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江法师:净土修行必读故事集锦第二册中--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妙江法师所有开示



 妙江法师:净土修行必读故事集锦第二册中


 下载DOC文档  



  修行人应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修行人每天都要想生命无常,想死亡随时随地都会来临,一年年、一月月、一天天,以及每个时辰,寿命都在减少,岁月在不经意中溜走而让人察觉不到,流逝的岁月,永远不会再回来。修行人要时刻提醒自己,珍惜时光,不要虚度,要认真修行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死亡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没有人能改变这一既定事实。很多人怕死,谈死色变,怕说死,甚至不敢去想死,然而死亡这个东西,从你一下生,就一天天走向死亡。

  明知道以后会死,还要努力的活着,人活一辈子到底是为什么?复杂的社会,听不完的谎言,看不透的人心,放不下的牵挂,经历不完的酸甜苦辣,走不完的坎坷,越不过的无奈,躲不完的寂寞,流不完的眼泪,忘不了的昨天,忙不完的今天,想不到的明天,最后累死在不知道的那一天,这就是人生。

  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中呢?因为我们的本能欲望是要活着,而死亡终将结束我们所熟悉的一切,死亡到来时,我们将被投入一无所知的深渊里。

  也许还有更可怕的事情:我们会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平时我们执着自己特殊的、独立的身份:我的姓名、我的地位、我的生平、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工作、我的财产、我的知识、我的技能……我们把安全建立在这些脆弱而短暂的支持之上,然而,死亡顷刻间就将所有的一切一扫而光,我们所面对的,将只是赤裸裸的自己,一个自己也不认识的人,一个令自己焦躁的陌生人──平时我们总以无聊的喧闹和琐碎的杂务来填满每一时刻,以保证我们不会单独面对这位陌生人。

  原来,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身份之下,一个浪漫的童话世界里。被激情所陶醉,我们太着迷建造房子的快感,竟然把生活的房子建在沙上!

  我们悉心包装自己,尽量把每一件事情都维持得安全可靠,为此,我们花费了一生的心血,直到有一天,重病或灾难将我们惊醒,即将来临的死亡粉碎了我们的幻想,并把我们逐出隐藏的地方。

  一般人的心态是享受人生,尽量忘记死。然而,死却不会忘记我们,且会突然袭击我们。或许有人说:“人人都会死,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死最自然不过了,我不会有什么问题。”

  从远处眺望死而说死不可怕,正如在动物园眺望笼中的老虎,因为它不会加害我们。可是,如果我们在山中突然碰到老虎,那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即将真正面临自己的死,犹如在山中突然碰到老虎一样,只一见,便双脚瘫软了。

  当今世界,自然灾害、战争、盗贼、车祸以及各种顽症比比皆是,我们每天都能听到死亡的消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命在呼吸间。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短促的、脆弱的,一气不来,便属隔世。这就是佛在经中一再提到的“无常”。

  死亡是个大迷雾,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不知道死后会怎样,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地球的任何地方,死神都能找到我们。

  对于死亡,我们在犯同一个错误:我们会觉得死亡离我们很遥远。然而,我们不是经常听到别人突然去世的消息吗?他们像我们一样,视生命为理所当然的事。实际上,我们的身体有可能突然垮下去而不能运转,我们甚至不必生病也会死。

  我们以不知何时会死为借口,来延迟对死亡的正视。然而,我们越是不愿正视,就越对它无知,恐惧的阴影就越萦绕脑际。如果想挣脱死亡的宰制,绝不能采取回避的方式,拒绝死亡的结果,将毁掉我们这一生和未来的生生世世,我们将受困于终将一死的自己,永远被紧缚在妄想的境界,不由自主地生生死死。

  大多数人只是在临终那一刻才会珍惜生命,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情啊!那些相信他们有充足时间的人,临终那一刻才准备死亡,然后他们懊恼不已,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就在当下,我们需要清醒一下,严肃地问自己:“如果我今晚就死去,那该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碰到亲朋或邻人亡故,这极易触发我们对锺爱自己的长辈终将死去的忧虑,由此联想到自己亦将必死,进而引向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事实上,能够从内心深处体会无常的真义,是觉悟人生、寻求解脱的第一步。

  依据佛陀的智慧,我们可以利用生命来为死亡未雨绸缪,不必等到受绝症的冲击时才去观察我们的人生,也不必等到死亡来临时还茫茫然然面对未知。

  此时此地我们就开始寻找生命的意义,心平气和地把每一秒钟当成改变命运和准备死亡的契机,从正面跟死亡接手,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熟悉它,随时想到它,正如一位法师所说的那样:既然不知死亡在哪儿等着我们,那就让我们处处等待死亡。

  我们这个世间,一切都是假的,死了以后一样也带不去,没有一样是你自己的。我们的生命很脆弱,随时就没有!不要以为我将来还有多少年好活,没那回事情!

  佛在经里面常提醒我们,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是第二世,所以,没有一样是真的,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能得到的。

  人在这个世间,这个身体很脆弱,不要认为我还很年轻,我还能活多少年。你看看每天报纸上那个讣闻,送丧的多少年轻人?

  你能保得住你活个八十、九十?靠不住!所以我们一定觉悟。

  人生谁都是过客,相守百年也是梦。世上万般带不去,一双空手见阎罗。作为旅人的我们,此时唯有堕入深不见底的毒龙深海。因为,在我们死后,必定有“后生一大事”。

  深海:深海所譬喻的便是“地狱”。堕入地狱,必须承受“八万劫中大苦恼”。这件事情便称为"后生一大事"。一堕地狱八万劫(劫:极久远的时间),再得人身复几时?

  真正修行人,对死亡没有恐惧,为什么?死亡的是个身体,身体不是自己的,这是每个修行人一定要明白的。这身体有生、就有灭,这身体是我所有的,就像穿衣服一样!衣服穿旧了、穿脏了、穿坏了,你自自然然去换一件新的;身体损坏了,你也自自然然去换一个身体。

  佛在《无量寿经》中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这几句经文虽很简短,但却道出了人在六道轮回的真相。

  人生非常短暂,佛经中把人的一生比作行云、流水、闪电、晨露,人的生命就像虚空当中漂泊的白云一样,时而出现,时而消失,每个人没有任何办法去改变死亡的命运,任何一种有生命的都从出生之日起,就一步步走向死亡,我们在死亡的路上狂奔着,人人都像被判了缓刑的罪人一样,一天一天在接近死期。

  身体只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逐步走向衰老,我们无法留住健康,无法抛开病痛。就像我们无法留住昨天,同样也无法把握明天,青春和健康在时光中悄悄的流逝,直至终老,在眼泪和不舍中,走进下一个轮回。

  人生是一场梦幻,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而且这个世上找不到一个不死的人,尊敬的佛陀也已涅槃,圣人们也一个个的离我们而去,声闻、缘觉也要和肉体分离,世间的神祗同样也避免不了死亡,而且,不论你逃向何处,高山上、丘陵中,也逃不出死神的手掌,自古以来就有无数神仙和皇帝都去寻找长生不老药,但这仅仅只是美好瑰丽的梦想,谁都没有找到,也不可能找到。某些我们所了解的“长寿法”也最多只能做到拖延期,改变不了生命的规律,因此我们不能有不死的侥幸心理。

  更重要的是死神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也不会提前通知我们,当他来的时候我们只能乖乖的跟着走。人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生死只是一口气,一些小小的精神因素、疾病、寒热也能变成致死的因素,在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例子。其实,每天我们都听到、见到过无数的生死,道路上的车祸、医院中的病人,及世界各地的天灾人祸,但是每当见到这些时,我们总觉的好像离我们很远。

  可是,谁又能保证今天我一定会不死吗?也许你可能觉得自己还年轻,可是黄泉路上无老少啊!意识不到这一点正是人的感觉迟钝之处。因为惧怕死亡,我们闭口不谈,感觉提到便很忌讳,那不是欺骗自己吗?难道不提,死神就不会来临吗?虽然想到这些,会让我们感到难受和可怜,但是真正勇敢、有智慧的人时时刻刻面对并做出有准备的。

  佛陀也说过,看见众生的生死就像看到秋天的舞步。有时想想,生命就如天上的闪电一样,瞬间划过。

  如果你感觉痛苦,就是你很留恋这个身体,那这个身体就愈换愈差!愈换愈差,来生就会到三恶道去了。

  如我们愈换愈殊胜,来生就到人天,这是学佛人最低的利益!这例子也很多,譬如唐朝高僧悟达国师,他在十世之前只是个出家人,由于生生世世懂得努力修行,后来成了帝王师。话说汉景帝时代,朝廷大臣袁盎,以后出家做了高僧,由于生生世世都努力提升自己的道行,所以死了之后,十次都到人间来,第十世的时候做了帝王师,这就是悟达国师。

  这都不是偶然的事情,这是他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对生死看得很淡薄,知道要认真努力修行,所以死了之后,自己可以作主,自己可以选择到哪一道去。

  佛教讲,六道众生的生死是分段生死,意思就是众生在不断地出生和死亡。在这个过程中,众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不断更换,人的第七识(梵语末那识,即心理学的潜意识)在死亡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残留(西方科学家通过对实验对象催眠,有可能会唤起实验对象前世的记忆),众生的第八识(梵语阿拉耶识)是恒存的,人们造作的一切业(身、口、意的善业,恶业)都积累在阿赖耶识中,作为轮回的条件,根据阿赖耶识里善恶业的多少决定进入六道中的哪一道。

  佛教的目的就是清算第八识里的帐,作善不动善念,作恶不动恶念,消除第八识里的业,从而脱离六道轮回。在这个意义上,真正的修行人是没必要对死亡产生恐惧的。

  如果我们天天观无常,对死亡很熟悉,最后就能接受它,不再觉得恐怖。有生必有死,这是很正常的事,只不过时间早晚和死亡的方式不同而已。印光大师十分肯定地说:“修行人没得商量,必须将一个‘死’字——这个字好得很——挂到自己的额头上。”

  人死了,只是人的肉身灭亡了,而人的魂魄和精神并不会死亡或者消失。它是非物质的东西。所谓的死亡与再生,就像人们一件衣服穿得很旧了,扔掉了,就是“死掉了”;你又换了一件衣服,就是“再生了”。死亡不可怕,人人都会经历!凡人多看重名利,尤其是名。他们希望死后能够极尽衰荣,留名后世,可是,死后一切都已化作灰飞烟灭,穷尽一生所追求的“名”,也不过一场空罢了。《教王经》中说,人死的时候,一切财产受用、亲友眷属都不会跟随自己,只有生前造的善恶业会跟随自己。

  人生就是这样,生时什么也没带来,到死时两眼一闭又什么都没带走,方知是大梦一场。

  只要是六道的众生,只要在轮回中流转都离不开苦,苦是轮回的本质,佛法中对于苦有很多描述,分为八苦、六苦和三苦。八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

  这些苦每个人都能有所体验,人从出生的时候就是注定了一生的苦,有生就有死,也有人世的种种痛苦,没有生就没有苦的经历了。衰老是无法阻止的,即便采用各种方法,想延缓衰老,用各种保健品、化妆品或是去美容、整容等等方法也阻挡不住衰老的进程,垂暮的老人总在缅怀过去,畅谈自己年轻的经历,而现在行为不便,精神衰退还要依赖他人照顾。

  病痛每个人都有经历,都会感受,看到他人死亡时的恐惧,就能猜想死亡会承受非常巨大的痛苦,总要和自己喜欢的人分离,使自己承受思念的苦楚,而又常常和自己的冤仇之人相聚,进行斗争让自己愤怒和身心疲惫,很多追求实现不了,不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得不到,不能满自己的心愿,让内心感到遗憾,心里又充满各种各样的烦恼,这些就是八苦。

  《佛说八大人觉经》中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我们能带走钱财吗?钱财买不通死神,平时人们羡慕那些世间趾高气扬的有钱人,在死神面前和乞丐一样,不分高低,一分钱都带不走;历史上无数的英雄好汉、帝王将相,活着的时候,为所欲为、不可一世,但在死神面前,权力和武力起不了任何作用,一切威风都风吹云散。

  俗话说“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这人生在世,谁都希望自己的一生都能一帆风顺、事事成功。

  然而,这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在现实生活中则实在是很难达到和实现的。反而,我们所能经常听到的却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的感叹!

  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名和利啊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世事难料人间的悲喜。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夫妻、儿女,都是爱欲,染污法;荣华富贵很风光、很体面,人家很吹捧你,但这都不能永远保住,到阎罗王那里,就不认这个账了。这些都是过眼烟云,都是要和你分离的。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一定会见到明天的太阳,却不知道无常就在身边,也许下一秒,你就要放下现在所有难以放下的房产、汽车、妻子、儿女、父母。

  人有太多的欲望,就有无尽的烦恼,欲望的驱使让心灵没有片刻的歇息。为了财产,为了房子,为了名誉,为了地位,甚至为了感情。你争我夺,互相纠结。有几人知道这只是一场虚幻。

  钱财再多,死后张开的双手握不住半分文;房子再大,只是量人的斗具;古今将相在哪里?只不过荒冢一堆被草埋;所谓的珍贵感情,更经不起任何的风雨,昨日山盟海誓,今天就成为回忆;在无常的变化中,一切都那么脆弱。死亡并不是别人的事情,迟早有一天,我们必然和它相遇,而何时来临,它不会事先通知你,那么,你做好准备了吗?两手空空的来,两手空空的去,只有业力伴你走向下一个轮回。

  【生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人生其实就那么简单】人只要到了火葬场,你浮躁的心就会很快安静下来,把名利和财富都会看得很淡。

  火葬场----人生最后的驿站。在这里,不管你是位高权重、声名显赫的达官贵族,还是腰缠万贯、一掷千金的富翁大款,或是默默无闻、一贫如洗的平民百姓,甚至是声名狼藉、人人痛恨的千古罪人,最后都要来到这里,以同样的姿势,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然后被推进燃烧着熊熊烈火的炉膛,再次出来的时候,只是一个被红布包着的小小方盒。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

  回光集云:“千年秋树花开易,一失人身再复难!”悟真篇云:“试问堆金等山狱,无常买得不来么?”吕纯阳云:“万劫千生得个人,须知前世种来因,即速觉悟出迷津,莫使轮回受苦辛!”张紫阳云:“休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

  谚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做马牛!”又云:“儿孙胜似我,要钱做什么?儿孙不胜我,要钱做什么?”丢下家业儿孙享受,造下罪业自身承当,死坠地狱,儿孙不闻不问,那时才知后悔,而后悔已无及矣!

  世人尽被财、色、烟、酒、名、利、恩、爱迷了,不知悟性穷原,寻孔颜乐处。这财、色、烟、酒、名、利、恩、爱,是缚人的枷锁!是戕贼身心性命的斧锯!但是谁能预料,世事无常,寿夭不定,大限之期,不论年老年少,一样要去。

  因天灾、人祸、生老病死谁都躲不过,老的固然要去,少的也一样要去,或甚至死得比老的还要早一点。因生死路上无老小, 白发偏送黑发人,所谓:‘莫谓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昔贤诗云:‘奉劝诸贤及早修行念佛,光阴如箭实难留住,寒来暑往催人老,不觉少年白了头!

  其实人生就这么简单。什么荣华富贵,在这里都恍若烟尘,不过一瞬;什么恩爱情仇,在这里都灰飞烟灭、一笔勾销。

  生死是早晚的事,人活一百,你也避免不了死。我们看一看,从古到今,有几个永远不死的,没见过一个。所有的人都要死,既然所有的人都要死,早死晚死没什么区别。

  世事无常,来日不多,不要认为我还很年轻,我还能活多少年!你看报纸上那个讣文,你到殡仪馆、公墓去看看,十几、二十岁死的,很多。

  因为众生在迷,迷惑,不觉悟,贪著这个世间,认为宇宙人生、三界六道是真实而有,所以贪著身心世界这一切事物,攀缘、妄想、执着这一切事物,在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造恶业,循业受报轮回生死,被生老病死所逼迫,苦不堪言。因为众生在迷,无始劫来生生世世就一直在建立无边的生死,这生死道路走得太远了,众生迷执不能自返。

  人生劳劳碌碌,用尽机谋,复苦身心,究竟为着何来?为衣、为食、为住,衣能蔽体,食能充腹,屋能遮风御雨,不饿、不寒、不露足矣!何必有千想万,终无已时?一旦大数告尽,一口气不来,什么也带不去,只落得赤手空拳,四块木板,身卧泥土而已! ”先哲云:“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及早回头来修行,老实念佛回西方。

  人生苦短,弹指之间就过去了,所谓是“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何必去造业?人不能不觉悟,不能不及早回头,所以断恶修善要趁早,要赶快!

  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领悟无常;不要等到无药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终结才断恶行善;不要等到面临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离开人世才寻求解脱;不要等到身心分离才求生西方佛国。如果那样,一切来不及了。

  人生是一场戏,而死亡不是生命的断灭,只是这场戏演完之后,进入下一场戏的换场过程。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入戏很深的演员,只不过没有认识而已。

  很多人只喜欢迎接出生,却拒绝接受死亡,这有点偏激。就像一个人只爱早上醒来,却不愿晚上睡下一样,忽略了后者也是自己必须经历的事。其实,就算你睡下了,第二天照样还会醒来,生死也是一样的道理。

  死亡并不神秘,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死亡根本就不是生命的结束与终结,而是生命的起点,只不过是换一个身体而已。就像把硬盘里面的数据拷出来,装到另一个硬盘当中一样。当然,如果今生做得不好,来世会有不好的果报。

  我们怕死,放不下这个身体,总执著这个身体是我,这是不对的。这个假我是怎么来的?是分别、妄想、执着来的。无量劫前,我们每一个众生本来都有佛性,就因为我们接受了五欲六尘的染污,才堕入轮回的,堕入轮回后,把假这个身体当作了真。

  人死后审判我们的不是佛陀,不是菩萨,也不是阎罗王,而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来审判我们自己。未来投胎转生的好坏,要依过去作为的好坏决定;来轮回六道的去向,要看自己过去造业的因果而定。在佛教里,我们每一个人未来的幸福与痛苦不是被神祇操纵左右的,而是在自己手里。

  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上说:“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里“大事因缘”,就是指生死大事。从这可见生死问题的重要!佛是觉悟的人,在佛的慧眼观察起来,我们人生被无明烦恼所迷困,起惑造业,轮回六道,枉受生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实在可怜!

  修行人每天要想生命无常,想自己在今世生活的时间不多,死亡随时随地都会来临,一年年、一月月、一天天,以及每个时辰,寿命都在减少,岁月在不经意中溜走而让人察觉不到,流逝的岁月,永远不会再回来。

  可是,我们平日修行的时间真的是太少太少了,人生百年,睡眠就占去近一半,前几十多年年幼无知,中间几十年,为生存和虚幻的名利地位奋斗竞争,因工作、吃饭、购物、交往等太多的事情花费了时间,后几十多年衰老多病不能认真修行,可是我们修行的时间每天每夜连几小时都不足,并且在短暂修行的时间里,还昏沉、散乱、放逸,能够专心修行又有多长时间?我们就拿这点儿资粮去面对死亡,结果可想而知啊!

  修行人要时刻提醒自己,珍惜时光,不要虚度,专心专意去修行。不要再搞六道轮回里做游戏,让一生又一世,一劫又一劫转生为,鼠、牛、兔、蛇、马、羊、鸡、狗、猪等等……你上刀山,下油锅,你做饿鬼、化虫蚁,你在无量劫中沉沦于六道轮回里,使你白骨堆成一座座高山,这游戏不好玩,六道轮回太苦了!

  我们无始以来在六道里一次次的轮回。也曾升过天堂,也曾堕过地狱,又因一次次的隔阴之谜,忘记了前世所受所做。今世在人道中,尝尽酸甜苦辣,看遍世相百态,喜怒哀乐,浮浮沉沉;游走在生死边缘,尝遍世间艰辛。

  《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四中的五趣生死轮回图,以“鸽”形表“贪”,“蛇”形表“瞋”,“猪”形表“痴”,说明五趣生死之开展乃由此三毒。又《祖庭事苑》谓“三毒”能招“三涂”恶果,即“瞋”堕“火涂”(地狱)、“贪”堕“刀涂”(饿鬼)、“痴”堕“血涂”(畜生)。“贪、瞋、痴”是“意业”,我们都知道:“思想指导行动”,人们的“身业”与“口业”,都是在“意业”的指导下进行的,故《八识规矩颂》“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第六识“意识”)。

  六祖在《法宝坛经》中说:“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由此可见“贪”与“瞋”的“苦果”是“饿鬼”和“地狱”,而“愚痴”的“苦果”是“畜牲”,在六道中轮回中,“畜牲道”、“饿鬼道”和“地狱道”被称为“三恶道”,“三恶道”是“果”,“贪心”、“瞋心”、“痴心”是“因”,“因不离果”,“果不离因”。

  《圆觉经》: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YIN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达摩大师《血脉论》云:“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

  我们为什么会沉沦在这无常苦海?皆因执著“我”的存在。我们误认这个身体就是“我”,所以为了这个逐渐衰老的躯壳,为心驱使,为生活所迫,奔波劳碌,终其一生。

  能在今生成就,脱离六道轮回,是我们迫切的心愿。世上万物皆如镜月空花,只是一场梦幻。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我们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曲终人散时,何去何从,只有自己选择。人生短暂,一晃就过,如真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是最有福报之人。若欲往生必须求解,除非二六时中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可以不要求解,否则必须听经,以免盲修瞎练,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就。

  每一众生从无始以来,住于生死,受尽苦恼,轮回世间,是可耻的事。修行固然是苦事,而苦尽甜来,并不是做不到的;若做不到,佛就不说了。有信有解必可往生,上根利智之人一天就能往生,最钝者七天亦能往生,千万不可看轻自己。

  无量劫来在生死轮回受苦,比菩萨修六度万行之苦大的多,修行之苦有限度,六道轮回无限度,学佛吃苦,吃了有好处,生死轮回之苦是白受的。

  佛陀看透了世事无常,所以放弃王位,隐入山林,苦苦寻求人生解脱的真谛,为我们开启了佛教的大门。揭开了宇宙和人生的奥秘。

  人世间没有永恒,只有佛法才是永恒的自然法则。佛法让我们找回自性,抛开一切虚幻的假我,寻回本性中清清净净的真我。真我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只是这个真实的我,被无始劫来的贪嗔痴欲,烦恼习气,层层包裹。不见自性的清净光明。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生我们有幸得了人身,又能听闻佛法,是我们多生多劫所种的善根。能在今生成就,脱离六道轮回,是我们迫切的心愿。世上万物皆如镜月空花,只是一场梦幻。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我们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曲终人散时,何去何从,只有自己选择。

  轮回怎么来的?轮回是业力变现的。业力从哪里来?你执著真有,这么来的,你有执著你就造业,没有办法不造业,妄想、分别、执著这三种烦恼统统具足。天天造业,念念造业,不是天天,念念。怎样叫我们不造业?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也是造业,造净业,这个报在极乐世界,不在别的地方。你的妄想杂念在六道轮回,出不了这个六道的范围,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一定要知道。

  今天摆在我们面前只有这一条路,没有第二条路,第二条是六道轮回,第三条也是六道轮回,条条大路全是六道轮回,只有一条路通到极乐世界。六道彻底放下,六道众生受苦,有缘,尽心尽力帮助他,没有缘不要去找缘,不攀缘。随缘不攀缘,有缘做,没有缘不做。阿弥陀佛!

  人突然死去,原来是这

  一、寿尽死

  一般来说,由于前世的引业,这一生的寿量是一个定数,连一生呼吸的次数也是决定的,如果没有积聚增减寿量的因缘,在寿量用尽时,就会“寿终正寝”,这是寿尽而死。

  二、福尽死

  虽然没有耗尽寿量,但以福报消尽,也会导致死亡,比如,冻死街头,或饥饿而死。因此,享福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在消福,平常有福报时不可挥霍,总要为将来留一些才好。

  在此奉劝学佛人,有福报时应当珍惜,最好省下自己的福报舍给他人用。修行人不应随顺现代人的作风,而应随学俭朴惜福的古风。

  三、未舍不平等死

  所谓未舍不平等死,按世尊在《药师经》等经中所说,有九种因缘导致寿量未尽而死。

  以下一一说明九死因缘:

  1、谓食无度量。

  即饮食过多或过少,不能适量。

  饮食不足,会令身体饥瘦虚弱;饮食过量,则使呼吸艰难,这都会加速死亡。

  2、食所不宜。

  即食物不适宜。食物在体内不能很好地消化。

  3、不消复食。

  因为饮食不平和,导致饮食不能消化,如果还继续进食,就会导致消化不良或者引起各类疾病。

  4、生而不吐。

  引起了身体不适的食物,在尚未消化时就应及时吐出。倘若强忍不吐,将导致疾病,是减寿的因缘。

  5、熟而持之。

  即由过去因为饮食不知量、食用不适宜的食物、不消复食等等,因此在体内造成各种疾病,又不加以去除。这些疾病,由熟变所生,所以称为“熟”,有而不去消除,称为“持”。

  6、不近医药。

  即不去求医问药。

  按照《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所说,为了去除由饮食引起的各类疾病,本应遵照良医所开良方服药,才能消除疾病,但自己不遵从,这也是死缘之一。

  《四家注》对这一句解释为,有些饮食与药物若分开食用,不会产生疾病等致死因缘,混合使用则会导致中毒。

  7、不知于己若损若益。

  即在饮食、起居等方面,不知道哪些对身体有利,哪些有害,生活中不懂得取舍。

  比如一个人挑担,如果不知道自己力气的大小,过于蛮干,则容易造成身体损伤。又如,生活起居没有规律,或经常彻夜长坐,或在季节交换之时,不能按时加减衣服,都会制造死缘。

  8-9、非时、非量行非梵行。

  在非时行非梵行,以及过量行非梵行。

  非时是指生病等不宜行YIN之时,非量是指纵欲,过量而行。

  印光大师说:世间人由色欲直接致死的,有十分之四;由色欲间接致死的,即由色欲亏损遭受别种感触而死,又有十分之四。

  肉体只是灵魂的一件衣服

  按:现代科学知识承认,我们地球人掌握的知识,只是浩瀚宇宙的零星部分,有95%是我们还没有掌握的和未知的,但所谓唯物,将自己不清楚不知道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统称为“迷信”。实在是是一种祸害,一种“科学迷信”,这种思维令科学发展更受约束,现代的天文学科学其实就是源于古代的占星术等等……

  人是有灵魂的,肉体死去,灵魂还在,肉体不过是灵魂的一件衣服。

  人有没有灵魂,一位日本外科医生和一位美国物理学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人是有灵魂的,肉体死去,灵魂还在,肉体不过是灵魂的一件衣服。这使失去亲人、哀恸不已的两位科学家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两年前,日本的外科医生本田贺志教授的长子因车祸受重伤,他亲自参加抢救,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本田贺志老夫妻一直很悲伤,常常思念长子。有一次老夫妻俩带着儿子和女儿4人驾车春游,在长子发生车祸的西海岸富岗山麓悼念长子过后,全家照了合影。照片冲洗出来后,老夫妻一看惊呆了:照片上多了一个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他们死去的长子!

  本田贺志教授执医40多年,见过无数人的死亡,又亲手解剖过无数的尸体,他从不相信人死后有灵魂存在。在日本,以前就出现过人死后影像又出现在和亲人一起的照片上,本田教授认为这是无稽之谈,这一下他亲眼看到了事实。他拿着照片对一些医学专家说:“看来,我们要重新认真探索,研究‘死亡学’。现代医学对人体未能查明之处,实在太多了……”。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克里斯多夫是位物理学家。3年前,他的妻子死于白血病,他一直怀念着妻子,一个人过着孤独忧伤的生活,平时闷闷不乐,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兴趣索然。最近,他突然精神振奋,性格转变,对事业,生活充满活力。家里原来乱七八糟,现在是井井有条。别人以为他有了新的伴侣。

  结果一打听,让人跌破眼镜,他说自己仍是一个人生活,并没有结交异性,只不过是“亡妻卡娜丽娅每晚都来看望我,替我盖被子,收拾房间”。朋友们认为他思妻过深,产生了幻觉,让他去看医生。他说,我自己是物理学家,难道还分不清幻觉与真实?

  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证实自己的感觉是真实的,克里斯多夫教授在房间里安装了录像机,录音机,微波探测仪,等待亡妻“灵魂”的到来。到了午夜某一时刻,这些设备全部自动打开,克里斯多夫教授知道亡妻来了。实验结果:录音机有音,录像机空白,微波探测仪收到电磁波讯号──发现有物体在室内移动。

  哇,人脱去了肉身,并不是一了百了,灵魂依然存在!

  克里斯多夫教授对朋友说,自己与亡妻相会没有一点恐怖感,而是亲切感。

  这次实验的结果让教授信心十足,他决定做更深入的探索。他将最先进的微波探测仪安装在一家大医院的太平间里,对每具死亡不久的尸体进行检测,终于发现人在死亡后的几小时里,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物质离开人体,大约持续四五分钟的时间。这和俄罗斯的人脑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完全同样。

  克里斯多夫教授说,那种肉眼看不到的物质就是“灵魂”,当灵魂离身后,才可以认定人(肉体)真正的死亡了。

  近些年常常有一些新闻报导,说有人经过各种原因昏迷濒死后醒过来后,除了相貌没变之外,突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本来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抢救过来后讲的一口法国腔英文;原来不会修车,突然变成修车专家;还有不少人醒过来后,不认识自己家人了。这就是当一个灵魂脱掉这个肉身走后,另外一个魂灵穿上了这件衣服(这个肉身)。看起来还是这个人,但根本上却不是,是另外一个魂灵在主宰这个肉身。

  这两天,深圳新闻网有一个报导,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报导说一位英国女子莎拉?汤姆森脑部手术后完全丢掉了13年记忆,不认识丈夫,也不认识孩子了。

  莎拉现年32岁,家住埃克特,与丈夫克里斯?汤姆森育有3个孩子。去年11月,她因脑部血管畸形形成血栓导致昏倒,入院接受治疗。医生为她实施脑部手术后,她一度陷入昏迷,在重症监护室待了10天才见好转。

  没想到,醒来后,她认为自己19岁,生活在1998年,并对13多年来发生的国际大事,如「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北京奥运会、日本「3?11」大地震等一无所知。她以为美国流行歌星迈克尔?杰克逊依然健在……。

  更为严重的是,莎拉也不记得丈夫克里斯和3个孩子。身为母亲和妻子,莎拉竟然对他们毫无印象。有时,莎拉把丈夫克里斯错认成医院工作人员。

  由于认为自己只有19岁,莎拉会像有些年轻人那样,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行为举止也像个不成熟的年轻人,容易情绪激动。家人不得不适应性情发生变化的莎拉。为帮助她找回记忆,他们常陪她翻看旧照片和家庭录像。克里斯还带莎拉去了两个人第一次相识的地方。

  报导最后说,经过克里斯不懈的努力,莎拉再次爱上克里斯。“去年圣诞节,我(手术后)第一次对他说了‘我爱你’,那种感觉就像我们初相识。我害羞了。”

  显然,不是莎拉丢掉了13年的记忆,而是莎拉的魂灵走了,一位1998年去世的19岁少女的魂灵主宰了32岁莎拉的肉身。所以才发生了这样的怪事。

  窗户纸捅破了,就是如此简单。阿弥陀佛!

  故事:狐狸

  狐狸发现一窝鸡,因太胖钻不进去,于是饿了三天终于进入,饱餐后又出不来了,只好重新饿三天才出来,最终它哀叹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过嘴瘾,就是白忙活。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无人能带走一生经营的财富与功名。用青春赚的钱,难以买回青春;用生命赚的钱,难以买回生命;用时间挣来的钱,难以挣回时间;即使用一生得到全世界的钱,用全世界的钱也买不回自己的一生。所以,学会休息和快乐很重要!把这段话送给自己和朋友圈的每一个人!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故事:轮回就是一大梦

  庄子有一天做梦,梦到了蝴蝶栩栩如生,所以醒过来之后,他就迷惑了:“是我庄周梦蝴蝶呢?还是蝴蝶梦庄周,到底那个是真实呢?”这个故事意味深长。实际上,庄周梦蝶,等他醒过来之后还是在梦中,既然是梦,梦就没有什么可信性,因为梦就是虚幻的、虚妄的东西。佛典里常常用梦来比喻一切世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从生灭心产生的都是有为法,有为法都是在做梦,没有一点的真实。

  既然了解到做梦,无论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它本质上没有差别,都是虚妄的。我们这一生来到世间,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寿命长短,本质上也没有差别,都是在做梦——无明大梦。佛的本义是觉者,佛就是从梦里面彻底醒过来了,这个觉者来觉醒我们这些还在梦中的众生。其实我们在梦中遭受种种的苦乐,它也是虚幻的。

  但是在梦里面你会被这个梦境所控制,会感觉到真实的恐惧。诸佛示现在世间,目的就是让我们醒梦。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我们在梦中喊救命呐,救命呐,苦不堪言。那么观世音菩萨示现在梦里面解决了我们梦里的问题,但这只是解决世间众生的一些苦恼问题,最终真实的大利,就是让我们彻底醒过来。

  你在叫救命救命,这时候——比如你的小孩正在做恶梦喊着“救命救命”,做父母的,你不会太当真吧!他说“救命救命”,你还真的要拿枪过来啊?你知道是假的,这时候,你帮助他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醒过来:“啊,醒来醒来,宝贝宝贝醒过来!”醒过来他就好了嘛!所以,最根本的措施是要醒过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醒梦(生死大梦)。声声佛号唤醒梦中人,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彻底地成为朗然大觉(佛),三界六道轮回就是一个大梦。修行要从这里面去契入——如梦观!阿弥陀佛!

  为什么要学佛

  题目就是——为什么要学佛呢?因为这个题目,是信仰佛教的人和不信仰佛教的人,都想知道的重要问题。那么,为什么要信仰佛教呢? 信仰佛教的目的,就像从事其他的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咱们人无论是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一切的目的就是在于:如何才能够减轻痛苦;如何才能够增长快乐?就这个问题。

  我们学佛的人,要扪心自问:“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的目的是什么?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如果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没有这种意识,那就是古人常说的“醉生梦死”,糊里糊涂地来到人间,糊里糊涂地死了,这个可惜!

  佛在经上常讲“人身难得”,得人身,怎么就这么糊里糊涂过一辈子?“佛法难闻”,我们得人身、闻佛法,这是何等的幸运!世间人不懂佛法,他把人生的目的订在什么?三不朽,中国儒家过去讲的立功、立德、立言,青史留名。

  他这一生有他纯正的目标,我们听了也非常赞叹,难得!像宋朝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他的人生目的,他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他做到了,这个人生有意义、有价值。

  我们学佛之后才知道,那个目标并不是真的,那人生真正的目标是什么?是求觉。学佛就是学觉悟,唯有觉悟,才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我们这一生得人身,如何把我们的境界从人道提升到佛道,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标。

  生活在这个世上的人,如果自已连人的真理、人生的真理、宇宙的真理、自然的规律都不去了解,在认识上、思想上又不去明确它和理解它,人们就会迷肓、懵懂,糊涂地来(生),无奈地走(死),这一生一世活得迷糊、泛味,感到沒有多大意义。

  现在很多人每天重复着这几件事:起床、穿衣、吃饭、干活、挣钱、养家、睡觉„„,天天如此,一日复一日,重复着做这同样的事情。有的生活好些,逍遥一点;有的业障重些,身心痛苦,日子过得差。总之,每天就这样过日子,确实烦而无味。

  我们来到这个人世间,如果不明确自己到这个世间来是干什么的,不知道自已的来历,也不知道我们今生死后向何处去,心里就会没有一点底。因此,对于生老病死等八苦,毫无对策解决;对于自命运不能自己作主,只好仼由它来摆布。

  所以我们世上的许多人,每时每刻都只能在烦恼、痛苦中爬行,外劳其形,内伤其心。当然,也有些人不会感觉到这些苦的,这是因为这些人被社会现象迷惑住了贪欲与追求,还有的则是因为前世的福报尚未享尽,所以还会以苦为乐,暂时感到是幸福的,是快乐的。一旦这个现象跟他们的贪欲追求相反,并且陷入漩涡里去的时候,他们就感到痛苦万分了。

  如果要解决这些痛苦的问题,让人生更美好,更有幸福感,我们就只从学佛开始。因为佛陀发现了人的真理、人生的真理、宇宙的真理和自然的规律,指明了人们解脱痛苦、获得快乐的方法和途经。

  只要通过我们认真的佛法修学,就能明白人世间以及宇宙的真相,就能找准自己离苦得乐的途经。明白了世间、宇宙的真相,也就能得到世间人生的真理,就知道今生应如何才能做个好人;就知道如何去修善积德和念佛修行,以及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世,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就能真正离苦得乐,直至求得到人生最后的解脱。

  学佛是要学佛的观念,并不是只作为一种信仰来装饰自己的门面,也不仅仅是作为信仰来充实自己的思想境界。学佛就是要用佛学精神来指导自已的言行,解决我们生活中各种现实和最根本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当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时,许多未曾修学过佛学的人,不懂人生真相,不懂因果,也不讲因果,不懂得用佛法作理性处理。

  有些人为了满足私欲,往往会无法无天,不顾一切地去做出杀人、放火、盗窃、贪汚、敲诈、欺骗等违法犯罪的亊,导致今生进牢狱和死后堕地狱的果报;许多不懂佛学之人,在为人处世中不讲孝道、不讲良心,不遵纪守法、不敬畏天地神灵,目中无人,损人利已,常常犯下坠恶道之罪,难于出离苦海;还有一些人满脑的贪嗔痴慢疑,心灵得不到提升,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就是在今生今世中,也会感到痛苦难熬„„。

  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们,在我们每天的耳闻目見和自身经历中,对这些现象也该有所感触的。

  但是,对于学佛修行的人来说,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因为学习了佛菩萨的般若智慧,他就能用佛学来破除自身的无明执着,可以用佛法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言行,用佛法理论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按照佛陀教诲,做到依教奉行,自觉坚持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自已就能逐歩地看破和放下妄想、执着,烦恼、妄想就会不断消除,心灵就会得到净化,就不会去做违法犯罪的勾当。

  一个人如果实现了心灵的清净,则身心愉悦,境界会不断提升,最终会离苦得乐,达到解脱境界。而达到了这一境界的人们,就能最终摆脱物质生活的束缚,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这就是我们普通人通过学佛希望达到的真正目的之一。

  学佛是人生最高享受,学佛能让你破迷开悟,能让你证悟宇宙、人生真理,能让你远离乃至拔除痛苦烦恼......;你真能学佛,是第一大的褔德:你依教奉行,就能成佛!

  学佛的目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通过学佛的过程,掌握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了生死、断烦恼,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到达自由自在的境界。

  佛教教义,则教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自己寻找自己的道路;找好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自己的愿望,圆满自己的功德。

  有的人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掌握了很多知识,见识了不少世面,拥有了财富、权利,为什么却还是做不了自己的主呢?大家都受着命运的主宰,环境的约束,现象的干扰,时时刻刻都在烦恼和痛苦当中爬行,外劳其形,内伤其心。为什么会这样呢?

  还有的人,活在世上,每天重复着几件事:吃饭,睡觉,干活,找钱,养家,过日子。天天如此,日复一日。不同的是,有的生活得好一些,逍遥一些;有的生活差一些,痛苦多一点。但不论快乐痛苦,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着。却不明白自己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不了解自己的来历和今后的去向。也许某一天突然困惑了,会发出我究竟是谁,我从哪里来的疑问。

  而佛陀,发现了人生的真理、宇宙的真理和自然的规律,指明了人们解脱痛苦、获得快乐的方法和途经。只要我们认真的佛法修学,就能明白人世间以及宇宙的真相,就能找准自己离苦得乐的途经。

  明白了世间、宇宙的真相,也就能得到世间人生的真理,就知道今生应如何才能做个好人;就知道如何去修善积德和念佛修行,以及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世,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就能真正离苦得乐,直至求得到人生最后的解脱。

  现在这个世间是末法,而且是浊世,五浊恶世,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一面是酬偿业报,一面是天天造业,业因果报这样相互地缠绵,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就造成长劫轮回的现象,这个现象很苦,谁知道?佛知道。

  我们要问,本师释迦牟尼佛用什么方法度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佛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如果你不听这个教诲,舍弃这个法门,将来必定是长劫轮回,受苦无尽。

  一个人堕落在六道轮回,长劫轮回,你说多可怜!堕落的时候容易,出去的时候非常艰难,这一桩事实真相只有佛知道,也只有佛把这一桩事情讲清楚、讲明白。

  我们与佛有缘,而且这个缘不是偶然的,生生世世就跟佛结了善缘,所以这一生得人身,能遇到佛法,能遇到净宗,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如果真想脱离六道轮回,机会到了——如果这一生能把这个机会掌握住,我们就脱离了。阿弥陀佛!

  神佛不分 智迷不辨 佛 法 僧 改变自己 如果自身没受益 烧香 磕头 读经 早晚功课

  一、神佛不分

  许多人虽然已学佛了,但仍神、佛不辨。佛教徒应搞清一个观念,那就是佛与神是不同的。

  释迦牟尼佛是已觉悟人生、宇宙真理的圣者;他放下一切世俗荣华,在深山丛林中修行,于菩提树下悟道,继而为众生说法,教化众生,开启众生的智慧,去除众生的烦恼,让众生觉悟菩提,成圣成贤。

  因此,佛是超出三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得到解脱的圣人。

  至于神呢?在道家、佛教以及《易经》中则各有异说,但总括而言,凡是有浩然正气、正直无曲,对国家民族有所贡献的,死后皆可成为神。

  众神也有正邪之分。如关公、岳飞、文天祥等,因为其凛然之忠义精神,广受后人敬仰拜祭,是了不起的正神。

  邪神,则是依照邪术修炼成为精灵的物体,虽亦有神通,但仍脱离不了鬼道。

  此外,还有天神、地神之分,有某些教派说天神皆由玉皇大帝(佛教称为帝释,居欲界忉利天)所册封,如雷神、电神、水神、火神、稼穑神、祸福神、草木神等;地神如城隍爷、土地公(城隍爷如阴间县长、土地公则如阴间邻里长)等等不一而足。

  神的福报虽然也不错,可是依然没有断除烦恼,仍无法超脱三界,等到福报享尽,还是要堕落轮回。

  由此应知,神不是佛,也非菩萨,佛教徒应该加以审慎观察,以免神佛不分。

  不懂得什麼叫佛法,神佛不分,认为自己常常到庙里面去烧香、去许愿、去供养,这就叫学佛,这个错了!佛法是师道,这要清楚,你把佛菩萨当作神明去膜拜,那就是迷信。

  世尊在住世的时候就告诫弟子不得迷信:"不得事馀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神鬼,不得视吉良日。"佛教并不是否定神的存在,而是否定神的全能,只是把他们当做众生的一种而已。尔今,就连西方学术界也将佛教认定为无神论的信仰。

  爱因斯坦说:"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尼采说:"佛教是历史上惟一能真正实证的宗教。

  佛教是世尊的言教。信仰佛教不是被佛主宰,而是以佛为导师、为榜样、为助缘,最终成为同样福德圆满、智慧圆满的佛。

  信仰佛教可以使我们破除迷惑,走上正途,对于这一点,只有真正入门的人才能有亲身体会。如果我们对佛法仅限于道听途说、一知半解便枉下结论,则无异于坐井观天。

  佛法从世尊的大悲智海中流露出来,是在空却了对观察主体、被观察物件等的执着的情况下所证得的,因此,不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有所变动。佛法是为救拔一切众生的苦厄而建立的,它普遍适用于整个法界(宇宙),对任何一种众生都不存在丝毫偏见,人类见佛法为真实,动物见佛法同是真实;善人从佛法中成就,恶人同样能从佛法中解脱。

  一定要晓得,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就是经教!我们遵从经典上的教诲,把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统统修正过来,这就是佛菩萨保佑,这就是佛菩萨加持。

  佛教里头没有迷信,你真正依教奉行,你决定得真实的利益。利益从哪里来?不是佛给我们的,是我们自己修得的。离开经典,烧香拜佛,求佛菩萨保佑,没这回事情。

  二、智迷不辨

  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本不是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

  很多人不明事理,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祭拜,烧香跪拜。

  诸佛菩萨完全站在教学的立场上。诸佛菩萨的加持保佑,用的是理论。他教给你修学的方法,你要依照他所教导的方法去做去修行,你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改过迁善,你就去得到益处。就会得到利益。那才是真正的加持保佑。

  有些人不明白此理,心存不善之念,自私自利,也跑到寺院里烧香拜佛求保佑。保佑他平安无灾,升官发财。结果不但没来平安,反倒来了灾了,他就说这佛不灵呀,其实你那是侮辱佛菩萨。你把佛菩萨当作是恶势力的包庇者了,你种下什么因,必得什么果。佛菩萨改变不了你的因果。

  现在大家都把佛教当做迷信、当做宗教(宗教里头属于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拜一个神,低级宗教什么都拜,叫多神教,多神教那就是低级宗教),我们的亏吃大了。……

  迷而不觉,这就讲到迷信。什么叫迷信?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你相信它是迷信,你不相信它也是迷信,没搞清楚,信与不信统是迷信,一个是迷的相信,一个是迷不相信,所以统统是迷信。什么是正信?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相信它是正信,不相信它也是正信,我搞清楚了,你了解了。所以都得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才行。

  常有人批判信佛为迷信。何谓迷信?不经审慎思考和理性明辨,迷迷糊糊相信,称为迷信。批判者往往未曾听经闻法,甚且连“佛”之本意亦无言以对,即主观认定佛教为迷信,此批判者岂非更为盲从、迷信?何谓智信?

  凡透过智慧判断、冷静观察,确知为善良美好能令人解脱者,方去接受、相信,称为智信。梁启超尝言:“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非但不认同迷信,甚且鼓励以理性探索质疑,此种宽容大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便是智信的表征,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

  三、什么是佛?

  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当年为什么不用‘智、觉’这两个字来翻译,而采‘佛陀’这个音译呢?因为佛陀的含意,是无限的深广,我们中国字汇里的智、觉二字不能够全部包括,因此,就采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注解。‘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

  就体上讲,智有三种:

  第一、‘一切智’: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

  第二、‘道种智’:种是指种种繁多的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产生的?从那里来的?现象、过程如何?后来结果如何?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叫做‘道种智’。

  第三、‘一切种智’: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叫做‘一切种智’。

  佛是智慧,德行、慈悲最高的成就者。佛由人修行而成佛的,不是宇宙自然的神。更不是什么三头六臂,飞天潜地鬼神。人人皆有佛性,人人修行皆可以成佛。佛是宇宙最伟大的圣者。具有无量的福,无量的神通,而得大自在者。

  四、什么是佛法?是每一个学佛人需要一再审视的问题。佛法不是用来寻找财富的方法,也不是用来寻找名气、利益、地位、情感……佛法,是利益众生的方法。众生无不希求安乐,无著菩萨说,如果希望自己安乐,就应该先把安乐送给他人。佛法就是告诉我们为众生带来安乐的正确方法,而我们自己的安乐,就像木头燃尽,木灰是不求自得的事。

  在修学佛法之前,一定要对于佛法有正确的认识。假如我们把佛法认错了,即使费了许多的时间修学,到后来得不到结果,这就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先把‘什么是佛法’,给诸位同修作最简单扼要的一个汇报。

  佛在经典里面一再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还要能闻到佛法,那更不容易了!得人身、闻佛法,就有出离生死、超越轮回的机会;你要是不闻佛法,这个机会就得不到。

  佛法,自始至终是讲觉悟。佛法是“正觉的教育”,是“真实智慧的教育”,是“惠予众生真实利益的教育”。 佛法是求自在、求解脱、求智慧;晓得一切法了不可得,生活就幸福、自在、随缘。 佛法的修学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心地清净,外面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心里绝对不落一点痕迹,这是佛法。

  佛法不是求人,而是求自己。佛法是心地法门,唯有心能转业。佛法不从外求,佛法从内心求——自心性中求,有求必应。 佛法称为内学,其原理就是《华严经》说的: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什么是佛法,是每一个学佛人需要一再审视的问题。佛法不是用来寻找财富的方法,也不是用来寻找名气、利益、地位、情感……佛法,是利益众生的方法。众生无不希求安乐,无著菩萨说,如果希望自己安乐,就应该先把安乐送给他人。佛法就是告诉我们为众生带来安乐的正确方法,而我们自己的安乐,就像木头燃尽,木灰是不求自得的事

  佛法教育的目标是:让大家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世间的学问,都不圆满;唯有佛法,有利无弊。佛法里面一丝毫的迷信也没有,你越学越喜欢,天天以佛法熏陶,是最幸福的生活。佛法贵专精,不贵多,所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够得真实利益;学得太多太杂,充其量是个佛学家,对于了生死、脱轮回,毫无相干。 以佛法长时熏修,愚痴也会变成智慧;天天用佛法来熏习,久而久之即能转迷为悟。

  遇到佛法,这个缘分不可思议,太殊胜了,太幸运了,应该要珍惜。要破“身见”,“身见”,要珍惜自己的念头,念念跟自性相应,才能明心见性;念念跟善法相应,在六道里头是三善道的果报;念念与不善相应,在六道里面的三恶道。

  佛法能让我们离究竟苦,轮回是究竟苦,脱离六道轮回这是离究竟苦,往生极乐世界是究竟乐。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到终极目标,都是极乐世界。真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法,有一定的原理原则,但是没有一定的方法。无量法门,都是修正错误思想观念的方法门径而已。遇到佛法,深解义趣,才能真正修正我们的思想行为,我们才能得到殊胜的功德利益。佛说法,不厌其烦地重复,主要是接受教化的人没有开悟,这是佛慈悲到了极处,我们明白之后,才知道要感恩,才知道要发愤、要用功、要真干。

  五、什么是僧?

  “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 即指信奉佛陀教义,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团。它的字义就是“大众”。僧伽是出家佛教徒的团体,至少要有四个人以上才能组成僧伽。所以一个人不能称僧伽,只能称僧人,正如一个兵士不能称军,只能称军人一样。出家男女二众都在僧伽之内,都能称僧人。

  僧是在家佛弟子的指导者,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信受佛陀教法,依教奉行而入圣证果的人。“僧”是续佛慧命,传扬佛法,具足戒、定、慧、解脱知见的圣弟子。

  从广义来说,“僧伽”,则是指佛教全体的教团。佛法的弘传,人人有责,但是在家信众毕竟有眷属亲人的牵绊,不易脱离亲眷束缚,所以佛陀把正法久住世间的责任托付给和乐清净的僧团。僧团毕竟是修身养性,陶铸圣贤的大冶洪炉,是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僧团的重要,由此可知。

  佛是大觉者,他是自觉、觉他而智慧与福德究竟圆满的人;法是由佛所说成佛的方法,以及为什么要成佛的道理;僧是学佛求法,并且助佛弘化、广度众生的出家人。初成佛道的释迦世尊,在尚未度出家弟子之前,便对两位在家弟子(商人提谓及婆梨迦)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未来比丘僧。”因此唯有三皈具足,才能成为正信的佛教徒。

  如果仅止于信佛而不信法、不信僧,那是盲目的崇拜,便和民间的神鬼信仰类似;如果仅仅探究法义而不信佛、也不信僧,那就相当于一般的学者,看书做学问,与自己的信仰无关;如果仅皈依僧,即与民间流行的认义父义母、拜龙头大哥等相近。唯有三宝具足,才能学佛、修法和敬僧。

  僧是住持佛法的代表,因为他们修学佛法,所以是具体地象征着佛法。在释迦佛住世时代,僧已代佛弘法;当佛涅槃之后,更需要僧来传授佛法。僧是由出家人组成的团体,又叫作僧团,每一个出家人是僧中之人,称为僧人;在教化的场合,僧人即代表僧团,分头教化有缘的大众。因此,佛是佛法的源头,法是佛教的根本,僧是佛教的重心,三者缺一不可;三者和合,才成为全体的佛教。

  六、如何运用佛法改变自己目前的不顺利?

  什么是命运?生死、贫富等遭遇就是命运。谁都希望自己的命运好一些,看你用的念头如何?如果磕头的时候,是为了 丈夫少打麻将,少喝酒,改掉脾气,或者是为自己多挣点钱,办事顺利等,这都是有求心,有没有错误?没有。但是说明心量太狭窄,谁都希望心想事成,但是前生没有积累心想事成的因,而去求得果报,这是妄想,是攀缘,是违背因果规律的。这样在佛像面前磕头去求就是磕破脑袋,也求不到如意的结果。

  相信因果最重要,只有相信因果,心才会老实,再把爱心扩大,处处为众生着想,改变自己,才能够慢慢感化身边的人们,别人才会因你而改变。要想改变别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先要改变自己。

  《毗奈耶经》中说:“福应常修造,无福遭苦厄,若有修福者,现受当安乐。”也说明了这样的道理:应当经常造福德,如果没有福德,就会遭受各种苦厄,若能修造福德,今生来世都会获得快乐。

  所以相信因果最重要,只有相信因果,心才会老实,再把爱心扩大,处处为众生着想,改变自己,才能够慢慢感化身边的人们,别人才会因你而改变。要想改变别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先要改变自己。

  七、学佛以后如果自身没受益,家庭没往好的方向转变这就不算学佛

  生活在这个世间,大多数人怨天尤人,这个环境不好,这个人对不起我,觉得自己不错,别人不如我,为什么我所得的不如人?他不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个人命运,谁前定的?是自己所造作的因定的,不是别人给我们定的,也不是鬼神、上帝所能定的,更不是佛菩萨所定的,自己定的,真正是自作自受。

  学佛之后,才晓得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个“前定”是因缘果报,这个事实明了了,一肚子的怨气就没有了,就化掉了,心情就舒服多了,就开朗多了。家庭比以前更和睦了,烦恼少了,智慧就增长,这是佛法的好处。

  我们学佛,如理如法的去修学,依教奉行,现前就能得到殊胜的利益。最明显的,身心健康、烦恼轻、智慧长、事业顺利。

  所以说人生在世,如果不学佛,就非常可惜!但是学佛要好学、要深入、要真正下功夫,要解行相应,要应用在生活上,这个佛才没有白学,学了才真有用处。

  八、烧香的真实义是什么?

  “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香客烧香,最好是在香炉里插三根香,所谓”烧三炷高香”。香要插端正。如果随缘插一炷香,也要插正,否则视为对佛之不敬。

  每当遇到烦心事,心里还是会很乱,许多人就非常想到庙里去烧香,拜一拜,求求佛菩萨。

  (维摩经)有云:上方有众香世界,众生闻香入律,自然止恶生善。虽然这是指众香世界的行者闻香而令行止有戒律,并且息灭恶念而生出善法,对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可适用。因为好的香,自然会让闻者生出喜悦,这种喜悦对平素有修持的行者,马上会转换般若性智,对没有任何修持的众生,也可因此获摄受,暂时止息恶念,进而生出向佛的善念。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

  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

  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普贤大士之德是什么?总结十条,第一个「礼敬」,头一个对自己有没有礼敬,有没有尊重自己,有没有?没有。

  何以见得?你不尊重你的性德,你不尊重你性德里头的智慧,你不尊重性德里面的德能,你不尊重自性的相好,你天天到外头瞎求,去胡闹,这是不知道尊重。

  所以尊重首先是自己,礼敬自己,称赞是自己,供养是自己,都从自己开始,自己没有得到你怎么能帮助别人,哪有这个道理?

  九、拜佛的真实义是什么?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们在佛菩萨像前五体投地,虔诚膜拜。为什么要拜佛?多数人是把佛陀当做一个依赖,向他祈求些什么。这样的拜佛,和拜神是没什么区别的。从某种角度来说,甚至带有巴结权贵的意味,和礼佛的本意背道而驰。

  真正的礼敬诸佛,不是为了祈求恩赐,也不是为了寻求保护,而是了解到佛菩萨的人格特征和无量功德后,心向往之,希望自己也成就那样的大智慧、大慈悲、大解脱、大自在。

  且说佛陀灭后,后世不见报身真佛。那时优填王因思念佛陀,就用旃檀香造佛像,视同真佛供养,为佛像肇始,为后人带来忆念追思之需。《圆觉经》说:“若复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故今佛弟子皆以佛像做礼拜、供养、观想之修持所用。佛经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诸经典中,常赞礼拜、供养佛像之功德利益,因之佛教徒遵循已久。

  拜三个头:

  一拜,表示对佛(觉悟者)礼敬;

  二拜,发愿向觉悟者学习,愿归于佛门;

  三拜,是在庄严者的面前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罪过。

  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若是不便来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旷明亮处,藉由礼拜来忏悔、感恩,或舒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时,不妨透过拜佛的动作来安定烦乱的心思吧!

  真正拜佛是明白什么是佛。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

  拜佛,表示对佛的礼敬,向觉悟者学习,在觉悟者面前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罪过,是为了制伏傲慢心。念念想众生,念念想社会,菩提心就现前,念念想自己,菩提心就没了。

  我们稍稍有一点小福报,贡高我慢,自以为是。……我们见了佛菩萨的形象要顶礼三拜。顶礼是折伏我慢。以我们尊贵的头顶,顶礼佛的足,这是折伏我慢。什么时候我们修到能够起点作用,真正把自己我慢降伏住,多拜佛。

  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对礼敬诸佛之功德详加阐释。佛是人天之师,虽具高至无色界之非想非非想天,乃至诸天、仙人、梵王、帝释、人及非人都要向佛礼拜,足见拜佛一定有很大的好处。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中告诉我们:这些都可以成佛道。其中以跪拜礼佛的功德最大,除去毁谤佛法、对佛无缘者所谓"迷信",当然我们不承认信佛是"迷信",因为信佛根本就不是"迷信",它可以面对今天日新月异的科学而言,即以最小的效果和利益来说,也可以强健衰弱的身体,尤其是内脏不健康(如胃病患者)以及膝部有风湿病和感冒鼻塞的人来说,若常向佛行五体投地的叩首礼,其痊愈速度,更是具有立竿见影之效。

  从拜佛当中真正觉悟过来。我们要把一切众生都当作佛菩萨,都当作善知识看待。这个贡高我慢的心,逐渐的就会收敛了。藏传的密宗,初学的学人,第一堂课就是要磕十万个大头,这十万个大头差不多在半年当中要磕完。显教里面虽然没有这种严格的限制,初学,老师通常教学生每天要拜三百拜佛,都是折伏我慢修行的方法。每天拜三百拜,你拜个两三年,从这个地方去体会。

  十、读经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早晚功课

  读经的目的在「调伏身心」,不是在求解。读经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经是为自己断除业障、烦恼、习气,恢复自己心地的清净平等觉。目的在此。

  读经真正的作用,是用它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决定不是念这个经佛菩萨喜欢,念给他听。今天造恶业,回去念几遍经,佛菩萨就原谅你、消你的罪业了,那是自欺欺人。读佛经、听说教,听了、读了不能做到,那不叫学佛,那叫增广见闻。

  读诵不是叫你记住经文,不是的,是什么?读诵是把妄念打掉,意思在此地。你读诵就不会打妄想,你只有一个想法,不是很多,乱想。所以就用这个方法,是修定,读诵是修定,念佛也是修定。所谓修定,就是让你心止於一处,制心一处,它的目的在此地。

  念佛亦如是,也是把妄想念掉,念掉之后,那就一念相应一念佛,跟自性相应了。佛就是自性,叫真如本性。这个起作用可就大了,遍法界虚空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不稀奇,本能,个个都有,一切众生个个都有。只是你没有开发,你现前被起心动念、妄想执著迷惑了,障碍住了,自性的功德不能现前,自性的智慧不能现前,自性的德能不能现前,相好样样都不能现前。

  读经为什么? 坚定信心,坚定愿心,读经是为这个。心如果真的坚定,经念不念没关系,听不听不要紧,它的目的就是这个作用在此地,帮助你坚定信心、坚定愿心。你的信愿有问题,你就认真学习这部经典,统统搞透了,你怀疑都没有了。

  读经是一种方法,叫你读三千遍,三千遍读了的时候豁然开悟,为什么? 三千遍那么长的时间里头你没有妄想,就这么个道理。不能有妄想、不能有杂念,念经主要目的是这个。现在都搞错了,念经想了解经里所讲的是什么,你所了解的未必是你需要的。

  真正开悟了你就知道,全知道了。那人家请你讲经,你讲的方式不一样,对程度浅的人讲得浅,对程度高的人讲得高深,不相同。

  根本智的训练,每天不能间断。在家同修你们的工作很繁忙,一天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认真去做,这一点钟用真诚心,把一切事务统统放下,使心地清净、平等、真诚恭敬,用一个小时来读经,经念熟的话,一个小时一部就够。出家人每天至少要念二、三个小时以上,因为你出家,发心专修,不像在家人工作那么繁忙,所以每天至少要念二部到三部。

  这个跟世间念书不一样,用这个方法修清净、平等、真诚、恭敬,这叫修根本智。念经的时候不能打妄想,起个妄想,动个念头:这句经是什么意思? 那你这四个都没有,你的三学六度,真诚、恭敬、清净、平等完全没有,这就错了,就把佛法的修行变成世间法去读诵,变成念世间书。所以佛家讲的读诵,是一种修行的方法,跟平常念经完全不一样,功夫每天都不能间断。这样下去,有个半年、一年的训练,心清净了。

  读经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要真诚心、恭敬心,一定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间断就是这一部经要一次读完,不要分做几段,分做几段的话,当中就有夹杂,效果就低了,就差很多很多。读经的时候,决定不能有任何事情来干扰,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在家里面读经,最干扰的就是电话。读经的时候,最好把电话拔掉。不要有任何人打扰你,你用清净心来读,你才能收到效果。平常如果常常有干扰,读的时候常常间断,这种读经是帮助你熟悉,使我们慢慢念得比较熟,是帮助熟悉,是在练习阶段,这没有什么大作用。这个时候读经,要求不夹杂、不间断,等于说打仗一样,这不是练习。这是一定要求得真实的功德效果的。

  为什么要做早晚功课?做早晚功课有什么好处?早晚功课不是为佛菩萨做的,是为自己做的,这个意思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就是修忏悔法门。早课提醒自己。所以我们选读的经文,读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提醒自己。我今天的想法,我的思想、我的行为,希望能跟四十八愿愿愿相应,每天早晨做早课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与佛教诲相应的,好,我今天做到了,明天要保持,不能失掉。没有做到的,要生惭愧心,一定要发改过的心,明天我一定要做到。这样子做早晚课,早晚课就有功德。帮助你忏悔,帮助你发现过失,帮助你改正过失,那叫修行。阿弥陀佛!

  学佛的目的何在?

  【一】学佛的目的何在?

  学佛的目的何在?以什么动机来学佛?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因地不真,果召迂曲’,如果动机不正确,怎么学、怎么修,都会走到歧途去。

  为什么学佛?为什么修行?一般人回答都是为自己,为自己求安乐。而世俗的人为什么学佛?为什么要拜佛?为什么到庙里烧香?求升官发财,求健康长寿,求佛菩萨保佑他平安,目的在此地。全是为个人、为家庭,坚固的我执一丝毫都没有化解,念念增长执着,念念增长分别,所以他所行的一切善,叫世间善法。为什么叫世间善法?果报不出六道。六道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只要有妄想分别执着,六道就不能够超越。

  学佛的目的何在?一般人都知道,离苦得乐,破迷开悟。了生死出三界,度众生随缘,深信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转怨亲为法侣,转业海为莲池。

  学佛,首先要学会过一种不执着的生活!很多人误会了佛经上所说的功德相。诵这个经有什么功德,诵那个经有什么功德。大家听到或看到后,着了功德相,一天到晚忙不过来,这个经诵诵,那个经念念。因为赶任务,诵经的时候诵得快,很伤气。结果,修行没有修好,毛病倒弄出来了,身体搞坏了。这是误解了功德之故。功德不在白纸黑字的经文上,而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诵经明白了佛所说的义理,明白了修行的方法,然后,我们就照着这个义理和方法去实行,才能从凡夫而跨入佛境。这才是大功德!假如我们光是念、光是诵,而不知佛经的义理,不明白怎么修法,仍旧在凡夫位踏步不前,那功德从何而来呢?

  我们现在是凡夫,解脱、成佛是我们的目的和愿望。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遭受着痛苦,现在要摆脱轮回,解脱痛苦,但只在嘴上这样说不行,只在心里这样想也不行,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迷失了自性,思想、行为都已经“出轨了,现在就要改变思想和行为,要回归自性。现在我们的内心是无明、愚痴的,如果想成佛,内心就要变得智慧、觉悟。

  现在我们的行为是处处为自己着想,如果要成佛,行为就要变成处处为他人着想,做对众生有益的事情。既然你不想做凡夫、想做佛,既然你不想六道轮回、想摆脱轮回,既然你已经决定了要解脱成佛、要学佛修行,就不能再跟着自己的烦恼、习气走了。

  你以前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凡夫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轮回的因,现在就要彻底改变,要把自己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抛弃。所谓转识成智,就是要重新建立观念。虽然我们现在学佛了,但很多时候还是自以为是、自作主张,这都是要改的。

  但是这种改变也有难度,不容易啊!

  为什么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自以为是,总是自然而然地自作主张?这就是习惯。我们无始劫以来轮回于六道,已经习惯了,现在要改这个习惯。

  我们在这个世间,佛法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佛教导一切众生最高的目标。不是教你升官发财,是教你离苦得乐,离一切苦,得圆满的乐。

  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来的。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的,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的。不迷,苦就没有了;觉悟,乐就圆满了。

  这是跟释迦牟尼佛学习的终极目标,不能不知道。

  真正学佛的人,我为什么学佛?我要成佛。就像惠能大师当年第一次见五祖,他给五祖礼拜,五祖问他,你来想求什么?能大师回答的是,我来求作佛,不求别的。我相信忍和尚一生也没有碰到这么一个人,问他来干什么,他要来作佛的。

  一般人进佛门烧香礼拜,问他干什么?求升官、求发财、求长寿、求保平安,都求这些,没有听到说有一个人来作佛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他来求作佛的,他真的成佛了,不就一切法从心想生!

  【二】我们来世间只有一个目的

  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这个要清楚,佛告诉我们,我们来到世间只有一个目的: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妄尽还源,那我们就没有白来了。像上学读书一样,我们上学读书为的是什么?升级,年年向上提升,小学升到中学,中学升到大学,大学升到研究所,把最高的学位拿到了。最高的学位是博士,在佛法里面,佛陀是最高的学位,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

  世间这些比喻只能比喻个彷佛,没有办法比得恰到好处。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拿到学位有什么好处?拿到学位是离究竟苦、得究竟乐。

  我们在这个世间,佛法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佛教导一切众生最高的目标。不是教你升官发财,是教你离苦得乐,离一切苦,得圆满的乐。

  【三】了生死出三界,是学佛的终极目标

  学佛的人,一定要晓得,学佛的目标在哪里?学佛的目标一定要订在究竟圆满的佛果,学佛的人如果不发心作佛,那可以说,他的佛是白学了。

  我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我鲜明的目标是了生死出三界。不但是了生死出三界,而且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弥陀如来。

  我来到这个世间,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我的方向、我的目标,其他的统统不是。其他的,无论别人做的是什么,一概与我不相干,我走我的路。

  但是修净土,《无量寿经》重要,《无量寿经》把西方极乐世界的事实、理论都讲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使我们对于那个世界认识清楚。

  换句话说,《无量寿经》是接引你,帮助你建立坚固的信心,帮助你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信心、有愿心,怎么个修行法?《要解》好!《要解》的指导是第一殊胜,《要解》帮助我们修行。

  你信心坚定,坚持这个法门,一生不改变,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拿着莲花来接引。这个莲花是你自己心想变现的,你愈精进,花就愈大,光色愈好。

  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是假的,你一样也带不去。不但身外之物你得不到,身体也不是自己的,你也得不到。既然晓得死不带去,何必要去争这个?

  争取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情重要!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带去。可是你念阿弥陀佛,这个功德是完完全全能带走,这是真实的。

  我们今天修净土,我们终极的目标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一生决定要成就,这个事情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

  【四】怎样学佛?

  学佛就是学作佛,学习佛的存心,心与佛同,才能真正掌握根本。“南无阿弥陀佛”,每个人都会念,可是结果却不同,有人能往生,有人不能往生。说实话,往生的人少,不能往生的人多。即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也不相同,有人生实报土,有人生同居土,这些原因何在?就是没有把佛的根找到。

  佛的根是什么?《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往生正因”中,世尊特别强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上辈、中辈、下辈乃至一心三辈,都不离此八字。若只有一心专念,不发菩提心,即使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菩提心发了,有人发得圆满,有人发得不圆满,因此往生品位也有所差异。

  善导大师讲:“往生品位总在遇缘不同。”你遇到的缘殊胜,透彻了解这些理事因果,这一生中可以实报土上品上生;若理解的不透彻,发了一点菩提心,能与菩提心相应,也能往生凡圣同居土。这就是造成往生品位不同之原因。

  何谓“圆满菩提心”?《观无量寿佛经》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也讲:“直心、深心、大悲心”。所以,菩提心是真实、究竟、圆满、觉悟之心;换言之,菩提心是觉而不迷。

  为了方便同修体会,我将菩提心写成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就是菩提心。我们要将这十个字掌握住,变成自己的心,运用在日常生活、工作应酬、处事待人接物中,就是真心,就是菩提心。

  何谓“真诚心”?古人讲:“一念不生是谓诚”,真诚心里没有念头,即经上讲的“真心离念”。换言之,有念头是妄心,不是真心。由此可知,我们一念不生时是真心。真心为什么会变成妄心?佛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用的是妄心,妄心是轮回心,用轮回心不论修什么法,还是出不了轮回。如何将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这是我们学佛的目的。转的方法,就是决定不用妄想、分别、执著。

  只要不用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心就是菩提心,就是真诚心;掺杂妄想、分别、执著,真心就变成妄心。

  我们用真诚心念佛,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才与佛相应。不是以这种心念佛,就不能与佛相应,只能与西方极乐世界结个善缘,这一生很难成就。要想一生成就,往生极乐世界,必须以真诚心、清净心,处世待人接物。

  何谓“清净心”?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决定不污染;污染就是心生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五欲。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我跟外面人物接触,不起七情五欲,那我不就变成木头了?”我们要知道,佛外面的表演也跟世间人一样,看到可爱的喜欢,看到不可爱的也有讨厌,但那是演戏,不是真的,心里决定不染,这叫“离一切相”。

  所以,“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不坏世间法就是表演的时候很生动、很活泼,而且是真心表演。世间人讲的爱、恨是假的,虚情假意,为什么?他的心是假的。佛菩萨虽然表演,但他是真心表演,真心跟镜子一样,所以用心像镜子。

  我们笑,镜子里的人也笑;我们哭,他也哭。我们笑哭有心,他笑哭没有心,表演得非常逼真,他确实没有情、没有执著,他是高度圆满的智慧。学佛要从这里学起。

  以世间人来说,谁有真感情?佛菩萨有真感情,真感情称作“慈悲”。世间人虚情假意,决定不可靠。他说他爱你,你听了别当真;当真,你会生烦恼。他说他恨你,也是假的。所以,世间人用的是虚情假意,绝不真实。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真实,真的决定是清净,决定是智慧,里面没有情识。佛慈悲一切、神爱世人,那个爱都是智慧,不是感情,所以他的爱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

  众生感受诸佛菩萨的慈悲,能感受多少,看你的用心。你有几分真诚心,就有几分感受;一分诚敬,感受一分;十分诚敬,感受十分。所以,修行首先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清净心。而清净心是决定没有感情的污染,感情的污染最严重的就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比七情五欲还要严重。

  何谓“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决定不傲慢,把一切众生看作诸佛如来。我曾经讲过,我念佛与你们不一样,我心目中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我对一切众生的尊敬、赞叹、供养,跟对阿弥陀佛决定没有差别。这不是把众生当作阿弥陀佛,众生本来就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的意思是无量觉,哪一个众生不是无量觉?哪一尊菩萨不是无量觉?《华严经·出现品》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所以,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只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才不能证得。

  我们透过《无量寿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学习,才认识、体会到了。体会到了就要落实,“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要真正做到。

  学佛就是要学习存心,一定要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个心。菩提心是讲三心,我们现在讲五心,五心就是三心。真诚关怀一切众生,照顾一切众生,决不能分别。

  菩提心一发,所有罪障都消除,所有冤亲债主都得福。为什么?发菩提心就成无上道,菩提心不发,你是凡夫;菩提心一发,就入圆初住的位次;圆教初住菩萨叫发心住,在别教就是初地的位次。我们用这个心念佛,决定往生。

  如果再将菩提心落实到生活上,每天二十四小时,念念不失菩提心,念念不离菩提心,你这一生念佛是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菩提心如何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贯注在我们整个生命过程中?“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写了五个科目,作为净宗同学修行的纲领:“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就是菩提心的圆满落实,也就是《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所说的“一念、十念决定往生”,因为你与佛的心、佛的念、佛的行为完全相应。因此,菩提心不是口头上说说就管用,一定要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做到。

  一、三福

  (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世尊教导我们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对父母、师长有没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佛法总结来说,就是这两句话。佛法的修学从孝亲尊师开始,大圆满也在此。

  所以,什么人能将孝亲尊师做到百分之百圆满?诸佛如来。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就是孝敬还欠缺一分。因此,佛法就是孝道、师道,孝道和师道是虚空法界的大圆满,决定不能疏忽。

  “慈心不杀”,不杀害一切众生,亦不恼害一切众生。若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就错了。所以,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在任何场合要令人生欢喜心,别人看到我不高兴,我就回避,要与人结善缘,决定不结恶缘。

  真正发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处世待人接物,一切众生对你无不尊敬、欢迎、爱护。我们得不到社会大众的谅解,一定要回头反省,反省就是开始觉悟,发现自己过失要立刻痛改。改正自己的过失,就是真修行。所以,修行不仅是念佛、磕头而已,最重要的是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之中。

  个人行持最基本的是“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这是身的三善业。偷盗就是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而非法占有。以佛法讲,贿赂也是属于偷盗。你有权有势,人家不是甘心情愿,而是逼不得已给你的,你收受也属于偷盗。偷盗的范围很广大,所以古人解释为“不与取”,意思很深广。

  口的过失最多、最容易犯,所以佛说了四条:“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恶口(恶口是说话很难听)、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别人。凡是文化艺术作品、戏剧影视,会引导人犯身口意三恶业者,称为绮语)。”用真诚、清净、慈悲心,修十善业道,就是菩萨行。凡圣之差,就在用心之不同,一个用真心,一个用虚妄心。意三善是“不贪、不瞋、不痴”,这是讲存心。

  对世、出世间法都不贪,一有贪瞋痴,心就被污染了,心就不清净;心不清净,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没有了。这五句十个字,每一个字圆圆满满含摄其它四句八个字,一有一切有,一条没有就统统没有。《华严经》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不二。”一定要认真修“十善业”,以十善业约束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它相应,这就是圆满的佛法。

  我们看到佛的画像上有一个圆光,圆光上面有三个字“唵、阿、吽”(有用梵文写的,也有用汉字写的)。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身口意三业至善。换言之,十善修到圆满,就是这三个字。“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三业清净。《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讲:“三业清净”,并且特别把口业放在前面,“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三桩事做得圆满,就成佛了。

  因此,初学佛从十善业下手,成佛也从十善业圆满,怎么能疏忽?我们起心动念,要时时以十善为标准,观照自心,这就是从根本修。

  菩提心是心之根本;“孝亲尊师、慈悲十善”是行之根本,是落实在事相上之根本,若将此根本舍弃,修学任何法门都不踏实。

  这就是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要从根本修,只要念念不离根本,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能成就,“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要是忘失根本,念佛一生也不能成就。

  (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从这个根本再往上修,就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从凡夫提升到二乘,超越六道,进入四圣法界。

  (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再往上提升,就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最重要的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理事统统圆满。净宗祖师大德常教人“三心圆发”,这里的发菩提心就是三心圆发,圆发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统统做到了。

  “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别的因果,是净土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要坚定信心,决定要信净土,决定不怀疑,这就是深信因果。

  “读诵大乘”,我们选择的大乘经典是《无量寿经》,每天都要读诵,并且要深解义趣。如何才能深解?一定要依教奉行。

  佛在经上的教诲,认真努力去做,做到了要保持不失;没有做到的,一定要发心做到。然后你对经的意思愈理解愈深,愈理解愈圆满,天天生智慧。从前六祖惠能大师见五祖忍和尚时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何以常生智慧?依教奉行。

  我们今天何以不生智慧,常生烦恼?我们没有依教奉行,当然生烦恼。所以,此地“读诵大乘”,并不是叫你所有大乘经都去念,没有这个必要。“一经通一切经通”,我们以《无量寿经》为主,如果你们要听《华严经》也可以,就以《华严经》为辅助。《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详细注解,《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精华,这两部经确实是一部经。

  所以,我们受持以《无量寿经》最好,抓住纲领;理解上,《华严经》讲得详细。

  “劝进行者”,就是为人演说,表演给人看,决不是口说。由此可知,世尊很慈悲,真的把菩提心、把念佛教给我们,而我们自己粗心大意忽略了。

  二、六和

  “六和”即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六和敬”是佛教导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决定不能违背;违背六和敬,就是破和合僧,要堕阿鼻地狱。

  六和敬里最重要的是“见和同解”。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没有证果,见和同解如何落实?放弃自己的成见,也就是放弃自己的想法、看法,一切遵循佛陀的教诲,就见和同解。

  清朝初年,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宫廷里读诵《无量寿经》,以《无量寿经》来达到见和同解,建立朝野共识,所以那时国家强盛。皇帝不用自己的意思,用佛的意思,大家没有话说,个个都欢喜。

  到了慈禧太后废除宫廷读经制度,那时意见就不统一,国运就衰退了。因此,我们相信佛的话,依照佛的教训去做,所有不同意见都能化解。这一条属于思想问题,其余五条属于事相。

  落实在实际事相上,要“戒和同修”。“戒”是广义的,指佛陀的教诲、教诫。我们要养成守法、守规矩的习惯,大家生活在一起有常住公约,应当要遵守。古今生活习俗不一样,一定要因时因地,使我们的生活方便。佛家的戒律,在中国唐朝百丈大师立清规时,将印度戒律中国化,对释迦牟尼佛的戒法,做了一次适合于中国人修学环境的修订。

  佛无有定法可说,要记住这个原则。所以,每个地区定的规矩,只要符合佛法的精神,在事相上可以变更,原理原则不变。佛法是开放的,特别是大乘佛法,能够适应时代。佛法一定要落实在本土化、现代化,才能普度众生,才能利益众生,如果守住一成不变,只能利益古人,不能利益现代人。

  其余的“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好懂。六和敬是我们处众必须要遵守的原则,若离开这六条,纵然是很多出家人住在一起,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团体,不可以称为僧团,僧团是决定修六和敬的。

  如果你的家庭四个人,每个人都依照佛的教诲修六和敬,这个家庭就是道场,就是僧团。凡是僧团一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一定要把这六条做到,如果做不到,你家里供一百尊、一千尊韦驮菩萨,也没有一尊韦驮菩萨真的保佑你。护法善神是依法不依人,不是讲人情的。

  你心正、行正,虽然没有供护法神,护法神也不离开你,决不是说供他就有保佑,不供就没有。供养要用我们的心、我们的行为,而不是每天用香花水果去供养,那是贿赂、巴结,护法神不会接受。我们要用真心、用菩萨行去供养。

  三、三学

  三学即戒、定、慧三学。这是佛法教学的总纲领。戒学是如理如法,定学是清净平等,慧学是真诚慈悲。

  四、六度

  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是菩萨在日常生活当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决定不可违背。

  “布施”是放下,般若是看破。放下什么?布施是放下悭贪,持戒是放下恶业。对于世、出世间法没有贪心,没有悭吝心,自己有的,肯毫无保留地帮助别人。比如说:我有财物,用财物帮助别人;我有能力,用能力帮助别人;我有智慧,用智慧帮助别人。也就是今天讲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这称作“布施”。

  “持戒”是断绝一切恶业,持戒就圆满了。

  “忍辱”是对治瞋恨、嫉妒,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瞋恚、嫉妒,这称作“忍辱波罗蜜”。

  “精进”是对治懈怠。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自己修学(就是自己过日子),服务大众,帮助别人,决定不懈怠、不懒散,这就是精进的意思。

  “禅定”是对治散乱。世人所谓精神集中、意志集中,就是禅定的意思。禅定不是天天面壁打坐,而是我们面对一切人事物,心有主宰,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这叫禅定。

  《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是禅,不会受外境诱惑、干扰;如如不动是定,定是心有主宰,不为所动。内不动心,外不受干扰,这叫禅定。《楞伽经》云:“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行住坐卧都是禅定,也就是说行住坐卧都能外不著相、内不动心。

  “般若”是智慧,看破世界。《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尊在《大般若经》上讲了几千次“不可得”,我们如果真正明了“不可得”,得失的念头就没有了。于是在现实境界当中,你得到了,决定不会生欢喜心;你失掉了,也绝对不会懊恼。为什么?不可得。说到极处,生死不可得,所以对于死不恐怖了,这是真实智慧。对于宇宙人生性相、理事、业因果报,样样清楚、明了,觉而不迷,这是般若。

  全世界通用的佛教教旗——五色旗,总共六条,前五条是单色的,一条一个颜色,代表前面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后面一条是杂色的,五种颜色都有,代表般若。

  这个意思就是说,布施里面有般若,才称作“布施度”;布施里面没有般若,那是修福。前面五度里面没有般若,都是世间有漏的福报。譬如你修禅定成功了,生色界天、无色界天,但不能出六道轮回;如果禅定里面有般若,就超越六道。

  般若究竟是什么?世尊在《金刚经》上说了一句名言:“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离一切相”是般若,“修一切善”,一切善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是佛教给我们的,非常具体,这就是菩提心的落实。

  五、普贤菩萨十大愿”

  普贤十愿菩提心究竟圆满的落实是“普贤十愿”。大经云:“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

  净宗法门的殊胜,在于落实普贤行,《无量寿经》云:“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行无量无边,整部《华严经》所说皆是普贤行。佛菩萨慈悲,把无量无边普贤菩萨的行持,归纳为十个纲领,就是普贤十愿。

  (一)礼敬诸佛

  诸佛是指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有情众生是佛,无情众生也是佛。礼敬是平等的礼敬,真诚的礼敬。以真诚、清净、平等心,尊敬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皆是诸佛。

  佛在经上说得很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有佛性皆当作佛,这是佛对我们说的。佛在《华严经》、《圆觉经》上讲真话:“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我们很难体会。说一切众生皆当作佛,我们能体会,他现在是凡夫,慢慢修行将来会成佛。说现在就是佛,很难体会,但是佛所讲的是事实。

  所以,我们对于一切众生怎么能不恭敬?怎么能不尊重?但我们没有做到,不但没做到,甚至连父母、老师、同学都瞧不起,以这种心态念佛,怎么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个个修普贤行,你与普贤行无丝毫相应,当然不能往生。

  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到实报土上上品,全是普贤菩萨。我们的行为与普贤行不相应,怎么能进入普贤法界?所以,祖师把“普贤十愿”列入早晚课,就是要天天提醒,时时刻刻不能忘记,起心动念要与十愿相应。

  (二)称赞如来如何落实“称赞如来”?

  惠能大师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就落实了。普贤菩萨只有赞叹,没有毁谤,见一切善事称扬;见不善事,心中不落痕迹。

  而我们是见到人家的好事,忘得干干净净;人家的恶事却记得很清楚,永远不忘,完全与普贤十愿颠倒,怎么能往生?因此,你只要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十愿相应,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无一不欢迎你。

  (三)广修供养

  “广”是平等、普遍的意思。不分国土(诸佛如来无量无边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信仰,清净、平等的供养。

  我们去参加天主教的礼拜祷告,也是修供养,以真诚心、恭敬心、爱心供养。所以,“广修供养”是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执著,尽虚空、遍法界平等的供养。

  (四)忏悔业障

  如何忏悔?把其它九愿都做到,就是忏悔;若有一条没有做到,忏悔就不彻底、不究竟。忏悔不是做错事在佛菩萨面前祷告,求佛菩萨赦免我的罪过,那是迷信。

  对诸佛菩萨来说,你求不求他赦免罪过,与他毫不相干,为什么?你造的所有罪过,佛菩萨心里痕迹都不落。佛菩萨只记一切众生的善,决不会记一切众生的恶。你造的恶业,你自己会感受恶报。

  忏悔是改过,后不再造,即儒家讲的“不贰过”。知道错了,以后不再造重复的过错,名为真忏悔,诸佛欢喜,天龙善神尊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善,就是改过。知道自己的过错,承认自己的过错,并能将之改过,这是真正忏悔业障。

  “礼敬诸佛”是改不敬一切人事物的过;“称赞如来”是改对一切人瞋恨嫉妒的过、专看别人错误的过、专门宣扬别人过失的过;“广修供养”是改悭贪的过,改心量狭小的过。因此,十愿条条都是忏悔法。

  (五)随喜功德

  随喜功德“随喜功德”是特别加强改嫉妒、障碍的过失,人家有好事不能嫉妒、障碍,要随喜。

  随喜就是帮助他、成就他的好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他做对社会、众生有好处的事,纵然他是我们的敌人、冤家,也要去帮助。

  我正面去帮助他,冤家对头不接受,还说我不怀好意,譬如我们帮助他钱财,可以请别人转交给他,不要用自己的名字。将来他知道了,冤结就化解了。所以,要修随喜,不可以有障碍。

  (六)请转法轮

  “教学”,这是世间第一等的善事,我们疏忽了。现在社会动乱,人心没有归依,原因何在?《无量寿经》云:“先人无知,不识道德”,因为没有人教,才变成这样。所以,我们有责任请转法 轮,请善知识来讲经说法,教化一方,也就是提倡佛陀教育。

  (七)请佛住世

  如果这位善知识的教导、德行,受到此地大众的尊敬、仰慕,愿意跟他学习,就请他常住在此地,这就是“请佛住世”,这个地方的人也就得利益了。

  大家在《金刚经》上念到“祇树给孤独园”,就是给孤独长者请佛住世,礼请释迦牟尼佛连带他所有的学生,常住在舍卫国,弘法教学,利益众生。如果没有人请,佛就不会来了。

  所以,要懂得请法师讲经,请有德的高僧或者大德居士,常住在此地教学。普贤十愿这两条太重要了!

  普贤十愿,“愿”只有这七条,后面三条是回向。第八、“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第九、“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第十、“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就是回向自性。所谓“回向”,即拓开心量,也就是大乘法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八)常随佛学常随佛学,哪个是佛?一切众生皆是佛

  一切众生的善,我们要学;一切众生的恶,我们要反省、改正。所以,善恶都是善知识、老师,都是菩萨学处。

  (九)恒顺众生

  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要现代化、本土化。两千年前,佛教刚传入中国,印度高僧大德就能随顺中国人,将道场建成中国宫殿式的,而不是印度式的。如果把印度式的建筑搬到中国来,中国人不会接受。

  佛教到中国能够生根,能够弘扬,而基督教(唐朝时称作景教)也是那个时候传来中国的,为什么不能像佛教这么兴旺?就是它建的教堂是外国式的,我们一看就不喜欢接近,这是不懂得恒顺众生。

  再看佛的造像,在中国,一定是中国人的容貌;在日本,日本人的容貌;在西藏,西藏人的面孔;在泰国,泰国人的面孔,这叫恒顺众生。

  很多中国法师到美国建道场,建成宫殿式的,结果只有几个老华侨进去,外国人一个都不进去,因为外国人一看到,“你们是外国文化”,他有抵触情绪,这样就不能度众生。

  因此,我极力提倡,希望这些法师在美国建道场,要建成白宫的样式。为什么?中国的道场建宫殿样式,因为宫殿是从前皇帝住的;而美国总统住在白宫,所以到美国就要建白宫的样式。

  而且佛像面孔一定是美国人,美国人一看很亲切,他就来了。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众生喜欢什么法,就跟他说什么法,这是恒顺众生。我们的过失就是分别、执著,这是破我们分别、执著的过失。

  (十)普皆回向

  这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拓开心量,改我们小心量的过失。这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拓开心量,改我们小心量的过失。

  这是“发菩提心,一心念佛”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日常处事待人接物上,统统是念佛,不是口念;与普贤十愿完全相应,你的生活是念佛,工作是念佛,应酬是念佛,无一不是念佛。

  现在人学佛,真的是愈学心量愈窄小,愈学愈执著,完全违背了佛陀教诲,还自以为是佛教徒,自以为很如法,自以为天天在修积无量无边功德,真正原因是不读经之过,不研教之过,不能深解义趣之过。

  以上是净宗同学修学的五个课程。佛讲的方法太多了,我们只要抓住这个纲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之相应,就是真正念佛,把念佛落实了,而不是口念。

  你是心念、身念、行为念,这是佛心佛行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是真念佛。如此念佛,生活是功德,工作是功德,处事待人接物无一不是功德,只要与这五个科目相应都是功德,以此功德回向求生西方净土,决定得生,真的是古大德讲的“万修万人去”。末后,“归心净土”,世尊教化能事就圆满了。

  【五】最后,我特别节录出《净土指归》所讲的十种信心。

  一、佛所说法,金口诚言,真实不虚。

  我们决定相信佛的话,佛用的是真心,我们用的是妄心,所以自己的意见不可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不可相信,一定要相信佛陀的教诲。

  二、凡夫识神不灭,六趣循环不已。

  识神就是是非人我、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忘掉,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

  三、此土修行,未得道果,不免轮回。

  “道果”即阿罗汉果。你不能证阿罗汉果,就决定不免轮回。阿罗汉果是见思烦恼断尽了,也就是分别、执著断尽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起分别、执著的念头,超越六道轮回。我们还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就决定脱不了轮回。

  四、未出轮回,虽生天上,不免堕落。

  这是讲修行不错,有成就,不求往生极乐世界,你所修积的功德,果报在天上。你修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在欲界天;你修禅定,功夫成就了,生色界天、无色界天,但是出不了六道轮回。天的寿命虽然长,毕竟还有到的时候,寿命到了还要堕落,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之后,还是要堕落,所以不是究竟的。

  五、极乐世界,众生生者,永无退转。

  这种功德利益,我们要清楚明了。真清楚了,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惠能大师说得好,“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人家有没有过失,我们不知道,如果相信自己意思就铸成大错。为什么?说不定做错事的人,是佛菩萨化身示现的,我们怎么会知道?五浊恶世龙蛇混杂,造罪的人多,佛菩萨在其中示现的也多。

  佛菩萨先示现造业,然后示现被法律判刑、枪毙,这是教诫众生,你们要是做错事情,就是这种下场。他是示现来教化众生,成就无量无边功德,我们如何会晓得?所以,佛一再劝勉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证得阿罗汉果之后,才可以相信自己的看法、想法。

  六、众生发愿,愿生净土,决定往生。

  关键在发愿,发愿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愿生净土。菩提心的落实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否则你的菩提心是嘴皮上的菩提心,不能落实。这五个科目做到了,菩提心才能落实,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决定往生。

  七、一称佛名,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这是经上常说的,可是我们每天念十万声佛号都灭不了罪。什么样的人一称佛名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发菩提心的人,就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相应的人。

  这是指真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人,而不是平常人。所以,佛经的意思不能错解,错解了不但不得受用,反受其害,以为自己修得不错,到临命终时不能往生,还要怪佛菩萨,怪经上讲的不灵。其实是自己没有依照方法修行,错解佛的意思。

  八、念佛之人,弥陀神通光明摄取不舍。

  真正念佛人,佛菩萨常常在他旁边,照顾他、保佑他。

  九、念佛之人,十方诸佛同以神力护念。

  “念佛”不是口念,念是“今心”。你现前的心与佛心、佛行相应,就是念佛人。如果是口念,心行不相应,就是古大德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心行相应才是“念”。你的心是佛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的行是佛行,“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如此念佛,方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念,一切龙天善神拥护。

  十、净土寿命无量,一生当得无上菩提。

  不管你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或是实报土上品往生,都是无量寿,决定一生圆满菩提。

  对这十种信心,决定没有疑惑,你是真正念佛人,虽然你现在还没有到极乐世界,你在极乐世界已经注册,你现在就是极乐世界的人,不是凡人,所以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

  【六】 学佛从哪里下手

  给新进的同修-初学导引,初学要如何修学?

  答:净宗修学是以「净业三福」为基础。

  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何落实?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做一个孝顺的儿女,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真正将这两句话落实在生活当中。「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则落实在《十善业道经》,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同学至少要学习《五戒相经笺要》和三皈传授。三皈传授有录相带,也有文字教材。出家的同学一定要学《沙弥律仪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具足众戒」,就是十条戒圆圆满满。「不犯威仪」,是二十四门威仪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宝藏。这一条就是《地藏经》的宗旨,我们要从学习《地藏经》来开发心地宝藏。这是前两年的基础课程。佛言:「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说得多重!多麼重要!

  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从凡夫修行作菩萨,将来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这三条。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皆以此三条为基础。若无此基础,就不能成就;犹如盖房打地基一样,无论盖什麼房子,地基一定要坚固,有了坚固的基础,才能学法门。

  我对佛教还不认识,如何著手?

  答:请先於网站上收看净土法门法师讲的「认识佛教」及「三皈传授」的讲演,此能帮忙您先对佛教有正确的认识,以及明白学佛之目的与意义,以提高学佛之兴趣与信心,进而能深入学习。

  【七 】念经的目的,一定要搞清楚!

  我们念经是求开悟。悟从哪里求?从定上求,从清净心里面求。经选一部,天天念它,念到熟悉,不要求解,为什么?经里没意思,你求什么解?你所了解的统统叫打妄想。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所解的都是胡思乱想,决定不是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是什么?没有意思,那就是如来真实义。心清净、心定了,到起作用的时候就无量义。佛法妙就妙在此地,所以你决定不要去找它的意思。

  我们天天念经,念经是为了得定,念经是为了清净心,清净心里面生智慧,《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我们念经的目的是在此地。

  所以我常常劝人,经只管念,不要去想它的意思,不要去研究,一味地去念;这样念下去,如来真实义你就明了了.念经的目的是破妄想、修定慧,所以念经不能有分别,不能有妄想,不可以想经里的意思,这个很重要!

  念经的时候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字没有念错,句子没有念颠倒,这就是修慧。念经的目的,一定要搞清楚!我们念《弥陀经》的目的在哪里?实在讲,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们真正的目的。阿弥陀佛!

  什么是“学佛”

  什么叫学佛?学佛就是学智慧、学觉悟,慢慢他就明白了。

  我们大家都以“学佛”人自居,但什么是“学佛”?有的人并不明白。有的人实际上是“求佛”,认为念念佛,供养供养,布施布施,就算是学佛了,就能积功累德了,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这不是“学佛”,这是“求佛”。

  大家要正确认识佛教,对于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要搞清楚、搞明白,真正依照佛陀教诲如法修行,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切忌盲目外求、迷信学佛。

  有的人学佛的目的、动机和行为只有一个,就是求这个、求那个,求保佑升官发财、考上学校、事事顺利等等。

  尤其一些人抱着和佛菩萨做生意的心情,今天烧一柱香,请佛菩萨帮我完成一项心愿,明天供几个水果,求佛菩萨保佑我什么什么,否则就是佛菩萨不灵,等等。

  有的人学佛,很容易有迷信、轻信、盲从、依赖、偏执甚至狂热等心理。依法不依人,是学佛四依四不依之一。

  但是一些人由于自己缺乏知见和分辨、判断力,又不清楚自己的根机,也不能广学博究佛教义理,因此,很容易随大流,盲目跟风,尤其容易对某某知名大师迷信盲从,有时比较偏激甚至走极端(宗教虔诚不等于偏执、狂热),而且对自己的偏差往往不自觉。

  学佛不单是吃素,诵经,持咒和念佛;因为佛是慈悲智慧大觉者,我们看看世尊是无我救世;无我奉献为众生、甘愿舍一切吧?那我们就应该把世尊他老人家的德行、慈悲精神带到生活中去。让自己身上逐渐的增长智慧和慈悲,应以包容的心胸对待一切众生。

  学佛有三个基本的条件,这三个基本条件有一条不具足,修行都有障碍。第一个是理论要通达,要正确没有错误地理解它;第二个是方法要明了;第三个是境界要清楚。功夫到什么程度,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理论、方法、境界三样都搞清楚了,这才可以开始修行。

  寺院是一所大学校,整个佛法的教学就是教你认识你自己以及周围的生活环境,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是觉悟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法,经典里面讲的就是让我们怎样用智慧来觉悟宇宙人生的万事万法。

  “学佛”是向佛学习,佛是我们的榜样,是标准。佛是什么样?首先是没有贪嗔痴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说到这个标准,有人会说:“太难了,做不到啊,那是佛,我又不是佛。”你不是佛,但你在学佛啊,要学佛就要去做啊。不做怎么叫学佛,不做就是求佛了。

  一个修行的人要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成就?世尊说:如果一个修行的人,见到一切天地万物,知道了无一物,如梦幻泡影,一点都不贪着,这个人就是见道,是真正悟道的人。

  真正的学佛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什么叫修行?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过去我们没有接触佛法,没有人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们的想法错了,看法错了,我们说法、作法都错了,这是错误的行为。

  错误的行为招来六道三途的果报,错误行为变现这个境界;现在我们明白觉悟了,把这些错误行为修正过来。正确、错误的标准,我们不能不依靠佛法,所以对佛法要建立坚定的信心。佛是过来人,我们不相信过来人的话,相信谁的话?所以佛说的一切经,就是我们修行的标准。

  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与经典所说的相应,这是好的,是正确的;如果与经典讲的不相应,我们自己一定要觉悟,我们错了。错了要赶快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所以修行,诸位同修要记住,不是每一天念多少部经,念多少声佛号,磕多少大头,不是的,那不是修行。那个作法可以说的什么?信教。佛有四种经,「教理行果」,你只有一个;你自己修行的方法,「信解行证」,你也只有一个。

  我信教,理不懂,行没修,虽然天天念经、念佛,还是胡思乱想,还是干一些损人利己,干这些事情。不但佛经里面讲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你还在造罪业。所以信教不行,要解理;理解了还不行,要修行;修行才管用。

  修行纵然没有证果,你决定不堕恶道。你是真修,修的功夫没到家,到家就证果了;功夫没到家,虽不证果也必得人天福报,这是决定靠得住的。

  所以修行在我们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是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教,相信老师的教诲;第二个阶段是明理;第三个阶段是修行;第四个阶段是证果。佛说的教理行果,我们自己的功夫是信解行证,这是精进。这个精进跟前面五力的精进不一样,那是讲的通途法门,这是讲的专门。你选择一个法门,你选择一部经典,一门深入,这个精进是讲这个意思。我们在一生当中修学能不能有成就,这四个字是关键,「修行精进」四个是关键。

  诸位一定要明了,佛家常讲开悟,常讲觉悟,什么叫开悟?什么叫觉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叫觉悟,就叫做开悟;把自己毛病改正过来就叫修行,就叫功夫。这些名词术语不能解错了,不能够解偏差了,我们发现有不少人说到修行,以为修行就是吃素,吃斋念佛那叫修行,这是很大的误会。吃斋念佛是修行的样子,他是不是在修还不知道。

  真正修行,真正有功夫,不一定吃斋念佛。佛家的法门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念佛只是其一,不用这个方法用别的方法也是在修行。所以一定要正确的理解,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行为,一门深入,这才叫真精进。

  所以诸位就明了,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一个真修行人,诸佛护念。诸佛如来五眼圆明,前面跟诸位讲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看不到的,没有听不到的。

  真正发心修行,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连那些妖魔鬼怪都佩服你,都尊敬你,你了不起,他不敢惹你。真正修行人还有妖魔鬼怪来扰乱,你就可想而知,你是什么功夫?连妖魔鬼怪都瞧不起你,你的功夫就可想而知。真有功夫的人,妖魔鬼怪尊敬你,即使冤家债主也不敢惹你,这些事理我们都不难懂。

  真正的学佛,一定要从迷信中走出来。佛法就是从心灵的黑暗中走向觉悟的光明。并不是说明磕多少头,念多少经就是精进,就叫真正的把佛学好了,那叫假学佛。

  真学佛,改脾气,真学佛,无私奉献,真学佛不会跟任何众生搞对立。不会小瞧任何一个众生,不会去心外求法,心中时刻是正知正见,丢啥都可以,正知正见不能丢,心中的菩提心,愿力心不能丢。这样学佛才能真正的结出极乐世界之果。我们学佛一定要在心地上用功,内心觉悟不升起,外在求法皆无益。凡夫的差别,一念迷就是凡夫,一念觉就是佛。

  经论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修正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所以经不能不读,不但要读,要多读;深解义趣,我们才谈得上修。

  如果经读得不多、解得不够深,你怎么个修法?我们凡夫一起心动念就错,有几个人会想到要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行为?然后你才晓得,学佛的人不少,修行的人不多,这话是真的,真正把行为修正的人不多!

  许多人学佛,他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修行!诸位要知道,修行不是在形式上。修行在哪里修?在起心动念之处。念头才起,就要能觉察到,所以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你是凡夫,凡夫哪有不起念头的道理?要是念头不起,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了。

  凡夫总是妄念纷飞,所以修行第一个是把妄念减少,其次要懂得把妄念修正为正念。起心动念想到自己的利益,这是妄念,我们要把它修正成正念。什么是正念?起心动念想到众生的利益,不想自己,这是正念。佛菩萨念念都是利益众生,没有一念是为了利益自己,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甲、我们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

  一、人生逆境多

  那一个人能免了患病、衰老、亲眷生别死离、财物失散、怨 加害?还有:贫人希望得财、无儿的希望得儿、无职业的希望得职业,但是求得到的究竟有几人?这些不如意的事,请问有甚么办法解决?

  二、此世灾难多

  台风吹来了,地震发生了,墙倒屋塌,这就得死伤许多人口。久不落雨,太旱了;雨落的太久,涝了;五谷不收成,又要饿死人;大水发了,淹没了村庄;大火起了,烧毁了街市,又要损伤人口。差不多这些事是年年有的,这等于年年有一个死来降临。

  还有这年头的不太平,世界不讲人道的国家,时常制造战祸。又发明了一些新的杀人武器,甚么原子弹、氢弹,惟恐杀人不绝种。说甚么进化世界,简直是个大屠场!请问这些灾难,谁有方法避免?

  三、身后轮回苦

  可怜的很!人死却完不了。因著身死,神识不灭。有六个所在,就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神识总攒不出这六个范围去。

  这六道中,天与人比较好一点,但是皆有生死,来来往往转圈子,你想忽然变天人,忽然又变畜生、地狱,千死万生,这样的轮转,堆的尸骨如山,流的眼泪似海,真苦极了!请问谁有方法跳出这个轮回圈去,得到安安静静的长生?

  乙、逆境、灾难、轮回的解救法

  一、逆境得转变,灾难能消除

  人的苦乐,原是一种果报,这却得合三世来观,若不懂这个道理,是很难讲通的。现在我们遭受逆境,遭遇灾难,当然是因果关系;要最快的把他转变消除,就是‘念佛’。经上说过: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若能消了罪,还遭甚么逆境灾难呢?经上又说:能念‘阿弥陀佛’的人,就有四方上下无量无边的佛来护念他。佛是万德万能、法力无边的,只要佛来加被,还怕甚么灾难?

  二、跳出轮回永远长生

  六道以外,还有甚么所在?真是奇闻,哈哈!六道是凡境,那知还有圣境,圣境就是佛国。在这个世界西方,有一个‘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国土,全是七宝聚成的,庄严清净,比甚么样的天宫(天不止一层,天帝也是无量无边。)都好几千万万倍,第一的好处就是寿命无量,不像天、人六道那样的生死不停。

  经上说过:若是生到那里去,皆是金身,光明照耀,神通具足,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寿命无量,一直成佛。究竟怎么去法?经上说过: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定就来接你。

  三、再举一个古训作证明

  前两条说的好处,皆是经上有的,本来千真万真,用不到再举证明。但是证明多了,相信的心更坚固。那就不妨多说几句,这叫作‘念佛十大利益’。就是说明念佛的人,定能得到这十种利益:

  (一) 昼夜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将,隐身守护。

  (二) 常得观音等二十五大菩萨,而为保佑。

  (三) 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四) 一切恶鬼、夜叉、罗刹,皆不能害;毒蛇、毒药,悉不能中。

  (五) 水火冤贼、刀兵枪炮、杻械牢狱横死,悉不能受。

  (六) 先作罪业,悉皆消灭。

  (七) 夜梦吉祥,或见阿弥陀佛胜妙金身。

  (八) 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 常为世间一切人民恭敬礼拜,犹如敬佛。

  (十) 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西方三圣,金台接引,往生净土,莲花化生,受胜妙乐。

  请大家注意,这十种利益,前九种皆是说的现在转逆境消灾难的利益,末一种便是说后来免轮回的利益。

  丙、念佛怎么个念法

  一、最简单的早晚两个课程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

  (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

  (三)南无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功夫忙闲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四)南无观世音菩萨(一称一拜)

  (五)南无大势至菩萨(一称一拜。观音、势至,为弥陀左右协士,统称西方三圣。念完了佛,理当要拜的。)

  (六)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一称一拜。极乐世界有很多的菩萨,将来皆是我的师友,也应当要拜的。)

  (七)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这是回向文,也就是说明我念佛的愿力。愿是必要发的)

  (八)礼拜而退

  附注:以上功课,每天早晚两次行之。洗手漱口,在佛像前焚香顶礼,照法念诵。如无佛像,或所住之处,不甚方便,不焚香顶礼亦可。但面向西方,心存恭敬,功德也是一样。再者,凡括弧以内之小字不念。

  二、念十口气的方法

  尽一口气,念‘南无阿弥陀佛’三五声,或六七声,共念十口气,仍念回向文一遍,一拜而退。

  附注:这是为了很忙的人,想的一个法子,费时不过五分钟。最要紧就是天天一早一晚去作,万不可间断。有佛像对著佛像去作,没佛像就面向西方去作。

  以上两个念佛式子,皆是为忙人订的。若有闲工夫,可在第一个式子第二项以后,念阿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课诵本内全有记载)那是更好。这是最简单、最合实际、决定成功的佛法。

  丁、念佛成功的助缘

  一、善恶简单的标准

  念佛的是因,作善是助缘,这好比鸟有两翅,才能高飞。但是善恶的界线,普通人还不清楚,往往善事不知是善,分明恶事不知是恶。现在根据著十善业道经,举出一个标准来。能戒住不犯就是善,若是犯了就是恶。为著一目了然,个表在下面。



身三业—


┌杀生
┼偷盗
└邪YIN


 
口四业—


┌妄语
┼绮语
├恶口
└两舌


 
意三业—


┌贪
┼嗔
└痴


  凡是有生命的动物,不论大小,只要伤害他,就是杀生。凡是财物,或是名誉,不论多少大小,不是本分应得的,不经对方许可,明夺、暗窃、强占、骗取,皆是偷盗。

  正式夫妇以外,凡与一切众生行YIN,不论什么理由,总是邪YIN。意存欺骗,说虚假的话,叫作妄语。不论言语、文字,写出来、说出来,自是提倡著纵欲,或是影响到伤风败俗,叫作绮语。

  粗暴的话、骂人的话,叫作恶口。挑拨两方事非,离间他人感情,叫作两舌。种种的物欲,恋念不舍,得了还想得,就叫贪。有不如意的事,生恨心、发怒气,就叫嗔。没有理智,遇事迷惑,佛说的道理,圣贤的经书,皆不听从,更不相信因果,就叫痴。

  二、往生极乐三大要诀-信、愿、行

  念佛往生极乐,是佛八万四千法门以外的一个特别方法,叫作‘门余大道’。事虽简单,理实深奥,不是三言五句,就能讲明白的。要知佛的道德,比任何的人都高,说的话绝不会骗人。只要相‘信’极乐实有,念佛就可以去,便是成功的第一要诀。

  再肯看破这个五浊恶世,发出真心来,‘愿’意生到极乐世界去,便是成功的第二要诀。也信了,也愿意去了,那就是依著方法,每天按时去实‘行’做功课,便是成功的第三要诀。

  戊、模范前辈及参考经典

  一、古今中外的几位师表

  念佛法门,原是释迦世尊度众的彻底悲心;这个法门最简便、最稳当、最高超;若是这个法门再不能修,别的方法,那就更谈不到了。这个法门的好处,大学问的越去研究越觉高深;一个字不认识的也能办得到。可惜不明白的人,只把他看作老太婆的事,未免太错误了。

  请看华严会上文殊、普贤二位大圣,都在经中劝修;印度马鸣、龙树二位大菩萨,皆著论弘扬;中土古德,自慧远大师一直到印光大师,这历代祖师,多是先修他宗后归的净土;鸾昙大师有肉身菩萨的名称,智者大师是佛传灯的人,全弘净土;近代天台宗谛闲大师,唯识宗太虚大师,律宗弘一大师,禅宗虚云、圆瑛二大师,各有著作,也是弘扬净土。

  居士们如晋朝庐山的刘雷诸贤,唐朝的白乐天,宋朝的苏东波、文彦博,明朝的袁宏道,清朝的彭尺木、杨仁山等皆是大学问家,他们都是息心净土,这是人人智慧德能比以上这些圣贤,谁高谁低?他们都去修净弘净,我辈反轻看了;这样知见,岂能说是正确?

  二、参考的经典

  说到净土法门,三藏经典,处处指归,但是谁有这些时间去研究?只可先检专门的去看。经有‘阿隬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这三部在最低限度‘阿弥陀经’是要多看几遍。精力若还来得及,‘净土十要’可细看三两遍,看了就能了解净土法门的大概。如办不到的话,‘歧路指归’、‘初机净业指南’、‘佛法导论’等,这都是接引初机的白话小册子;‘净土三要述义’、‘龙舒净土文’等,这都是文言小册子;随便检两种看看,也能得到几分要略。

  ‘印光法师文钞’等于净土语录,‘安土全书’有些小故事,颇有兴趣;这两种书很能帮助人开智慧、正知见。果能看完了这些书,再看别的经,也就容易了。

  己、普通的两种错误心理

  一、纠正‘心好强似念佛’的流行语

  人人心存贪嗔痴,时时身做杀盗YIN,强调的偏说自己心好,这不是迷惑到极处了?就让你的心真的是好,也无非是按著本书丁项第一条,作到十种善业罢了。

  这样只叫做修福,后来可得人天小果,还是出不了轮回;极乐佛国却不能去,因著路子走的不对。要想往生极乐,必须修慧,修慧就是念佛。如是因、如是果,福是福、慧是慧;要弄清楚,不可混作一堆,误了大事。

  二、纠正‘太忙了没时间念佛’的流行语

  念佛能以转逆境、消灾难、生极乐,这是何等的大事,偏看的很轻。多用太忙了、没时间,几句话,把万劫难逢的大便宜拒绝了,真是可惜!

  其实真忙吗?那并不见得。这件事行住坐卧都可办,士农工商的业务都误不了。如不相信,下面有一首短歌,把人日常生活的时间,分析的很清楚;我想大家看了以后,一定会自己失笑的。阿弥陀佛!

  故事:佛在心中,不在路上

  兄弟二人皆立志远游修道,无奈父母年迈,弟妹年幼,老大家里还有病妻弱子,所以一直未能成行。某日,一高僧路过,兄弟二人要拜其为师,并将家中难处诉说一遍。

  高僧双手合十,微闭双目,喃喃自语:“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得?你二人悟性皆不够,十年后我会再来。”然后,飘然而去。哥哥顿悟,手持经书决绝而去。弟弟望望父母,看看病嫂幼妹,终不能舍弃。

  十年后,哥哥归来,口诵佛经,念念有词,仙风道骨,略见一斑。再看弟弟,弯腰弓背,面容苍老,神情呆滞,反应缓慢。高僧如期而至,问二人收获。哥哥说:十年内游遍高山大川,走遍寺庙道观,背诵真经千卷,感悟万万千千。弟弟说:十年内送走老父老母,病嫂身体康复,幼妹成家立业。但因劳累无暇诵读经书,恐与大师无缘。

  高僧微微一笑,决定收弟弟为徒。哥哥不解,追问缘由。高僧道:“佛在心中,不在名山大川;心中有善,胜读真经千卷;父母尚且不爱,谈何普度众生?舍本逐末,终致与佛无缘。”哥哥默然。

  我们常说,修行就是要放下,活在当下,并非让自己抛弃所有的责任,去追求了无牵挂、悠游自在的生活和一些表面的虚浮的东西。“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单单为了修行而去修行,心中少了善,那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是为世人所鄙夷的。

  生活的艰辛,命运的坎坷,其实都是上天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人生,要经得起磨砺,挺得起脊梁,担得起责任,吃得起苦头,只有嚼得出苦味,你才会知道生命的滋味和深沉,不是你意气风发的时候,也非你富贵尊享的时候,而是在你尝遍人间苦味、踏遍人间泥泞、看遍人间悲欢的时候。当你这一切都坦然平静地走过,你会突然发现,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才是修行路上最值得回味的、最美的风景。佛在心中,不在路上。阿弥陀佛!

  学佛要正知正见

  “学佛被人歧视”有两种解释,一是没有真正了解佛法,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学佛念经”上,没有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二是学的不是真正的佛法,而是邪法。

  世界上最大最静的禅房,不在古刹,也不在寺庙,而在人的心中。会修行的人,在一颗树下,他就成道,不会修行,盖了一大栋的道场,仍然没有道,为什么?道在心,不在相,你盖很大的道场,就会表示你很有修行吗?错了!那是硬件设备,真会修行,每一个念头,都可以修行,行住坐卧,不离清净实相。佛在一切经论里面教诫我们,特别是末法的众生,要想道业成就,第一个条件亲近善友,把这个列在第一。小乘经里面也不例外,我们过去读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佛在这个经上,也是第一句话教我们「亲近明师」,明师就是大乘经上讲的善友、善知识。

  虽然信佛不是迷信,但大部分学佛人都是迷信。佛为什么强调依法不依人?就是针对这种现状而强调的。应该先了解佛法,然后再以佛法判断、评价、衡量这些学佛人。

  但现在佛教内外一些人,都是只看人,不看法,都是以人衡量佛法,而不是以佛法衡量人。这完全是颠倒的。认为信佛是迷信,这种误解与诽谤是怎么造成的?一方面是社会上一些人根本不了解佛法,盲目评价佛法,是错误的、颠倒的,是造口业,将来要遭受极大的果报,要承担极其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是我们这些学佛人的错误,是我们令外界产生误解,生起邪见,我们没有表好法,没有将佛法融入相续,没有将修行运用到生活,相续和佛法,修行和生活脱节了。否则,他们就不会因为我们的行为与过失而瞎说、谤法。

  如果只把佛当成神来膜拜,根本不懂佛的含义,没有正知正见,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那这样的信佛,只能是迷信,是在浪费时间、荒度人身,而不是真正的修行。

  现在这个社会上魔力特别强,人内心当中没有什么正知正见,邪思邪见却非常严重,所思所想都是贪嗔痴慢疑,所做所行都是杀盗YIN妄酒。佛不在我们身边,我们周围的这些众生也是福慧浅薄,业障深重。修法的条件很差,造恶业的条件却非常具备。在清净处对境很少,学佛不难,持戒也不难。但是在魔力比较强,违缘比较大,对境比较多的地方,学法修行、受持戒律就非常难。

  末法时代,重视形式过于内在。但修行人不应装腔作势,只图人前好看,而应该时时策励、劝勉自己,日日夜夜精进修行。自相续尚未得到调伏之前,要调化弟子是很困难的。现在不是耽著词句的时候,语言是否动听并不重要,用心思维和修行法义才最关键。

  学佛一定要明理,要把佛法和自己的修行联系在一起,用佛法的这面镜子照自己,好好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这才是修行!

  第一种就是没有正知正见。正知正见就是学佛修行的目标的,目标不明确就会走邪路,果不正,因就不正。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里满是矛盾冲突。

  《法华经》第一卷就明确指出:“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世间,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出现于世间。”《华严经》告诉我们,由于我们无始劫以来,“痴闇无明常所覆”,“五趣轮回不觉知,恒受生老病死苦”,所以“如来慈愍为出兴。”换言之,我们枉受生死轮回诸苦,根源就在于我们的愚痴无明,没有正见,迷惑颠倒,造业受苦,因此诸佛慈悲出世,开启“佛之知见”,让我们在智慧之光的照耀下,永离无明烦恼的生死苦海。

  《大智度论》也指出:“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心是我们办好一切事情的先决条件。但是如果缺乏正确如见,那么信心就可能成为迷信。所谓“有智无信长邪见,有信无智长愚痴。”

  《阿含经》里看到耶舍、郁伽长者等许多人,半路上遇到佛陀,听闻正法,当即就得“法眼净”,证入初果。佛陀在《杂阿含经》里说:“若人于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历百千生,终不堕恶趣”,明确地指出一个世间学佛者,只要能保持和不断增强今生的正知正见,纵然经历了千百万世的漫长修学,也不会堕落到恶道。

  《大宝积经》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少)一得道(证果)。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所以,选择法门必须契时、契机。

  第二种就是不知如何辩别正邪。许多人听说某人名气大,某个法门灵验,某个法学的人多就驱之若鹜,争相拜师学法,最后走入歧途,成为魔子魔孙,毁了自己的慧命。其实只要用佛法的四依四不依和四法印就会辨别出正邪,佛法的四依四不依和四法印是辨别正邪的唯一标准。

  有的修道人,不明正法、正理,依个人愚知浅见,参杂神道,曲解经义,断章取义,诽谤佛法,以迷引迷,误导众生。也因此,造成俗家弟子事事盲从,越学越迷信,越修越离道。其实一切众生学佛、学法,是为了完成人间善行、善德,成就一位完完整整的完人。佛陀教法、教义,就是教众生修学至未来与他同一心怀,与他同一境界。

  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造,祸由心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恶是罗刹,心是一切罪福种子,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作得主,不造诸恶,常修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愿,佛说是人,不久成佛。

  第三种就是迷信。把佛当成神来膜拜,根本不懂佛的含义,也不学佛法的这些道理,这样信佛,就是迷信。你为了什么信佛?什么是佛?怎样学佛?这些道理应该弄明白。连这些最基本的道理都没有弄明白,这不是迷信吗?记住,信佛,信的不是神灵,是因果;学佛,学的不是迷信,是智慧;修佛,修的不是成仙,是无量无边的慈悲之心。

  有时想想,自己有一天突然死去的话,能带走什么?还有谁会陪你?问问自己,实际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拿走,没有一个朋友陪你,只有因果随你。

  佛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能让你解脱,就是你所作所为的善因善果。珍惜自己的人生,脚踏实地,做个好人!

  东拜佛,西拜佛,到底哪里有佛陀。

  你找佛,他找佛,不如自己修成佛。

  我修佛,他修佛,究竟谁能得正果。

  世上有佛又有魔,是佛是魔皆自作。

  众善奉行就是佛,恶念一起便成魔。

  无我利他就是佛,损人利己便成魔。

  在家双亲是活佛,拜父拜母拜佛陀。

  天天念佛佛念我,往生极乐必成佛!

  第四种就是东跑西颠地学修。很多学佛人都是,今天跑这个道场,明天跑那个寺院,到处求灌顶。今天学这个法,明天学那个法,没有具体的修持方法与目向。都是在浪费时间、荒度人身!

  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就是道;就这么简单。一切众生何以不能明白?因为不肯平常。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真正的伟大。一般人学佛修道何以不能成就呢?只因不肯平凡。

  第五种就是好高骛远、鹦鹉学舌似的学修。什么是真正的出离心?什么是真正的菩提心?怎样皈依?怎样发心?……很多学佛人对学佛基础知认一点都不懂,今天学这个法门、明天学那个法门,还很傲慢地认为自己很有知识、很有智慧。根本不懂这些道理,怎么修行啊?不可能!只是口头会说“性空妙有”、“三轮体空”,就像鹦鹉学舌一样,只会说说而已,根本不懂它的含义!

  什么是出离心?对轮回、对世间法没有丝毫的贪恋、留恋之心,然后能够认真地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放弃,但是放下了;不逃避,从而敢于面对。这才是真正的出离心。

  什么是真正的菩提心?引用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以表发心之重要、发心之急迫:“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第六种就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学修。有些人有机缘接触到佛法,也很殊胜。但是,他不珍惜,学得不认真、修得不老实。他对基础的道理都知道一些,但是没有认真思维过、观察过。自己的想法行为和佛法分开了,还是没有学好,还是没有修行。

  修行,修的是心量,证的是无我,觉的是智慧,通的是法则,行的是慈悲,断的是烦恼,放下的是名利,真修,道在当下,佛在心头,禅在生活,不修,污人耳目,扰人清净,眼耳鼻舌身意,漏的是六门,受的是法根,好好用功,消的是业障,得的是法喜,自悟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修学佛法要时时刻刻具备正知、正念、正行,如何培养定力,要树立正知见,要专注,有利于培养定力,用佛法认识,正知而行,时刻正知,正知生正念,正念导正行,具备正知、正见才能够知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第七种就是形式上的学修。很多人念佛、持咒也很精进,但是功夫不用在心地上。学了很长时间,烦恼习气依旧,性格上没有任何变化,贪瞋痴慢疑丝毫没有减少。这种学佛人就象水里的石头一样,泡了多少年也没有用,在水里像变了颜色、变软了似的,拿上来晾一会,干了,还是那么硬。

  末法时代,重视形式过于内在。但修行人不应装腔作势,只图人前好看,而应该时时策励、劝勉自己,日日夜夜精进修行。自相续尚未得到调伏之前,要调化弟子是很困难的。现在不是耽著词句的时候,语言是否动听并不重要,用心思维和修行法义才最关键。

  请不要问为什么拜佛、修行不灵?请反思:

  诵了十年经,未曾布施人。

  念了十年咒,未践半句行。

  烧了十年香,未消嗔恨心。

  拜了十年佛,未拜父母亲。

  放了十年生,未戒腥与荤。

  磕了十年头,未感人一恩。

  朝了十年山,未访一次贫。

  修了十年行,未修一日心。

  合了十年掌,未合一个群。

  再修亿万年,还是愚痴人。

  第八种是次第颠倒的学修。出世间法和世间法的界限在哪?大小乘佛法的区别是什么?显密宗的区别是什么?佛法里的了义和不了义怎么区分?这些都弄清楚了,才能真正地修行。

  世界上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修行要懂得降伏自我,不然痛苦就会继续。修行方向错了,没办法解脱!我们要在二六时中降伏自我。在这个世间,到哪里都有争执,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是非。广钦老和尚讲:修行人不要去管别人演什么戏,每天注意降伏自己。你要发心改变自己,不然就不能成就。众生一辈子所做的工作,就是批评别人,没有在检讨、降伏自己。就因为开口闭口都是批评别人,所以生生世世做凡夫。人不肯发露自己的缺点,却挑剔别人的不是,就重复造业,重复轮回。

  第九种就是不能在生活中学佛修行。学佛修行离不开生活,菩萨成佛离不开众生。要在生活中学佛修行,现在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是由贪、嗔、痴主导起心动念。要以佛法去对治烦恼,改变习气。我们有很多不好的习性,很多地方都是不规范的。修正错误、规范思想、规范行为是修行。

  佛法对我们的帮助与利益,真的无法言喻,但是得到利益的人很少。以后大家不要把佛当成神,把佛法当成神话。佛法是一种最究竟的科学,是一种最究竟的教育,是一种快乐的活法。我们的一举一动,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都可以变成修行。修行在哪里修? 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在你工作里头修,在你处人处事里面修。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是一个解脱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机缘也不会长久,不要错过了!错过了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解脱就难了,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地把握。

  第十种就是学佛修行不能相续。许多人认为念佛念咒念经和禅定时才是学佛修行,其他时间和普通人无异,甚至还不如普通人。学佛一定要明理,千万不能把佛法和相续分开。生活中你要时时观察自己的相续,佛讲的这些知识在自己的相续中有没有?自己的相续是那样的吗?当自己的相续中也具足了那些功德,这才是学佛。你用佛法的这面镜子照自己,好好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这才是修行。学佛第一个重点就是:正知、正见、正信。所以,要有正知、正见才算是正信。才可以说是佛的弟子。

  学佛法的人,本身先要具备正知正见,你有了正知正见,然后才知道如何修行。有了正确的法门,才能得到正确的法脉。所以首先要懂得七菩提分的法门。“觉支分”:觉支即是明白道如何去修行。

  六祖坛经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可见出世与世间,只凭著正见之有无,是故,学佛者要秉持正见之心,来正见佛法,以达成解脱之彼岸。’

  盲修瞎炼,永远永远不可能解脱,永远永远不可能成就,这都是虚度光阴,都是荒度人身啊!

  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位农夫养了二百五十头的牛,他每天早起晚睡的照顾牛群,他为照顾这一群牛,有时连饮食、睡觉都忘了。一切精神都放在这群牛上,他如此的刻苦勤劳,最后终于成为本村最富有的农牧家,牛群也生存在这优美的环境上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

  有一天山上下来一只猛虎,闯进了这块优美的天地,攻击这群养尊处优的牛群,牛身虽大但欠灵活又笨,终于被这只猛虎扑杀了一条牛,老虎饱餐了一顿,就悄悄地离开了,当这位农夫发现了牛被杀时,老虎已经不知去向了。

  牛主人不但不设法保护牛群的安全,反而向牛群发牢骚地说:‘我的牛是完整的二百五十头,如今已被虎噬食了一头,就像玉壶上有了裂痕一样,还有什么保存的价值?’心里很懊悔的自言自语,‘当初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资金去买牛呢?为什么那么辛苦的去开辟这么广大的牧场呢?如今已不能完整了,留它有什么意义。’

  他低头的沉思了片刻,最后终于作了决定,将其历年来所饲养的牛驱遂到山岩陡壁,万丈深谷的边缘,一只一只的推下去堕落山崖深谷,最后二百五十头都推完死了,自己才扬长而去。

  这样的人不是很愚蠢吗?如果他有正确的看待事物的心态,就不会因失去一头牛而放弃二百五十头牛!世间万物没有十全十美。阿弥陀佛!

  在家佛教信徒有三种责任:

  一、是家庭责任,不能因为学佛,与家人冷若冰霜,或不管家务琐事。

  二、是工作责任,不能因为学佛,专心于佛学而马虎于工作。对员工,对老板,对所做事务都要尽心尽力做好。

  三、是佛教徒的责任,已皈依三宝应护持三宝,听闻正法,护持正法。维护佛教的利益,不能做损减佛教的事。

  修行修自己

  我们学修佛法不是要学形式上的东西,而是要转变心态。如果能把目光放远,心胸放开,发大愿,为社会、为人类多做贡献,这就叫修行。

  其实真正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非常少。有些人虽然很有知识、很有能力,但他没有发一个伟大愿心,内心掺杂着名利,所以他没有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也不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修行两个字它的意思一定要搞清楚,绝对不是每天去磕头,每天诵经,每天去拜佛,不是这个意思,那就完全搞错了。说起信佛与修行,很多人都曾有过烧香拜佛的经历,认为自己心中有佛就足够了。当然,这是一份功德,但为人处事的行为上如果没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做,那心中有佛的功德马上就会消耗完。

  现代人最大的毛病是没有耐心,他不知道什么叫修行?修行,行是行为;念头思想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的造作是身体的行为,三业行为有了错误,赶紧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其实真正的道场是我们的心,生活中的经历都是一种磨练,我们要信奉佛陀的教诲,然后用心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样才是真正的信佛。

  修行是你自己的事,解脱、成佛是你自己的事,不是别人的事。所以不要再颠倒了,应该实实在在地学、修。

  “修”是修正,“行”就是错误的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叫修行。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过失,换句话说,你这一天没修行;如果你一年到头都没有看到自己过失,你这一年也没修行。

  诸位要记住,修行决定不是每天早晚去念经、念佛、拜佛,那是形式、那是表面功夫。每天念经、念佛、拜佛,搞这些形式样子,没有用处;学佛是修正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做法,这才叫修行。我们的身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庄严,这就是功夫,这就是好相。

  佛法真的是无价之宝,但是它没有主人,谁学谁是主人,谁修谁就能得到。既然有这样的一个福报与机缘,别错过了。现在我们得到人身,闻到佛法,就如同是在如意宝洲里,身边到处都是如意宝,应该赶快捡起来。

  现在是信息年代,求法容易,通过互联网,一下子就都传开了,而且随时可以亲近法师,随时可以参加共修。以前那些大德出一本书是很难的,修行人得到法宝也不容易,而现在书籍和光盘很容易就能得到。

  有利就有弊。以前求法难,他真正求到了,一定会很珍惜,会精进学修的,几乎是百分之百成就。现在正是因为太容易了,所以人都不觉得稀有,不知道珍惜,不能认真修持佛法。

  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现在谁都可以接触到佛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佛法、修持佛法的。没有一定的善根与福报的人,即使遇到了佛法,也意识不到,也不会珍惜,也不会得到法益,更不可能成就。若是珍惜了,真正用心精进修行了,那么成就也快,用不着像以前那样经过很漫长的时间。所以,现在外在的条件全部具备了,能否得到法益,即身成就,只在于你自己能否把握,能否珍惜。

  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修行。行为有三大类,第一类,身体造作,我们身体做错事情,要把它修正过来;第二种是言语,话说错了,要修正过来;第三个是念头,我想错了、我看错了,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学佛要搞清楚,不能搞迷信。

  修学佛法,最重要的是:就我们本身的根机,选择合适的法门。这就好像到医院去看病,虽然药柜里有很多药,但是要根据我们的病情抓适合自己的药,对症下药才有疗效,才是良医。

  如果随便抓一把药给你,就是庸医,庸医会杀人,误人性命。现在印刷术很发达,经典流布很广。只要是佛的经典,都是法药。药要对症,法要对机。法不对机,徒增苦恼,不得解脱,反增缠缚。所以,一定要观机择法。

  修行总要机法相应。不管修学什么法门,如果我们的根机相应于这个法门,当下就可以得证。比如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一场法做下来,往往底下开悟的、得道的、证果的无量无边。如果机和法不相应,就得不到法的利益。

  佛法不讲人情,佛法完全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佛法里面没有人情,修什么样的因,就结什么样的果报。

  虽然信佛不是迷信,但大部分学佛人都是迷信。为什么强调依法不依人?就是针对这种现状而强调的。应该先了解佛法,然后再以佛法判断、评价、衡量这些学佛人。

  但现在佛教内外一些人,都是只看人,不看法,都是以人衡量佛法,而不是以佛法衡量人。这完全是颠倒的。

  认为信佛是迷信,这种误解与大诽谤是怎么造成的?一方面是社会上一些人根本不了解佛法,盲目评价佛法,是错误的、颠倒的,是造口业,将来要遭受极大的果报,要承担极其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是我们这些学佛人的错误,是我们令外界产生误解,生起邪见。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能将佛法传播开来、燃遍大地的火种。尽管我们还是凡夫,我们还不能像诸佛菩萨一样具足圆满的慈悲与智慧来救度众生,但是我们可以在生活当中,在自己的位置上如理如法地修行。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翻天覆地的改变,通过自己温和善巧的言行,通过自己高尚的品德,让他人去了解佛法,认识佛法,走近佛法,接受佛法,最后修持佛法。这是我们每一个修行人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救度众生。

  修行先从现实生活中的点滴修起。“若再履践,犹尚迷误”,这两句话就是我们的警觉性不够高,穿衣吃饭又起分别、又要挑剔。我们从最小的地方去做,你每天吃饭,今天挑这个好吃的,明天讲究那个,你要晓得那是业道苦。贪图口味、贪图享受,你在造业,你没觉悟。

  我们在吃饭,在合掌念供养咒的时候供养佛,有没有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出去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他有没有挑剔:你今天给我的菜不好吃,不合我的口味,佛有没有这么说过?佛的弟子有没有动过这个念头?没有。我们今天样样挑剔,我们在造业自己都不知道。

  许多人学佛后遇到不顺的事,就会质疑佛法或疑神疑鬼,这都是没有正确认识修行。

  修行,要先学这个本事,先学不堕地狱世间有许多人,自私自利的念头没能拔除,他嗔恚心强、嫉妒心强,心量很小,小到一个人都不能容纳。可是大家一定要知道,一个人都不能容纳,他的前途是一片漆黑。果报在哪里?果报在地狱。这桩事情,不修行的人不知道,修行的人很清楚。

  地狱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两千七百年,我们中国人号称为五千年的文化,在地狱里还不到两天,你说这个地方能去吗?地狱里面短命的都是万岁,长命的就万万岁,这不得了,太可怕了!地狱是化生,经上给我们说,有在海底下、在地底下、在旷野之处,也有在海边、在河边,完全是看造作地狱罪业的人他造作的轻重,它是变现出来的境界。

  地狱这个果报是自己业力变现的,不是人造的。所以,你没有造这种罪业,到地狱里头你也看不到。地狱只有两种人能见得到:一种是造作地狱罪业的人,果报现前,他要去受罪;另外一种是菩萨,菩萨到地狱里度众生。地狱果报之苦,《地藏经》上说得非常详细,种类之多、时间之长,都说不尽。

  我们人间一年,地狱里面就是千万年,所谓“度日如年”。地狱苦,度日如年!所以佛教给我们要修忍辱,要学着在逆境里面不起嗔恚心,这是很有道理的。不起嗔恚心,在六道里头就不堕地狱。我们修行,要先学这个本事,先学不堕地狱。

  佛法不是护身符,学佛不等于就不会遇到灾难、疾病或障碍,这些都是过去业力与现前因缘和合所感之果,佛法是让我们正确面对这些境界,并在一切时处种善因、结善缘,让自己身心越来越安定、清净,未来的果报自然会越来越好。

  在末法时期修行,会有无数的逆缘与障碍,把我们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正知正见,这种强大的力量足以将我们好不容易对佛法、对修行生起的一点点信心摧毁或淹没。

  所以修行的初期,不要妄想去救度众生,只要把自己修持好,就是救度众生了。

  世界上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修行要懂得降伏自我,不然痛苦就会继续,修行方向错了,没办法解脱!

  我们要在二六时中降伏自我,在这个世间,到哪里都有争执,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是非,广钦老和尚讲:修行人不要管别人演什么戏,每天注意降伏自己,你要发心改变自己,不然就不能成就。

  真正的修行是修心,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心,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将每一个起心动念转换成正知正见,转换成善念。要去掉自私自利的念头,时时增长善的念头,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生活,这就会有了清净心 ,无我就是佛。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不是修正别人。

  修行人就要拿佛法当镜子,但只能照自己,不能照别人。要去掉自己的烦恼,执着,妄想,分别。修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对镜。佛法不离世间法,将佛法实践于生活中,融入于工作中,才是修行。

  修行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在行、住、坐、卧处,在举手头足处。佛法就在你身边,佛法在一切处。

  我们不要离开生活去找佛法。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拔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所以修行,各位同修要记住,不是每一天念多少部经,念多少声佛号,磕多少大头,不是的,那不是修行。那个作法可以说的什么?信教。佛有四种经,「教理行果」,你只有一个;你自己修行的方法,「信解行证」,你也只有一个。

  我信教,理不懂,行没修,虽然天天念经、念佛,还是胡思乱想,还是干一些损人利己,干这些事情。不但佛经里面讲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你还在造罪业。

  所以信教不行,要解理;理解了还不行,要修行;修行才管用。修行纵然没有证果,你决定不堕恶道。你是真修,修的功夫没到家,到家就证果了;功夫没到家,虽不证果也必得人天福报,这是决定靠得住的。

  修行,修的是心量,证的是无我,觉的是智慧,通的是法则,行的是慈悲,断的是烦恼,放下的是名利,真修,道在当下,佛在心头,禅在生活,不修,污人耳目,扰人清净,眼耳鼻舌身意,漏的是六门,受的是法根,好好用功,消的是业障,得的是法喜,自悟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我们这个心很恶,要把它修成很善,固然是修心,你还是修的染业。假如你真正明了,心是空的,心什么都没有的,你修寂静法,这叫真修行。

  所以真修行在哪里?就在事相上,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大乘法里常讲“历事练心”,清净心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离开这些人与事,你到哪里去修?你没地方修!

  修行是一条路,而路的尽头是智慧。修行就是修心,修持一颗平静的心,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当下;修行其实也很简单,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体现修行,修行时时处于生活。生活的不如意,就是修行上的一点点精进,一分分增上。处处圆融,随缘自在,自在随缘,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修行。

  修行有很多内容,特别是今天,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类比任何时候都要经受更多的诱惑。如果不能有一个正确的是非标准,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都随时可能成为欲望的奴隶,从而在人海中迷失自己。因此,每天每时,我们都要记住:我们是在进行一场修行。

  修行一定要实证,空谈佛经即误己误人,随业生死无有出期!如何实证?真实面对内心,以宽恕心融化烦恼,以善良心堪忍诽谤,以出离心直面欲望,以舍弃心面对自我,真理所指的目的,就是众生圆满的本来,察觉烦恼的当下,就是我们选择解脱或者继续轮回的当口,佛就是你的心,破除内心迷障,自性亘古不动。

  人活着就是一种修行,修行、修心、修性,绝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也并不是在寺庙中才能修行、修心、修性,尘世中是最佳的修炼场所,尤其是遇到大事与挫折身处逆境时,更考验一个人内在的力量。问道何须言辞语,云在青天水在瓶。

  会修行的人,他在哪里修?看到别人好的地方,他想我有没有?我要没有,快快学。看到别人有过失,他也马上回过头想自己有没有?如果有,赶紧改过自新。所以善人是菩萨,是我的老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恶人也是菩萨,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从他那边改自己的过失。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无始来的罪业越是会现形,幻成种种境界来折磨你,使你受苦,像身体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击磨难,这些磨难会刺激你,使你体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离,你必须跳越过这些障碍,越过人身的种种劫难,才能得到清净安乐,成就净业。

  古人说"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我们相信自己的命运,不怨天、不尤人,无论生活在顺境或是逆境、善缘或是恶缘,绝对没有怨天尤人。

  命是自己造的,自己一定要承当、要接受。接受的时候要懂得提升自己,为什么?全都是增上缘。顺境、善缘里头不起贪恋,自己提升了;逆境、恶缘当中不生嗔恚,也提升了。把外面的境界统统变成自己的增上缘,增上缘有顺有逆,这叫会用功,这叫会修。

  我们一天到晚,起心动念是无量无边,跟着就分别执着,但是几个念头是回归到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回归阿弥陀佛?唯有阿弥陀佛这一念能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轮回。

  这一念不可思议,这一念与佛相应、与法相应。真正能相信的人不多。阿弥陀佛!

  例如元朝普瑞法师《华严悬谈会玄记》里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杜顺和尚的一位弟子远到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结果发现自己的老师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而自己竟然舍近求远。故事说:“有一门人,师未终前告假。师问:‘将何往?’僧曰:‘欲暂往五峰礼文殊去。’师微笑曰:‘汝必欲去,吾有一偈可助汝行色,当消息之。

  偈曰: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秪者是,何处觅弥陀。’僧不喻旨,遂去。至台山,遇老士问:‘子何来?’僧曰:‘礼文殊来。’士曰:‘文殊今不在山,子来何益?’僧曰:‘文殊今在何所?’士曰:‘在长安教化众生去也。’僧曰:‘某是长安人,今长安谁为文殊?’士曰:‘杜顺和尚乃文殊耳。’

  僧闻,耸然失声曰:‘杜顺是我师也!’奄忽中,老士乃失。僧审所告不妄,兼道而回。至浐水,水忽瀑涨,凡三日方济。到寺,和尚昨日已化矣。以此方知是文殊应身也。”阿弥陀佛!(卷三十八)

  有一个古老的西藏故事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多隆的喇嘛,远近驰名。一天,他看到有一个人在绕塔。“你在绕塔,很好,”多隆说:“但如果你能够修行,不是更好吗?”那个人就对自己说:“既然如此,我最好读经。”于是他就开始勤奋读经。一天,多隆又见到他。“读经当然很好,”多隆说:“但如果你能够修行,不是更好吗?”

  那个人想:“读经似乎还不够好,打坐如何?”不久之后,多隆看到他在打坐,就说:“我承认打坐很好,但如果你能够修行,不是确实更好吗?”那个人被搞糊涂了。“你所谓的修行是什么意思?请你告诉我如何修行。”“把你的心,从世间转到修行。”多隆告诉他。

  佛教的修行要从改心做起,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阿弥陀佛!

  信佛才能学佛

  信佛的人很多,不信你去寺院看一看,随处可见烧香拜佛的。 而这个“信”的人,大多数,只是以求佛性质居多;而真正学佛的人,却很少,很少...求佛的人,是想着占便宜、不吃亏,让自己得好处;学佛的人,是想着多吃亏、多受气,让别人得好处。

  求佛的人,是向外求,想借助外在来改变命运;学佛的人,是向内求,是改变自己来改变命运!

  求佛的人,总会耍小聪明,损耗福报而不自知;学佛的人,则是开发智慧,行善积德培植福报!

  求佛的人,总是为了索取,想着不劳而获;学佛的人,则是为了付出,总想着利益别人。

  求佛的人,是为了保护自我,维护自我;学佛的人,是为了打破自我,成就自我!

  求佛的人,不相信因果,总想借助外在的神灵菩萨,达成趋吉避凶;学佛的人,会深信因果,总想借助外在的人事环境,从而历事练心!

  求佛的人,遇到困难险阻了,总想逃避承担找菩萨帮忙;学佛的人,遇到艰苦磨难了,也会勇于承担积极去面对!

  求佛的人,不能满愿了,就会怀疑佛法为什么不灵了,甚至会抱怨佛菩萨不够慈悲;学佛的人,哪怕不能满愿,也从不怀疑佛法所说的话,只会反省自己哪里做得还不够好。

  求佛的人,很少会想到要做些什么,反省改正自己的过错;学佛的人,时刻都在身体力行,

  努力修正自己身语意的错误!

  求佛的人,一直停留在世间法里打转,茫然而不知所措;学佛的人,慢慢地往出世间法中靠近,通达明了而坚定前行!

  天助自助者!佛菩萨也一样,佛菩萨只会加持帮助那些:真正学佛,断恶修善的人!

  佛法不是不灵,只是不同在于,求佛不灵;学佛则灵!全看自己!

  信佛和学佛,其实还是有区别的。有很多人,信佛只是烧香拜佛,只是祈求佛菩萨的保佑,这种信仰非常表面、非常功利。

  信佛要真信,要搞明白佛所说的法,道理,行为。不要搞神话迷信。信佛是要相信自己与佛无别,因为:心佛众生无差别。佛的智慧慈悲行愿,我们都具有。信佛是要向佛陀学习这些,佛能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

  真正的学佛修行,并不是刻意地追求什么。从广义来讲,修行就是一种生活,而且是一种非常平实的生活!

  我们可以把学佛说成是玄妙的事情,说学佛是为了成佛,听来非常遥远。但我们要知道,学佛修行也可以是十分平常的事。

  平常到什么程度呢?正如古德们所说的那样:饥来吃饭困来眠。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佛是平常道,像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一样自然。

  当我们说到修行的时候,想到的往往只是礼佛、诵经、念佛等等。这些算不算修行?当然是修行。有些人诵经,每天诵一卷《弥陀经》或《地藏经》、《无量寿经》;有些人念佛,每天都要念几千、几万声佛号;还有些人,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做早晚功课。这固然值得赞叹,但我们诵经的目的是什么?诵经也好,念佛也好,主要是为了改善并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

  所有从贪、瞋、痴出发的行为,都会形成不善的业力。所以说,凡夫的起心动念都在造业。当我们产生一念贪心时,内心贪的力量就增强了一分;当我们产生一念瞋心时,内心瞋恨的力量又增强了一分;当我们起一念我慢心、嫉妒心的时候,内心中我慢的力量、嫉妒的力量也在随之增强。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念佛时,所念的每一声佛号,就是在我们的生命里种下了善的种子;当我们诵经时,就是在我们的内心里种下了佛法的种子。

  所以,我们是想让内心结出慈悲、智慧的果实,还是无明、烦恼的果实呢?关键在于平时是如何熏修我们的内心。如果我们不断地贪婪、瞋恨、嫉妒,烦恼就会渐渐地形成强大的力量,甚至完全左右我们的身心;如果我们不断地听闻佛法,如理思维,慈悲、智慧的菩提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学佛不单是吃素,诵经,持咒和念佛;因为佛是慈悲智慧大觉者,我们看看世尊是无我救世;无我奉献为众生、甘愿舍一切吧?那我们就应该把世尊他老人的德行、慈悲精神带到生活中去。

  让自己身上逐渐的增长智慧和慈悲,应以包容的心胸对待一切众生。应以阳光般的话语赞美他人、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人事间;要将所学到佛菩萨的智慧和慈悲、在我们佛弟子身上体现出来:更要将所学到的智慧和慈悲传遍世间。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俗应酬而没时间学佛,另一种干脆就放弃了世俗生活,放弃了世俗责任,只管自己念佛、诵经。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作为在家居士来说,不应将学佛和世俗生活对立起来,也不应为了学佛而放弃世俗的责任。

  众生之苦,苦于繁忙。忙财富、忙名利、忙着争抢,忙于计较得失荣辱。争来抢去终是空。简单的人,勤劳节俭,一切随缘而安。不需要为挣不尽的财富焦头烂额。也不会为柴米油盐而忧愁。不争,自然从容;不计较,所以常快乐。一方田园可养终生,一眼天地可怡情致。心闲是人生最好的福气。

  在生活中,妻子要尽到妻子的职责;丈夫要尽到丈夫的职责;身为父母要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为人儿女就要尽到孝顺老人的责任。

  在《佛说善生经》中,佛陀非常详尽地告诉我们:作为妻子要履行哪些职责;作为丈夫要履行哪些职责;作为父母对儿女又要履行哪些职责。这和儒家所讲的“父慈子孝”也是一致的,佛教也提倡孝道,孝顺父母的功德仅次于供养三宝的功德。如果无佛在世时,孝顺父母的功德就是最大的。假如一个人对父母都没有孝养之心,又怎么可能慈悲一切众生呢?

  在人际关系上,我们要本着慈悲心与人为善,这是一个佛教徒处世的准则。当我们对别人产生慈悲心的时候,不仅能给他人带去温暖,更能以此克服我们生命内在的瞋恨。关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佛陀提出了四摄法门。什么叫四摄?就是四种摄受别人的方法,如果我们依教奉行,就会获得他人的欢喜爱戴。

  而学佛的意义正在于此:佛法可以给我们提供正确的人生观念,依法修行能使我们培养健康的心态。所以说,学佛是为我们的幸福人生服务的。

  我们诵经也好,念佛也好,主要是为了改善并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每个人都有很多烦恼和妄想,因此浮躁不安。这些烦恼从哪里来?都是自己东想西想地想出来的!妄想少,烦恼就少;妄想多,烦恼就多。所有从贪、瞋、痴出发的行为,都会形成不善的业力。

  所以说,凡夫的起心动念都在造业。当我们产生一念贪心时,内心贪的力量就增强了一分;当我们产生一念瞋心时,内心瞋恨的力量又增强了一分;当我们起一念我慢或嫉妒心时,内心我慢、嫉妒的力量也在随之增强。

  末法时期,闻思更显得尤为重要,闻思,不只是让你成为佛教里的学者,而是通过听经闻法,让你更加明白道理,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明白你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最终达到解脱。

  如果没有深入的闻思,你就会很容易走错路,误入歧途,造成修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有甚者,落入邪知邪见,还津津有味,难以自拔,最终后果可想而知,不需要我多说了。

  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的,这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成就的快慢,也在于你发心的大小所决定,所以,菩提心至关重要。

  我们现在生活中,为什么学修的这么难,总是反反复复、断断续续、时好时坏的?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出离心。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就是出离心。在相续中没有出离心之前,无论修什么都属于轮回的法,都属于世间的法。相续中有出离心以后,才是出世间的法。

  《华严经》告诫我们要思地狱苦,发菩提心。净业行人要如救头燃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发愿来生往生西方,永脱生死轮转之剧苦。

  真正的修行不是逃离,不是躲避,而是欣然的面对,全然的接受,接受此刻正在经历的一切好与坏。唯有当我们真正完全接受时,我们才明白一切的好与坏都只是自己的分别。

  遗忘那些尘世的云烟,抖落那些人间的恩怨,一切随缘,不为难自己,不勉强他人,不和世界对立。不争自然平安,无欲当然清闲,心宽可享安乐。

  《坛经》说:“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本性?”为什么说见性不难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足本性,我们的看听嗅尝触想所有的见闻觉知,一切的行住坐卧、吃喝拉撒睡,无不是自性妙用,只要从自身入手,见性不难。

  怕只怕你东寻西找,不肯承担,或者心外求法忙修瞎练,终不得入。我们通常都以卑微的凡夫自居,把见性推给那些所谓的圣人才可为的事,就错了。

  《坛经》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学佛是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学佛改变我们的内心,而不是改变外面的世界;学佛是改变自己的心念,而不是改变自己外表。当你学会包容他人时,你就改变了他人;当你学会适应环境,你就改变了世界;当你学会爱心时,你就改变了外表。只有学会包容、宽容、爱心时,才能改变你的生活。

  学佛,并不是形式上的拜佛、诵经、烧香。佛法,即是活法,是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参悟。佛,犹如我们的父母,我们都是他的孩子。他以慈悲、宽容、善良的心去接纳、包容我们的一切过失,他不责备,不埋怨,不生恨,只等你悔悟归岸。

  佛法,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在你身处黑暗、困顿之时定会照亮你前行,他时刻鞭策你、激励你、教导你。

  佛法让你学会身处顺境时不骄奢、不贪图、不忘恩、不得意、更要伸手去帮助比你更苦更难的人。在你身处逆境时不埋怨、不气馁、不堕落、不瞋恨、不诋毁。要时刻记得怀有善心、善念、善意、时刻忏悔,忏悔你污秽他人的言语、你的过失、你对他人的伤害,你的一切诸多恶性恶习。

  可能会有很多人说,这样约束自己活的简直太累了,我喜欢怎样就怎样,自在随意,我也没有信佛,我不要遵守你们的教条。但这并非是什么佛教教条,而是生活赋予我们的哲学,是做人的道理,也许在每个人年近半百的时候才顿悟,可惜已然是一辈子过去了。

  佛法中的道理,一定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帮助度化你,为你排忧解难的。并不是只有你信佛了才必须这样要求自己,不是这样的。即使你今天还未能与佛结缘,没有关系,只要你懂得这些道理并付诸于生活实践就够了,这便是对自己最好的修行。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菩萨,是来度自己。我们生在世俗,免不了被世俗带来的一切贪、痴、瞋、恨所困扰,你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若你保持内心的正念、善念、时刻忏悔、你的内心会越来越纯净、善良,慢慢的一切诸恶、不顺、病痛、折磨都将远离你,反之你的福报会越来越大、诸事越来越顺遂。相信自己,你就是自己的菩萨,你的一言一行便是在度自己。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具体包括: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目的就是一个,破迷开悟,然后果上讲的是离苦得乐。迷破了,你开悟了,开悟是什么?智慧现前,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真正是离苦得乐。

  所以佛法是智慧不是知识,这个道理要知道。

  佛法的修行是放下,不是拥有,拥有是错误的,为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现在所有的,那是你的福报;如果你觉悟了,觉悟了你舍掉,这叫舍得。

  佛法叫舍得,你所得到的统统舍掉;舍掉之后,你得的是道,你得的是菩提,你得的是明心见性。

  南怀瑾老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第一、成就内心的真佛:有句偈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本来佛、自性佛,却在耳娱声色里追逐迷失,找遍外在一切,忽略自家珍宝,空在世上几十年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很是可惜。因此,我们要作一个有智能的人,向心内觅佛,成就内心的真佛。

  第二、点亮内心的灯光:现代人强调净化环保、净化社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先从净化自己、净化心灵做起。因为我们的心,经常被愚痴、黑暗、无明、烦恼所遮蔽。我们每个人的自性里,都有一盏心灯,点亮这盏智能的灯、般若的灯,就能赶走无明、烦恼。有谓美容、美颜、美姿,不如美心,点亮内心的灯光,就是美心。

  第三、治疗内心的病患:因为自己内心的病,自己最了解。“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陀说法,就是要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病,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用戒来治贪,用定来治瞋,用慧来治痴,身心才会解脱清凉。

  第四、发掘内心的财富:外在的财富,随时可能因为水、火、盗贼、贪官及不肖子孙等而消失。然而我们心内的财富,是偷不去,也失不了的。比方:信仰、般若、慈悲、道德、精进、喜舍、惭愧等等,都是心中的财富,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想拥有多少财富,就得看自我发掘多少了。

  生活在世间,有人专找门路,有人爱找碴儿,找来找去,只有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唯有找到自家宝藏,心里才会开朗,才会踏实,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得自在。阿弥陀佛!

  学佛 修行最怕什么?

  学佛、修行首先要知道佛是佛陀的教育,佛法的心法,让我们明心见性。学佛、修行不能离开经教。正确的错误的想法、说法、做法(...把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改过来的过程就是“修行”。

  学佛、修行最怕没有耐心。佛教界常说的话:“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

  学佛、修行不是为了保佑自己,而是为了舍弃自己;不是让佛保佑自己多发财,而是保佑自己断除对财物的执著;不是让佛保佑自己长命百岁,而是保佑自己不要贪爱这个身体;不是让佛帮忙铲除自己遇到的鬼魔,而是加持自己对鬼魔不要起瞋心,学佛是去除贪瞋痴爱,学佛、修行是成就你放下执着,要放下分别,要放下起心动念。

  学佛、修行者,最怕且最大的危机则是:学佛拜错师父。由于缺乏正确学佛知见,不明正法、正理,且对神通、异象充满好奇,喜欢追求各类感应,以迷引迷,误导众生。也因此,造成俗家弟子事事盲从,越学越迷信,越修越离道,因此常误入邪师及附佛法外道的陷阱。

  真正善知识,他是观机,他会指出一条正路让你走,希望你在道业上成就。他帮助你开悟,帮助你破除迷惑,他不会害你、不会欺骗你,这是真正善知识。

  现在是末法时期,正知正见的人太少,邪知邪见的人太多,于是社会上产生了一个现象,积非成是。

  生活在迷惑颠倒的时代,非常不幸,我们所接触的都是邪知邪见,所谓是“积非成是”,大家都错了,我们也跟着错了,以为那是对的。

  现在举世之人都失教,他以为现前他所想的、他所见的、他所做的,都是正确的、都是正常的,他不知道那是错误。他没有智慧去辨别是非,这个不得了!

  现代人不愿意接受圣贤教育,他认为自私自利、贪嗔痴慢是正常的、是应当的,积非成是,所以才造成今天社会的动乱、社会的不安。

  现在人造作种种不善,我们要原谅他,什么原因?从小就没有人教。他在社会上所接触到的,都是错误的看法、想法、做法,他以为这些都是对的、都是正常的,积非成是。

  所以,我要特别提醒诸位同修,经典不能不读;你要不读,就是迷惑颠倒、积非成是。三天不读经,你敌不过外面恶缘、恶境的诱惑,你决定会堕落,这是我自己修学几十年当中的经验。

  眼前这个社会正是《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多听了几个人,就没有办法决定我这一生想学什么、想走哪个法门,那就糟了!

  你一生跟一个老师,老师要负责任,还有一条路可走;你要是跟几个老师学,多听几个老师,那你就无路可走,这个很重要!

  在华严经上读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绝对不是到处去拜师父!你拜那么多师父也糟糕,这个师父说东,那个师父说西,你不又糊涂了?五十三参实际的意思,是“普观一切众生根”。

  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代表我们现在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从早晨到晚上都要接触,他是代表这个,表法的。你从生活跟大家接触之中,你就学会很多东西,你就会开悟,五十三参道理在此地。

  绝对不是说到处去拜师父,一个师父告诉你一条路,两个师父两条路,三个师父三叉路口,四个师父十字街头,那五十几个师父还得了,你往哪里走?你无路可走!

  你要知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得“根本智”之后,所以他这个参访成就圆满的“后得智”。你们现前根本智没有得到,到处去参学,结果是无量无边的知见,变成自己无所适从。所以,参学是有条件的。

  你天天在念佛、在拜佛、在诵经,你心里头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所干的统统叫世间法,不是佛法。

  我们一定要记住,无论做什么事情,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戒定慧相应是佛法,与觉正净相应是佛法,与四摄六度相应是佛法;如果与这些完全不相应,统统叫世间法。

  现在念佛人很多,相应的人不多,功夫用的得力的,主要是这两种人,一种是利根的,他对这整个道理完全明了,理论、方法、境界都清楚,他真正做到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所以他念得相应,念念相应。

  第二种人是不认识字的老太婆,她老实,她对于理论、什么境界都不懂,教她念一句阿弥陀佛,她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她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不想,她也能达到最高的境界,这个能成功。

  最麻烦的是半吊子,当中这部分,这个很麻烦,很不好教。所以古人常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不移就是他不改变,不改变的人就是老实人。

  净宗方法简单容易,只要肯信、肯愿,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老师,只要老实念佛,都能成功。

  我们自己修学也要有个目标,有个标准。一年要比一年有进步,这样时间就没有空过。学佛人进步与否,可藉由下列两点,作为自我的检点、反省:

  第一是开智慧。也就是刚才讲的,这个正知正见,愈来愈清楚、明白。经典里所说的道理,今年比过去清楚得多,领悟得多了。

  第二是断烦恼。妄想、烦恼、习气比过去轻了。如果智慧没有增长,烦恼习气还很重,这一年就空过了。

  真修行的人一定要记住,能够不管的事情就别再去理它,尤其是一个真正发心念佛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你得彻底放下,什么都不要计较,学随缘,随缘就是什么都好,那对自己是真好!阿弥陀佛!

  修行是修正自己

  现代人学佛,一接触佛法就要求解,这就糟了!求知、求解,这种方法走的是知识的路子,不是智慧的路子,与“了生死、成佛道”决定不相干。

  现代无论是出家、在家的这些大德们,他很会讲、他很会写,著作等身,你跟他谈谈,他烦恼一大堆!由此可知,他的著作那么多,说得那么好,烦恼不能断,这就没用处——不能断烦恼,就不能了生死。

  学佛要认真地去修学,不要搞花样,不要好奇骛怪,老老实实把这句阿弥陀佛念好就行了。所谓老实就是能够以古人为师,师法古人,不求新花样。

  学佛总喜欢开法会灌顶、火供、会供,整天都是搞这些,这样佛教慢慢就变成了形式主义。学佛的人要好好学习修行,否则根本不是真正的学佛,最后佛教全都变成商业化、世俗化、形式化,佛教的智慧、慈悲等精髓就会慢慢淡化,直至消失。

  在末法时期修行,会有无数的逆缘与障碍,我们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正知正见,这种强大的力量足以将我们好不容易对佛法、对修行生起的一点点信心摧毁或淹没。所以修行的初期,不要妄想去救度众生,只要把自己修持好,就是救度众生了。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心柔顺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净了,处境就美好了;心快乐了,人生就幸福了。不管活成什么样子,都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一切都是自己造成。心宽了,烦恼自然就少了,日子自然就顺了,人生也就圆融自在了。在意多了,乐趣就少了;看得淡了,一切皆释然。

  修行是修正自己——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与行为。要将佛法当镜子,但只能照自己,不能照别人。业不重不生娑婆,无始劫以来,在辗转轮回的过程中,我们造下了无数的恶业,积累了无数的恶习,其中的一个习气就是让我们习惯于将目光向外,习惯于去看他人的缺点与过失。其实,无论我们自认为修行有多么好,我们依然有恶劣的习气与习惯,在这一点上,我们同其他人没有区别。

  我们自己——所谓的修行者尚且烦恼习气深重,很多事情连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我们连战胜自己都很难,为什么还要用种种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呢?我们连控制自己都很难,还能要求别人怎么样呢?

  所以无论我们自认为修行有多好,我们毕竟还是凡夫,我们无法像诸佛菩萨那样洞察、测量与了解他人的心。

  佛法里面没有贪瞋痴慢,心是清净的。心地清净,随缘而不攀缘,这是正法;邪法里面有染污,带着贪瞋痴慢、名闻利养这些东西,首先要辨别,我自己所修的是正还是邪?别人修的,搞正搞邪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

  我自己有没有走在邪道,这个与我关系太大了,所以辨别邪正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我们行为有了过失,把这个过失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修行要真修!把自己的妄想、毛病、烦恼习气统统修掉,这才叫修行。

  由此可知,修行与念经、拜佛不相干,你经念得再多,一天念八个小时,佛拜得再多,一天磕十万个头,如果你身口意三业行为还是一样,那一点用处也没有,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有口无心!

  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这给你说真话,真正帮助自己还要靠自己,所谓是自己悟、自己修、自己证,没有叫你靠别人。

  我们听佛菩萨、听祖师大德讲经说法,自己觉悟了,觉悟之后自己肯修,修什么?修正一切错误。

  从前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我们想错看错,我们说错做错,才叫造业,错误就是造业,感得六道三途的苦报,这是凡夫,所谓轮回心造轮回业,我们干的是这个。

  你每天去反省、去检点,找自己的毛病,找自己的过失,你要能发现你的过失,发现你的毛病,这就叫开悟。佛家常讲开悟,什么叫开悟?这里面没有神奇,没有什么玄妙,都是真的叫家常便饭,很平常的。把你的毛病、过失改过来,那是真的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

  所以,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这样的话我们一听就明白,一听就懂,才知道佛法之可贵,佛法之真实,完全落实在生活里,与生活没有脱节。经论要跟生活脱了节,那就没有价值,学它干什么?修学佛法就是改善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目的在此地。所以诸佛菩萨句句话都是真实的。

  什么叫修行?修行不是吃斋、念佛,不是每天去参禅、打坐,真修行就是生活。

  六根在六尘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佛,法身菩萨来了;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十法界里面阿罗汉、辟支佛来了。世法跟佛法是一法,不能搞错了。觉不迷,就叫佛法;迷不觉,就叫世法。法没有差别,一样穿衣吃饭,问题在觉、迷,这个道理要懂。

  一定要用在生活上,活活泼泼,痕迹你都找不到,真修行!

  教你每天打坐、参禅,教你念佛堂、念佛,那是什么?初学。离开禅堂、离开念佛堂心就乱了。

  这不管用!无论什么法门统统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清净心是二乘,平等心是菩萨,觉心是佛。

  你能够把清净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就是声闻、圆觉;平等心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人是菩萨;觉而不迷,这个人是法身菩萨再来的。完全用上了。无论是男女老少,无论是那一个行业,全都是啊!

  佛法是活活泼泼,不是死呆板的,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不懂,我们不知怎么个修法,这一辈子都空过了,全搞错了!

  在这一生当中我们遇缘殊胜,希有难逢,真正明白才生起感恩之心,知恩报恩。佛法对我们的恩德太大太大,如果这一生遇不到,你怎么可能有机会脱离轮回?没有机会,决定还是造业。阿弥陀佛!

  佛教故事:修行就是修正错误的观念

  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佛印禅师,看到佛印禅师正在打坐,于是就在佛印禅师身边坐下,学着他的样子。大约过了两个时辰,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站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禅功”已经入门了,便忍不住向佛印禅师问道:“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佛印禅师看了看苏东坡,赞叹道:“好一尊佛!”

  苏东坡听到禅师的赞赏,十分高兴。随后,佛印禅师随口问苏东坡:“你看我的坐姿如何呢?”

  苏东坡与佛印关系不错,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平日里总是你来我往地调侃,这个好机会苏东坡怎么会放过呢?于是他就毫不客气地说道:“好一堆牛粪啊!”然后自己就在那里哈哈大笑。

  佛印禅师也没有动怒,只是坦然一笑。

  苏东坡以为自己赢了这场论禅,于是逢人便说他赢了佛印禅师。他的妹妹苏小妹知道这个消息后,找到苏东坡,说道:“哥哥,赶紧收起你的话吧!你都输了,还好意思说自己赢了。”

  苏东坡不解地问道:“明明是我赢了,怎么会输呢?”

  苏小妹说:“禅师的心中有佛,所以他看你像佛,而你心中有粪,所以看禅师才像牛粪。”

  听了妹妹的话,苏东坡惭愧得无地自容。

  菩提心语:心是自己的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内心的想法决定了人的表现。心中有什么,眼里就会看到什么。因此,要修炼自己的内心,做到心无旁骛,坦然处世。阿弥陀佛!

  真正的修行是遇见自己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凡夫天天求佛拜神,向神明求平安,求财富,求顺利,却不知道反求自己的心,不知道自己的心才是无尽的宝藏。

  你的工作环境就是你的道场,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要尽你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心尽力地做好你所承担的一切,要制心一处,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把你的服务对象视为父母众生,一切为他们的利益着想,以真诚心对待每一个众生,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做众生的公仆,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

  其实,修行和生活,工作并不矛盾,佛性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然而人们陷入了繁忙的事务,到处奔走寻求,忘记、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宝贵的东西应该从自心中寻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认真学,坚持修,好好学,好好修,今生一定能够解脱。

  修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环境就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偈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因此,圣人只求「自净其心」,不向佛求。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灵修书呢?当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们总感觉是生活的问题打乱了我们的修行。愚痴的人天天跪在泥像面前求佛拜神,求平安、求发财、求顺利,这是迷信,也是贪心。

  真正想修行,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警觉,要晓得我们修行的目的何在?要真正警觉到生死之可怖、六道之可畏。我们来生不愿意在六道里轮回,决心要超出,那只有依教奉行。

  真正的道场不是寺庙、不是禅堂、不是山林、不是修行者聚集的地方——真实的道场就是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眼前的存在、每一个念头。

  修行,总会让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隐士,幕天席地、禅坐、行脚,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义。然而修行的定义绝非如此狭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来”独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平衡工作与家庭、压力与健康、与欲望、无常与情绪苦乐……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求平衡,反而更能让我们看清生活如实的本貌。

  为什么修行要在境界上修?离开境界到哪儿修啊?没地方修了。日常生活、穿衣吃饭,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从前穿衣吃饭讲究、执着,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错了。今天穿衣吃饭随缘,什么都好,吃什么都好,没有分别执着。这就是磨练,这就是落实。顺境、逆境都好,没有一样不好,都是成就我的,都是帮助众生的。所以真修行、大修行人,是在生活当中修行,这要知道。离开生活到哪里去修?

  佛讲了八万四千修行法门,但最终都是直指人心。由于我们宿世业障,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容纳有限,圆融不够。修行就是让我们了解这颗心,修炼这颗心,让心像虚空那么宽阔,能纳须弥。顺境时不大喜过望,逆境时也不特别悲伤。面对一切,如如不动,圆融无碍,包容一切,这就是修行。

  若是真心学佛修行,应该先明理,然后依教奉行。若是不明理,怎么学佛修行呢?这就相当于人行走没有双目一样。若是没有眼睛,不仅不能到达目的地,还很危险。所以修行要理论和实修相结合,只有实修,没有理论不行,只有理论,没有实修也不行。

  在这个世间,不学佛的人苦!什么原因?心随境转,自己做不了主宰。

  自己做不了主宰,被业力牵着走,这个很可怜!真的是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我们的心即在觉迷之间,一念转迷成悟,一念转凡成圣,但一念间的瞋恨嫉妒即可以下地狱,念念不觉悟可以使你烦恼太重,在人间受尽千般苦,遭受万般罪,烦恼和健康快乐就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处。

  如果只调身不调心,心不清净;妄想纷飞,起心动念,自私自利,想身心健康无从可谈。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依经典修行,不依佛陀的教诲去做,不净化自己的心灵,不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天天邪知邪见,不万念归一,心不清净,这样永远不能成就。

  我们现在遇到佛法,觉悟了,晓得原来业力是我自己主宰的,不是别人主宰的,那我一定要把它转变。怎我们真正觉悟了,从今天起发愿,我为一切诸佛菩萨,我为一切众生,把自己忘得干干净净,把自己的业力转变成愿力,这一转变,就等于乘愿再来。

  真正有志气、有智慧、有毅力,把自己的业力转变成愿力,你就得大自在;如果你被业力所转,敌不过业力,换句话说,将来死了,你还是要搞轮回。

  我们知道,往生与念佛多少没关系,深信切愿有关系。不管怎么着,我一定要到极乐世界去,这个念头坚定,绝不拐弯,绝无改变,非去不可。要明白这个道理。人人都能往生,五逆十恶前面说过了,真正发愿求生,业障都能消除。那个业障本来是堕地狱的、变饿鬼的,因为强烈的往生的这个愿望,把恶业止住了,有恶业它不会发作。这个善愿,有阿弥陀佛接引,决定成就。所以,信、愿要恳切。这个信、愿的恳切,怀疑的人很多,很难很难。什么方法?读经,你把经读上几千遍、读上几万遍,你的信心完全坚定了,保证你往生。

  说实在的,我们今天想度苦难众生,这个念头是个妄想,所谓“泥菩萨过河,自身不保”,怎么能度众生?

  佛菩萨大慈大悲,怎么不度众生?常言说得好,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根性成熟,佛菩萨一定以化身来度他,不舍他;大众根机成熟,佛菩萨一定用应身来度他。

  像三千年前,大众的根性成熟了,人多,释迦牟尼佛以应身到这个世间来投胎,来示现修道,住世八十年,来度众生。如果一个、二个,他就用变化身来度他,佛多慈悲!

  现在佛为什么不来?佛要来了就对不起众生,为什么?会增长众生的恶业。佛来了,大家谤佛,因为现在人是信邪不信正——他相信邪法,不相信正法。

  佛来讲正法,跟那些外道讲得不一样,大家都来谤佛,谤佛造的罪业是阿鼻地狱罪业,所以佛不来,不让众生毁谤,不叫他堕地狱,这是大慈大悲。

  大家肯相信、肯接受、肯依教奉行,佛就来了,这是大慈大悲。大家信心不坚固,还有邪知邪见,还有这些妄想分别执着,佛就不来。

  由此可知,佛来是大慈大悲,他不来还是大慈大悲,我们比不上。我们今天要真正发大心,才能度众生。什么大心?自己先修成,这个是大心。

  诸位要晓得,一定是自利而后才能利他,自己脚跟没有站牢,决定不能成就,到最后的结果是自害害他。自害害他,害自己什么?自己不成就。为什么会害别人?害别人造口业。

  别人到最后看到你堕落,他一定到处宣传——不能学佛,你看他那个样子,一生弘法度生,到最后自己还堕落,这个罪过就大了!

  现今所谓信佛人的大致三种现象

  现在人业障重啊!修学不知道修什么,以为烧几支香叩几个头,供供佛,供供僧,念点经,念点佛就是修行了。不听佛菩萨祖师大德的话,不深入经藏,念佛也不知念什么。

  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赶时髦,流行什么就一拥而上,没有主见,没有主意,这也就是佛家说的没有定力啊!没有正知正见,也不管是正法邪法,什么都参与,这都是不老实看经典,不明理的原故啊!

  这样跟着跑下去,古德讲:‘即使修到弥勒菩萨再来也还是业障深重,不能出三界火宅啊’ !更何况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一不小心就容易上当受骗啊!钱物是小事,耽误了当生成就,往生做佛做菩萨的因缘那亏可就吃大了。

  无量劫在六道中受苦、受罪,真不知道到哪一生哪一世才能再遇到佛法,碰到现在这么好的机缘,错过了,可怜啊!一定要有智慧,要警醒!

  净空老法师郑重告诫我们:要听经、要明理、要求解,否则不能成就。

  很多人误会了佛经上所说的功德相。诵这个经有什么功德,诵那个经有什么功德。大家听到或看到后,着了功德相,一天到晚忙不过来,这个经诵诵,那个经念念。因为赶任务,诵经的时候诵得快,很伤气。结果,修行没有修好,毛病倒弄出来了,身体搞坏了。这是误解了功德之故。

  功德不在白纸黑字的经文上,而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诵经明白了佛所说的义理,明白了修行的方法,然后,我们就照着这个义理和方法去实行,才能从凡夫而跨入佛境。这才是大功德!假如我们光是念、光是诵,而不知佛经的义理,不明白怎么修法,仍旧在凡夫位踏步不前,那功德从何而来呢?

  佛慈悯我们末法众生,在《楞严经》中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就是怕我们盲听盲从,信奉邪师,怕我们浪费宝贵光阴,走错路啊!

  善导大师讲得好,(善导是唐朝时候人,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不要说是一般名气大的这些人说法,我们不能相信他,证得阿罗汉果的人来给我们说法,说的跟经上讲的不一样,也不能相信;菩萨来讲经,法身菩萨、等觉菩萨来讲经,跟经典不相应也不能相信;佛来讲经,诸位要记住,佛佛道同,今佛无异于古佛,讲的一定是一样,今佛跟古佛讲的不一样,这个佛不是真佛,大概是魔王变现的,来欺骗我们的。

  所以一定要懂得依法不依人。我们接受佛陀教诲,可以向法师质疑,你有怀疑的时候,“法师!

  你这个说法是根据哪一部经文讲的,佛有没有说过?”

  佛要没有说过,我们就不接受,他得有依据,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说的。

  人生短暂,一晃就过,如真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是最有福报之人,若欲往生必须求解,除非二六时中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可以不用求解,否则必须听经,以免盲修瞎炼,一定要明理,否则不能成就”。

  佛在《大集经》中给我们指出“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又有“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这就是给我们末法众生,指出的总方向、总原则。要是我们真明白了,听佛的话,心系净土,一向专念,那么心就定了,方向就有了。

  现在社会上大致有这么三种现象,我们一定要警醒,要对对号,看看自己是否在其中,如在其中,赶快回头啊!

  一种:信人不信佛。自己不看佛菩萨祖师开示,不知修行是修正自身,改毛病、改习气,不知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法。

  为什么要念佛?这佛怎么念?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往生极乐世界?不看经,不明理,人云亦云。别人烧香、他也烧香,别人拜忏、他也拜忏,同修佛友说点风俗陋习都拿着当佛法。

  不管哪个道场讲什么经,什么开示,什么法会,是不是自己所修所求,全都参加,毫无选择照单全收,漫无目的,没有一点儿主见。不发心、不发愿,不真心求解脱,不看印证过的祖师讲的开示。东听一句,西听一句,愿听俗众指点,恍恍惚惚、神精兮兮、魔魔怔怔、一天疑神疑鬼,让社会大众包括家人反感,破坏了佛陀教育在大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二种:听骗不听劝。不知信佛信什么,修行修什么,不看祖师大德开示,不求真正解脱,挂着学佛的名号,求好心重,不知好坏是因果,不知净业三福,五戒十善才是基础。不反观自身,不知道自己的毛病、习气,错误的想法、做法,才是自己有魔障,造罪业的因啊!真修行就是依照经典来修正,而不是靠外在的力量。

  不向内求,到处求签问卜,不管你是佛、道、儒,鬼、神、仙,哪有一点儿灵异一概全拜全信,没有正知正见。到处烧银寄库,烧大宝、打疏升表、找气功治病、求上师活佛灌顶、寻道士打符、觅灵仙问卜,认为经忏佛事建庙修庵,花几个钱就能去病消灾。

  不知佛说:‘如是因、如是果,因是因,果是果’。都是心外求法,徒劳无功啊!祖师评价这种人,该怎么生死,还怎么生死。

  三种:误人又误己。学了几句口头禅,会念几个咒子,就依禅说密,依密说净,不知各宗宗趣,大总持门。

  没有深入经藏,不明各宗有各宗的修学理论,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规戒,(其实各宗各派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怎么了生死,成佛道,所以说一门通、门门通、一经通、经经通),却指手画脚,谈玄说妙,自以为是,贡高我慢,自以为修得很高,愿意领众,事事愿意拔尖,事事好大喜功,愿听奉承,坚固执着。

  更有甚者,有点小鬼神通,自以为得大智慧,不知是业障所致,将来背大因果啊!广收徒众,好为人师,古今大德概不放在眼里,赞此毁彼,评头品足、不尊师道,不守五戒十善,心胸狭小,拉徒拢众,控制人脉,好断章取义,自立门户、号称无派,今天教人学禅、明天教人学咒、后天又弄神通,办法会、烧纸钱,总变花样、迷惑信众、与佛菩萨祖师所讲背离,居然也有人相信?不弘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法,弘扬自己的法,刻自己讲的碟,求名闻利养,实已障道,魔王子孙尚且不知?不知回头,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将来的果报惨烈,真是可怜啊!阿弥陀佛!

  老实念佛

  念佛能以转逆境、消灾难、生极乐,这是何等的大事,偏看的很轻。多用太忙了、没时间,几句话,把万劫难逢的大便宜拒绝了,真是可惜!其实真忙吗?那并不见得。这件事行住坐卧都可办,士农工商的业务都误不了。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欲海茫茫不迷惑。与世无争,与世无求,随缘自在多快活。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苦海浮沉不堕落。深信因果,信愿念佛,今生今世不蹉跎。

  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念一句阿弥陀佛,功德就不可思议,但是他得不得受用这就很难讲了,真正得受用,必须要具备信、愿、行三个条件。往生,那就又必须要具足像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是善根? 善根就是能信、能解,这是善根。什么是福德? 福德是能念,你真干,真的持名。因缘,那是你外面助缘的环境,你遇到这个法门,遇到修学这些法门的善知识,他们来协助你,这是外缘。善根、福德、因缘这三者具足,决定得生,三者缺一个都不行。

  净土法门既然如此简单明了,佛何不直接就告诉人们念佛求生就行了,何必开那么多法座,讲那么多经,特别是那么多圣道门的修行方法,四谛啊、十二因缘啊、六度万行啊……搞得如此复杂,让后世之人昏昏然找不着北?

  这正是佛无尽慈悲之良苦用心啊!

  世尊当年在印度示现时,就已经有九十多种外道修行法门盛行,他们也有一定的禅定功夫,知道六道轮回的状况,但不知脱离之法。要在此种状况下宣示解脱之道,必须随顺当时人们的根机。

  如果一去就说依靠佛力,依靠阿弥陀佛本愿救度,你们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即可往生西方净土,脱离六道轮回……试想,人们能够接受么?

  你们喜欢禅定观想、静心息虑,喜欢依靠自力,佛也就随顺大家,先教人自力修行,这样佛法才能得以在种种外道盛行之地站稳脚跟。这是一种传法的方便,由难行的圣道门下手渐渐引人净土念佛之法。

  一待时机成熟,才教以人们净土法门。当知,净土三经是佛即将灭时所说,而且是无问自说之经。声闻、菩萨众中分别号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文殊菩萨尚且想象不到,此事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因此也只有佛自己“无问自说”了。

  宣说净土法门乃佛出世之真正目的。意在使五浊恶世众生得到真正利益,脱离轮回,得生清净佛土。

  《无量寿经》中“惠以真实之利”即是其意。佛知道娑婆世界众生之根机低劣,不堪修行任何一种圣道门了。《大悲经》云:在释迦牟尼之前,已有一千零肆尊佛示现度生,当度已度,余留下来的实是顽劣不化最难救度的众生了。是为千佛所舍弃之众生。

  阿弥陀佛为此才发出超世之愿,超过任何一尊佛之大愿,并且用五劫思维,兆载永劫修行之功德全体贯注于一句名号之中赠与末法时期众生以期获救度。释迦牟尼宣说弥陀之本愿,惠以真实之利就是称念彼佛名号,往生净土。

  净宗实实在在是属于大圆满教,我们这一生能够遇到,不容易!「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事实。彭际清居士所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个话也不假。我们冷静去思惟,在现前这个世界,地球上将近七十亿人口,几多人闻到佛法?闻到佛法这些人里面,闻佛法的大概十分之一,七十亿人,大概知道有佛法的七亿人,十分之一。

  这七亿人当中,有多少人遇到大乘?真的不多,可能也是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一亿。这一亿里面,真正对大乘能够理解的太少了,恐怕百分之一都找不到,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众生的根性不相同,你要是用这个说法不对症,不但治不了病,反而害人,这个道理要懂!得人身不容易,闻佛法更不容易,尤其闻佛法能闻到净土,那就是难上之难!因为闻净土,你这一生可能就超越轮回,就有这个可能。你不闻到净土,闻到其它的法门,修很好,都变成天福,来生生天的多,证果不太可能。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忍和尚方丈室,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菩提心才发出来。你就想想,神秀大师那一批人跟忍和尚几十年,有没有发菩提心?没有,你才知道这是真难。净土宗比它发得容易,净土宗只要你真信,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度众生,这个心就发了。所以这个文里头说,是又为净宗之殊胜方便,比起其它法门确实是方便。

  修净土,这一生唯一的希望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对于往生的道理、方法不清楚,这一生就免不了要空过。像这样的机缘在过去无量劫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曾经遇到过,遇到过怎么样?太大意,疏忽了,把机会错过。经无量劫到今天又遇到,这一生再错过又要经无量劫,无量劫轮回生死之苦,说不尽!

  今天我们遇到的是净土宗,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条件很简单,第一个是信,决定没有丝毫怀疑,真信,它真有;下定决心我要到极乐世界去,这是愿,愿要真,信要实在,踏实;然后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往生。你说多容易!希望阿弥陀佛常在心中,念念不断。为什么?不许可别的杂念进去,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杂念进不去。这个功夫深,这个功夫大,往生极乐世界品位高。这是应该争取的,不可以疏忽。

  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也信了,也念佛,可是我们一反省,功夫不得力。连倓虚老法师在世都常讲,这是近代一位高僧大德,晚年住在香港,在香港往生的。他老人家常说,因为他事情多,在这边住持佛法,办了个佛学院,学生多、信徒多、杂事多。

  他说他念佛,一串念珠一百零八声,念的时候还有妄想、还有杂念,一串都念不上来。这也说明念佛不是个容易事情,比起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门它容易,也不是想像那么容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出在我们对於这个世间的事缘没放下,所以心里面还有很多妄想,还有很多杂念,问题在此地。

  能念佛的人,都是善根深厚的。他能在这一生对净土生信起愿,能在走路吃饭时念佛,能在入眠时心中默念佛号慢慢进入梦乡,绝非偶然。若无宿世善因深厚,则对这一当生了生脱死的法门断无起信。要知道每一声佛号都不虚念,一声佛号一声光明,只是凡夫众生业力障故,不能得见。当真肯念佛,此人必是第一功德,第一善,第一福德!

  用功的方法很多,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法门,哪一个法门对自己有利,自己要知道。不知道的话,自己可以试验,试探试探。什么叫有利?决定不让自己堕落,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时时刻刻要提防。

  如果你缘殊胜,遇到净土法门,那你就得到一条生路。

  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你没有智慧,你不会深信,你不会想到极乐世界去;你真信、你真正想去,这是大智慧!

  学佛最重要是建立坚定的信心,你一定要相信,相信什么? 相信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我们遇到障碍、遇到困难,佛菩萨自然来帮助你化解。没有感应呢? 不是没有感应,有感应,你自己没有觉察到。感应,佛在经上讲有四种,显感显应,是你知道的; 显感冥应,是你不知道的; 冥感显应,有时候未必知道; 冥感冥应,是更不知道。

  你用什么能力你才能觉察到? 真诚心能觉察到。觉察虽不完全,会有几分,好像自己预知一样,没有人告诉你,你有预感。无论什么样的障难自然会突破,用不著著急,念佛,一遇到困难的时候佛号不要间断,会有感应的,这个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净土,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听到了,就应该毫无怀疑,一心愿生净土。

  生净土,圆满福德智慧,不为自己,为谁?为普度十方三世一切剎土里面苦难众生,为这个,不为别的。

  我们跟阿弥陀佛同心同德,跟释迦牟尼佛同心同德,要真干,没有怀疑、没有忧虑,全心全意去做,一定成功。

  为什么?我们跟佛有感应,佛会帮助我们,佛给我们安排的道路。

  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佛的? 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他是念佛成佛的,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一次在印度 (古印度) 示现做个知识分子,看怎么成佛的? 你看他十九岁离开家庭,捨弃王位,把世间的财色名利捨掉,不容易,烦恼障断掉了。去学法,求学,搞了十二年,印度所有宗教、所有学派全都亲近过,一个不漏。

  这个人聪明,记忆力好,中国人所谓是过目不忘,也就是说他这十二年的成就非常扎实、非常稳固。可是所学的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世尊具备了科学家的精神,哲学家的态度,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宇宙怎么来的? 万物怎么来的? 生命怎么来的? 这些宗教、学术都不能解答。

  那怎么办? 找自己的佛种性,佛种性能解答。所以放弃参学,搞了十二年最后放弃。放弃参学这个裡头的隐密的意思,就是放下所知障。十九岁放下烦恼障,叁十岁放下所知障,大彻大悟。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甚深禅定,把心定在一处,智慧突然爆发了。智慧发生的缘不一定,千差万别,所以叫做法门无量。每一个法门不一定就能给你把这个智慧开发出来,法门无量是这个意思,大彻大悟需要缘,不定。

  世尊这个开发是禅定,夜睹明星,豁然大悟。你看惠能大师就不一样,他在五祖方丈室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开悟。不相同,不一定什么方式。一开悟,悟入的境界相同,所以惠能大师悟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的境界完全相同。这一悟,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不用学全通了。为什么? 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是自性变现的。你能够悟入能生能现,那个所生所现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全知道了。这是真正求智慧的不二法门,这才是世间第一等聪明人,第一等有福报的人。

  你说求学研究经教多辛苦,而且不能贯通。这是什么? 这今天叫知识,那不是智慧。知识不学就不会,学一样会一样,学两样会两样,那无量无边的,一辈子学不完,生生世世也学不完。走佛的这个路子很简单,一明白全明白了。

  这是真理,但是这也是难信之法,所以释迦牟尼佛要做出榜样给大家看,大家相信了。惠能大师做出这个榜样给大家看,有的人看懂了相信了,依照他那个方法,结果都开悟了; 还有些人看到,这是上上根人才行,我不行,我这是中下根,我不能走他的路子,自己耽误自己。说实实在在的,什么叫上下根? 佛法是平等法,哪有什么上根利根。上根、利根是不怀疑,真干; 中下根是怀疑,不肯干,认为自己做不到,这就叫中下根。你是上根、中根、下根,不要问别人,问你自己,你有怀疑你就是下根,你要真信那你就是上根,真信、真干这个人就叫上上根人。

  念佛不是佛号念得愈多愈好,不是这个意思,念佛就是叫你把烦恼习气控制住,时时刻刻有警觉心,念头才起,马上阿弥陀佛,就是不要想它是善念、恶念,什么念头都不要想它,马上换成阿弥陀佛,这就对了。

  换得要快,否则的话第二念又是情执,第三念又是烦恼,念念就迷了。这叫真正会念佛,念佛是这么个念法的,不能不知道。

  这样念法功夫就得力,慢慢怎么样?慢慢的这一天到晚只有佛号没有妄念了。功夫从哪里见?古人讲一支香,我们现在讲二十四小时,每一个小时,这古大德讲的,还有三、五个念头会起来,功夫不错了。大概念佛要念多久的时间?应当是三年到五年,勇猛精进,可以达到这个境界。

  古人讲一支香,一支香长香一个半小时,短香一个小时,他是用这个来计算,算时间的,一支香里还有三、五个念头,三、五年的工夫才行。我们现在想想,不要说多,十分钟的时间,你有多少个念头起来?一面念佛一面念头会起来。十分钟你看看有多少个念头?不止五个,这说明我们不行,人家一个小时才有三、五个念头,我们十分钟就超过他多多了;有时候一分钟都不行,都有念头起来。念佛的功夫得力不得力,就从这里观察。

  念上个七、八年,一支香里偶尔还有一、二个念头,念到没有妄念起来,你这个功夫就伏住了。那叫什么?叫功夫成片,功夫成一片,伏住了。在这个境界里面,那就恭喜你,你往生自在,你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

  与这个世间还有缘,多帮助一些众生,行,没问题,你在这个世间爱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为什么?是愿力,他不是业力。

  我们凡夫做不到,凡夫是业力,这就是有寿命,寿命到了,医生没有用,再好的医生,他能医病,他不能医命。如果医生好,这个人寿命到了,阎王派无常小鬼去抓他,医生把他延命了,那阎王不就傻了,没有这个道理。

  印光大师反复讲: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莲池大师讲:千里烧香不如在家念佛,这就是让我们要老实念佛。

  但是很多人不老实,很多人还在东奔西跑,找高僧啊,找大师啊,找名人啊,找玄妙之法啊,就是不愿意老实念佛。

  诸位一定要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全摄弥陀无量功德。我们用一念净信的心念这句佛号,把阿弥陀佛的功德,统统变成自己的功德,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晓得念佛的功德有多大?这是世间很多人不知道!

  又须知念佛一法,乃佛一代所说一切诸法中之特别法门。其道理超出一切禅教律密之上。一切法门欲了生死,必须断尽烦惑,方有了生死分。若烦恼惑业未断,任凭你见地高,工夫深,智慧大,皆不济事。此各法门,皆仗自力故难。

  净土法门,全仗佛力故易。若有真信切愿志诚念佛者,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则烦恼不期断而自断。以西方所有境界,皆令人增长功德智慧,了无令人起贪瞋痴者。故龙树菩萨称为易行道。马鸣菩萨称为最胜方便。然此不但普度凡夫,实则普度一切凡圣。(文钞三编卷三复王(雨雪)夕居士书)

  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当以信愿行为宗。信者,当笃信佛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定蒙接引。(三编卷四净土法门说要)

  净土念佛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但是往生净土三资粮中,头一个便是要“深信”,如何做到深信呢?净宗九祖蕅益大师教导我们要有六信,有此六信才算是深信。兹将大师所说的六信略释如下:

  信自。就是要深信自己本具佛性,本来就有与佛一样的智慧与能力,只因妄想分别执着而迷失了,只要去掉妄想分别执着,立刻就能恢复原有的德能,与佛平起平坐。佛性有如明月,妄想有如浮云,云开则月现,那是一定的道理。

  信他。他指释迦牟尼佛之言,和阿弥陀佛之愿。释迦牟尼佛说有极乐世界,肯定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愿要接引众生往生其国,只要众生一心念佛,发愿求生,佛必来迎,决不食言。

  信因。深信以散乱心念佛,尚且可以成为将来生西之种子,何况一心念佛,哪有不往生之理。

  信果。深信极乐世界之有无数的等觉菩萨聚会一处,均由念佛之因而得往生之果,这种念佛是因,往生是果的情形,正好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地合乎逻辑,真实不虚。

  信事。深信离此10万亿佛土之外的西方,确有一个极乐世界,其国人民,但受诸乐,无有众苦,而我们只要一心念佛,发愿求生,必定得生。

  信理。深信我们本具的真心佛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乃是法界之体,而极乐世界不出法界,亦即就在我们自己心中。依于心性的道理说,自他本来是不二的,念佛人不生不灭的心性,与阿弥陀佛不生不灭的心性,是毫无差别的,故念弥陀即是念自性之佛,又一切的净土都是吾人的心识变现出来的,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也。《蕅益大师:怎样才是对佛深信不疑?》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覆,似地均擎。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诚可谓三世诸佛之总持法门,一代时教之特别妙道也。但以法门大而摄机溥。用力少而得效速。致稍通宗教者,皆藐视之。谓为愚夫愚妇之修持法门。而不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不可以语言文字形容也。

  以一切法门,依戒定慧力,修到业尽情空地位,方有了生死分。业尽情空,岂易言哉。断见感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纵令见地高深,以烦惑未断,仍旧轮回。再一受生,退者万有十千,进者亿少三四。

  自力之不足恃,敢矜已智,而不随顺如来誓愿摄受之道乎。修净土法门者,但具真信切愿,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其平素所作所为,不与佛法世谊相悖。则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纵丝毫惑业未断,带业往生者。其所得,尚超过业尽情空之阿罗汉上,以种性不同故。况已断者又何待言。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

  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议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圆显。(此自力、与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别)固与专仗自力者,奚啻恒河沙数之天渊悬殊也。是知此之法门,不可以一切普通法门之道理论。以是特别法门故也。(文钞三编卷三思归集发刊序)

  我们肉眼凡夫,看到人家一心念佛不在意,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诸佛菩萨看到这个念佛人,都会肃然起敬,为什么?因为“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看看这个人马上就要成佛,阿弥陀佛与诸圣众都来接引,怎么不尊敬他?

  下面是念老的话,「盖言,持名心无散乱者」,这个心无杂乱现在要养成,到临终来不及,平时就要养一个不散乱的心。怎么不散乱?心里面有阿弥陀佛,口里头有阿弥陀佛。对于念佛,一定要知道念佛功德。

  你在世间干什么样的好事,《金刚经》上的比喻好,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这还得了,不是一个地球,大千世界。

  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十亿个单位世界,换句话说,十亿个银河系的七宝你拿去布施做好事,不如四句偈功德大。可以说无量四句偈法布施的功德,不如念一句阿弥陀佛。

  我这个比喻是真的不是假的,没人知道,所以大家把念佛疏忽了,多可惜!佛门古代里面文字的记载,多少学佛人在急难的时候,一句阿弥陀佛,化解了,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灾消了。

  这些记载的文字很多,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为什么不肯念佛?自《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464集

  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无论功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文钞三编卷一第一六八页‘复吴思谦居士书’)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虽具足惑业之博地凡夫,但能信愿念佛,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纵已证等觉之高位菩萨,犹须回向往生,方可圆满佛果。是知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印光法师文钞(续)》“灵岩山笃修净土道场启建大殿记”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随众生根性而说。或契理而能遍契群机,或契机而不能彻契至理。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无一法不从此法建立,无一人不受此法薰陶。倘若如来不说此法,则末法众生,无一能于现生了生死者!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其余一切法门,皆须修到业尽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不了。若论业尽情空,现今恐举世亦难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则万不漏一。

  当今之世, 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 决不另于敦伦尽分, 及注重净土法门外, 别有所提倡也。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 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时节因缘, 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 亦如冬葛夏裘, 饥饮渴食, 非唯无益, 而又害之。佛教正义, 完全与伦常道理, 相契相合。(续编·复云南王德周居士书二〔民国二十年〕)

  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是为无上第一胜妙法门。当死尽偷心,一肩担荷,决定可于现生俯谢五浊,高登九品。又当发大慈悲心,为一切相识者,说此法门之利益,俾彼等同得修习,则自己功德愈加广大矣。(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继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常都摄六根而念佛,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续编卷上·复幻修大师书)

  印光大师乃近代高僧、大势至菩萨应化身,《印光大师文钞》三百万言,包罗万象,契机契理,有“小三藏”之美誉,不可不读!阿弥陀佛!

  世尊在经典在在处处点醒我们,祖师大德时常提到,你的愿力强大,超过你的业力,真正想去,你决定得生极乐世界。所以我们要真信、要切愿,能不能往生就靠这个。

  至于念佛功夫的浅深,念佛功夫浅深不是念佛多少,与这个不相干,但是这个可以做助缘,它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什么?主要在你放下多少,这个要紧。

  如果真的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了,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天念个一句、十句都可以,都不少,那真是古大德所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他那个一念跟阿弥陀佛相应,我们念一万声、念十万声未必相应,人家一念相应,所以效果非常殊胜,道理在此地。

  我们学佛学了不少年,对这桩事情多少也懂得一些,可是念佛的时候总有妄想、总有杂念,这怎么办?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我们的妄想杂念作的时间太长、太久了,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我们的心就是在作妄想,就是在作杂念,现在要想一下把它转过来,当然不可能,习气太重、太重了!

  如果佛号压不住是你念佛号的功力不够,妄念太多的缘故,你要继续努力,佛号肯定能压得住,肯定于否定,是你信愿的关键。如果想功夫早一点成就,就必须得多听经,听经能帮助你,使你信心坚固,信愿不退,帮助你化解你内心里面的疑虑,你的怀疑、你的习气,还有你的顾虑全部都能化解,这句佛号即是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它就是阿伽陀药!

  佛号现在压不住,是佛号的功力敌不过烦恼习气,你要努力把这烦恼习气冷冻地放在一边,不要去想它、不要去理它,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你愈想它愈厉害,你不去想它、不理它,慢慢它就下降、降温了。你对于佛号要加强,天天想佛、天天念佛,佛号的力量上升,到上升超过它就压住,烦恼就不起作用了,就这么简单的道理。所以不可以怀疑佛号不灵,没有用处,压不住等等。佛号丢了,捡回来,继续念。

  《西方公据》中说:各位善人,世间有千条万条路,为什么只教人念佛呢?

  这是由于人的念头,关系重大。牵魂引魄,造命生身,无不由此一念。念善上天堂,念恶下地狱。一念直则生为人,一念横则沦为畜生。什么是饿鬼?只因贪念不知足呀!念魔还成魔,念佛便成佛。要想免除六道,除非只念佛。若还不念佛,一失人身,万劫难再得。所以释迦如来,教人念佛。远公大师,教人念佛。如果念佛不能了生死,佛祖怎么会误人!

  凡是念佛不能成佛的,其过错不在佛。口念心不念,虽然念了也和没念一样。纵然你念了一生,也当不了至心念一声。“念”字从“心”,并不从“口”。念佛时要从心而起,声音从口而出。心中的佛,口中的佛,两者都不可偏废。

  千佛万佛,为什么只念阿弥陀佛? 因他老人家发过四十八大愿,誓愿度尽十方众生。这四十八大愿中,有一愿说:“若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能称念我阿弥陀佛名号,而不生我国者,誓不成佛。”西方净土的殊胜妙境详细记载在《阿弥陀经》上,所以名叫西方极乐世界。唉!人间富贵,百岁成空。天上繁华,千年便尽。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无量的寿命,而往生的方法,又是只念句阿弥陀佛。

  现在我们晓得这个原理,晓得这个事实,这是心在造作。现在不想再造作妄想杂念,现在专造阿弥陀佛,这是我们现在明白了。明白叫始觉,你开始觉悟了。从此之后,要能保持著这个觉悟,不再迷了,那我们成功就有指望。

  怎样保持?就是把这一句佛号抓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全部精神贯注在这一句佛号上,念兹在兹。在念佛的时候起妄想不怕,起妄想是正常的,这妄想跟念佛可以同时,彼此不相碍。

  只要我们专注在佛号上,不要理会妄想,不要理会也不要著急,也不要害怕,那么我们念佛的功夫得力了,这个得力还是靠薰习;换句话说,我们要培养念佛的习惯,培养念佛的习气。

  这个习气要培养成了,妄想杂念自然就少了。少了我们就晓得我们念佛功夫得力了,这样才能够往生。所以这个关键是在念佛,念佛成佛。

  烦恼太多,妄念太多,杂念太多,这个是障碍。所以学佛要知道,妄念愈少愈好,杂念愈少愈好。佛没别的,清净心是阿罗汉,平等心是菩萨,心清净平等到极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根本就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成佛了,那你就见到了,你的障碍完全没有了。

  极乐世界好处在哪里?往生的人跟阿弥陀佛完全配合,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佛怎么说,没有一点点意见,就照做。我们这边的同学们,佛所讲的,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半信半疑,实在讲,信得少,怀疑多,难就难在此地。

  极乐世界是用真心,真诚恭敬到极处,一念跟佛就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么个道理.念佛人必定得到弥陀的加持。弥陀加持是平等的,我们接受的能力不平等,心地清净的人接受得多,心地不清净的人接受得少。很少,不起作用,敌不过烦恼;要能接受多分,就能把烦恼习气化解掉了。怎样跟阿弥陀佛相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能把这十个字做到。你起心动念跟弥陀就相应。

  世出世间法没有不讲信心的,都把“信心“摆在第一位,尤其是净土法门,诸佛如来都说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所以净宗对“信心”比什么都重视。

  能不能具足三个条件往生到极乐世界一生成佛?这三个条件第一个就是“信”,第二个是“愿”,第三个是“行”。“信、愿、行”是净土法门的三资粮。

  古时候出门,“资”是财,带钱;“粮”是粮食,长途旅行一定要带。现在社会比较繁荣发达,旅馆多了,餐馆多了,带钱就可以了,不必带干粮了。

  我们要记住,阿弥陀佛慈悲,法藏在极乐世界成佛已经十劫。这里说他的本愿,他摄受众生一个不漏,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往生?我们之所不能往生,我们不符合他要求的条件。他要求的条件,蕅益大师说得很好,能不能往生完全在信愿之有无。我们的信心有问题,我们的愿心有问题,这不相应。我们的信心有怀疑,我们的愿心还留恋这个世界,不想去。

  念念相应,念念即佛,是显持名功德不可思议。「又据密典」,密宗的经典,「六字洪名当中一个阿字」,阿弥陀佛,「功德已是无量」。

  这一个阿字功德就无量无边,何况全名。日本兴教大师说,这是东密,东密是日本的密宗,一个祖师,他说,「自阿字出一切陀罗尼,自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这是密宗里头说的。阿是元音,我们今天叫拼音字母叫母音,母音第一个。

  这个世界上,梵文也是拼音文字,只有中国是表意的文字,不是拼音,世界上只有这一家,没有分店。

  全世界的文字统统拼音文字,阿是元音。阿字出一切陀罗尼,陀罗尼是梵语,翻译成中国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佛是人修成的,依什么修成的?依陀罗尼。诸佛菩萨,菩萨是法身菩萨,他们对于九法界众生的教诲,这些言语、文字都叫陀罗尼。

  所以修行,得定、开慧、证果、成佛,这个时间长短没有一定,因为每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同。但是佛法里头,净土宗是个非常特殊的法门,超出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它统统超出。这句名号功德无量无边。

  这句佛号真正放在心上,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个能量不可思议,为什么?跟阿弥陀佛通了。好像现在电讯一样,你这里一动,那边就晓得,阿弥陀佛就收到了。

  如果有杂念,有妄想,把你的功力破坏了。阿弥陀佛知不知道?知道,虽然知道不能跟你通,他那个地方发出来,你这收不到。为什么收不到?你有杂念,你有妄想,它干扰你的心,所以你收不到它。如果你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你跟阿弥陀佛是通的。

  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只有阿弥陀佛,就叫做功夫成片。所以阿弥陀佛会现身给你看,你的心就定了。为什么?亲自见到阿弥陀佛,你还怀疑吗?有没有人怀疑?有,为什么?这里的五欲六尘舍不得放下。

  那一边跟阿弥陀佛通了,这一边还是放不下,那就没办法,阿弥陀佛拉你也拉不去。所以念佛人,必须对这个世出世间一切法要淡化,要知道真相。

  真相,大乘经上讲得很多,说得最直截了当的《金刚经》,中国人最喜欢念的,分量不多,只有五千个字,《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告诉你所有一切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的,统统是梦幻泡影,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你就放下了;你还跟世间人欢天喜地的,那是什么?那是接引众生,那是度众生的,有没有放在心上?没有,高明!

  把这些世法放在心上,错了,全造成障碍,把阿弥陀佛这个热线障碍住,不通了。所以真的因达果海,因是我们自己这一念,果是阿弥陀佛,果彻因源。

  阿弥陀佛那边,真的像大海一样,阿弥陀佛无处不在,阿弥陀佛无时不在,我们有感,马上就现,感应难思,因果同时。

  我们修行主要是专心于佛号,心心念念不离佛号,四体作务都是随喜作的,扫地也阿弥陀佛,煮莱也阿弥陀佛,念念阿弥陀佛,事事随喜不挂碍,心则渐入西方境。

  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专一,而且能忍辱吃亏的人。娑婆世界是我们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实,如戏梦一场,到头总是空,不要贪恋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万缘,念佛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才是我们究竟归依处,是我们的故乡。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装饰我相。我们现在仍带有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劫数。怨亲债主,这些都会来讨,我们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关一关地打破。

  念佛是最简便的,不像持咒还须费脑筋,无论做什么事,心内默念佛号,有念像没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看经书仅是寻一入道门户,而念佛才是切实了生死之行。

  生同居,由信愿而念佛,蒙佛接引而生。盖彼虽未断烦惑,由内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弥陀慈悲之力,感应道交。虽未断烦惑,而烦惑不复用事,故得往生最极清净之同居土。

  印光大师首先指出,净土法门乃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最为殊胜的了生脱死的解脱法门。他常反复论述这一观点说:“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

  虽具足惑业之博地凡夫,但能信愿念佛,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纵已证等觉之高位菩萨,犹须回向往生,方可圆满佛果。

  是知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

  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印光法师文钞(续)》“灵岩山笃修净土道场启建大殿记”又说:“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实偏圆各异,无非令一切众生就路还家,复本心性而已。

  然此诸法,皆须自力修持,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绝无他力摄持,令其决于现生入圣超凡,成就所愿也。

  唯净土法门,仗佛誓愿摄受之力,自己信愿念佛之诚,无论证悟与否,乃至烦惑丝毫未断者,均可仗佛慈力,即于现生往生西方。”(《印光法师文钞(续)》“净土十要序”)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了生死。”(《印光法师文钞(续)》“复修净师书”)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印光法师文钞(续)》“无量寿经颂序”)

  “净土法门,……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印光法师文钞(续)》“一函遍复”)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印光大师认为净土法门之所以殊胜,是因为:

  一、净土法门是如来世尊为九界凡圣速成佛道而开设的一个特别法门;

  二、这一特殊法门,与其它只靠自力修持的法门不同,而是仰仗佛的慈悲愿力摄受,往生西方;

  三、这一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至已证等觉之菩萨,下至具足惑业之凡夫;

  四、这一特别法门,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然又不得以一般的教义去衡量它;

  五、这一特殊法门,无论钝根众生,还是一乘上士,均不须经劫历生,而于现生即可往生西方。

  印光大师认为,值此末法时代,根机钝劣的业力凡夫,想要单靠自力修持悟明心性,断尽烦惑,了脱生死,可以说是“千无一得”(《印光法师文钞(续)》“致罗世芳居士书”)的,而必须仗佛慈力接引,带业往生。

  他说:“仗自力了生死,非一生两生能了,证初果人,尚须七生天上,七生人间,方证四果,四果则了生死矣。……未证初果者则不一定,纵一生两生不造业,决难永不造业。

  故知仗自力断惑证真之难,难如登天矣。”(《印光法师文钞(续)》“复修净师书”)

  然而,如能信仰净土法门,“由佛力以引发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力契合”(《印光法师文钞(续)》“复习怀辛居士书”),则一定能够超凡入圣,了生脱死。

  因此,印光大师强调说,唯有净土法门才是六道三乘,复自本性,了生脱死,横超三界的根本法门。

  他恳切地忠告大家说: “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印光法师文钞(正)》“复陈慧超书”)

  为了阐明净土法门乃“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的道理,印光大师深入考察了大乘经典,探究了净土法门的经典来源以及发展源流。

  他指出,以往生净土,圆满佛果,为最终归依,实发端于《华严经》。他说:“若论大机所见,肇始实在《华严》。

  以善财遍参知识,末后于普贤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证者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

  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为《华严》一经归宗结顶之法。

  然则,《华严》明一生成佛之法,而归宗于求生净土。

  是知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无上大法也。“(《印光法师文钞(续)》“净土五经重刊序”)

  印光大师又说,此后在方等会上,世尊又特为专说净土三经,其中《阿弥陀经》摄机最普,所以禅、教、律各宗,都奉之为日课。

  此外,大乘经典中论及净土者,多不胜数,尤其是《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

  此后,“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远公、智者、清凉、永明,悉皆发金刚心,为之宏赞,以期六道三乘,同得横超三界,复本心性也。”(《印光法师文钞(续)》“净土十要序”)

  印光大师认为,净土法门以了生脱死为根本,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而绝不可有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心。

  他说: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

  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印光法师文钞(续)》“一函遍复”)

  他批评那种为求来生福报而信净土念佛法门的人说: “念佛法门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门,汝既念佛,不求生西方,又要求来生,是不遵佛教。

  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

  汝不肯依,故名破戒违法。

  若今生尚有修持,来生定有世福可享。

  一享福,必定要造恶业(今之世道乱之如此,多半是前生修痴福者所酿成耳)既造恶业,则后来之苦报,不忍言说矣。”(《印光法师文钞(续)》“复传德师书”)

  佛法的所谓了生死,就是要人们破除无明,明自清净本性,跳出三界,超脱轮回,不再有来生。

  无生才无死,无生无死,才无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正是不再来生此方娑婆世界。

  所以印光大师说:“一生西方,则生死已了,烦恼不生,已与在此地久用功夫,断烦恼净尽了生死者相同。故念佛决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印光法师文钞(续)》“与张静江书”)

  这也就是说,念佛而求来生福报是与净土法门的宗旨相违背的,也是违背佛法的根本教理的。

  印光大师在这里深刻地从实践的角度,阐明了佛法“无生”与“往生”之间的不二关系。

  印光大师还反复强调指出,奉行净土法门者,当以信、愿、行三者为宗旨。他说:“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发切愿(即愿),专持佛号(即行,信愿行三,为念佛宗旨)。”(《印光法师文钞(续)》“复幻修大师书”)

  又说:“净土法门,乃极难极易之法门。说其难,则大彻大悟,深入经藏者,尚不信。说其易,则愚夫愚妇,至诚恳切念,即能临终现诸瑞相,往生西方。……此法最要在信愿。有信愿,则决定肯认真修持。

  肯修持则即可得往生之益。”(《印光法师文钞(续)》“复习怀辛书”

  信、愿、行三者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故说:“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印光法师文钞(正)》“与陈锡周居士书”)

  而信、愿、行三者的具体内容则是:

  “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脱生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印光法师文钞(续)》“一函遍复”)

  印光大师这里揭示的净土念佛法门的宗要,即信念、意志与践行,其实也是成就一切事业所必须奉行的宗要,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在信、愿、行三者之中,信与愿是必要之条件,而行是充分之条件。

  因为如果不落实到行,信与愿都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印光大师在他大量的说法中,讲得最多最具体的就是如何念佛的实践问题。

  印光大师认为,净土法门之实践方法,就是“念佛”。他说:“念佛一法,乃佛教之总持法门。”(《印光法师文钞(续)》“弥陀圣典序”)

  然念佛法门又有种种之不同,如有专念自佛者,有专念他佛者,又有兼念自佛他佛者之不同。

  印光大师把专念自佛者之念佛,统称之为“实相念佛”。

  而于专念他佛者中又分为三类,即“观想念佛”、“观像念佛”与“持名念佛”。合念自佛与念他佛,念佛之法总有四种法门。

  对于这四种念佛法门,印光大师分别做了具体的介绍,他说: “实相念佛”者,“如诸经中深穷实相以期悟证,乃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诸法中以般若智照,了达此一切法,当体全空,亲见本具妙真如性。

  及禅宗看念佛的是谁,并各种话头,以期亲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者是。”(《印光法师文钞(续)》“弥陀圣典序”)

  “观想念佛”者,“谓依十六观经作观,或专观白毫,或但观丈六八尺之佛身,或观广大法身,及具十六种观。”(同上)

  “观像念佛”者,“谓对佛形像,想佛相好光明等。”(同上)

  “持名念佛”者,“谓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同上)

  在以上四种念佛法门中,印光大师认为,“唯实相念佛谛理最深,然颇不易修,以唯仗自己戒定慧,及参究照察之力,别无他力补助,若非宿根成熟,则悟尚不易,何况实证。”(同上)

  观想一法,则“非理路明白,观境熟悉,无躁妄欲速之心,有镇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则损多益少。”(《印光法师文钞(正)》“复吴希真书”)因此,“唯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印光法师文钞(续)》“弥陀圣典序”)

  他谆谆告诫大家说:“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

  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

  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着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堕。

  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印光法师文钞(正)》“与徐福贤书”)

  印光大师一生努力推崇与倡导的就是这“持名念佛”。

  然“持名念佛”法门中还须分清“观心念佛”与“摄心念佛”之不同。印光大师倡导的是“摄心念佛”法门。

  他认为,“观心之法乃教家修观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机。”所以,他强调说:“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印光法师文钞(续)》“复杨炜章书”)“摄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道。”(《印光法师文钞(三)》“复刘瞻明书”)

  什么才是摄心念佛呢?印光大师说:“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

  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

  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印光法师文钞(正)》“复高邵麟书四”)

  摄心之说,并不只止于心,而是由心而统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因此,印光大师特别推崇《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

  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

  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

  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

  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

  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

  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

  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

  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

  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

  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

  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

  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

  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

  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同上)

  在净土法门中遇到的最主要的理论问题就是:“自力”与“他力”,“自性弥陀”与“西方弥陀”的关系问题。

  如上所说,在“自力”与“他力”的问题上,印光大师是主张“他力”的,但也不完全排斥“自力”,认为如能在佛力的引发下,把佛力、自力契合一起,当然是很好的。

  关于“自性弥陀”与“西方弥陀”,或“自心佛”与“西方佛”的问题,印光大师认为两者是不异不二的。

  他常分析说,有持事而修者,有持理而修者。持事而修者或只信西方弥陀,持理而修者则信西方弥陀是我心具,是为心造,所以西方弥陀与自性弥陀是不异不二的。

  如他说:“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

  此未达理性。而但依事修持也。

  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

  心具者,自心原具此理,心造者,依心具之理而起修,则此理方能彰显,故名为造。

  心具即理体,心造即事修。心具、即是心是佛,心造、即是心作佛。是心作佛,即称性起修。

  是心是佛,即全修在性。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

  否则便堕执理废事之狂妄知见矣。

  故下曰: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此种解法,千古未有。

  实为机理双契,理事圆融,非法身大士,孰克臻此。以事持纵未悟理,岂能出于理外。

  不过行人自心未能圆悟。

  既悟焉,则即事是理。岂所悟之理,不在事中乎。

  理不离事,事不离理。事理无二,如人身心,二俱同时运用。断未有心与身,彼此分张者。

  达人则欲不融合而不可得。

  狂妄知见,执理废事,则便不融合矣。”(《印光法师文钞(正)》“复马契西书九”)

  印光大师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说:

  “事理二法,两不相离。由有净心,方有净境。若无净境,何显净心。心净则佛土净,是名心具。若非心具,则因不感果矣。”(《印光法师文钞(三)》“复马宗道书”)

  又说:“有唯心净土,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由念佛之净心,感生西方之净土。

  世多以唯心则无土,便是魔外知见。……由自性弥陀故,必须念西方弥陀以求往生,渐进而可以亲证自性弥陀。傥单执自性弥陀而不念西方弥陀,纵令真悟,尚未能即了生死。”(《印光法师文钞(续)》“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他有时甚至认为,自心净土与往生西方净土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如他说:

  信佛修净土者“第一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第二须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不使名利及人天福报之心稍萌,则可谓德净。

  即维摩所谓: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心有污秽,何能生净土乎。”(《印光法师文钞(续)》“复海门蔡锡鼎书三”)

  总之,印光大师认为:“凡夫之心,与如来所证之不生不灭之心,了无有异。其异者,乃凡夫迷染所致耳。

  非心体原有改变也。弥陀净土,总在吾人一念心性之中。

  则阿弥陀佛,我心本具。既是我心本具,固当常念。既能常念,则感应道交,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事理圆融,生佛不二矣。

  故曰: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岂我心具之佛,而不应我具佛之心耶。(《印光法师文钞(正)》“复马契西书九”)

  所以,印光大师说,一心专修持名念佛法门,如“果能志心持念,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心佛两彰,而复双泯时,则实相妙理,觌体显露,西方依正,彻底圆彰。”(《印光法师文钞(续)》“弥陀圣典序”)

  印光大师倡导的净土念佛法门,不仅为一般佛教信徒指出了奉行信、愿、行以了生死的具体途径,而且对那些落入文字知见、故弄玄虚而不知了生脱死的狂禅们,也是一极有益的针砭。

  如他批评当时一些自持聪明,只知在参禅弄玄上下功夫,而不在实修上努力的人说: “近来人每每好高务胜。

  稍聪明,便学禅宗、相宗、密宗,多多将念佛看得无用。

  彼只知禅家机语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广大。

  而不知禅宗到大彻大悟地位,若烦惑未净,则依旧生死不了。

  相宗不破尽我法二执,则纵明白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有何益。

  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印光法师文钞(续)》“复姚维一书”)

  在批评一位痴迷于参禅者,他更严厉地指出说:

  “汝父于此劫浊之中,不知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痴痴然欲参禅明心见性。须知彼所参者非禅,乃文字知见,参到老于禅了无所干。即令真得禅宗明心见性之实益,其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烦恼惑业未断,悟是悟,生死是生死。若谓明心见性即无生死可得,此系门外汉,与狂禅者之所谬认者。然现时谁是明心见性之人。”(《印光法师文钞》(续)‘复郑慧洪书’)

  《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中言:“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多有只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谓为真念佛人

  修净须知: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人可以了解,不要说凡夫不明白,即使十地菩萨、等觉菩萨也还不明白。

  学人今天要略述修净须知,也就是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分别是:

  第一「二力相应」:修行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净土「二力法门」,一是「佛力」,一是「自力」;自己要先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发愿往生西方,再乘佛的愿力加被,这样二力相应,修行就容易成就。除了净土宗以外,其他宗没有这样说的。

  第二「正助双修」: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便是明白告诉我们要「正助双修」。正工夫是「善根」,即自己念佛要念得清清楚楚;「福德」是助工夫,众善奉行。二者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因缘具足,即能得生彼国(即「带业往生」)。

  第三「横超出世」:凡是修行,都是一步一步修,然而修净土不必如此。其他法门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净土法门则是当生成就。这好比虫在竹子里要外出,不用一节一节的钻出来,从旁咬一个洞,便能横着出来。

  第四「接引九界」:「十法界」包括「四圣六凡」,除佛以外,九法界众生都应求往生极乐。只要至诚恳切求往生,临终时,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这是别宗所没有的。

  第五「带业往生」:「业」是什么?必须听华严经的「十回向」才懂得。十法界当中,唯有佛是「业尽情空」,其余九界众生都是「带业」。所谓「带业往生」,意即有障碍也可以带着往生西方,今人讲「消业往生」,是不明净土实义。试问,业若全消,即是成佛,何必再求往生呢?从元朝以来,祖师们都讲「带业往生」,只有今日才有人改佛经讲「消业」。

  第六「莲苞正定」:吾人所造作的业都含藏在第八阿赖耶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阿赖耶识去,不是肉体去。阿赖耶识带着业,到极乐世界先结莲苞,莲苞是吾人的母胎,又称莲胎。在莲胎中,看各人造业大小,入定时间不同,入了定以后,就能生慧。

  第七「华开悟证」:入定后,开了智慧,莲华才开,才证到果位。华开见佛便悟无生;华不开则不得见佛,亦不能得无生法忍。

  第八「四土安养」:各人程度不同,华开见佛便有迟速。弥陀经上说,极乐世界有缘觉、声闻、菩萨等众生,所以不是生到西方都是佛。「四土安养」指的就是极乐世界有四土:一是凡圣同居土,二为方便有余土,三为实报庄严土,四为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才是佛的净土,为佛一人所居,而凡夫则依不同程度生到不同的净土。

  第九「皆得不退」:一万人修行,罕一得道,这都是因为容易退转的缘故。然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皆得不退。「不退转」有若干种,今天不能详讲,八地菩萨经二大阿僧祇劫修行才得「不退转」,今天讲的「不退转」不是指八地菩萨,而是净土宗的「不退转」。「不退转」意即修行只会往前进,不会往后退,这太便宜了,没有不成功的。

  第十「乘愿再来」:净土宗是大乘法门,除了让自己得好处,也要让别人得好处。所以,往生极乐不是去享受,而是去认识佛法,然后要发愿,证道后再回来度众生,此即「乘愿再来」。节录自:《明伦海会》雪庐老人专辑

  法门须量力而修

  参禅的基础

  参禅一法,非现今人所宜学。纵学亦只成文字知见,决不能顿明自心,亲见自性。

  何以故,一则无善知识提持决择,二则学者不知禅之所以。

  名为参禅,实为误会。

  光于宗教不宜混滥论,及净土决疑论,已示大概。

  今人无论上中下根,皆须以力敦伦常,主敬存诚,深信因果,广行众善,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为事。

  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间圣人,烹凡炼圣之大冶洪炉。

  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则通宗通教之后,尚或有错因果事。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矣。

  且勿谓此理浅近而忽之。(增广上册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禅宗证悟甚难

  彼参禅者,谓参禅一法,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固为实为顿。

  不知参禅,纵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但见即心本具之理性佛。

  若是大菩萨根性,则即悟即证,自可永出轮回,高超三界。

  从兹上求下化,用作福慧二严之基。此种根性,就大彻大悟人中论之,亦百千中之一二人耳。其或根器稍劣,则纵能妙悟,而见思烦恼未能断除。

  仍须在三界中,受生受死。

  即受生死,从悟入迷者多,从悟入悟者少。

  是则其法虽为实为顿,苟非其人,亦不得实与顿之真益,仍成权渐之法而已。

  何以故,以其仗自力故。自力若十分具足,则何幸如之。

  稍一欠缺,则只能悟理性,而不能亲证理性。今时则大彻大悟者,尚难其人,况证其所悟者哉。(增广上册复马契西居士书二)

  以禅自命之弊

  律不独指粗迹而已,若不主敬存诚,即为犯律。而因果又为律中纲骨。

  若人不知因果,乃瞒因昧果,皆为违律。

  念佛之人,举心动念,常与佛合。

  则律教禅净一道齐行矣。

  须知如来所说一切法门,皆须断惑证真,方可了生脱死。绝无惑业未断,得了脱者。

  念佛法门,断惑业者往生,则速证法身。具惑业者往生,已超登圣地。

  一则全仗自力,一则全仗佛力,又兼自力。

  二者难易,奚啻天渊。

  每有聪明人,涉猎禅书,觉其有味,遂欲以禅自命,拟为通方高人。皆属不知禅净所以,妄自尊大之流类。

  如是知见,断断不可依从。

  依之则了生脱死,恐经尘点劫数,尚无望也。

  祈细阅光文钞自知。(增广上册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妙江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