙的周利盘陀伽也一样可以证得涅盘。各位有心想求成佛道的,应该对自己抱有无限的信心,依照佛法修持,有朝一日一定可以将自己的真如宝矿采掘出来。 3。证悟涅盘与时间无关-例如憍陈如是佛陀顿悟以后最先度化的五大弟子之一,几天之内就证得涅盘;而根器较钝的周利盘陀伽,他用心修道,二十天内也就能证得涅盘;优婆离在为佛陀剃头的时候证得涅盘;至于跟随佛陀的阿难尊者,为了弘法大业,几十年过去都不能证悟涅盘,一直要等到佛陀得大涅盘之后,他才能卸除重担悟入涅盘。 所以,我们能不能悟得涅盘,年龄、智愚、时间、空间这些外缘都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个人信道笃伪、心妄心净、行持勤怠等内缘有密切的关连,《华严经》上说:“智慧学成菩提,愚学为生死;如是不了知,悉由少学过”,就是说明涅盘的境界是要自了自断成就,而不在于外境外缘。 证悟涅盘的人,他因为由衷的自在、无比的喜悦,往往在精神言语之间流露出般若的芬芳,让未证得涅盘的人看了,也分享到涅盘的安乐。像舍利弗初悟道时,目犍连看见他在路上行走,神情端庄安详,又惊叹又感佩的说: “舍利弗啊!你是否已经得到无死的甘露了?你是否已经觅得通往无死的大道了?你的容貌像一个有道的人,清澈得犹如盛开的莲花;你的神采安详庄重,宛如丽日和风一般。” 舍利弗微笑地对目犍连说:“不错,我已经得到无死的甘露了!我已经找到通往无死的大道了!” 后来舍利弗回到家乡,入了涅盘,他的弟子均头沙弥捧着他的灵骨去见佛陀,眼泪鼻涕直流,非常的伤心。佛陀就开示均头沙弥说: “均头,你的老师入灭了,他的无漏戒定功德和深广的智慧也随之消灭了吗?” 均头哭着回答:“没有。” “既然一切生死的痛苦灭去了,而一切清净功德都不失,那你又何必哭泣呢?” 均头一想,是啊!师父的肉身虽然幻灭了,但是师父的功德却长留人间,法喜充遍宇内,还哭什么呢?当下就领悟止泪了。 所以,我们在世间上的有余依生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戒定慧的功德和菩提善根;有余依的生命有止尽的时候,无余依的精神慧命却能常存在人间,供养众生的空虚心灵,指引众生的迷昧愚行。 优婆先那比丘尼的事迹,也同样可以作为涅盘不灭、慧命长存的证明:有一天,他在石窟里面坐禅的时候,被一条毒蛇咬了,他的弟子看到了,急得不得了,想赶快带他去求医,优婆先那比丘尼却静静的说: “不用了,蛇的毒液已经蔓延全身了!” 弟子们一听,忍不住哭了起来。优婆先那很镇静的派人把舍利弗请来嘱咐后事。舍利弗来了以后,看见优婆先那平平静静的含笑坐,着一点没有临死的惊怖之情,觉得很奇怪,就问: “优婆先那!你被毒蛇咬了,眼见即将死去,怎么气色这么好呢?” “尊者!”优婆先那比丘回答道:“我最近修“空观”,把自己安于无住涅盘之中,毒蛇只能咬我的色身,那里咬得到我已修证涅盘寂灭的心呢?” 我们从舍利弗和优婆先那比丘尼的事例里可以知道:证悟涅盘的人,不仅能够出离生死,他的福慧功德更是巍然长存的。 四.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出曜经》里面有一句话讲得很好:“无执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盘第一乐”,就是说明在佛教里面,求证了涅盘的境界是第一安乐的境地。但是,有的人不能体悟涅盘的究竟之乐,以为涅盘的至乐只是压抑身心的短暂之乐,这是很大的误解。 譬如:弥兰陀王就曾经以此质疑那先比丘: “求道者为求涅盘之乐而抑制六根的享乐,使身心受到苦受,那么证得的这个涅盘之乐,不是交织着痛苦的快乐吗?” 那先比丘就开示他: “王所谓涅盘为苦,这个苦不是涅盘本身,是实证涅盘的阶段,求得涅盘的过程。譬如有人要学艺,受种种磨练之苦,而终能享受快乐。苦乐是个别的东西,不能视为一物。” 所以,涅盘之后是止灭一切痛苦聚集的究极理想境地,是去除贪爱、舍诸有执、止灭烦恼欲念的世界,是众德圆满的乐土,是绝对无执无碍的境界。因此,我们可以说,涅盘之后的境界是: 1。无生的境界-涅盘已没有生死、变异,是个不生不灭的境界,固然不生有漏杂染的烦恼,也不起无漏清净的涅盘想,是个染净俱捐,境我皆泯,无生法忍的绝对世界。 有一位拉车的车夫,拉着沉重的货物,日夜兼程的赶路,一急之下,车子掉进路坑里去了。正在心急如焚的时候,来了两位过路的人,合力把车子抬了上来,其中一位路人就对车夫说: “车子拉上来了,你要拿什么东西来谢我们?” “没有东西可以感谢两位,心中感谢!” “你把‘没有东西’给我们好了!” “‘没有东西’怎么给你们呢?”车夫为难的说。 “总有一个‘没有东西’可以给吧!”这位行人仍然执意地索取“没有东西”的东西。这时站在一旁不开腔的另一位行人终于开口说话了: “他说‘没有东西’,就已经给我们一个‘没有东西’了,怎么还要一个‘没有东西’呢?” 涅盘的境界就是泯除各种无意义的分别、对待、有无、生灭,不生一法而融摄一切法,不起一念而涵盖三千的“没有东西”的境界。 2。无住的境界-涅盘既已不生不灭,还住在那里?涅盘之后无处不在,在清净心里、在法性之中、在真如佛性内,在万里虚空里。证得涅盘之后,这个法身如如不动,住在荡荡涅盘城。涅盘城在那里?“无边风月眼中眼,不尽乾坤灯外灯;柳暗花明十万户,敲门处处有人应”的气象便是涅盘城。 3。无我的境界-真正的涅盘,是打破那个我执,到达无我的大自在,再从无我中建立真我,所以涅盘后的我才是真正的我。经上曾经记载:有一个外道向佛陀诉怨: “世尊,你的教法什么都好,只有一个“无我”太可怕了,我无法信受。” 佛陀告诉他:“我亦说‘有我’啊!” 佛陀的这个“有我”,是剥去层层我执外衣的“真我”,也就是我们的真如佛性。涅盘之后的境界里,已经去除我执之我,存真如之我,好比黄金去了杂质,发出灿烂的大乘光芒,发出慈悲、平等的光辉,普照世间众生。 4。无缺的境界-涅盘的境界是我们心灵上永恒的乐土,那里面充满法乐:有完全的平静,有至高的妙乐,有持续的幸福,有福慧的完成,有究竟的解脱,有永恒的自我,有真实的世界……真是说不完、道不尽,而这些涅盘的芬芳至乐,是人人可以证得,时时可以体悟的。就好像有个出家的比丘独自禅坐修行时,一个外道见到了,就问他: “你是在修来生的安乐吧?” 比丘回答说:“不!我修的是现生乐。” 涅盘之乐不是死亡之后才能得到,涅盘大乐是息去一切热恼,当下就可体证的。 各位听我讲了这么多涅盘境界之后,是不是很向往呢?我期望大家精进求道,不要把涅盘当成来生乐,应该视为今日事。希望人人都能找到真实而究竟的常乐我净,体会诸佛千古无我涅盘的妙谛,过幸福快乐的生活! 祝福大家法喜充满,福慧无量!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星云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