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群法师:认识自我,找回自己 |
|
一个人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儒家文化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西方文化关注人与自然、社会、宇宙的关系;佛法重点探讨人与自我的关系。如果不认识自我,很难平衡人与人的关系,也很难处理好人与自然等关系。所以在三种关系中,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关系最为重要。 接下来,济群法师紧扣主题,深入浅出地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人与自我的关系: 一、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认识自我不仅是哲学或宗教关注的,也是现实人生的重要问题。生命不是一张白纸,而是积累的过程,所以,每个人都要正确认识自我。 佛法认为,人生的所有烦恼就在于迷失自己。但认识自我需要智慧,这和知识不同。知识认识的是现象,而智慧关注的是本质,包括对人自身和世界本质的认识。 认识自我是最大的哲学问题,也是佛法的核心。佛法告诉我们,佛和众生的根本差别在于迷和悟。迷也叫无明,而明就是智慧。每个人内心都有智慧明灯,点亮这盏灯,就能照亮自己,照亮世界。否则,生命始终在无明的状态。 佛教虽然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核心就是引领我们从迷惑走向觉醒,明心见性,认识自己。 二、何为自我 对于自我,有不同层面的认识。人们或是把自我等同于自私,即佛教所说的我执;或是以自我代表人的身心状态,代表生命体的存在;或是以此体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即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此外,哲学和心理学关注现象的自我,而宗教关注本质性的自我。 佛教对自我的认识,既关注现象也关注本质。现象的自我,佛教称为假我;本质的自我,佛教称为觉性。佛教认为,必须看清现象的自我,才能找到自己。常人之所以有很多烦恼,就是看不清现象的自我、产生误读而导致的。因为看不清,就会迷失本质的自我。 三、迷失自我带来的问题 因为不认识自我,就会产生错误认定,需要在追逐外物中找到存在感。由此引发的执著,又带来新一轮的需求和追逐。 轮回,不仅指今生到来世,也是心理现象的重复。有的人在企业中轮回,有的人在家庭中轮回,有的人在财富、权力中轮回。这样的追逐、需求、执著,还会延续到未来生命,使人迷失得越来越深。所以,认识自己才是解决轮回的关键。 世间的人,除了生存都在追求三种感觉,即自我的重要感、优越感、主宰欲。中国文化鼓励大家成为人上人,而西方哲学提倡个性解放,也是追求重要感和优越感。用佛法智慧来审视,这三种感觉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只是因为我们把自己丢了,所以才要做很多事来维护这三种感觉,非常辛苦。这就是不认识自我带来的后果。 四、佛法对自我的认识 佛教中,与“我”有关的概念有两个,一个是我执,一个是无我。修行的根本,就是要消除我执,证得无我。所谓无我,不是否定生命现象的存在,而是否定对自我的错误认知。“假我”既不是没有,也不是真实不变的有,而是不常不断的存在。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更好的自己,这就必须提升生命品质。佛教讲无我,正是为了否定现象的假我,认识心的本质。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假我,就会陷入误解,一辈子在迷惑中给“自我”打工。 生命有迷惑和觉醒两套系统。假我只是缘起的存在,关键要体认觉醒的心,这是佛法和其他宗教、哲学的不同所在。 五、自我的价值 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儒家讲立德、立功、立言,西方提倡个性解放,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是立足于现实利益,本身隐含着负面作用。因为人的内在有觉性也有魔性。当劣根性得到张扬,会由欲望、贪婪带来各种问题,这是个性解放的副产品。 佛教所说的解脱,是立足于对心性的了解,一方面通过闻思认识并张扬良性力量,一方面通过禅修解决其中的负面力量。所以,个性解放存在弊端,而解脱才是究竟的。 佛教认为,自我的价值包括现实和究竟两个层面。不论对现实利益或究竟利益的关注,都要遵循因果,遵循道德、智慧、慈悲的准则,在个人生命得到提升的同时,让更多人由此受益。这才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济群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